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基础建设的不断前行,对于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企业而言,必须要了解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给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在对其探索时得出更加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跟上财税务制度改革的步伐,为此企业一定要及时掌握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并且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促使企业自身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

2财税制改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2.1财税制改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在被企业落实时,有可能出现企业没有对其进行充分而了解,使企业对财政税务改革的相关内容缺少准确的把握度,无法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依据改革内容展开调整;其次,企业的相关管理理念落后,而且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再次,财政税务改革时,以往的企业营业税被企业的增值税取代,通过这一做法减少企业的税负,降低企业有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压力,可是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与经营时没有对税务展开较为科学的筹划,反而使税务增长;最后,企业在培养相关人才的过程中成本在不断的增长,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在企业中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专业能力有限,为了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企业必须要增加对培训这部分的成本支出,使财务人员对财政税务的相关制度改革内容进行充公的掌握。

2.2财税制改革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财政税务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建设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减少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负税,使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在利用财务人员对财政税务制度的正确分析,加强对税务展开进一步的筹划,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收益,构建一个国家与企业双赢的和谐局面。与此同时,企业必须要掌握改革的关键内容,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突出企业的发展优势。

3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建立企业内部完整的财务管理机构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构建出一个优质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为此必须拥有强而有力并且先进的国家财政税务制度作为支撑,而财政税务制度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统筹与协调,财政国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能够正常的进行商业活动并且从中脱颖而出。企业可以选择在内部构建一个财务管理部门,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执行。还可以使财务数据信息可以及时进行有效的传递,使企业中的每个部门都可以及时利用财务数据信息展开相应的决策,财务数据信息可以被充分的利用并且发挥出其全部的价值。企业在对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过程中,可以规避财务风险的出现。

3.2更新企业内部员工的观念更好的适应改革变化

我国企业在国家财政税务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增加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还要求企业一定要优化管理理念,并且还应该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使企业管理层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作用。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日常财务工作的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利用机制来规范财务活动并且使其更加有秩序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还可以避免财务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财务管理而言,使用科学的方法使财务支出更加的合理化,还可以构建一个与费用支出相关的审查部门,可以有效的把每项费用的支出展开相应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依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国家会对财政税务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进而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前进的脚步,而且还要注意到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波及到各个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

3.3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现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财政税务制度不断调整方向并且进行有效的改革,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使我国各大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对财务管理人员拥有较为专业的技能培养上,而且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开始构建较为健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定期开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得到更加专业、更加符合当代市场竞争、更加完整的专业技能。因为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对员工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态度方面都有很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技术培训,可以更好的配合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

3.4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必须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支撑,而且还可以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财政税务制度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有较为密切的相关,同时还直接使企业经济效益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对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时一定要以企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降低对企业日常的生产与经营的影响。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政税务 制度变革 企业财政管理

在我国,财政税务制度作为能够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式,可以为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国家有关的政府部门通过对财政税务政策的相关调整,可以改进目前经济的发展形势,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还处在转型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应的影响以及冲击,财政管理是企业对于财政税务制度最为敏锐的部分,所以,怎样改进企业的财政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

财政税务制度是市场经济形势之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保证以及重要方法。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变动幅度以及频率都与经济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持其发展的相对稳定,政府部门都会确保财政税务制度的相对稳定。而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在我国,财政税务体制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冲击与影响的就是企业的财政管理活动,尤其是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的资本特殊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使其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表明,国家财政税务体制的改变对于企业财政的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加强企业的财政管理,积极应对财政税务体制的变革。

二、在企业财政管理问题中由财政税务制度变革引起的问题

(一)更新制度的压力比较大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运行管理工作永远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政策。政府部门改变一些经济政策常常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特别是国有企业。假如政府部门的政策与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一定冲突,甚至是相反的发展方向,那么就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根本,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导致企业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例如目前推行的利税制度,就给部分企业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二)更新企业管理理念的难度比较大

运行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具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众所周知,人们的行为举止均是受思想意识的支配,这指的就是理念的功能。企业财政管理也会受到企业领导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继承原有经济体制的国有企业,传承的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这就会导致在进行更新管理理念时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并且,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均需要大力的投入资金、物力以及人力等。所以,也就增加了企业财政管理的工作成本。

(三)培养企业财政管理人才的任务非常艰巨

企业财政管理是一项要求技术性与专业性的工作。假如国家财政税务的政策发生改变,最早冲击的就是企业的财税部门。而财税制度的变革,就会直接干扰企业的管理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工程中采取的相应措施。这些问题均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与认知,掌握最新的管理方法。

三、企业财政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研究企业财政管理的机制与发展规律

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变化之中,但是在这样的变化之中又存在着一些规律。从经济事务方面而言,尽管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也有着一定的经济规律。目前,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一些经济政策的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此外,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发展、欧债危机的持续以及经济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经济的现状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的财政管理一定会遇到许多的挑战与问题。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企业财政管理的运行机制。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之下,一定可以使企业财政管理运行的更加顺畅。

(二)加强培养企业财政管理的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我国经济体制在转型期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挑战,企业应当重视培养有关的管理人才。在培养企业财政管理人才的时候,一定要选用多元化的鼓励方法,落实相关的培养机制,加强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提高企业业管理人才适应财政制度变化的能力,加强其适应性。在培养企业财政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用比较低的成本取得比较高的效益,坚持培养方法的多样性,一定摆脱枯燥、单一的培养方法,按照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选用相应的对策开展培训活动。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好好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培养人才的影响效果。

(三)优化管理结构,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面临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企业一定要优化管理结构,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进而成功的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才可以确保企业一直处在不败之地。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为研究适合各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奠定了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良的财政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措施,将难题转变为机会,在遵守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税务制度的作用,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科学技术开展相应的改革活动,进而加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王福乐,陈海燕.论转型期中国的企业财政管理的变革[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1)

[2]郭海凌,鄂丽丽.刍论新形势之下的财政管理变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01)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税务总局首批定点联系企业之一,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后,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因所辖大企业最为集中,也成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先行者。《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后,他们深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驻场调研,与企业一起寻找涉税风险点,共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点评:德勤上海税务合伙人林绥

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九所所长白玉明

2009年9月,《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后,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来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对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情况进行了为期数月的驻厂调研。对照《指引》的要求,税企双方就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共同建立起了现有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尽管这一体系还存在一些瑕疵,但毕竟为所有大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基础坐标。

制度建设是基础,重在切合实际着眼长远

《指引》要求: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中化做法:根据《指引》的宗旨,围绕企业业务特点和财务管理要求,制定了相关的会计管理规定、税务管理规定以及特殊业务税务处理办法,并正在制定《税务风险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

专家点评:按照“切合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中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控制税务风险实际上是对影响税务事项处理的因素进行控制。具体的管控制度必须围绕税务事项的决策权和处理权的不同来设置。集权型、分权型、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扁平直接型、产业板块型等不同的集团管控模式,决定了集团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的税务决策权力分配是不同的。投资管理类、生产制造类、贸易类、服务类等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问题及其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按照集团公司与下属公司决策权的不同,业务类型不同,设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集团公司设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应该主要围绕重大投资或重组项目,而下属公司则要紧紧围绕公司具体的运营过程。

《指引》要求: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中化做法: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明确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对重大风险事项等进行研究和审议。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集团公司主管风险事务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室的负责人组成,主任由集团公司主管风险事务的领导担任,向集团公司总裁负责。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为集团公司风险管理部。集团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也负责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其中,会计管理部负责对税务风险等财务风险的管理。

专家点评:企业在税务问题上的决策制度是税务风险管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风险虽然只是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税务事项几乎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涉及人、财、物、技术等各个要素。因此,税务风险的源头很可能就潜伏在决策层及各个业务部门。因此,管理税务风险、解决税务问题可以由财务或税务部门负责牵头,但具体工作必须要由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一起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前控制税务风险的目的。

建议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由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参加的税务联席会议制度及与之配套的沟通机制和问责制度,以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对税务风险的管理责任,增强各部门对决策层意见的执行力度。同时,从长远考虑,企业最好能够建立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增加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的数量,分担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提高处理涉税事项的准确性,进而通过实实在在的业绩,逐步增加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在战略决策中的话语权。

《指引》要求: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

中化做法: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及工作业绩相联系,在业绩考核时实行税务差错一票否决制。

专家点评:把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和工作激励挂钩是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企业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建设的整体推动。建议企业建立一套针对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单独绩效考核制度,也可以在企业统一的员工考核制度中单设一个章节,明确奖罚的标准和措施。另外,税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分布在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税务部门的配合是税务风险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企业的业务部门在税务风险方面的责任落实情况也应该纳入考核,并且要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

岗位设置是前提,重在分工明确相互制衡

《指引》要求:企业可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中化做法:按照不同板块及业务需要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及控股公司等企业形式,各企业均有专人负责税务事项处理,集团公司统一委派、统一管理各公司财务总监(经理)。税务人员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由财务经理根据集团统一的会计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岗位及人数,并依据会计、税务管理办法设定工作权限。

在会计管理部下设立税务会计部,编制2人,税务会计部负责人直接向会计管理部总经理汇报工作。各分支机构参照集团公司设立税务部(岗位),具体负责各自机构的涉税事项。集团公司税务部门负责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参与企业重要业务决策过程,并就重要的经济业务在事前提供税务意见。

在岗位职责上,要求进行职责分离管理。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与审批岗位、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与审批岗位、发票购买保管与财务印章保管岗位、税务风险事项的处置与事后检查岗位、税务政策的研究和复核、税务发文的起草和审核、税务制度的拟定和等环节都要求进行职责分离管理。

专家点评:统一委派各下属公司财务总监(经理),可以保证在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经理)领导下的税务人员高效、独立地开展工作,也能在制度上防止虚假的财务、税务信息,防范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布局分散带来的财务和税务风险。

但是,考虑到税务风险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要想从根本上防控税务风险,企业还做好以下功课:第一,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税务风险岗位的设置及其权限,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流程来定,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岗位之间的“无缝链接”;第二,继续完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如条件允许,还应增加企业税务人员编制,将税务管理部门独立出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制约,并且将长期监督与定期检查结合起来;第三,进一步细化涉税事项,在下属子公司,特别是基层公司,应当创造条件设立与集团公司对应的税务管理部门,专职负责涉税事项,逐步完善整个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

风险评估是关键,重在科学评估动态管理

《指引》要求: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对税务风险要定期评估,动态管理。

中化做法: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不同,对日常税务管理、特殊业务分别制订了不同的税务管理规章。遇到重大或特殊事项时,系统内的会签制度可以使重大税务风险在事前被充分识别和评估。每年度还聘请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对所得税汇算清缴、财产报损等涉税事项出具全面的或单独的税审报告,并请其对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

目前,集团公司正尝试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梳理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点,并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第一,努力识别重大税务风险以确保公司经营模式的成功运行;第二,分析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并评估税务风险的影响。具体而言,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流程设计思路主要围绕制定风险识别标准、判断风险重要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分析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四个方面开展。同时,坚持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在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基础上,对新产生的税务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讨论,及时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专家点评:税务风险的产生可以发生在决策、执行、会计信息处理、税务申报等任何一个环节,中化集团的做法可以说是抓住了重点、控制了税务风险产生的源头,既能有利于把握总体风险,又能有效地实施风险控制。

税务风险的评估机制要避免过于简单和过于繁琐两个极端,特别要注意不能过于繁琐,避免各个部门重复进行风险评估,尽量减少行政措施对税务风险评估产生阻力,防止税务风险的实际管控流于形式。

建议企业及时收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所有内、外部信息,最好能够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到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工作中去,与税务机关一起研究如何有序、有效地识别、梳理和分析税务风险,如何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化管理。企业也可以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做出风险最低、收益最大的经营决策。

控制措施是核心,重在人机结合切中要害

《指引》要求:企业应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中化做法:第一,经济业务发生往往涉及不同税种,但在风险应对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海关关税及企业所得税等重要税种上;第二,根据国家经济方针和产业政策的重点不同,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对频繁发生的涉税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并严格控制。

专家点评:将风险控制措施和节税规划一起实施,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项业务活动可能会涉及多项税种和多个主管税务机关,企业在控制税务风险时要全面考量,突出重点,避免在业务模式、市场竞争力、客户关系、财务结果等多个因素之间患得患失,迷失方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全面梳理经营中所涉及的各项业务及其对应的税种,收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前述方法下进一步准确查找风险点,并进行风险评级,对不同级次的税务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指引》要求:企业应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建立税务风险控制点,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重大程度建立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

中化做法:在公司现有ERP(企业资源计划)应用中,根据税务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税务会计部同时也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在制定全局性和可持续性的战略规划基础上,结合战略规划的整体部署,税务工作也穿插其中,并力争在规划阶段全面控制税务风险。同时,设立监控防线,岗位、工序之间实行复核监控,业务部门与审计、监察等部门交叉监督。

专家点评:信息系统对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保存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两大显著特点,是税务机关未来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把税务风险控制融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中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ERP系统控制中,应合理利用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优势,建立更为全面、更加实用的电子化管理体系,避免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

建议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依照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环节,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提醒的是,企业在提高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程度的过程中,也不要对其一味地迷信,一些无法固化、比较新的业务还要继续依靠人工进行税务风险的判断和控制。

沟通机制是难点,重在全面沟通提高效率

《指引》要求: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中化做法:针对税务信息管理和沟通的迫切要求,从1998年起就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建立了税务信息和税务例会专栏。设置专人管理税务信息,对于最新的税务政策保持关注并实时更新。每年度的税务决算工作及不定期的税务例会,为成员企业提供交流平台,讨论共同关心的税收政策和征管问题。同时,经常邀请税务机关领导、税务专家参加讲座,加强税企联系,提高企业领导和办税员工对最新政策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专家点评:税务信息不仅包括税收法规和政策,也包括企业内部涉税信息的形成、传递、编汇和使用,因此在沟通的内容上,就不能仅仅局限在税收政策的沟通上,还要注重所有涉税信息的横向与纵向沟通。比如在确认销售额时,就需要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确定销售时点,并准备好与之相关的原材料供应单、销货单、审核单等同期资料,这样才能确保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申报纳税,并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个通畅、有效的沟通渠道是不行的。因此,企业内部对税务风险的管控,就有赖于一套可靠的税务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按照税务风险管控流程的要求看看内部涉税信息系统是否能满足需要,是否存在税务风险隐患。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与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监督措施是保障,重在严格审核客观公正

《指引》要求:企业税务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审核,不断改进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根据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对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中化做法:通过内部开发的税务报表系统,要求各成员单位对税金缴纳情况、所得税申报情况以及出口退税情况定期上报,根据上报情况形成定期总体情况报告,并于每年度末进行税务决算工作。

专家点评:有效的监督是企业不断完善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障。在评价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措施时,既要评价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还要评价风险管理措施对企业总体税负的实质性影响。建议企业采用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办法,客观评价已有税务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向决策层及税务管理人员反馈相关信息,以不断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相关阅读

大企业需要怎样的纳税服务

因“股神”巴菲特的入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暴涨,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目前超过了700%,而比亚迪公司也因此受益,第一大股东王传福在11月5日揭晓的《福布斯》排行中占据第一位,成为中国首富。比亚迪公司是深圳众多大企业中的一家。可是和比亚迪公司一样的一些大企业,过去办理纳税事宜却比较麻烦。深圳市国税局在大企业管理方式上的积极探索,为这些企业解了困。

深圳是一个大企业集聚的城市。一大批大企业落户深圳,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投资已达146家。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和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税务总局首批定点联系企业名单。2008年,深圳市国税局下辖重点税源企业1275家,仅占纳税人总数的5‰,但缴纳的税款占同期税收的比重却超过60%。

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企业,留住大企业,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成为摆在深圳国税人面前的一项重任。大企业具有管理规范、涉税事项多、涉税层级高等特点,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涉税之“家”来管理,大企业就会陷于为各项涉税事项疲于奔波的境地。发票的购买需要每个法人企业不同的办税员跑不同的分局;每个法人企业或分支机构遇到相同的涉税问题都要通过不同的主管分局来呈报,不同的主管分局再把相同的问题报到相同或不同的区局,再到市局层层上报审批,这种分头管理的局面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纳税人无法享受到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针对这种情况,深圳市国税局积极探索大企业属地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征管模式,对大企业集团试行集中管理。据深圳市国税局大企业处姚恒介绍,早在2003年底,该局就将富士康集团原分属3个税务分局管理的多个独立法人企业集中于龙华税务分局管理;2008年,该局将比亚迪集团旗下20家分属龙岗、坪山、大鹏3个税务分局管辖的企业,集中于坪山税务分局管理,税款在后台按属地分流。

深圳市国税局大企业处处长王铭远说,税务机关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针对大企业业务量大、发票用量大的特点,在“以税控票”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实施总量控制用票量的办法;针对大企业办税业务量大的特点,为帮助其尽快办结相关税务事宜,专门为其开设办税特别通道等。

王铭远说,从几年来的集中管理实践看,通过集中管理办税事项、集中分析税源信息,税务机关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集中最优秀的办税人员为大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深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和服务,从而避免了多个分局之间由于信息共享不及时、监管不到位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管理效率。集中管理也使大企业避免了多头办税,相关涉税问题得到了更加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从而降低了遵从成本,提高了大企业的满意度。

大企业处的姚恒举例说,如今,只需要一个办税员就可以办理几个法人公司的涉税事务,极大地减少了办税成本。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不仅有利于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的沟通,当税务机关需要大企业或其多个下属公司提供某些税务资料时,也只需通过该大企业的财务经理协调,收集和整理税务资料,并交付一个办税员统一办理即可。

王铭远说,大企业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税收管理的事后审计和税务稽查成本高、效率低。于是,深圳市国税局建立起了市局、区局、税收管理员三级税源监控管理模式,并注重巡查和分析,将大企业税收管理建立在充分的信息采集和科学的税收分析基础之上。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国家税务法律的不健全

目前,国家颁布的税务法律还不健全,税务法律的有关内容还存在瑕疵。在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下,企业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财务制度和税务处理制度,并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有关的国家法律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有关企业税务风险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该文件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文件的内容很呆板,实际操作性不强,该文件给出了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岗位职责,也包括具体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的内容。但是每一个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特点、企业规模不一样,在笼统的制度规定下,进行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不可行的。

2.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强

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中,还有一些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人员开展工作,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当真正发生税务纠纷事件时,企业的领导者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发现税务风险,更别说找到税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降低风险,这也给税务风险的善后工作制造了困难。目前,税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定性的指标,可信度不强,说服力较弱,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税务风险控制的定量指标。目前,企业还不存在反映企业全面税务信息的报表,企业相关的税务信息大都是在财务报表中找到,财务报表中一般会有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和所得税费用等会计科目,但是这些会计信息的反映一般比较笼统,不具体不详细,不能达到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税务量化指标,从而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税务风险案例的不断涌现,现在的企业管理层已经注意到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些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上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缺乏拥有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税务筹划和风险控制方面。另外,有的企业设置了税务风险管理的专门的岗位,但是这些职位的岗位要求很高,有的企业招聘不到具备专业资格的人才,从而出现这些职位形同虚设的现象。

二、企业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

1.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视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管理者应该增加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防范风险的发生,只有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提高警惕,才能及时的发现风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企业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及时处理税务风险外,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求财务人员重视税务风险,还要要求其他职员重视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更应该加大重视,规模大、利润高的房地产行业涉及8个税种,包括金额较大的土地增值税。2014年税收专项检查大幕已经拉开。在往年的税收专项检查的数据统计中,房地产行业成了查补税款的“大户”,有些年份甚至占到全部查补税款数额的一半。

2.不断完善税务法律制度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符合单位经营特点和业务规模的税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目前,正在实行的是2009年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随后有地方的海南省国税局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引导帮助大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以及广东省茂名市地税局三措施提升大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等地方性的政策指引。但是,这些税务风险法律制度,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要求。另外,企业应该依据相关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地传输税务风险信息。

3.增强税务风险的控制力度

企业应该进最大可能控制风险,最大化降低损失。在税务风险发生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当企业面对税务风险时,应该及时地找到风险发生的原因,找到应对风险的方案。增强税务风险控制强度时,首先是确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健全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采用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的开展、进行税务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并客观处理税务风险,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实施不同的、实用的风险管理应对方案。企业可以采取资金储备的方式应对税务风险,在风险发生时,利用储备资金应对资金紧张的压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提高银行信用,这样才能保证及时的筹集到资金。

4.培养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人才

现在,在高校的课程中已经出现了税务筹划方面的课程,但是,讲授课程的教师一般是做理论研究的学者,并没有实际的税务处理经验,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的经验更是欠缺,并且课程讲授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学生,受众面较窄,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输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另外,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高,需要改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财务和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税务风险识别、管理、控制方面的知识。税务风险管理人才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的学习和了解最新的财税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工作中去。

三、结语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安企业 税务风险 防范与管控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建安大型企业如何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就成为摆在企业各级领导及财务人员面前的一件大事。建安大型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大型建安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目前许多大型建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或单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而建安大型企业点多面广,税务风险防范与管控的任务异常复杂而艰巨。

一、当前大型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

1.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给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建安企业具有经营分布点多、面广,在其提供劳务和建造产品上具有跨区域、工程项目周期长和成本核算程序复杂,各施工地纳税环境差异大,税务风险管理难度高。多数大型建安企业跨省、跨国经营,企业需要面对世界各地层级不同的税务机关及国外税制的管束。而不同管辖区域的税务机关对税法关于建安企业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就额外增加了建安企业担负税务风险的系数,给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2.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企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可避免地增加建安企业的涉税风险

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国家对建安企业外地施工实行施工地和注册地税务机关双重管理的税收政策,各地方税务局都采取“以票管税”、强化税源管理等征管措施,导致企业执行难度大,税企争端多。南京、广州等地方税务局按建安企业营业收入的1%加征个人所得税;四川等地方税务局按2%预征企业所得税,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企业争抢所得税或都不管所得税的问题。这就要求建安企业每到一地施工都应事前到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的地方税务机关详细了解相关的税收管理政策,以减少税务风险。

3.大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关系不大,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意识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风险防范制度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投标决策开始到竣工结算很容易忽视税务因素,加上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对项目管理的税务风险意识又比较淡薄,这样就可能增加涉税风险。建安企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我公司一年完成了近30亿的施工产值,完成的营业利润也只有近2500万元, 仅占施工产值的8.3%。如果因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税务稽查处罚,企业的税务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直接利益损失,这样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4.建安企业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型建安企业点多面广,有的只是在总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有的甚至连总部都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税务管理岗位。各个施工地点更谈不上配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都由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财务人员兼任,他们面对我国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化,缺少涉税辅导及税法后续教育,对税法的理解、认同和把握有一定的偏差,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大型建安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管控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