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摘要:社会治理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道德支撑、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治理营造文明环境,促进社会善治目标的实现。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素质,有助于塑造社会治理创新的良好环境,有助于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建设;社会治理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

在我国,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对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采取一系列方法、手段进行有效规范,凝聚社会共识,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社会治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体制机制治理、社会组织治理、基层治理、公共安全治理以及虚拟社会治理等。社会治理主要依靠法律、制度等手段来实现惩恶扬善的目的,进而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是“软约束”和“硬约束”的统一。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目标的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软约束”通过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社会伦理规范,进而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更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之策。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是为社会治理创新服务的,而且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治理

文化既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打造人格、塑造社会伦理的功能。因此,文化有着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独有的时代性和现实指向性,时刻在感染、激励、指导着人民群众投身社会治理创新的伟大实践,为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现代社会的治理是在治理主体多元、协商互动、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基本框架下,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推动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共同治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先进文化有着教化和引领功能,能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价值导向。社会治理的目的是凝聚社会共识,优化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坚持系统治理,实现政府、社会和社会成员的良性互动。而要实现良性互动,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思想源泉,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智力

支持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社会治理和创新,需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文化,是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可以提高社会成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社会成员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为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思想解放、破除愚昧迷信。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先进文化代表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反映着现代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是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根本对立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能够培育社会成员的科学精神,提高和促进社会成员的智慧和理性,增强抵御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能力,为实现社会善治奠定智力基础。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根据时展要求,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引领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使社会成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培育和形成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品质,根据时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以及社会治理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思想保证

社会治理是通过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的变革,实现社会的共治和善治。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善治是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不论是共治还是善治,必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作支撑。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反映,体现了社会发展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共治和善治的思想保证。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科学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文化,能够引导公务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各个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处理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思想和方法指导。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升公务员和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教化,能够使人民群众提高觉悟,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相一致的精神境界。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道德支撑

社会治理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的诚信友爱,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有一个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社会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强调社会道德、理想和纪律,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能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道德基础。首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成员的道德养成。道德是共同生活的人们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实现社会的共治和善治,离不开道德的行为自觉和文化习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养成与自觉的统一,能够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参与社会治理过程,养成道德行为自觉,主动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社会成员既具有伦理方面的约束,又具有道德方面的规范和诚信方面的要求,它与各种不道德行为是根本对立的。

(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价值导向

价值导向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有目的地进行规范、激励和引导,以培育社会成员的公共价值,促使社会成员保持与社会相一致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的共治和善治,离不开社会统一的公共价值。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必须有一个普遍认可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然而,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有共同的社会理想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迫切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认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首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具有价值引导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它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都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性,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传播,使广大社会成员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为社会成员确定是非标准、调节利益关系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再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抵御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国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社会成员的民主平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科学发展意识显著增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治理营造文明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奋力开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我国正处于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社会与经济转型期,受西腐朽方文化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不良文化思想,时刻在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为社会治理营造社会文明环境。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体文明。社会成员是社会文明成果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是社会文明的主体,没有社会文明主体积极作用的发挥,社会文明建设将是一句空话。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增强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并在行动中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而提升社会成员的社会意识文明、社会生活文明和社会关系文明水平,进而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新型文明关系,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奠定基础。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培育社会环境文明。社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论哪种文明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才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切实保护自然环境,重视生态文明,才能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保持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社会治理创新在社会环境文明状态下,实现善治目标。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培育社会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撑。综上,只有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使广大社会成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升精神文明水平,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善治目标的实现

社会治理创新的价值目标是社会善治,使社会成员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社会公平正义得以体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而要实现社会善治,必须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确保社会治理创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理念。社会善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过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与社会治理的价值精神具有内在同一性。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方向,就会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树立人民群众主体观,把社会治理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社会成员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人民公仆观,切实向广大社会成员负责,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为民、利民、便民为目标,围绕民生抓服务,切实解决与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一)加强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素质

首先,文化建设能够使政府公务员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平等待人,处事公道,常存公仆情怀,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正确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正确对待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其次,文化建设能够使广大社会成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团结互助,相互信任,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治理,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依法办事,依法行事,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动。最后,文化建设能够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文化建设具有社会协调功能和社会规范功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重视发挥文化建设的协调和规范功能,能够使社区、街道、乡村等基层组织树立民本思想,强化民本意识,调动所在辖区的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使其积极介入公共事务的协调和处理,相互协作、相互信任,促进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进而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化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加强文化建设,维护社会治理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强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知荣拒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诚信友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生活秩序,诚实守信、廉洁从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加强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为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和理论指导,而且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伦理的价值目标。一是文化建设有助于弘扬社会正义法治精神。在社会治理中,繁荣发展法治文化,广泛开展法治精神教育,强化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观念,引导公务员和广大社会成员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是文化建设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着自由、平等、民主意识,社会治理创新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不仅能够使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而且能够使广大社会成员强化民主自尊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使其自觉履行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依法约束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依法对公务人员进行民主监督,及时就社会矛盾和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会自我调节和社会成员自治的良性互动。三是文化建设促进公共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文化建设蕴含着公平正义,而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社会治理重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文化建设能够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使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行使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为社会治理创新营造一个民主、法治、廉洁、公正的政治文明环境。

(三)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文化建设具有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有许多,文化在协调利益关系方面的作用具有根本性。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正气,能够使社会成员更新思维方式,树立公平正义、合理竞争、效率效益的观念等,引导社会成员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和处理问题,培育和谐理念和宽容精神,避免思想认识的片面性,促进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和矛盾的有效化解。其次,文化建设能够提升社会认同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如果这些矛盾和利益诉求得不到化解不得表达,必将影响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具有提升社会成员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的作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这些作用,能够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文化氛围,充分尊重社会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民主协商机制、信访反馈机制等,使社会成员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地表达愿望和诉求,使社会治理主体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成员的思想困惑和问题,从而提升社会认同度。

(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公平正义既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也是社会治理的最终价值目标。文化建设蕴含着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重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能够使各社会治理主体将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不搞“特权福利”,不搞“优亲厚友”,摒弃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得社会各阶层依法获得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权利和机会。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民主法治。社会治理要求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其核心是“民主”和“法治”。实现社会善治,必须依赖于政治生活民主化、社会治理过程法治化,使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社会治理规则的制定和事项的决策,使社会治理运行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民主法治理念,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能够使社会治理始终坚持民主法治理念,引导各社会治理主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社会成员各方面意见,民主决策社会治理事宜,通过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对社会事务、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服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引导各社会治理主体树立法治意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为社会治理提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价值导向,营造文明环境促进社会善治目标的实现。文化建设旨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功能,使其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素质,营造社会治理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1]黄晓春.党建引领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21(6).

[2]张冬冬,刘建军.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原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3]燕连福,王芸.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文化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作者:尚洁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