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1篇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与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明显小于大中型企业,究其原因其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如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人员素质不整齐及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法律政策方面的原因,诸如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方面的歧视,虽然政府一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在现实中政策的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以上种种原因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重要因素中,企业家自身能力被认为是重要因素。[2]

从而本文在研究中小企业的问题时是从企业家自身能力着手。通过对以前文献的研究发现,在研究企业绩效与企业家自身能力问题时,学者们大都只是理论部分的阐述,很少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这可能与此问题问卷收集的难度及企业家能力的难以测量和量化有关。本文对此问题还是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企业内部即企业家能力的视角对企业绩效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中本文克服了大量困难,其中试卷的收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及人脉关系,对于企业家的测项则是在借鉴其他学者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的现状进行调整。这样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企业家自身能力的培养起到实际的建设性意见。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

两权合一的我国中小企业家的特点使得企业家既负责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管理,又要协调企业的员工、客户、市场等之间的关系。他们在企业中的重要职能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发现市场中的机会、带领企业进行学习与创新。因此,在中小企业里,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将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绩效,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通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成败与中小企业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密不可分。

中小企业家通常为企业的创立者,创立者通常个人的能力比较强,具有比较好的社会关系。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时,这种企业家个人的关系能力能够为企业获得其所需要的资源,包括原材料、场地、人员、资金等。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可以表现在对企业所拥有资源的配置,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组织能力体现于企业运作中的方方面面,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由上可知,中小企业家的组织能力使得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绩效。中小企业的战略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家协调企业外部环境与变化,并与企业的绩效增长之间存在的正向的关系,并且企业的战略能力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灵活性和企业的适应性。[3]企业家个人的学习能力在中小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能够依靠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不断学习使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中获益,这种企业家个人的学习能力,会使企业家能够更敏锐地抓住机会、适应并开拓市场,总结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模式和销售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来说,更是企业安身立命的资本,企业家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够不断接受挑战、用于主动突破自己,动态地适应企业所处的环境。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求及消费模式变化也很巨大,企业家只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基于此,文章做假设一: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

能力理论由博亚特兹于1982年首次提出,能力理论强调一个人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和取得良好的绩效的原因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能力、才能等不同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个人的能力是所有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博亚特兹同时强调,这种能力一定是通过特定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在博亚特兹能力学说的基础上,很多学者也试图对能力进行定义。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学者普通赞同能力就是个人完成具体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另一类学者则支持能力是与完成具体任务有关的各种因素包括个人所储备的知识以及完成工作所表现的态度等,并且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但其都有共同特点,即是都强调了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自1990年后,学者们在对创业企业家的研究中逐渐将博亚特兹的能力理论引入其中,研究究竟何种企业家能力是其创业企业所需要的,并且认为企业创业所必需的是企业家的能力而不是企业家的个人特质(如性别、年龄等),同时学者们还研究了企业家能力与创业企业的创业成功率、生存年限等的关系。这段时期从企业家能力的角度来研究其与创业企业的关系,获取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的重点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不少学者都试图对资源进行定义。有学者认为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有价值的,并且能够使企业实现目标的所有标的;也有学者认为资源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总和。从研究者对资源的概括可知,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有形资产,一类为无形资产。企业家个人的能力无疑是前者中的重中之重,在现实社会中,企业家能力这种资源都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正如波特指出,一个企业绩效优于另一企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拥有能够带来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4]。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企业家被认为是企业中重要的关键资源。大量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成败与否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企业家能力就是企业中的重要无形资源。

正因如此,资源基础理论确实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根本理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无疑成了企业的基础,同时也是战略管理所关注的焦点。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拥有的战略资源,是由企业本身决定的,而非企业外部市场决定。赵炜(2011)构建了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过程及作用的机理模型,见图1。

赵炜认为企业家的能力通过企业家的行为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家在企业的创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Kitchell在对企业中总经理的能力进行研究时发现,企业中企业家的能力不是简单地作用于企业的创新上的,而是通过企业家的组织能力起作用的。企业家通过对企业中各项资源的配置、组织从而实现了企业家创新能力到企业创新能力的转换[6]。

从上面分析可知,企业家的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贡献。基于此,文章做假设二: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三)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

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资源观研究的中心。一个企业表现优于另一企业的绩效在于其拥有的关键资源和能力,这是其具有竞争地位所必需的真正优势。根据这一理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要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创新不仅可以对企业已有资源进行利用、整合,从而提高企业对其资源能力的挖掘深度和广度,创新也可以搜寻利用企业的潜在资源,并通过创新活动获得其竞争优势。因此,创新能够对企业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李婧等(2010)[7]以16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了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谢洪明(2006)将创新分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对我国华南地区144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结论,企业的创新确实对企业的绩效起到了正向影响作用,因而本文提出假设三: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与衡量

1企业家能力

对于企业家能力的维度与衡量,本文整理了之前学者们关于企业家能力维度的研究,如表1所示。

2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的形式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产品创新,另一种是流程创新。其中前者是指企业能够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具有优良特性的产品,后者是指从产品的生产、产品制造直至交付到客户的过程中新的方法。产品创新能够提高现有产品的品质,流程创新能够更好地缩减产品生产、销售的时间,压缩企业产品的成本,从而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优于其竞争企业。对于企业创新的测量,本文都是采用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具体包括6个测量项目,包括新产品的数量、低成本及市场反应等方面。题目同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来要求企业作答。

3企业绩效

本文对企业绩效的度量采用企业的财务绩效。企业绩效的衡量采用Lynch用过的衡量维度,具体包括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销售报酬率和营业额增长率。

(二)样本数据

研究的对象为江浙沪三省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共发放问卷388份,回收204份,问卷的回收率为526%。

三、假设检验

(一)可靠性和稳定性检验

1可靠性检验

文章通过可信度分析得出的系数α检验问卷的可靠性。检验结果见表2。表2中可信度结果均大于0.8的水平,问卷通过了可靠性检验。

表2Cronbachα信度系数

Cronbach′a总量表分量表分量表总量表企业家能力关系能力0884组织能力0919战略能力0899学习能力0848创新能力0847企业创新08230823企业绩效08700870

2效度检验

对企业家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变量间偏相关的KMO值为0887,大于05的标准,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球性检验 Sig<005,说明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做因子分析,第一主成分的方差占总方差的77429%,累计解释方差为100%(见表 3)。

对企业家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检验变量间偏相关的KMO值接近09,表明变量间适合使用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状检验的P值小于005,说明问卷有结构效度,能做因子分析。第一主成分的方差占总方差的77429%,累计解释方差为100%。

(二)假设检验

1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

运用spss200软件,以企业绩效为因变量,以各企业家能力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 4。

从上表可以看出,回归系数T检验中,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2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

运用spss200软件,以企业创新为因变量,以各企业家能力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 5。

从表 4可以看出,回归系数T检验中,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3企业创新与企业绩效

运用spss200软件,以企业绩效为因变量,以各企业创新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 6。

从表6中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2为0525,反映了企业创新能力只能部分对企业绩效进行解释。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还有部分是通过企业家能力作用于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创新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中企业家的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所认定的资源,显示企业家能力为关键资源。而资源本身对竞争优势、企业绩效相当重要,特别是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为关键资源,对企业创新也具相当的重要性,也证实了许多学者所认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与获利能力,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如Barney(1991)竞争优势的来源在于企业拥有哪些具价值性的关键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为其关键,因此在了解本身资源特性后,借着对资源的配置与运用,以发展成为其竞争优势。

文章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问题,通过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证实企业家能力是中小企业中重要的资源,但是研究讨论还未达成一致,而且现有研究缺少对中间路径的探讨。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企业家能力、企业创新和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考察了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归纳出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中五项关键能力。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家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研究企业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假设检验得出结论,企业创新通过两条路径影响企业绩效的,一种为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一种为对企业绩效的部分中介作用,这样影响是通过企业家能力从而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从研究结果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中无论是对企业创新还是对企业绩效,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一个企业家来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适应市场及企业自身的管理,创新不仅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来讲,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就部分代表了这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企业家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对自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本文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时,仅采用了企业创新这样一个中介变量,没有完全地研究出影响企业绩效的全部中介因素,这点可以作为本文的一个后续研究方向。另外,在探讨企业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时,本文未具体研究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究竟是如何影响的,这也可以成为本文的一个有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1]George, G., Wood Jr., D.R. & Khan, R. (2001). Networking strategy of boards:Implications for small &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13(3): 269~285.

[2]Roemer, L. (1996). Hospital middle manag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work & competence.Hospital & Health Services Adminsitration,41(2):210~235.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能力创新;建议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创新(Innovation)”一词诞生于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被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谁来“创新”?创新的承担者,即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家。熊彼特把“创新”活动的倡导者与实施者称为企业家。认为静态中的经济主体是经济人,而动态中的经济主体则是企业家或创新者。但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那种敢于冒风险,把新的发明引入经济中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企业家与普通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同,前者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其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入“新组合”。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企业发展,建设企业家队伍很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对有灵魂的企业家创新”的论述,对企业能力创新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意义。

二、“能力”的释义

美国学者查特·保亚提斯对能力作了创新,他将能力广泛地定义为人的潜在性格,它可以是动机、特性、技能、人的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的一个方面或所使用的知识整体。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指为顺利完成活动而在个体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也指某个社会主体(组织或个人)对客观世界可发挥的作用力。“能力”其内在结构由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及创新能力构成。知识,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体现和结果;智力,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技能,是智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是以知识、智力、技能基础的改造世界的能力。由知识到智力,再到技能,最后到实践及创新能力,呈现为由认识能力到改造能力,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过程。

三、“能力创新”及其功效

“能力创新”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产生竞争优势的要素作用力的创新。具体地说就是组织集体学习能力和集体知识创造能力。它的功效是:(1)企业创新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都想成功,但成功的企业都不会墨守成规,都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创造中求发展,而企业创新的核心,不仅是产品、市场结构,更多的是行动反应能力。对企业来说,能力创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力,更多的是立足于过去实践的改造能力,打破原有的固有思维定势,产生新的活力。在笔者看来,能力创新是:过去的实践+生产学习积累=未来的创新,用数学模型来说,1+1永远大于1的过程。(2)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一个学习型的企业是具有后发优势的企业,一个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归纳,进行创造的企业是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能力创新是企业在危机感中用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打破常规和条框,承担的一种使命与责任,它不只是某一杰出人才的单个表现,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力创新是一个集大成者,是一个整体效应,集中了数十位乃至整个企业能力创造性成果。它外似无形,内却有形,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用智慧与灵感,用激励与竞争开创新的企业活力。(3)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包括资源创新和能力创新,笔者认为后者更为重要,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毕竟是有限的,而能力是靠学习实践培养出来的,是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东西,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对相同行业同等水平的一般企业来说,资源在某个时候可能有差异,但资源可以通过等价交换获得,而能力不一样,它是企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含有企业竞争发展的底蕴,是带动企业前行的动力。

四、“能力创新”的途径及建议

1. 在危机感中培养企业创造性思维。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论,企业如同人一样,也有成长、衰老的过程。通常人讲究延年益寿,同样企业也讲究持续发展。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时刻具有危机感,有危机感才能激发员工用更高的激情去开创新的领域,才能使员工深切意识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触发了员工对企业现状的反思,使其具有潜质的能力创新概念和创新的主动性。

2. 在“学习型组织”中造就能力创新。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3篇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本质上也是一种知识整合能力,这些知识不是单一的技术知识,而是具有一定层次性和联系性的系统化知识,是内化到企业行为特别是战略之中的知识,是与企业文化、价值观等紧密相关的有机知识体系。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激励能力构成了企业持续创新的保障体系,而市场营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则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实现机制,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核心体系。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环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线。其中产品创新是公司竞争优势获取或企业长期增长的基本需要,为公司市场地位及长期收益提供潜力。核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当前,市场营销对于在产品经济效益实现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甚至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不仅刺激市场需求,而且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营销、技术、知识模型中,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处于与外部市场接触的最外层,主要功能在于有效获取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的创新信息,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并始终保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

市场营销能力表现为整合企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品牌的能力,以及与顾客、供应商等开展网络营销的能力。企业应从以下六层次创建自身的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二、分层构建与评价

(一)对潜在市场需求变化的预测。太多的案例,都表明过,及时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公司,一旦失去了对市场需求的正确预测,就会沦为市场的垫底者。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营销信息系统,借以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各种市场信息,为营销管理人员改进计划,执行工作提供依据。随时做出正确的预测,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swantsandneeds)为中心,卖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

(二)关系营销。重视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等的良好关系构建,做到合作共赢。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跟踪顾客、分销商、供应商及营销系统中其他参与者的态度,由此了解关系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利于关系各方利益共同增长因素。此外,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也有利于企业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快速反映应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技术引导新产品,新产品主导市场,这一关系链意义重大,是营销的重中之重。要重点关注产品的定价、产品外形分析和比较、产品功能分析和比较、产品售后服务分析和比较等。迅速制定营销策略:(1)根据产品属性,明确产品的销售要点,也就是产品的SWOT。(2)明确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次要消费群体、潜在消费群体、影响力中心的边缘群体。(3)制定合理的渠道策略。(4)客户开发和维护策略。(5)终端建设和推广策略。(6)论证,求证:营销人员和企业决策层,必须真实、准确地分析产品营销策略,不回避、不盲目、不开空头支票、不做额外承诺,相反,要切实根据企业自身资源、匹配能力和已有情况,进行务实讨论和修正。

(四)新市场开发能力。企业对本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大都要求越来越高,冲出本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也就成为许多企业的梦想。离开熟悉的本地市场,进入更多的新市场,这就需要科学的来进行新市场的开发工作。不能开发出来?开发出来能有多大的产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市场调查。新市场毕竟是个未知的市场,没有太多可以依据可以对比的标尺,能市场是由多个元素和背景所构成的,例如政府、例如当地行业市场状况、例如渠道与终端类型状况、例如用户与消费者、例如竞争对手等,这些资料和信息综合在一起,才能对当地市场有个较为清晰和完整的了解。也只有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为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指引方向。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4篇

在现代社会,医药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巨大影响,使得该行业高增长、高收益特性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近30年整个制药行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发展速度,中国由此成为发展最快的制药国之一。

尽管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单方面追求数量规模,而忽视了发展质量的问题。很多医药企业的发展还是靠规模优势,广泛存在管理水平低、药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药品、产权制度单一等制约发展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医药企业尤其需要通过加强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其它行业相比,创新对医药行业的重要性和医药企业增长对创新的依赖更显著。在医药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目前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医药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创业板上市给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即新产品的上市能力又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中。本文对已在创业板上市的15家医药企业从申报药品情况、品种储备和立项能力、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数据来源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和企业招股说明书、年报、季报等文件,使用数据截止到2011年6月底)。

创业板上市的15家医药企业及其在本文中所用的简称为: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莱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科)、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陆)、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宝)、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芝)、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仁)、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飞)、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晨光)、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沃森)、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香雪)、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振东)、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佐力)、重庆福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安)、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瀚宇)、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舒泰神)。

为了便于分析和评价,现根据如下原则对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赋予分值,并最终根据分值高低判断企业创新能力:

1.已申报品种最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所以认为此模块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现将化学1类(或中药天然药物1类)评分为10分,其他注册分类的品种根据注册分类高低(即申报品种本身技术含量高低)评分,评分结果见表1。

2.除了企业的申报品种外,在研(未申报)的品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产品储备和立项能力,即今后申报和新品上市的能力。对产品储备情况根据第1项所述原则进行评分。

3.企业申请专利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一个企业产生知识产权的能力是技术创新的表现,现将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两类,将已经授权的发明专利赋予1分,已经受理的发明专利赋予0.5分;已经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赋予0.6分,已经受理的实用新型专利赋予0.3分(一般发明专利比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更大,故赋予不同分值)。

一、 2009年-2011年品种申报情况

一个企业的申报新品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创新能力,如表4所示,对各企业2009年、2010年、2011年(截止到2011年6月1日)申报品种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产品注册分类进行评分(分值赋予表见表1)。

由表2可以看出,福安药业的申报品种最为突出,大部分为仿制药,莱美药业申报品种也较多。

二、 在研新品储备情况

除了申报品种外,在研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企业产品储备能力,现对各企业招股说明书和年报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由结果可知,福安药业在研新品占优势,多为化药3类和6类产品。莱美药业储备品种结构较为合理,除了化学3、6类药还有化药1类、化药4类等,储备产品具有较大潜力。

三、 专利申请情况

专利是一个企业拥有无形知识产权的反映,其中药品的专利又是药品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药品商业价值的衡量标准之一。对各个企业已授权的和已受理的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便于比较,特将专利赋予相应分值:

已授权发明专利:1分

已受理发明专利:0.5分

已授权实用新型(外观)专利:0.6分

已受理实用新型(外观)专利:0.3分

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莱美药业分值比较高,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立项品种较多,需要保护的技术多;1类新药、4类、5类新药一般都为专利药物,设计的专利也较多。

四、综合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对三个方面的评分进行汇总,得出下表,并按照如下分值区间进行定级:

≥ 90分 A级

40分―89分 B级

20分―39分 C级

≤ 20分 D级

由表5可见,莱美药业和福安药业占有绝对优势,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差距较大,这是创业板医药企业的一个特点。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生力军。为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4月联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随后,又了相关的《工作指引》,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新的、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这标志着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完成了历史使命,一个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时代正在到来。

1 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新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全新定义,即“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变为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仅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将不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与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相比,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作了调整,部分指标有所提高。①新办法将技术领域从11大类缩小为8大类,并要求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新加入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体现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高技术服务业的加入则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新材料、环境和能源仍然是未来发展方向。②新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研究开发活动的内容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或产品(服务),并考虑到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现状,将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了适度调整,确定了3%(销售额2亿元以上)、4%(销售额5000万元到2亿元)和6%(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的不同研发投入强度要求。③新办法规定企业当年全体职工中要有30%以上的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以及10%以上的研发人员;并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从40%提高到60%。④新的认定条件客观性更高,对研究开发组织管理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以及销售和总资产成长性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做出了明确要求。⑤新办法改变了过去只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办法,取消了地域界限,不分区内区外,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统一认定,共同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由区域政策向产业政策的转移。

只有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特征并同时达到各项认定指标要求的企业才有条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许多省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市自己的具体标准。江苏省另外规定了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规模要求:高新区内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高新区外企业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以上,孵化器内企业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2江苏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15547家企业通过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其中江苏省1368家,占比8.8%,位居全国第5。统计结果显示,按新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成长性均高于以前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体现出新时期高新技术企业具备的良好素质。

根据2008年江苏省科技厅火炬统计年鉴数据,对2008年江苏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析,因其整体规模大,总收入共计6524.12亿元,其中56.88%的企业总收入超过亿元,总收入占比95.88%;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活跃,从业人员中有12.54%从事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155.49亿元,73.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新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幅度加大,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户均享受减免税总额442万元,其中所得税减免273万元,远高出原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为265万元、140万元);纵观2004―2008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好,户均产出能力显著提高,具体数据见表1。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够平衡。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其中苏州、无锡、南京、常州、镇江5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占全省总数的81%,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的79%;从行业结构来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电子与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所占比例达到74%,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的70%,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产品产值比重还较低。

3 江苏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在国家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2008年,江苏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更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已确立了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3.1 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拥有高新技术人才就掌握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动权。2008年,江苏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1.59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38%,学历层次相对提高。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16.7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5.13%,其中37.63%为科学家和工程师,26.4%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科技活动人员中有一半的人员从事R&D活动,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了12.54%。高层次人才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专业人才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3.2 财力资源投入情况

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仍然以自筹资金为主。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

筹集科技活动经费总额为309.4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85.1%,从政府部门筹集4.29%,金融机构贷款9.17%。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大加强了新产品开发的经费投入,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71.37亿元中,新产品开发经费占比上升到77.12%。从户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可以看出,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见图1。

3.3 科技活动开展情况

100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研发机构1535个,研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士硕士比例高达10.41%。研发机构内部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56.42亿元,其中R&D经费支出94.43亿元,占比60.37%。共开展科技活动项目14219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7628项,R&D项目6490项,各占总量的53.65%、45.64%,新产品开发项目比例逐年增加。可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内部研发提升了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水平也不断提高。

3.4 高新技术和新产品产出情况

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技术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都大幅增长,2008年户均收入分别达到387万元、33056万元,在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有71.72%来自出口创汇收入。随着新产品研发投入的加强,新产品产出能力也相应提升,2008年户均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为17 272万元、4425万美元。

3.5 科技成果产出情况

2008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注册商标1302件,其中欧美日注册商标为400件,远高于往年水平。拥有发明专利4877件,当年申请专利9598件,授权专利5824件,专利授权率达到60.68%。在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在逐年快速上升,但授权的发明专利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因此发明专利的授权率较以前有所下降,为32%。

4 持续推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2008年,苏南地区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79.52%,而苏中和苏北地区仅占20.48%。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苏南地区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苏中、苏北地区相对落后,南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差距大成为江苏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苏中、苏北发展步伐,缩小差异,是江苏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相对于苏南地区,苏中和苏北资源更丰富,但经济总量却不高,说明苏中和苏北地区发展的潜力大。苏中和苏北地区应借鉴苏南经验,加快科技创新,继续推动医药和新材料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道路。政府也要提供规范的市场竞争约束,提供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协调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企业与中介之间、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关系,促进苏中、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

4.2 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际上普遍认为,R&D投入强度达到2%,企业可勉强维持,达到5%以上才具有市场竞争力。虽然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以往已经加强研发经费的投入,但投入强度仍没达到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企业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大R&D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对一些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倾斜政策;引导企业自身增加对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研究项目,特别是技术核心项目的投入。同时加强资本市场化运作,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银行金融信贷为支撑,跨地区、跨国家合作等多元化高新技术投入体系。

4.3 合理引进技术,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

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但长期以来江苏省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不够,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相脱节,重“引进”轻“消化”。在国外的技术引进中,通常引进1美元的技术,要花2~5美元的投资来进行消化吸收。虽然近年来江苏省消化吸收经费占技术引进经费的比重有所增加,2008年达到7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仍然很低。因此,在今后的技术引进工作中应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引进质量,调整引进结构,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和保障引进技术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扩散”的轨迹良性发展。

4.4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江苏省拥有高等院校120所,包括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320所,但产学研结合仍然不够紧密。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与高校院所合作研发的经费只占3.35%,并没有充分利用江苏省科教资源。因此有必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探索有效途径,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真正把全省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同时,江苏省科研成果多,转化和产业化的任务艰巨,需要进一步健全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繁荣技术市场,全面推行技术成果挂牌转让,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通道,加速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