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本文作者:刘婷婷工作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的税务管理要从练内功开始,在强化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法规和地方法规,合理进行纳税筹划,正确应对税务稽查。(一)强化税务管理的内部控制1.设置税务管理部门和税务管理岗位。我公司作为大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企业组织结构属于总分机构模式,企业面临的纳税环境复杂多变,需要设立税务部门和相应税务管理岗位,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研究国家税收法规和地方税收政策,负责公司涉税业务,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上,让税务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2.制定税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税务管理制度,促进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公司税务管理制度包括:公司各级单位税务管理部门和岗位人员应履行的职责,税务管理中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约和监督制度,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制度,纳税业务的处理流程制度,税务管理工作考核以及激励制度等。3.执行税务管理流程。公司应将税务管理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要始终贯彻事前规划的原则,在各项经济合同的签订前进行税务筹划。同时要关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并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税务管理流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合法的基础上节约企业成本,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4.识别、评估和应对税务风险。公司要结合各项经济活动实际情况,以从经济合同谈判签订为起点,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处理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制定详细税务风险应对方案,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5.沟通与协调。公司需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各经济业务的经办人与税务管理部、财务部、法务部等业务部门以及公司管理层的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6.实施税务管理监控机制。税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应结合公司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针对公司各项涉税经济业务,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审核,不断改进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将实施税务审计和监督制度列为公司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一项行之有效而又必须执行的措施。

抓住企业经济业务的节点实施税收筹划1.分包合同类型的税收筹划及影响。如公司在签订工程业务分包合同书,分包单位同时提供施工设备租赁服务,此时就可以与分包单位签订自带设备的工程分包合同,将租赁服务灵活的变为工程分包作业的一部分,使租赁业务也适用3%的营业税,可以降低分包工程与租赁服务的业务成本,而且由于提高工程分包可扣除价款,降低发包方余额计算营业税计税基础,最终达到合理降低发包方营业税税负的税务筹划目标。例如:我公司中标某高速公路II标段,合同总价为48000万元,施工中,需要使用大型挖掘机、装卸机、起重机等重型施工设备,我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由于企业资源有限需要租赁施工设备,而且需要寻找附属工程分包合作伙伴。甲公司是一家拥有建筑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资质且兼营施工设备租赁业务的公司。按常规的企业纳税操作模式,我公司与甲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签订了两年期设备租赁合同1000万元,签订了工程分包合同总价4000万元。此时我公司的工程承包应交营业税为(48000-4000)×3%=1320(万元);甲公司租赁业务需要交纳营业税1000×5%=50(万元),工程分包业务需要交纳营业税4000×3%=120(万元),两份合同营业税合计50+120=170(万元)。我公司通过税收筹划变更合同形式,将两份合同合二为一,即我与甲公司签订一份5000万元自带施工设备的工程分包合同,将租金合理分摊到分包单价中,这样甲公司租赁业务也能适用3%的营业税率,我公司通过税务筹划可降低甲公司营业税税务成本170-5000×3%=20(万元),为合同谈判争取了压价空间。同时工程分包总额就变成5000万元,我公司按扣除发包方价款的余额计算营业税为(48000-5000)×3%=1290(万元),降低营业税负1320-1290=30(万元)。加上按合同谈判争取到的压价空间20万元,我公司此项税收筹划可节省税务成本的50万元。2.分包合同签订主体税收筹划及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存在工程分包的情况下,总承包单位应以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方价款后的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分包人应该就其完成的分包额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我们在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建议公司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尽可能选择具备资质的分包单位签订工程分包合同。若选择的分包单位没有相应施工的资质就只能与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工程分包合同可依法实现税负转嫁,而劳务分包合同价款能否以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税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目前是存在很多争议,各地税务机关的做法也不相同。3.折旧年限的税收筹划时间及影响。目前公司采用的折旧年限普遍高于税法的年限如电子设备,企业折旧为5年,税法规定3年;房屋建筑物企业折旧为30年,税法规定20年。我们对企业实行税收筹划时,建议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采用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这样,可以提前将折旧费用提前计入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通过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折旧,能够将后期的费用在前期抵减所得税,推迟了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时间。4.大修理费用支出额度税收筹划及影响。如果一次性修理支出较大,就会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形成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摊销,这样就会将前期成本费用后移。所以,我们恰当对企业实施税收筹划,建议公司控制固定资产的修理保养一次性支出限额,使费用能够在当年一次性列支,推迟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时间。正确应对税务稽查。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及税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工作的行政执法行为。我们在应对税务机关对企业税务稽查的过程中应用税收筹划的观念:一是确定应对思路。接到税务稽查通知后,企业首先要弄清楚被税务稽查的原因,搞清楚来者目的,制定自查自纠方案,留出稽查补税的不重要事项,确定稽查补税的可承受额度。二是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在接受税务机关检查之前,对企业的各项收入、成本、费用处理的合规性进行细致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过来,以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三是专人陪同稽查。稽查人员进场开始查账,必须有专职人员陪同,以随时了解稽查人员工作进展,主动把握解释权,尽早化解涉税风险。四是谨慎提供稽查资料。各项资料提供给稽查人员前,必需认真检查是否存在涉税漏洞。五是仔细核对稽查底稿。要认真核对稽查底稿并加以分析,如果发现底稿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要及时与稽查人员沟通。六是及时反馈稽查意见。对税务稽查形成的稽查意见要认真研究,对稽查意见存在异议时,要提供有力依据和证据,并向稽查组提供口头或书面反馈意见。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纺织企业 营改增 企业财务 管理影响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营改增的方案已经成为我国税收改革发展的主要决策。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如何解决好营改增方案在中小型纺织公司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中小型纺织公司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保证中小型纺织公司的自身利益不受到影响。因此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中小型纺织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改革。

一、“营改增”理论概述

“营改增”的含义主要是指营业税改变成增值税,它是一种税收的转变形式。“营改增”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将企业之前缴纳的营业税的纳税款项转变成增值税的纳税款项。而所谓的增值税主要是指企业对生产的产品所增值的部分进行赋税,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复纳税的现象出现,同时也给企业缓解了纳税的负担。“营改增”刚开始主要是在两个行业进行试运行,第一个是交通运输行业;第二个是服务行业。在这两个行业中取得了有效的效果后,才在各种行业中应用。通过实践表明,“营改增”应用在规模比较小的公司中,随公司的运营情况有比较大的影响,而影响主要表现在减免税收方面。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营改增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实行“营改增”,这对财务人员在进行公司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执行“营改增”以后,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将开始发生一定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也要求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这就要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技术。同时,在执行“营改增”以后,也对公司的发票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公司正常运作的过程中,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力度,在增值税发票的“开票”和“受票”两个方面严格按税收政策的规定执行,才能使公司在“营改增”的过程中更好地防范纳税风险,如果出现违反制度的现象,公司不但会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还会担负刑事风险。除此之外,执行“营改增”以后,相应地公司纳税率会有所下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公司的纳税压力,同时也对公司的营利情况提供了帮助。

(二)营改增对企业税收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还表现在企业税收管理方面。首先,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实行“营改增”时,会给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之前缴纳的营业税是在国家的价内税的范围之内,而增值税是在国家的价内税的范围之外,两者完全属于两个概念。所以,当营业税改变成增值税后,各个公司需要对本公司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确认,同时还要对增值税的实际纳税情况进行确认,进而保证公司的实际经济利益。若公司没有对生产产品的实际价格进行调整,不仅会给整个公司的总销售情况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它们的赋税情况。其次,在执行“营改增”以后,也对公司运行税金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主要原因是会将公司的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变更,进而导致公司的纳税金额和公司的纳税核算模式进行改变,这就会导致公司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税负影响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除了表现在企业税收管理方面和企业风险管理两个方面之外,还表现在税负方面。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实行“营改增”时,会给公司的税负情况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营改增”会给规模比较小的公司提供一定的纳税优惠,这就会导致规模比较小的公司的税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在公司执行增值税之后,纳税人会根据相应的纳税范围对纳税金额进行调整,进而增加抵扣比例。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固定资产的数量比较多,使得能够抵扣的税负开始呈上升趋势,进而导致税率上下波动幅度比较大。对于其他的把劳务以及其他可抵扣资产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行业来看,他们的税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一些公司税负出现下降的情况。根据增值税的纳税公式来看,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主要与公司的实际经济收入以及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水平有关。而导致公司的税负受到影响的因素有三点,第一点是使用税率的平均水准;第二点是公司的毛利率;第三点是公司的经营成本中可以进行抵扣项目的占比。对中小型纺织公司来说,公司销售货物的税率和毛利率不因“营改增”有大的变化,对公司税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营成本中可以进行抵扣项目的占比有所上升,从而导致公司的税负有所下降。

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对营改增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税务筹划管理

首先,为了更好地将“营改增”应用到我国各个公司财务管理部门中,首先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之间的区别。而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也就是说增值税是在国家的价内税的范围之外;第二个方面是营业税属于价内税,也就是说营业税是在国家的价内税的范围之内。因此,在进行公司实际经营成本预算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选购产品的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同时还要把选购产品的实际支出税金纳入到公司实际经营成本中,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公司运营成本减少情况。在进行公司产品定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合理的定价,进而提升公司的实际经济利益。

其次,除了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有着严格的要求之外,同时还需要对销项税额的抵扣差额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年均销售额符合纳税标准的公司来说,在对生产材料进行选购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将购买厂家是否可以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宜进行充分的考虑,而是一味地在意材料的价格,就会给公司在进行纳税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些具备纳税能力的公司来说,为了推动公司更好地发展,要对有关业务流程进行科学梳理,并根据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可以抵扣的税款和可以报销的税款进行梳理。同时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根据营改增方案实现科学管理筹划,进而减少企业负税。

(二)加强发票管理

在没有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前,执行营业税的各个公司在开具发票时,只要开具普通的发票就可以了,因此,各个公司也没有对发票进行统一管理。但是自从执行“营改增”制度以后,我国的各个公司在开具发票时,就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才可以。因此,为了保证发票的可抵扣性,就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了推动我国各个公司更好地发展,除了要加强内部管理力度之外,还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知识的了解和培训。例如在购买建筑材料并委托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时,“营改增”税制改变促使公司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及时做好与建筑企业交流协调工作,取得相应可抵扣发票,减少不必要的税款流失。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复杂化,我国各项市场开始出现激烈的竞争,要想不被淘汰,公司在“营改增”过程中加强建立增值税发票的应用管理制度,在保证公司更好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减少负税目的。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深入熟悉“营改增”相关信息。在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后,为了保证公司更好地发展,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要加大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对“营改增”制度的充分认识和掌握,并对“营改增”制度的三项内容进行及时了解。第一项是“营改增”制度的核心内容;第二项是“营改增”制度对公司财务的影响;第三项是“营改增”制度对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意义。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营改增”制度的全部信息,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正确确认计税基数和税率。自从我国开始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后,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的核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公司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的核算方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前,各个公司只需要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确认即可。在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后,各个公司要根据公司的运行情况来正确确认增值税计税基数,选择合理的税率,进而减少公司的负税情况。

自从我国执行“营改增”制度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与税收改革制度共同发展,我国的中小型纺织公司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为了结合“营改增”税制的实施方案,我国的中小型纺织公司从各个环节入手,制定相关的纳税方案,为减少我国中小型纺织公司的税务开支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艳.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54- 155.

[2] 方艳.试论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统计与管理,2014(07):113- 114.

[3] 于志明.浅谈营改增对通信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143.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自2009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以解决大企业的税收管理问题。这些法规将税务风险管理视为税务监督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税务战略及其后果最终负责。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制度,确保企业税务风险能够得到适当控制,并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重大交易和商业策略的税务因素。

由于当前税务事项对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因此,企业投资者、管理层和董事应不断加大对这些税务事项的关注力度。董事会和企业管理层需要在潜在税务风险转变为实际税务问题之前,就对其作出预估。

风控要素

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将企业的税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正常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

1.税务风险管理环境

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反映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态度及企业文化。税务风险制度包括战略和操作两个层面。战略层面的税务风险制度为整个企业如何管理税务风险订立基调。操作层面则更详细地对税务风险制度予以说明,如交易的内部审批是怎样的流程,什么情形下需要寻求外部税务意见,何时需要咨询中国税务机关等等。

2.税务风险目标

企业是否能够实现税务风险目标可以间接验证企业是否有效实施了它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这些目标的具体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与分配。根据自身性质,税务风险目标可以是战略层面的,或者是操作层面的。

3.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税务风险可能来自于企业经营或日常活动的变化。税收法规的修订也同样可能引发重大税务风险。企业应当制定全面系统的制度,用以识别这些税务风险。一旦发现税务风险,企业应当考虑这些风险的潜在税务影响,并预估引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税务风险控制设计

这个要素是指企业根据已经识别的税务风险的重要性,设计特定流程或步骤,以应对这些税务风险。这个要素还包括设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并确保所有相关的税务风险都能得以识别和考量。具体的控制活动包括批准、授权、对账、复核及职责分工等一系列活动。

5.税务资讯的管理和沟通

企业需要制定并实施信息沟通制度和相关流程,及时向企业内部利益相关各方有效收集并税收风险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应在整个企业内部准确传达,以确保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识别税务风险,履行内控职能,实现税务风险目标。由于每家企业情况不同,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沟通制度的形式及种类也会因企业而异。

6.监控

企业需要建立机制来监控税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转,测评税务风险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将监测结果传达给相关各方。企业应落实相关流程,确保监控活动的结果能够及时回馈至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之中。这样,企业才可以对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潜在收益

税务风险管理应被视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相关税务风险控制和要求也应纳入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通过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将获得以下收益:

1.降低税务风险和相关财务成本。通过有效的流程和控制,纳税人能够发现税务风险,并在较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将减少在中国可能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

2.降低税务审计风险及合规成本。中国税务机关往往较为关注违规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并对其进行重点审查。如果纳税人能够证明其税务风险监控系统运作良好,并有效进行税务合规管理,那么其被中国税务机关进行审计的可能性将会有所降低。

3.增加编制财务报告的确定性。通过提前与中国税务机关进行公开沟通,纳税人能够增加其纳税申报中采用的税务立场的确定性,从而更加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

4.避免“突发”事件影响企业声誉。企业通过进行适当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出现那些不受欢迎的“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例如税务稽查之后的巨额罚款。这些税务突发事件可能对公司及其他在中国的关联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5.加强公司治理。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将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程式,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

6.增强对税务策略和企业运营情况的了解。企业通过编制完备的税务风险管理手册等文档,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税务战略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决策过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7.与税务机关建立信任透明的关系。企业建立维护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并按照要求向中国税务机关提供相关文档,将有助于企业与中国税务机关建立公开透明的关系。

8.促进签署《税收遵从协定》。企业实施税务风险管理有助于促进与中国税务机关签署《税收遵从协议》。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多与中国税务机关合作的机会。

9.增加取得“预先裁定”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仍在对中国实行“预先裁定”机制(不包括目前已经实施的转让定价相关的预约定价安排)进行内部讨论,并对外征求意见。纳税人应建立起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为将来参与“预先裁定”制度做好准备。这是因为已经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纳税人将更有可能取得申请“预先裁定”的权利。

实操建议

当前企业在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标准的驱动下,需要不断提高公司内部管理的透明度。在此背景下,企业如果认为无须采取控制措施就能消除税务风险,实非明智之举。尤其对于那些已经被中国税务机关确认为大企业的公司;有意与中国税务机关签订《税收遵从协定》的公司;在中国有众多子公司的跨国企业;有重大税务问题或税项不明确的公司;将税务事项视为在中国发展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的公司;为了实现上市,有意加强公司治理的企业;有意审查税务合规现状,更好地控制其在华税务风险的公司,更应充分考虑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把握时机,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管理层,首先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企业是否已设立用于管理税务风险的框架或制度?如果是的话,该框架或制度是否适用于企业目前的经营活动?

企业是否采用了可以识别并评估潜在的税务风险的合适机制?

企业的风险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履行税务合规义务?

企业是否对工作流程和程式作出了必要修改,以确保相关税收法规中的最新规定在企业对重大交易和商业策略做出决策时得以充分考量?

企业与税务机关是否在某一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如果是的话,您对于相应处理方式是否满意?企业是否对可能新增的纳税义务进行了相应的预提?

基于潜在税务风险的性质以及企业在税务结果确定性方面的需求,企业是否考虑主动向中国税务机关寻求指引?

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准备税务风险管理框架

税务风险管理框架是所有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这个框架为企业如何控制税务风险提供清晰指引和机制,并且影响企业如何建立税务战略和目标,如何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及如何设计并实施流程与控制。企业应当就税务风险管理框架准备正式文档,并经由董事会批准,传达至相关各方。

检查税务风险控制

良好的税务风险控制系统应该能够说明识别并管理与企业日常经营和特殊交易(如兼并与收购)相关的税务风险。无效的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可能导致税务违规,并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公司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编制税务风险管理手册

由于公司规模,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他商业因素各异,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文档记录所涵盖的范围亦有所不同。企业如果没有对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各要素做出书面记录,并不意味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是无效的。然而,适当的文档记录,例如编制税务风险管理手册,通常可使管理层的监控更加有效。编制税务风险管理手册能够加强企业的财务团队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管理税务风险。

评估税务风险控制系统

所有税务风险控制系统均应得到监控,并定期进行评估,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运行。而评估的范围和频率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监控流程的有效性。

协助完成《税收遵从协议》的申请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税务筹划 社会责任

一、国有企业与社会责任

(一)国有企业性质与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有企业指政府拥有的或以某种方式和途径控制的经济实体。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通常可以用做政府达成经济干预目标的手段,包括提供公共产品、控制关键产业、平衡经济结构、稳定经济运行等。我国受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国有企业被赋予特殊属性,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还是政府参与经济的手段。作为我国企业组织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司制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广泛分布在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它们在培育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就业岗位、调节收入分配、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有性”和“公司性”的双重属性下,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同时具有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即一方面代表政府关注公众利益,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经营所得,为政府获取稳定的财政收入。由国家控股或参股的国有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向政府(股东)上缴红利,而非经济目标主要通过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来实现(沈志渔等,2008)。国有企业的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总是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黄速建、余菁,2006),但“国有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为非经济目标的实现服务,因此刘玲(2007)、朱林兴(2007)、沈志渔等(2008)等学者均认为国有企业应当承担比一般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或义务。

(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2007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尽管《指导意见》仅涉及中央企业,但由于中央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直接由中央企业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就接近300家,《指导意见》的对我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在“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条款中,《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以及行业规则,及时足额纳税。将“依法纳税”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的观点,同样出现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如李玉平、吴晓娟和纪元(2009)、乔明哲(2010)等认为“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是国有企业对政府的责任,属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法律责任范畴。彭建国(2010)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纳税贡献,包括纳税意识、纳税行为、纳税数量等,不能偷税漏税。强调国有企业的纳税责任是与国有企业的性质相吻合的,“国有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首要属性是公益性(,2010),而税收是政府社会公益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一般认为,国有企业在纳税义务履行上要起表率带头作用,实务中许多国有企业所缴纳的税费远高于一般企业(闫敬,2007),部分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意识淡薄。

二、国有企业税务筹划与社会责任关系

(一)税务筹划的经济学解释 企业税务筹划无论在微观还是在宏观层面都有着重要的经济后果。就微观而言,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为达到节税的目的而制定的科学的节税规划,即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在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筹划而获得的节税收益(徐信艳,2008)。企业因税务筹划减轻税负,不仅能够改变成本函数,增加税后利润,而且能够促使供求曲线右移,在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均衡价格和扩大均衡产量,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由于税务筹划带来的均衡价格的下降,降低了因政府征税带来的消费者剩余损失,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从中得益。就宏观而言,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政府通过给予企业不同的税务筹划权力使宏观调控发生效力。在竞争性市场上,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产生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税收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削弱了其支付能力,从而改变其经济决策;另一方面,纳税人用非征税活动或低征税活动代替征税或高征税活动,政府借此实现经济的宏观调控(李嘉明,2001)。例如,政府对技术成熟、市场稳定的产品征税,对新技术、市场待培育的产品免税,企业税务筹划的结果是以新产品代替老产品,推进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如政府对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实行差异税率,税务筹划带来的地区替代效应将经济资源引向开发落后地区,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国有企业税务筹划与社会责任关系 虽然作为一种既能促进微观企业价值增长,又能实现政府宏观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税务筹划在市场经济中被广泛使用,但国有企业是否应该进行税务筹划,在学界仍存在相大当的争议。反对税务筹划的观点主要基于国有企业的“国有性”,不少人认为国有企业的红利和税收均上缴国家,税务筹划不会影响最终结果,且国有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之一是及时足额纳税,税务筹划行为可能会与其相悖。笔者支持国有企业进行税务筹划,认为这与国有企业目标的实现、责任的履行不矛盾。从经济责任的角度而言,税务筹划降低了国有企业的成本,加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价值,进而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上缴红利的增加;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而言,一方面尽管税务筹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期税额,但有利于国有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只要企业发展了,税源自然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剪继志,2009),税务筹划在涵养税源、培育税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制改革及改制上市工作的加快推进,国有股东主营业务和资产日益向所控股的上市公司集中,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占了上市公司数量上的相当大的部分。在这些公司中,国家作为控股股东(包括作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还应当承担起对中小股东的社会责任。对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社会责任被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所忽略。徐尚昆、杨汝岱(2007)对来自12个省市的630位企业管理者进行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开放式调查,发现管理者主要关注社会责任的九个维度,其中包括环境保护、客户导向、以人为本和公益事业等中西方共有的维度,但没有“股东权益”和“平等”这两个西方普遍认同的维度。在上市公司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对股东的责任”大多仅限于财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股利政策的合理公平性,很少提及在股东财富最大化上的举措。以税务筹划为例,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合法、合理的规范,能够提高税后利润和资本市场对企业股票的估价,由于红利多少和股价高低与中小股东的利益直接相关,税务筹划行为实际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对中小股东履行的社会责任。

三、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比较分析

(一)国有企业适用税率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上市公司。截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国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共1657家,其中国有上市公司(含国家控股和国家参股的公司)为658家。尽管国有上市公司的数量只占上市公司总数量的39.7%,但总收入和总资产分别占上市公司总量的54.9%和48.2%,国有上市公司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和实际税率进行比较,本文删除了净利润为负值,或应纳税所得额为负值,或在2008年和2009年间股票停牌不交易,或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最终获得1530个非平衡面板数据样本,其中2008年有726家,2009年有804家。根据“是否拥有国有股权”的标准,笔者将1530个样本划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两个大类,再根据“实际控制人是否政府(或政府机关)”将国有上市公司划分为国有控制和国有非控制两个类别,同时按“董事长或总经理是否曾经在政府部门任职或以人大、政协代表身份参政”的标准将非国有上市公司划分为非国有有政治联系和非国有无政治联系两个类别。样本公司的适用税率指样本公司在样本期内执行的所得税税率(有别于子公司税率),该指标数据由笔者从上市公司2008年和2009年年度报告的附注中手工收集得到。表(1)显示了不同类别上市公司的适用税率的均值差异的T检验结果。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最高法定税率是25%,适用税率与最高法定税率的差异体现了公司的税率优惠程度,适用税率越低,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越多。由表(1)可见,国有上市公司的适用税率比非国有上市公司要高,且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与非国有且无政治联系公司的均值对比。该结果反映非国有上市公司较国有上市公司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且这种税收优惠程度差异在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无政治联系公司间最为明显。换言之,国有企业可能因其“国有性”,在争取税率优惠上的积极性低于其它非国有企业。此外,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非控股公司的适用税率无明显差异,说明政府拥有控制权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税率优惠。

(二)国有企业实际税率比较分析 实际税率不同于适用税率,它不仅考虑了税率优惠,还包括税前扣除项目(税基)和税额的优惠,综合反映了企业真正的所得税税负(吴文锋等,2009)。由于不同企业的税务筹划水平不同,实际税率偏离适用税率的程度也不同,从实际税率偏离适用税率的大小,可以判断企业的税务筹划水平。根据我国在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本文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实际税率:ETR=(TE-DTE)/(PTI+DV-PBD-FTIP-FV

P)……(1)。其中:ETR表示实际税率,TE表示所得税费用,DTE表示递延所得税费用,PTI为税前利润总额,DV为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PBD为可抵扣的坏账准备,FTIP为可免(扣)税的投资收益项目,FVP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表(2)可见,实际税率最高的是国有控股公司,为21.04%;实际税率最低的是非国有且无政治联系的上市公司,为18.62%。从整体上看,国有上市公司的实际税率为20.84%,显著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实际税率18.89%,而且在五个组别中,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无政治联系公司的实际税率的差异最大,但国有控制和非控制公司的实际税率差异不显著。表(3)显示了同一类别上市公司的适用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均值比较结果。在所有类别中,上市公司的实际税率都比适用税率高,这是因为样本公司的适用税率一般指母公司的主营业务税率,而实际税率指上市公司整体(含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实际所得税负担。为了扶持上市公司,许多地区政府给予母公司主营业务税率上的优惠,但母公司其它业务税率可能高于主营业务税率,子公司税率也可能高于母公司税率,从实际税率高于适用税率的程度和显著性,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通过业务和组织整合进行税务筹划的能力。在六个类别中,只有国有上市公司和国有控制公司的实际税率显著高于适用税率,说明国有公司和国有控制公司可能忽略了使用经营策略来进行合理节税。综合而言,表(2)和表(3)的结果反映了国有上市公司的税务筹划水平普遍较非国有上市公司低,特别较非国有无政治联系的公司低,但政府控股与否不影响国有企业的税务筹划水平。

四、结论

国有企业的“国有性”决定了它的“经济目标的实现为非经济目标的实现服务”,在纳税义务履行上起表率作用成为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本文的上市公司适用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来看,国有企业争取税收优惠的积极性明显较非国有企业低,其税务筹划水平也较非国有企业低,且这种差异在国有控制公司和非国有无政治联系的公司间最为显著。可见,尽管从理论上而言,纳税筹划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有着积极的经济后果,但国有企业在重大改革和经营决策上往往不考虑税收的影响(支文,2003),普遍较少地使用税务筹划手段来进行节税。然而,国有企业的税务筹划与其目标的实现、责任的履行不矛盾。从经济责任的角度而言,税务筹划不但在涵养税源、培育税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税后利润和留存收益,有利于在竞争市场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上缴红利的增加;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而言,税务筹划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对股票的估价,由于公司股票价值与中小股东的利益直接相关,税务筹划行为实际也反映了国有企业对中小股东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本文建议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经营观念,积极对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活动进行合理、合规的事前筹划和安排,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强化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这对转制中的我国国有企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资助项目“社会责任,资本权衡和企业价值”(项目编号:GD10YGL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乔明哲、刘福成:《基于性质与功能的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2]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

[3]李玉平、吴晓娟、纪元:《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性分析》,《财政研究》2009年第9期。

[4]李嘉明:《企业税务筹划的效应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7期。

[5]李嘉明:《企业税务筹划的数理分析》,《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9期。

[6]彭建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内容与动力》,《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7]任志宏:《合理企业税务筹划,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税务研究》2004年第5期。

[8]沈志渔、刘兴国、周小虎:《基于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9期。

[9]:《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路径探析》,《理论月刊》2010年第5期。

[10]王延明:《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率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管理>2003年第20期。

[11]吴联生、李辰:《“先征后返”、公司税负与税收政策的有效性》,《中国社会科学》2007 年第4期。

[12]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5期。

企业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风险管理有着极强的针对性,效能高的同时又只需相对较少的投入。凭借这些特点,自1970年以后,风险管理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建立起了完备的理论系统,并在企业、跨国公司、经济、政府的管控活动之中体现着它的价值。近年来发生了太多由于忽视税收风险的重要性而导致的企业倒闭事件,于是,一些企业制定了很多相关政策来应对税收风险带来的威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企业内部管控体系的日渐成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评价与化解企业税务风险,对税收风险的控制同样已然成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原因

企业税务风险意为由于来自不同的贸易逆差所产生的、受内部税收政策和外界原因影响的潜在风险。社会经济现状飘忽不定,税收政策的调整和企业生产经营项目中的可变性是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成因,并可将成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部分。

1.风险产生内因

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意为公司开发的具有预警、检察、发现和矫正过失以及欺骗行为的内部政策章程,以期达到落实发展战略宗旨、依照相关法律进行公司活动的目的。实际上,很多企业未曾将建设税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重点工作,税务危机意识薄弱,必要的税务部门建设的步伐不能跟进。有的企业的财务机构既要承担会计职能,又要分管纳税事宜。实际上,财务事项处于公司盈利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遵照事实记录生意现状。如果财务机构发现了公司的税务存在的问题却通过修改账目以达到消除税收风险的企图,那么企业就会被税务部门判定为偷税。

当下,大部分公司没有建立税收制度来进行全面的内部审计,而且不能进行固定周期查验和合理性评价。许多公司仅仅遵从政府分管税务部门的刚性需求进行税务自我检查。另外,如果公司自己的审计者不擅长处理税务相关内容,则一般会交由公司外部的税务从业人员处理相关事宜,于是伴随这个过程就滋生了外包风险。一般来说,公司外的税务从业人员很难切切实实了解企业的产业管理和税务现状,有些更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在不具备对被委托公司财政现状的完备知识的时候就贸然为该公司制定出了验证材料。只要政府分管税务部门或者审计局对公司的纳税情祝进行查验,就能立刻发现公司的偷税行为,该公司不仅在运营上会遭到严重影响,并且企业信誉也同时荡然无存。

2.风险产生的外因

究其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更多的是由于需要纳税的个人或法人希望通过躲避交付一部分税款来抵消一部分自身遭受到的目前纳税政策带来的不公正待遇。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以间接税为主。增值税不是中性税收,并且营业税重复征税,企业生产、经营等范围的划型的不同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的不同都会导致纳税力度的区别。政府对内外资集团的征税力度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些情况都导致企业产生通过人为调整税务情况以追求公平的想法,于是由此滋生了税务风险。

我国现有税务政策不够明晰。目前我国设置有18种税务类型,大部分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的界线划定不清晰,主旨过于概括,这就导致了收税方和纳税方在政策解读上的争执。由于我国税法是制定法,根据执法者对政法相关规定的自我解读导致的执行结果来决定纠纷中的责任归属。目前我国公民在税务方面很少有人明确唯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合法的,并且税法在法律体系中没有处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国家行政机关对税法具体应用贯彻的方法所作的说明处于主要地位,这些都导致纳税者处于劣势,增加了该群体承担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二、企业税务制度的设计

1.完善税务内部制度

企业财务状况核算以及企业整个运营链条都应该以税务管理政策穿插其中,实施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调整税务管理的企业自身结构,成立专业的分管税务企业机构以及紧抓税务执行者的业务能力;(2)有效查验和权衡税务风险。对比风险产生概率、可能后果和企业的对风险的态度,来决定风险的管理方法;(3)参考对税务风险的估测,同时考虑风险管理方法,积极落实为达到内部税务政策制定初衷的相应办法;(4)制定内部税务风险测评的交流制度;(5)进一步提升内部税务制度的监管能力。

2.完善税务审计制度

合理化内部查验部门,设立审计委员会,自主设置直接受理事会领导的企业自身审计部门,已达到企业自身内部查验部门单独行事的目的。公司自身税务查验规模和频次要做到规范化。对企业的税收政策遵从度进行重点查验,公司自身税务监管条款的设置以及实际运行效果也要重点考虑。

3.建立风险预警制度

企业应具备了解税收风险的相应能力,并在充分了解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税收风险预警的有效机制。企业将根据先前统计数据和有关材料,采用先进手段,及早发现、识别和认知风险,从全局把握税收风险的整体信息,可以采用例如流程防止、避免和减少、减低密度、转嫁风险等多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