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多元责任;现实关注;应对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当代企业社会责任应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多元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其顺应了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潮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进,表现为在演变中不断追寻超越,在扬弃中内涵得以扩展。表明随着企业规模和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政府及公众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与限度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对于企业而言,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绝不是等量齐观,每种责任在企业行为中均有一定限度,将三种责任加载到企业行为范式中必须分别给每种责任以合理定位和限度,这一方面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又关系到一国经济秩序的稳定。而且三种责任在企业行为中的权重会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

1.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实为企业存在的基础。作为企业,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是企业的最高宗旨和根本使命,经济责任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基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社会组织分工原则,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企业做得好,对于经济发展、消费者整体福利、社会进步、提升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必须生产和销售社会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并以公允的价格出售给用户或消费者,才能维持自身生存发展,进而为资本所有者牟取利润。如果它们拒绝满足社会的急迫需求,就会失去消费者,也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而如果那样的话,它们就必须给在这些基础产业中更加“负责任”的其他控制者腾出位置来。

2.法律责任是企业行为的前提责任,处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最高位置。社会责任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积极的倡导性法律义务。企业应遵守法律规定的各种标准,如产品质量标准,排污标准,用工标准等,力争制定并执行高于法律强制标准的标准,并内化为企业的行为准则;二是消极的法律责任。即由于企业违法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巨大,此时企业必须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承担惩罚性责任,而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侵权责任或合同责任。这里企业社会责任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应主要体现为第一层含义。企业在法律上应负的这种义务或责任,原本就是其应当承担的,而与是否存在对它的“社会责任”要求无关。企业的法律责任也是社会要求企业承担的责任,而且法律隐含的一个前提是义务主体必须遵纪守法,这样就将企业应承担的法律上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责任与其社会责任相衔接起来。

3.道德责任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补充责任。道德责任是以社会运动、惯例、普遍的道德要求等非正式制度形式存在,并以企业的自我认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自愿行为、舆论、NGO和公众行动的压力等保障实现的。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学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括自发责任或自愿责任。实际上,这里所说的自发责任或自愿责任都是道德责任,只是它有时可能高于社会的一般道德要求而已。

由于企业与所处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不能抛开企业的生存环境空谈企业使命和责任,企业必须考虑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诸如股东、员工、顾客、政府、当地社区等各种利益群体的要求和需求,因为这些要求和需求源于法律和民众的愿望,凝结着诸多具有约束性和正义感的社会文化、习俗和道德规范。因此虽然企业的使命在于经济方面,但是它必须兼顾到社会愿望和反映,遵守法律规范,尊重社会道德准则。

二、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践存在的问题

1.一些企业过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损害利益相关者权益。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企业的短期行为非常严重,这些企业只注重追逐企业当前发展优势,而忽视长远发展,弃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于不顾,这直接导致企业形象受损、企业生产和经营陷于被动,造成企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甚至被市场无情淘汰。如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虚假广告盛行,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在企业内部,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随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任意克扣和拖欠工资;员工们的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人身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对员工造成身心损害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企业之间缺乏诚信,导致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这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污染环境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企业竭泽而渔、大肆排污,造成人类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张。在巨大社会消费需求的带动下,一些企业依然采取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盲目地消耗自然资源,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导致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恶化;许多企业只顾赚取利润,不考虑环境保护,任意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音污染严重,给社会公众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种资源浪费型和环境破坏型的生产方式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3.大部分企业公民意识十分薄弱。中国企业的公民意识还很薄弱,还没有承担起一个企业公民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这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使企业处于十分不利地位。企业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企业行为既是经济行为,又是社会行为。企业应该像公民个人那样,成为对社会的福利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的社团公民。在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中,一些企业要么道德责任意识缺乏,要么道德责任价值观念狭隘,在社会责任实践中急功近利色彩非常浓厚,没有从企业公民的角度出发,把实现社会责任当成内在的责任和义务。

三、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践的现实关注

1.企业应培育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超越狭隘的自我利益,确立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价值目标,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企业应把履行一定社会责任作为树立企业公民形象的条件,因此企业应把社会责任的实践作为企业管理的必要内容,做到有明确计划、有专门部门、有一定经费保障、有可操作的规范化管理程序。企业一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绝不能走只顾自己、牺牲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老路。企业要具有长远眼光,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2.积极制定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价体系。国家应尽快制定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价体系,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大力推行企业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认证活动。SA8000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而且将企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企业的行为。

3.加大对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使企业树立法制观念。目前我国出台了众多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公司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并提出了具体的法律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对企业行为要充分了解,并做出定期评估。对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表彰,对那些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提出批评或惩罚,从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4.加强公民、消费者、媒体等的社会监督。作为社会公民或消费者应该树立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参与到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行动中去,创造一种企业不能违背和不敢违背社会责任的社会大环境。社会媒体也应利用自身的舆论优势,宣传报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行为,形成社会模范效应,同时在道德上谴责那些恶意规避、漠视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我们坚决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将经济责任确定为企业的绝对责任,这必将产生严重危害社会利益的不良后果;二是将企业道德责任凌驾于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作为企业首选,这必然导致企业经营效益下降,束缚企业的发展壮大,阻碍社会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关注应遵循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平衡的原则。期待这为解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提供新思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笑霞.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性[J].现代财经,2007,

(4):75-81.

[2] 刘继峰、吕家毅.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扩展与协调[J].法

学评论,2004,(5):143-147.

[3] 孙兆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中国民商法律网

省略/Article/default.asp?id=34220.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相当长时间的重要任务,它是一项宏伟的战略工程,必须强化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民间社团等组织的社会责任感。企业是我国庞大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数量众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独立的经营自和资源配置权,可以调动和支配大量人、财、物资源,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无疑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特征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保护弱势群体等。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企业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它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社会责任,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这类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由政府机构通过法规、标准等强制推行的。二是道德和价值观要求的自发社会责任,如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慈善事业等。这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建立在企业文化对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体现企业家的人文素质与价值理念。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企业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把自身的发展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之中,具有重要意义。

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从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来看,许多财富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些不规范,这导致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贫富差距的扩大,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来自于国家所有社会组织的集合规模和资源优势,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体,没有他们的参与,仅仅依靠政府,很难从根本上推进社会公平。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企业作为“社会人”,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理念已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成本、质量、供货期等“硬件”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社会责任等“软件”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之间并非对立关系。优秀的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尽到社会责任后,利润将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把利润作为唯一的指标,反而可能得不到利润。可以说,一个缺失了责任使命的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和基业常青,几乎是不可能的。

3、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消费者维权运动、劳工运动的不断兴起以及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灾难不断出现,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要求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确保生产商及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的需要,提倡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对员工、对顾客、对社会负责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还应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有限公司、无限责任、社会和谐、企业有责”,任何一个企业,对推进社会的有序发展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既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规律,又尊重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把自己当作一个社会的“企业公民”,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任务,明确社会责任范围,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1、消除就业歧视

在我国就业歧视主要表现有四种。(1)年龄歧视。一些单位设定招聘年龄的门槛,使得年龄稍大一些的人员流动难、择业难,出现了中国特有的“4050”现象。(2)性别歧视。目前招聘市场上存在一定的重男轻女现象,形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和女性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等问题。(3)户籍歧视。招聘中本地户口与外地户口、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被分别对待,制定了一些排斥和禁止外来人员正常就业的歧视性措施。(4)学历歧视。招聘中不论工作性质及岗位要求,一味要求高学历,有些以岗位学历不好用为由,将研究生、博士生拒之门外。此外,疾病歧视、经验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等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现象从根本上讲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是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消除就业歧视,为就业者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企业诚信文化是整个社会诚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诚信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诚信经营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企业诚信的建立主要体现在管理诚信、市场诚信、财务诚信、技术诚信及道德诚信几个方面。企业信用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干扰了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需要企业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让企业员工懂得以诚信为本是企业的应有之道,要把企业诚信看作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依靠诚信文化建设,促进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是对劳动关系与社会和谐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阐述与准确把握。从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稳定的体现与保证。在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基本状况即多种所有制劳动关系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企业劳动合同制得到大力推行,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初步建立。当然,中国企业劳动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企改制中产生大量下岗职工,造成社会就业压力大;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时有发生;企业经营者过多地考虑企业利益而忽视职工的劳动分配或不顾国家利益而多发工资奖金等。在当前,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4、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

职业安全健康是指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SA8000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对企业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责任提出了较完善的要求。如企业应该提供一个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环境中的危害隐患,避免在工作中发生事故而危害健康。近来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危害职工安全与健康的事件有增无减,其背后的根源在于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立,尤其在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不仅仅是SA8000标准的要求,更是企业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5、创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建立新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将可持续发展意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过程是现实的要求。在战略的选择上,企业应该认识到,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并不仅仅要被动地控制污染、为环境保护尽义务,而应主动地选择清洁生产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和工艺,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在管理过程中管理粗糙、经营方式粗放是造成企业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应当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纳入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有人预言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一些企业实践也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兼容和相互促进的。

6、履行一定的社会慈善责任

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否、和谐与否。很多地方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投资不足或无力投资,这就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本。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支援社区教育、医疗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通过采取消除就业歧视、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创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履行一定的社会慈善责任等措施,将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也必将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3] 中国企业联合会:共享和谐――解读SA8000企业社会责任体系[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指标;社会责任;构建

1.引言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全方位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效益。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这四大方面来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价的。这四大能力的财务分析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了总结和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大小,满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传统的财务指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企业全面评价的需要,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适时加以完善。当前绿色、环保、低碳的经济发展理念席卷全球,企业经营的理念也从单纯的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为回馈社会、永续发展,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对企业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如何合理公正地评价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作一粗浅探讨。

2.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及内容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统一定义。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则认为“企业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之内、利用它的资源从事旨在增加它利润的活动”。也就是说,企业确实存在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在遵守法律和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挣更多的钱。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只有两种就是诚实和赚取利润。

美国学者carroll(1991)年创建了著名的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的期望”。该金字塔模型把企业社会责任分成四个层:即慈善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carroll的社会责任模型要求企业积极实施利他主义的行为,以履行企业在社会中的应有角色。

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较一致的观点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员工、消费者、政府、社会大众等。即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对股东以外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关注生产安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本文采取的正是这种观点。

2.2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应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份子应尽的义务。一般来讲,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企业对员工的责任。这种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员工的薪酬、安全、福利、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绝不仅是雇佣关系,企业不单要付薪酬,还要在医疗、工伤、养老保险等方面提供保障。有责任为员工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2)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消费者是指购买了企业产品的社会成员,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就是要对消费者履行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保证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不得欺诈消费者和谋取暴利。(3)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企业纳税可以视为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不得偷税、逃税和漏税。(4)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企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捐助福利事业、慈善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可以视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3.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必要性

3.1 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缺位

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效益分析为核心,不重视对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这种忽视可能导致企业因没有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而引起社会舆论的批评,甚至会导致企业被相关监管部门停业整改、停止经营。这样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因而,构建一套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来对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3.2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具有正面意义

第一,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和谐社会中的企业必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会以诚信的方式经营,公平竞争; 意味着企业不会只为赚取利润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意味着企业会关注社区、环境、回馈社会等,这些都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第二,有助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目标上协调一致。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之一是企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通过技术进步节能、节水、节地等,通过减排保护环境等,使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赢得社会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认同,并最终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企业的竞争力也因此得到提高。

4.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

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对企业经济责任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的着重点侧重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而我们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必顺要扩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容,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可以从五个维度着手,如表1所示:

该指标体系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到:不同行业的企业其相关指标不合宜直接比较。当然该套指标体系也并不完美,它只是解决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各个维度计算方法,尚没有给出一个综合的评分标准。针对每个行业,如何赋予各个维度一定的权重,对各个细分指标进行量化评分,然后再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这也是值得我们后续进一步研究的。

总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具有导向作用,只有注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才能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贾毓琪.浅议企业社会责任[j].商场现代化,2006(20).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经济人性;道德人性;人性黏性

一、立足人性维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一)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原因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是一种“信念解放”,有利于摆脱西方主流经济学主张的“利益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利益”的错误思想,为新价值准则和新价值目标的确立奠定新的理念。这种“信念解放”和这些新价值准则及新价值目标在现代社会尤为必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对提升全社会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在实践中的落实有积极意义,但多数研究者忽视社会责任内容的动态性及决定其动态性的最本质因素——人性因素的研究。在社会责任的落实上,尤其是制度保障机制上,也缺乏对挖掘支撑或决定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人性因素的研究。

(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离不开人性前提

不同的人性意识、人性结构、人性选择都直接决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程度。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经济人是抽象的人,人性是抽象的人性,单独强调众多人性中的经济人性,带有主观性、片面性色彩,意欲强调经济人性的永恒。而马克思提出人是现实社会中从事一定活动的个人、是历史的人、现实的人,人性也是整体、客观、动态的。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动物,人或人性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尤其是人的生产实践对人具有什么样的人性、成为怎样的人起决定作用。同时,马克思认为经济人性仅仅是人性体系中的一种,人性体系包括经济人性、道德人性等。这为通过完善人性体系结构、实现人性体系的动态均衡、实现社会责任的提升奠定理论前提,这也是本文立论的关键。

(三)经济人性正义化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

1 从经济人性正义化内涵角度看,经济人性正义化是对企业微观主体经济人性发挥的一种规范。规范机制是将古典经济理论的两个前提——“道德”和“制度”找回并内化于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人们信仰制度、遵守制度的品性)中,实现人性体系中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及制度人性的动态均衡。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人性的正义,保证企业追求目标、手段、过程及结果等符合公正理念。经济人性正义化是抑制单一的经济人性发挥的过程,也是实现人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2 从人性结构角度分析,经济人性正义化机制具有均衡性。经济人性是行为主体自发地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本性,体现利己本性,具有排斥力;道德人性是行为主体利他本性,体现一种“善”的付出,具有吸引力;制度人性是指行为主体信仰制度、自觉遵守制度及创新制度的本性,外显对制度的信仰、维护及“自律性”,体现一种正义力。多元人性的融合将人置于排斥力、吸引力和正义力于一体的永恒状态。就企业主体而言,这种状态可支撑企业个性存在和社会存在两种属性的恰当实现。实践证明,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制度人性的融合是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关键。

3 从社会责任内涵与人性的关系看,意识归根到底是由人性决定的。人性体系结构、人性选择及不同人性发挥程度等直接决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及实践。因此,经济人性正义化工程建设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企业社会责任无外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教育责任、文化责任、环境责任、自行裁量责任(慈善捐赠等)等内容。企业经济责任需要经济人性的发挥来实现,企业法律责任需要制度人性的维护,企业伦理责任依靠道德人性的保障,若三种人性综合发挥,企业的教育责任、文化责任、环境责任、自行裁量责任(慈善捐赠等)也都能得到较好体现。所以,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是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制度人性等全面发挥、相互监督、共同制衡下的客观结果。

二、立足人性视角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一)回归与落实人的主体理念

主体性理论强调人是思维主体、道德主体、价值主体和精神生活主体。实践证明,单一发挥经济人性必然产生人的主体性淡化而藐视社会责任,其社会表现即是派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希尔施认为,“作为社会组织机制,自利原则是不完全的,只有将其与一种支撑性的社会原则相联系,它才会有效率。”这说明,企业将完全自利作为拇指规则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融入社会中,将社会的共同需求与企业的经济责任融为一体,方显效率。回归人的主体性的出路就必须摒弃单一的经济人性理念,强调人性全面发展。回顾经济理论,从新古典经济理论开始,西方社会就逐渐开始忽视人性体系中客观固有的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的作用,导致距离人的主体理念越来越远。如何在发挥经济人性同时找回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而使人性全面发展,这是人的主体理念回归与落实及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经济人性正义化才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并能主动践行。恩格斯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合力”理论中,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及人合力的作用,他认为:“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从人性角度看,经济人性正义化就是“合力”,即经济人性和道德人性及制度人性等共同作用力的集合。因此,如何构建经济人性正义化机制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

人的主体理性回归,即实现经济人性正义化必须关注人性的培养与提升。不仅要注重将企业员工的人性培养作为社会性构想,进行人格锻炼和提升,实现其行为和精神的自律,更要注重企业人格化主体(董事长、厂长、经理等人员)的人性展现。因为企业人格化主体的品行具有强大的引领效应、示范效应和组织效应等,其经济人性正义化程度直接决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及践行程度,可规划并传导出能代表价值观、作风、习惯等不同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直接引领所有员工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的全面发挥。

(二)放弃纯本位价值,向共生价值理念转化

“共生”在社会意义上的内涵是指企业与世界和人类共生。共生价值观与“重义轻利”、“重利轻义”一并构成当今世界上三种不同倾向的价值观。突破单一人性发展误区,追求人性全面发展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历史已经证明,任何单一人性发挥都必然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从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双向维度分析,西方“企业非道德性神话”使经济人性发挥彻底摆脱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束缚,结果酿成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而当今社会中的各种经济问题也不能不说是过分注重单一的经济人性而脱离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监督的必然结果。同样,单一发挥道德人性也不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最大的社会问题是贫困,其原因就是忽略发挥经济人性所致,道德人性因失去经济人性的保障而失去永恒发挥的动力。所以,任何单一人性发挥都实现不了“共生”。那么,到底有没有实现共生的路径呢?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出答案,恩格斯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两部分,并强调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之间还要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比例关系。这里强调的“人自身的生产”绝不可能是单一经济人性肆意发挥的人自身的生产。更不能仅仅满足“种的繁衍”上的人自身的生产,而应是人内在多元人性共同发挥的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属于经济人性发挥的生产力范畴,而人自身生产是立足内涵品位提升,属于道德人性、制度人性倾向的生产关系范畴。恩格斯的生产理论不仅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理论,更是人性全面发展理论,是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及制度人性等的动态均衡理论。因此,强调单一注重物质生产取向或单一注重道德取向是不行的。超越单一人性发展误区转向人性全面发展下的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并重且以适当协调发展是人类的公共需求,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任何只发展单一人性都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背道而驰,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只能寄托于人性向正义演化,即共生模式演化。该模式实质是中西方两种价值观的融合,这种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认同。

(三)扩大“稀缺人性”的投入

当今世界,道德人性、制度人性越来越珍贵。因此,将其称为稀缺人性。如果把市场机制当作一部机器,那么,三种人性就是同时投入这部机器进行加工的材料。只有三种材料共同投入并经过机器加工,产出的结果才能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形成高品位的企业文化。现在的社会问题是在市场机制这部机器运转过程中投入材料是“抽条”的,省略了稀缺而贵重材料——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所以问题重重。要使市场机制能在高品位企业文化下运行,扩大并规范前端投入至关重要。第一,在企业管理层面,增强道德资本投入,让不道德行为真正成为企业自我否定的依据。第二,以制度确保制度人性的生成。制度是人性的升华,当“人们违背制度注定会招致更大灾难”机制无时无刻不发挥作用时,人们的最佳选择就是自觉遵守制度,就会从本性上形成一种固化品格,即制度人性。较强的制度人性也会有助于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对企业忠诚程度等方面增强,进而减少制度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质量。

(四)建立多元人性黏性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一些企业的违法行为频频出现,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商法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是对企业责任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企业主体制度的完善、企业竞争制度的成熟。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评析学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代表学说,由此得出本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性质定位 商法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一)责任的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属于责任的概念范畴,要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界定,必须要对责任一词的涵义作出正确的考量。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责任进行阐释。康德认为责任的行为被分成是合乎责任的行为和处于责任的行为,合乎责任的行为是一个比较低级的行为,而出于责任的行为则是较高级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康德著,苗力田译,2002)。这种划分类似于法律和道德的区分,符合法律的行为被认为是合乎责任的行为,是法律的强制性要求,一旦违反这种要求,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出于责任的行为则是较高层次上的道德要求。康德强调主体内心的自由意志动机对于责任建构的重要作用,“从而彰显了责任戒律的崇高和道德法则内在尊严的昭著”(白臣、陈曦,2008)。其实责任实质上就是指社会个体在默认的和社会其他成员以及全体社会达成的一种契约的基础上,基于内心的自由意志而对自己行为的承担相应后果的一种必要性。

(二)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学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两种表述: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主张自由经济学说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他认为:“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它的资源从事旨在增加它的利益的活动”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劳工权利保护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对于社会慈善事业的捐助问题等的出现,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毕竟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因此,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直接或间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成为一个企业独立的责任,应该是企业在默认的和利益相关者以及和社会达成的一种契约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的自由意志而对其行为应该承担相应后果的必然性。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

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学界有多种观点,而“利益相关者”说占据了主流地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得益于Freeman (1984)的开创性工作和后来一些学者的共同努力,利益相关者理论也逐渐成为企业理论中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分支。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被归纳为描述性(Descriptive)、工具性(Instrumental)和规范性(Normative)三个层面( Donaldson and Preston,1995)”(金建江,2007),“其中的描述性主要表现为对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进行说明,一个广义的观点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实现目标或被企业实现目标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按照这个定义,股东、管理层、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政府、社区和环境等都可以称为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金建江,2007)。本文也认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定位

美国管理学家卡罗尔就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提出了著名的“金字塔”理论,他认为这个金字塔的塔基为企业的经济责任,即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此向上为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或道德责任,塔尖为慈善责任。目前学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界定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经济责任学说

持这种学说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性质的本质仍然是营利性,即企业自身通过营业性的活动达到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企业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目的所在。如果企业舍弃这一根本性的责任而把其他公益性问题的解决作为自身的责任所在,那么企业的效益必将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企业社会责任除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之外没有其它目的。持这种学说的学者将企业的经济责任界定为企业社会责任而与企业自身实现利益最大化之外的其他责任相对立,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是不相容的。显然,这种观点更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进行的考量。

(二)道德责任学说

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责任,是附加于企业的但又高于企业法定义务的一种责任,是对企业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在法律视野中,企业具有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等法定的义务,如果企业违背了这些法定义务,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企业毕竟是社会的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前提,因此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社会利益,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更不能以牺牲社会利益来换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一致,所以企业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社会责任,但其与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所不同,它只是作为高于法律责任的一种责任而存在。这种学说指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性,但却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性。

(三)法律责任学说

有的学者走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极端却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一种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或者说是道义责任不能称之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学是有关正义与公平的科学,正义与公平是法学及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当企业在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出现危害社会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或结果时,必然引起法学界要求修正其单一效率目标的思考”(冯兴俊,2009)。从法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须要在法律的规制下进行,而法律在创制起就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在无形之中寓于法律之中,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包含在这些法律责任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平价值目标与法律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无须另行创设一套理论或制度来应对企业社会责任思潮”(冯兴俊,2009)。至于道义上的责任,可以作为企业宣传自身、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可为或可不为的一种责任。

(四)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综合学说

此学说是大部分学者所认同的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法律责任,也不仅仅是道德责任,而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一种综合。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一种综合,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是缺一不可的。

卢代富曾经从企业责任分类的角度界定其性质,他认为企业经济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等的划分不是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划分的,而是以企业追求目标的导向不同可以将企业责任分成企业经济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前者是以追求股东或者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后者则以追求企业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的其他后果为目标;以责任是否体现在法律之中可将企业责任分为企业法律责任和企业道德责任,而我们常见的企业慈善责任应该属于企业道德责任的范畴。“这种认识的主要考虑是:企业经济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因为它们是否体现于法律之中而丧失其作为经济责任或社会责任的本质属性;同理,企业法律责任和企业道德责任也并不因为其所涉及的内容是经济责任还是社会责任而使其作为法律责任或道德责任的本质属性发生动摇”(卢代富,2009)。笔者非常赞同卢代富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就是针对利益相关者而言的,与卢代富观点有所不同的是,笔者认为企业的一些中小股东也应该属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份子,对于他们利益的保护不能完全归属于企业的经济责任,也应该将之在某些情况之下规定到企业社会责任之中,比如,在企业决策做出时有可能违背中小股东的意志,侵害他们的利益等。2006修订的公司法体现出了对中小股东的保护。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引入对商法的重要意义

商法是以商事方法为主要调整手段,调整商主体规范化创制和商行为规范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尽管有的国家采用民商合一的立法方式,没有独立的商法体系,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却存在着商法的影子。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引入本来就存有争议,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引入对于商法的基本理论、商主体、商行为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商法的基础理论

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市场交易的发展,促进商人的营利,因此商法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坚持“营利”,但“效率优先”并不等于以“效率为重”,坚持营利也不等于“唯利是图”,如果只偏重于效率,偏重于营利而忽视其它因素,那么这些因素会阻碍效率理念的发展。因此,商法除了“效率优先”、“营利”的理念之外还有着“兴国”、“兴德”的理念,但这些理念很难通过法律形式显现,至少是不明显的。而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引入商法,以规范的法律条文形式加以显现,是对商法“兴德”理念的直接体现,尤其是对于商人而言,更能使他们在从事商行为营利的同时注重“修德”。同时这也是商法维持交易安全原则和维持交易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

(二)有助于商事主体规范自身并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商事主体是指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从事营业性活动、拥有相对独立的财产,经过注册登记并以事实商行为为职业的组织和个人。企业作为商事主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的规范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引入可以使企业在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断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有的学者将企业比作是“个人”,而这个“人”的理性假设也在经历着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毕竟是以从事营利性活动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这也是“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而“社会人”的假设则要求企业将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其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至少也是主要的追求目标,而把追求公共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做为其中一个目标,要求企业更多地关注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这样的理论假设就会将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性全部归入到法律性之中,使企业负担过重,从而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意义。企业应该意识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树立和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道德性的本质所在。企业社会责任引入到商法的主体理论之中,能够使企业规范自己的内部管理行为和外部行为,并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

(三)有助于规范商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对于商法而言,对商行为的规范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能够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对企业法律义务的设定,将具有法律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商法之中,如果企业违反已设定的法律义务,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义务承担,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尽谨慎经营的义务,诚实经营、合法经营。其次对于企业竞争行为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企业的恶性竞争,可以减少因恶性竞争而对市场带来的风险,这也是众多学者在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白臣,陈曦.康德责任论诠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3.金建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读企业社会责任[J].财经科学,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