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于开展今冬明春建筑工地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综合整治检查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试验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绵阳富诚投资集团公司,各预拌混凝土企业,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后续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安排>的通知》(川委〔2017〕435号)、《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绿色生产的通知》(川建散水发〔2017〕559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做好环境保护督察有关工作的通知》(绵委办〔2017〕84号)、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后续工作方案>的通知》(绵涪委〔2017〕81号)和市住建局《关于做好今冬明春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绵建局函〔2017〕346号)、《关于印发<市住建系统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控制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绵建局发〔2017〕60号)、《关于开展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围墙(围挡)美化提升改造工作的通知》(绵建局函[2017]345号)、《关于印发<绵阳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绵建局发〔2017〕66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工地围墙(围挡)美化提升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等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区对今冬明春建筑工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绿色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的相关要求,决定在我区开展今冬明春建筑工地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综合整治检查,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检查时间

2017年11月28日至2018年3月31日。

二、检查范围

涪城区属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筑工地)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三、职责分工

(一)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和绵阳富诚投资集团公司负责对本单位建筑工地的大气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工地围墙(围挡)美化提升进行全面自查,根据自查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编制有针对性的企业综合整治方案,明确目标、责任、时间、任务和措施,逐项整改销号。

(二)预拌混凝土搅拌企业负责按照《绵阳市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达标考核表》(附件3)内容和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及技术规程,对本企业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进行自查,根据自查存在的问题编制有针对性的企业综合整治方案,明确目标、责任、时间、任务和措施,逐项整改销号。

(三)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辖区内所有建筑工地的大气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工地围墙(围挡)美化提升综合整治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和问题排查督改。同时,在2017年12月10日前,按照《绵阳市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达标考核表》(附件3),对辖区内所有的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责成企业按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2014) 进行整改完善。

(四)试验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试验区范围内的建筑工地开展今冬明春建筑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工地围墙(围挡)美化提升的综合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并配合市住建局做好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综合整治工作。

(五)区住建局负责对在区住建局已办理施工许可证、施工安全监督手续的建筑工地开展今冬明春建筑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工地围墙(围挡)美化提升的综合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城建监察大队负责在建房屋建筑工程的监督抽查、市政管理股负责市政工程的监督抽查、危旧房改造管理股负责危旧房及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监督抽查、区棚改办负责棚户区改造拆迁项目的监督抽查、建设管理股及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配合市住建局做好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综合整治工作)。

(六)预拌混凝土企业在对照《绵阳市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达标考核表》(附件3)内容和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及技术规程,完成混凝土搅拌站的整改后,向市住建局申请绿色生产考核达标验收,由市住建局成立考核组组织实施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达标考核验收,考核组由市县两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技术专家、行业代表组成(验收工作分三个批次,三个批次的时间节点分别是:2018年1月底、2月底和3月底)。

四、检查内容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检查企业、项目落实主体责任情况,是否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整改台账(附件1)。

2、落实区住建局《关于印发<涪城区建设领域今冬明春及中央环保督察后续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的通知》(绵涪住建函﹝2017﹞285号)文件情况。

3、施工现场落实“六必须、六不准”情况。

(二)安全生产工作

1、检查企业、项目落实主体责任情况,是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账(附件2)。

2、检查各分部分项工程(冬季施工、建筑起重机械、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吊篮、模板支架、各类脚手架、卸料平台、基坑、边坡、消防等)的专项方案编制、审批程序、安全技术交底、验收手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资料情况。

3、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标准,抽查施工现场实体安全状况。

(三)围墙(围挡)美化提升工作

根据区住建局《关于做好建筑工地围墙(围挡)美化提升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建筑工地围墙(围挡)美化提升改造工作情况。

(四)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工作

预拌混凝土企业是否按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达标考核表》(附件3)内容和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及技术规程,开展混凝土搅拌站的综合整治和改造工作。对无资质搅拌站,以及综合整治不合格经过整改仍不达标的,应坚决予以关停。同时,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应符合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要求,并按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2014)要求进行建设。

五、其他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对建筑工地项目责任主体单位未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或自查自纠走过场的,工地现场环保、安全、工地围墙(围挡)不符合要求的,应坚决采取责令整改、依法查处等措施。对问题较严重的建筑工地,直接予以顶格处罚并责令停工整改。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目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是特尔菲法。本研究根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特点及征询他人工作经验,也采用特尔菲法对绩效指标分配权重。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组织多领域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次指标权重分值做意见征询,经过反复几轮的征询,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将反馈结果汇总加工整理,得出指标权重。1、专家意见收集。根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标,对指标性质进行定义,综合汇总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意见征询表。(表1)为了使收集的专家意见既全面又具代表性,我们选取来自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校、系统内事业单位及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业务处室的25位专家进行了指标权重意见征询。通过详细介绍本研究写作出发点及目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指标权重分配问题,各专家明确了待咨询的任务,并给予了支持和配合。共回收有效问卷20份。2、特尔菲法分配权重。用特尔菲法计算过程如下:第一轮共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将各专家赋予各因素、因子分值的数据进行均值计算,求出相应的各项均值;第二步,在均值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对专家赋予分值数据均值的方差计算,求出相应的各项均值的方差σ2;第三步,计算各因素、因子专家赋分的均方差σ,当均方差大于5时,进行下一轮赋分,并置信区间为95%给定各专家取值区间,进行第二轮打分。第二轮共分五个步骤:第一步,将各专家赋予各因素、因子分值的数据进行均值计算,求出相应的各项均值;第二步,在均值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对专家赋予分值数据均值的方差计算,求出相应的各项均值的方差σ2;第三步,计算各因素、因子专家赋分的均方差σ;第四步,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最大值公式为均值+均方差,最小值公式为均值-均方差(因为出现负值,不能采用2倍均方差);第五步,计算权重值,最终确定土地管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表2)

(二)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

根据专家打分和对大量土地开发整理目的分析,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等级。结果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优秀是指项目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质量达标情况、项目时效情况和管理规范情况达到优秀水平,综合分值(M)M>85(分);良好是指项目计划预算完成情况、质量达标情况、项目时效情况和管理规范情况达到良好水平,综合分值(M)70<M<85(分);一般是指项目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质量达标情况、项目时效情况和管理规范情况一般,综合分值(M)60<M<70(分);较差是指项目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质量达标情况、项目时效情况和管理规范情况较差,综合分值(M)M<60(分)。

(三)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

(四)结果分析。

龙池镇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综合分值(M)=80,即项目绩效结果为良好。项目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相对于成本而言,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益,评价结果与项目施工单位、管理单位与评审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与项目实际状况也较符合。存在问题的方面主要是资金拨付和后期管护情况,重要的是缺乏民众的热情,民众对项目工作的理解认识不够,并且部分工作因为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引起群众的不满。虽然知道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政府为民众办实事的好事,但一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被动、抵触的情绪,难以让民众积极投入配合到这项工作上来,有的农民甚至会在实施过程中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村民也能做,为什么一定要招投标让外地人来做,群众还有不同的意见等等,容易使组织实施者陷入被动状态。

二、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建议

(一)公众参与式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通过龙池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绩效评价发现,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低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也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综合整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参与式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工作阶段、公众意愿收集与处理阶段、初步设计方案提出阶段、初步成果审查与完善阶段、设计方案的公众认可度评价阶段及设计方案公示阶段。与传统规划设计相比,公众参与规划设计的过程更多融入了公众参与机制,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就很难较好地满足农民使用的需要。公众参与设计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会将规划成果向公众公布,让广大群众了解规划成果的具体方案,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奠定坚固的群众基础,也能为今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项目的实施、监督及成果的后期管理维护提供保障。

(二)注重生态环境治理型整治模式。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库除险加固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凤凰水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西南的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洲大河的支流密罗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下游城镇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471.71万m3,兴利库容328万m3,水库控制径流面积34.7km2,设计灌溉面积3263亩;年平均降水量99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65.6mm,年平均气温15.8°C,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0.8°C,日最大降雨量为88 mm。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内容有:①对大坝及左右坝肩进行整体防渗、坝面整修;②封堵输水涵,新建输水隧洞;③改建溢洪道等。

2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

2.1水土流失成因及预测分析

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划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时段。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运行期一般不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也不会对植被造成新的破坏。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工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主要是施工区地表及植被遭到破坏,而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增加的水土流失量,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交通区、施工生产生活房建区、料场、弃渣场等。工程区由于无水土流失监测资料,因此只能根据原地貌及植被情况,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及施工工艺估算流失量。

根据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并结合已建类似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监测进行综合分析,该工程的水土流失在时间上集中在建设期,在空间上以边坡、弃渣场、土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为主。所以,上述区域是本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难点和重点,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2.2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该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如下特点:

①工程对地面的扰动、损坏土地和植被等,明显呈现以工程为中心的点状分布,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连续的点状分布特点,所以应加强主体工程的防护措施;②工程区人口稠密,要注意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对能增加土地的区域,应尽量进行覆土整治,以解决当地百姓的耕地问题;③在工程的建设中,有施工场地表土剥离的临时堆放等,这些松散的土石方在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护,将形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④由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较快,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一旦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施工队伍撤离后就难以回过头来重新施工,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应纳入施工承包合同,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施工。

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3.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

玉溪市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为消除水库病害隐患,保证大坝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点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定,确定建设单位的防治责任范围,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正确分析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侵蚀总量和水土流失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采用有效的防治方案,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的治理,同时,保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项目区域内的水土流失。

3.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

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首先可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明确防治范围,使法定义务落到实处;其次,可把水土保持列入开发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把水土保持项目列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防治经费有法定来源;最后,方案的编制使水土流失防治有了科学规划和技术保证措施,按方案确定的各项治理措施进行分期治理,将工程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对恢复美化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得不到有效实施,不仅会对工程建设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同时将对水库下游及项目建设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工程建设期间的水土保持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尽快恢复植被。

4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4.1方案编制原则及目标

4.1.1方案编制原则

(1)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013号文件,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1995年的第五号令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2)结合项目区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相结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3)水土保持措施应布局合理、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

(4)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美化,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5)水土保持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因害设防;

(6)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应与主体工程协调一致;

(7)林草措施树种、草种的选择应以当地气候、立地条件等相适应;

(8)应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典型设计。

4.1.2方案编制目标

(1)使项目区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水土流失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2)使项目区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因工程损坏的植被;

(3)有效保证各项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水土流失对各项工程设施的损坏;

(4)改善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保护凤凰水库水体不因工程建设而污染,减少水库淤积,不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

4.2防治责任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中的有关规定,一般应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个部分,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及间接影响区分述如下:

4.2.1项目建设区

项目建设区为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各类项目的征用、租用地范围及土地使用管辖范围,具体为大坝枢纽区、进库公路、料场和临时用地。

4.2.2直接影响区

一般指水库淹没区和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开辟的移民区。

水库为已建水库,不存在移民安置问题,鉴于上述原因,水库的淹没区不列为水土流失治理责任范围。

综上所述,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库区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预防监督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弃渣直接进入库区,该区列为预防监督区。

4.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本方案主要解决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的治理,按照防治责任范围明确、治理措施布局合理、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方案实施后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的原则,根据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区域水土流失的状况,按照防治责任范围划定的界限,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为4个区:主体工程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施工临时场地防治区、砂砾料场防治区。

4.3.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依照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体系及方案的防治原则和目标,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和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根据项目主体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以水土流失预测为科学依据,因害设防,合理配置各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措施总体布局上,工程建设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结合;直接影响区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

(2)水土保持措施分区布局

主体工程防治区以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施工期间,对于由于工程施工所形成的面采取必要的临时拦挡措施;工程结束后,对面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并结合园林小品,更好的发挥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生态作用,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弃渣场防治区主要以整理绿化地和植物措施为主,施工临时场地防治区在施工期间以临时措施为主,施工结束后,首先整理绿化地,然后采取植物恢复措施。

4.4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及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4.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1) 建设健全项目水土保持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2) 加强《水土保持法》学习、宣传工作,提高工程建设人员及周边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3) 明确责任,做好方案实施的监督工作。

4.4.2技术保证措施

以本方案为依据,技施设计阶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6-1996)进行设施和施工,施工前由水保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施工中严格检查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制度,对质量不符合的及时纠正或返工,以保证各项技施的质量标准。同时对库区群众普及水保科技,抓好宣传教育,搞好监督执法,预防保护,做好安全用火,防止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维护好各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晓强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5):108-113.

[2]彭庭国等.湖北荆门雨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2,24(3):47-49.

[3]孙志勇,于海波.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方案[J].吉林水利.2005(5):39-40,43.

[4]杨英等.新地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点[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0,29(2):27-30.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7-0001-01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水土工程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并实施有效的处理方法。这使得编制和实施方案更加重要,其能给附近的居民生活、工程生产、环境美化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1坚持正确的编制理念与原则

(1)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应该保持科学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等,这样才能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在编制方案过程中需要对生产建设与保护水土资源进行管制,并结合必要的施水土保持措施对项目实施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2)在编制方案时应该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来对具体的措施进行调整,并结合工程是施工方案来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合理分配调整,这样才能保证防治措施具有可行性。(3)制定的水土保持方案应该和实际的工程保持高度的协调性,这样才能达到工程建成使用与水土保持等双方面的标准需要。且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应该和相关的植物种植相结合,这才是解决水土问题的关键所在。(4)方案的设计与编制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这一角度,最为实际的是要考虑经济效益,学会综合运用水土资源的同时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作用,生态经济相结合才是根本所在。(5)坚持实事求是的观念原则,这是工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几何各项实际情况进行,如:地理位置、温度因素、施工技术等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让整个水土保持方案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可行性。

2方案编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2.1具体的工程情况

在水土保持工程中需要设计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关键的要属于本工程任务、总体布置、占地数量、水土防治等多各方面的因素。编制人员在制定工程概况内容时需要结合工程总体等多个方面对工程做好规划,并建立起暂时性的筹划管理方案,对整个工程做好规划工作,这就需要工程设计中配备相应的统计表格,以针对性的制度设计方案。在整个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开挖方式等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才是保证该项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

2.2对发生水土流失可能性的预测

2.2.1预测范围

在预测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将水土流失控制区域划定为工程主体施工区,以及整个施工过程可能对地表土壤造成的影响,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来维护水土安全。在土石方量的开挖、运输、弃渣堆放等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需要积极考虑的问题。在预测阶段,还应该针对工程可能造成新的土壤流失这一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通常需要考虑到的方面包括了以下三点:(1)开展建筑过程中给地表造成的破坏作用,以及给土壤造成的抗侵蚀能力降低,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范围;(2)对施工进行必要回填处理,这样能够在降雨时对水土流失进行严格的控制;(3)针对施工场地进行结构调整,做好相应抗破坏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土壤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尤其是在雨季后防止出现水土流失,并结合水土流失类型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

2.2.2 预测内容

在编制水土方案时需要针对一些突况做好预测,这样能够防止在水土出现异常时做好及时的补充调整,而预测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破坏等情况。在经济上要针对水土破坏造成的面积与经济损失做好统计;以及规划出水土保持的具体面积大小;以及出现问题是能给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等等。

2.2.3预测方法

(1)面积预测:主要是损坏水土保持过程中涉及到的面积,并对相关的设施数量做好极端,主要运用实地调查和图面量测等不同的方式,对各种形式的工程单元占地类型、损坏地貌程度进行分析后做出水土保持相关的预算。(2)破坏预测:主要是针对原地貌、损坏土地等情况,结合工程的设计资料与现场资料情况,针对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做出测量。(3)水土预测:通常是针对出现水土流失量进行估算,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土流失总量与原地貌水土流失总量之间的差值估算情况,这些最终获得的数据值能够给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2.2.4 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对经过测量、预算而得到的数据科学分析,主要是参照工程地形情况对水土流失量做出规划,并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这样可以为施工过程创造良好的防治效果,并有效降低施工时给近沟道、道路造成的损坏,将给周围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最低。并将施工占地进行恢复与保护功能发挥到最大点。

2.3 制定预防目标与防治措施

2.3.1防治目标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后能够保证项目工程得到有效的维护,合理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的问题,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些对于环境而言是十分有利的。防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从工程实际出发,实施防护作用与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相互结合。

2.3.2防治措施

在积极构建防治措施体系过程中需要参照必要的系统原理,对整体和局部的具体情况做好处理,尽可能达到方案投资少、效益好、可操作性强的效果,这样不但能够科学控制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也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工程项目的绿化防护。在施工过程中还能够将项目建设与水土流失互相协调,建立起点线面统一的防护体系,这样才能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关君蔚.水土保持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2]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土保持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字]土地整治规划 环境影响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X83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71-2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党的十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述环境保护措施都与土地整治密切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专项规划,应在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法律上明确了市级以上土地整治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整治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避免、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建议。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土地整治活动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 已实施土地整治环境影响分析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环境的活动。

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已实施土地整治活动主要以增加耕地为主要目标,缺乏对生态环境因素的重视和统筹考虑,对整治区域内的水、土壤、植被、大气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系统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物生存环境及多样性。根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繁殖环境。在土地整治活动中,土地平整工程、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的建设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造成地表植被覆盖率的降低,会影响生物的栖息、繁殖环境,使生态环境结构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区域内土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简化,潜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存在,危及土地生态系统稳定。

(2)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可能发生变化,荒山、荒坡开发改变原有土层结构,影响了土壤结构和扰动地表等,这些对打破了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所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平衡,使得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变的脆弱,特别是低丘缓坡区的开发易造成水土流失。

(3)影响景观格局。土地整治是综合性工程,其实施可能改变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结构,从而对景观格局造成影响,忽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能。

3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3.1 评价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将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体考虑,注重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应特别注重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针对性原则。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土地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和因子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因此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不仅要研究各因素的综合影响,还必须考虑其中主导因素对土地生态的决定作用。

(3)综合效益原则。土地整治活动受到环境、资金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预防或减轻环境影响工程措施必定要加大投资,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整治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现综合效益最佳。

(4)全程评价原则。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到具体整治项目的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都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2 评价程序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对整治规划方案进行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初步分析整治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确定整治规划对环境影响的内容。

第二阶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分析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依据整治规划对环境影响的因素,综合构建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分析评价规划方案对环境影响程度(包括正面和负面),得出评价结论。

第三阶段:根据评价结果,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的减轻措施。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件建设的要求,提出减轻和改善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第四阶段:编写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书主要内容包括: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4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4.1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的识别

土地整治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包含多个方面:社会、经济、生态、景观格局等。具体影响见图2。

4.2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整治活动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从而部分或完全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选择土地整治规划影响环境的主要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子的筛选过程应注意选择最能反映生态环境受影响的方面,易于获取相关资料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因子。

4.3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土地整治规划内容丰富,根据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1)对规划总体目标的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对具体任务的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效益、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指标。主要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前后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变化量来评价。

(4)对分区土地整治安排的评价。主要采取定性分析法,分析评价各个土地整治区土地整治方向、土地整治活动是否影响其生态功能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定位和环境质量。

(5)对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的评价。主要选取水土流失治理率、土地沙漠化治理率和水域转化率三个指标来评价。

(6)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评价。主要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前后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来评价。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分析、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选定最优方案并拟定相关政策措施,有利于对土地整治对象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加强后续管理。通过分析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措施。

土地整治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应着眼于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重视长远和潜在的环境影响,对考虑规划替代方案和减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5.2 建议

随着国家新的整治战略的实施,亟需针对不同整治区域特点,开展多尺度、多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同时拓展与土地整治相关联的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形成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研究-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推广"为一体的研究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在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国家相关部委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规范,形成规范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指导土地整治规划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