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范文第1篇

一、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概念

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以监督其是否真实、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应该由国家审计部门来进行,应该属于依靠国家力量强制进行的审计,这是确保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真正实现的前提。

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的原因

社会责任会计的泛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体体现了企业在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在系统状态中的同构性,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与社会大系统的互动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不对称的特点,导致政府、社会、环境、消费者等对企业的相关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因此,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及企业及时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应该成为企业和政府审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而信息不对称就成为社会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需求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与其他方面之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的知悉度不一样,因此而导致社会公众对今天企业的信任度下降,特别是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方面出现问题之后,公众普遍对企业的信用存在疑虑,并因此而导致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阻滞。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有效解决或减少各方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或不对称。这种功能仍然是通过监督、鉴证和评价形式体现出来。

三、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

同样,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必须达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谓审计目标就是人们进行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通过财务形式报告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表达意见,通过这些意见,使政府、社会、公众能够知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

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存在依存关系。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包含的内容,是具体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项目。法国要求年度社会平衡表必须披露如下内容:职工人数;工资成本;健康和安全防护;职工培训;行业关系;职工住房、交通等其他社会条件;其他工作条件等七类。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社会成本委员会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绩效有:净收益;人力资源贡献;公共贡献;环境贡献;产品和劳务贡献等五类。欧共体要求披露职工平均人数、各类职工年度人事成本、经济与财务状况、投资和生产计划、合理化方案等任何对职工利益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组1982年的最后报告要求,在报告附件‘应予揭示的财务和非财务项目的最低限度项目表”要求应该披露的内容有:劳工与就业;生产;投资计划;组织结构;环保措施。虽然不同国家对社会责任会计要求披露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都明显存在对社会责任,特别是对人的责任的要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必须反映的内容包括:①企业收益的社会责任。企业存在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就是创造财富,而创造财富首先就必须能够赢利。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首先要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收益目标是对企业效率和素质的全面检验,是企业为社会承担责任的基础。它既是一个财务目标,又是一个社会目标,必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②人力资源的社会责任。招募录用、技术培训、改善劳动保护和职工福利等人力资源投资不仅对于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稳定企业结构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③对所在地区的社会贡献。由于企业享受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它也应该对本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依法纳税,提供就业机会,对本地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等;④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环境。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在财务上反映出来就是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这也是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⑤反映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的责任。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除去前述四项内容,还需要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产品的使用效能、耐用期限、安全性等,顾客的满意度、广告的真实程度也应在报表中加以反映。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范围依据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可以分为:

1、企业劳动用工的社会责任审计,包括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情况,劳动保护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财力、物力投入情况,职工工资的发放是否到位和是否及时等情况,社会统筹、保险的办理和交纳情况,职工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以及职工福利落实情况;

2、企业对环境影响的社会责任审计,包括产品的绿色指标、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持环境的投入情况;

3、企业对公众的社会责任审计,如创造和安置就业情况,对社会公益,教育事业的支持,对公共基础建设的支持:

4、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审计,如能否有效盈利,税金交纳情况;

5、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审计,如产品质量,性能情况,售后服务情况,广告的忠实程度等。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着重于企业在多方利益均衡方面的关系。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实质是在政府、社会、股东等多方利益方面进行均衡,而这种均衡实质是与企业存在关系的各方对企业利益要求的反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方或明显、或潜在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一直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到,但正是这些关系的存在保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旦均衡被打破,实际上是企业首先受损。因此,社会责任会计是借助于会计的信息披露形式对企业进行强制性的制衡。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就充分体现了强制性。

社会责任会计的提出,实际上是将企业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转移到重视社会效益方面。因此说,社会责任会计的不断推广,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代表了一种方向。

五、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法律保障及法律空白点

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其相关的立法工作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如美国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一直集中力量为其提供法律依据,不断制订出更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新司法标准。美国的许多州对成文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赋予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行为的权力;英国虽然在原则上奉行企业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传统,但在司法上也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法制咨询。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 石油 社会责任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不是个新的课题,但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大型骨干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愈显现出其特殊性和必要性。而且,按照我国《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和眼界,用科学务实的方法和手段,用更加负责任的心态与认识,发展地处理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笔者结合新近所学“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及对资源型国有企业新的认识,以中石油地域所处为思维背景,再谈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国内外相关领域多方面探讨,比较认同的是这样一个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这是泛义的理解。而从中国国情和中国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沿革以及到目前大型资源型企业仍然承担着尚未能分离出去的“企业办社会因素”这一现实状况看,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含着对社会稳定、促进就业,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大化贡献等方面。因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范围更广,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更多,那么,企业应当怎样认识和承担好社会责任呢?

1.必须解决认识问题

我们讲,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思维来看待。现在看来,国有企业承担好社会责任至少是出于三个大的方面的需要。首先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其中人本思想的落实,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对企业保持和保证经济效益最大贡献的同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要求。

其次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客观需要。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在资源利用与资源节约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在生态事前维护上与事后建设上,更加注重事前维护”以及“以人为本发展理念”,都客观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从人的生命、环境的健康方面,对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工农构成了我们社会的主体。尽管多年来企业改革改制,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5000万产业工人,也同时仍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更加注重社会发展”使我们务必把建设自身的和谐融入到建设和谐社会之中,和谐社会的建设才相应具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结合中石油这样的国有大型的资源型企业的现实,承担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夯实三个立足点,突出五个方面。第一个立足点,必须明确,我们的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始终是我们国家社会组织的形态之一,履行社会责任责无旁贷;第二个立足点,必须实现企业人格化,企业是法人,企业也是“人”,我们在考虑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首先应该考虑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失去社会方方面面的协调发展,我们也最终无从发展。简言之,要想自己过的好,先要别人过的更好。第三个立足点,必须深刻领悟和全面贯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国际认证,依法依规规范化地执行标准,使责任履行更加具体化。

2.要更加突出国有资源企业新型的安全意识

建设和谐社会所要凸显的一个根本性主题就是以人为本。关爱、保护好人的生命应该是国有资源型企业通过履行人文色彩的社会责任,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石油炼化属高危作业,人的生命系于一旦,企业要把这一“人命关天”的大事,人的生命社会化成份最多的大事作为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从更深层次感悟,解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明确,员工的生命灭失连锁许多的社会问题,更要明确,人的生命权是社会赋予人的第一位权,还要明确,忽视安全的企业就是忽视生命。一个忽视生命的人是不会顾及形象和声誉的,人格化地对应企业,失去对这份社会责任的不作为和作而无为,人将不人,企亦将不企。安全的教训是惨痛的,而它所最终带来的又不单是生命财产问题,连带着的污染、生存破坏,则也使我们理应把安全、环保与节约三位一体地当作企业首位的社会责任。

3.要更加突出国有企业新型的环保与节约意识

“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禀赋差、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不高”都注定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石油这种能源之不可再生性,有效开发、有效利用应成为我们在节约能源上所要承担起的最大社会责任;它也不单是个经济问题,更蕴涵深刻而长远的战略问题,如果盲目地从效益追求的角度出发,把效益最大化作为短期和短视的目标,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将是我国的战略危机。石油的开采不唯滩涂,还要占用耕地、植被、山地、高原等等。在我们生态环境原本相对脆弱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把科学发展观深植心中,既开发好石油有效利用,又最低成本,最小代价地保护环境;在运用好经济政策的同时,更加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而在油产最大化上“埋头苦干”,严重破坏了生态,“当代不惩,下代必罚”!这不仅是我们承担的中国社会责任,也是全球的“社会责任”,当然我们目前兼顾环保与开发的意识是很强的,但在我们开发技术还比较弱化的年代,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不可逆。因而,国有资源型企业这方面的社会责任很重很重,也是我们石油职工头上“人人有份”、“环境关天”的责任。

4.要更加突出国有资源型企业的稳定意识

这是企业为和谐社会建设之于社会责任的基本切入点。队伍不稳定带来企业生产安全成本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而且最容易外延到社会面,进而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和谐社会建设也就多了一份危机与负担。履行好这份责任,溯源石油企业近几年的不稳定因素,在深思之后,企业要带着浓厚的感情去换位思考;要带着对党和国家政策的透彻理解去疏导;要带着鲜明的法制观念去维护,要带着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分析去化解;要带着对共性与个性、各种不稳定因素的辩证分析去工作,创造良好的效益与利益格局,建设良好的公平与正义环境,开展好“八荣八耻”荣辱教育,第一时间协调好各种关系;打造好诚信友爱的人文环境;通过积极主动、正面的教育,建设和谐职工家园,造福一方,保队伍安定团结,成为和谐社会的主体与先进分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多一份保障,多一个强有力的支点。

5.要更加突出对社会面就业压力的承担

我们估且不去论“减人增效”的是与非,但必须明确,社会多余劳动总量是相对衡定的,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可持续的发展保证职工就业,尽可能不向社会增加就业压力,以石油开发为主体,延长产业链,做大下游产业,并幅射构建其他产业,使原有职工队伍具有相对充裕宽松的就业环境,使职工能够享有先乐业再安居的现状;另一方面,在我国保障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勇于承担来自社会的富余劳动力安置,打破思维上、“疆域”上、行业上的各种界限,最大限度地缓解国家和社会的就业再就业压力,首先为缓解城市由就业引发的矛盾做出努力。与此同时,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要求,通过做大企业,吸纳更多的富余农民工,向农村输出和扶持工业技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更好地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动性与积极精神。

6.要更加突出企业各方面的依法治理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社会责任报告;规范;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2-0117-04

一、引言

有关社会责任规范要求,企业不能以自己的利润作为唯一市场目标,更要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迄今为止,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活动。例如,1997年,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制定了针对供应商所提品的SA8000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简称SA8000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而在我国,2002年国家经贸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 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要求。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9月颁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7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了《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社会责任》,严格要求今后各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必须定期披露。2010年在“履行社会责任,央企在努力 ”会上,再度强调所有的中央企业3年内必须都向社会公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履行社会责任要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内容及基本形式

(一)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

企业和社会间的共生关系决定了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先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所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营利的同时,企业应最大限度承担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责任。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4号—社会责任》中规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员工权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促进就业保护等方面。

(二)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信息内容

由于国家、民族文化、环境及经济发展等诸因素的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并不均衡,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内容也不一定相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公司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管理,具体涉及公司的治理方式、发展观、组织结构及发展目标等内容;(2)产品,包含产品的价值、质量以及顾客的满意程度等;(3)利益相关,包含顾客、供应商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还包括员工的薪资福利、接受再教育和培训的信息以及员工的人身安全等;(4)社会,包括企业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捐赠以及为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5)环保,如有关企业生产经营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节能减排及新能源的开发等;(6)其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

(三)社会责任报告的几种披露形式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三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

一是通过财务报告这一载体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例如,在财务报告体系中,需要结合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知识,在资产负债表中添加相关会计科目及科目余额来体现社会责任信息,并辅之以报表附注加以解释说明,最终以编写财务报告的方式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二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来编写社会责任报告。迄今为止,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最简单方法是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总结企业所做出的努力及成绩,并由审计部门审核。由于该类报告较少涉及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内容,所以整个报告内容显得过于单调。

三是根据社会责任会计编写社会责任报告。编写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现在最为完善和有效的披露形式,较文字描述复杂,内容丰富。根据社会责任会计,利用不同于其他会计科目、会计计量和传统财务会计的方法,编写不同于财务报告的社会企业责任报告,其中主要包括社会企业责任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编写完成之后再由权威的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公布。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问题分析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研究机构针对371家A股上市公司所的《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近年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展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在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和质量不一。具体体现在内容的细节、重点和规范的水平有很大的不同。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报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劳工标准、工作条件、社会活动和慈善捐款等方面,但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做出规范。同时,由于一些企业迫于商业压力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仅仅流于形式,不注重报告质量。因此,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评估上就缺乏可比性。

2.披露的行业与地区分布不平衡。据蓝皮书显示,所调查的371家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掘业、食品饮料业等20个各行业,其中机械设备(占17%)、金属和非金属(占14%)、交通运输、仓储、石油(占9%)、家具、木材(占1%)。地区分布也不均衡,广东地区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最多,其次依次是北京、上海和浙江。

3. 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核部门。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大多数责任报告并没有履行第三方审计程序,第三方审计报告体系尚未建立。有专家评论说,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部门,报告质量类似于广告。确实如此,没有审核社会责任报告的强制要求,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就有可能夸大事实,淡化甚至损毁信誉。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措施

1.规范报告内容。

国资委(2008年1月)在《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对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基于全球报告倡议组(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在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文化意识形成中,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因此,需要高管人员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和发展,规范和完善企业经营目标和业绩、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以达到促进企业经营理念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二,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在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应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改善等内容,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第三,社会贡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还应涉及企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包括企业的慈善捐款,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劳动保护和教育培训等做出具体披露。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3年第2期2013年第2期(总第182期)张亚连,汪平凯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问题分析

2.完善报告形式。

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采用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社会责任报告的推广和实施。譬如,披露主体由点到面,先在大型上市公司中推行,通过使用独立报告模式定期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然后再逐步推进,在一些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中慢慢推广开来。披露形式可以先采用适当的文字说明,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丰富在传统的三大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等条件成熟可考虑编制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加强政府引导,实施审核制度。

近几年我国政府积极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强制和自愿披露的内容,从而做到有效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履行社会责任。

为了保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准确和公正,可考虑由独立第三方审计监督部门来严格审查和评估,以提高披露质量。在我国,可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明确审计的对象、范围和主体,设计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步骤,以逐步建立、实施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制度。

四、案例应用及分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企业价值源于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品质的集中体现。救灾赈灾、支持慈善、爱心助学,承担社会责任不遗余力。

下面以2010年度所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例, 对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情况做一分析。

(一)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

是一个正处于发展和扩张中的上市公司,它主要涉及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板块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社会责任报告中具体的披露内容则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利益,即他们所关心什么?(2)行动,即我们做了什么? (3)效果,即我们做得怎样?(4)目标,即下年达成什么目标?

结合上述主要报告板块,基于利益、行动、效果和目标等四个方面的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具体规范如下:

1.股东。股东们所关心的是看是否具有长期价值和可持续性,通过优化、完善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生产经营取得飞速发展,为国家和股东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并积极回报股东和投资者,最终实现向国际化进程迈进,为社会和股东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目标。

2.客户。对于客户来说,关心是否能提供便捷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在2010年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推进大会中,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荣誉称号。在导入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质量成本核算系统,实现持续发展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方针的目标。

3.供应商。供应商关心其合作模式是否快捷有效、是否互利共赢。因此,在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管理方面, 公司制定了采购控制程序、经济合同管理规定、外购作业规定、外协作业规定、采购外协付款制度、供方评价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对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并每年对这制度进行评价,使其不断完善。结果是提高了采购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率,也规范了供应商送货渠道、沟通渠道,使得供应商能够随时、随地并及时了解采购、订单、收货等相关信息, 避免了大量的繁冗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和供应商创造了一个和谐的供求关系。

4.员工。员工需要合理的薪酬、专业的培训、工作的成就感。公司必须改进职位体系,再造薪酬体系, 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强职工劳动安全保护,才得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营造积极进取的高绩效文化,个人价值随着企业增长而实现。最终目标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设,建立了分层清晰、管控有效,反应迅速、运作高效,体系完善、创新规范的人力资源运营体系。

5.社会。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对公益事业的投入等则是社会所关注的。通过建立帮困基金管理委员会,开展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活动, 湖南体育事业的长期合作伙伴等活动,曾一度获得长沙慈善特别贡献奖等。该公司将继续以至诚执着之心,勇担重任的诺言坚持一年一度的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活动等来实现公司对社会的承诺和社会责任目标。

(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特点

进行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也是企业成熟发展的表现。《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书》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编制,并采用单独方式,使社会公众能方便搜索到所需社会责任信息,从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一目了然。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社会学视阈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发生机理及缺失原因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经济学、政治学范畴的概念,本文独辟蹊径,从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生机理及缺失原因。

1、企业社会责任发生机理分析

在管理组织理论发展史上,社会系统管理组织理论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产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赋予了企业社会属性的特点。美国的社会系统研究学者巴纳德在提出组织协作理论的同时,也论述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他认为,从系统的观点看,如果将企业这个大的协作系统看成是组织,则经济、技术、社会就成为组织的外部环境。组织的效率不仅与组织内部的协调性有关,而且还与组织的外部适应性有关。因此,组织的平衡过程就可以分为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两个部分,“对内平衡是成员个人或集团谋求满足个人动机的个人目的同组织目的之间的平衡,其管理的目标是组织的劳动生产率”,“对外平衡是同组织成员以外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根据系统管理组织理论的原理,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企业的运作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首先,作为营利性组织的企业与社会子系统的企业在价值追求和目标朝向上是有区别的。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它必须以市场价值为导向,根据社会的供求关系配置生产要素,协调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生产和销售的顺利推进,求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作为社会子系统,其运作方式又与社会大系统具有同一性。它要求遵循社会大系统的价值追求,服从社会大系统运作的总体目标。企业社会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关系从逻辑上分析应该是包含和同一关系,而不是反对和矛盾的关系。

其次,根据系统组织理论中的下向因果关系原理,企业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必须遵循社会运作的独特方式,在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等方面努力与社会保持相当程度的同一性,将生产营利性活动置于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唐纳德·坎贝尔提出了系统组织理论中的下向因果关系原理,他指出:“所谓下向因果关系原理就是处于层级的低层次的所有过程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说的下向因果关系,就是指的一种较高层级的结构对它的次级结构起着影响的作用。”根据下向因果关系原理,企业作为社会子系统,它必须遵循社会运作的独特方式,在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等方面努力与社会保持相当程度的同一性。在强调营利性企业组织的效率优先原则的同时,还必须遵从社会公平的价值追求,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将企业活动纳入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发展轨道之中。

按照系统管理组织理论的观点,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社会化特征。企业从社会将其生产所需的人、财、物信息收集起来,输入到生产系统,通过多道工序的转换,将其制成社会所需产品和服务再输出到市场,并以社会的消费反馈作为生产的最后环节,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的循环过程。其生产、组织和协调的方式也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特点。系统管理组织理论将这样的协调特点表述为关联性和开放性,并将企业生产的长期顺利发展归结为内部的稳定性和外部的适应性这两个决定因素。巴纳德对企业社会子系统的生产协调方式的表述最具代表性,他将这种协调方式称之为组织平衡,他认为企业生产组织协调要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内部协调就是促使企业给予的诱因和生产者的贡献实现平衡,充分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外部协调就是使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平衡。企业生产只有完成了这两个平衡,才能顺利实现“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的循环过程,最终达到产出大于投入的盈利目的。

用系统论的视角来审视系统管理组织理论的企业开放性说和巴纳德的协调平衡说,我们可以看到其协调方式中明显地包含着生产协调和社会协调的两重功能。前种协调是直接着眼于生产环节顺畅的生产性协调,它是企业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和产、供、销等生产过程的协调,这是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不可或缺的基本协调。同时,企业作为社会子系统还必须进行系统内、系统外和跨系统的多方面协调,使其生产的实施过程与社会运行的过程成为包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在巴纳德的内部平衡思想中,员工关系是一个主要的协调目标,通过诱因与贡献的平衡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企业内部利益相关体关系的和谐,除此之外,后来的系统管理组织理论还提出要协调企业内部的技术工艺流程、社会心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流程之间的关系;其外部平衡思想就更是带有非常明确的企业与外部环境(包括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一致性观点。归纳和梳理系统管理组织理论的社会协调思想,其内涵应该包括努力实现三个基本协调,即企业内部的各利益相关体的协调、企业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的协调、企业子系统与自然环境子系统的协调。

系统管理组织理论的分析研究表明:根据下因果关系原理,企业组织运作上的双重性、矛盾性必然导致营利性的企业组织要承担起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不能见利忘义,必须以不损害社会利益和公德为基准;企业应该坚持效率优先的行事原则,但鉴于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追求,企业也必须兼顾公平;企业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内外运作的,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的发展要求也使得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并协调和平衡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体的关系,以和谐的企业员工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

2、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

上述的理论分析只是提出了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然状态,而现实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然状态却与应然状态大相径庭,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正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企业为什么会发生社会责任的缺失?其原因只能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探究。从微观看,企业作为市场营利的主体,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是其生存法则,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有成本,而且成本较高,所以按照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和运作惯性,企业就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忽略社会责任的履行。从宏观分析,在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法规不健全、道德约束式微、行政执行力不够强大、社会监督较薄弱的社会环境氛围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就更具有普发性和频发性的可能,因为社会引力作用的微乎其微,企业就会更加突出市场主体的角色。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后果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根据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现代企业应该承担以劳动保护和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利益相关体责任、以治污和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社会环境保护责任、以慈善和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公益性责任等。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制约因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与法律规范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存在较大的距离,发生了诸如河北三鹿毒奶粉事件、河南双汇火腿肠中的瘦肉精事件、山西黑煤窑事件、台资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太湖的工业污染导致的蓝藻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公信力危机事件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缺失问题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维持稳定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障碍。

1、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引发多种客体和多重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1)对劳动保护社会责任的缺失行为引发了劳资关系的矛盾和冲突。近年来在中国频繁发生企业劳动保护社会责任缺失的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揭示的是带有资本原始积累特点的掠夺性强制剥削劳工事件;被媒体指控为血汗工厂的富士康等企业则是以剥削剩余价值为特征的侵犯工人劳动权利的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鉴于中国有近1亿数量的农民工和靠低工资成本起家的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这些典型事件只能说是暴露了中国企业劳动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

(2)对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将引发出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和商品供应链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矛盾和冲突。河北三鹿毒奶粉事件是一个由侵犯消费者切身利益而引发的一个对利益相关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典型事件,三鹿毒奶粉在中国大面积长时间的销售,严重侵害了遍及全国的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数以亿计的老百姓被震怒。毒奶粉事件曝光以后,三鹿公司宣告破产,与三鹿公司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包括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商品上下游的供应链企业都陷入危机之中,社会的安宁被破坏,过去和谐有序的分工合作关系变成了现在的矛盾对立关系,企业利益相关体与企业陷入冲突,企业与社会陷入冲突。

(3)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缺失将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GDP主义的作用之下,我国的很多企业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保社会责任的缺失,忽视了自然生态的保护,漠视了公共安全,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敲响了地跨江浙两省的太湖地区生态危机的警钟。由于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太湖周边的7个地级市和30多个经济发达县的近300多个重度污染的企业每天向太湖倾泻了大量工业污水,使太湖中氮磷浓度超标,湖水被严重污染。

(4)对社会公益性责任的缺失将损害社会公平和社会公德,引发社会信用和道德的滑坡。2005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陈新年指出,中国国内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捐赠纪录的有十万家,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一。截至2004年底,中国慈善机构获得捐赠总额为50亿人民币,占同期中国GDP的0.05%,而美国同类同期数字为2.17%。当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的慈善捐款情况有了改观,但到2009年,中国全国的慈善捐款总额占GDP的比重仍然没有突破0.1%,而美国同期所占比例达到1.7%。这一系列的数字对比正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中国近年还多次发生企业和社会名流的诈捐事件。企业社会责任的上述缺失行为引发了人群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2、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带有基层性、普遍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1)基层性。企业的基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企业是社会构成的基本细胞,处在社会结构的最底层;其二,企业集中了大量诸如就业、劳动待遇、消费者利益、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处理不当,就会成为社会问题的重要发力点和放大器。企业的这种基层性的特点关系到社会基础的稳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每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履行情况的好坏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2)普遍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数量巨大的中小民营企业都是在人口红利的诱惑下,以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进入市场的,加入WTO以后,迫于国际市场的企业社会责任壁垒的压力,中国的一部分涉外企业开始履行社会责任。但对大多数的企业而言,要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减少盈利,去履行社会责任,相当多的企业是情不所愿、力不能及的。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向与国家法规监控的不力,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普遍存在着程度不等的缺失问题,毒奶粉、瘦肉精、苏丹红、染色馒头、诈捐门、黑煤窑等事件此起彼伏,前赴后继,呈爆发性发生的态势。

(3)关联性。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从企业角度看是单个企业的问题,但因为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其兴衰关系到劳动者群体、消费者群体、出资者、债权人、合作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群体的切身利益,所以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又具有社会关联性的特点。如三鹿公司的破产、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祸害的不仅是遍及全国的消费者,也使利益相关方(出资人、债权人、管理者、劳动者、合作配套企业)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或面临了巨大的企业经营的风险压力,所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就非常容易引发大的社会性矛盾和冲突。

3、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将危及社会稳定

如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引发了多种客体和多重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且又具有基层性、普遍性和关联性的显著特点,由此而导致的人群冲突,人群与社会的冲突,人群与自然的冲突就会严重危及社会稳定。

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治理的政治社会学思考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后工业化时代,与我国成功的经济建设与经济管理的经验相比较,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成为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成为党和政府在转型期公共管理中急待加强的一个新课题。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严重后果,从解决人民生计、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出发,需运用社会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寻求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有效管理模式。

1、要积极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系统治理格局

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参与的社会系统治理格局。党委领导需要提升治理的领导层级和权威性,使治理能够从宏观的大政方针着手,统筹兼顾并协调各方力量,和衷共济。政府负责就是将治理的指挥权赋于政府,转型期的中国,仍然是强政府、弱社会的权力格局,在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矛盾大量凸现的情况下,鉴于社会组织的弱小,公民社会的发育不良,政府仍将是也必须是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治理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其一,在全社会倡导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营造一种讲道德守诚信的社会氛围。其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执法,对酿成严重后果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行为严惩不怠。其三,构筑完整高效的社会监督体系,纠错纠偏,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良性发展。社会协同就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媒体、社会各类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职工权益保护组织、消费者协会、环境保护组织、慈善救助组织等)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建设管理与监督,并在社会管理的参与活动中锻炼社会组织的能力,加快中国公民社会的壮大与成长。企业参与就是要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将社会责任的履行变成一种企业的自觉行为,使尽可能多的企业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运动中来。

2、要运用软硬两种规范制约,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进行标本兼治

所谓硬规范制约就是要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变成一种守法行为。1994年7月5日,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和规范劳动行为的法律——《劳动法》颁布,随后,在2001年和2007年《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继出台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劳动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得我国劳动保护法律体系更趋完善。《公司法》的出台,明确了企业中的产权关系,界定了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对于合理保护公司股东等利益相关者起到了积极作用。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是十分明确地将保护的对象指向了消费者,从而使多年来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妥善保障的情况成为历史。此外,我国还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这些立法对我国的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法律依据。

目前已经出台的上述法律法规,由于各方面原因,其中部分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部分法律法规只规定了责任和义务,并没有表明如何惩罚不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行为主体,因而不具备惩戒功能。尤其在一切以GDP为导向的今天,一些地方政府在执法方面,热衷于以罚款代替惩戒,企业只要象征性地缴纳少量罚金就可以继续生产,变相地将企业社会责任异化为企业的一种经济负担。因此,为了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所谓软规范制约就是依靠道德、文化传统、习俗产生的约束力来进行自律层面的制约。在我国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中,经济责任、环保责任可以依成文法规定实施强制执行,但公益慈善责任的履行则更多地依赖企业经营者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法律制度只有同文化、习俗、道德规范等软规范约束相结合,才能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实施。软约束机制适用于非强制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具有非制度性、非强制性、调节范围广、手段灵活等特征。软约束机制在刚性条款不能发挥作用、不能进行强制约束的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制度约束具有补偿作用。软硬约束机制的结合使用,能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治理发挥标本兼治的功效。

转型期的中国,在一些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伴随着有约不遵、拖欠货款、逃避债务、偷漏税收,造假仿冒、恶意欺诈等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企业道德和诚信问题呈现世风日下的趋势。在“染色馒头”事件发生的两天后,总理即对此发表看法,称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和诚信既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又是经济资源和无形资产。中小企业道德诚信度的提升,有利于增强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改善融资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其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此政府应积极推进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个人诚信为主体内容的社会道德和诚信建设。特别要重视 “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等社会主义的主流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诚信、自强、持节、知耻、廉洁”等普世性价值取向,推进以道德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此外,还要借鉴发达国家诚信建设的经验,尽快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档案,加大企业和个人失信成本。

3、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维稳机制,畅通社会运行路径,运用有序的制度力量,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影响控制在未然状态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胡总书记的讲话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比较,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建设,过去,我们是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的管辖基本覆盖了全社会的范围,政府管理就代替了社会管理。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社会管理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主体、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等。所以,社会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现代社会管理模式。

按照系统社会学原理,社会是一个与经济、政治、文化子系统并列的开放的子系统,其正常运行路径表现为:输入—转换—输出—反馈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输入代表社会民众的利益诉求,转换代表社会管理主体对民众诉求的正视和反应,输出代表社会管理主体对民众诉求的一种政策性回应,反馈则是对政策满足民众利益诉求效果的一种评估。为了畅通社会运行路径,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权益保障与监督机制、社会政策评估机制,使社会利益诉求能够有一个正常的表达渠道,并通过输入、转换、输出、评估这些社会运行的正常路径,将社会利益诉求成功地转变为利益协调和利益满足,使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建设一个活而不乱的有序社会,从根本上消除或者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的发生。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学研究”(批准号:08BSH05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国云著: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波普:自然选择和精神的出现[J].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0(1).

[3] 许少华:三鹿事件始末[N].中国经济导报,2008-01-08.

[4] 周明华:99%的企业未有过慈善活动说明什么[N].东方早报,2005-11-15.

[5] 杨宜勇: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N].人民日报,2011-03-29.

[6]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EB∕OL].中国网,2011-02-20.

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简述

(一)社会责任的起源

最早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这样定义社会责任,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最好地确定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尽可能高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来满足这种社会需要,并且消费者愿意支付一定的价格购买它们,那么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高速运转,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多数企业剥夺和压榨劳动力,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此时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几乎没有什么认识。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国家慢慢开始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传统古典观认为企业的经理要按照股东意愿管理公司,他们的主要责任是提高财务收益率,以利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现代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能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更要保护环境、遵守金融秩序,增加社会财富。因此,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要不断的改变,从更深远意义上来说,在建立和维持经济的发展方面,企业应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定义

所谓社会责任会计是指在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将会计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为企业管理者、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和个人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会计信息。

二、实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一)它是加强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在直接管理和参与企业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宏观调控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利润,榨取资源、损害职工利益、侵害消费者权益,严重破坏环境,打破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国家宏观职能部门根据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生态发展平衡化,走一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传统会计仅能反映具体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为获得经济利益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或损害,因此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

(二)它是企业提高自身形象,做出正确经营发展策略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外著名的企业靠的不仅是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更注重的是优质高效的产品服务、发展吸引人才的能力、强烈的社区环境责任感等方面,这些指标将成为评价企业优与否、强与弱的重要标准。我国的企业要想走出去,取得与国外跨国公司平等的竞争地位,就必须推广社会责任会计,通过会计信息披露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三)它是加强监督,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社会责任会计定期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将企业处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更好的制止企业损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三、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信息披露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我国学者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领域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在社会实践中扔停留在自发阶段。

(一)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完善。政府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高度的重视,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支持,至今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

(二)信息披露的内容有限。通过调查,大多数的企业披露职工福利、公益性捐赠、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部分企业财务报告中没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只是从形式上对信息进行部分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很多信息的披露不能充分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三)信息披露单一的定性描述。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难以确认和计量,操作起来困难。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文字叙述这种单一方式定性的说明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由于大多采用文字叙述,缺乏定量分析,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得直观的数字信息,这就难以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四、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一)大力宣传,高度重视。政府应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力度宣传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推进企业对社会经济效益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促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法制化,使得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时有法可依。

(二)合理确定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借鉴西方国家信息披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会计现状和特殊的国情,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企业经营成果和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在创造社会效益。2、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正负面影响。3、人力资源信息。企业应单独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反映企业职工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教育培训、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等内容。4、企业社会福利方面的信息。该信息包括企业为发展社会公众事业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对文化、公益、教育、慈善、体育等方面的捐赠,企业依法纳税,按时上交税款等,为失业者、残疾人等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等。

(三)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财务报告。社会责任会计应编制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情况,该报表应独立于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