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素质教育

美术素质教育范文精选

美术素质教育

美术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一九九八年,党中央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国上下重教兴教,教育战线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形成了共识,并取得一定成效。科研促教育,教育要科研已势在必行。为了配合省教厅的《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总课题的实验,大良镇教办组织了镇各科中心教研组,制定相应的科研课题,美术中心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了《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这一科研课题。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重点,开展美术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

在《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这总课题的基础上,再分几个子课题,如《注意力、观察力的培养》、《发挥想象力、诱发创造思维》、《记忆力、写生力的培养》、《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用三年的时间分层次、不同形式地发开展美术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美术教学大纲》明确了美术教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并要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修养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在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基础知识进行简单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美术欣赏、艺术原理、美学知识的教学,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美术教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美术教育的定义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素质,也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3、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4、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素质如何,与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智力,包括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几方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对美术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身心和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

三、课题的实验和策略

1、遵循四大原则,开展教学实验。美术教学除了遵循教育学提出的教学原

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四项原则:

①、审美原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区别美与丑的能力,通过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

②、直观性原则,重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深入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③、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美术双基,通过参与实践,大胆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思维力、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④、创造性原则,这是研究的重点,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艺术教育贵在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的有造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襄括世界。”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2、大胆改革课程内容,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开展第二课堂,依“纲”还需靠“本”,三年来我镇使用的是岭南版美术教材,该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美、新、活三大特点,有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程内容安排时,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学生对家乡增进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他们学会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有条件的学校,还增设了陶艺、电脑美术等课程。各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术技能往往是在活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发掘,综合素质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3、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革课堂教学,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平等,尊重个性,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4、实验形式灵活,体现民主与集中。

几年来,我们实验的教研活动持之以恒,制定了详尽的教研计划,各组员分别承担子课题的研究。实验的研究分集中研究和个人研究两种形式,个人研究,就是平时组员根据本校及学生的实际,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方法。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集体研究,每个学期都有三、四次全体组员集中研究活动,进行观摩教学、互相评课、技艺切磋、交流教学体会、参观学习等。尤其是观摩教学,我们力求有专题,并有针对性,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个目的,解决教学教研中碰到的问题,在评课交流中,大家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出发点,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究气氛民主和谐,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教研出成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镇的美术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发展,学生学会辨别区分美与丑,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提高。

近几年,美术教师在参加省、部级的美术课调教评比中,获得4个奖项,教师的美术教育论文6篇获省级、部级的奖项或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名列市的前茅。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活动和书画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获国际奖90多人次、全国奖220多人次、省级奖160多人次、市镇级奖约330多人次。

五、探讨的问题

美术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与新的时代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像等因素为一体的精神活动,其主观因素极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为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在生活中认识美和创造美,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例如在美术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个人创作能力的培养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创作一幅作品,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最大限度上激发出了儿童对于美术的合作能动性,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的兴趣。

2.开展活动,提供素材例如《放风筝》一课,我就组织了放风筝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尽情地跑、跳、追,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让学生用美术语言把放风筝的情景表现出来,大胆进行审美想像,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创造艺术环境氛围,促使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教育“以美育美”的教学理念,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优势。设计艺术环境既要有情趣性,又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美,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社会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环境中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

1.转换训练法,提高学生的空间创想能力例如教学《画小鸡》一课时,笔者可以先出示范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转换练习:有利于学生增加接受和掌握知识的主动性,把向左的小鸡改为向右的,向右的小鸡改画为向左的,画面左边的背景改画在右边,右边的背景改画在左边,很快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促进学生知识、智力的发展,使美术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趣味十足,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2.开展竞技比赛,活跃堂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气氛,这一点是成功美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组织开展各种竞赛,使美术有适当的竞赛因素,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与自主性,进而让学生在竞赛中增长知识,同时又让学生注入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取向,给他们的美术学习带来一派生机和活力。

三、进行创造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能教出画匠;而创作性的教学,却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尊重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艺术贵在创新,切忌将美术教育变为一种机械式的技能训练,美术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应该多鼓励,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例如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一课时,先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让他们对作品有所领悟,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以此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美术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仍然处于少年或儿童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部分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之后,容易自然或不自然地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进而仔细认真地关注身边的一切。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才能得到新结论,才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创造时间。

(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后,很容易对表现对象产生有意或无意的注意,并且自发地进行记忆。学生观察的事物多了,自然记忆能力也得到提高,还会对本来毫无联系的事物重新随意地组合,进行增添或删改。一段时日后,学生的想象力就会不由得丰富起来,逐渐在自己脑中形成创作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介绍教材中出现的事物,比如讲到自然界时,教师不仅应该跟学生提到花草树木,还应给学生讲解一些森林中的动物,勾起学生兴趣,通过对动物外形特征的描绘,让学生想象出一幅自然界的景象,并激励学生将头脑中形成的世界以画笔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敏捷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教师描绘的自然界的景象到为学生营造出一幅和谐、多彩、丰富的场景,给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也为学生日后将要学习的“自然”这一课题的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十分频繁,传统的美术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利用多媒体来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学方式多元化,也促进学生形成活泼、向往自由的性格,进而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当遇到学生难以想象的情况时,学生很难与教师互动,只能保持沉默,学生不理解教师所述内容,自然不能跟上教师教学的步伐。这时,教师就不该急切地直入主题,可以先跟学生讲解这个概念,让学生对抽象事物有一定理解,在脑中形成自己的想象产物,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动手画出脑中所想的事物,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在课堂前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效果,“这样上课学生是否能理解”“应该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吸引学生注意”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画好自己的作品后,再由教师播放幻灯片,以图片和视频等途径让学生直观观察抽象事物的外形、颜色和特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很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证明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接受,能使学生很快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一位学生对美术的敏感程度、天赋和兴趣、实际绘画能力以及美术基础知识等的不同,教师有必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比如,在课堂刚开始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出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阶梯式地一项一项完成,鼓励学生细心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掘他们在美术方面的潜力,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学习;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基础的培养,引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在美术学习的不同时期,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闪光点出发,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科学的学习评价,可以让学生自主地热爱美术学习,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惧,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美术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一、制度下的素质美术教育

1999年制定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又于2011年正式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我国正在逐步细化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全变发展的制度化管理,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再到义务教育的美术,接下来将会出现对于每个阶段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生理、生活、社会认知等方面做出更加细致的分工。这正体现了我国对于儿童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美术教育的人文性质不言而喻,美术课程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致力于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探索性和综合性的标准制定课程,通过美术教育与儿童学习、生活体验密切联系,使儿童在和谐、友爱、积极的情感生活体验下,增进儿童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启蒙,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社会文明的责任感,燃气对未来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奋斗。

二、儿童美术教育培养目标

我国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同其他科目相同,从三个维度设定,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在符合三个维度目标的同时,美育在培养儿童知识面上突出了综合性、个性化并使其身心愉悦、健康等特点。对于儿童美育的目标而言,其培养目标可大致概括为:1.提高儿童的认识、认知能力;2.优化、拓展智力的进步;3.以游戏形式全面发掘儿童的智力潜力;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5.保护儿童丰富想象、创造力;6.使身心健康、快乐。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少儿美术教育,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某一次,去参加朋友儿子的百日宴问朋友:你想让他以后做什么?朋友答:快乐就好了。我们往往在无意识下就会想自己的孩子的将来,但是这样往往扼杀了孩子自主意识,然而儿童的美育课程目标不是“越早学习就越有希望成为艺术家”的误区。

三、儿童美术教育实践内容

儿童阶段的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障碍,但通过游戏活动来认知、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习到美术感性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儿童美术教育在选择内容上应注重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使儿童真情自然流露。儿童美术课程应是一种无压力课程。可以说这种安排还具有指导儿童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儿童精神治疗,缓解的作用。如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美术课程教材中多以生动的同龄儿童作品以及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主,辅以概括性的文字介绍,例如“美丽的印纹”、“神奇的口袋”、“彩线连彩点”等,很少有介绍美术专业绘画知识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体验、创作。儿童在接受美术教育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审美体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形成美术素养、美术审美的启蒙。同时,儿童的审美体验与表现之喜悦感,培养了童年丰富的情操”,使社会、家庭更注重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的愉悦以及人格的完善。

四、重视家庭与生活的影响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讲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每个儿童应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人类,但却比自然环境中生活的生物更高级,有审美,人类在进行物质创造与生产的同时,更需要交流感情与思想。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图画、手工、造型艺术等艺术行为,人们通过这些艺术性未来追求美和感受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正如日本著名学者高山正喜久认为的:美术并不是简单的教养,而是生活,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娱乐行为。儿童以个人、集体、家庭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发现生活之美,激发创意,注重理性与感性平衡的素质教育。了解美术语言及美术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画面,表达情感与思想,爱护环境、感受生活、学习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启蒙,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五、结语

美术教育在教会儿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同时,也保存了儿童对事物认知的果断、端正的态度,美术的教育对儿童而言不是成为“艺术大师”的禁锢,而是在社会进步中要求我们全面、综合性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天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星.艺术人生———走进丰子恺大师.杭州:西泠印社,2004年.

[2]人间形成和美的教育.藤泽典明.日本美术出版社,1982年.

美术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以人为本;审美

如今,美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美术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进行美术教育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应用技能和在综合素养,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小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还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习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素质教育为小学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引导小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每个小学生发展的空间,确保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不断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美术作品赏析等四个方面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编排教学内容,

体现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和学情编排教学内容,使美术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拓展,从而真正体现美术教学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改变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鼓励小学生独特的见解,其实小学生画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参与了、收获了,才是最关键的。小学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和观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小学生画熊猫时,在新课引入时我会设计一段启发的话:“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有趣的熊猫,他们长得十分可爱,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入熊猫的世界,教大家如何正确地画熊猫。”这样的开场会激起小学生的好奇,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同时,为了让小学生学会简单的构图知识和色彩搭配,我会让小组合作画出熊猫的轮廓,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熊猫身上的黑白花纹以及周围的竹子等景物,使整幅画活灵活现。

二、巧妙运用教学手段,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手段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趣味教学法有利于缓解课堂中枯燥的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视听能力,促进教学内容清晰化和简单化。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情况,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教学手段。我在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校园里有很多树叶,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是非常有趣的,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生活带来的快乐,还能够增强美术课堂的活力。当发现小学生制作的作品较为出色时,我会在全班进行展示,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励班级中的小学生积极探索,共同进步。同时,我为小学生创设了学习园地,并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美术书或者画报等刊物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三、有效提高教学评价,实施多元的课堂评价方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价在整个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时候,美术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对小学生影响深远,美术教师要规范评价标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实施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案。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培养,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积极为小学生创设学习美术的氛围,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意识,使他们能够从心理上喜欢美术。美术课堂评价方式具有互补性的特点,美术教师要避免教学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使课堂教学具有公平性和普遍性。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差异化评价方式,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以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唤醒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小学美术教学还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达到灵活多变、运用自如的效果,并且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四、增加美术作品赏析,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小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欣赏水平,我在课堂中会适当增加美术作品欣赏环节,在课前上网查找多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或者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播放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小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欣赏的时候,我会鼓励小学生进行作品评价,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知识运用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美术主要以线条的感受和情趣为主,所以我设计了《绘画游戏》《我们身边的线条》等多种作品赏析活动;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美术主要以线条的基本技巧和画法为主,所以我设计了《画中的线条》《植物线条写生》等作品赏析活动;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美术主要以表现线条的艺术美为主,所以我设计了《精细的线条》《画人像》等作品赏析。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小学美术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唤起小学生的美术欲望,激发小学生绘画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评价方式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师还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在充分肯定小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个性的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丽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J].成功:教育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