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

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

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

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门诊中药房;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中医不仅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养生保健也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我国经历了几千年传承的的瑰宝。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中医的价值认识也逐渐加深。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北京市慢性病患者中大约有接近50%在中医院就医,大约4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选择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1]。门诊中药房是中药流通的主要窗口,也是医院所有服务部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高水平的中药房配药师、先进的管理模式是提高门诊中药房管理水平、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依据,只有采取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门诊中药房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乃至我国整个中医行业的发展。

1门诊中药房管理现状

1.1思想观念陈旧这主要是由于西医的冲击,加上社会习俗的影响,目前各大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医院重医轻药、重西轻中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房在医院中的地位,挫伤了中药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由于思想的狭隘性,在疾病治疗过程往往只看到西药治疗的短暂效果,而中药往往需要长期的调理,因此一些患者便认为中医效果比不上西药。患者的思想观念也就带动了医院的发展方向变化,一些医院虽然也对中药房的管理作了相关的改进,但受到4年观念的束缚,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2]。

1.2中药房的管理方式陈旧主要是由于对中医的轻视,因此在中药房的建设和管理上投入不够。目前大多数医院中药房的工作就是只保证药品供应及调剂,管理上也很被动,缺乏中医临床知识,无法介入医师处方是否安全、有效、经济方面的讨论,也制约了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而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疾病患者的增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决定了一个项目需要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因此,要推动门诊中药房的发展,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中药房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3]。

1.3人员因素人是各项活动的主体,要推动药房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从活动人员入手,尤其中药房工作人员在维护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及临床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目前中药房工作人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专业水平不高,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药师,在知识水平的更新在也比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如今的药物更新非常迅速,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的增多,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繁重,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药房工作人员不思进取、满于现状等因素,这就使得药房工作人员的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更新补充,对一些补充的新剂型以及新药缺乏认识;②药学服务不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得到医院的重视,导致药房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③医院缺乏对门诊中药房的重视,在药房人员的安排上不协调,人手不够、药方人员工作单一等因素都使得在用药过程中缺乏安全指导等人性化服务,这样一来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降低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最后对医疗服务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4]。

1.4管理系统不先进,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比如在西医方面目前都有了比较完善的HIS、LIS等系统,而对于中医管理的软件系统却比较缺乏,同时在硬件设施上也比较欠缺,且不同医院的临床诊疗科目和用药范围都不相同,药房设备、规模、药品及人员数量和品种差别也很大;另一方面则是中药房的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是由于重西轻中的思想观念使得在中药房的建设和管理上比较缺乏,比如由于一些必要的药材养护技术和条件比较缺乏就导致了药材出现发霉、虫蛀等问题,如此一来,中药质量和治疗效果以及服务水平也就无从谈起。

2 门诊中药房管理优化策略

2.1 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以上调查可知,导致目前中药房管理出现众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陈旧,存在重西轻中的思想,最终导致了人员建设、资源建设等众多方面比较缺乏。因此要优化管理策略首先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中药的价值意义。中医药源远流长,在我国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不仅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养生保健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在目前,受重西轻中思想的影响,在中药房管理中,医院对中药房的管理投入比较缺乏,因此对中药房的人员们对中医药以及中药药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 加强中药房的建设投入,转变药房管理模式要加大中药房的人力资源及设备设施的建设投入,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药品管理,所以药品质量必须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要求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检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可控性。

2.3 加强药房人员的管理与教育首先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药物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视度,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到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之中;其次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医院或科室可通过学习讲座、专业考试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对中药药材、药品管理及使用等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不间断地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工作人员不但能调配处方、管理药品,还能准确地为患者解答疑难,综合提高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中药房服务质量。

3讨论

中药房是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也是医院良好形象的展示点,为全院中药治疗的效果和中医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肩负着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服务及用药咨询等重要职责。因此,医院要认识到中药房管理的现状,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加强建设和管理,提高中药房管理水平,提高中医服务质量,推动医院乃至整个中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东海,吴娟萍,杨莹诗.综合药房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药房,2005,21:1624.

[2]李会银.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2:97.

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北京德兴隆医药咨询管理公司在全面分析医药行业现状和前瞻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相关专家的意见,整理出2013年医药行业十大关键词,以提示行业领袖们的关注度和权重指数:

关键词之一、产品降价

1、背景: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今后医改的主旋律。药品降价是解决看病贵的主要的手段之一 ,医药的微利时代真正来临了。

2、现状:药品降价了,患者治病费用降低了吗?降价的产品成为了孤儿产品。

3、应对:宁舍市场、不降价格。同时医药企业要学会微利产品营销。

关键词之二、企业并购

1、背景:提升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是当务之急。资本是推手、并购是手段、整合是趋势。

2、现状:4700多家制药企业、16000多家医药商业、19000多家公立医院、4000多家民营医院、430000多家零售药店终端、630000多家基层医疗单位、几百万医药人,中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不高,竞争无序。

3、应对:有价值的是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找出沙子中的金子,不要让肉埋在饭里。让企业在并购中更值钱,要做好优势资源,包括研发、厂房、设备、品牌、文化、产品、团队、管理、客户、终端等等

关键词之三、基药目录

1、背景:基本药物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疾病治疗,2013年公布的新版基药目录,会使医药企业在基层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将改变竞争格局。使一批企业重新崛起,成为基层市场的佼佼者。

2、现状:独家的基药产品在招标上有优势,在基层市场的营销上非常利好,成为优势品种。没有招标优势的基药产品沦为普药,将逐渐变为没有销售利润空间的公益性产品。

3、应对:产品条件好、团队能力强、渠道网络畅通是基药营销的三要素。采取“小终端、小学术、大市场”的销售战略。采取“渠道下沉、动销考核、费用包干”的的管理原则。

关键词之四、增值服务

1、背景:卖药的时代结束了,营销时代来临了。通过招标、降价之后,利润空间趋同,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导致客户在选择产品时,会选择营销能力强和服务增值好的公司。为客户做增值服务是制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2、现状:很多制药企业不会销售费用低的产品,只会销售独家、招标好、医保、基药、费用高、保护好等条件好的产品。很多销售人员就是送货员,产品不硬时,人就软了。

3、应对:服务是能力,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能力,要站着挣钱,不要仅仅靠客情关系卖药。客情是销量的维护,能力才是赢得客户长期合作的根本。打造企业的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之五、大健康

1、背景:亚健康、慢性病、工作压力、饮食安全、环境变化、生活质量、收入提升等条件变化,催生大健康产品的新时代到来。大健康市场无边界、无垄断、无门槛;高成长、高利润、高收入,适合所有企业进入。是企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现状:保健品还占据着大健康市场的主流,很多制药企业的补益类、健康类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大健康领域,不能登堂入室。制药企业只会销售药品,不会做大健康产品。

3、应对:大健康处于保健品和治疗药品之间,是独立的业态形式。制药企业在做大健康时,既不能仿照药品的营销方式,也不能照搬保健品的广告方式。北京德兴隆咨询公司独特的大健康策划实践经验表明:“疗效性、科学性、安全性、权威性”是大健康产品策划的四大属性;大健康采取的是“产品策划、终端动销、活动推广、学术教育”的“四位一体”营销模式。

关键词之六、职业经理人

1、背景: 国家商务部出台了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五大规范,其中《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设定了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的获得和从业信息,从国家层面开始规范医药职业经理人的标准。

2、现状: 经理人的“闪辞”令企业防不胜防、无所适从。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能力招募和打造更多高水平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快,缺乏人才的企业发展将会越来越困难;

3、应对: 企业的系统培训、留人环境、绩效激励能力将是企业的竞争力体现之一。

关键词之七、电子商务

1、背景: 电子商务进入理性“黄金发展期”, 就目前一些医药电子商务网站的经营来计算,网上药店的销售额就将超过50个亿。医药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宽泛,不仅仅是卖药,还包括寻医问药、健康自测、心理咨询、远程会诊等,前景广阔。

2、现状: 继腾讯拍拍商城、淘宝商城药馆、京东与九州通牵手、海王星辰网上药店、国药控股集团和当当等涉足医药领域,医药电子商务开始进入业态发展阶段。

3、应对:取得电子商务资质、建立电子商务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关键词之八、终端动销:

1、背景:制药企业的一切营销行为都是围绕着终端动销为目的。凡是不能直接影响终端动销率的考核、费用、促销、活动、人员等方案,都是“讲故事”。

2、现状:很多制药企业的营销人员在大谈企业发展、品牌规划、营销方案、促销政策等等,越讲越空,始终不能抓住营销的根本。其实营销工作的终极落脚点就是终端动销。找见产品的终端在哪里,找见终端动销的方法是什么,也就找见了产品的销量。

3、应对:聚焦营销、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给一个“终端支点”才能撬动市场。

关键词之九、民营医院

1、背景: 民营医院机构拥有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广泛的终端客户。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民营医院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

2、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在4000家以上,上规模的民营医院已达2200多家,日门诊量大于100人次的民营医院超过一半。

3、应对: 民营医院是新的市场增长点,北京德兴隆咨询公司为很多制药工业建立了民营医院营销事业部,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有些产品没有在基药、医保,而这些产品又是专科药,甚至是独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使用基础,利润空间高,适合在民营医院销售。

关键词之十、企业布局:

1、背景:很多制药企业没有5年以上的企业发展规划和3年以上的产品营销规划,医药行业变量太多,企业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是考验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

2、现状:有很多医药企业目前还很难迅速适应国家政策控制和调整;行业的整合和变革让很多企业无所适从;常规的营销模式越走越窄,陷入困局。有些企业奄奄一息,不知所措;有些企业无声无息,修练内功;有些企业生生不息,积极进取。

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了解和掌握港澳台地区及大陆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现状,并对中医药教育发展加以分析,使我们能够正确把握中医药教育发展方向,为促进天津中医药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依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等中医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家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将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在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上参与国际竟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

1港澳台中医药教育现状

1.1香港地区中医药教育现状

香港中医师接受教育主要是通过培训形式:①全日制中医课程培训,约占31.8%;②兼读制中医课程培训,约占14.5%;③学徒式培训(约占30.5%);④自学形式,约占10%;⑤西医学院中医培训,约占12.3% ;③其他形式,约占0.9%。香港浸会大学于1998年和2001年开办了首个5年全日制中医学学士/生物医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和4年全日制中药学学士学位课程。它标志着香港中医药教育正式走进了高等学府,使中医药长期以来师传弟子的传统教育方式开始向现代高等教育方式转变。

1.2澳门地区中医药教育现状

澳门的中医师绝大多数分散于民间基层卫生护理服务的人员之中,其学术渊源大都来自祖传或以师带徒。在内地中医药院校学习、进修和培训等,且正规中医院校毕业生较少,但在卫生司都能够得到资格认可,领取牌照开业。近年来由于内地迁往澳门的移民增多,中医医师也相应增加。另外,澳门卫生司及澳门中医药学会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举办过两期中医药从业人员为期1年的“澳门中医药进修班培训课程”、课程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推拿、按摩等10个科目,并请内地著名教授授课。

1.3台湾中医药教育现状

在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是唯一一所中医药院校,设有日间部医学系、药学系、公共卫生学系、牙医学系、医学技术学系、学士后中医学系、营养学系、护理学系、复健学系,夜间部药学系。硕、博士研究所7个,其中5个招收硕士生(1975年开办硕士班),4个招收博士生(1988年开办博士班)。大学师生比例1: 17。该院1972年创办中医系,学期7年。必修学分359分,其特点是中西医教育并重,注重基础。在校学习5年后,还要临床训练2年,除学习相当数量的中医科目外,还要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全部西医课程。学生毕业后获取中医师执照后还可参加西医检核考试。目前,75%的毕业生取得双执照。学士后中医学系学制5年,毕业后只能报考中医师执照。药学系学制5年,必修学分184分。研究所硕士班学制2一4年,博士班2年。

2大陆中医药教育现状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家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1956年国家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开办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以来,截止至2003年,我国已有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含2所民族医药院校)。这些高等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中医药宝库的继承、延续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1大陆高等中医药教育墓本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25所中医药院校,比较均匀的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重点中医药大学,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药王山藏医学院是两所民族医药院校。在这2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有20所中医药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12所中医药院校接受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除高等中医药院校外,全国还有中等中医药学校53所,其中部级重点2所,局级重点8所。另有22所医学院校和商(农)学院开办中医药系或专业。

这些高等中医药院校拥有较强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科研力量,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中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在全国中医药领域发挥特色、体现对外窗口效应。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学校以计划经济为主按计划招生,招生人数随着经济发展规模、人口增长比例逐年增加,但委培和自费生人数却减少,专科未招生,这是由于98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人才全面市场化而造成。不同高等中医药院校之间的差别可由下图中看出(仅例举部分院校)。

2.2天津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

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1949年以来,我国中医药在医疗、科技、社会等领域中已有的和潜在的价值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了让中医药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在新世纪面临发展中的问题,国家正着手制订中医药法以协调中医医疗服务、教育、科研、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中医师作为中医药知识的主要传承者、中医医疗的执行者以及中药新药创新主体,在中医事业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所以,明确其在医疗活动中的责权问题非常重要。

1 有关中医师责权的法律法规现状

1.1 与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现状

我国《宪法》(1981年)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并且政府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列入“十五”计划纲要,还在2006年下发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前,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有《职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中医师执业要符合《职业医师法》规定,中药生产、流通要符合《药品管理法》规范,这与对西医师以及西药的管理没有区别,中、西医药由统一法律管理。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来管理、保护中医中药。

与中医药有关的行政法规有《中医药条例》(2003年)、《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等。地方性中医立法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自1990年第一部中医地方性法规《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出台,全国迄今已有23个省市出台了中医药条例。中医药虽然有以上多种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但尚没有达到促进与保护中医药发展的目的。

1.2 现行中医药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中医药条例》过于粗泛

《中医药条例》是目前专门针对中医药管理的法规,但其内容不够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太差,也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在法规原文中甚至连执行主体都没有明确指出。值得借鉴的是,香港《中医药条例》(1999年)的内容非常详尽,甚至连广告牌的大小、广告词的描写都有具体规定。该条例中也没有空话、套话,一开始就是相关的名词释义,以及监管香港中医药的执行组织如中医药管委会等人员职能、组成、代替、丧失资格等情况的规定,可操作性强。这样,在香港作为一个注册中医师,法律保证了他行医时防治疾病的正当权利,但他又不能有不实的宣传和有悖医德的行为,从而让中医师发挥最大的保障民众健康的作用而限制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才可能树立中医良好的形象和患者对中医的信心。

1.2.2 中医中药分开管理破坏了中医与中药的完整性

中医和中药在中医学成形时就是血肉相连、难以分割的,一名合格的中医师应精通中药知识,对药物形色、性味、配伍、功效、毒性了然于心,治起病来才能得心应手。许多中医师还根据自己的治病经验、用药喜好,自采、自制中成药,这也是古代许多名方如六味地黄丸的来由。但按现有的法规与行政制度,中医与中药分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导致医不管药、药不管医局面。研制一个新中成药,不是出自临床疗效总结,而是在药品管理部门的法律条文要求下严格按创制西药的规范(如药物毒理、药理等动物实验)产生。更严重的是,根据现有的医药分管制度,医不懂药,药不懂医,许多中医师连自己开的中药都没见过,处方中经常出现几克磁石、十几克灯心草的情况,疗效难以保障;而且医也不得制药,按规定制药企业均需达到GMP标准,许多临床有特效的民间小验方自此消失。在现行法律法规制度下,中医师与医院很难生产中药制剂,难以体现中医的治疗特色和中医特有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英国,虽然以前倾向于将中医学中的针灸、中药、太极、按摩、气功等分类管理,如将中药放在草药类管理、针灸放在针灸类管理,但通过英国中医师和中医药协会的多方解释沟通后,英国政府已接受将中医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将成立传统医药管理局,以对中医(包括中药和针灸等所有中医药的防治措施)、针灸(多为西医师注册)、草药(包括印度和欧洲草药等)三大体系进行管理。这种重视医药传统与客观现状,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制订法律法规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2.3 《职业医师法》对中西医师行医范围、权利限定不清,亦未保障民间中医的权利

根据《职业医师法》,经过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经注册可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考试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从考试类别可以看出,国家已将有权利从事临床医疗活动的人员区分为(西医)临床和中医(临床)两大类。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不论注册为西医还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行医范围没有区别,西药、中药、中成药或针灸等治疗手段都能使用。也就是说,职业医师法所规定的考试、注册范围在我国目前的实际行医过程中没有意义,因为获得其中任一种资格就能够进行所有类型的医疗活动。

由于目前《职业医师法》没有对各类注册医师的行医范围进行明确界定,鼓励或要求中医师用中医药进行疾病防治,而现代医学手段如外科治疗、高昂化学药物具有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力,中医院以及中医师不再愿意使用简单、价廉、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治疗骨折用的小夹板复位等,许多中医院变成低水平的西医院;同时,由于用进废退,中医临床使用的萎缩,导致中医临床水平以及疗效的下降,又进一步导致中医的信用度下降。因此,现有法规限制了中医师自采、自制中药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权利,但却没有限制其使用注册范围以外的西药看病。其实,许多西医师在对治疗效果不佳时也会使用中医药治疗,但由于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培训,导致中医药疗效欠佳在所难免。

再者,基层一些民间医师根据现有法规不能获得行医执照,不是因为他们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能力不够,而是管理部门拿西医师的标准来要求和考核他们。这样,一方面浪费了医疗人力资源,对解决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就医难问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只能非法行医。其实,所谓“民间中医素质参差不齐”,不是民间中医本身的问题,而是管理者没有采取有效办法真正鉴别、保护那些具备行医资格的人。

1.2.4 现有法规没能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民众选择中医治疗的权利

现行《药品管理法》限制了中医师自采、自制中药的权利,却没有管制全国滥种中药材,无序施肥、撒药所导致的中药质量下降、药性改变的严重现状。如在伦敦能够买到12种赤芍样本,芍药苷含量从0.01%~4.5%不等(相差450倍)[1]。同时,管制药厂在中药中掺杂西药等对中医药发展极其不利的行业操作规范也没有出台,象出口到英国的治疗儿童皮肤病的软膏名为纯中药制剂,却被查出含有高含量激素类药物而被清除出英国国家处方药名单[2]。这类非法行为在中国更是常见,但现有法规缺乏明确规定。

另外,由于许多中医院没有进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范围,或者规定对患者就诊中医限制很多。这样,由于医疗费用的原因,限制了患者便捷地寻求所信任的中医师看病的权利。

转贴于   2 建议

2.1 以《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法》命名,而非《传统医药法》

由于中医药在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突出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瞩目的趋势,我国政府也将制订中医药专门法律并提上日程。有人认为与现代医学相对,应将这部法律称为《传统医药法》,这实属不必。197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中医”释为“中国固有的医学”,可以看出这是清末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为区别中国本土医学起见才启用之名。这种以发源地命名的方法无可厚非。而“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在许多发达国家却表示常规医学(conventional medicine)或对抗医学(allopathic medicine),即中国所谓之西医学,并将非常规医学称为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所以《中医药法》比《传统医药法》的提法更明晰、准确。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澳洲维省等许多国家地区在多种CAM并存情况下,都明确为中医药立法,而不是统称为替代医学法或传统医药法,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更应如此。

再者,中国本土医药比较精纯,理论与实践自成体系,这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社会所认可的CAM有本质区别。CAM所涵盖的内容庞杂,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中医药、印度医药、欧洲草药、印地安人传统医药、瑜珈、催眠、顺势疗法等尽在其中,即使是零碎经验也为CAM所括[3]。中医药虽然属于世界非正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中医学与西医学一样处于主导医学地位,属于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的一部分,其理论一脉相承,内容精粹互通,并不处于补充或替代医学的从属地位,也不需要使用传统医药之名来包容防治内容、理念、实践迥异的各种非对抗医学类别。

2.2 尊重中医历史和现状,对中医师进行分层、分流管理

中医学历史悠久,再加上目前传统与现代教育途径共存,现实情况较西医学更为复杂,政府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细化管理、监督。首先有关职业医师行医范围的明确。凡要使用中医药防治手段者,应考核其中医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中医师注册(但应允许中医师借鉴现代的检查诊断方法,这也是中医借助现代科技进行自我完善发展的途径之一,自我封闭与排斥于现代医学之外并不是保持中医特色的办法);凡中医和西医都使用者,则应分别参加两种执业考试、分别注册,而不是混合成中西医结合考试(否则对于中医师和西医师都有失公允)。

关于民间中医的考核、行医资格和监督问题。民间中医是指中医院校教育以外途径如师徒传承、祖传家授等方式培养的中医师。管理机构只能尊重中医历史,以事实为依据,以民间中医的中医诊治能力为考核核心,如果确实能治病救人,特别是以农村为主要工作阵线者,应发给中医执照,限制其只能使用中药或(自制)中成药。同时,要求其有完备的临床记录,建立规范的信访制度,管理机构不定时回访患者,有投诉或查出有违纪行为者,课以重罚,甚至永久性吊销执照。由于民间中医的准入门槛较院校毕业生为低,所以相应的权利也小些,象香港的表列中医没有强制要求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如果已在香港连续作中医执业最少达15年就可获得进行中医诊疗的权利[4],但他们没有病假条签发权等权利。大陆可借鉴香港对表列中医的管理办法,并在其成为表列中医之前的15年年限内,考虑使用医疗责任连带制,让已有行医资格的人负责监督其医疗行为,负其所有民事、刑事责任。

关于对单个秘方持有者的管理。许多人因为祖传或其它原因,留下行之有效的成药处方,治疗专病有特效,如云南白药。这种情况在中医界并不少见,留下的配方其实是中国医药的瑰宝,管理部门应根据该方治病的原始资料,发给单病种治疗执照,并对其治疗范围进行严格界定。如专治慢性咽炎的吹用散剂,注册及行医执照均清楚限定为慢性咽炎,治疗其它疾病均为非法。对他们的监督执法,一方面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鼓励投诉和奖励举报。

2.3 重新给予中医师制药的权利

中医学的特色决定了中医师给每个患者开出的处方不尽相同,而每个处方甚至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医师针对单个病例无疑具有制药的权利,这也是其治病的主要手段。其实,当类似个案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就完全能够说明药物治疗的普遍性,管理部门根据详尽的患者病案记录,而批准该中药制剂的生产注册,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包括毒性中药的处方完全可以免做毒理实验。这种从临床实践出发,又以临床疗效为目的的中医药管理方法才是中医理论发展、中药新药产生的源泉。这与从药物化学成分分析出发,以动物实验为疗效检验方法,再过渡到临床的西医药研究截然不同,这是由两种医学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化学新药的产生主要是发现具有新的化学结构的新物质,而中药新药多为已知中药的重新组合。

确保用药安全是国家医药管理机构重要职能之一,但应针对学科的不同属性对中医药和西医药进行分门管理,改变目前采用管理西药生产的办法来管理中药的现状。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反而对中药生产缺乏宽松环境。在韩国,根据11种古典医籍(其中4种是中国古典医籍)上的古方制作的药剂不用做临床以及药理实验就可以直接获得批准;在日本,经方免做临床验证就可以制成成药在市场流通,目前已批准生产210个经方,其中147个为“医疗用医药品”,63个为一般用医药品;中国产的中成药进入美国市场,只要通过FDA申报(约半年时间)即可按保健食品在市场上流通,而我国即使申报一个保健食品也要1~1.5年的时间,并且经费昂贵。

2.4 培养中医师的院校教育应更多体现中医药特色

中医院校教育已经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但目前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毕业生基础理论薄弱,实践能力差,成为难以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毕业生改行,而留在医疗一线的新一代中医师不会运用中医药治病。这与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学风树立等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根据现代社会对中医师的要求,中医院校应全面调整现有的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中医学的重心地位,促进中医与中药知识的融合,拉长中医临床实习时间和增加对中医内容的实践。同时,中医院校教育应根据目前中医盲目扩招后毕业生趋于饱和,4年时间内中医、西医以及英语、计算机、政治等课程全学但全未学精,临床缺乏真正掌握中医药技能的高水平中医师的现状,借鉴国际医学精英教育的办学思路,实行严进严出、高淘汰率、长学制的高学历医学教育,以八年制的博士研究生为培养的主要目标。而且,尊重现实,对现代医学采取理性、积极的态度,借鉴现代医学的内容,并非一定会导致中医的西医化,主要是如何教育问题,可采用先中医、后西医的模式。

3 结语

现行中医药管理体制带有太多西医药管理模式的痕迹,如不进行修正,不仅不能适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绵延数千年的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萎缩。目前正在制订的中医药法应协调好中医师这一中医学主体的责任与权利关系,真正促进中医药的完好继承、健康发展,并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护中医药优势与特色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J Harp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eczema[J].BMJ,1994, 308:489-490.

[2] Allen BR,Parkinson R.Chinese herbs for eczema[J].Lancet,1990, 336:177.

[3]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J].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2.

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1.国内医药流通制度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仅“九五”以来,我国医药流通规模扩大了2.53倍,销售额年均增长14.1%。2002年,医药流通企业17万多家,其中批发企业13262个,零售药店16万余个(其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已超过500家,连锁门店逾3万家),从业人员53.5万人,医药产品销售总额2034亿元。资产总额1004亿元,利润总额9.4亿元。较好地保障了全国医疗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及时有效供应。我国医药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流通领域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已影响到了整个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研究员陈文玲博士指出:药价虚高的实质是制度安排,是由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新出现问题及历史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叠加而造成的: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不够清晰,导致药品流通改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药品交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销售的主渠道,80%以上的药品在医疗机构销售。多数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总收入50%左右,个别医院达70一80%。王淑静指出,药价虚高最终是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流通过程中各种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尤其是流通的前端环节中,注册、审批、核价监督不严,为药价的过高定价种下了祸根。而颜少君和樊瑞莉从药品的特殊性指出: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上忽视了药品的特殊性,把药品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在打破药品三级批发加零售的流通模式后,药品流通市场尚没有形成新流通方式,从而导致了假冒伪劣药品充斥市场,药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他们认为,我国药品市场缺乏现化的市场流通主体,充分认识药品的特殊性是合理设计药品现代流通新体系的前提。

2.国外药品流通制度改革现状

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疾病谱悄然变化正在积极拉动全球医药流通市场。根据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10,688亿美元,2010 年到201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受人口增长、老龄化和新兴医药市场医疗可及性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到2020 年,全球医药支出预计达到14,000-14,300 亿美元。从全球来看,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药品流通行业的先进经营模式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随着美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20 世纪初,美国开始出现连锁经营模式药店且发展迅速。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企业之间、连锁药店与独立药店之间开始大规模的兼并活动,形成了多家跨地区的全国性医药连锁企业。目前,美国连锁药店具有规模大、分店多、分布广等特点,在美国医药零售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15 年,美国前三大连锁药店门店数量均超过4,000 家,最大的连锁药店公司CVS 已拥有超过9,000 家门店,销售额1,533 亿美元。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沃尔格林等为代表的美国连锁药店很早采取“药店加便利店、前端加后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以打造“健康美丽产品专卖店”为经营主旨,其经营品类扩展至与健康、美丽相关的产品。

 (2)日本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日本连锁药店的发展源自1955 年,大多是从车站前的药店、药局发展而来。为顺应消费者对健康、美丽和低价的追求,日本现代连锁药店经营品类已涵盖了医药品、健康食品和化妆品,日本的医药零售业已从疾病产业转向健康产业。

过去,为了适应以疾病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日本医药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构成中,医药品占据70%左右的份额。随着医疗重心从治疗向预防转变以及日本国民的自我预防意识增强,日本医药零售业开始不断涉足健康产业领域,并在药店经营机能性食品、营养辅助食品等产品。到2015 年,在日本零售药店的商品类别销售构成中,医药品仅占据32.1%的份额,化妆品占据21.2%的份额,日用品、食品等其他产品占据46.7%的份额。

    综上所述,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连锁药店,其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以及“药店+便利店”等模式的特点值得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借鉴,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向“做大做强,差异化经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本课题拟突破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本课题拟通过研究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改革以及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了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概况,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现状对其进行弊端分析,以医保、医疗、医药内在关系紧密相连为基础,通过加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优化药品流通渠道等措施,从而进一步优化深圳市的药品流通制度。

二、学术价值

1、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发展快速阶段,我国医药流通制度中药品流通秩序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对于造成我国药品流通机制不合理,从而导致药价虚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的医药流通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建立以三医联动为核心“医药流通、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三项改革应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推进、良性互动的关系。在进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和医保改革,降低医疗机构成本,强化医疗保险监督作用。构建优质医药流通渠道,在药品流通及管理方面,只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一个具有活力的、欣欣向荣的药品流通机制将在我国逐步形成。

2、现实意义

尽管深圳市了解决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仍然存在药价虚高,假冒伪劣药品充斥,本文根据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的发展状况,加上通过实证搜集调查等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的方法,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在知网上查阅大量的书面资料和相关的理论方法,分析总结了其他学者关于医药流通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