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产业前景

电影产业前景

电影产业前景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广西;电影产业;SWOT分析;对策

数十年来,广西电影人勇于探索,培养了大批影视人才,创作了一批经典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谱写了“首创中国探索片”和“养育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精彩篇章,打响了广西的文化品牌。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广西电影陷入了发展困境。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突飞猛进,在这一背景下,广西电影能否重现昨日辉煌?本文采取SWOT分析法,一一厘清广西电影发展的内部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广西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广西电影发展的SWOT分析

(一)广西电影发展的优势

1.曾经辉煌的“广西现象”

引领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五代导演”,与广西息息相关。1982年,广西电影制片厂迎来了张艺谋、张军钊、何群和肖风四位北影毕业生,次年,由他们四人拍摄的《一个和八个》震动影坛。刚刚毕业就独立拍片,这在全国电影界前所未有。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惊艳亮相,影片在摄影、造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在美学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面对全国电影娱乐片大潮,广西电影制片厂则摸索出“喜剧片、探索片、重大题材”三种类型片,通过喜剧片的盈利来支撑探索片、重大题材片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艺术质量高、市场反馈好的影片,形成全国瞩目的“广西现象”。

2.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

首先是题材优势。广西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几十万年以前,人类就在八桂大地上繁衍生息。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进一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的融合。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与地理,形成了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表现在遍及八桂大地的民俗、民风、文物、古迹中。广西还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太平天国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涌现了洪秀全、冯子材、刘永福等一批杰出人物。上世纪20年代末,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这些为电影拍摄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其次是编剧优势。广西有一个优秀的作家群体,近年来,他们与影视结合紧密,已成为圈内争抢的“电影资源”。如东西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李冯为张艺谋编剧《英雄》《十面埋伏》,鬼子编剧电影《幸福时光》,凡一平创作了电影《寻枪》《理发师》,等等。

3.得天独厚的地域风貌

广西地域风貌得天独厚,其中,有“碧莲玉笋世界”的峰林景观,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岩溶洞穴,有林木葱郁、心旷神怡的山地景观,有湖光山色、表里澄澈的河湖水景,有飞流直下、沾衣欲湿的瀑布景观,有微风细浪、阳光明媚的滨海景观。此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这些独特的地域风貌为电影拍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景资源。

4.量身定做的传播平台

2010年3月,广西科教频道正式试播。该频道是批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经营管理,是广西针对影视业出台的一项长效扶持办法。频道将科教和电影进行有机串联,拥有五大电影版块,已跻身“全国电影频道联盟”成员。这对于实现本土影视制片业与电视媒体资源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的影视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5.及时出台的政策扶持

为了扶持电影发展,广西于2010年制定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创作生产格局;建立广西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影片的拍摄和对获重大奖项影片的奖励;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等等。

(二)广西电影发展的劣势

在全面分析广西电影产业存在上述优势的同时,笔者也发现,广西电影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劣势和问题。

1.制作机构实力弱小

近年来,作为广西电影生产主体的广西电影制片厂,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联系和扶持的试点单位,以改革激活生产能力,积极筹集资金,进行多种产业开发,目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与外地实力雄厚的电影制作机构相比,广西电影厂还明显存在较大的差距。

新世纪以来,民营影视公司开始进入广西影视剧的创作。2004年,广西影视制作机构为44家,其中民营23家;2005年,这类机构就增加了13家,全部是民营影视公司;2006年,广西已有69家影视制作机构,其中有53家民营公司,所占比例超过70%……然而,目前这些民营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业规模小,自主制作能力弱,不利于广西电影做大做强。

2.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近年来,我国电影专业人才数量与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失衡现象。首先是人才匮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电影专业高校毕业生不过千余人,远远满足不了电影产业发展需要。其次是结构失调,一方面,低端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富于艺术创新和善于经营的高端人才短缺。而对于偏远的广西,专业电影人才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电影专业技术、电影艺术创作、电影院线管理、电影经营策划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很多制作机构对电影产业中创作、运作的规律缺乏专业水准,严重制约了广西电影的发展。

3.正规融资渠道缺乏

资金不足,是影响广西电影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诚然,市场上向来不缺乏资金,真正缺乏的是电影投资的正规渠道和平台。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影视公司寻求资金,往往是带着剧本四处“化缘”,而民营企业要投资影视,一般都是私下联系导演或影视机构,双方缺乏正规的交流渠道。由于影视市场尚不规范,资金的流入不畅,从而制约电影制作的良性发展。

(三)广西电影发展的机会

1.国内电影市场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电影增长迅猛,2008年票房收入达到43亿元,2009年票房收入达到62亿,2010年票房收入达到102亿!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已占到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5%,而且有望在未来三年增长到10%,届时中国即将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巨大的需求市场,对于广西电影的发展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合作平台

由于人文相通、地缘相近,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双方影视交流态势喜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进口的国外电视剧中,来自东盟的作品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每年也有不少东盟的演艺人员来华参与影视节目的制作。同时,东盟各国也成为中国电视作品的重要市场。可以说,中国和东盟双方影视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交流的“桥头堡”,从经济版图的边缘走向了中心,这给广西影视文化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定期举办的“中国―东盟影视论坛”,更是吸引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影视文化部门高层、学者、企业家参加,为电影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四)广西电影发展的威胁

广西电影发展面临的威胁,主要源于外部的竞争压力。当前的中国电影,正处于“最好和最坏的时代”,一边是票房不断攀升,大片纷纷涌现;另一边是小片生存举步维艰。据报道,2010年全国拍摄的影片一共有600多部,但其中进入院线上映的只有120部左右,也就是说,有80%的电影拍完就束之高阁了。而力量相对薄弱的广西影视企业,在电影产业上更缺乏与区外大型制作企业竞争的能力。此外,广西本土的制作机构数量不断增长,彼此之间对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凸显,若不加强合作与整合,也将威胁广西电影的健康发展。

广西电影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广西电影发展前景看好,而要驶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则必须正视问题,勇敢接受挑战。

(一)解放思想,大胆开拓

广西电影当年能在全国经济文化的“边地”异军突起,今天看来,最宝贵的遗产可以归结为锐意进取,敢闯敢干。多年后,张艺谋总结起在广西的成长经历时,仍充满深情地说,“广西电影厂领导的观念非常解放……打破常规,破格使用,放手让我们探索实践……没有广西厂的放手,我们出不来!”思想解放所产生的能量是无与伦比的,广西电影要从困境中重新崛起,则必须重拾当年的宝贵经验――解放思想,大胆开拓!

(二)走规范化、专业化之路

要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首先要争取融资渠道多元化,构建以民营资本为主体、以国有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其次,要建立规范化的融资渠道。近两年国内电影产业骤然升温,华谊兄弟、浙江华策影视纷纷上市,此外,小马奔腾、光线传媒等也加快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问鼎资本市场,有助于广西电影产业驶上规范化发展轨道。另一问题是,提高电影制作营销的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为此,广西要加强电影创作、制作、经营管理和发行营销等四个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三)加强整合,打造龙头企业

要振兴广西电影,还得靠有实力的影视制作机构。今天广西的电影制作机构越来越多,但真正能独立运作拍摄电影的却屈指可数,因此必须走联合之路。同时,在市场条件下,广西电影制片厂已经失去了计划经济下完全垄断的优势,这就要求其立足市场需求,合理配置产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动企业发展上规模。

(四)打造精品电影

占领市场的前提是要打造精品电影。换言之,广西电影要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应有的位置,则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造有内涵、有品位、多类型的好产品。如前所述,广西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地域风貌,这为打造精品电影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为此,广西每年可计划推出数部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电影精品,借此重新打响广西的文化品牌。

(五)打好“东盟”这张牌

面对机遇,广西要充分打好“东盟”这张牌,搭建国际区域影视交流平台。广西是许多制片人青睐的外景地,但当地迄今为止还没有知名的影视基地。借助中国―东东盟博览会这股东风,广西可以打造“中国―东盟影视文化城”,提供一个电影拍摄与制作的好基地,同时通过挖掘东盟与广西的历史、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点,提供一个好的旅游、休闲去处。

[参考文献]

[1] 章柏青.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 孙鹏远.广西电影的“繁荣”与“窘境”[N].南国早报,2011-03-13.

[3] 蒋锦璐.民营影视公司 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N].广西日报,2006-12-28.

[4] 广西影视产业发展近况及热点问题分析[OL].省略/,2006-12-18.

[5] 黄伟林.广西电影――当代中国电影的新起点[N].广西日报,2009-09-03.

[6] 刘晓莉.东盟已成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重要合作伙伴[OL].新华网,2009-10-24.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产业;视觉特效;CGI技术

数字技术(DigitalTechnology),是一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科学技术,它通过转换信息编码、转变信息格式等方式,将图片、文字、声音以及视频等信息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并通过对此类信息的加工、储存、传输,将其动态化、立体化的呈现在观众的视觉范围内。而在储存和解码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会使用到计算机技术对此类信息进行编码、解码以及压缩,所以,我们习惯性的将上述技术成为数字技术或数字控制技术。在计算机功能日益增大这一因素的推动下,数字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到了电影制作的过程中。例如,近几年来,美国好莱坞就生产出了大量的以数字技术为主制作的电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阿凡达》、《复仇者联盟》以及《变形金刚等》。此外,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电影,还能有效的减少电影的生产成本,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在提高电影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观众提供完美的视觉享受。综上所述,对本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CGI技术在电影人物造型塑造中的应用

CGI技术既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脑生成图像技术,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其在生成图像方面的功能也变得日益强大,被广泛的运用于电影特效制作中。CGI技术兴起之初,在电影领域的作用只是生成一些简单的画面背景,并只有通过将其插入到电影镜头中的方式,才能起到增加电影视觉效果的作用。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CGI技术就可以用来制作一些虚拟的飞船、建筑物以及动植物等场景,例如,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视觉电影艺术大师乔治•卢卡斯就运用CGI技术制作了《星球大战》影片中的“尤达大师”、外星恶棍“贾霸”等外星人。进入21世纪以后,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为CGI技术制作虚拟毛发、布料以及皮肤等图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了运用CGI技术制作电影人物。例如,《第三类接触》、《终结者》和《黑客帝国》等影片中均是使用CGI技术生成的虚拟角色,制作效果十分逼真,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的视觉效果。此外,在传统的CGI镜头制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演员放置在蓝绿背景的环境下才能运用有效的运用此项技术,需要的电影背景只能通过后期更换的方式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影的制作效率。CGI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可以实现导演与虚拟角色互动的电影制作方式。如卡梅隆导演在制作《阿凡达》这部电影时,就完美的结合了真人演员、真实环境、虚拟环境、虚拟人物等元素。其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在虚拟角色扮演者身上安装传感器,将角色的动作及时的传输至电能,从而呈现电影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画面,为导演做出准确及时的指导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2数字技术在电影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电影制作技术中,角色的在塑造方式主要为化妆。例如,在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电影中,就是通过化妆的方式对里面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塑造,这种人物形象再塑造的方式具有耗时长、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携手完成以及视觉效果差等特点,大大降低了剧中人物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此外,如果我们长时间的在演员的脸部和皮肤上使用道具,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一些演员的皮肤过敏,从而增加了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风险。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对电影制作行业中角色的定义已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真实人物和实体模型,虚拟角色也成为了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影片角色已成为目前电影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例如,美国在2011年生产的电影《猩球的崛起》中,电影制作人员就是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出剧中的猩猩的,而观众所看到的只是虚拟的猩猩。并运用动作捕捉器将表演者面部动作和关节动作记录下来,将其加入到虚拟猩猩的制作中。使虚拟猩猩的面部表情、眼部动作、行走方式等与真实猩猩的完全相似,有效的增强了《猩球的崛起》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3数字技术在电影场景制作中的运用

在传统电影制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实体搭建、手工描绘、电影接景以及模型接景等方式实现电影场景的再造。这种电影场景制作方式耗时费力,在无形中增加了电影的制作成本。此外,通过上述方式制作电影场景,还有可能出现各场景之间衔接不恰当的问题,从而降低电影的视觉效果。例如,在《2001太空漫游》这不电影中,就是运用放映接景的方式制作了人猿在非洲沙漠玩耍的画面效果,但是,我们所能观看到的只是平面的画面,很难深度的展现出电影的真实感。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将此项技术运用于电影场景的制作中,其工作原理为:运用二维或三维软件实现数字绘画接景和三维虚拟场景搭建,具有操作简便、投入成本低、制作时间短等优势,被广泛的运用于当前电影产品的制作中。例如,在拍摄《星际迷航》这部电影时,导演对战场的场景布置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运用传统的场景搭建方式根本不能满足电影情节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传统场景搭建的方式来布置该电影的场景。为将各类自然灾害的场面真实的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障。

4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增加电影视觉效果中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电影人物的制作、电影角色的塑造以及电影场景的制作等方面。但是,受传统电影制作模式的影响,我们在运用数字技术增加电影视觉特效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身为电影工作人员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提高自身对数字技术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发现数字技术在增加电影视觉特效中存在不足,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荣国.从数字化技术谈电影声音的发展现状[J].现代电影技术,2016(03).

[2]娄未梦.以电影《金刚》为例浅析电影视觉特效技术的发展和趋势[J].艺术品鉴,2015(30).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本文从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对我国影视基地做了全景式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7]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21-28页。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叙事 文化折扣 角色造型 叙事空间

2010年国产动画的年分钟产量已经由上世纪末的几万分钟快速增长到了十几万分钟。整个动画产业正在涌动激情的创业热潮。特别是《喜洋洋与灰太狼》在国内市场上取得的成功,更激励了无数动画创作人员,跃跃欲试。然而尽管动画产业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日韩等邻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国动画产业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各地的动画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动漫节频繁举行,整个动画产业仿佛进入了,但是却缺乏令人满意的收成,产量很大精品很少,正如袁伟时所言“历史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时代要破浪前进,现实却踌躇不前”。中国的动画电影在有了国家政策强大后盾的支持下虽然形式大好,却并没有繁荣起来。

原因何在呢?

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动画电影发展的强劲势头,在充分研究国际动画产业发展状况后,可以发现,国产动画电影在创意、特别是在叙事艺术上显得格外孱弱,作品的叙事元素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对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度的挖掘。特别是动画创作理念的落后成为严重制约动画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国内对于动画电影创作的研究大多是从动画的产业化的角度和制作技术的角度进行论述。不可否认技术到位是一切创作理念,是一切艺术构思得以实现的前提、一个好的动画创意,要想变成现实,必须拥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但动画采用新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叙事。正如曾经开启了特技创作先河的乔治・卢卡斯所说:“有着丰富内涵的故事永远是电影艺术获得成功的前提”。如今的现实情况是,我们已经在技术层面培训各方面的动画人才,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况且中国从来不缺少优秀的动画技术人员,在其他国家出产的很多优秀动画作品的幕后总能找到一些幕后的中国无名英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动画软肋在于民族化“叙事”。对于商业动画来说,不论角色也好,场景也罢,叙事是唯一的目的。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叙事的处境:中国正处于转型期,文化主体迷茫和文化本体混乱,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动画产业的现状,导致动画作品在文化内涵上无所适从。动画电影的叙事在全球高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环境下,出现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这是由于东方国家包括中国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文化认同。对本土的,传统的文化认同要求国产动画电影,为受众提供民族化的叙事言语。而对现代文化的认同又会使叙事以西方的文化逻辑来进行。另一方面l由于现代叙事话语的精神实质更多的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这就使得动画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在初期选择时就与东方文化圈的文化内核脱轨了。尤为突出的表现是在有些国产动画电影中,角色的名称是洋人的名字。像几年去前的《魔比斯环》那样,当一个名叫卡罗琳的女人在第一句台词中说出塞蒙和杰克这两个名字的时候,这部电影已经开始离中国越来越远了。在很多国产动画形象中,我们都能找到来自外国的人物原型。

这种“南橘北枳”的状况必然会导致“文化折扣”的出现。所谓文化折扣就是指“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

而“文化折扣”的出现究其原因的实质就是不能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鉴赏者个体在鉴赏作品之前已有的由诸多主观因素组成的心理模式、欣赏要求和审美期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将此称为“先在结构”“前结构”。鉴赏者之所以成为鉴赏主体,正是由这种“先在结构”或“期待视野”所造成的。因为每位作为主体的鉴赏者都是历史的人、社会中的人,文化氛围中的人,社会实践中的人。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它的精神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沉淀在每个影视观赏者心中,这些积淀与每个人的审美经验、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气质禀赋、兴趣习惯等相融合,就会在心灵上,形成一种期待视野,每个影视鉴赏者在观赏影视作品,都受到这种期待视野的制约和影响。

所以,国产动画要在这种后殖民语境的情况下,打造出既能凸显民族特色,满足本国受众的期待视野,又能以此为契机,在全球范围内竞逐市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

1.角色造型的民族化设计

与许多艺术形式一样,看一个国家的动画电影是否趋向成熟,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作品中是不是更多地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艺术趣味和适应民族的欣赏习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传统是有不同的,这些就决定了动画片的主题风格、故事架构、情节安排、角色设计有所区别。恰如受众看到机器猫的形象就会想到日本,看到米老鼠的形象就想到美国,看到孙悟空、哪吒就会想到中国。角色设计很多时候就是一部动画的灵魂与核心,所以在叙事角色的设计上,我们看以看到日本动画片最显著的特征是角色中心主义,即绝大多数日本动画,以主要角色的活动为中心展开故事。并且这些角色多半为人物,很少是动植物。形象很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东方风格与民族特点。造型甜美,清新细致。美国的风格则是善于制造英雄,角色造型往往夸张浓烈,具有十足的弹性。我国当下的动画作品由于受到传统的剪纸艺术、水墨动画、泥塑、木偶等艺术形式的影响,造型设计上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过于平面化,缺少弹性和幽默感,所以既不能体现商业动画的游戏精神,也不利于很好的表现人物细腻的内心情感世界。所以国产动画要独树一帜打造出自己的风格,使观众能够通过动画角色的造型本身感知其中蕴含的民族特质和精神气质。从而更好运用角色行动和思想变化的叙事功能。

2.实现叙事空间造型的多重功能

在动画电影的叙事也同其他电影艺术一样,空间始终在场,始终被表现,电影叙事至少蕴含两个空间也就是场景和外场景,其中外场景空间分为六个部分:前四个部分是直接以取景框的四边为边界的空间,第五个部分是‘摄影机后面’的场景空间的,第六个部分包含位于景物(或景物某一成分)后面的一切。由此可见,对于2D动画电影来说外场景空间是未被展示的空间,我们只需专注于场景的打造。如果是3D电影则还要注意外场景空间的建构。

商业动画电影的空间环境造型也就是场景在功能上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次。最基本的是技术层,在这个层次上,空间环境造型的功能 是力图通过形、光、色等造型元素使空间现场具有假定性基础上的真实感,发挥的是再现功能。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层,在这个层次上,空间环境造型不再仅仅是技术语言,而是具备了叙事、抒情、再现与表现地功能。在动画电影叙事环境的造型上应当使环境造型参与到剧情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作为呆板的背景而存在。国产动画在空间环境造型的造型上之所以显得缺乏生气,很多时候是由于美术设计人员完全将重心放在了精美的绘图上,而忽略了环境与主角行动的关系,最终导致了那个壮丽的背景单独存在于动画叙事之外了,高明的场景设计总是和剧情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动画电影的空间造型时要考虑每个场景宏观场面和微观细节出现的视觉意义,和叙事意义,要使场景变化与角色行为互动起来,共同推进叙事。

3.创新故事建构的理念

正如世界动画电影界的泰斗宫崎骏所认为的动画电影必须做到“入口低而宽,能吸引所有的人进入,但必须有一个设得很高的通向净化的出口”。所谓不破不立,中国动画首先必须从创作理念上改变将儿童作为动画电影唯一受众群的狭隘认识。选择和创作的故事不能过于低幼化,入口和出口都一样的低浅、宽泛,只能认为是对观众的蔑视。要使动画电影在中国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必须使动画电影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使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由喜爱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儿童看到的是故事,少年看到的是成长,成人看到的是思想,老人看到的是童趣,可以感受视觉刺激,也可以得到心灵的触动或情感的激荡。

4.丰富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是影片生命的骨骼与主干,是确立一部影片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的重要方面。一部动画电影之所以能给观众以某种新鲜的感受、心灵的触动或情感的激荡,除了其主题的设置和角色形象的丰满充实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其叙事结构的架构别出心裁并恰当得体,富有叙述上的层次感、节奏感和艺术韵味。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为适应动画电影主题表达的多样化,动画电影的情节规模的扩大,内容的复杂,以及随之而来的叙事结构的发展,中国动画从业人员需要敢于探索和实践,建立新的叙事结构,为讲述复杂多样的故事提供契机,从而使动画电影的创作者在结构本文与欣赏者读解本文时更有章法可循,也为叙事结构的不断革新奠定基础。

5.创新要与观众的接受心理相协调

电影产业前景范文第5篇

一、旅游植入式营销的优势

植入式广告和传统式广告比较,有其自身优势:它是一种主动、深入、灵活、渗透式的营销方式;能较快提升景区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迅速传达景区核心功能和新信息;广告、品牌和节目几乎没有受到干扰,广告形式互动有趣,易于观众接受,潜移默化地传达信息。植入式营销这种介于广告和非广告之间的信息传播模式的独有优势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传播信息的隐蔽性

植入式广告讲求“功夫在诗外”,以不露声色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地将景区广告融入到节目中,让观众不知不觉接受产品信息。观众在观看影视剧节目、电视节目或者是玩游戏的时候,往往注意力十分集中,如果植入的产品很好地和情节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故事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观众意识不到有广告信息的存在,但是又对节目中出现的产品或是品牌记忆深刻。一部贺岁片《非诚勿扰》使名不见经传的景区西溪湿地人气急升,杭州美景在影片中尽情展现,西溪湿地、西湖,再加上那句著名的“西溪,且留下”,一个不落痕迹的杭州城市形象宣传片。

2.受众接受的主动性

受众收看影视是一种主动选择,对传播信息的理解、解释与记忆也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而且每个个体受众都是各取所需地、充分调动自身经验系统,寻找与传播信息相符之处,从而使自身对传播信息的重建。按电影《达芬奇密码》中的地图去游卢浮宫;到帝国大厦前重温电影《帝国大厦》……找寻“电影情节地标”,是现代电影观众的新追求,而借电影的广告效力,推动旅游经济,也是很多地方政府梦寐以求、乐此不疲的“便宜”事儿。随着电影《海角七号》红透半边天,不但票房已突破四亿,也让电影拍摄地点屏东恒春一夕成名,每逢假期恒春小镇街道上塞满前来找寻电影情节地标的影迷;《非诚勿扰》播放之后,便有不少发烧影迷到杭州寻访电影中的风景,片中男女主角旅行的北海道也成为爱侣们度蜜月的大热选择。

3.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广泛

目前,大多数城市都采用风景宣传类的城市广告片来展现其形象。但这类风光宣传片一般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或打动人心的故事,承载内容有限,一些城市亮点只能一扫而过,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影视媒体的生命力极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DV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反复播放无数次,延长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时间和记忆程度。一部电影让一默默无名之地蜚声海内外,这不是传说。对旅游这一“眼球经济”而言,影视剧作完全可以造就一个个最火的旅游目的地。

4.品牌提升的搭建效应

当自身的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怎样进行深度营销就成为品牌持久发展的关键,这也是众多旅游景区都面临的困境。千岛湖景区大胆尝试电影广告植入,与《家有喜事2009》合作,将千岛湖作为电影剧情发生的一个主要场所,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成功地提升了景区的品牌价值。据了解,目前千岛湖的旅游形势非常好,电影中提到的水煮鱼头更引得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对于其他旅游景区而言,这样的尝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借鉴。

二、旅游植入式营销的传播学解读

1.传播模式

二级传播模式是拉扎斯菲尔德(P.F.Lazasfeld)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传播学的经典模式。信息先传递到一部分在人群中有影响力的人,再由这部分人传递到广大受众,拉扎斯菲尔德将这部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中坚力量的人称为“意见领袖”(opinionleaders),信息走向可以概括为“信息意见领袖追随者(followers)”。在传统的多级传播理论中,影视剧中的演员往往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其作用不可小觑。二级传播的意见领袖还有别的可能。植入广告的方式有很多,有些方式并不需要借助演员,如场景、情节植入等等。《古墓丽影2》中有一大段戏在香港拍摄,镜头中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和现代的街头景观尽收眼底,没有演员做任何宣传。信息会直接传递给屏幕前的观众,由受众中的“意见领袖”传播给追随者[8]。

2.传播效果———可信性

可信性包含两个方面:传播者的信誉和传播者的权威性。观众是不是能够接受影视作品中植入的广告,关键也是看这两点。拍了一部影视剧,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一部影视剧火了之后,旅游业及时跟进,推出与剧情相关的旅游项目,这种影视与旅游联姻的形式,自电视剧《圣水湖畔》、《刘老根》、《非诚勿扰》等影视剧火热播出后,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业。正如当下《非诚勿扰》里的一句“西溪且留下”让这片西湖边上的湿地从此广为人知,也如每10个到新西兰的外国游客中就有人声称是被《指环王》纯净风光吸引而来。据“携程旅行网”公布的一份针对2500名游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四成的游客会因为喜欢一部影视作品而专程去其拍摄外景地旅游。

3.传者与受者

作为传者的演员与作为受者的观众很难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传者本身的意义可能要大于植入的产品内容。受众接受植入式广告是其次,故事情节或角色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因此植入式广告的有效传播需要与影视作品有机地融合,打破受众的心理防线,让观众自然而然地接受电影中的产品形象。喜爱观看电影的观众一般集中在18~38岁,尤其是一些现代娱乐电影,这些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新奇的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并且有时间和经济实力去消费电影以及影片中植入式广告所提及的商品或服务[9]。比如影片《非诚勿扰》中出现的杭州西溪湿地、北海道等景点都契合了年轻人追求浪漫的心理,年轻人更是其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

三、旅游植入式营销的运作模式

国内外学者主要对植入式广告的发展背景、优势和劣势、媒介形式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事实证明,植入式广告是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当,广告主和影视作品导演就会获得“双赢”,但若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双赢,很可能是“双风险”。因为影视与广告毕竟属于两个独立的元素,二者的融合并不意味着二者没有冲突和矛盾,这种矛盾背后的兼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内容,还有更深的思考。旅游广告自然地融入到电影中,并且推动剧情的发展,这不仅借助于导演的技巧和小智慧及电影团队的商业化能力,还在于对植入式营销运作模式正确的把握[10]。旅游植入式营销分为三种运作模式:场景式植入、情节式植入和文化植入(如图1所示)。

(一)场景式植入

场景式植入,主要是指品牌视觉符号或商品本身作为媒体内容中故事发生的场景或场景组成的一部分出现。影片外景地的选取通常是一些自然资源独特优越的地区,现代电影拍摄利用先进的摄影技术,通过另外一种视角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美是人们用肉眼很难察觉到的,电影所做到的这一点无疑促使人们产生了前往实景的愿望,旅游动机也由此而生。

1.拍摄地植入。在目前和旅游业挂钩的影视节目中,大多数是选择某个景区作为拍摄地,以拍摄地植入的方式进行旅游宣传,而其他植入方式表现的很少。这种单一的植入方式不能将旅游产品和影视很好地结合起来[11]。广告主应注重片中植入和片外营销相结合,与其他传统营销方式统一起来,必要时要让产品经常在各同类电影中做植入式广告,加强受众的注意。例如西溪湿地在《非诚勿扰》中得到宣传后,继而开展了“赏湿地美景,观非诚勿扰,谱西溪恋曲”活动,使西溪湿地与《非诚勿扰》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利用了《非诚勿扰》的热播提高了自身知名度,巩固了广告效果。

2.网游植入。玩过网络旅游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不知不觉就会把自我融入到游戏中去。因此,景区也可以抓住网络游戏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来进行景区网游植入。武夷山市政府与联众公司就“共同促成更广泛网络产业与旅游产业合作”达成共识,双方有望共同策划制作反映古代闽越文化的(全球品牌网)网络动漫游戏《闽越风云》,把美丽的武夷山水风光放入更多的游戏背景中,并以武夷山三日游的方式对其休闲游戏大奖赛的获胜者进行奖励。另外,飞石岭景区与杭州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该网游公司为飞石岭景区专门开发一个全三维立体的飞石岭虚拟世界,并把整个飞石岭景点逼真地植入其网游巨作《大唐风云》中,让玩家通过游戏获得“身临其境”的网络旅游感受。这正如中国风光视频第一站的风光网视,把旅游视频与实地旅游相结合,让“视频”做导游,实现景区与旅游视频的双赢模式。但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大型的景区网络游戏植入,利用网游媒介植入,不仅仅是在游戏中植入旅游景点这么简单,可以考虑利用更多的游戏模式来达到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

(二)情节式植入

情节式植入,是指在电影、电视剧中,灵活地将产品的特性和诉求点,融入到电影中,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广告不像广告”的最佳境界[12]。应该在充分掌握理解相关电影电视信息和目的地资源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防止牵强附会,弄巧成拙。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中,发生了一件我们并不陌生的话题———办公室恋情,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本来是一个很闷的主题,直到一次特殊的公司奖励———泰国游。旅游无疑是发生恋情的最佳时机,唯美的景色,好得不能再好的心情,都是促使恋情展开的必备因素,而电影也是如此,美丽宜人的景色也会激发观众的观看欲。当大家沉浸在浪漫、唯美、甜蜜、期待这样的字眼下,谁还会想起这是广告商在给我们做的隐性广告呢?等看到影片最后的字幕,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泰国旅游似乎也是植入式广告之一[13]。此外,剧情中的场景或传播形象应该符合旅游地的区域文化定位,符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

(三)文化植入

这是旅游植入营销的最高境界,它植入的不是产品和品牌,而是一种文化,通过文化的渗透,宣扬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产品。影视剧情与拍摄地旅游资源的结合,会使影视剧中的文化注入旅游地场地、风景之中,由此在提高其知名度的同时,增添了文化内涵,文化的永恒魅力将形成有些旅游地的旅游品牌,按照这种品牌文化可以形成开发不尽的资源。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用大量篇幅介绍韩国料理的制作和针灸方法,还有韩国服饰、建筑、伦理道德,这些韩国文化被深植入观众心中。在《大长今》的“鼓动”下,2005年前往韩国的中国游客增加了25%,去韩国游玩的日本游客也将达到创纪录的240万人。

近几年,大量的韩国电视剧、电影涌入中国市场,这种文化植入的经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韩国商品(服饰和化妆品)热销,大批韩国艺人进军中国文化市场,甚至学韩语的人也多了起来。据韩国观光公社委托秋溪艺术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台湾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美国的《纽约时报》将裴勇俊称为“创汇23亿美元的男人”;《冬季恋歌》的外景拍摄地之一外岛也成为爱情岛,每天吸引着上千游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