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方案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方案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方案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根据《XXXXX》文件精神和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精神,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推进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国有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厉行节约,保障高效。科学制定改革方案,以公务交通成本节支情况作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确保改革后公务交通费用支出低于改革前支出,公司不增加用车出行成本。积极创新制度,探索符合公司公务出行特点的市场化交通保障机制,并严格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公司负责人履职和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

(二)坚持从严规范,应改尽改。将符合参改条件人员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做到应改尽改。从严核定保留车辆,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从严核定公务交通费用报销额度和公务交通补贴标准,规范公务交通费用核算。坚决避免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和违规发放补贴现象。

(三)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新旧制度平稳过渡。根据公司特点和工作实际,区分不同岗位类别和人员身份,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不搞一刀切。根据公司保障岗位履职和公务活动需要,实行差异化公务交通保障制度。

(四)坚持统一部署,分级负责。成立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周密制定车改方案,逐级落实责任,先易后难、分类分步、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三、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范围为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公司所有负责人和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其他岗位和人员。

四、主要任务

(一)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所处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规模、效益等情况合理确定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原则上要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进行改革。日常经营业务活动发生的公务交通费用,在节支的前提下实行据实报销办法。

(二)保留车辆。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服务(生产)、商务接待等实际需要保留适当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其车型应根据实际用途严格控制数量。要优先淘汰使用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配置标准明显偏高的公务用车。取消为退休、离任或者调离本公司的人员配备的公务用车,下属公司不得为公司集团本部的部门负责人、部门其他员工以及其他非本公司人员等配备公务用车。

(三)做好司勤人员安置。公司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确定留岗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做好司勤人员安置工作,所需经费由原渠道解决。要立足内部消化,保障其合法权益,不能简单推向社会,确保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四)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新购置的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配置标准原则上要控制在购车价格18万元(不含车辆购置税,下同)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确因业务工作需要等原因必须配备较高标准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的,购车价格原则上要控制在38万元以内、排气量3.0升(含)以下,公司应严格控制数量,履行内部决策程序。

(四)时间安排。 2018年9月1日起,全面启动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11月1日起,封存应取消车辆,并实行公务交通费用报销方式保障公务出行,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有关要求

(一)强化改革主体责任。要健全完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机构,成立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任务按期完成,注重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广大职工转变观念,营造理解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改革工作分工。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指导本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二是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具体方案,做好本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

(三)规范处置公务用车。公司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转让规定,制定统一规范的公务用车处置办法,公司车改取消车辆由主管部门协调汇总交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按规定程序公开处置。

(四)切实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公司应对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程序,健全公务用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车改后公司保留车辆应纳入全县公务用车信息监督平台系统统一监管。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江西省上饶市农垦办的吴先亮准备外出办理公务,他先打开了手机――在“滴滴政务版”APP上发出用车申请,经过后台的本单位审批员审批,10分钟后车到了。

“行程结束后,我和司机在各自手机上共同确认订单,系统记账,无须现金付款。”吴先亮告诉《t望东方周刊》,“十分方便。”

自全面试运营一个半月后,“滴滴政务版”于2016年6月1日在江西省上饶市正式运营――在上饶,“滴滴政务版”将服务上饶市直机关4000多名公务员。

这是滴滴宣布可提供公车解决方案以来,与地方政府的首次合作。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俊卿此前担任上饶市委书记,他是此次改革试验的力推者。他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公车改革的目的不是限制用车,而是要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政府机关向滴滴购买出行用车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以互联网方式管理政务的重要尝试。” 车改难在基层

中国的“公车改革”最早始于1994年。20多年来,各地政府不断试点,却一直未有大的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浙江、青海、云南、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先后推出公车贴标、GPS监控等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尝试将“车轮上的腐败”关进“笼子”,却始终不尽如人意。

车改之难难在何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改革初期,最大的难题在于改变现行公车体制的既得利益群体,即享有专车的官员的观念。但这个难题已由中央开始破解。”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车改”。

这次改革从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改起,范围涵盖在编在岗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并明确了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的具体标准。

“对本轮车改,大部分干部都是欢迎和支持的。”叶青向本刊记者表示,“毕竟对于处、科级干部来说,以前没有专车保障,车改后有公务交通补贴,有助于保障正常工作。”

但是,新一轮车改也引发了新的争论,“不够用” “倒贴钱”的声音时有所闻。有媒体报道,调研减少成为公车改革后的“新忧虑”。

按照《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但实际上,同一行政级别的不同岗位,对用车的需求大相径庭;即使同一地市,有的县乡比较偏远,用车需求也不一样。

以上饶为例:从上饶所辖区县中最西边的鄱阳县,到最东边的广丰县,跨度达236公里;若从市区到最偏远的乡村调研,即便不考虑路况,也要行程上百公里。

“车改之难在基层。”陈俊卿说,“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城区的公务用车相对集中,而地市的用车往往辐射到县乡一级,情景更为复杂。因此,一刀切的平均主义不能解决不同岗位的用车需求。” 不同场景需要不同方案

对于新一轮车改中出现的问题,叶青的建议是区分“车补区”和“出差区”。

“车改补贴,补的是近距离出行,是干部一星期5天、每天8小时上班时间内的公务出行,而不是出差。”他建议对公务区域进行细分,超出某区域的公务应另行报销或补贴。

这也是上饶市车改思路的出发点:先根据不同的区域范围,将公车使用划分为不同的用车场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场景设计改革方案。

上饶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夏虹剑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改革后的用车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在规定区域内办公就自己解决,用车补;到规定区域外,视情况在公车平台上派车;如果是去省里开会,可能就坐高铁,有出差补助。”

改革方案将用车场景范围明确到街道。在享受车补的区域内,参改的公务人员需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补偿办法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其具体标准为:正厅(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副厅(局)级每人每月160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98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550元;科员及以下(含机关行政编制工勤人员)则为每人每月500元。

车改的挑战在于,在车补区域之外较为偏远的用车场景如何设计。因其用车需求并没有规律和标准,如何对此类用车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技术上难度不小。

比如去省里办事,一个人去,坐高铁往返只需200多元,肯定比出车成本低,但如果是5个人包车,出车费用就只需要800多元,比高铁划算。又比如,教育部门去省里常常要搬运很多教材资料,包车就比高铁更合理。

解决这个难题,正是上饶市与滴滴合作的初衷。

此前,滴滴已经推出了“滴滴企业版”,设定了因公用车时间段、上下车地点、车型、每月允许的因工车费上限等。

“我们已经服务过上万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阿里巴巴、华为、联想等大型集团,拥有多元化的企业用车解决方案,以及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力和强大的调度能力,这为‘滴滴政务版’的落地积攒了大量经验。”滴滴副总裁、政企用车业务负责人杜锦程告诉《t望东方周刊》。

2016年1月15日,上饶市人民政府与滴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滴滴将根据上饶市的公务出行需求,为上饶市提供“互联网+政务用车”服务解决方案。其具体合作方式是,上饶市城投集团公司成立子公司――上饶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上饶车改的平台组建运营,滴滴则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3月18日的动员会上,时任上饶市长马承祖(现任市委书记)承诺,上饶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将“不会影响正常的公务出行、不会影响特种行业和应急工作、不会增加各级财政负担、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920辆车被封存

2016年3月31日,上饶市对取消的公车全部统一原地封存。按照要求,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后。到期没有封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说明原因,并在全市通报。

上饶市发改委公车改革负责人姚晗向《t望东方周刊》介绍:“全市车改前公车数量为6254辆,按车改政策,市县除11个执法执勤部门保留车辆、三大平台保留车辆及实物保障车辆等允许保留的车辆外,3月31日封存车辆为2920辆。”

车辆封存之后,按照《江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上饶市组建了三大平台,以对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等车辆进行调度。

其中,一般公务用车服务平台保留车辆10%;综合执法用车平台保留车辆不超过50%;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则保留35%以内。

“现在,上饶市重大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平台有74辆公车,市直机关综合执法用车平台有51辆,市级一般公务用车平台有100余辆。我们的司勤人员也精简到107人,随着滴滴政务版的升级,功能不断完善,人员还有可能精简。”上饶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清永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据测算,车改后我们的节支率为7.44%。”姚晗说。

计算结果显示:车改前的费用包括司勤人员支出、车辆年均置办费和运行费;车改后的费用估算则含保留的司勤人员支出、保留涉改车辆运行费,公务交通车补,以及其他涉改费用。

叶青对此的估算更为乐观。

“算上燃油费、车辆折旧费和司机人工费,一部公车养下来每年大约需要13万元。借助滴滴,又可以省下一笔费用。粗略估计,每年能省下三分之一的开支。”叶青说。 公务用车也有淡旺季

“我们4月派出了450单用车,5月份派出550单,没有产生任何混乱。”余清永向本刊记者表示,改革初期,平稳过渡很重要,确保公务出行是第一要务。

余清永称,一般的租赁公司或管理服务中心,往往并不具备能够充分匹配供给与需求的调度系统。但是,借助滴滴的大数据系统和技术平台,公司完全可以有效协调不同岗位和不同时间用车不均衡的问题。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

杜锦程表示:“政府用车行为很多时候和企业类似,例如都有包车下乡、接送机、临时调度应急车辆等需求。不过,政府用车还是与企业用车有一定的区别,往往一个用车场景,需要单独配置一系列的调度、支付方案。”

比如,一般企业用车多是送达一个指定地点,但公务调研则常常是连续去往多个地点。针对这个就设计了一个包车模式,按公里数和时段同步计算。还比如,干部下乡是否过夜也有区分。

滴滴在设计产品和提出服务方案前,对车改后公务员出行的难点及痛点作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并在上线前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数次优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政府而言,用车不仅要求控制成本、高效调度,还要求监管透明。

“借助滴滴的全程监管和云记录,不仅可以事后追溯用车实况,避免公车私用,还可以据此核算,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财政作出更科学的预算。”陈俊卿向本刊表示,“对于踏实调研的人,不仅不能让他倒贴钱,还要给予支持,加大预算。”

“随着‘滴滴政务版’的升级,我们的用车场景也将逐步完善。”他说。

尽管目前用车使用率不算太大,但随着每个县镇车改的展开,未来还会增加车辆。

不过,由于改革时间尚短,政府用车的季节性波动带来的对平台调度能力的考验还在后面。

一个明显的预期是,公司的派车量在下半年可望增加。譬如水利部门,在防洪防涝期间,派车量会明显上升。而发改委的外出调研在下半年也会增加。 2016年3月31日,工作人员在上饶市锵铅县封存公车

这也正是基层车改的难点所在:如果车辆太多,淡季必然会有闲置;如果车辆太少,到了用车旺季则会影响工作。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务用车;公车管理;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119-02

一、公务用车和生产用车的区别

所谓公务用车,通常是指作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活动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保障相关人员顺利高效进行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公务用车可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公务消费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所谓生产用车,一般是指企业直接用于生产的车辆。一般指可以承运货物或可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客货车辆,包括大、中型或其他客、货车辆等。

一般企业中车辆本身不明确区分是否是公务用车,只是在用途上分为公务用车和生产用车。在企业中,一些车辆在用途上难以区别为公务用车和生产用车。为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同一车辆有时参加公务活动,有时从事生产活动,难以明确区分为公务用车和生产用车,不可能规定一部分车为公务车,另一部分为生产车,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资产闲置。

二、公务用车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务、生产用车在各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汽车的档次也在逐步提高,款式不断更新,车型不断增加。对此,全国各地自行制定了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但由于这些规定大都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不能对公务用车提供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性保障,造成了公务用车配置随意性较大,出现了公务用车急剧膨胀的现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相关企事业单位发出规定,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超编、超标公务用车。然而,因为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公务用车缺乏合理配置。合理配置用车要考虑方方面面情况,车辆定编既要保障工作效率还要满足需要。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单位不考虑超编问题,擅自增加车辆,同时还存在违规借用、租用和购置账外车辆现象,造成车辆经常闲置,浪费了公用资源,滋生了腐败问题。还有部分单位因为车辆少,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国家虽然对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在目前公务用车配备方面,仍然存在着相互攀比、严重超标的现象。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曾先后下发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从排气量到购车价格均有规定,同时规定,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确因特殊需要的,可配备国产越野车。但在现实中各企事业单位各种类型超标车并不少见。

3.监督不到位,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公车私用现象的根源还是管理力度不够,缺少社会监督和检查。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指出,各级单位公车严禁私用,但是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却视而不见,把公车当做自己的私人用车,参加聚会、出行的代步工具等。据调查,为了舒适体面,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相关人员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坐上了超标车,置法律与规定于不顾。

4.企业车辆增长迅猛,造成国家、企业成本逐年增大,社会交通道路压力增大,大城市空气污染加重,PM2.5超标。这种非理性的车辆增加,不仅造成企事业单位费用成本增加,而且还易造成“”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如果企事业单位在公车管理上不加以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国家的财政负担将会愈发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必将会愈发沉重,道路交通拥堵、环保等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国企公务用车不像政府和国家机关比较单一,国企公务用车情况更加复杂。在企业中有的车辆在用途上难以区别公务用车和生产用车,同一车辆有时参加公务活动,有时从事生产活动,难以明确区分,不可能规定一部分车为公务车,另一部分为生产车。单位公务用车和生产用车一般是混用的,公务用车定编较为困难,不能因为限制公务用车而影响生产用车。现实中,厂矿企业、工程部门、项目建设期的建设单位等部门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三、公务用车管理的相关建议

近几年来,各企事业单位一直致力于企业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不断挖掘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公车使用管理的局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1.要从建立完善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入手,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购置、维修和使用,堵塞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一些漏洞,为公务用车制度的完善奠定基础。

2.相关部门应当制定购置、租用车辆的审批程序,做到严格把关、从严审批,严格预算管理,履行相关部门的权限,对于目前现有借用、超编和账外的车辆进行全部清理。

3.有效推进公务用车市场化和社会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最大限度压缩公务用车定编,逐步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发挥社会市场作用解决公务用车问题。可尝试“服务外包”方式,即将公务用车服务外包给有资质的运营企业管理经营,与运营商签订服务外包合同,根据合同的约定,完成公务用车服务。

4.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管理。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改革所采用的一种模式,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党风廉政建设。弊端是公务交通费补贴标准和使用范围难以把握,补贴标准也不好平衡,补贴标准过高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按不同标准,实行限额据实报销的方式,这样既可满足公务用车需要,还可减少发生转移支付造成分配不均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5.建立车辆管理的相关档案和管理台账,把车辆的型号、排量、数量、单价据实记录在案。加强公务用车入账管理,严禁账外配车和借用相关利益单位车辆。严格按照规定更新公务用车,未达到年限的不得更新,不得超标配车或增加豪华内饰。

6.规范公务用车的监督管理。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建立公务用车实时监控平台,加装GPS定位系统,对车辆的行程、轨迹、区域限定进行跟踪记载,定期分析监控数据。统一公务用车标识,从而大力打击公车私用的不文明现象。明确公务用车的使用范围,明确公车必须公用。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记者近日获悉,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政协提案建言车改破局

在2010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

记者从民革中央了解到,提案提出了“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电子监控公务用车”、“公务用车社会化和公车保养社会公开招标”、“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督环节”四大措施,建议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数量,限制购置公车的金额、型号或马力,对公车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项目实行“软监管”,对未经授权私用公车的行为进行严惩等。

提案详细描述了民革中央认为的公车改革优化方案。具体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控制公车总量和配备,厅局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只有公务用车。保留公务用车的数量,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常住人口核定,由人大批准控制。

二是学习国外经验,电子监控所有公务用车,监控机构不受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向上级负责,网上公开查询记录。

三是大规模用车社会化。由政府向租车公司公开招标或租用,对驾驶员的安排可参照国有企业人员分流办法进行。公务车的保养也向社会公开招标,结算由财务和维修点进行,司机个人不介入。

四是对不配备专车的公务员按照一定标准实行适当交通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公务员购买私车,私车公用。

公务用车改革条件形成

针对民革中央的提案,国家发改委经与财政部商讨后回复称,目前该委正抓紧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促进此项工作加快推进。

国家发改委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化交通服务逐步改善以及家庭用车快速普及,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社会和客观条件逐步形成。近年来,一些部门和地方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务院印发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民革中央提出的有关建议,对于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车改方案研制过程中,发改委将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

对此,民革中央表示,发改委的回复让公众看到了国家对公车改革的积极态度。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公车改革,让改革方案尽早出台,改革措施尽快实施,以回应社会各界的期待。

实际上,今年3月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的条件,要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

公车制度存四大弊端

民革中央提案指出,就各地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首先是公务用车费用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6%~12%之间。

其次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同时,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

最后是公车使用效率低,浪费惊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

现行车改的“三种模式”

各地车改试点大致为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

公车货币化模式以广东珠三角、辽阳弓长岭区为代表,曾长期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其措施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

公车集中管理则以昆明为代表,其措施是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至各区组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拍卖收回部分财政经费。

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首部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的全国性指导文件出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农村土地流转交易要“有章可循”。《意见》指出,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明显增长,但是各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不平衡,其设立、运行、监管有待规范。《意见》提出,法律没有限制的品种均可以入市流转交易。现阶段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等8个门类。流转交易主体主要有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和其他投资者。除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户持有的集体资产股权外,流转交易的受让方原则上没有资格限制(外资企业和境外投资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农户拥有的产权是否入市流转交易由农户自主决定。

(来源:中新网)

大交通、收费公路等重要

领域改革将取得突破

近期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在综合交通运输体制、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收费公路体制、现代运输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将取得突破。意见提出,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深化大部制改革,提速“大交通”的形成;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负面清单,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施行“黑名单”制度;深化收费公路改革,政府投资的收费公路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收费公路通行费率形成机制,实现通行费率与营运服务水平等挂钩。对于普遍关心的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意见表示,要科学定位出租汽车服务,完善运力投放机制,科学调节出租汽车总量,推进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配置出租汽车的车辆经营权。完善出租汽车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公共交通合理的比价关系。加强对手机召车等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管理,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实行公司化、集约化经营和员工制管理,进一步形成畅通有序的行业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

保监会重点强化保险业

非法集资问责制

日前,中国保监会召开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防控保险业非法集资等案件风险。会议要求,一是要重点强化问责整改机制,加强事后警示。保监会稽查局负责人通报了当前全国非法集资形势以及近年来保险业非法集资案件情况,会议要求各保险机构,要高度重视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切实承担起主体防控责任,坚持打早、打小。二是要加强案件风险基础管理,切实提高案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特别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大数据筛查异常业务变动功能等在发现非法集资线索方面的作用。三是要加大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力度,切实提升案件处置工作整体效能,尤其是要强化问责整改机制,加强事后警示。要形成保险行业的整体合力,努力做到少出大案、不出,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来源:人民网)

企业兼并重组

税收优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