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形象分析

城市形象分析

城市形象分析

城市形象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形象定位;旅游;双城市;主题口号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73-02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不断成熟,潜在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更加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只有那些能形成生动、鲜明而强烈的感知形象的旅游目的地,才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不远千里到此游览和观光。双城市是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现已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其旅游知名度很低,形象定位模糊,这已经成为制约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双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其旅游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双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拓展客源市场,促进双城市的旅游业乃至整个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旅游形象定位的概念及原则

形象定位是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前提,它为形象设计指出方向。形象定位是建立在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两方面基础之上的。地方性分析提示地方的资源特色、文化背景;市场分析提示公众对旅游地的认知和预期,两方面的综合构成旅游形象定位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旅游发展全面的形象化表述,提出旅游形象的核心内容,即总体形象[1]。

对旅游地的形象进行定位时要突出独特性原则。在当今如此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目的地要想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要想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在旅游形象定位时就必须要显示出其鲜明、独特、深刻的个性,只有新颖独特的旅游形象才能扣人心弦,让人浮想联翩,从而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出游兴趣、对目的地的好奇心和想到目的地旅游的冲动感。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还应该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因为我们对城市的旅游形象定位最终是为市场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定位时就必须先对市场和潜在客源进行调查与预测,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然后站在旅游者的角度,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地资源特色,对城市进行整体的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还应体现动态性原则。我们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逐步加深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另外,由于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价值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因此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也应该具有动态性。

二、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基础分析

(一)地方性分析

1.地理区位及交通

双城,又称双城堡,是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县级市。它是黑龙江省的南大门,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处在省会哈尔滨市区西南30公里的松嫩平原上。其交通十分便捷,距哈尔滨国际机场仅30公里,另有京哈、拉滨两条铁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条公路,松花江主航道还通过本市永胜、临江两个乡,并且在临江乡的三家村设有船站。可以说双城市的水、陆、空交通条件都十分便利。

2.历史文化

双城市是东北历史名城,满族发祥地之一,曾流传有“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之说。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在拉林河畔煮酒谈兵,境内至今仍保存有金代达禾、布达两座古城遗址。

双城市的主要人文景观有承旭门、观音寺、魁星楼、双城堡火车站、民俗文化步行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设在双城,它是中外驰名的解放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东北地区仅有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它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城市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及锡伯族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满族人口最多,可利用各民族的奇风异俗,积极开展民俗风情体验游。

3.生态农业及新兴食品工业

双城市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曾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农村经济工作综合先进县、畜牧业生产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双城市结合自身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游,并试图将双城市的农业与全省的农业特色相结合,进一步微缩、整合,最终达到使游客游双城就能游全省现代生态农业的目的。双城市现已开发的生态农业旅游度假村有农丰镇花果山度假村和兰棱镇休闲旅游度假区,游客们在度假村里可以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欣赏田园风光,采摘蔬菜瓜果。

双城又是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之一,曾被国家评为食品工业强县之星、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世界五百强企业瑞士雀巢公司、杭州娃哈哈、台湾旺旺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先后在本市投资建厂,使其逐渐形成了粮食、肉制品、乳制品、禽蛋四大产业链条和大农业―大畜牧业―大加工业―大市场的产业化格局。现如今,双城市正利用这些新兴的工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旅游,开发工业旅游产品。由于这是周边地区所没有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在旅游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市场分析

双城市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和新兴食品工业等旅游资源,但由于双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双城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还有部分仍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由于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旅游景区规模小,形象不突出、不鲜明,缺乏吸引力、感召力、诱惑力、刺激力,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宣传促销活动,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及市场影响力都不高。因此,双城市缺乏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及有招徕力的旅游口号或旅游标志。

双城市的主要客源市场来自于市内及哈尔滨市、阿城区、五常市、肇源县等周边地区,以“周末游”为主要旅游方式,对短途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外,由于双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就设在双城,它是中外驰名的解放战争纪念地之一。因此,双城市的省外及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来自于那些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解放战争史感兴趣的人和那些现已侨居国外的当时诞生的将领的家属及其子女。

三、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一)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

根据以上对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以及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依据的原则,将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为:体验“绿色”生态农业,追寻“红色”历史文化。

定位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的基本依据有两点:一是双城市所拥有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这是旅游形象形成的基础。由于双城市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又处在松嫩平原上,其所拥有的土地均是全省最标准的黑土地,而且耕地面积大,所以适宜开展现代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双城市所拥有的这些特色资源,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发展双城市的生态农业旅游。另外,由于双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革命历史遗迹,这就构成了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二是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特征,这是旅游形象定位的市场需求。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长期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高压生活状态,使人们迫切地想要回归生态本原,到那种空气中充满着田园气息和鸟语花香的恬静安逸的地方好好地休养生息。而这种市场需求正好给双城市的生态农业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因此,双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应以生态农业游和历史文化游为主要内容,辅之以新兴工业游、宗教文化游和民俗风情游等其它旅游形式。

(二)双城市旅游形象口号设计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由一句精辟而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主题口号加以概括和表现,它是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而旅游形象的口号设计又能反映出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内容,将旅游地最具优势的特征加以提炼,概括成一句口号,最终达到打动旅游者,激发其出游的意愿。一个恰如其分、通俗易懂、真实诱人的宣传口号对旅游形象的定位宣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对双城市旅游资源的分析和旅游形象的定位可看出,双城市可以建立以生态农业和历史文化为主,以现代工业、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为辅的旅游形象。因此,双城市的旅游形象口号可拟定为如下: “游生态农业,品双城文化”;“探寻双城历史,感受民族风情,体验现代工业,回归生态本原”;“生态农业民族情,新兴工业双城行”等。

四、结语

旅游形象是城市的灵魂,旅游形象的塑造是发展城市旅游业的关键。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又是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重要前提,对于指导城市旅游开发、产品设计和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地方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将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定位为:体验“绿色”生态农业,追寻“红色”历史文化。但是,旅游形象定位并不是一经确立就一成不变的,它是具有动态性的,应该随着旅游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和当地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而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和予以更新。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城市形象分析范文第2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众多的城市开始认识到城市形象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文化与形象,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增强城市的交流性、世界性、竞争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城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塑造城市形象已成为许多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战略工程。而一个城市的形象犹如综合这个城市有力的硬件和软件要素形成的产品一样,不仅要“生产”出来,更要通过一定的途径、策略将其“销售”出去,获得其目标“消费者”的认同和“购买行动”,这种“购买”可能是金融投资、物质消费乃至情感消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城市的竞争优势。这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城市形象营销。

城市形象营销与企业营销一样,具有定位、设计和传播的过程。城市形象营销以现状调查为基础,将预先策划出特定的城市形象作为主题,然后在实践中,将所有的城市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不断强化,同时将实践成果借助传播媒介向外扩散,把城市本身特色充分显示出来。例如,大连素有中国的“北方明珠”之称,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加之海洋性气候,使大连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宜人的气候,与此同时“环保”和“旅游”成为大连的优势产业。为了能从国内众多的海滨城市中脱颖而出,大连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绿化、修建特色广场的多种手段努力打造最佳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最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最终将大连定位于“浪漫之都”,并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这一城市形象。无论是阳光沙滩,还是绚丽的服装,抑或是美丽的女骑警,都在传递着大连的浪漫气息。

二、我国城市形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形象营销起步较晚,虽然一些城市成功地树立和推广了其城市形象,但整体上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犹如产品的同质化,城市形象的塑造和营销推广策略都有待创新。具体来说,我国城市形象营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形象定位模糊

城市形象定位是城市形象营销的核心,城市形象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营销的效果。所谓城市形象定位是指在分析和调查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静态的、动态的比较优势,结合未来发展态势和区域分工,确定出最具生机的城市个性特征,即确定城市在国内或国际范围内独有的发展优势位置。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形象定位就比较模糊,总是想强调自己多方面的优势,却恰恰没有了特色和优势。既想突出古老文明,又想表现现达;既要表现自然风景,又要突出人文氛围。结果所有的城市都成了古老的、现代的、美丽的、和谐的,失去了独特性,很难给人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到该城市形象的营销效果。

2城市形象广告不具个性

城市形象广告不具个性,没有明确的定位。城市广告办旅游就该极力促销旅游产品,招商就该强调人力物力资源、市场前景等等,而目前城市广告大多数浮光掠影地扫描一下城市,无非是出现花花草草、高楼大厦之类的影像,非常抽象的显示城市实力,重视觉效果而轻理性诉求,没有自己的个性,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达到吸引预期目的。

3整合传播策略欠佳

根据目前各城市形象传播状况,可以说在形象的整合传播方面做得普遍比较差,无论是传播工具的整合,还是传播过程的整合,都存在很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传播工具使用比较单一,没有整合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杂志、户外、画册、展板等多种媒体与公关、事件营销等其他传播手段开展360度形象传播,传播的范围、时间、采用的手段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对目标公众的覆盖面比较窄,有效到达率也比较低;同时,仅重视“点”上的宣传。忽视和缺少城市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规划,不能根据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认知与评价要素体系及本城市的现状、特色、优势等全面构建城市形象传播战略与策略,城市形象宣传目标不清晰,多数城市是采用集中一段时间孤注一掷的作法投放广告,一般是用2—3个月的时间密集投放一阵,然后就销声匿迹,缺乏长期的传播策略。因此,导致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不够显著,良好的城市形象也没有树立起来。

三、提升我国城市形象营销水平的对策

1用文化塑造和营销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推动力。城市形象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城市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城市形象的展示,关键就是靠城市文化的魅力来展现,没有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就缺少了根基。

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乃是构成城市形象的主要内涵,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日本著名的古城京都,以其古式建筑在世界树立了独特的日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巴黎的“时装文化”、新加坡现代儒家文化与热带风光的结合、“足球之都”米兰等等,无不因其富有独特城市文化内涵的形象而卓然于世。塑造城市形象,势必要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形象的文化含量。而城市文化的有效传播可以提高城市形象营销的水平,是城市形象营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明确城市形象定位

制定城市形象营销战略的核心工作是做好城市形象定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城市面临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不同,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重点也肯定不同。那么,与此相适应的城市形象建设与广告传播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城市形象定位也应体现这种需要与变化。城市形象定位的目的与本质就是一定时期内达到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的基本目标,即在城市内外部公众心目中形成一个具有某一或某些鲜明个性特征与比较竞争优势的城市印象。准确的定位可以提高城市形象营销水平,比如我国深圳“精彩深圳、欢乐之都”,杭州“世界休闲之都”等定位就比较准确、鲜明,大大提高了该城市形象的营销水平。

3城市形象多样性传播

城市形象传播是城市形象营销计划的实施者利用一定的媒介载体,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过程。现代营销管理理论和实践从企业营销的角度,归纳和提炼了多种信息传播工具可用以推动信息传播,如媒体广告、直接营销、促销、公共关系、个人销售等。但是在针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实际操作中,比较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是:媒体广告、城市事件。

(1)媒体广告

根据城市的形象战略需要和城市财力,拟订好广告媒体组合策略和计划方案积极开展广告宣传。通过对城市形象特征和广告特点的分析,结合各媒体特征,整合运用各媒体做好城市形象传播。杀于城市形象的宣传重点运用好电视、网络、报纸和户外媒体。

城市形象可通过电视广告宣传快速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旅游和消费;通过报纸媒体的新闻和软广告对城市做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提高城市认知度和美誉度,吸引人才和投资;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城市形象生活化的、细节的一面,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制造舆论话题,形成口碑传播;在城市对外交通区域、旅游风景区、城市中心商务区以及历史古城区等不同接触点设置户外广告,形成富有特色的广告群景观,对城市不同形象主题进行宣传,培养市民的自豪感,激发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动力,丰富城市形象的内涵。

此外,许多新媒体与受众的接触点多、接触率高,如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电梯广告、楼宇广告等也可与传统媒体进行科学整合,有效利用。

(2)城市事件

城市的大型经济与文化活动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水平、城市文化特色及城市文化整体性的体现和象征。城市举办的任何一项面向社会各阶层公众,尤其是由广大外部公众参加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对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活动本身还可吸引很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增加本城市在媒体的曝光量,从而大大提高本城市的知名度、认知度。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大连的国际服装节、青岛的国际啤酒节、潍坊的国际风筝会等,都是一些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提高这些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做好城市形象评价

城市形象评价是对城市形象营销计划的信息反馈,是利用城市形象评价工具,建立适当的分析模型,获得实际城市形象要素与期望城市形象要素差距图表的过程,以了解城市形象营销计划实施效果。

积极参加城市形象相关评选活动,并做好相应宣传工作。每个城市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参与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些荣誉性评选活动,诸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等。参评本身一方面可极大地促进城市形象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能获得相应荣誉,则又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美誉度。

操作城市形象营销比操作企业形象营销要困难得多。一个典型的企业拥有清晰的权利和等级脉络。而城市、则是一个“漫长的战场”。必须在抓好城市形象的内部规划建设的同时,整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才能使传播工作富有成效。从而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淳;现城市形象营销的目的。

城市形象分析范文第3篇

1加强城市文化的渗透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城市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征,而将这些人文、历史元素融入到城市形象设计的细节之中,对加强城市形象与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从城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图腾、动植物等入手,将这些元素渗入到城市形象设计之中。我们以成都为例,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熊猫、古蜀文明等元素具有十分显著地特征,同时三国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名人更是辈出,如此丰富的文化积淀资源在成都的城市形象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渗透。首先,成都的广场、公园、紧急避难场所等开阔地带乃至道路、建筑的绿化景观之中都有大量的石雕,数量之多,在全国屈指可数,这实际上是古蜀文明中“大石崇拜”文化的延伸,每当游人在景点问询到此,导游和市民皆可讲解,这对城市文化溯源的宣传而言,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图1天府立交太阳神鸟图腾西门,蜀汉立交桥组,所有的桥墩据以立体川剧脸谱覆盖,充分彰显了以成都为代表的川剧文化;东门,双桥子立交桥组,桥下建有民俗公园,当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历史图片、资料,同时也是古玩市场所在地。不仅如此,成都的道路、桥梁和建筑都广泛地采用古蜀图案和熊猫等作为装饰、护栏与四大立交桥组一起构成整个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历于此,都可以从这些细节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对宣传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而在成都的核心区域,天府广场,更是直接将广场设计为太阳神鸟图腾造型(图2),围绕广场耸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历史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艺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显地突出了古蜀闻名的特征,而天府广场也整体作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图1天府立交太阳神鸟图腾再如,成都的主城区规划为“三环一绕”,东南西北四门各有一组大型入城立交,而这些立交在细节处理上处处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渗透:北门,建有熊猫基地,以此在驷马桥立交桥组下建立了熊猫主题公园;南门,天府立交,为悬索斜拉大型立交桥组,在斜拉支撑的最上方设置了太阳神鸟这一古蜀文明的图腾,不论进出成都,都可看到这一精致,小小的细节对彰显成都的文化积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图1)。西门,蜀汉立交桥组,所有的桥墩据以立体川剧脸谱覆盖,充分彰显了以成都为代表的川剧文化;东门,双桥子立交桥组,桥下建有民俗公园,当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历史图片、资料,同时也是古玩市场所在地。不仅如此,成都的道路、桥梁和建筑都广泛地采用古蜀图案和熊猫等作为装饰、护栏与四大立交桥组一起构成整个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历于此,都可以从这些细节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对宣传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在成都的核心区域,天府广场,更是直接将广场设计为太阳神鸟图腾造型(图2),围绕广场耸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历史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艺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显地突出了古蜀闻名的特征,而天府广场也整体作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图1天府立交太阳神鸟图腾西门,蜀汉立交桥组,所有的桥墩据以立体川剧脸谱覆盖,充分彰显了以成都为代表的川剧文化;东门,双桥子立交桥组,桥下建有民俗公园,当中展示了成都2000多年的历史图片、资料,同时也是古玩市场所在地。不仅如此,成都的道路、桥梁和建筑都广泛地采用古蜀图案和熊猫等作为装饰、护栏与四大立交桥组一起构成整个成都的交通骨干,行人、游客游历于此,都可以从这些细节很好的了解和挖掘成都文化,对宣传成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在成都的核心区域,天府广场,更是直接将广场设计为太阳神鸟图腾造型(图2),围绕广场耸立28根巨柱,其上雕刻历史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名篇,雕刻的工艺以及雕塑形象均十分明显地突出了古蜀闻名的特征,而天府广场也整体作为成都的名片知名于世。图2天府广场的太阳神鸟图腾造型

又如,四川北部的小城遂宁,也是从细节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成功实例。这座小城能图2天府广场的太阳神鸟图腾造型又如,四川北部的小城遂宁,也是从细节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成功实例。这座小城能够在5年之内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国际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收入增长100倍有余,加强本土文化对城市形象设计的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遂宁民间流传为观音道场,观音故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遂宁市深入挖掘观音文化,将其与城市的建设、定位与长远发展结合了起来,在许多细节处理上体现了文化的渗透。

首先,对城市新区的街道以及部分以前的街道名称进行调整,慈航大道、东平大道、普贤路、慈悲街……各个街道都有街牌,讲述相应的观音文化典故。城内的涪江经过大规模拓宽,水域面积达西湖的五倍,取名为“观音湖”,江中原有小岛,改名为“圣莲岛”,这些细节的改造或改进,都在不经意之处很好地宣传了城市的文化。而以观音文化为依托,遂宁将原有的唐宋遗留的广德寺、灵泉寺两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加以修缮和扩大规模,分别作为皇家禅林和观音道场的名片出现,3年来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百万游客,极大地宣传了城市文化。而城市的整体规划方面,整座城市以扩大后的观音湖为中心,西边的老城区和东边的新城区程弧状紧紧围绕观音湖,整个城市形成一朵莲花状,而观音湖边建有大型摩天轮,游客可游览观赏到这一景色,这也是对城市文化的很好的运用与体现。

2挖掘市井生活

对于新兴城市或者小城镇而言,可能很难具备像成都、西安、背景等历史文化名城那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这时在城市形象设计中可以另辟蹊径,从市井生活中进行挖掘。以四川阆中为例,这本是川北的一座小城,但是城市在形象设计中很巧妙的融入了市井生活的细节,在中心广场建有一组市井百态的铜雕,而在城内20余条街道的入口处都设有地面雕塑介绍街名的来源或者县志里记载的故事,雕塑的主人翁全是寻常百姓,这样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在全国都颇为少见,因而这也对这座小城的城市形象提分不少。市井生活的挖掘不仅应用于小城市,对于具有丰富文化积淀的城市以及新兴城市而言,也可以有很好的运用。深圳作为一座伴随着改革春风建立起来的新兴城市,在大众眼中文化积淀十分薄弱,而在城市形象方面如何体现深圳的特征,挖掘市井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途径,在深圳的帝王大厦、改革广场、地铁等标志性场所内都有大量浮雕、绘画等,展示深圳发展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兴产业和相应环境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场景。而在商业步行街和许多广场,还有很多展示进城务工人员的雕塑,这和深圳的特殊地位以及大量农民工建城的历史背景是相符合的。3城市色彩色彩是城市中处处可见的元素,而色彩又往往代表了一定的特殊含义,这其实也可以成为城市形象设计的一个细节,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便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红和黄是绝对的皇权代表,也是北京的代表颜色,北京的建筑,处处有红黄两色,这其实也是城市形象对外宣传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色彩为城市形象设计的细节并不罕见,除了北京的红墙黄瓦之外,江南水乡的白墙青瓦也是水乡的突出色彩特征,苏州等一大批江南城市在城市建设的用色上都大量的取用白、青、黑,使得城市在体现现代化建设一面的同时,也很好地继承了文化传统。城市形象设计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从细节入手作为一种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要我们积极总结和探索,相信城市形象设计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参考文献[1]宋德萱.城市形象设计与.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涂全波.现代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汪芳,查尔斯,柯里亚.城市设计中的细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求其赔偿、补偿我方损失。所以,作为合同管理人员的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及教训,提高我们的合同管理业务水平,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彭立前,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刘长春,等.招标投标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通过连续6年不间断的研究试验及跟踪监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森林恢复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准确掌握了100多个采种母树的物候期、60个乡土树种育苗技术及最佳的育苗方法,采集制作植物标本450号,分属67科126属230种。利用苗圃育苗出圃的50个乡土树种在保护区与周边接壤的林家铺进行退化生境植被恢复造林试验50亩,在保护区及周边社区进行了1540亩乡土树种植被恢复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筛选出了30个最佳的植被恢复造林骨架树种:旱冬瓜、西南桦、山樱花、冬樱花、南亚含笑、五裂槭、滇润楠、红梗润楠、香叶树、犹果花楸、马蹄荷、野柿、南酸枣等30个树种可作为研究区植被恢复骨架树种。该结果可为研究区及周边地区退化生境恢复提供更多的备选树种及相关技术咨询。

城市形象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字:规划设计景观种植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平湖市区主要河道景观廊道规划设计,位于平湖市中心城区,六里塘廊道位于东湖以东,六里塘两侧,毓秀路与东湖大道所夹部分,用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7万平方米。海盐塘廊道位于东湖南面,北至东湖大道,南至毓秀路,东至安平路,西至文涛路,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5.6万平方米。嘉兴塘廊道位于老城西面,平湖大道到环城西路段沿河两岸,用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六平申航道位于城市,是城市东面及南面的用地屏障,规划范围为航道内侧部分,用地面积为143万平方米。老环城河廊道位于东湖西侧,老城区南、西、北三面河道,用地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

二、建筑改造与新建建筑规划设计

1、原有建筑的改造

景观廊道范围内现有一定量的建筑,一部分为破旧的厂房与民宅,建筑风貌不佳,对河道景观影响较大,应拆除。一部分为典型的水乡传统建筑,建筑风貌良好,与河道尺度协调,可选取格局完整或质量良好的部分,进行修缮改造,适应于新的使用功能。一部分为农居点建筑,建筑质量有好有坏,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或改造为基质花园,或休闲建筑,或服务管理性建筑,继续发挥作用。

2、新建景观建筑

在景观建筑设计中,除要满足功能要求外,运用“借景、渗透、转换”等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原理和手法,强调人的需求,人与风景的关系,使人工的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创作源于生活,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寓传统文化新内涵,不求形似,顺其自然,不落俗套,寻求形式和内涵的高度融合。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布局顺应地形,给人清新雅致、自然、亲切的感受。

三、交通规划

1、水上交通规划

城市工业区向北扩展,城市内部水上货运功能被取消,各景观廊道仅六平申航道继续发挥航道作用,平湖城内河网纵横,且多与东湖连通,具有打造水乡水上交通通道的基础,精心布置游船码头和游线,形成水乡游览的交通特色,同时为市民日常出行提供便捷通道。

六条景观廊道规划沿途设置八处风格不同的游船,作为水上巴士旅游的起止点。在各个景观带的不同位置根据需要设置多处游船停靠点,停靠点形式多样,主要为河埠头,亲水平台,广场等。

2、停车场规划

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组织交通,结合城市道路及景观功能结构,使各景观空间,功能性建筑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同时结合景区出入口规划停车场,停车场主要沿道路内侧停放。

3、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是景区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区景点的纽带。基地规划的道路围合分割,本规划仅考虑规划范围内用地,实际操作中分为二级园路:

主园路,宽3.0-4.0米:主要游览道路。可通行特殊车辆。

次园路,宽0.9-2.0米:人行步道。

园路在平、竖曲线设计中,除转弯半径纵向坡度要满足一定行车要求外,特别注重线型流畅,景色宜人优美。路面材料与相应景区特色谐调,采用毛石、卵石、原木等乡土材料,体现人性关怀。

四、种植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廊道规划设计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核心内容之一。要形成生态的植物空间,最重要的就是植物群落的适当构成,它是自然化景观再现的基础,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生物多样性

结合现有条件及适当的地形改造,营造各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植物种类尽可能多样。做到特点突出、季相明显、层次丰富。形成绿视率高、生态效益好的景观空间。既为人的活动提供多样的的植物景观空间,也为各种动物提供生息之所。

人本主义

尊重传统审美心理和现代生活规律,体现人文关怀。种植立意传承传统文化,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

植物种植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种植表现良好的外来物种。场地现有乔木尽可能保留。

4.规划目标

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既有优美的绿色景观,又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总体做到:“绿树葱翠、百花争艳、四时有景、多方景胜”。

五、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基地原有生态系统因城市建设受到部分破坏,土地、水域及各种生物被割裂,规划将水的利用、水质处理、水环境与水景观有机结合,营造植物群落和动物栖息地,提升景区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主要措施包括:

1、水质的保护

(1)严格控制河道污染,禁止生活和工业污水排入河道,加强河道保洁工作,有计划清理河道淤泥。

(2)设立净化湿地、种植生长快、生物量大、吸收能力强的水生草本植物。水葱、灯心草、水芹等较适宜。

(3)结合地形处理,利用渗水井,使雨水完成“汇聚—下渗—超渗水”排放的过程。超渗水经过渗透沟中的溢流管道排放到水生植物种植地,经种植地的过滤沉淀后进入水体。

2、竖向设计

在满足水利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滨江绿地通过微地形的高差处理,形成各式的小气候空间,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并吸引各种生物在此筑巢安家。

3、生态堤岸护坡设计

水陆交接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鱼类的天然食物源及栖息地。尽可能保持原有驳岸,新形成的驳岸,岸线要平滑流畅,以避免水的不合理冲刷,池底和驳岸尽可能以自然式为主为主。在岸边建一条自然植被的过渡带,利用耐水湿的地被植物过滤地表径流。

4、水土保持

即利用各种手段,保持区域内的水与土,增加区域内水之停蓄机会,防止地表冲蚀,泥沙冲刷,以节制径流,减轻洪患,以有效的利用水土资源。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坡面稳定、安全排水系统、冲蚀控制、挡土工程、绿化。基地水土保持的设想是在未来的建设中,有效的控制边坡土壤的稳定,合理的处理排水使开发工程顺利完成,并且形成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应。

七、防灾绿地规划

本项目景观廊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规划考虑防灾避灾的需要,各避灾据点严格按照防灾绿地的要求建设

1、一级避灾据点

一级避灾据点,以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散点式小绿地,本项目共设置四处避灾据点,分别位于嘉兴塘、老护城河西北角、六里塘北端和海盐塘中部。

2、二级避灾据点

二级避灾据点,是地震灾后的避难、救援、恢复性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和文化教育设施,以提高城市的减灾、救灾、避灾能力。本规划将当湖公园、东方公园、甘河也园作为震灾后的二级避灾绿地。二级避灾据点在规划建设中要特别考虑平时与非常时期得使用区别,使之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在灾后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和配套设施。

3、避灾通道的规划

规划将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作为避灾通道,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体系。

4、救灾通道的规划

规划将对外联系方便,与二级避灾通道相联的主干道规划为救灾通道。

城市防灾救灾系统能否正常发挥作用,与城市平时的城市防灾、救灾教育宣传工作有关,利用多种手段对居民进行必要的防灾、避灾、救灾知识的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结论

城市形象分析范文第5篇

城市雕塑,一般是指在城市道路、广场、车站、码头、机场、体育场馆、公共绿地、公园等公共场所以及居住区、开发区等城市功能区内塑造的独立形象雕塑作品。一般认为城市雕塑自身构成要素包括:①成像内容。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的城雕,其成像内容都会对空间环境产生作用。②形体特征。指城雕的造型、体量与结构特征。包括其基本样式、图案、格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形式感、秩序感、比例和尺度。③光影色彩。城雕中最具表现力,最活跃的要素。④材质肌理。材质组织不同得到不同的触觉,引发视觉的质感。⑤场所空间。即城雕在具体的场所环境中体现的价值和意义。

在城市空间中,雕塑具有信息传达、文化沟通、精神同构三个层面的功能,雕塑的艺术价值与环境价值的有机结合,需要主体(观赏者)的参与,环境与雕塑植根于人类活动的城市空间场所,以人为中介,实现两者之间的对话,让雕塑与环境共生的空间外化为一种文化语境,体现出城市空间的场所精神和象征意境。

分析城市雕塑的空间环境要素,首先可以从城雕与环境共生的空间的文化风格所关照的层面着眼:①城市雕塑形式,指共生空间中二向度及三向度的实体,藉以围合塑造出共生空间的界面。②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由路网、建筑等实、虚空间交织而成的纹理。③城市场所空间。指城市形态在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效应下产生的抽象意念,对环境的尊重。在这三个层面上,城市雕塑形式属于认知的效应,影响最大;空间结构次之,场所空间则属于感知的效应,为人的精神领域。其次,我们可以借鉴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构成要素的分析来归纳城市雕塑设计的空间环境要素。凯文•林奇(Kevinliych)在对美国三个城市认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文化、艺术、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分析,归纳出人所感知城市意象(Imageability)的五个权威要素,道路(Paths)、 边沿(Edges)、区域(Districts)、结点(Nodes)、标志(Landmarks)。因此,我们把城市雕塑设计的空间环境要素解构如下:

1.空间路径。路径是城市空间的骨架,是展现城市独特风貌的场所。城市中的空间结构与场所事实上是以路径串连的,它充满了都市生活的语言和意义以及个体所拥有的自由价值。城市雕塑布局的层次性、传递文化的时间性、环境景观中的连续性等都是通过空间路径来实现的。

2.节点特质。人群动线集中的地方称之为节点。节点可能是一个地点,一个广场或是一个车站,也可能是一定范围的地带,交通、商业、体育、宗教和地区性格都可能在城市中形成节点。节点特质影响甚至决定城市雕塑的主旨。

3.区域性质。由城市街道围合塑造的空间称之为区域。现代城市一般有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和分区中心之分;从功能分区上有工业区、居住区、商贸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生态保护区等之分。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一是城市中心区,二是城市风景名胜古迹区。前者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展示区,后者体现了城市特色和文化传承。

4.地区标志。地区标志是指从各个地区都很容易认知的目标,或是当地周围建筑和它有强烈的对比,达到吸引人群的关注力以及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应。交通线流的汇集和历史的因素,可以强化城区标志的影响力。城市居民需要地区标志成为生活中的定位。城市雕塑设计过程中,必须对空间环境的地区标志进行解读,使城雕自身的标志性和空间环境中的地区标志全面协调,或者更进一步达到质的融合,互为映照,共生理念。

二、城市雕塑设计的空间环境分析方法

1.形体秩序――物质关联分析

形体秩序分析是由来之久,备受具有美学修养并善于用艺术品来观照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师使用的一种视觉分析方法。在城市雕塑设计的过程中,运用重复、韵律、交替等多种方法组织环境空间,出现连续性、层次性,展示雕塑群体的主导与从属性,让雕塑与环境、雕塑与雕塑的空间组织视觉秩序达到和谐。如重庆市渝州路城市雕塑群的空间组织。物质关联与形体秩序紧密结合,其分析途径旨在通过城市雕塑的成像内容,组织一种关联系统或一种网络,从而为有序的空间建立一个结构。形体秩序――物质关联分析实现的基本要素就是空间路径。

2.场所结构――区域文脉分析

场所结构――区域文脉分析比形体秩序――物质关联分析前进了一大步。将城市的社会文化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现代经济价值取向与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感知体验和物质空间分析中的视觉艺术全面结合并提升,使之成为城市雕塑的时代内涵。场所感是城雕在具体的场所环境中体现的价值和意义,其首先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和聚居生态理念,全面协调人与自然、雕塑与环境的对话、共生的创新的互动关系。

雕塑以其静止的形象和富于历史性的主题,隐含着空间场所的文化意义。城市各具特色,文脉传承不同,必须对雕塑区域文脉进行全面的解构,才能使城市空间文化意义的积淀通过雕塑的艺术语言表达,城市空间要素中最富于生命活力的内容凸现出来,真正实现文脉传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创新发展。场所结构――区域文脉分析实现的基本要素就是节点特质和区域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