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设计论文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精选

微课设计论文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微课程这一教学形式的开发与设计成为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热点。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众多专业教师利用微课程,结合教学实际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于此,从微课程的理论入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系统论述,并就如何充分利用微课程提出有效措施,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设计;开发

0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计算机应用基微课程成为众多学者深入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师应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这一课程的微课程开发与设计已经成为学科教学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专业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学情,充分利用微课程的优势,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人才发展需求,设计与开发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1微课程的相关概述

1.1微课程的界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现实,以内容短小、形式灵活、时间碎片化为特点的微型学习方式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就是围绕某一个教学知识点,针对某个教学环节进行开发和设计,以视频为主,结合文字、图片、音频、链接等内容的课程,一般时间不长,控制在10min以内,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1]。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2微课程的特点(1)授课时间短,内容精简。微课程一般较短,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并且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大部分微课程都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可以更好地复习过去的内容,并快速掌握新知识。(2)自由灵活。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互联网资源等,将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疑难点知识等制作成微视频,并上传到学习网站中共享。这样的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特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学习;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任课教师的知名度,促进教师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成效。(3)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板书、口头教学模式,微课程教学极具创造性和趣味性。微课程具有鲜明的创造色彩,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一个有趣的互动式教学课堂,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2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

2.1设计模式的选择随着国内外在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发展,微课程的创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微课程的主流设计模式包括以下两种种。第一,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ADDIE)模式。该模式将ADDIE模型应用到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5个阶段,如图1所示[3]。第二,微课程设计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前端分析、微课程要素与设计、评价与反馈、教学支持服务等环节,如图2所示[4]。基于以上两种设计模式,本文对微课程的设计强调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交互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学习。另外,当前的计算机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主,比较重视实践操作。本文以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为主,将内容分为学习引导、视频内容、交互模拟训练、交互测试4个模块,呈现了一定的顺序性。首先,从学习引导入手,使学生通过学习引导了解微课学习的目的与流程;其次,教师讲解具体的视频内容后,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再次,进行实践操作,达到将知识内化的目的;最后,进行交互测验评估,让学生通过微视频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2.2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通常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微课程也属于专业教学范畴,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基本要求。

2.2.1课程目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与教学需要结合,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最终应该达到怎么样的预期和结果,来确定微课程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贯穿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全程。

2.2.2课程内容微课程主要通过视频呈现,信息量应该丰富,不局限于教材,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实际性。教师在搜集原始素材时,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在内容选择上做到有所突出和侧重。

2.2.3学习活动微课程的学习具有灵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学生学习的平台包括课上的课堂学习平台和课下的自主学习平台[5]。微课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学生也能进行同步讨论,教师也能在线进行解答与总结,并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再生与共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微课程是用于课堂教学或还是用于自主学习。

2.2.4 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以考试为主,微课程学习不仅能够实现过程性评价,还能够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除了知识水平测试问卷,教师还可以教学满意度、教学建议相关的问卷,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6-8]。

3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开发

3.1微课程的开发环境微课程的开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成熟的视频录播软件来处理学习素材和资源,形成微视频课程,另一种是教师借助摄影设备录制视频,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形成微视频课程。本文提到的微课程开发主要利用视频录播软件录制计算机屏幕画面,然后添加文字、声音、注释、动画等,形成数字课程。

3.2微视频的制作微视频是微课程的呈现方式,是教师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变,短小精悍的学习内容具有独有的魅力,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微视频设计中,很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内容的设计,忽略了碎片化内容之间的关联设计,使得微视频内容不够整体。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视频之前,一定要进行前期分析,做好选题和课程设计,在此基础上制作微视频。一般来说,微视频的制作包括4个步骤。(1)选择内容。专业教师应立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更具实用性的微课选题。而后再根据合适的选题进行具体的设计,让学习内容能够更全面地展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微课的软件不受限制,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进行制作。(2)整合内容。教师根据自身对微课件的最初设想去搜集相关的素材。这是一个围绕选题筛选素材的过程,如果有的素材无法搜集或者搜集的内容不足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软件进行调整。例如,案例中出现的指示标、重点提示符以及网络图等,教师可以利用AdobePhotoshop进行再加工。教师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确保内容的具体化与形象化,确保视频图片的可视性,形成具有明确目标性的素材集合。(3)模块划分。模块划分指对微视频进行一定的结构拆解,是教学设计的落实和具体呈现。在几分钟的微视频中,教师应仔细推敲知识点的导入、深入、升华和总结,对素材的知识点进行编号,然后划分成若干模块,保证微视频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为制作脚本奠定基础。(4)制作微课脚本。一个好的脚本是设计高质量微课程的关键因素,教师在微课制作前期需要将教学内容与过程脚本化,把知识点的画面组成、出现顺序、出现方式进行合理安排,还要加入画面、音乐、注释等创意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设计的脚本来录制微视频学习内容。

(5)创作微视频。微视频的创作分为很多种,大部分人通常利用视频软件进行录制。以CamtasiaStudio6为例,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款集前期录制与后期编辑于一体的软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演示课件和操作步骤,采用该软件分开录制画面和声音,然后进行后期的编辑处理[9-10]。(6)作品呈现。为了提高画中画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微视频的片头和片尾插入课程标题,实现视频之间的转场过渡。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也能通过缩放镜头进行局部放大,更好地进行学习。

4结语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对于社会发展与教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设计与开发微课程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窗口,教师作为设计与开发的重要人员,应深刻意识到微课程的作用与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设计出更加高效便捷的微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胡慧霞 单位:哈密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程设计论文2

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背景下,网络教学成为体育教学的主渠道,基于微课程的体育教学设计是成为众多教师的选择。微课程体育教学能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能力,方便学生学习。但与课堂教学比较,也有其弊端。如学习质量控制的难度大,一些学生自律性较差以及网络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的缺失;教师信息化教学运用能力有限,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教学需要。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学的构成要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学习内容趋于体能锻炼、舞蹈、武术和体操类动作;二是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学方法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直播、录播、课件为主要方式的网络教学;教学环境由具有一定场域性和互动性开放空间的班级授课变为虚拟的网络空间。三是评价方式的载体、标准、手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困境下,各地也出台有关政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在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居家体育锻炼指导、落实学生的健康管理、视力保护、预防肥胖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同时,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推动下,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体育与健康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问题,成为必然。“微课”教学的普及下,微课程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基础,微课程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运用在疫情防控期间及后疫情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1微课程教学法理论

“微课程教学法”是以课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宏观课程的微观设计,强调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教学评价。微课程教学法以学生课前学习知识,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和配套学习资源(微课等)和在课堂教学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国外对于网络教学非常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较多,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程的理念也经历着嬗变,在美国,衍生出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如今,以翻转课堂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风靡全球,成为国内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借助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和微课程等方面的技术和理论下,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为代表的国家,在体育微课方面的理论建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等都较为丰富。在国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划分,大概经历了广播电视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三个阶段。新世纪,网络逐渐盛行,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随之产生,这不但对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了挑战,也昭示着信息技术革命在无声无息中爆发着。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颁布,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慕课教学中国化模式、翻转课堂本土化实验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经历着发展和改革。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平台,如雨课堂、云课堂、职教云、中国大学MOOC、国家网络云课堂等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教育改革之列。微课程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是当下最为主流的线上线下教学理论,某种意义上,其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它们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传统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的不足

2.1教学理念陈旧,局限发展“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使青少年学生体魄更加强健,身心更加健康。近年来教学改革持续深入进行,体育教学理念“教会、勤练、常赛”口号时常在耳畔响起,但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的变更,训练理念的变化却是体育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学普遍十年如一日,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注重教,而对于“教会”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检验,对学生“勤练”没有作更高要求,“常赛”在体育可堂中却忽视。体育与健康课堂的三大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现代课堂之中深受局限,现代体育与健康教学就应该在时间过程中精准凸显“目标-内容-素养”达成的过程。

2.2教学效果不佳,参与率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行为习惯、意志品质、人格锻造等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却往往处于边缘化状态,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配备、科研支持等资源分配上处于不利局面。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延续性学习保持不够,在课堂教学之中会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项目不感兴趣,师生都疲于应付。传统体育课堂依旧停留在教师示范、学生观看、模仿,教师纠错等常规形式,但疫情时代的教学无法完成教学,教师信息化开展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微课程”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灵活安排学习,教学成效检查在线上进行检查和学生的练习要求等都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疫情时代催生的线上教学,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学生的学习参与率将无法保证,教授手段不能革新,将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

2.3教学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一般分为按项目选修和按班级教学,当前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不够成熟的高校采用按班级教学,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是根据学生意愿来选择,需要在师资、场地等软硬件条件下才能保障实施。体育运动项目较多,内容复杂,学生学习按照班级教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喜好,而项目式教学也无法满足因材施教等情况,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对于学生而言不能个性化制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权衡解决各种教学方式的利弊,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的今天,有效运用新型活页式教材与新媒体介质等教学,推动教材改革成为趋势。

2.4教学模式单一,方法传统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教学氛围低沉,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教师仍旧使用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参与感。教学模式单一的体育课堂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身心发展需求,严重阻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在基于学科本质的基础上,不同运动项目有其独特的规律与项目特征,单一的示范、模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感低。体育与健康课堂不能巧妙融合课程思政开展情境教学,在学中做,做中练,练中赛,不结合学情因材、因项施教是不能达到学习目标效能。

3微课程教学法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微课程教学法”是以课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宏观课程的微观设计,强调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与教学评价。在理论层面确定体育与健康教学微课设计的课前交流方式、课中授课方式和课后的复习方式,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发具有代表性的微课案例,实现微课资源在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平台和授课学生分享与交流,从中总结微课的特点、作用、制作方法,并获得相应反馈教学效果,作为完善、健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微课程平台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3.1课前学习任务单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主要用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课前部分。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由选取教学内容、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设计、课堂学习形式报告组成。根据教学任务,选取好合适的教学内容对该教学单元或教学小节进行教学目标的谋划,针对目标进行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形式可以形式多样,如微课学习、比赛视频观看、项目小游戏通关设置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由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特性,让学生就学习过程进行汇报,在运动掌握的前期阶段让学生建立规范的动作认知,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信心,达成课前学习目标。3.2课中学习任务单设计微课程教学法的课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由微项目、目标与方法、教学重难点、知识巩固组成。“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形式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运用广泛,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其中将更好的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体育与健康课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热身、自学检测、进阶练习和比赛、放松等环节之中,线上教学过程应注重学习环境检查,做到安全开展教学,在无教师现场监督下应更加注重热身和放松环节的实效性。课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在教学项目的整体目标下,进行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析,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做好教学成效检验。以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任务,对不同的学情进行微项目的分层次、分任务、分目标制定,根据分组学情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小组教学将学生采用性别、身体素质、学习基础等进行分组,学习任务单的派发就不同小组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以微课程形式展现,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基本知识要点学习,学生自主以个人或者小组进行反复模仿练习,使用手机录像后利用“剪映”等视频软件进行动作比对,检验动作完成情况,达到“学会”的目的;根据课中学习任务单要求,进行不同小组开展进阶练习,心肺功能锻炼指标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堂范围要求,达到“勤练”的目标;通过开展小组竞学、教学游戏、教学比赛等进行学习效能刺激,或其他深化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消化,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达到课堂内“常赛”的需求。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在学中做,做中练,练中赛,有效将学与做,练与赛融入课堂,加快学生学习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3.3课后复习任务单设计课后复习任务单的设计主要围绕“微课程”进行,由知识点巩固、行动校验、总结评价构成。使用通关模式对课堂内容的知识点的巩固主要采用关键技术动作的核心动作要领情况进行,在能够清楚动作要领后进行技术行为校验,根据教师要求核定目标来确定教学达成情况,既是复习与巩固的过程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再一次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反复对微课进行学习观摩、学习模仿等,推进课后的再次学习,并对此进行总结评价,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深度交互,促进师生了解,有利于教师对学习形式及任务的调整。

4小结与展望

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后的教学,微课程教学法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体育教学改革意义。“微课程”虽小,但整体结构完整,知识点清楚,学生能够有效获得详细讲解和规范的动作示范,弥补许多教师自身原因造成的示范困难。微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教学任务单的设计,能够将“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等深度融合,推进学习效能的提升。但微课程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要求更通达,知识点的理解需更深、更广,善于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传授知识。微课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以运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有特色的体育与健康微课程教学。

作者:刘翔 陈永向 刘以攀 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程设计论文3

大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扩展学生创新思维,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当下大学音乐实际教学存在学生学习被动、教学内容及方法滞后等问题。微课作为当下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制作便捷、学习时间不受限等优势,将其融入大学音乐实际教学,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以微课为教学理念,结合大学音乐教学大纲,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做好基本学情分析,可以支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大学音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应以微课程为核心导向,开展大学音乐教学活动,微课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基于微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可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及空间,凸显主体性,使学习过程更有个性化和针对性。在大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合作,扩展学习范围,并在课后依托网络平台强化课堂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应用水平,满足当下的音乐人才培养需求。二是有助于推动师生转变角色,促进课堂互动。基于微课程的大学音乐教学在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使教师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及监督者,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形成良性互动。三是有助于促进大学音乐课程内容及体系改革,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大学音乐教学改革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合理创新改善课程设置和结构,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新思路。同时,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发挥微课程优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按照自身实际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1]。

二、大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音乐是高校的重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重任,学生的实际音乐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改理念下,大学音乐的教学成效备受关注,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大学音乐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学音乐教学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不断走向深入,但大学音乐教学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学音乐教学需依靠多个软件及学习平台,但由于经费不足,许多高校并未购进相关设备和资源,这导致大学音乐网络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在信息时代,除多媒体教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新型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微课等,现下的大学音乐教学多止步于多媒体教学,微课、慕课等平台的利用频次低,且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不高,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学生更倾向于视频和音频学习,较少在课后选择网络资源扩充相关知识[2]。

(二)音乐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较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大学音乐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考试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保证学生通过考试,教师会加快教学进度,并对考试重点予以强化教学,这种做法影响了大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性。课堂上的课程讲授以播放PPT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学习音乐口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都不高。

(三)高校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从小学至高中学习音乐都是为了获取高分,同时,学生长期处于同一学习环境中,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音乐学习实际状况,无法在学习中持续提高自我,造成整体学习成效不佳。

三、基于微课程的大学音乐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加强音乐微课制作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针对大学音乐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不合理的现状,要加强音乐教师的微课制作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把互联网与大学音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价值,同时,提高音乐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学音乐课包含公开课、选修课、专业课,其中,公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声学、视唱练耳等;选修课主要包含合唱指挥、钢琴、和声训练等;专业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在微课程的正式布设过程中,教师需掌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要点,并提取相应的重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内容多样的微课件,建立完善的微课件信息库,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状况进行选择。对教师的培训应包含微课内容选择、微课设计要点及微课制作工序,大学音乐微课设计应综合考量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各个相关要素,并以短视频为核心载体。高质量的微课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及原则,需对学情进行系统分析,制作创新度高且时效性较强的学习资源。在微课正式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对课程时长进行合理把控,课程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时间过短将无法呈现课程重难点,同时,应由专业人员指导教师进行视频录制、剪辑及输出,完成大学音乐微课制作,并掌握相关注意事项。

(二)整合线上音乐教学资源,落实混合教学随着线上音乐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音乐资源,但这些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音乐教师应做好筛选,为学生提供质量上乘的微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音乐教师可定期登录相关网站,下载相应教学资源,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大学音乐微课程教学需联合线上线下课堂教学,虽然信息化教学有独特的优势,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基础,为提高大学音乐教学成效,教师需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点,采用任务合作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微课主题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应用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应用水平。同时,把数字化资源应用于大学音乐教学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为音乐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校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及变革。譬如,教学《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选取5到10分钟的微课视频,为学生介绍维吾尔族民歌的曲调特征和演唱风格,让学生对此类歌曲有初步了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文化基础。教授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微课视频介绍作曲家,让学生直观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精准把握歌曲情感。把微课视频与线下课堂相结合,可以获得较佳的教学成效,扩展课堂知识容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弥补原有教学的不足。

(三)制定音乐课程标准,确保教学的实用性和规范化音乐课程标准是大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风向标,可以确保微课程使用的规范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需对其加以重视。各高校要按照当前的音乐课程标准,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等方面,为大学音乐教学提供支持。教师需按照标准实施教学,实现大学音乐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要对基本学情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学生的音乐基础,制定与其相匹配的微课件,保证音乐课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合理性,为提高音乐教学成效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选用线上教学资源时,应注意选取趣味性较强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转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练习的空间和平台,提高学生的音乐应用水平。

(四)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安排音乐学习任务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基础等存在较大差异,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正式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系统评价,以测验的形式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并根据测试结果设定相应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布设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基础较佳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可允许其依照自身学习实际状况确定学习进度,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降低试验题的难度,遵循积极反应、及时反馈和低错误率原则,提高学生的任务完成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遵循由简单至困难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培养其勇气和自信,并逐步增加师生对话,提高任务难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做好学生分层,利用微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案,设计如“个人学习指导”“个人学习环节安排”等模块,加强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精准高效。

(五)改革音乐评价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音乐是一门感知性、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可以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系统考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素质提升情况,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完善的音乐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改善自我、提高自我,提高音乐学习成效。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性的知识点评价,基于微课程的大学音乐教学评价更倾向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综合考量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能力和课堂参与积极性等,同时,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信心的提升情况,对音乐学习的自我反思情况等,通过多元化、多层面的评价,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使学生清晰认识自我,持续提高自我。同时,大学音乐评价不应局限于课堂评价,也应该包含课前课后教学评价,如此才能延伸扩展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六)构建高素养的大学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大学音乐教学成效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教育创新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越发严格。为保证大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高校应及时培养高素养的音乐教师队伍,为基于微课程的大学音乐教学模式的落地做支撑。高校应对现有的大学音乐教师进行培养,使其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自身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明晰微课程的应用优势,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落于实处,保证大学音乐教学的效果。高校应充分引进高素养的音乐人才,为大学音乐教师队伍注入活力,使其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且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熟悉当下的先进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做好示范,为大范围提高教学成效奠定基础。四、结语大学音乐是高校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当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音乐的教学效果不佳。把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音乐教学,可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高校音乐教师要积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探索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将微课程高效融入大学音乐教学,培养高素养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鹭.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J].音乐生活,2020,(10):74-75.

[2]易美艳.基于微课程理念的高职音乐教育模式探究[J].作家天地,2021,(16):71-72.

[3]周甜甜.微课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功能性应用:从教学任务谈起[J].齐鲁艺苑,2020,(03):116-122.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学生感兴趣的一般性问题

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为女生,据调查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饮食、服饰、习俗、生活方式和节假日等话题,而最不感兴趣的是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这反映了该学科特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冲突。虽然课堂教学要兼顾学生的兴趣之所在,但更要考虑教材内容的主次深浅。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一般性问题,可以以专题为单元,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外自学,以此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不足而造成的教学内容受限这一缺点。之所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般性话题为视频教学的内容,有以下三点原因:首先,这些一般性问题通俗易懂,无需细细讲解,详尽说明,15分钟的教学视频足以展现所授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这符合微课教学短、小、精、趣的形式要求。其次,微课教学中PPT、视频、图片的运用能更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该专题讲授的内容,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板书讲解,微课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次,由于这些微课视频所讲授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这一点保证了学生课外能够自主、积极地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也解决了教师课外无法有效监督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

(二)专题涉及的生僻单词

我校《主要英语国家国情》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三版)》,该教材以专题为单元,每单元一篇介绍性文章。文章篇幅较长,涉及的新单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把单词讲解放到课堂教学中,无疑会占用本已有限的课时量,同时也会冲淡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因为该课程常规的课堂教学内容有别于英语专业低年级开设的基础英语、英语阅读等课程,教师课上以知识点的梳理和讲解为主,生词的讲解和应用并非重点。但如果完全放弃对单词的讲解,课前不帮助学生渡过词汇难关,那么在内容纷杂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便很难充分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微课的应用能帮助教师跳出这一两难的境地。教师把所讲授的专题知识点会涉及到的关键生僻词以微课形式呈现,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学习,做好课前相关知识的储备。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备而来,就不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了。其次,微课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功能,使得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学生可以多次回放并观看,直到理解透彻。相比于课堂教学,微课视频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吸收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另外,笔者认为,虽然词汇讲解并非《国情》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但由于大二很多学生要参加专业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因此,以词汇讲解为内容的微课视频有其必要性,并且无疑会对他们的考试成绩有促进作用。

(三)课本之外的补充知识点

《国情》是一门社会文化类课程,本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国际社会瞬息万变要求教师需不断地为学生补充新的知识点,如果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的传授,势必会造成与时代脱节的局面。但如果课上补充新知识点必然会耗费有限课堂教学学时,并且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同时,班级里个体的学习能力高低不一,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知识点的补充会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面对内容繁杂的课内知识点就已经焦头烂额了,如果老师还在课堂上额外补充知识点,只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因此,笔者建议以微课视频的形式来呈现课本之外的补充知识点,作为选学内容,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性观看学习。把补充知识点的讲解以微课形式放到课外学习中,既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又弥补了教材与时代脱钩的不足,同时能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多样性的需求,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锻炼其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教学设计微课的内容是决定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内容确定之后,具体的微课教学设计也会影响到最后完成的微课视频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以下是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要点。

(一)命名恰当

准确“短、小、精、趣”是微课的典型特征,一个微课视频展现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因此,微课带有明显的知识点标签,微课检索类似于查字典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给一个微课视频命名的时候必须做到准确、凝练,视频名称必须紧扣视频内容,避免出现题大内容小,或者题目与内容有所偏离的情况。恰当准确的微课名称能够帮助学生在众多的微课视频资源中便捷有效地检索和查找他所需要的微课视频。

(二)表现形式多样化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教学能融入更多的表现形式。在微课设计制作中,对于一些理论性的教学内容除了采用文字配以教师讲解的表现形式外,还可以通过相关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来辅助教学。如介绍国家地理时,可以选取电子地图及各名山大川的图片。在介绍美国音乐时,可以先播放“爵士”、“布鲁斯”、“摇滚”等不同风格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选段,再总结它们各自的特征。[5]在介绍美国的选举制度时,可以播放著名总统的就职演说。对于理论性较强、内容本身较为枯燥的知识点,如果在展示的过程中能够融入多样化的媒体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习者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并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逻辑

要清晰和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微课教学也应遵循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其次,微课视频简短、精悍,因而,起始部分应力求在短时间内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另外知识点的导入、讲解和归纳总结在整个微课视频中所占比重应处理得当(笔者认为导入要精彩,讲解为关键,归纳是点睛);各部分之间应有确切的逻辑联系,过渡和衔接应自然流畅;在利用媒体素材引入、补充说明教学内容时,要加入过渡性的话语,避免教学内容的割裂和整体性的破坏;微课收尾时,应归纳本微课的知识要点。强调微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表达方面的逻辑性,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在观看微课视频后,能够明确该教学视频的主线,准确把握教师想要讲授的重点,知晓媒体素材的组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表达

教学表达的规范和得体将推动教学内容的传播。具体而言,教师在口语表达时,应做到发音准确、规范,语流清晰、平稳、流畅,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语调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有高低升降、起伏变化,音量和语速适度,以确保观看者有足够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便于学习者顺利地进行思考。在肢体语言方面,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看镜头,使学习者能感受到与老师的眼神接触和交流,要避免教态的拘谨,力求做到面部表情自然,使观看者能感受浓浓的亲和力,还可以适度的添加一些手势语言来强调讲解的内容。总而言之,微课视频中教师的教学表达设计要能营造出“老师对我说”的氛围。

三、结语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系统知识化整为零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例片段,是对课程系统的一种化整为零。这种形式的授课思路比较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因为大篇幅的金融理论讲授是十分枯燥的,如果能够分步介绍,或者简化理论知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但微课也是“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授课内容进行分段,把四十分钟的课变成4个十分钟的课,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每个“十分钟”进行再加工。教师可以引入动画、视频、音乐等元素,但这仅仅是体现在形式上的新颖,真正内容上的创新才是关键。在这里我们效仿了美国的社区学院,设计出游戏环节和游戏化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人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要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可以把游戏的理念引入课堂。游戏化课程具体可以分为课程体系游戏化和课程内容游戏化:1.课程体系游戏化是指模仿游戏的某种规则来设计课程体系例如,可以在每一段微课程之后设置得分题目,学生答题以累积分数,当分数累积到指定值时,可以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同时,每学期设置一定次数的开卷考试,每次考试之后要进行论文写作和答辩。开卷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成绩加总作为期末总成绩。这里的开卷考试不同于以往的考试,是在未进行学习之前进行的考试。在没有进行全面学习之前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答卷,答案的内容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中,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答卷过程中观看微课。考试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论文要求写出若干字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答辩。之后,进行补充式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通过课堂面授进行强化。再如,可以设立虚拟“微货币”,对在微课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些微货币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流通,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同学的学习资料或者其他。2.课程内容游戏化是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进行游戏化的加工,也就是对授课内容进行游戏化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可以被设计成小故事、脑筋急转弯。如在金融基础课程中,有一个“信用”的概念。这里的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如何理解呢?这里可以借用一个脑筋急转弯:一群孩子到老爷爷那里买杏子吃,老爷爷许诺三个杏仁可以换一个杏子,一颗杏子卖3毛钱,聪明的孩子们用3元钱吃到了15个杏子。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吗?答案是孩子们在最后剩下2个杏仁的时候,向爷爷借了一颗杏子吃掉,然后还给他三颗杏仁。从而引出信用的概念———借贷行为。具体操作中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体现这里的人物和情节,而且答案可以不在微课里公布,引人入胜。当然,更多时候,理论性的内容是不容易被改编成小游戏或者小故事的。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使用拟人化和大众化的口吻来描述理论,目的是使之通俗易懂。也可采用图表法、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归纳,目的是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方法很多,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地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微课程的魅力就会逐渐凸显出来。

二、新型知识传输载体

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2013年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的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平板电脑、可穿戴技术(如谷歌眼镜等)将对教育方式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方式上需要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前文所提到的游戏化教学改革纵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依然无法保证他们的学习有效性。很多时候,学生的现有工作和生活会影响到学习时间,他们需要利用零散时间来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和微课程为这种学习提供了可能:一段常见的mp4格式的微课,既可以以学校统一的微课网站平台作为载体,也可以植入平板电脑硬盘,随时观看。还可以上传至微信公众圈、微博、博客等信息平台,进行即时交互和交流。在时间上,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限制。在空间上,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学生们完全可以实现在家中、在公园、在车站等地无障碍进行学习与交流。大家完全可以不见面却保持交流,师生当然也可以不见面却在一起上课。以智能手机为例,介绍微课程的使用:第一种方式,手机上网,访问学校指定的微课程开放平台。平台上事先已经存储了每个课程下的若干微课程内容以及任务说明和知识点学习单,学生只需要输入相应的网址进入就可以学习了,并可以通过发帖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第二种方式,手机微信,以教师为发起人创建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师生可以进行即时的交流、沟通,学生也可以上交作业和完成任务。目前的公众平台支持发起人单方面看到参与人(即微信平台关注者)发出的信息,或者向其推送信息,但参与人无法看到非发起人推送的信息,这对于学生上交作业和反馈都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另一种微信学习模式可以是微信朋友圈。通过朋友圈的发帖和留言,师生可以实现“全见式”的沟通,既可以上传微课程视频,大家共同学习,又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目前手机微信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人都在闲暇时间浏览微信,学习完全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简单地进行。除此之外,微博、博客也可以作为学习的平台。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们在实习工作之余,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终端,完全可以无障碍地与教师和学校取得联系或者直接登录知识信息库,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如Google眼镜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把智能手机上的功能转移到眼镜上。我们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学习真的可能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做的事。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从此学习将不再是一种模式化的状态,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体验。成人教育金融专业的课程在微课化之后,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与学生形成对接,将会扭转现有的尴尬局面,金融专业的课程改革瓶颈也会得到解决。

作者:董华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会议软件;动画教学;网课

0前言

0年疫情期间,我国的大、中、小学全面进行线上教学。各大院校的不同专业都只能采用各类线上会议软件完成当学期的教学,然而在“网络授课中遇到了很多困难”[1]。作为青岛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一名教师,在线上完成大二“动画美术设计”课、大三“动画创作”课和大四的“毕业论文和答辩”顺利完成当学期的教学任务。本篇文章,结合包含理论、实践和答辩等不同维度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总结了通过线上教学软件的教学经验和网络会议软件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如何运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动画基础的网课

笔者作为动画专业的教师,主要教授大学本科二年级的美术设计(角色/场景)基础课,这门课虽是基础课但需学生大量的实践和作业的交付才能确保同学们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笔者的教学方式是每次上课开始先点评上周的学生作业,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教师逐个讲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美术设计课非常重要,因为每位同学的创意和程度都不尽相同,只有这样细致地辅导和将每位同学的问题展开讲,学生才能掌握共性的错误和这次练习的要点。不可否认,“网络授课与传统教学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但网络教学虽不能面对面,却不会影响美术设计课实质的教学。由于与分享屏幕的功能相比较现实教学中的投影设备更清晰,画面离每位同学的距离更近,细节展示也更加清晰;由于不是在大教室,用耳机或电脑扩音设备教师的讲评对每个同学来说是一样的音量。除展示作品更方便、清晰外,网络授课还可在学生们的作业上直接进行修改,细节大家都可看到而且如需要的话每位同学都可进行修改。这种授课模式,在这学期疫情已允许复课的情况下我们也沿用下来,作为加课和补习的手段进行,广受同学们的好评。(参见图1)

2如何运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动画实践的网课

网课授课期间,笔者还负责大三同学的偶动画创作课。这门课在平时的线下教学中是检验之前理论和动画基础的重要环节。重实践和手把手辅导的创作实践课在线上进行非常有挑战性。由于偶动画需要分工和流水线式的配合,线上有些内容无法完成。应对的方法是将原本计划的拍摄计划进行修改。先进行一些用电脑制作的特效镜头,以及选出一些比较适合的镜头用3D建模的方式进行拍摄。用线上会议软件进行创作实践课时,会布置给学生寻找和搜集跟自己创作相关的影片案例,并在线上课时进行拉片和分析技术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在线下比较难于实现,因为不太可能让同学们将课下准备的视频拷贝到教师机中进行分析和拉片。线下上课时拉片课基本属于教师的主场,在网课期间利用远程会议软件在每个同学的电脑中直接调取画面进行拉片和分析,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也会更主动地进行分析和思考;此外,由于同学们各自在家无法协作,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同学们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参见图2)

3如何运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毕业班的辅导和答辩

在疫情网课期间,还有当届要辅导的大四毕业生论文写作和毕业答辩的课程。对于艺术创作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师需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性和专业特性来进行引导[3],毕业答辩准备亦是如此。第一次用网络答辩形式,无论是辅导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很大的挑战。笔者负责6名毕业生的论文辅导工作,跟线下上课时一样,毕业班由于人数比较少且课时少的原因,此前的论文辅导工作也有很多内容通过微信群来进行辅导。但这次除论文的辅导还需线上答辩的教学任务,所以除使用微信群进行辅导也需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预答辩的辅导。论文的辅导工作每周用微信一对一进行辅导,跟之前没有什么区别,在此不做赘述。众所周知,论文写得好是基础而论文答辩得好也相当重要。作为论文辅导教师,如学生论文准备得很好但答辩时发挥失误相当令人惋惜,接下来笔者主要说说运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预答辩的工作。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预答辩不是课程中计划好的,而是第一次进行网络答辩的同学们由于独自在家没有同学可以讨论,心里感到非常没底才进行的小型虚拟预答辩。虚拟预答辩无论是使用软件还是时间长度都跟正式网络答辩没有区别,只是人数更少而已。经过两次预答辩,笔者辅导的6名毕业生都在网络答辩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这种利用网络会议软件预先进行答辩的辅导方法,笔者沿用到了复课以后的1年毕业班,同学们都觉得这种方法很好。不但可对自己论文中论点进行阐述的清晰度和时间掌握的精准度进行检验,也可缓解同学们对正式毕业答辩的紧张感,让学生更有把握和自信。(参见图3)

4如何在网络会议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是用线上课时期笔者上的三种不同课程运用网络会议软件时的具体情形,虽有很多课程中用线上课的形式对授课有很多好处,也有很多课程在后来沿用了网络会议软件进行授课,但线上授课它还是有很多的弊端。接下来笔者主要谈谈线上课教师们普遍会遇到的:学生容易跑神儿,无法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在网课中,虽每台设备都开摄像头,但由于无法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且时常进行分享屏幕的方式、无法得知学生是否在听课并集中注意力。笔者用以下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参见图4)

4.1点名和提问

“点名”和“提问”这种方式比较老套,线下课时如果一个班级的考勤情况不稳定,我会在授课中间时点名。也会观察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对心不在焉的同学进行提问,网络授课可用相同的方法使同学们注意力都“在线”。

4.2学生分享屏幕进行拉片

在平时线下上课时,电影学院有大量的拉片课程,通常教师用投影进行拉片,有需要讲授的地方暂停进行讲授;在线上进行创作课时,同样是拉片的内容,笔者选择了不但教师进行拉片分析,同学们也可选择短片进行拉片的方式进行分析。这样不但适合主动性已很强、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大三学生,而且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自己的视角选择影片进行分析;另外,学生选取的影片是自己感兴趣的影片,播放和分析起来都更有热情。

4.3学生分享屏幕展示作业

在线下授课时需讲评作业的课程,通常是班长事先将同学们的作业收齐然后教师统一进行投屏和讲授、分析;在线上课时,大家都使用网络会议软件,可通过每个同学分享屏幕、分享自己的作业,然后教师以讲评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参与授课的环节中,注意力自然不会分散。

5运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网课的优势和劣势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使用网络会议软件进行会议或是授课已比较常见。经过0年的疫情,让所有人对这种方式都被动适应了,整体来说,虽然网络授课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针对现在的大学科目还有很多无法替代线下教学的内容和部分。但是,也有一些可以沿用到线下复课后的便捷方式。

5.1优势

由于使用互联网会议软件,首先它的便捷性毋庸置疑。对假期或临时安排的补习课程在方便程度上几乎跟线下授课比是一种飞跃;其次,网络会议软件的分享屏幕功能可将很多在电脑上进行练习和分析的课程更方便地进行展示,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最后,网络会议软件可在一些30人以上的大课中免去后排同学看不清楚、无法被教师关照的问题。

5.2劣势

对于很多一对一辅导或理论性强,需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演讲和互动的课程,线下授课的优势还是不可替代的。线上授课时,教师无法跟学生进行“情绪共振”,由于无法互动即兴的精彩发挥也比较少,所以原本很精彩的课程在线上也显得枯燥;另外,线上授课也不适合一些需要集体协作的课程,比如偶动画的拍摄课程和一些电影灯光等的实训课程都不适合在线上通过网络会议进行。

6小结

通过以上笔者网课授课经验的总结,复盘了0年网络授课的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反映出网络授课中的一些优点与弊端。作为广大人民教师的一份子,通过0年疫情艰难时期的网络授课,见证了国内网络教学形式的改革和进步,也总结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希望在复线下课以后的时期也能用上这些科技带来的更加便捷和方便的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赵红玲.肺炎疫情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意类课程面临的困境———以中原工学院影视剧本创作课程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1(01):56-.

[2]韩康.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授课中的职能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1(03):17-19.

微课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教学;发展前景;辩证分析

当前,微课教学逐渐在教育活动中兴起。微课是微时代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因其平民化、短小精悍、网络流媒体,符合网络时代学习者注意力模式等优势,能够满足学习者、教师和资源建设者的需求,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随着微课热的逐渐升温,不少初中地理课教师开始关注和应用微视频手段进行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一)当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应用现状

刘赣红、何秋兰在《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中的418份获奖微课作品样本为研究对象,,我们对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得到以下结论:在学段方面,微课较适用于初中学段的教学,而小学、高中学段次之;在学科方面,微课较适用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物理、生物等课程次之。[1]我们看到,相比之下,虽然该文分析指出,微课较为适合于初中阶段教学,但微课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涵盖程度不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王玉龙、陈奕如对中国微课网中小学微课资源平台进行统计归纳分析也指出:“从该平台微课学科分布来看,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总计为49.4%。可见,传统的主科依然占据了主要比例。”[2]地理学科的微课当前应用状况和资源储备明显不及传统主学科,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地理学科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微课设计时间较短,往往针对一个问题片段和知识点,难以顾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另外,微课应用偏向传统主学科,以讲解知识点为主,反映了应试教育导向的主要影响。

(二)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当下微课热现象,学术界以“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主题的论文日渐增多,反映了教育界对微课教学效果的充分重视。在检索大量的相关期刊论文中,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相关研究文章相比之下数量较少,这与当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应用的状况基本一致。一些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极具针对性的看法,比如赵春芳老师的“初中地理课堂‘微课程’尝试”(《文理导航》2015年第6期)结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的微视频制作教学过程,感受到微课视频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作用;晋江毓英中学吴健康老师的“基于‘先学后教’模式的地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思考”(《中学理科园地》2015年第3期)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本校微课开发应用实际,提出地理微课建设的价值和不足现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指导意义,等等。由上面分析可知,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运用总体上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相关网络上建立了一些地理教学视频和平台,其现实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跟踪探究。微课应用于地理教学,涉及到教师、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观念互动,必然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微课应用前景分析

展望初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发展未来,我们认为,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微课教学手段的基本特点、微课对地理学科教师的素质要求等方面是认识微课运用于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要关切点。

(一)微课教学与初中生心理世界的高度相适性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网络信息化铺天盖地的时代,人们却越来越钟情于微、短、快、简的信息接收方式,从深层次反映了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海量时代,微课教学的独特性,而这种独到处与初中生的心理更为契合。处于儿童和青年时代的初中学生,意志力和自制力相对欠缺,感性思维多于理性分析,心理接收上更容易亲近微课程的短平快教学方式。很多地理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以传统讲解和练习题目的方式,往往难以凑效,在微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短暂而精致的视频、图像、文字、声音等立体方式,其在初中生的心理世界作用效果必然不同。

(二)微课的综合、便捷、立体效果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优越性

相对数学、语文、英语、生物等学科,地理在图片、图表、文字、公式等综合教学方式上更为突出,而微课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发挥足够的用武之地。例如在地球的公转和自传教学中,以前单靠传统教学手段地球仪等有限手段演示难以立体展示这一教学难点,而现代网络的多维、图像、音频设计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难题。另外,微课的便捷性是传统课堂难以比拟的,如果有一个专业制作的地理微视频或者微幻灯片教学,学生在家、公交车上或者只要手持移动网络设备,就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感受大量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信息资料,预习的效果显而易见,微课程提前录制的形式,能够实现“先学后教”。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微课程改变了传统导学的模式,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综合处理后的PPT、录屏、视频制作是微课的典型形式,初中地理教师要在微课程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将素材中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提取出来并进行突出,提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重要的地理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现有的素材进行再创作,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将文字转化为视频和图片等等,并在其中插入教学问题,提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使用效率。

(三)教师在微课制作中作为传统教学改革的主体

微课教学的应用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和目标,当前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地理微课应充分发挥兼顾知识点和情境启发性教学特点,引发传统教学目标的变革。例如笔者曾以《城市的癌症》为题,制作一堂15分钟的微课视频,从本校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选取宁德城区几处污染严重的工厂、河流和城郊垃圾堆为视频切入点,通过几个微视频和画面的组合,以人体癌症比喻城市污染的严重情况,让同学们在视频中感受触目惊心的城市“癌症”,这样的环境保护微课教学显然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从情境中融入生活环境和社会责任意识,突破单一的应试教学目标。单纯的化整为零的知识点讲授模式,势必限制着微课教学的视野和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在地理微课教学中设法制作融入学生生活,寓教育性、情境性和生动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地理教学应用的广泛前景。

三、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辩证分析

面对当前微课热的逐渐升温,部分教师对此表达质疑,例如郑小军、张霞在《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一文中指出,微课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一波“微课热潮”。归纳起来,人们对微课的质疑主要有六点:一是认为微课热是“短时炒作”,二是认为微课是“新瓶”装“旧酒”,三是认为微课是导致知识碎片化的“元凶”,四是认为微课没有技术含量,五是认为微课可能将传统的课堂实录完全淘汰出局,六是认为微课类型繁杂,缺少统一的评判标准。[3]这些对微课兴起的质疑观点表达了新时期网络新事物与传统教学之间的矛盾关系。针对当前微课热的兴起在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我们认为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除了微课应用学科领域的不平衡状况,中国各类学校初中地理资源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很多农村中小学网络建设硬件配备不够,微课教学难以实施,师资力量条件决定着微课制作的质量。

2.微课教学的切割事实也的确造成了地理学科知识的碎片化问题,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微课的分点、短小等特征优劣并存,往往也可能导致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存在的投机取巧心理,造成初中地理学科根本核心理念的丧失。

3.当下流行的微课大赛热,往往多出于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操作,重视竞赛结果,评选的是微课制作质量,却难以检验其教学接受效果,有可能本末倒置,造成一定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育的虚浮之风气。

4.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不在实验室中,也不在讲授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指导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中。”[4]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显然也不在微课教学方式中,以网络信息教学取代教师主体的作用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的言行、形象、品质、学识等永远第一位深刻影响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教学以“人”的世界为中心的地位难以动摇。微课制作虽精美逼真,仍然是虚拟的世界。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讲授、田野调查、合作探究等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全为微课所取代,二者之间应该成为互补互动的统一关系。纵观中国教育史,从传统私塾、现代学科教育到网络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微课走进课堂,是教学方式革命中的一个小片段,是现代科学技术引发下的必然结果。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必然经历一个不断完善和适应的过程。我们应该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分析微课教学的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微课的教学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赣红,何秋兰.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4(8):13

[2]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北京:中国远程教育,2015(4):57

[3]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成都: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