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服装业发展探析

民族服装业发展探析

论文关键词:中式服装;服装文化;民族服装业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式服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服装深层次文化内涵出发,从款式、面料、技艺等方面阐明了中国传统服装具有的优势,并对中式服装的更新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中国的传统服装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衣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雍容华贵、典雅大方的中式服装既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也蕴含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式服装也日益受到国际服装界的关注.继2001年APEC会议的精彩亮相,到奥运会“青花瓷”的交口赞誉,中式服装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精美的制作工艺深受国人欢迎,这就为我国民族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发展中式服装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服装的照搬或仿制,而是要提取传统服装的精髓,融入时代的元素,研发出新的“中式服装”。其中,如何把“旧”和“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设计和制作的难点。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剖析中国传统服装的成衣工艺,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到“扬弃”。

1中国传统服装的特点

洋洋中国史,上下五千年。随着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服饰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但是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却相对稳定,儒家学说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着装,并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服装表现出了以下三个主要特色。

1.1形意兼备的服装制式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绝大多数服装都造型宽松,轮廊线和分割线多为直线,上衣下裳,上下衣不连属,人们的身体被隐藏在宽大的服装内。直到清代,人们才以纽扣代替衣结。这样的服装制式,体现了人们讲“规矩”、成“方圆”的道德规范。服装的款式也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从皇室宗亲、文武官吏。到各行百姓。均有标志性服饰。工商各行也都有指定的服装,被称为百工百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有:“有小儿子着白虔衫,青花手巾,卖辣菜干果之类……,其士、农、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知为何色目”。

可以说,蕴涵在中国古代服装中的,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人格特征和生活风貌。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的传情达意趋向于间接、含蓄、内向,在群体生活中采取从众态度,在穿衣观念中,采取表里一致。文质统一的审美观。在这里,“文”指的是文采,“质”指的是品格质地,因此,中国服装不以凸现人体美为主。而是强调着装后的“意”,看重服装文化性的一面。在这方面,服装有些类似于中国的写意画。重“神”甚于重“形”。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东方女子在穿上旗袍后可以显得温柔娴静、高贵典雅.而西方女子就很难穿出这种效果。

1.2异彩纷呈的服装面料

在世界历史中,我国植桑、绩麻、养蚕、缫丝的起源最早。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使欧洲人得以了解中国先进的纺织技艺。古代的服装材料多为丝绸、棉、麻等。到了明代,店铺卖出的服装面料已包括绫、罗、绸、缎、棉、绢、布、帛、纱、丝等多种。而且每类又分为若干品种。仅以罗为例,就有花罗、素罗、刀罗、秋罗、软罗、硬罗、河西罗等。丝绸是我国纺织文明的代表。它色彩绚丽,质地佳,手感好,纹样鲜活生动,始终是传统织物中的佼佼者。各种丝绸风格相异,纱的轻薄,绸的柔软,锦的华丽,缎的光彩,使同一种原材料散发出不同的魅力。蚕丝还可使皮肤上老化的角质层和毛孔脏物脱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容健体作用。质地、色彩各异的丝绸,满足了人们的服饰追求,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也为中国的服装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是那些寓意深远、造型别致的典型纹样。这些纹样都是“形”、“神”兼具的佳品。例如以石榴红熟多籽的图案,象征子孙兴旺;以鸳鸯戏水雌雄成对寓示夫妻恩爱;以瑞鹿之谐音代表“禄”:用金鱼鲤鱼暗示“年年有余”或“吉庆有余”。另外,在许多吉庆纹样中,还嵌入了“福、禄、寿、禧”等喜庆文字。现在年轻人在举行婚典时,服装面料中常用的“团花”图案.就是最常见的传统纹样之一。

1.3巧夺天工的服装技艺

在中国古老的制衣技术中,最为世人惊叹的是刺绣技艺。长期以来,影响最大、声名最远的是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世称“四大名绣”。这些绣品针法灵动,绣法多变,堪称中华一绝。在清代旗装中,刺绣的技艺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一件旗装绣花图案面积可达70%。若以刺绣的技法而论。双面绣是刺绣中最令人称绝的一种,它的双面景、样、色、针均各不相同,精美绝伦。

在清代服装中,出现了盘扣。这是中国结中的“纽扣结”。“结”取其谐音“吉”,象征吉祥如意。盘扣中的盘花扣是中国结的一种。它以动、植物为摹本,吸收了甲骨文、汉字以及建筑形式的精髓,多选择花、草、鱼、虫、水果、器皿等模拟成形,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为中国服装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韵味美。

中国传统的服装工艺,被称为“中裁”,手工方式是其主要特点。从测体、铺料、画粉到裁剪、缝制,均采用手工。其中,缝制技法又有嵌、缭、绗、绷、索、钉、镶、盘等多种。直到现在,盘扣、绣花、补花、镶边等手工工艺仍在中式服装的制作过程中广泛使用。

2传统服装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文化底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掘。在国际服装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发掘我国服饰文化的内涵。推动我国民族服装业向纵深发展,使其在世界服装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漫长的封建社会,尽管朝代更迭,服装多样,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服装的专业著述却非常少。在《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中,有一些关于织造和印染的记述,可供世人了解当时纺织业的情况.但关于服装业的发展情况,却无系统的资料记载。现在所得的史料,多来源于对古墓葬的发掘,以及对古代文学作品和书画的研究。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来,影响中国服装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因此,现代服装设计师要从传统服饰宝库中汲取灵感.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服装的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的特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推动中国民族服装业的发展。

2.1东西合璧,大力改造中国传统服装的款式和结构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服装款式多种多样,但为今人采用的却寥寥无几。月华裙、凤尾裙都是精美、别致的裙装,但因其长度、款式等原因,无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抿裆裤也因其臃肿的造型和较差的服用性能而被今人淘汰。以中国古老文化为出发点,根据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节奏,对传统服装进行“扬弃”.将“东方风格”和“西方裁剪”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发展民族服装业的关键。

“扬弃”的首要步骤是分析传统服装的优缺点。以旗袍为例(此处所指旗袍为2O世纪3O一4O年代的改良旗袍),它们对人的体型要求过于严谨,只有一些身材比例匀称、削肩、窄腰、胸臀丰满者。才能穿出理想的效果。并且,它限制了人体的行动。使骑自行车、挤公共汽车变得艰难。传统的裁剪方式也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要求,需要加以改进。现代的设计师们将连袖改为装袖,衣身分为前后片,以肩为界限,分别制作。也有一些中式服装将衣领改成翻领或无领,偏大襟改为对襟,两边开衩改为前后开衩,荷叶边也被用在了衣领和下摆处翻。在裁剪中,以立体裁剪取代平面裁剪,人体的曲线美得以自然展露。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上海裁缝帮中的“红帮”即采用立体裁剪制作服装。至今,在朋街时装公司里.还保留着一个用棉花和包布反复修补的模特架。这个模特架被称为是一个最标准的东方人的模特模型,时至今日。它还是检验服装结构和工艺的主要模型。

清代郑板桥曾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近些年来,设计师们对传统服装又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出现了低领、无袖、紧腰、高开衩、超短、袒胸、裸背等各种形式的中式服装。在中式服装的再设计中还要放开眼光,跳出清代服装的范畴。从其他朝代的服装中汲取设计灵感。不仅研究外衣.还要研究内衣、鞋帽、配饰.考虑着装者的整体形象。现在流行的改良肚兜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现代肚兜多用优质丝绸、手工织布、织锦缎等面料制作,配以手绣花卉图案或绣片.造型上更是打破常规。出现了扇形式、吊带不对称式等新品种。另外,传统官服中的“补子”和“十二章”图样在不具备符号意义的今天.仍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也被大胆地使用到女装设计中.为服装营造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2.2将服装面料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积极拓展中式服装发展空间

作为传统服装面料的代表,丝绸仍起着其重要的作用。它多彩的风格,华丽高雅的外观,极佳的服用性能,均非其他面料所能及。花样精美、色彩绚烂的真丝服装在任何场合都是人们注目的焦点。但是,天然丝绸的生产、织造却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一定的难度,进而限制了丝绸服装的发展。

为了使中式服装在新时期内得以发展,我们的纺织业在真丝、棉以及仿真丝的研究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中式服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面料。利用现代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彩色棉,克服了棉产品易褪色的弊端。新开发的仿丝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能力,保暖性、强度及色牢度好,服用性能极佳。新型环保免烫真丝绸克服了真丝织物易起皱的缺点,使穿用效果更为理想。新开发的碧纹压花绸运用接枝、染色、花纹定型、砂洗等特殊的染整加工方法,使绸面呈现出三色过渡的立体冰纹效果。渐进色真丝绸和浮雕印花真丝绸。增加了色彩的变化,使面料呈现出迷人的立体感。利用冰纹、树纹、鸡爪纹等等水洗工艺对传统的香云纱进行加工可赋予香云纱多变的肌理效果嗍。使用这些改良的传统面料,再配以设计中的欧洲写生技法和光影处理方法,中式服装能够呈现出更典雅、高贵、含蓄的外观。除了常用的传统面料外,还可以使用化学纤维、合成纤维制作中式服装,莱卡以其优良的弹力和悬垂性受到设计师青睐。不同材质的镶拼搭配还能营造出独特的设计效果。

中国古老的服饰纹样是传统服装的瑰宝.是中式服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现代印染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以精美的印染图案取代昂贵的手绣,降低了服装的造价.使传统服装得以走进寻常百姓家。贴布绣是另一种造价较低的刺绣方法.它通过剪贴的方式形成图案,适用面很广。还可通过在面料上缀饰物的方法增强面料的阴阳、层次、分割等装饰效果。

2.3加大高新技术、资金投入,不断改革传统服装制作工艺

现代的服装制作工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使用省道提高服装的合体性:使用装袖增加服装的功能性;使用垫肩凸出人体的曲线;使用拉链增加服装穿脱的便利性。缝纫机的引进。弥补了手工生产的不足,提高了成衣的速度。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从设计制图,到铺料裁剪,再到缝纫熨烫,都实现了机械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AD、CAM、CIMS技术也被应用到中式服装的生产中.使民族服装制作成为一个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进而使生产中式服装的企业也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

传统服装中的手绣工艺是其一大特色.多且繁杂的图案和花纹。可以使古人在悠闲的生活中慢慢玩味服饰文化的乐趣。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更加趋向于使用简洁、鲜明的图案表达自己的着装意图。抽取绣花图案中最具代表性的细节加以夸张和强调,成为现代设计师常用的手法。另外,电脑绣花机的使用,完成了复杂图样的机械绣制,大大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绣花服装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传统服装的装饰工艺深受人们喜爱,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高超的制作技能。现代工艺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将盘花扣改为了包扣和按扣,纽扣的品种也发展为木扣、玻璃扣、树脂扣等多种。在装饰材料的选用中。使用了珠片、亮片等新型材料。服装的镶边、滚边有专用的缝纫配件辅助完成,降低了工艺操作难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目前,根据传统服装的制作工艺.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仍采用传统工艺,多用手工,制作出来的服装精美昂贵,具有礼服的性质:另一类为流水线的产物,在精巧上虽不及前者,但胜在价格便宜,所以也深受人们欢迎。增加种类,翻新花样,开发面料,简化工艺,是中式服装这枝民族奇葩焕发出新色彩的必由之路。

3结语

中式服装是东方的一颗明珠,从狭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服饰”,而从广义来看。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标志、一种文化,它同和服、莎丽、朝服一样,都是东方服饰文明的典型代表。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式服装也早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且日益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中国民族服装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的服装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发展机遇,通过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动我国民族服装业的发展,使中式服装以艳丽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服装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