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专业知识

美术专业知识范文精选

美术专业知识

美术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展的必然,是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具体来讲,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它对美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美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艺术家或者是美术专业人才,其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美术艺术水平的高低。就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来看,大多重视学生美术技艺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素质教育;将大多精力放在美术实践教学中,没有重视美术理论方面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美术专业学生,虽然具备了美术专业的绘制技能,没有良好的美术思辨能力。长久下来,学生的不能深入理解美术艺术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就我国高校教育来看,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要求高校在各专业教学中,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美术专业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重视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那么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必定是呆板的,缺乏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以美术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促进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美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教师都是注重美术专业教育,往往忽略了美术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积极发挥美术专业教学的辐射功能,在注重美术专业学生致使、技能下,同时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推动美术教育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促进促进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美术专业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在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绪,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社会公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作品鉴赏中开展素质教育美术鉴赏课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美的艺术形象,逐渐激励学生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1.选择优秀的教材教材是开展课堂教育的依托,同时也是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美术专业鉴赏课中,教师需要在课前选择好教材,比如选择那些代表性强、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一般来讲,每个时代都给我们留下了包含浓厚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比如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里面以数量众多的大型陶俑,形成一个气势磅礴的军阵,充分体现了秦朝时期的精神面貌。这些兵马俑造型生动、比例协调,良好展现了我国秦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伟大成就;再比如我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文的一篇名作——《开国大典》,充分利用写实的艺术手法,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体现出中国伟人指点江山的伟大胸襟。在美术专业艺术鉴赏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出代表性强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善于引导学生在美术专业艺术鉴赏课中,有了良好的鉴赏作品后,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了解背后的重大意义,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油然升起一股爱国情感。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继承我国文化传统,同时激励学生拥有对美的不懈追求信念。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以优秀美术作品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美术鉴赏力为核心,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美术专业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都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大自然,开展写生教学,即实践教学环节。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所要教的不仅仅室内学生美术绘画技能方面的知识,还要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景观,实施素质教育。

1.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很多自然景观叹为观止,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写生教学提供良好的素材。如东岳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现在都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山势非常雄伟壮观,自然风光优美,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么在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景观。当然,在选择自然景观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遵循就近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充分领略自然景观,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

2.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在社会的发展中,我国还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包含了很多的文化特质。教师在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写生训练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这些人文景观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中国著名建筑——布达拉宫,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其修建原因、艺术特点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不仅掌握绘画技巧,还能增长理论知识,有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在整个课堂中贯穿素质教育思想在美术专业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坚持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素质教育思想下,要求教师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美术专业的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美术水平、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校师资,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从而满足美术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总之,在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培养,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2.善于在教学中联系历史在美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坚持素质教育思想,还需要教师利用已有教材,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资料,从而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比如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可以在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中,联系我国历史知识,比如毛笔的制造、宣纸的发明、颜料的改进等,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再比如在介绍唐三彩时,可以结合作品包含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湛的艺术成就,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等,从而养成良好的爱国热情。在这样的美术专业教学中,就有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总结

美术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1.1美术教材的实用性不强,很难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内容过分强调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内容过难、过深,严重脱离学生的美术基础、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产生畏难、逃避、甚至排斥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美术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多半是美术学院和高师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二者的知识结构都偏重美术技能的掌握,而在美术理论方面学习研究的很少,尤其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方面就知之更少。因此,在美术教学当中,这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过程,很多也在模拟美术专业院校的授课程序,在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的传授与接受,把“绘画技能训练”作为高职美术课程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对于写生要求的过于专业化,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是很困难的。这种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同时,这种过于专业化的教学内容与将来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是脱节的,不利于学生上岗就业。

1.4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师过多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学习方法,忽视个性教育,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看”“学生练习教师看”的教学方法很是常见,教师一成不变地教,学生机械地模仿,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空间。

2、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思路对策

2.1明确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适度地调整美术教材,增加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知识的教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美术课程也要体现幼儿美术的特点。美术教师可以科学适度地调整美术教材,不能始终把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也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从理论中学习和认识幼儿美术独特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审美心理发展,才能在今后的实际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开设幼儿美术教学论、幼儿审美心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理论课程。

2.2加强美术课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授课教师,这是推动美术课程教学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2.2.1美术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他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影响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也是完成各种课程任务的基本条件。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其本人应该具有全面的美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否则,即使你再认真努力,也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2.2.2美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术教师不但要传播人类文化、艺术修养、开发人类智能,还承担着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术教师与学生能做到相互尊重、理解、民主、平等、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美术教师能够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2.2.3美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师除了钻研更宽、更广、更深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当具备更广博的人文知识,美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难以预料的难题,渊博的知识会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3采取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法。

2.3.1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和探究的兴趣。

2.3.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中,须重视“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造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产生有现实意义的创造成果。比如,设定一个主题,开展简笔画的设计竞赛;模拟情景,开展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比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独立思维与独立操作能获得的乐趣。

美术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现有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是升学无望或学习成绩较差,这就造成进入职校的生源的文化素质、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中等职业工艺美术教育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县镇及部分家庭贫困的城里学生,这构成了现有中等职业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基础。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并且缺少美术欣赏素养。

2.中职美术专业课程设置陈旧,硬件实施落后

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落后,硬件设备上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体制呆板,不能与市场市场同步,不适宜现阶段及未来市场发展需要,这就造成了现有中职美术专业面临的尴尬局面。

二、中等职业工艺美术专业改革与创新

1.改变观念才能加快中等职业美术专业的改革

要加快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改革,首要问题是改变观念,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改变观念,不仅仅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的工作,想要彻底改变工艺美术专业现状,需要校领导及教育系统领导了解市场,了解专业设置这样才能真正的能在观念上发生改变,从而思考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关系,墨守成规,是不能让中等职业美术专业在新的市场体制下生存。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抛弃不适宜当今社会及市场要求的教学内容,解放思想,让学生及教师能在有效的教学中丰富教学经验,体验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2.创新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未来发展的必行之路

⑴强化基础知识训练,鼓励教师、学生创新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有很多学生是在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条件下应试考入中职学校的,若不能打好这些没有专业知识学生的基本功,无疑会影响正常教学,也会阻碍学生未来的创意与设计能力。学校应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发挥教师与学生潜能,给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让创新、创意不再停留于思想意识之中,学校应加大投入相关硬件设施,给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相关书籍、材料等,让创新思维和实践教学能共同成长,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⑵提高文化修养,注重学科交融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学生在本专业内打好基础,还要让他们了解更多与艺术相关的学科。如书法、绘画、文学、雕塑、音乐、舞蹈、电影等。还要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倡阅读,让学生多了解课程以外的艺术形式,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这样学生会在其他的艺术形式中吸取养分得到灵感,学生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让他们的作品充满生命的阳光。

三、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变革

当市场逐步细化的同时,带给我们的是机遇还有挑战,我们要把握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要充分的研究市场,了解市场,有的放矢地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强调教育教学中的专业性、系统性、学科性,而是要在多元化的市场中找到适合学生就业的方向、目标。逐步走出理论教学为主的旧思路,把企业引入校园,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样才能发挥我们工艺美术专业的优势。

1.适应市场竞争,学以致用

这应当是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育的首要原则,对课程结构安排应该直接有效。社会对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出版等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我们要为市场培养人才,即时调整课程设置,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加快学生成才的速度,以适应市场需求。

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素质差异很多,这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让他们尽快走出学习的怪圈,增强自信,不再恐惧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用他们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理论,指导自身在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学校要把教室模拟成未来企业的办公环境,把学生领进工地现场,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他们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促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职业习惯。

3.以“精”“简”为教学原则

美术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1.从美术教育理念上看,很多院校搞不清自己培养的学生到底是未来的画家还是教师,因此,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着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偏重美术的纯技能性训练,以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画家为目的,重视学生的绘画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在纯艺术的环境下也就只能注重绘画技能的训练,其他方面无法涉足。

2.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美术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师范性不突出,教学模式更是单一。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观念的体现,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内容不仅具备纯技能性,还要具备艺术性、趣味性和时代感。因为,“内容的综合性更能明显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展示出素质教育的思想”。然而,现在很多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只是偏重素描、色彩和其他纯美术技能的训练,轻视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不注意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种实用技能,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适应职业的需求。

3.从师资力量配置上来看,大多数的美术教师是非师范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学习的是纯艺术性的绘画技巧,没有进行过美术教育技能的训练,本身就缺乏实际的教学技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偏重美术技巧教学而忽略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不管现实怎样,美术教育专业的目的或者说责任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走上中小学美术教师这个讲台,成为传播我们本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品位的人。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扭转美术教育专业办学偏离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培养模式,为培养新时期人才而努力。

二、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要回归美术教育本原

美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指拥有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及艺术指导等一系列工作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他们要具备这样的素养:一是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一切造型专业的基础。二是要拥有好奇心。作为未来的教师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三是要善于表达。作为教师要能够把知识传播给学生,甚至要身体力行。要想把普通的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成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等方方面面的配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首先,学校要确定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理念,改变整个美术教育专业向美术专业靠拢的传统观念,摒弃过去那种重视眼前价值轻视长远价值、重视显化价值轻视潜在价值、重视物质价值轻视精神价值的陋习,发挥美术教育专业本身的特点与长项,为社会的长远价值培养美术教育人才。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教育素养的培养,激发教师的潜力。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教师比喻成“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美和崇高的事业与新一代之间的桥梁”。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教师作为社会文明的显示器,它肩负着教育兴衰的历史使命。“教师”一词最初是专指年老资深的学者的,后来才把教育学生的人称为“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先是对自己的专业有着深入细致乃至广泛的研究后再把它传播出去的人。美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美术教学,而非美术创作。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几个方面:必须有宽泛的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课堂管理手段,有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多种角色,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完成的质量,因此,它不可小觑。同时,美术教师除了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思想品德,这是为人师表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育专业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局面一直存在,美术教师对自己是专业画家还是教师的身份认识非常模糊,所以很多教师虽然专业技巧纯熟,但是重专业创作而轻视教学研究,在课堂上无法向学生传递美术教育的知识,这既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训练,激发教师的潜力是势在必行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用在教师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

三、基于师范性质的课程体系创新

从广义上讲,教学课程体系是指教学计划内、外的一切活动范围和过程。从狭义上说,它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及其相互分工的结构框架。课程体系的设计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呈现,而且是专业水平的体现,更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因此,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不仅要有完整的系统体系,更要有时代感,“因为时代性是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好的课程体系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知性能力以及思想习惯。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掌握获取重要知识的方法。跳出狭窄的一技一能的专家式的思维方式与观点。培养学生独立判断,选择重要的价值(美,正直)而爱之、乐之,坚持的精神与习惯。通过这种训练,大学生才有可能称之为现代知识人”。美术教育就是围绕如何培养合格的美术教师这个中心点展开教育活动的。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美术院校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也受到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教育类课程在其中比例严重失调,没有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性。经常出现美术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美术专业学院培养的学生毫无差别的局面。在课程设置上也是按照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开设课程,即前两年学基础课、两年后开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前两年的基础课程由公共课、美术专业课、教育理论专业课三大部分组成,而美术专业课的基础课多为素描、色彩等等,大三开始分油画、国画、工艺设计等等。美术专业的技能课程在大学四年里占了太多的比例,美术教育的理论课与教法培训课程比例失衡,其他有关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更是微乎其微,这完全是美术学院的课程体系的重现,远离了国家所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偏离以综合素养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安排。在这种理念下,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只能是学技能再学技能,造成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绘画技能上要与专业美术院校学生一争高低的局面,混淆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与职业追求。我们认为,基于师范性质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计必须突出师范教育性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大一大二基础课、大三大四专业课的模式。缩小基础课即素描、色彩的比例,这些课程学生们在高考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年,其基本功已经比较扎实了,进大学后再原封不动地学习,只能是浪费时间。二是加大美术教育性质的课程比例。这些课程是由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法组成的,过去这类课程往往是作为大课来教学的,主讲老师一般由公共课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熟悉整体的教育学知识却并不熟悉美术教育的特点,因此,只能用书本上的理论作为教学指导,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缺乏时代感与专业性,更没有针对性,完全脱离了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意义,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改变传统,就要打破过去美术专业课程与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互不相干的局面,整合两大类课程体系,让具有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给学生上美术教育学的课。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身体力行的方式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这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在校学习和今后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做未来教师的意识

一是丢掉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学模式,增加与中小学美术教学有关的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国家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要求,加大综合技能的培训,如画、折、叠、塑等课程安排,增加讲授、演示、练习、谈话等教法职业能力的练习,让学生提前进入临界备战状态,为今后走向社会培养自信心与竞争力。二是设立“创作”课程。把“毕业创作”改为一门连续的“创作”课程,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创新,然后找到表达的方式。改变以往创作课程在大四阶段完成的传统,从大一开始随着基础课的进程而逐渐跟进。同时,在这门课程里还要增加欣赏课、构图课、符号学、色彩学等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整体思考与观察的能力。另外,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创作种类的权利,无论什么类型的作品都是他们四年学习的积累与呈现,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油画、国画等基础类课程作品展,失去了创作的性质与意味。

(三)完善学分制建设

学分制打破了学年制的限制,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方式,但是现行的学分制其实是学年学分制,它的框架是在一个学年内完成的学分指标,如果学生要修完学分必须得读满四年的书。学年学分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所受训练的质量的要求,但是它最大的缺点也是这个———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人才的能力。而完善学分制建设,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时间与精力的前提下,推行弹性学时制和自由选课制。所谓弹性学时制,就是以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基本年限为参考,但又不完全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后即可提前毕业。所谓自由选课制,就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甚至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校际之间相互承认学分。

(四)积极推进校际间资源共享

美术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一)要科学设置相关摄影教学课程

为了能够全面地开展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更加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全面的教学系统和大纲,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有效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摄影艺术教学目的。通过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可以为学生的摄影理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可以更加了解什么是“摄影”,怎样进行“摄影”才能够全面促进自身专业的培养与发展,为加强学生的审美观与创造能够做了一个保障,使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二)全面提高老师的艺术素养

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开展,一定数量的摄影艺术教师的选择是很必要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摄影教学队伍是开展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一大保障。那么,全面提高老师的艺术素养是进行美术专业摄影艺术课程的最为核心的要求,并占据了整个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相关教师应该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并能够灵活使用相关的摄影仪器,能够全面地进行教材的教授,具有生动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应该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教学内容和更高的学习平台。

(三)注重摄影的实际拍摄环节,提高学生的拍摄能力

摄影艺术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拍摄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拍摄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摄影这门艺术的真正内涵,通过将事物一视觉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才能够真正地让其了解到摄影艺术所带来的“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摄影技能最为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现在摄影艺术教学最为薄弱的环节。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怎样才能够进行画面的选择,怎样进行角度的交换等,这样才能够让其对摄影相关理论记忆更加深刻,提高他们的美学欣赏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提高学生的美学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传统摄影技术教学不可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