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学设计

美术学设计范文精选

美术学设计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1篇

1.设计素描不是传统意义的纯美术素描

设计素描不同于传统素描,从广义上讲其内涵十分广泛,包括具象设计素描、结构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意象设计素描和材质综合媒介表现性素描等等。设计素描是培养创意设计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应强调构思与想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设计素描培养造型与空间思维等基本能力

设计素描通过各阶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造型的因素:轮廓、比例、结构、明暗、质感等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体之间的榫接、正负、凹凸、离合、虚实等矛盾关系。

二、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意义

1.目前教学和课程的不足

目前我们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较单一。教学内容方面仅涉及到结构素描和明暗调子素描;表现形式方面停留在单一的手绘表现上,技法单一,而且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提升到同一层次。其次是教学观念落后,现在有的教师思想还停留在“苏派”的基础上,我们也不是全盘否定“苏派”,全盘否定过去是错误的,但不从根本上认识现代设计素描教学的内涵,任何形式的应变措施,对改观教学现状都是徒劳的。而回到培养对象的本体,则要遵循现代教育的基本结构,由“信息传授型”的传统模式转向“能力培育型”模式,使培养对象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2.行业技术发展急需创意设计人才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方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动漫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最看重的是学生创意方面的能力。在创意能力的培养上,并不只是专业课解决的问题,而应当渗透到基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设计素描的学习中就开始体会创意的快乐。

三、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1.转变观念,变“信息传授型”为“能力培育型”

“信息传授型”教学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多元性和开放性的“能力培育型”教学是设计素描教学的基本思路与方向。它提出了设计素描四种能力的培养:第一是“眼”的能力,即观察、感受能力;第二是“脑”的能力,即分析、洞悉、理解的心智思维能力;第三是“心”的能力,即创造意识的能力;第四是“手”的能力,即技能的表达能力。

2.渗透艺术审美,突出设计素描的构图和造型

艺术审美的教育,应渗透到设计素描的教学中,以现在的生源而论,学生对形体的塑造能力差距会较大,但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说,差距则相应小一些。那么以艺术审美作素描训练的核心,则是解决现在生源专业素质下滑和水平参差不齐的最好选择。比如构图时,可以打破严格的透视法则和常规构图,让学生知道,透视的准确并不是衡量画面美的唯一标准。可以对画面物体进行变形、平面化和夸张化的形象处理,在构图上以求满、求险、求空、求偏、求局部等形式改变固定思维的审美标准,提高自己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教学互动

任何教学,只有发挥合力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设计素描的教学也不例外,实现互动教学才更有实效,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比如摆放物体时,可以用悬挂、倒挂、垒积、包扎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性摆放,让学生绘画时参与其中进行物体选择,可增加也可减少,自己组织画面的构成,同时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从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角度,开发创意素描

现代科技进步,使现代设计非常讲究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应用,况且受文化现象和时尚观念的影响,设计的理念和创意更是本专业的精髓。创意素描要转变学生对事物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进行创新思维模式的开发。培养创新思维模式就要让学生对感知的原形进行分析,通过素描过程的表现,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形象。

创意素描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下面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探出的一些手段:第一,安排学生对已有的图片或素材进行再创作,比如对图片进行打散、重组、夸张、变形等等;第二,通过材料的组合提炼来表达某个确定的创意主题;第三,通过设计素描的创作过程来探索新工具、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当然创意素描的方法和过程也是见仁见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象造型。意象不是反映客观事物,而是主观左右或变换物象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就是一种意象造型,比如把侧面老虎也剪出两只眼等。另外让学生认识一些观念图形的创作方式,比如,重象图形、复象图形、残象图形、变象图形、字象图形等;理解创意的一些构思途径,比如形和形之间的联想、形和义之间的联想、义和义之间的联想、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联想等。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学会观察、深刻感受领悟学习的目的,融入现代设计意识,提高设计能力。

总之,艺术设计类技工学生设计素描的教学自始至终要贯彻以设计观念为指导的思想。教学要与时代同步,进行改革和大胆的创新,现在笔者所在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技工学生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学生明确了设计素描训练的专业特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其次,更新了观念,造型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创意思想变得活跃,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冒号):民间美术设计文化

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设计作品中充斥着1些图案与色彩的简单拼凑、大同小异的电脑特效,这种左抄右搬的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去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忽略了用艺术审美打动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1、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1.解读民间美术样式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结语

好的设计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内涵,它应该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艺术美;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用有技术含量的本土艺术语言结合深入浅出的直接情感表达,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给人既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归纳和提炼,寻找民间美术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将民间美术的象征性艺术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结合,以强化作品的张力为目的,在赋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础上,延续和拓宽设计的视觉语言。要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容纳西方设计理念和思潮,并与传统文化的神韵、意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最简练的语言和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定位,使设计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最终在对民间美术学以致用的基础上,为设计创新打好基础。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3篇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全国的艺术设计院校或者开设艺术设计的综合大学中来看,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对于艺术设计的教学中都要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创作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并达到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当然,艺术设计专业想要培养出的人才还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否则,就算是会再多的理论知识,也都是纸上谈兵而已。可以说,所谓的艺术设计,重点还是在设计上,而不是所谓的将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的“书呆子”,相信企业也不需要这样的员工。因此,尽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不被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方面,仍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美术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美术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视,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美术基础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教学师生观念、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从师生观念上来说,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增强师生互动。同时,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应把美术基础训练当作跨入大学的敲门砖,而是将其作为美术工作者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增强艺术语言感染力的重要积淀过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对我国美术基础教学的影响深远,具象、再现以及完整呈现似乎成了一层不变的标准。但在今天看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虽然不外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内容,但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如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偏重造型能力、速写线描表现能力的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进行空间界面和空间中各种物体之间的视觉关系表达能力的教学,综合应用平面、色彩、立体三方面的知识进行创作。

3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学生作用及影响

3.1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说,美术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会让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让学生长期在美术基础方面进行学习,那么就会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不但如此,还会使得学生们变得更加喜爱美术这一类艺术门类,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美术基础,对于自身的美术基础加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当然我们也足够相信,学生们能够凭借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赶超一些在他们前面的人,使得他们自身得以提升,让自己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美术基础并不仅仅是基础课程,而且还是我们从事美术道路上的垫脚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所必不可少的。

3.2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4篇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轻松地进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并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情境创设,在情境中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创作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并让这种欲望成为支持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获得更多美术知识的动力。在学生刚开始学习中学美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绘画内容,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在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教师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美术功底,在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创设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美术能力,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学生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二、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

思维的培养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挖掘现代教学设备运用

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来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和感受美,激发学生用美术表达美的欲望,使他们对美术知识深入探究,提高美术综合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欣赏的优秀作品有限,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要学好美术的信心。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之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直观的表现方式都能让学生有美的享受。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同时能丰富教学容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关美术的知识,有效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学习过程中喜欢上美术课堂,并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

语言情感和德育的渗透美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启美功能,被人们不断地认知,它能塑造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一课,作为内容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客观现实生活,作者以典型的例子设计了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利用地道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的情景,从而引发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构想,依此作为本课的德育渗透,使之益智、启美,把课堂推向了高潮。知道抗日故事的学生很多,有的还记忆犹新地向大家讲述,可见思想教育应在寓美寓智之中,注重思想感情的融汇和感染,非口号说教所能取代。

五、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

美术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色彩;中学美术设计;教学运用

民族色彩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存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将民族色彩运用到在中学美术设计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特点的同时,增加对民族色彩的鉴赏力和欣赏水平,然后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加民族自豪感,从而为提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将民族色彩融合进中学美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中的内容与民族色彩的表现形式都能反映我国各个民族自强不息、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教师将民族色彩运用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中,通过对民族色彩的解读,引导和帮助学生传承审美理念的同时,也会找到新的突破口,将民族色彩的文化精髓和色彩魅力通过现代设计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给民族色彩赋予新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让学生通过对民族色彩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识。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

我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各种民族艺术所运用的民族色彩也是五彩缤纷、丰富多样,每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和色彩的运用都有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学生在学习和欣赏各种民族艺术的色彩时,能够很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具备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为以后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三)了解拓展美术设计元素

由于各种民族色彩的载体比较多元化,学生可以从中欣赏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描绘手法,这可以帮助学生储备大量的美术设计素材,使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可以将更多的色彩元素和艺术内容融入进去,促进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二、民族色彩在中学美术设计中的方法

(一)多种教学方法

学习民族色彩可以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民族色彩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的基本形状、图案纹样、色彩组合来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民间民族色彩的基本结构和勾画技巧,教师可在课前制作音频、视频,或者使用其他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直观的影响,使其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广大学生爱党、爱国,做民族文化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为终身发展奠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们爱党、爱国,接受传统文化,甚至喜欢上艺术课,教师在课堂中就需要根据内容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训练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观察能力,这种小活动能够使学生对本节课兴趣盎然,从而为实现后面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1.用戏曲表演增强孩子爱党、爱国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学习传统文化。例如,在《笔墨千秋》一课中,为了更好地欣赏作品中的戏曲人物形象,笔者把当地专业艺术表演家请到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述并演出戏曲《沙家浜》,让学生观察传统国画中的人物动态,也了解到革命人士是怎样与敌人周旋到底、保家爱国的。

2.告诉孩子们,之所以如今国泰民安,是因为有老一辈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江山,只有在党的呵护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全身心更投入到学习中,对学习艺术课更有兴趣,从全新的角度吸引孩子的眼球,在《以形写神》一课中,笔者采用“少年儿童瑜伽”“瑜”悦孩子身心。少年儿童瑜伽,包含着传统的古典舞元素。笔者让一部分孩子观察,一部分孩子来练,让他们亲身体验怎样做到以形写神。把瑜伽与故事、音乐、艺术修养、游戏等元素完美结合,打造出全新的艺术课程,对孩子而言是愉快且欢乐的,没有教条和命令,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放松的技巧。这样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艺术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审美感。孩子们体会到,都是因为有党领导才有我们安宁的学习环境。

(二)主题情感设计

美术设计是美术作品的重要内容,通过主题情感设计,可以使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方法、技能等,学生可以通过色彩与情感的结合体现美术作品的灵活性。中学生课程紧张,压力也比较大,美术课是调节他们心情、释放压力的课程。笔者会在课前先播放一个解压舞,以多种方式、多元化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观察能力,通过这种小活动让学生对本节课兴趣盎然,为后面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奠定基础,教学效果极其好。在给故事配画中,可以将《西游记》中的故事改编成《大王让我来寻山》的手操解压,孩子们很开心,似乎很放松,这让他们点燃了上课的激情,并且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课程设计为教学增加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美术设计学习

在美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纹样为基础,开展美术设计学习。传统纹样往往表现出古人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然的敬畏等。如,在讲解“美丽的纹样”这部分内容时,结合《文明之光》一课陶的部分,介绍彩陶纹样的演变。古人十分注重纹样与器型的协调,设计的纹样图形有写实类,也有抽象类。具象的彩陶图案多与自然形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抽象纹多以几何图形和符号为内容,其中许多由具象图案演绎而来。具象图案和抽象图案之间的演变关系,都是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学应该从分析造型元素入手,用美术知识进行图形分析,运用历史知识对那个时代的生活情景进行想象,丰富学生对彩陶文化的感受和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查的方式收集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纹样形式,探索其所表达的意义。将传统纹样运用于美术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作品的美术设计内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

(四)挖掘民族色彩的文化内涵

在中学美术设计教学中,可以以文化背景为前提,帮助学生通过对民族色彩的认识,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任何一个美术作品都可以反映出它的民族和历史发展长期沉淀形成的文化魅力,它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表现。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共同体,民族色彩也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哲学观、审美观的文化链条。只有挖掘出了文化内涵的本质,才能对民族色彩有全方位的认识,进而对美术创作进行全新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

三、在生活实践中渗透民族艺术

中学美术教学要以生活为导向,把教学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感受到美术课程所蕴含的民族艺术。各地区、各民族的艺术来源于各民族的生活,反映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各地区、各民族的艺术各具特色,十分丰富,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的好教材,它不仅能加深青少年对祖国、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而且能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1]中国有许多民族艺术,其中壁画、雕塑、皮影戏、泥塑艺术、剪纸、脸谱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把这些重要且珍贵的素材应用到中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加民族自豪感。此外,中学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精华和有关知识,了解有关的文化内涵,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不但能将比较抽象的艺术概念如构图、色调等形象化,还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艺术在生活中存在的痕迹,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艺术提纯、加工,使学生真正了解生活中的艺术如何采集以及艺术的构成与形成。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民族色彩与图案元素

每个民族都具有本民族独特的情感、习俗等,在不同的自然地域因素与历史人文因素中,形成了其不同民族地域文化色彩以及民族个性特征。[2]在人物服饰设计的时候,用三原色、邻近色、对比色的吉祥图案,这样将文化内容与民族色彩有效融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比如笔者在《制作民族服饰》一课中,播放民族服装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民族色彩与图案元素在民族服饰中的运用。在课程设计中,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中民族颜色的重彩设计的印象。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西方油画的色彩

在中学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浓墨重彩的方式增强设计教学的视觉冲击力。利用民族色彩引导学生学习重彩表现设计。一些人认为,中国画的色彩没有西方油画的色彩浓重,之所以有这种错误观点,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民族色彩缺乏深入的了解。如在为学生讲解“水墨画”的过程中,运用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进行创作,在水粉画中运用鲜艳、丰富的颜色,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启发学生对色彩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民族色彩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解读民族色彩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提升其对于民族文化、民族色彩的认知能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和认识更多的民族色彩文化,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中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章建生,田琼仙,胡雁伟.中小学艺术教育与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J].民族艺术研究,200099(S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