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产业报告

电影产业报告

电影产业报告

电影产业报告范文第1篇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各类报告,中国影协在去年《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推出的基础上,以其时效性和指导性俱佳的优势,今年又推出了《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两部。中国影协日前在京举行了两部报告的座谈会。

《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担任主编,多位从事电影产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研究项目。该报告充分发挥影协广泛联络和深入调查的优势,把“一手数据分析”与产业视角的独特研究结合起来,既尊重数据的客观准确,又发挥撰写报告专家的理论分析智慧,对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阐述,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对业界、学界了解200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作为国内第一部年度电影艺术创作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组织撰写,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尹鸿、秘书长刘浩东担任主编,作者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电影理论评论专家组成。该报告以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包括十二个章节和一个专题研究,分别为中国电影创作年度综述、年度热点、年度创新、年度症候、年度走向、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摄影艺术、声音艺术、新技术、港产合拍片的年度分析,以及专题研究中国进口分账影片态势分析。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2007年度十部优秀国产影片推介活动”的片目名单。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推出这部艺术创作报告的目的,旨在让更多的人在聚焦产业喧嚣的同时,冷静细致地思考电影艺术层面的诸多元素,从电影创作本体上把脉国产影片,把理论家、评论家的判断与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电影理论评论中坚持主流文化的声音。该书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改变了只关注精英和艺术电影的传统角度;二是对实现市场转型做了全面的关注;三是对新形势下的主流电影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为《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第一次对中国电影艺术创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因此备受关注。参加座谈会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就中国电影创作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强调眼睛要向下看。他认为,中国电影研究的立场要有一个调整,要从精英立场转移到大众立场,不能把电影研究变成空中楼阁。要从重电影票房转移到增加对观众人次的研究,尤其要关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众人次。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重要,但不是全部的依据,人次虽不能计入经济效益,但对中国电影创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电影的研究重点还应该放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上,进一步建构主流商业电影体系,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希望敢于面对创作现实。他说,中国电影产量虽然多了,但创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对创作上的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创作问题远比产业问题大。《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的出版对电影创作研究会产生很大影响,希望能坚持做下去,更希望这些研究能让创作者看到。因为目前拍摄者、投资者并不太知道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创作者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评价。电影批评家要继续解放思想,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出来,努力加强和扩大电影评论的声音。艺术报告不要追求大而全或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分析,可以有多种写法,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发言时先站起来向作者鞠躬,由衷地表示对这两部报告出版的祝贺和对作者的敬意。目前,高校有影视专业两千余个,研究生有三千余人。他认为两部报告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了数据和依据。该报告开创了电影研究的新阶段。郑洞天希望报告每年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类型片的问题,去年中国共生产了526部影片(包括120部电视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类型片?我们的类型片不够成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再比如中国大片的问题,是否制作越大越挣钱?大片越拍越没有思想?应通过每年的报告把中国电影的现实真实地报告给创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提出增加未成年观众电影调查。她说,影视文化对未成年观众有哪些影响,应该是报告的内容之一。今年,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就未成年观众价值观的形成、对明星的认知度、对某些电影的暴力倾向的反应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今年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都江堰的中学生。5月11日,包括聚源中学在内的孩子们最后交上了答卷,没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大地震,很多参与调查的孩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学院已决定把调查问卷捐给相关的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黄会林建议,应该重点对未成年孩子们对当下影视文化的看法进行调查,他们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主力军。

本报讯 (记者 高小立)6月28日,随着电视剧《茶馆》中最后一个镜头——王利发娶媳妇拍摄的结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独家制作、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茶馆》在涿州影视基地宣布前期拍摄完毕正式关机。

电影产业报告范文第2篇

>> 2016中国电影年度景观:产业、艺术与文化 2015中国电影年度报告?产业、艺术与文化 “201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艺术报告” 2011:中国电影产业与艺术备忘 2009: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备忘 中国电影的文化与产业之困 2016年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挑战及趋向 中国电影产业的消费与被消费 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观察与思考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未来 构建中国电影的艺术文化产业 2014年中国电影艺术与文化研究报告 从中国电影发展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国精神 面向创意文化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 当下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创作现状之思考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思辨 2015中国电影:高票房催生产业分化 2005中国电影:产业化再丰收 跨国合拍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现状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⑩陈旭光:《张艺谋向国际市场交出的“合格作业”》,《中国艺术报》2016年12月26日。

11林年同:《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中有关古典美学问题的探讨》,《当代电影》1984年第2期。

12张法:《中国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

13李诗语、娄逸整理:《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之与吴天明的导演艺术》,《创作与评论》2015年7月号下半月刊。

14陈旭光:《绘制中国电影的‘文化地形图’》,《文艺报》2015年8月12日。

15陈旭光、李雨谏:《当下喜剧电影创作的类型化与寓言性》,《上海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电影产业报告范文第3篇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传播与文化产业分为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业等5个大类。传媒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一样,属于高风险、高智力、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

传媒产业各媒介“产品”具有相同特征,盈利模式、收入构成相似,集中表现在信息服务增值更多地体现于媒体所生产的“产品”之外(即广告收入上),发行需求弹性较大和规模效益显著和集中度高。

1、对广告依赖性强。传媒服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节目或者栏目附加的广告,这与其他产品的经济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广告是传媒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70%左右。广告商为了追求广告效果,便会对收视率高、受众面积大或发行量大的媒体产生偏好。

2、当同一细分市场中有两家以上非常相似的媒体存在时,处于第二位以后的媒体处境便十分不利,大量的广告会不按比例地给予优势地位的媒体,而广告商并不考虑第二位的媒体在发行量或者收视率上与第一位的接近程度。

3、规模效益显著。收视率越高,即受众规模越大,其广告收入就越高,而且广告的单位时间价格也越高;纸质媒体则发行量越大,广告收入越高,广告的单位收益越高。因此,增加收视率或者受众规模即意味着单位广告价格的超比例增加,也意味着广告收入的乘数效应。

4、集中度高。电视、广播、报纸三大媒介广告收入居前的媒体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北京、广东三个地区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3.71%,前十名地区的广告营业额占全国市场总量的78.91%。

我国的媒体广告业已经从初创期的高速增长向相对高速的稳定发展期转化。从1991年的35亿元猛增到2000年的712亿元,年均增长39.73%;从90年代初的每年翻一番,到90年代中期每年40%-50%的增长,到1998年至今年增长速度稳定在15%-20%的水平上。

有线电视网络经营业务是另一收入来源,目前我国拥有近8000万有线电视用户,年收益基本稳定在100亿元左右。

二、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宏观情况和国家产业政策

2001年中办发17号文明确了要积极推进媒体集团化改革,组建跨地区、多媒体大型新闻集团的目标。报业、出版、广电集团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股份公司形式吸收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发行集团、电影集团可以进一步吸收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

目前全国省级网络公司均已成立并投入运营、区域内的干线网也基本建成;全国数千家地、市、县的有线电视接入网已连结1亿家庭用户。国内已经有26家报业集团。

在市场竞争机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传媒产业将形成以广电传媒、报业和网络传媒为主的多模式的跨传媒产业化集团;

国家对传媒机构的管理法制化。国家将制订大量的法规制度来约束传媒的行为,逐步减少对传媒的行政干预以保持对传媒管理的连续性;

国家仅控制少量的全国性传媒机构,并且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其覆盖率,大量的社会资本将进入传媒产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部分传媒机构将实现直接上市融资;

传媒的新闻采、编、播部门与其他部门分离,不参与经营,仍实行事业单位式的管理体制,以保证传媒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这是传媒业的立身之本;

专业性、商业性传媒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综合性传媒的比重相应下降,广告主将倾向于选择专业性传媒广告,而分类广告也将成为时尚;

跨地区收购地方电视台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单位时间广告价格及吸收广告投入,而目前主要以跨地区合作为主要形式;

根据达成的入世条款,期刊杂志将成为首先向外资开放的领域;中国每年进口外国大片增加至20部,3年内进口电影数目增加至50部;外资还被允许投资中国影院、投资制作及销售录音、录影带等视听产品,并拥有最高49%的股权;

电信、广电将在局部地区对称进入。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建设的意见》,推动电信、广电双向进入、互破垄断、互相准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普及和国家电信产业政策的改变(打破“垄断”),传媒产业与电信业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二者相互渗透从而导致混合传媒集团的形成。

三、传播与文化产业在我行的贷款情况

近年来,传播与文化产业在我行的贷款份额上升较快。据总行会计部提供的数据,截止2002年6月,广播电视电影业在我行的贷款余额为47.66亿元,占我行全部贷款余额的0.31%。其中:固定资产贷款余额9.19亿元,流动资金贷款余额38.41亿元。按一逾两呆划分,广播电视电影业不良贷款余额3.02亿元,不良贷款率6.33%。其中:固定资产贷款不良余额0.79亿元,不良率8.5%;流动资金贷款不良余额2.81亿元,不良率5.76%。固定资产贷款不良率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不良率。

过去我行在广播电视电影业固定资产贷款主要用于广电中心大楼建设,借款主体是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事业单位法人,还款来源主要是收入节余和财政补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直接影响了借款人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的还款能力;加之广播电视局或电视台实行的是收付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成本核算意识淡薄,造成我行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只能付息,不能按期还款出现逾期。

此外,也有对电视台频道发放贷款的。如湖南分行2000年对湖南电视台下属的经济频道、生活频道、都市频道先后发放贷款4000万元。对广告收入多的频道发放贷款可能是基于还款来源稳定,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考虑的。但是频道贷款基本上采取相互担保的保证措施,加之频道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频道贷款的风险控制相对较难,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传播与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基本面

1、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

2、替代性。传媒企业化经营的基本类型是生产经营、销售经营、需求经营;调整、选择好经营主导模式;收缩战线,发展主营业务忌多元化、跨行业规模经营;品牌建设;宽带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信息源渠道、人才队伍和广播、电影、电视、广电报刊等单位专有的信息采集权、制作权和权。

3、国家政策监管和准入障碍。省级党报、广播电视台为核心的集团,实行行政和事业分开的新管理模式,如出版局与出版社、广电局与广电集团分开等。提高行业集中度,如推动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职能转变。发展频道频率的专业化,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有效整合,如推动报刊种类和布局的调整,压缩总量,对大量的同质媒体实施兼并与联合等。市场整合,以集团为龙头,积极组建书报刊、音像制品的连锁营销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

(二)专业面

1、管理阶层的素质、公司的竞争力、运用债务的可能性、对附属公司的处理、与监管机构的关系、以及在各项影响公司长期信用的基础因素下公司的定位等。

(1)策略性方向。投资回报的准则、公司预期的盈利,及其地域分布相对于公司的管理情况及外在经济环境,公司的政策是否稳健?管理阶层对于潜在的环球竞争有多清醒?他们采取什么策略以面对这些挑战?是否有能力控制增长、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否广阔的视野、策略,是否有深度和远见?能否及早辨认出问题业务所在以及比市场快一步洞悉有利的契机?

(2)财务理念。管理阶层对于使用借贷来进行合并、收购、以及资金重组(如股份回购和杠杆收购)的理念,均可反映债权人会否受特发事项所影响。公司对股东的承诺、公司资金分配的方法。

(4)往绩。管理阶层过去如何处理重大事项,如银根紧缩、法律诉讼、主要对手挑战和监管机制的压力。

(5)管理策略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董事、大股东、或主要的资金来源(如主要往来银行)影响管理决策的程度。

(6)管理层的团队作用。

2、公司基本经营及竞争地位。

(1)市场占有率展望。过去五至十年间市场占有率的改变,公司业务的增长趋势。

(2)分散业务支线和收益来源。各项业务对于公司整体盈利相对的影响,稳定的销售合约和公司顾客的分布情况。

(3)改善经营效率以提高在国内竞争力所需的投资,特别是未来用作研究发展和引入新产品所需的支出。管理阶层就未来成本和生产效率的预测对公司维持竞争力的效率提供重要的线索,并可显示公司资金要求对其短期和长线资金架构的影响。

3、财务状况和流动资金来源。

(1)财务弹性。保持充裕的流动资金以准时履行债务,流动资金主要是公司创造现金的能力,其次是公司从资本市场取得额外资本的能力。相对于销售预测额的应收帐款和存货周转期,以评估公司对短期营运资金的需求。

(2)备用流动资金。包括银行承诺的贷款额或可即时套现、抵押的短期资产。公司经营制造的流动现金周转,公司的借贷能力。

(3)评估备用流动资金的需求。短期借贷的性质和款额相对于资本的结构。公司跟银行关系的特色、历史和稳定性。

五、传播与文化产业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传媒资产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新闻宣传职能的采编部门,为非经营性资产;另一类是节目制作、发行、印刷、广告等不直接涉及宣传的部门,为经营性资产。国家重点监管的是采编类的非经营性部门,而广告、节目制作等经营性资产更多的是引入市场机制。

(一)基本问题

1、网络不统一。广电网络的有线电视接入网都是由全国各省、地、市、县分散建设并拥有的,全国大大小小的有线电视接入网有近3000家。这些接入网的投资主体混杂,技术标准差异性较大,各接入网之间互不统属,业务衔接困难。

2、双向改造、机顶盒入户问题。

3、广电网络分层收费,有效的收费管理系统协调网络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利益协调环节主要有:节目源和信息源、运营服务平台、国家干线网、省级干线网、各地接入网。

4、广电网络的投资压力、网络业务的机遇成本、用户的经济承受力;同时推进网络的双向改造和机顶盒入户,投资额太大,广电网络难以承受。双向改造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时间长。

(二)财务风险

1、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迅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速都突破了100%。一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有线电视网折旧金额较高;二是利息收入减少、利息支出增加。

2、会计政策的相应调整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2001年各传媒公司的年报数据来看,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主要会计政策变更和调整包括:开办费在发生期一次性列支,不再在以后年度分摊;其他应收款计提坏帐准备;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无效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列入营业外收入的调入资本公积;计提“新四项”减值准备等。另外,有关上市公司取消减半税率优惠,统一按33%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公司净利产生了压力。

3、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获利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公司募集资金仍有相当部分没有产生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传媒类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多用于有线电视网的收购改造或节目及电视剧制作,这些项目通常投资回收期长、前期成本支出大,投入初期获利能力较差。

4、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和相应的行业限制出台对媒体广告业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效应。2000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从2001年起,企业每年广告投入金额超过销售收入2%以上部分将不能税前扣除,无限期向后结转。8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将部分行业的广告支出税前扣除比例提高到8%,包括制药、食品饮料、日化、家电、通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等行业。4月份,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局处方药不能在大众性媒体上做广告的禁令。这些相关规定对房地产、食品、医药等广告大客户的影响很大,相应的媒体广告收入也呈现单边下降趋势。

(三)债权优先次序

(四)合约执行性和履约时间性

(五)协议期限和条件

声明规定在所有债务完满履行前,合约任何修订不能生效,合约亦不能终止;

例如:维持资产负债表关系的要求,如杠杆要求、资产净值。

(六)担保

(七)政策风险

1、大众传媒与资本的错位。作为国家所有的大众传媒,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只是内容的提供者,而生产内容的许可证是党和政府特批的,是不能在市场上交由资本控制的。

2、传媒经营的稳健性与资本的扩张性相冲突。作为中国传媒的主体的大众传媒,即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都属于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健康稳定的发展。

3、目前还没有就系统外资金进入媒体而制定相关的法律及法规,现有政策对于媒体经营中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也没有明文规定,因而各项合作协议本身难以具备相应的法律保护。一旦发生违约的情况,投资者很难保护自身的利益。投资媒体在具备获取暴利可能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在于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由于受政策限制,投资方只有经营权,不能拥有媒体的品牌。一旦双方的合作出现问题,投资企业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

六、传播与文化行业主要技术参数

单位时间的广告收入

收视率

发行量

受众面积

七、传播与文化行业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广播电视媒体成本构成: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以一个电视栏目的制作、播出为例,电视栏目的制作成本包括了设计、准备即制作产品的成本,这一部分成本与节目发行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属于固定成本,这一部分成本集中了栏目生产成本的绝大部分,甚至对于部分节目而言是全部成本,这部分成本构成的产品称为“母带”,母带的成本不因节目受众的数量大小而发生任何变化。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广播电视媒体的固定成本相对较高,而增加一个观众与减少一个观众一般都不会影响其成本的大小,因此观众的数量或者说受众的多少对其成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增加观众却可以大比例地增加收入,包括单位成本的附加值和整体的广告收入。所以,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在成本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提高单位时间的广告收入是增加盈利的主要途径,而提高单位时间的广

告收入需要收视率的提高和受众面积的扩大。可变成本在广播电视中占有比较小的比例,一般增加发行数量在表象上只能摊销很小部分的固定成本,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媒体而言,可变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电影产业报告范文第4篇

广告收入是媒体的生存命脉。随着广告手法的推陈出新,及电视产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广告购买制度转变所致的广告主买方市场倾斜,媒体传统的广告方式起了极大的转变,整合广告、公关与商品置入的所谓“置入性营销(Placementmarketing)”成为近年来广告商重要的媒体购买策略。“置入性营销”指的是厂商以金钱或有价回馈方式来交换产品或服务在节目或新闻内容中出现,①且在不明示广告主的情况下,为付费者营销广告主商品、服务或形象的作法。目前国内盛行的“软广告”,有相当比例就是属于这种隐藏性的广告(surreptitiousadvertising)。

“置入性营销”又称为商品置入或品牌置入,早在1930年代就已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1982年上映的电影《外星人》(E.T.:TheExtra-Terrestrial)是置入性营销最早的成功案例。②1980年代以来,因为产品置入手法有极佳的促销效果,且能降低影视节目制作单位的成本而开始盛行。近年来,置入性营销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影视产业营收增长的重要方式,如韩剧带来的“韩流效应”,拉美的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三个最重要的影视市场,置入式广告数量大幅增加,脱口秀和综艺节目到处可见主持人吹嘘各种各样的产品,针对年轻人的电视剧更是处处可见置入式广告。

“置入性营销”的风行是因为,传统电视广告虽能直接诉求产品或品牌的促销,但观众对其已有防卫、抗拒心理,甚至不会认真观看。而置入性营销经过巧妙的包装,以节目内容作为商品或品牌营销的“保护色”,化广告于无形的节目内容中,不但提高其曝光度,也能让观众在不自觉中改变印象。对电视台或节目制作单位而言,在节目中进行置入营销,不但可赚取广告费或节目制作费,更可以增加节目制播的资源、减少独立制作的成本。

“置入性营销”的类型很多样,通过媒体的置入营销除了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之外,包括音乐剧、话剧、演唱会,新兴的网络媒体、博客(blog)及游战电玩等的置入营销手法更是推陈出新,置入营销可以说是全面、大规模的渗入了各种传播场域。其中,电视是置入性营销的主要媒介,从体育、戏剧、综艺、竞赛、谈话节目,几乎是无所不“置”。甚至一般认为不宜置入的新闻、儿童、教育等节目,也可见到置入性营销的身影。

二、新闻:置入性营销的

在大众传播媒体内容置入商品营销引起的主要争议是,以节目内容作为商品或品牌营销保护色却未善尽告知或提醒观众之类,不免有欺瞒观众的嫌疑。但各国对“节目广告化”现象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像美国标榜尊重市场机制的自由经济,并未针对置入性营销广告单独进行管制,但因为公关公司“制造”新闻的手法越来越高明,甚至让人分不出广告跟真实、独立制作的新闻有什么差别,因此,公民团体强烈主张要有更严格的法令来管理置入营销。欧盟在2007年5月通过《影音媒体服务指令》,原则上仍禁止置入性营销,在排除儿童节目之外,以正面表列的方式开放电影、剧集、体育、娱乐节目类型,并规定置入性营销的作法。无论管理程度为何,但许多国家都严禁在新闻、时事、儿童节目中,进行置行入营销。③但置入性营销最严重的问题,正是新闻报道充斥着商品或品牌置入营销的“广告新闻化”现象。

“广告新闻化”指的是,新闻因为客观报道的预期功能而得以取信受众,但一些商业讯息却包装混掺成新闻信息,表面上是客观的新闻报道,但其实是为特定的产品促销,让观众误信为真、而达到商品销售目的。研究显示,由于阅听大众阅读、收视、注意新闻内容的时间远超过广告,因此广告新闻化很容易诱使观众将广告讯息当成是新闻内容加以接收。广告新闻化的确有误导阅听大众、强化广告讯息的功能,读者对新闻与广告讯息根本无法分辨,而广告新闻化使读者更注意、且更能思考与记忆广告。④

新闻学者McManus针对新闻产制的研究指出,“新闻”本来就是“人们不知道的事”,既不像汽车可进行“查验”(除了亲眼目睹的新闻事件),也不如服务可亲身“体验”(除了气象报导及球赛分数),几乎全是消费者以信心消费的。但比起过程中的人为疏失、社会菁英自利、甚或记者本身偏见造成的偏误,媒体出于自利而扭导的情形反而更常见。McManus将媒体“在商言商”的运作称为“市场新闻学”(Market-dirvenJournalism),批评其已取代了传统的规范式新闻学(NormativeJournalism)。广告新闻化的操作,连带使得新闻编采人员的工作自大受影响,包括决定新闻重点、选择报道题材、决定采访对象、决定访问问题、决定新闻内容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⑤

只是,各国虽都禁止商品置入新闻,但仍然无法杜绝大众传媒业者及广告主一些合谋取巧的偷渡行为,软广告百无禁忌侵入新闻的操作方式,不但严重干扰记者的专业、影响新闻报道质量及阅听大众的收视权益,并侵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三、台湾地区经验、方式及影响

置入营销泛滥导致媒体公信力及新闻质量退步,台湾地区就是一个例子。台湾地区大众传媒多为民营企业,其中有线电视频道数量超过一百个,号称全球电视频道密度最高的区域。数量众多的电视频道竞逐有限的岛内广告市场,再加上广告主采取“媒体集中购买制度”使电视产业沦为完全广告商主导的买方市场。有些电视频道更直接将时段卖断给外制单位,任由外制单位将商品广告包装成节目型态播出。由于争取广告主的置入性营销经费,不仅增加广告营收,同时也能大幅降低内容制作的成本,因此许多传媒机构甚至跳过广告商,设立内部的营销部门,整合广告、编辑或节目及新闻部门资源,主动规划“项目”,寻求等广告主的经费,运用传媒的媒体影响力争取置入营销的业务。

甚至为了配合“市场需求”,新闻媒体的广告单位也规划灵活且多样的业务配合方式,将新闻内容视为标准化及规格化的商品,依时间(或版面)、报导形式及内容呈现等广告客户之不同需求,或为广告主“量身打造”,订出不同价钱出售。新闻界操作各种置入方式愈形精细,以报纸为例,各报常以“专题报导”、“专栏”、“特别企划”、“座谈会”、“论坛”及民调等方式呈现置入性的营销活动与广告。电视新闻的置入手法就更为多样化,电视上出现的独家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专题、深度报道、主播专访、SNG新闻联机、滚动式的新闻速报,画面、语气、口白、标题等,甚至是充满期待、正面和称赞之词的新闻报导语气,都可能是订好价目的“广告”。

一般来说,台湾电视新闻置入性营销的形式可分成四种类型:(一)策划报道:指营销传播商直接赞助某一电视新闻杂志节目,针对某类产品与议题制作专题报道;(二)与公关活动搭配:由记者参加产品发表会或某政令倡导的记者会,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报道;(三)新闻话题置入:电视新闻主播报道某新闻话题时,将话题与某品牌结合;(四)谈话性节目置入:主持人与来宾在节目中谈论某一产品及使用该产品的亲身体验。⑥

置入性营销已经成为台湾新闻界普遍现象,记者被要求参与置入性营销项目的比例很高。一项针对台湾新闻记者进行的调查发现,电视记者被要求参与置入性营销项目尤其高,超过六成的受访记者表示曾参与制作新闻项目,而在新闻项目产制过程中,有八成以上受访记者指出广告商会要求访问广告主或广告主指定之人士,并有79.1%认为广告主要求介绍产品功能。⑦而为因应不同广告主的需求,新闻记者、编辑必须学习将特定商品讯息如何包装成不同的新闻型态。而记者不但照常署名,更务求技巧吹捧,使其看来与一般新闻相同,让读者无从分辨。

在台湾,新闻记者收取费用报道的“有偿新闻”向来是被媒体所禁止的,认为是记者违背违背专业规范的表现。但是,但为营收增长、单位创利的所争取的置入性营销业务,既已成为组织政策及业务目标,媒体会对配合业务执笔的记者给予薪资以外的奖励或项目津贴。特别是新闻部门主动接案之后,由于执行效率较佳,编辑室因为业务配合能力及主动性增强,竟然因此反而有地位提升的例子。

台湾媒体置入性营销盛行到这种地步,不仅影响新闻产制,也影响新闻专业与自主,对新闻记者的工作自、工作满意度、未来工作计划及伦理态度都产生负面的影响。⑧同时,“广告化新闻”充斥新闻版面及节目,使得媒体新闻难以保持公正立场、媒体公信力备受大众质疑。

四、结语:慎防置入营销侵蚀新闻

在传统广告之外,置入性营销不但为媒体开辟新的财源,规划良好的置入营销同时也为某些节目或版面内容增色不少,因此逐渐受到新闻编采或节目制作单位的欢迎。如今,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处处可见商品置入隐藏在节目内容或新闻中出现。尤其是民生新闻及软性新闻的报道题材的增加及新闻娱乐化的报道偏风,使广告新闻化问题更易滋长。

“广告新闻化”的置入性营销大行,主要原因是厂商利用阅听大众对新闻的信赖,误导大众把广告当成是新闻以提高阅读或观看的意愿。越来越多收费广告正以巧妙的方式化妆为新闻出现,此一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规范及管理。毕竟,媒体产业的本质是在提供观众可信赖的讯息服务、优质的节目或新闻内容,专业的公信力才是维持新闻媒体产业竞争力的长久之道。

注释

英国Ofcom的定义。参见曹琬凌:《欧盟拟放宽置入营销》[EB/OL],.tw/~rnd/p2/2006/061110a.pdf。

中国营销传播网:《置入性营销─媒体的广告算盘》[EB/OL],/News/hydt/14314115.html。

曹琬凌:《欧盟拟放宽置入营销》[EB/OL],.tw/~rnd/p2/2006/061110a.pdf。

洪雪珍:《台湾报纸广告新闻化现象的研究》[D],台湾:台湾大学,2003。

罗文辉,刘蕙苓:《置入性营销对新闻记者的影响》[J],新闻学研究89期,2006年10月。

蔡树培:《电视新闻性置入性营销:营销视野之探讨》[J],中华传播学刊,2005:5。

陈炳宏:《广告商介入新闻产制之新闻广告化现象:兼论置入性营销与新闻专业自主》[J],中华传播学刊,2005:5。

罗文辉,刘蕙苓:《置入性营销对新闻记者的影响》[J],新闻学研究89期,2006年10月。

电影产业报告范文第5篇

上市公司涉足传媒产业,传媒产业进军资本市场,一个最敏感的行业与一个最敏感的市场开始结缘。这一现象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世纪之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传媒机构开始认识到资本市场所提供的融资和重组的机遇,同时,更多的实力机构也开始以资本运作为切入点,介入这个前景广阔的产业领域。

国际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传媒业现状与市场潜力决定了其必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投资热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化浪潮加快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传统的物质经济、资本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变,传统的工业社会、农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许多传统行业如冶金、家电、纺织、商贸等在经济紧缩的影响下,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已步入了微利阶段,有的甚至已陷入亏损的泥潭。长期以来,片面追求规模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产业结构低级化,经济效益低下。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已经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无可逃避的挑战。从全球范围来看,伴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传播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分配、提供影视文化娱乐的传媒产业依托高新科技的应用,已经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传媒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点,1998年的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报告对11种产业建立起世界级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大众传媒业所需年限为8年,远远快于医药业、日常消费品、银行、电力、能源和建筑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业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一方面现代传媒高度商业化,激烈的竞争使公共传媒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其社会影响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传媒产业也为高新科技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传媒综合了最先进的科技、最新颖的思想、最快捷的信息、不断创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在出现“新经济”的美国,媒介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美国影视文化产品的出口仅次于航天工业,成为第二大出口产业。美国前三位的传媒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和默多克新闻集团均已进入全球企业500强。以迪斯尼公司为例,其以影视动画片生产为龙头,创立了强势品牌,并以此为依托从事主题公园、旅游商贸、电视网、图书音像产品出版等全方位、立体化系列开发经营。迪斯尼公司1997年的营销额近240亿美元,其中30%来自于广播电视,23%来自主题公园,其余来自“创造性内容”,即电影、出版以及商业。1999年11月,迪斯尼公司与香港特区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在香港合资兴建迪斯尼主题公园。这是全球第五个,也是继东京迪斯尼,巴黎欧洲迪斯尼之后,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三个迪斯尼主题公园。香港特区政府预计,这项总投资超过200亿港元的计划将提供逾万个就业职位,创造庞大旅游收益,可望每年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带来0.4%的增长,并且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音响、电脑等信息家电逐渐普及,人民群众对信息和影视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大众传媒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数量上看,报纸从1980年的382家增至90年代末期的2000余家;电视台从1980年的38家增至3000余家(包括无线电视台970余家,有线电视台1200余家,教育电视台近1000家)电台从80年代初的114家增至90年代中期的1200家左右,①全国广播电视的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85.8%和87.4%。②随着英特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媒也开始异军突起,迅速成长为传媒产业的新贵。传媒业拥有庞大的观(听)众群和读者群。我国电视观众已超过11亿,③有线电视用户超过8000万,报刊的读者群也在4亿以上,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受众群体。在信息时代,拥有用户就是拥有财富,传媒产业所拥的用户资源,是一般行业所无法企及的。依托媒体发展广告、发行、影视制作、信息传播服务等业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机会。我国的传媒产业,经过80年代的市场导入阶段,到90年代进入高速成长期。仅从广告市场来看,1998年我国四大媒体广告收入分别为:电视135.6亿元,报纸104.4亿元,广播13.3亿元,杂志7.1亿元,④全国广告收入过亿元的媒体已超过40家。如果加上其他与媒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经营项目,如报刊、图书、音像产品出版,影视节目制作发行,电子多媒体产品开发等等,据一些专家估计,⑤整个传媒市场的规模很可能超过1000亿,如此巨大的市场容量,必然会吸引有远见的投资者的目光。

从股市的特性而言,股价既反映现实的状态,但在更大程度上又意味着未来,这种对于未来的预期是基于对市场的基本判断的。可以说,中国的证券界也在期待着大众传媒这个“朝阳产业”的入市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上市公司结构的优化打下了基础。

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以“中国:未来五十年”为主题,规模之大,参加顶尖企业之多,举世瞩目。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老总们也应邀参加,这一幕令人回味和振奋。这是中国媒介产业迅速崛起并得到产业界认同的标志,也预示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依托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的媒介产业将在中国的企业界乃至世界的企业界占有重要的一席。

利用资本市场推进传媒产业化进程

从国际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资本市场为这个产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为了适应国际传媒产业演变与加速的竞争,国际各大传媒企业纷纷采用多层次发展战略,通过参股、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构筑综合性传媒产业集团,加速资本的聚集,迅速扩大资产规模。根据美国证券数据公司的一项最新统计,传媒业与电信业、银行业一道,是当今美国兼并收购最盛的行业。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世界最大的媒介与娱乐公司头把交椅的争夺战。1988年,美国时代公司和华纳出于各自利益与发展的需要,宣布合并组成时代华纳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媒介及娱乐集团。1995年,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兼并了美国广播公司(ABC)之后,取代了时代华纳公司的地位。面对激烈的竞争,1995年9月,时代华纳公司宣布以67亿美元收购了拥有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特纳广播公司,重新夺回了世界传播及娱乐公司的头把交椅。1997年,时代华纳营业收入约250亿美元,其业务包括报刊、杂志、书籍出版,电影生产发行,电视节目和网络,音像娱乐产品等等,几乎遍及每一种媒介类型和媒介内容。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许多方面逐渐融合,美国、欧洲各国纷纷修改媒体法和电讯法,放松对电子媒介的管制,推动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电信巨头AT&T宣布收购拥有美国最大有线电视网络的美国电信公司(TCI),微软与全国广播公司(NBC)联手成立MSNBC公司,在英特网上开播新闻,非媒体企业收购媒体或与媒体结盟已并非少数。

国际传媒业的大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手段筹措资本,加速扩张,大规模涉足以信息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型传媒领域和市场潜力巨大的公众娱乐领域,将传媒业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纵深处,逐步增强自身实力,以迎接国际传媒集团日益临近的竞争与挑战。

在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社会宣传教育部门,单纯依靠国家拨款,在经济上无所作为。我国媒体的商业行为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广告业务的恢复,二是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后,我国全面进入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这为媒介走向市场奠定了体制基础,大众传媒具有“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理论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媒介个体经营热情空前高涨。广播电台开办系列台,有线电视的兴起使电视台频道数量大大增加,在报界出现了扩版热,都市报迅速崛起,媒介市场空前繁荣。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观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过去我们的传媒只讲宣传,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既要宣传,又要经营”,“人民日报社的同志在集中精力办好报纸的同时,要努力搞好经营和管理”。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三年后包括报社、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要实行自收自支,传媒因而被推向市场,“媒介产业化”的理论研究也被推向了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前沿。

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兼具资金融通、体制培育和资产重组三大功能,而资金缺乏、体制落后和资源配置不合理正是中国传媒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媒体与上市公司结盟,能借助资本市场融通资金,转换体制,尽快实现传媒产业市场化、规模化经营。

就我国的电视业而言,作为一个高技术、重装备的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已经成为全球电视的发展趋势。有线电视宽带双向交互式信息网络的改造、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实施、购买和制作高质量的节目产品、开展节目推销和广告竞争、购置和更新日新月异的技术设备,这一切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持,是办不到的。旧有体制下的电视台,一方面可以依靠国家拨款,另一方面拥有政策保护的垄断经营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生态的改变,市场机制已经不可避免地渗透到电视台的运转中。 一方面国家拨款日趋减少,电视台进入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另一方面随着电视覆盖格局的改变,电视台之间争夺观众、争夺广告客户的竞争愈演愈烈,这时资金问题就成为了大多数电视台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单纯依靠自身原始积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业对资本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

就管理体制而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电视事业总体上还处在旧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下运行,电视部门依行政级别四级建置,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电视业要突破旧有体制的束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电视生产力,只有走股份制、集团化的道路,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具有三权(法人所有权、股权和经营权)分离,运转有效,遏制官僚腐败等特点。而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证券市场的要求,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企业监督制度。借助进入证券资本市场,可以使我国传媒企业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借鉴国际模式,不断探索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

传媒产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实现方式

在我国,报社、电台、电视台担负着联系党和人民群众、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神圣使命,其直接改制上市是不允许的,这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介所属的从事产业经营和相关业务经营的企业公司不能上市。在市经济条件下,媒介的广告业务,报刊的印刷、发行,电视节目(新闻性节目除外)的生产、销售等,都是纯市场运作。而媒体单位投资的“三产”项目,如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等,更是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传媒产业进入证券资本市场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将原有媒介产业集团或媒介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有线网络服务、影视节目制作等可以商业化的部分剥离出来,注册组建独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争取上市。无锡的“中视股份”由中央电视台下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控股,上海的“东方明珠”,湖南的“电广实业”均为当地广播电视局直属企业,都是通过这种模式成功上市的。上市之后,由于公司业绩增长稳定,经过市场炒作,企业既达到了融资的目的,同时也使无形资产增殖,知名度提高。

二是通过二级市场上的兼并、收购、控股或者股权转让,入主上市公司,从而进入证券市场。1999年6月,《成都商报》绝对控股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2.68元的价格接受成都市国资局持有的四川电器2000万股国家股转让,以27.65%的股份,成为四川电器的第一大股东,在中国新闻界引起轰动。报业间接控股上市公司,这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还是首例。

三是媒体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如湖南电视台与湖南中意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湖南卫视财经节目中心”,并共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电视台以其卫视频道时段广告资源作为投资,占51%股权,湖南投资以1500万元现金作为投资,占49%股权。湖南投资还与《名牌时报》社合作经营《名牌时报》,负责包括发行与广告在内的一切经营活动。

成立独立股份公司上市按照目前中国证监会的要求,从完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报审批,到发行股票最终上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但是相对投资较少,而且融资量大,风险小。入主已有上市公司是从证券市场融资最快捷的途径,但是相对风险较大,选择好上市公司是关键,最好是要有配股权的公司,这样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与上市公司合作可以直接获得上市公司的投资,并且风险共担,但是媒体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控制,自身不能操作证券市场。可见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传媒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策略。

转贴于 相关上市公司分析

湖南电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电广实业,证券类型:深圳A股,证券代码:0917,所属行业:综合)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等五家单位共同发起,对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进行全资改组,同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通过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于1998年12月23日以“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4500万股社会公众股,向五家基金公司配售500万股,共计5,000万股。总计募集资金44,327万元。

公司主营影视节目制作、发行和销售、策划、制作、、企业和媒体广告,信息传播服务,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兼营旅游开发、文化娱乐、餐饮服务、贸易等业务。

公司的经营业绩一直良好。据公司1999年度中期报告显示,公司1999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65万元,实现净利润3,9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49.5%。该公司作为为湖南省内四家省级电视台的惟一广告商,可享有广告业务收费总额的40%。公司通过统一价格政策和收款制度,消除无序竞争,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1999上半年在成功发行了《还珠格格》第二部的同时,公司加快了电视剧制作生产的步伐,已经完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屈原》、《青春出动》等大型电视连续剧的前期准备工作。

公司将上市募集资金先后投资影视节目制作设备技术改造,广告制作中心机房全数码化改造,湖南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厅数字设备建设,湖南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建设等项目。此外,该公司还以6,609万元收购长沙有线电视传输网络100%的股权,并通过技术改造,使之增加视频点播、电视会议等众多功能,从而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最近又公告斥资1.05亿元,分别与湖南卫视、湖南生活频道、湖南文体频道、《湖南广播电视报》及湖南金蜂音像出版发行总公司合办强档节目。这标志着公司全面进行媒体产业的经营,实施对媒体产业的战略性投资,并将公司的名称由“电广实行”更改为“电广传媒”。该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了现代传媒业的几大主流,且业绩上佳,堪称“中国传媒第一股”。

电广实业的成功是以近年来湖南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为依托的。作为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的省份,湖南广播电视事业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思想观念的充分解放,树立了“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战略目标。 湖南广播电视厅厅长魏文彬说:“广播电视不仅具有宣传功能,而且具有产业功能,可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开发。”在机制改革方面,湖南省广播电视行业的领导们充分把握了市场经济的精髓——竞争机制。省广播电视厅所属的卫视、经视、生活三个电视频道实行平行运作、独立经营后,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竞争激发了创造力,竞争使优胜劣汰,竞争促进了节目质量的共同提高——节内容目越来越贴近百姓,收视率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湖南卫视能在全国众多省级上星频道中脱颖而出,其名牌栏目《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乡村发现》等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正是源于在“内战”中磨砺出的功力。1998年,湖南广电厅的广告收入上升10%,达到2.5亿元,其中卫视台达到1.27亿元,经济台超过9000万元。⑥湖南电视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电视界作为“湖南电视现象”加以研究。

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东方明珠,证券类型:上海A股,证券代码:600832,所属行业:综合)成立于1992年5月9日,由上海广播电视发展总公司、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周广播电视》报社四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为股份制试点企业,之后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上市发行。这是我国上市的第一家传媒行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试验。至1998年6月30日,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6.46亿元,净资产15.94亿元,资产规模达29.2亿元。公司主管广播电视传播服务、电视设施租赁、观光娱乐、房地产开发;兼营广告设计制作,文化交流,餐饮,出租,贸易等业务。

公司前期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为企业主体,致力于各项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配套功能的开放。为了获得公司业务新的发展空间,1999年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定调整管理框架,逐步向信息媒体产业经营转型,将公司宗旨重新定位为“以信息媒体产业为主业,继续完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综合经营开发,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信息媒体产业的发展“。目前,公司以股东中众多传媒企业为支撑,致力于广播电视媒体产业方面的投资和建设,目标成为多元化综合性国际媒体大集团。

1998年中期,公司宣布以4.08亿元认购上海东视广告公司增资扩股的9000万股,总持股比例达90%。东视广告公司以这4.08亿元的资金向上海东方电视台购买部分广告权。1999年,公司投资上海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项目,参股上海信息港投资公司,之后又出资人民币1.16亿元,与上海有线电视台共同组建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占注册资本的29%。有线网络公司以上海有线电视台有线网络设备为基础,开展信息化建设与相关的服务,主要经营有线网络传输业务,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承载业务。 据1999年度中期报告显示,公司1999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21,922万元,税前盈利8,013万元。

上海的地域优势,经济优势是东方明珠发展的后盾。浦东的开发、上海的发展在中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海将重新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大都会。在大上海发展战略中,依托媒体优势,在上海信息港的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东方明珠最大的机遇。

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视股份,证券代码:600088,证券类别:上海A股,所属行业:综合)是经江苏省政府批准,由中央电视台无锡太湖影视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北京荧屏出租汽车公司、北京中电高科技电视发展公司和北京未来广告公司共同发起,以无锡太湖影视城全资下属企业三国城和唐城的资产和业务为基础进行改组,通过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16日挂牌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兼营影视制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上市公司。

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的建设始于1987年,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目前建成唐城景区、三国、水浒景区,占地1500余亩,可使用水域3000余亩,并拥有较为完备的影视制作设施和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1997年由无锡影视基地的三国城和唐城景区改组成立了中视影视基地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资本经营的尝试,由事业服务型向影视制作业和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变。

1998年,公司以13,588.89万元收购水浒城,并投资拍摄大型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总投资1.5亿元,全部来源于中视股份上市募集资金。其中主要拍摄场景“太平天国景区”位于广东南海市松岗镇,占地439.5亩,建设费用为1.15亿元。公司于1998年6月与中央电视台签订电视剧版权转让协议,以5000万元出售《太平天国》一剧首播权。公司还投资南海影视城的“少儿节目制作景区”建设,参股北京中科红叶电子有限公司,进入影视节目交易市场。1998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资产总额达75,617.40万元,1998年上半年主营收入9,118.48万元,税后利润3,527.20万元。

中视股份的成立有着我国电视业改革发展的深刻背景。随着国家财政拨款的逐年减少,电视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为避免过分依赖广告,中央电视台提出了建设“第二经济支柱”的思路,向产业集团化方向发展。1997年,中央电视台麾下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按企业集团模式进行重组,其下属包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制作部、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视节目公司、中视电视技术开发公司、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中视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六家二级公司。目前,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已成为以电视产业为主导,涉及实业投资、信息咨询和金融运作等领域的集团公司,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最具实力的电视媒体产业集团。

除无锡外,中央电视台还相继建立了涿州、威海、南海等影视基地,1993年底开播了图文电视业务,每天有数百页图文和几十个专业信道信息(如金融证券信息等)随全台电视信息同时送上卫星,覆盖全国,实行有偿信息服务。另外,中央电视台还拥有梅地亚中心、五棵松影视之家,顺义影视培训中心等一批经营实体。

事实证明,中央电视台的向产业集团发展是明智的。1999年11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举办的2000年黄金时段广告竞标会上,出现了几年来的第一次“冷场”,众商家在竞标场上联手压价,没有任何一家像前几年那样仅仅为了得个“标王”而当冤大头,最后中标额为19.2亿元,比前一年的26.8亿元少了7.6亿元,令中央电视台汗颜。

四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四川电器,证券代码:600880,证券类别:上海A股,所属行业:工业—电子电器)于1995年11月挂牌上市,原主营高低压电器开关。1999年6月,由成都商报社绝对控股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受让成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的四川电器2000万股国有股,一举成为四川电器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公司27.65%的股权。在公司改组后的新董事会9名成员中,有5名是博瑞人士,成都商报副社长、博瑞总经理孙旭军出任董事长。报社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创了报社介入证券市场的先河。此举立即在传媒界和证券界引起轰动,带动四川电器的股价从18元最高涨至30元,飙升67%。一时间众家媒体议论纷纷,“供壳上市”之说不胫而走,四川电器甚至被称为了“中国报业第一股”。针对社会上的种种议论,商报社长兼总编,在1998年被评为“全国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的何华章解释说:“成都商报不会也不可能借壳上市。新闻业务不能成为上市公司主业,这是政策。它只是附属产业间接控股。”“商报的资产是国有资产,它的发展低一点说,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一点说,是为党的新闻事业提供物质支撑。”

成都商报以经济报道为主,发行量达到了40多万,1998年,商报的广告额超过1亿,所有的投递、发行、广告队伍都实现了公司化。 1997年,商报牵头发起成立了博瑞投资有限公司,涉足房地产、印刷、出版、发行、电器制造、实业投资等多个产业领域。

据何华章介绍,商报的理想是在全国性媒体中占一席之地,组建博瑞投资有限公司,进军资本市场,间接控股四川电器,都体现了这一意图。成都商报的此举使其资产由3个亿变成了12个亿,何华章说:“上市公司应该是报业集团的银行。”

传媒与资本结缘必须注意的问题

资本运作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遇到的全新课题,观念、政策、机制等诸多实践中的问题有待明确。

首先,大众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决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将宣传与经营严格分开,把媒体的编辑权与经营权严格分开,任何时候报社的编辑部门,电视台的播出部门都不能上市。 无论是媒体参股上市公司,或是上市公司投资传媒产业,都必须维护媒体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宗旨不变,必须维护媒体本身的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其次,加快宣传与经营分离的同时,加快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与市场经营主体的分离。我国的电视业长期以来实行以宣传为中心,宣传、事业、管理“三位一体”,政府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媒介,而本身又是媒介的一部分。当前,局直接管台、局直接介入媒介产业经营,日益造成主体不清,不仅不利于媒介企业自主运作,相反,由于媒体企业对管理部门的过度依赖,又导致企业主体意识不强,发展意识薄弱,决策目标狭隘。在这方面,电信行业的改革值得我们借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的改组方案已经确定,即由原先一家政企统一型的行政垄断商业机构,拆为中国固定电话公司(含长话和市话业务)、中国移运通信公司、中国寻呼公司、中国卫星通讯公司四家独立实体。信息产业部将只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完全脱离与电信企业的经济关系。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是改革关键,这个过程必然要触及一些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是改革的攻坚战。这一点对传媒改革而言,目前看来无法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只有依靠宏观决策部门的推动。

第三,目前我国传媒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行业运行规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特别在电视剧生产领域,资金使用的“黑箱操作”、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已经成为社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大的障碍,规范投资管理行为迫在眉睫。另外,媒体经营人才缺乏,尤其是谙熟证券市场操作的经营人才缺乏,使媒介欠缺在资本市场上操作自身题材、持续发展的经营能力。市场的规范化、人才的培养,种种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期待进一步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注释:

①数据来源:李良荣,《垄断?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新闻大学,1999年夏

②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997年底统计数据,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98》

③数据来源:罗明主编,《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

④数据来源:范鲁彬,《1998快车道上的中国广告业》,《中国记者增刊:现代媒介经营》

⑤参见:黄升民,《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