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方案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方案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方案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科研档案 科技文件 归档保存

一、前言

科研档案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科研档案作为人类智力劳动的产物,它是由科技人员在生产、科研、基建等科技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技术图纸、文字材料、计算机材料以及声像等形式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科研档案是科技信息的有形载体,承载和传递着人类科技活动的某一方面信息。科研档案也是科技活动的必然产物和重要条件。科技活动是一项创造性、试验性的科学知识生产和物质生产劳动,科研人员辛勤劳动产生出来的科研技术成果,被及时地收录在各种载体上,作为科学积累及其再生产,转化为物质财富的基础。

二、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

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是科研文件材料转化为科研档案的重要关口,也是学校档案部门接收科研档案、积累科研档案工作物质对象、丰富馆藏的主要工作手段。为了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和质量,确保收集工作正常进行,必须确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

1.归档的科研管理和科研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必须对学校和社会当前与长远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

2.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必须反映科研管理、科研项目(课题)活动的全过程,保证完整、准确、系统。

3.归档的科研文件材料,必须遵循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有机联系,照顾不同学科、专业的科研文件材料的不同特点和成套性。

4.几个单位协作完成的研究课题,由主持单位归档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保存自己所承担任务中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并将有关的复制件送交主持单位。

5.与国外合作的研究课题、经协商在协议、合同中明确科研件材料的归档办法,一般应归入外事类。

总之,正确划定归档时间,对于维护科研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确保科研部门和科研档案工作部门的正常工作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各种科研文件的归档时间,应根据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和特点来确定。归档时间过早,会影响科研部门对科研文件的使用;归档时间过晚,使科研文件长期散落在有关人员手中,容易造成散失和损坏,增加档案接收的困难。

科研档案的整理工作主要在平时形成积累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科研文件材料进行鉴别、整理组卷等。

科研文件的形成,无疑是档案形成的起点和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没有适合于档案工作的文件产生,档案的形成就无从谈起。如果人们缺乏档案意识,绝大多数的文件在现实工作中会外流(上交、外发、赠送),甚至丢失、散失、损坏,使形成的档案残缺不全,其功能因此也是不完善的。档案社会功能的完善性,来源于文件的成套性,因为只有成套性文件,才能发挥文件的群体作用,即发挥有关文件的历史再现功能。

三、作用

科研档案是科研生产活动全过程及成果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重要的技术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科研档案是科技预测、决策的基础和根据。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确的预测和决策必须建立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筛选,最后择优选定,制定切合客观实际,富有科学性的预测和决策的最佳方案。

2.科研档案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智力媒介,是劳动者进行生产和科技活动的重要依据及凭证。在现代化生产建设中,面对着技术复杂的生产装置、设备和工艺流程,操作者如得不到完整、准确的科研档案,就难以准确地掌握生产系统,就会造成失误。当产品更新、技术设备改造时,更需要大量的科研档案作为依据、凭证,从而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3.科研档案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且是在继承和借鉴前人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发展的。由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继承和借鉴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如果没有科研档案,科技发展的继承和借鉴就成为空中楼阁,势必造成重复研究、重复劳动,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科研档案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多快好省地发展。

4.科研档案是劳动者提高水平的“良师益友”。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科技工作者不仅要靠自己辛勤地积累事实、数据,而且还要利用别人和前人的劳动成果,即继承和吸取前人的一切有益的东西,借鉴别人的新思想、新方法。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档案,以减少失误和走弯路。

5.科研档案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科研档案是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可以在社会上进行有偿或无偿的交换。当科学技术作为技术商品,进入技术市场交换时,其载体科研档案的复制品就自然地成为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说,科研档案既是本校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协作的工具。

6.科研档案是科技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这是由于科研档案始终参与科技管理活动的各个运行环节所决定的。要制订一项客观先进、可行的计划,必须尽量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科技动态。即便是科技成果管理,也须借助于科研档案作保证。科技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科技人员的业绩、成果均可以从科研档案中体现出来。科研档案在科技管理中既有具体的作用,又有权威的依据作用。

7.科研档案的利用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我国应用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一般都是根据国民经济、生产建设需要,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的。课题完成后,就直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的利用不是一次就终结的,而是可以重复利用。通过开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就能将科技资源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生产部门,充分发挥科研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海康.对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张文亮.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尉晓莉.高等函授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J].现代中医药,2001,(4).

[4]杨敏.论教师家庭教学档案的建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6)

[5]陈明华.教学档案的特点与整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中,成绩斐然。通过实施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同时加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在工科、理科课程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生物技术制药案例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该课程是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下游提取分离技术、基因工程和免疫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生物药物的生产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制药生产过程的优化,从而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生产药物的目的。此外,本课程主要针对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普遍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一方面学生不能将原来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到制药生产中,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生不重视,觉得老师重复以前的知识、枯燥无味,无法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在近几年的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能够有效避免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内容枯燥、理论和实践缺少联系的弊端,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生物技术制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核心问题,就是案例的选择和应用。一个生动的案例能够很好地反映和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过程,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因此,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与法学、管理类课程教学运用案例不同的是,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与教课内容相关的生物药物的生产作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使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对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的教学来说,在选择案例时一般应符合以下三项原则。

(1)典型性

典型性即代表性和针对性,就是所选案例要最能体现和反映本课程中需要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如2013年11月在我国广东、湖南、四川等地因注射深圳康泰生产的问题乙肝疫苗致婴幼儿死亡的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生针对疫苗生产的质量控制讨论可以发现问题疫苗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生产技术明显落后国外、对流通环节的冷链保存不够重视等,而这一类问题是目前疫苗生产和运输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可见,教学案例的典型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某种规则或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上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印象。所选案例要为学生所熟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案例选取的知识跨度来看,要能将多个环节的知识点贯穿起来,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2)时效性

为了避免纯理论教学的枯燥生硬,案例教学法辅助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最好来自于日常生活实践或新闻时事热点问题,比如近几年发生的和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事件:问题疫苗事件、人工合成抗体、真假纳豆激酶产品等,不时地穿插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不仅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案例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学中所选的案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学中只有突出案例的启发性,才能促使学生透过案例所描述的情景去观察、分析、讨论和体验,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发学生的智能水平。

(4)客观性

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必须认识到,案例应该是真实事件的客观反映,具有客观性。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教师的角色扮演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讲解者,是课堂的主角;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们要从讲台上走到讲台下,成为鼓励学生自主发挥特长、积极踊跃表现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探究知识的主动者。角色的转换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更有利于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适度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因此,教学应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来开展案例教学。并不是所有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内容都适合用案例教学法。本课程每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侧重于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的并不紧密。因此,对于生物技术制药而言,只采取单一的案例教学法未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取长补短、灵活应用。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将真实客观的案例与课堂的分析讨论相结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不同实际案例的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永萍,刘红梅,葛喜珍,等.案例教学法在制药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3,29(05):36-39.

[2]王丽红,贺小贤.基于案例教学的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1):20-21.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中国论【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或创新才能,因此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既可以给学生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实现塑造人格、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选题阶段的探索与实践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笔者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现有教育环境条件,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探索和研究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中的操作性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创新课题研究。解决在此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期为科技教育和广大一线科技活动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累一定实践路径和方法。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前,笔者曾对学生作过问卷调查,65.38%学生认为选题环节是最为困惑的,选题难成了影响或制约“课题研究”开展的瓶颈。我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在制定总体实施计划时还要考虑行动步骤的计划。先进行第一轮行动,并进行监测,了解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修改总体计划,尤其对下一轮的行动步骤作出调整。具体行动研究步骤如下:

(1)拟解决的问题。经过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挑选了一些课题,但选题过于盲目,不清楚哪些课题其他人已经做过,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课题,怎样把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2)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学生的课题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要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

(3)设计对策及行动方案。利用科普讲座这个宣传阵地,发挥典型案例的辐射功能,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选题,指导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4)行动反思。从上交的课题名单中,我们发现科普讲座起了预期的作用。70.5%的选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说明学生已经在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但存在的问题是选题角度、选题范围大小、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

(5)新一轮行动研究方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每个课题制定的出发点、研究计划等详细情况,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和角度及切入点,缩小研究范围,通过分解、细化、改进、综合,提炼出可行性强的研究课题。

(6)新一轮行动实施及监测。针对选题范围过大的课题,笔者采用的是分解、细化的方法。

(7)行动研究阶段性评价和总结。通过对比前后课题名称分析发现,修改后的课题名称更确切、具体,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和切入点。教师也可从课题名称中迅速掌握课题的相关情况。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共产生了24件作品,全部推荐参加了第五届鹤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4件作品均荣获市级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

三、开展活动的建议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选题。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相关学科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

(2)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可以考虑学校和周围社区中哪些是可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3)提高生物教师的科研素质。生物教师要多参加各级科技活动的培训,多阅读科学研究方面书籍、报刊、杂志,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收集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才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祖荫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资料[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一、方案名称:

科普教育--学生心目中的社会问题“转基因”

二、方案背景:

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即将下发和执行,生物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成为了近期研究的热点。结合目前高中生对待中国近期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到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案件和纠纷,如雀巢转基因食品标识纠纷 ,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许可证**等,还有如今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稻米市场化争议等转基因社会问题的态度不稳定,归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转基因的认知不够,因此以转基因知识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升高中生对转基因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优化课堂教学,以便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方案目标:

1、通过本活动的开展,普及了转基因科学知识,宣传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科学解答了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对农业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水平。提升了专业知识,更加了解了转基因技术,也会用科学的眼光更加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2、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科普知识特长,培养合格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3、借助青年学生这个活跃群体,向社会发出并传递科学、权威的声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本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主要为我校教师与学生,并邀请县教育、科技条线的相关领导专家进行指导,共计1000人左右。

五、方案的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a.活动主要以转基因科普知识手抄报作品展示和了解转基因十大问题的海报展示的形式进行,并在现场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单。展示的手抄报作品和海报以学生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图文并茂的版面,将转基因科普知识跃然纸上。活动中,同学们互相谈论对转基因各方面的见解.

b.活动还安排了专家专题讲座,从科学层面回答公众关注的相关转基因热点问题,向社会传递科学、权威、客观的信息。

 c.填写调查问卷、现场答疑释惑、自愿支持签名等内容。

2.难点、重点、创新点

a、活动资源的寻求和充分利用。

b、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与实施。

c、交流的开放程度空前巨大,引发的社会效应比较突出,立竿见影。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意义

3.利用的各类科普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a.构建科普教育交流平台。

实行“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形成合力”的原则。由校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各处室互相支持、协调,成立“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构建科普教育交流平台,制定校园“转基因”科普文化宣传规划,保障“转基因”科普教育项目、岗位、阵地、教师和物资的落实,保证“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b.组建“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队伍

加强师生的“转基因”科普知识宣传,聘请学有特长、热爱科普的老师,担任学校的“转基因”科普教育辅导员,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科普教育的整体素质;并聘请校外“转基因”科普界的专家担任学校科技顾问和辅导员。

c.制定执行“转基因”科普教育方案

通过“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小组的共同研究和协商,制定学校“转基因”科普教育的活动方案:每天一则科普新闻、每周一期科普博览、每月一份科普信息、每学期各班一期科普黑板报、每学年一次全校性科普知识竞赛和每学年一届科技节。每学期的科普周、科技教育月活动中我们均要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等教育活动;学校、班级开展以“转基因”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板报评比,进行“转基因”科普教育系列活动,隆重举行“科普节”,展示师生、学校在“转基因”方面取得的科普教育成果。

4.活动过程和步骤:

a、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制定“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方案,开展基础性工作。

b、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组织开展各类“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加强“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的研究。

c、总结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汇总成果,邀请相关专家鉴定总结。

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主观上的青少年“转基因”科普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和客观上学校研究重点的变化是本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会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高驾驭青少年科普活动的能力,并多与学校领导沟通,提供好的意见建议,把构建“转基因”科普特色校园文化作为年度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予以大力支持。

6.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a、活动报告,“转基因”科普特色校园文化研究专辑;

b、学生科技人文素质展示及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成绩,形成科技小论文、小研究成果集锦。

7.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参照教育科研的评比方法对活动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评价,确保科学性、公开性。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科学;生物;情感;教育

生物学教学内容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反映出它包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反映其文化价值。因此充分挖掘生物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是加强生物学科整体教育效果,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手段。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中学生价值观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情感教育目标中注重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生物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情感分析、发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之间许多科学家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通常这类情感素材以含情的语言文字材料或者直观的图片、图表等形象材料,或者以具体的人和事为情感载体,具有教育性导向作用,对我们产生深刻的情感刺激。据此,教师可以深入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内容,不仅给以明示性的展示,准确地“传情”,也要善于用语言和表情表_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善于利用学生的表情来增强情感体验效果,从而对学生产生情感感染。

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如下:

【案例1】 “杂交水稻之父”教材反映了袁隆平科学的不平凡的生物科学发展的历程,教育学生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给学生灌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教师传授杂交水稻的知识,介绍该技术的贡献和意义。首先使学生感悟到我们在水稻杂交育种方面位于国际领先地位;其次,我国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进一步教育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产生民族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让教材发挥最大的效果,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知识内容非常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逐步体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恰当结合使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大大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实现课堂的情感目标这样的抽象内容,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将会发挥更强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案例如下:

【案例2】 通过“受精作用”教材,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启示认识生命的本质,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尊重和感谢父母等思想品德,传授人文知识。教师结合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知识结构等,动态演示受精过程,让学生通过生动图文体验和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从而感受亲子代的联系,产生母爱伟大的情感;明白生物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案例3】 生态系统的成分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加速和形象理解形成生态学观点,感受生物界的奇妙,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动画影片,如动物的繁殖,互利共生的生物,捕食、竞争等场景、动画、视屏,运用图片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对常见生物现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惊讶地感受自然界的奇妙;使得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更加热爱自然,关注自然,进而提出各自赞同和倡导保护自然想法和愿望。

三、采用教学的知识、技能联系社会生活的科学教学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因此,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完成科学探究的同时,也随之造就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好纯净的心灵。

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如下:

【案例4】 关注健康的教材是情感教育,是同学生共同探究认识健康的价值,珍爱生命,涉及学校涉及社会共同关注健康的思品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情感教育课题。为了完成这段教学教师设计多种方式、各类问题、不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小病小痛都是如何处理的?让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旅行药箱药物清单。让学生体验联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感受、体验与内化,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主动参与探究生活过程,动脑动手;进而养成求实的科学精神;培养自我科学探究学习、生活、联系社会大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