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微课 课程建设 问题分析 策略分析

一、引言

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micro-lecture)概念[1],我国微课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和“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2]。2011年“微课”概念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而广”等特点得到广泛认可,微课概念由此在教育教学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等也迅速展开[3]。随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率先推动面向全国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公开课”、“中国微课大赛”、“全国微课设计大赛”、“全国微课程大赛”,以及各学校举行的“微课设计大赛”等各项微课大赛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4]。微课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符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认知需求,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5]-[8]。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给出高校微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微课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二、高校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但是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微课建设目的不明确

大多数高校教师对微课教学模式理解浮于表面、功利性比较强,教师制作微课热衷于参与各种微课比赛,缺乏对微课的深入理解,制作出的微课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微课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制作,而是根据老师认为教学内容重要与否,制作微课的难易程度制作的,微课制作往往是实录式,目的也仅仅是参与各项比赛,赛后很少应用于实践,学生很少能真正体验到微课这种创新教学模式给其带来的认知兴趣。

2.微课建设模式固定

微课其内容简短,结构完整,目标明确,表现形式为视频。目前高校微课建设多数停留在形式上,教学内容确实短小,知识片段化,然而教学还是围绕传统知识点展开,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与微课建设以学生为本的初衷不相符,微课的建设应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主要是解决学生关注的核心问题,而不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为中心的,且多数微课过分强调“微”,即时间简短,往往微课都被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尤其是一些微课比赛,时间的固定往往限制了结构的完整性,禁锢了教师的创新思想,体现不出教师设计微课的思路,微课表现形式固定单一也是目前微课建设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微课都是以视频形式呈现的,视频基本以教学过程录像为主,实际上成了教学过程的片断视频,导致微课内容显得呆板、缺乏活力。

3.高校缺乏微课建设配套的制度

微课作为新兴教学模式是最近几年才被各高校接受并采纳的,其发展时间短,发展迅速,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在制度缺乏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只能以大赛为导向建设微课,这使得微课的教学理念虽然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偏离了微课建设以学生为本的初衷。

三、高校微课建设发展策略分析

高校微课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首先,明确微课建设的目的,微课建设是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参与微课建设、明确微课建设的评选标准,注重微课建设的实践应用,以教学效果作为微课建设的主要评选指标;其次,加强对高校教师微课建设的培训,深化教师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理解,帮助教师建设内容结构完整,目标明确,表现形式多样的微课,微课要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需求选取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设置微课时长,通过实录视频、PPT、动画、音频、录屏、白板等多种手段建设微课;最后,尽快完善高校微课建设制度,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正确合理地建设微课为学生服务。

四、结语

微课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兴教学模式丰富了高校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尝试,本文总结出目前高校微课建设中普遍存在微课建设目的不明确、微课建设模式固定和高校缺乏微课建设配套的制度三个问题,并给出相应发展策略,为高校微课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Wikipedia.Microlecture[OL].http://lwikil Microlecture.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明[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3]何金宝,袁学文,张志刚.浅谈高校的微课建设[J].华人时刊,2015.

[4]周冰,刘芳,邓娟.高校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5.

[5]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6]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行,众多新型教学方法开始被提出与应用,微课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是上世纪90年代起源与美国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学习,待到课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我国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英语教学在我国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困难,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行,英语的作用愈加重要,因此,需要探寻英语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模式,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出作用。本文探究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微课;翻转课堂;应用

一、引言

英语教学在我国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需要对英语进行学习,经济全球化正在进行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英语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重大作用。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暴露出了较多问题,例如学生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等,这些对于高校英语教学造成诸多不良影响,高校英语教师正在探寻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新课改下兴起的教学方式,它以教学短视频作为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对视频进行观看,之后提出相应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在课堂上进行解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能够改善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注重对这一方法的应用。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一)微课为翻转课堂的存在提供保障

学生在课下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学习,并且在课上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请教师解答,这是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但是我国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不充分,很多学生除了英语学习之外,还需要面对专业课、公共课的学习,部分学生还会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娱乐活动,让高校学生在为数不多的课余时间中,花费数个小时对英语教学视频进行观看是不现实的,但是微课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微课的特点是“微”,视频时间较短,内容较为精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能够对课程有一个基本了解,抓住课程中存在的重点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给予翻转课堂生存空间。

(二)翻转课堂对微课进行完善

我国微课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而出现,自身还处于发展状态,在推广方面有着众多不足,拥有较多缺陷需要完善。目前,单纯的微课视频无法应用于教学之中,它只是被应用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翻转课堂的出现改变了微课面临的困境。翻转课堂较早的被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之中,并且得到了高校领导与教师的认可,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对翻转课堂进行推广,面对这样的情况,微课能够以翻转课堂作为依托,通过翻转课堂完善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微课所具有的效果能够通过翻转课堂进行体现,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发现微课视频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能够进一步完善对微课视频的制作。

三、高校英语教学具有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

很多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思维没有与时俱进,仍旧停留在传统教学的阶段。他们忽视了新课改的要求,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身仍旧是教学的主导着,带动着课堂的节奏,教学方法没有进行改变,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多媒体技术以及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效率较低,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学习质量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针对学生弱项进行教学,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致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上很难有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在课下又难以找到教师,很多问题无法及时的提出与解决,问题逐渐积累,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方面

很多高校学生是英语学习的困难户,他们自身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成绩较差,高校开设的英语课程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煎熬,在课堂上以及课余时间没有把精力集中于英语学习,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旷课情况。在高校中,每个学生都面临的众多课程的学习,其中包括专业课与公共课,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外,很多学生需要面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自身在未来所需要的证书都需要依靠专业知识去考取,因此英语学习对他们而言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上,他们会进行英语的学习,但是在课下,他们会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很多非英语专业的高校学生不可能将精力集中于英语方面的学习。高校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是丰富多样的,每个高校学生在课下都有众多的娱乐活动,沉浸在娱乐活动中的学生同样无法顾及到英语知识的学习。

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微课进行开发设计

教材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的物品,教师以教材作为依托,通过教材向学生讲授知识,但是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已经脱离时代,过度依赖教材不仅难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容易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高校学生在英语课上存在旷课现象与此有着较大的关系。翻转课堂的主体是教学视频,其中包含了较多的内容,例如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微课是翻转课堂被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基础,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对微课视频进行开发与设计,让微课视频之中包含更加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需要参照教材,在其中加入语言、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保证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并且注重视频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且根据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请教师进行解答。课堂教学过程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过程中是较为重要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通过教师完成对课程的理解与学习,保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能够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发挥作用,带领学生去分析相关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讲述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深化学生对问题的了解,让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体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87-88

[2]贺婷.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英语教师,2016,(1):95-96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运用策略

微课不仅是一种教学资源,更是一种教学手段,在信息时代,微课的出现是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课程,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将课堂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阵地,而是以视频录制的方式将核心教学内容集中在教学视频中,供学生在线观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教育领域也开始引入微课,但是由于受教学理念的束缚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其在运用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运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运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热莸闹谱髂岩月足教学要求,许多教师在微课制作中缺乏知识整合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导致了微课过长或者缺乏重点,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讲授,低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依然采用长篇大论的讲解方式来运用微课,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缺乏微课运用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大块的课后时间,但是由于目前小学生课后作业多、课后班密集等问题,剥夺了学生自主观看微课的机会,使微课教学趋于形式化。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中的运用策略

1.重视对微课内容的制作

微课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作为知识的载体,教师只有保证微课内容对重点知识的覆盖以及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才能够提高微课的运用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微课教学中,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运用的双重角度提高微课的质量;其次,教师要把握微课制作的重点,保证内容的精致、集中,例如在“厘米和米”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认识刻度尺”和“认识厘米”集中在一节微课中,并通过对使用方法以及1厘米的长度演示,完成知识讲解;最后,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即微课内容不仅要体现具体化和趣味性,还应该适当插入丰富、生动的色彩、图片、文字,以辅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合理发挥微课的教学作用

微课的运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学生受思维发展限制,其在学习中依然缺乏自主参与微课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构建系统的微课运用机制,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运用微课的方法,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孩子完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空闲时间,根据自己课上的学习情况观看微课,并在观看中回看、重播,以保证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将微课发送给学生了事,而是应该指导学生正确观看微课,并鼓励学生针对微课中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而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无疑是有益的。

3.营造微课运用的环境

微课的运用不是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么简单,它需要一定教学模式的配合,以及教学环境的支持。小学数学教师在营造微课运用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评价模式,将微课的观看和使用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督促其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利用多种电子设备观看视频,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完成教学视频的上传以及学习反馈信息的收集,从而提高微课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总之,微课的出现意味着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现代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短小精悍的微课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碎片化课余时间的整合与利用,也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的颠覆,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答疑解难时间。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效用,并充分认识到目前微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调动学生运用微课自主学习的热情,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程;中职专业课;应用;问题;措施

一、微课程应用现状及意义

在现在信息和网络时代,职业教育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与社会化,以中职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改革已全面展开。以微教学形式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无论是一个中职生、一个老师,可以在快节奏中,短时间内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何时何地学习和思考。

二、微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复性的学习。微课程在专业课技术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点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受欢迎。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一般要对30人以上的班级进行教学,难以兼顾到每个中职生,而微课能够有效解决这个的问题。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中职生可通过QQ、微信等交流平台进行探讨学习。

(二)快速学习、备课。微课程体现了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大转变。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包含教学设计、PPT和视频等,教学设计体现了当前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微课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优秀的微课程设计将有利于年轻及转岗教师快速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备课的有效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教学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并助力其快速成长。

(三)答疑解惑。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一般是以专业课程的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操作流程作为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在解答中职生问题时或者在授课过程中,可调出微课程供全体中职生共同观看。例如,《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图像处理技术等等,教师可以直接调出微课视频供中职生观看学习。微视频可以刺激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翻转课堂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最强大的教学载体,而微课程是教学视频当中的精品,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具有小而细腻的特点,更符合中职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借助智能手机及互联网,中职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观看微课程,自主完成导学案作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微课程是最好的选择。

三、微课程存在的问题

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老师、中职生,都可以反复学习。但是,目前,微课程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源缺乏,教师能力不足。目前,中职教学中许多专业课程的微课程资源非常少。这是因为微课程开发成本较高,需要开发人员能很好地把握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进行提炼浓缩,对微课程进行合理地设计,对视频进行加工处理。而专业课教师对微课程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对所有的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师教研水平及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是制作微课程的前提。

(二)良莠不齐。鉴于微课程开发的难度,现有的微课程设计、呈现形式多样化,很多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常常表现为:一是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不到位,甚至出现专业技术知识错误解说和操作不规范等;二是画面不清晰不流畅,语言不清晰,普通话不标准,没有字幕或字幕不清晰等;三是微课设计不合理,画面凌乱,不能准确表达知识点和技能点,缺乏逻辑思维等。所以,要设计符合中职生学习认知的微课呈现形式。

(三)学习平台不足。要实现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只能使用智能手机,中职生使用手机观看微课程视频需要事先下载好,这就涉及流量和网速的问题。中职生如何能在浩瀚的互联网里随心所欲地下载自己想看的微课程视频,如何在校园内快速在互联网里畅游,以及上课过程中教师如何够快速搜索并获取微课资源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微课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会促进其余两大问题的解决。当以上三个问题得到解决时,中职教育教学将进入“微”时代。

四、促进微课程开发的措施

微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趋势。鉴于当前微课程质量达不到实际应用的需求,如何在短期内开发出大量的合适的微课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制作微课程的经历,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教学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对现有的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即对PPT、教案、中职生作业单、教学视频和技术讲解视频等进行整理,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制作成微课程。如PPT可以录频,教学视频可以剪辑,教案可以作为微视频文本等进行处理,这可以大大降低微教学的成本和工作量。

(二)师资建设。制作微课程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中职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年轻教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握稍微欠缺。因此,组建一支微课程制作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团队成员包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骨干教师,能熟练应用微课程制作软件的教师,还有能编排微课程的“导演”,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互相学习,讨论,相互促进和提高。

(三)制作硬件的支持。要使微课制作团队正常运作起来,那么必须有相应的硬件来支持,如需要学校或科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微课程制作和拍摄的场地和硬件设施,如实训室、计算机、摄像机等等。

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阶段性考核;计算思维;抽象分解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299-02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队对人才专业素质及信息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被重新规划定位,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也被要求与时俱进,能够更加精准的体现人才培养目的。

微机原理课程不仅是本院某专业士官层次必修课,也是本科电子类、自动化相关专业开设的硬件基础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员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掌握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员具有运用现代微机技术进行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1],逐步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本门课程信息量大、内容抽象难懂等特点使其成为学员反映最难学课程之一,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使本门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学习使学员具备相应能力,一直是本门课程改革的目标。

近年来“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既有利于以类比形式开展教学,也有利于特定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深化[2],计算思维中倡导的抽象与分解、关注分离、启发推理、协调同步、并行处理等与微机原理中技术紧密相关,将计算思维的理念与微机原理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该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使学员掌握微机系统核心原理与设计方法,而且通过学习过程以及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员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学习,为学员今后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1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微机原理”课程是电子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不仅理论性强,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特征。目前高校开设的微机原理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自身信息量大,知识点较多,兼顾软硬件两个方面,内容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加之课时压缩、实验室资源有限等原因,使学员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

2)微机原理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涵盖的新应用领域、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而实际课堂授课内容往往滞后于实际应用,容易造成教学和实际的脱节。

2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2.1 创新教学方法

“微机原理”课程内容抽象难理解,因此教师如何采用高效率的教学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重要。

针对课程的硬件、软件和接口三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硬件部分和指令部分由于知识点众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主要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激发和吸引学员兴趣;软件部分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摈弃对指令格式及用法的枯燥记忆,而是通过有所指向编程实例像学员展示汇编语言指令的魅力;接口部分则以典型接口应用实验为主体,制定详细任务及步骤规划,以完成实验任务为目标,通过实践体验使学员具备相应能力。

根据内容灵活应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2.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传统考试中笔试主导的考试模式,不能体现学员创新与实践能力,所以改革考核方式应更注重过程考核,以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为根本任务,注重学习过程和对学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微机原理”课程的考核方法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素质齐开放”的原则,具体考核措施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闭卷笔试。弱化传统笔试占主导的思想,减少笔试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做为结课考核,从全局考察学员技能性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型的设置方面,适当增加分析题和设计题比例,考核学员应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

2)平时成绩考核。平时成绩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量化体现,有效地避免了学员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问答成绩、习题作业完成情况。为了促进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员通过课堂授课,增加与学员互动,鼓励学员回答,答错或不知道的学员不处罚,而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员会适当增加他们的平时成绩以资鼓励。

3)阶段性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划分知识模块,利用答疑辅导的时间,鼓励学员对前一阶段某一知识模块做总结,架构知识体系,总结知识要点,由教员针对总结的知识点出题并组织小型模拟考试,答题正确率达到90%即为合格。阶段性考核重点在于促进学员自主学习,更利于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3 微机原理课程与计算思维培养的关系

3.1 计算思维内涵

作为计算机学科发展的自然产物,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这一概念在2006年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她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3]。计算思维最根本的内容,即其本质(Essence)是抽象(Abstraction)和自动化(Automation)。

计算思维本身是人类科学思维固有的活动过程,它汲取了问题解决所采用的一般数学思维方法,现实世界中巨大复杂系统的设计与评估的一般工程思维方法,以及复杂性、智能、心理、人类行为的理解等的一般科学思维方法。计算思维建立在计算过程的能力和限制之上,由人通过机器执行,计算方法和模型使我们敢于去处理那些原本无法由个人独立完成的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更简单一点说,计算思维就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似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的方法[3]。

3.2 微机原理与计算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

计算思维不仅反映了计算机学科本质的特征和核心的方法,也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三个不同领域(理论、设计、实现)。因此,培养基于计算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计算思维能力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计算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在现代计算机教育中引入计算思维或者说学科形态如何体现计算思维的方式成为目前计算学科最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核心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所有对课程的教学改革都要围绕着新的教学理念,切实将计算思维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微机原理课程包含硬件、软件、接口应用三大部分,与计算思维涵盖的理论、实践、设计相得益彰,无论是从知识体系架构的连贯性、完整性,还是学习知识点的方式方法上,都用到了计算思维,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深入理解和学习微机原理中的汇编语言、CPU 结构原理,存储器扩展、并/ 串行口扩展、总线等重要内容,对于后续开设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LC”、“DSP 数字信号处理”奠定扎实基础。

4 微机原理教学改革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4.1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过程

教员对原有教材再开发,即在原有课程中选择适当的内容设置课题,对内容拓展或深化,教员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运用基于计算思维的方法,将教与学的过程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学员能够自觉利用计算思维方法( 递归,关注点分析,抽象和分解,保护、冗余、容错、纠错和恢复,学习和调度等)达到学习目标,当学员掌握了知识点,懂得如何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之后,再通过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自主建构属于自己学习的框架和方式[4],也就培养了学员计算思维能力,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步骤如下:

1)有的放矢。以某个知识模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获取或应用,由实践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2)确立课题。师生针对课题开展分析论证,深入挖掘课题内涵及可行性,共同确立研究课题。

3)团结协作。以自愿结合兼顾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4)研究方案。成员要以计算思维方法为前提,结合本小组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在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的前提下,合理分工,各负其责。

5)实施方案。将确定的研究方案具体落实。教员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是在偏重计算思维培养的思路下研究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态度与精神的渗透和示范。

6)形成结论。课题小组通过研究学习将结果进行汇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结论,给出建议。

7)评价交流。将研究成果以小论文、多媒体演示、实验报告等不同的形式提交或展示出来。并对研究过程中用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得失体验感受等进行全方位的总结, 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完善认知结构。

4.2 计算思维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将抽象分解、启发推理等计算思维的理念引入微机原理教学的课堂设计,可以简化问题,使学员获取知识从点到面,深入理解和记忆。以寻址方式内容的讲解为例,顺藤摸瓜, 从面到点逐个解密.首先提出疑问: 为什么要有寻址方式呢? ,根据先验知识,微机工作总是对”数”操作,而”数”在哪里?可以提问学员,让他们来回答, ”数”可能在不同的地方,要找到他们,要根据地址来寻觅,所以就有了”寻址方式”,“面”就被首先提出来了。进一步引导学员,具体”数”在哪些地方呢?可能在指令中,所以“立即数寻址”、可能存放在通用寄存器中,所以就是“寄存器寻址”、也可能存放在存储器中,那么就是“存储器寻址”,至此“线”也给出来了,有了“面”和“线”,教员进一步引导, 在存储器中的 “数”必定有个存放的地址吧? 按照之前存储器存取数,先找到段基址,然后确定偏移地址就能确定在存储器中地址,由于“数”的存放地址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因此,“存储器寻址”就引申到其他具体寻址方式,如“寄存器间接寻址”、“相对寻址”、“变址寻址”等,至此“点”也给出,纵观“面”、“线”、“点”一气呵成,顺藤摸瓜,学员既明白了寻址的概念和用途,也明白了各种寻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5]。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将计算思维引入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教员对内容非常熟悉,而且对知识结构有着系统把握。既要能站着全局高度,指引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 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帮助学员树立系统的概念,又要能启发引导学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深入细节、逐步探索。

5 结束语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融入计算思维的元素,不仅指明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对培养军事人才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融入计算思维的新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教学不再是枯燥的讲授,晦涩的抽象,而是帮助学员打开思维空间,激发探索求解欲望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焦纯,卢虹冰,等.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设置和改革[J].价值工程,210-211.

[2] 李晓明,蒋宗礼,王志英,等.积极研究和推进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5):1.

[3] Wing J 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06.49(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