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术教学的愉悦心情思考

美术教学的愉悦心情思考

美术教学过程,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感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挖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了使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参与艺术活动,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就必须自始至终地保持学生心情舒畅、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目的富有成效地顺利展开。

一、美术愉悦原则的提出

在中小学所开设的各门课程中,美术课是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在目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过重的情况下,美术课充分扮演了一门调剂课、放松课的角色。但如果教师采用严肃、死板、令人压抑的教学方法,把天性轻松、活泼、让人愉悦的美术课教给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那会是一幕对比多么强烈、多么刺激的滑稽剧。这样,美术课非但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反之进一步增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沉闷气氛和劳累程度,而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术教学不能遵循艺术愉悦原则来进行。他不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而是让学生感到美术课原来是这样索然无味,与想象中的艺术相去甚远。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情,某校初三上美术课,当任课教师兴致勃勃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却见黑板上写着“我们讨厌上美术课,还我们宝贵时光”。教师自然大为恼火,罢课回去。事后校领导调查,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这位老师在上课时就是简单的照章宣读,然后就做作业,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每次的美术课上,许多学生或聊天、或作其他作业、或看其他方面的书籍。这位老师自然不能容忍学生的这种表现,便每上一节课要花去很多时间罚站学生、训斥学生,没收学生的作业本和书籍。这样一来,美术课大多成了惩罚课。不但使原本希望通过美术课提高自己美术技法和审美能力的同学不能学到东西,而且使对美术课本来就不感兴趣的学生更是有了抵触情绪。

诸如上述情况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就更是屡见不鲜了,许多学生在盼望获奖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家长的驱使下,在令人沮丧的失败体验和气氛中,机械地、麻木地进行着各种技能技巧的重复练习。虽然终有一天如此的苦练会换来足可让老师和家长炫耀一番的结果。但这一结果的获得是以牺牲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和愉悦为代价的,而且这些学生在“学会”了技法的同时也往往滋长了对艺术的怨恨心理和恼怒情绪。

这种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实施的压抑人性,不给人以愉悦的美术教学,哪怕其功利性的结果多么令人羡慕,都是一种违背艺术规律、背离美术教学目的的教学,而这些也正是目前美术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误区之一: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重视比赛,忽视教学。

所以美术教学只有通过让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接触艺术作品,以使他们获得对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为目的。而美术审美体验的主要内容或表现形式就是愉悦,而且没有获得过美术课堂教学愉悦体验的人是谈不上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如同没有品尝过中国各民族的饮食,就不可能增强对中国饮食的鉴赏力和提高自身的中国饮食文化修养一样。可见,使学生获得审美教学,愉悦本身就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目的,而且这种体验也只有通过艺术教学来获得的。可以说这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之一。

在此我们可以把美术教学的艺术愉悦原则理解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愉悦特点,组织与启发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参与艺术活动,既使教学活动充满愉悦性,又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

二、美术教学愉悦原则的实施

遵循愉悦原则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都获得美感满足,都感到意趣盎然。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本来对艺术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教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的特征。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

另一方面,教学的愉悦性还表现为: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共鸣的师生情感,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的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只有当学生从说教、强制、灌输的被动中解放出来,处于一种对艺术的向往和渴求,以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期待,融进艺术审美对象这样的状态下时,美术教学愉悦原则才得以完整的实施。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表现为师生面对同一艺术审美对象,共同参与艺术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相互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教师不要在学生面前以艺术权威自居,不要试图做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因为美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如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可能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美术作品,如果教师是一言堂,而且一贯的固执己见,把自己当作标准,那是很可怕的。面对学生的理解和问题,哪怕有些幼稚和可笑,教师也不能表露出一丝轻蔑之感,而应该在共同参与艺术活动过程中,巧妙的给学生以指导,即不要让学生认为你是在挑剔或讥笑他。相反应该让他们感到老师与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是多么的相似,对自己的艺术独创性和想象力是多么的欣赏和感到惊讶。

总之,当学生在全身心参与艺术活动时,不要让他们感到其周围总是有那样一双阴冷的眼睛在盯着他们,而应该让他们欣喜的发现教师也正在和自己一起分享着教学中的愉悦。怎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一个人只有心情不错,才能与艺术为伍。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自主参与艺术活动的条件,以便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艺术愉悦体验的机会。

对于一幅画,我们不能老问“你喜欢吗”,似乎这样才重要,实际上要紧的是:你能在这幅画里看出更多的东西吗?对这幅画的感想是什么?这其中注重“你明白吗?”教师需要是对学生所有艺术反应加以恰如其分的肯定。在学生眼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掌声都是对他们艺术行为的最高褒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

因此,遵循愉悦原则进行美术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形成师生情感的共鸣,同时更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