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举措

目前,计算机技能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一个不成文的硬性要求,而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更应该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当今是个信息腾飞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并成为其发展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高等学校为顺应时展的潮流,促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考核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一个基本性标准。然而,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筹建的时间比较短,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高等学校教育系统统筹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直面存在的问题探索积极策略促其健康发展。

一、剖析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善

在高等学校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方面还存在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认识不到位,认为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是其他性专业学科的辅学科,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处于次要性的地位。这就使得对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偏薄现状,开设的基础性计算机课程比较少,且有时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要让位于其他学科设置,其他课程优化设置后才对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进行安排,这就使基础性计算机课程设置与学科基本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想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潜在地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不利于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有效开展。

2.基础性计算机教材不先进

从我国高等学校的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发展来看,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设立远远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最为明显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基础性计算机教材的选用上不能够与时俱进,还采用以往老版教材。这势必使基础性计算机内容不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陈旧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更不能够使其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这必然使大学生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不高,也必然使高等学校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最终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3.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不科学

基础性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教学观念还处于原有僵化性的教学状态上,对于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采用全课堂式教师灌输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仅仅围绕着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式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探究,更忽视了计算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学科需要加强性教学活动使理论得到应证。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基础性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失去生机和活力,导致大学生对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失去激情计算机知识得不到补充,更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着缺失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趋势潜在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4.师资力量不完备

担任高等学校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教师存在着不专业化现象,从事这一学科教学活动的教师往往是有一些计算机技能的非计算机专业性教师或者是较早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教师,这些教师存在着知识结构陈旧不能够站在计算机发展的时代现状和前沿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从事计算机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严谨从事于学科教学活动,存在着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演化为学生自修活动,计算机机房演化为学生玩游戏和聊天的娱乐性场所,这势必使基础性学科内容不能够有效得到传授,势必使基础性学科流于形式,最终使大学生的基础计算机知识匮乏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成才发展。

二、探讨解决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举措

(1)从高等学校决策层和管理层来说,首先,合理规划基础性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特别是要把基础性计算机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科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优化组合,使两者同时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建立完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电子教室,引进先进的基础性计算机学科发展理论和知识书籍,以便于引领高校基础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从高等学校基础计算机的教师来说,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时代和大学生自我需求角度为出发点重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体现时代性和学生个性性,最终使基础性计算机学科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打下扎实性基础;其次,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探究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形态,不断地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并提升教学水平,最终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输送源源不断的知识养料。

(3)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树立成才和成长意识,自觉主动地利用一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以便于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转变轻计算机基础学科而重视专业课学习的观念,要意识到计算机学科已经成为其他专业性学科发展的必要性辅助手段,重视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可操作性实践学习,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计算机技能,为社会和个体发展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三、结语

当前,信息数字时展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成为高等学校必要的教学活动,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性技能。基于我国高等基础性计算机教学活动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高等学校以时代和大学生成才发展为依托建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大量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高素质性人才,最终为中华的复兴提供原动力。

参考文献:

[1]韦立军,刘新光.医学院校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夏医学,2014,27(1):164-165.

[2]李媛媛.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第2篇

我国高校应该根据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教学的教学现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后,针对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改革,提出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措施,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许多多的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的教学,而各个大学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利用能力和计算机办公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的能力。在大学的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及时的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的计算机教学水平,从而为我国大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1.1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较低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因为客观存在的原因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低,使得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难以达到课程目标,而且,因为大学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由于教学水平的不同,不同地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参差不齐,在这其中,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的同学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差距较大,这也增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虽然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开始进行了计算机的教学,但是,在高中学校时,普遍比较忽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从而使得较多的学生对掌握计算机操作有了不利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进而不能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学习目标,从而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1.2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结构不科学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学的内容结构较不科学,例如,在文科类大学中,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计算机基础操作为中心的教学,而在理科类大学中,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内容只是在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之上进行了C语言程序的学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现阶段我国的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较为滞后,教学内容没有达到高校学生的应有水平,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结构容易使得同学们对计算机学习产生轻视,由此可见,由于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不科学,以至于无法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产生反感,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结构的不合理对提高大学生计算机能力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3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不合理

高校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是,高校教师在进行大学计算机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相对不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集中教学和实践教学这样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高校计算机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时比较生硬和乏味,不能充分的激发同学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降低,使得学习效果降低。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不科学,将会影响大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1.4高校计算机教材的不科学

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教材内容基本一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本身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特点,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教材并没有重视这方面。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时会影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在我国计算机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分别在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都会进行一些计算机操作教学,而经过翻阅这些不同阶段所使用的不同书籍可以发现,这些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这一现象,将会严重的影响学生们计算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建议

2.1运用层次教学法

在大学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可以采用层次教学法进行计算机教学,具体做法为: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任务之前在全班进行一次计算机知识测试,根据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知识基础较弱的学生全体,应加强基础教学,针对知识基础较高的同学,应努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发掘他们的计算机潜力,促进他们计算机技术的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统筹规划,快慢结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计算机教学要求,从而促进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全面提高。

2.2设置合理的计算机教学课程

大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该科学而合理的设置计算机课程,在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来设置计算机教学课程,并努力的设置多种多样的课程,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来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掌握行业所要求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3选择合试的计算机教材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材是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高校计算机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应进行严谨的选择,不仅这样,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适合计算机教学的资料,例如搜寻优秀的教学模块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生兴趣,提升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我国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2.4计算机教学时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计算机理论的教学,还要紧密的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计算机的教学基本上是依靠实践进行教学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也是依靠实践来进行的,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该注重进行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提供优良的环境,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时间等措施,同时也可以采取举办各种比赛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语

总之,发现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存在这一些问题和不足,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以及采用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能促进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马春雷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傅向华,王志超,李延红.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育,2008,(9).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艺术院校;计算思维;落地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概念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seymour Papert教授在1996年提出的,而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则清晰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思维,并将这一概念提到前台,使其广受关注。如今,计算思维概念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计算思维的思想正逐步得到认同,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思维并非只适用于计算机专业领域,而是越来越多地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产生影响。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学科与艺术学科的融合愈发紧密,不仅仅产生了计算机艺术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改变了艺术专业的学习方式和艺术创作方式,甚至改变了艺术工作者和艺术院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如何使计算思维在艺术院校落地,如何将计算思维引入到教学中,使艺术院校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计算思维,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1 计算思维的概念

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的定义是: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问题求解、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其中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再进一步来说,计算思维就是通过嵌入、约简、转化、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起来困难无从下手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人们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

周以真教授同时指出,计算思维是每个人具备的基本技能,绝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解析能力的培养时不仅需要让他们掌握算术、阅读、写作等技巧,还要让他们学会计算思维。她还认为,计算和计算机是促进计算思维传播的有效途径,计算思维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每个人所具备的技能组合,而不仅仅适用于科学家。

计算思维主要具有6个特征:(1)计算思维是一个概念,而不是单指程序。计算思维要求能够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在抽象的多个层次上进行思维,而非仅仅只要求做到计算机编程。(2)计算思维是根本的技能,而非刻板的技能。计算思维是每一个人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做出贡献、发挥职能所必须掌握的,而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3)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而不是计算机的思维。计算思维是人类解决问题采用的某种方式,它并非要求计算机代替人类思考,也并非要求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4)计算思维是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计算机学科从本质上既源于数学思维也源于工程思维,而数学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又很好地体现在理论、抽象、设计这3个学科形态层面上。(5)计算思维是一种思想、思维的方式,而不是人造物理实体。计算思维与人造的计算机设备不同,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以一种概念的形式影响人们求解问题、交流互动、管理日常生活的方式。(6)计算思维面向所有人,适用于所有领域。计算思维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思维方式,可以成为所有人解决问题的工具,融入各种人类活动。

2 计算机艺术与计算思维

计算机艺术出现以前,有观点认为计算机科学家就只能运用抽象思维进行科学活动,而艺术家则只能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艺术创作。事实上,正如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所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它们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科技发明和艺术创作作为人类在客观世界中活动的产物,都源于生活,彼此之间有着深层的共通性和关联性。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科学开始追求概念美,艺术开始追求形象美,这令它们从不同的领域走到一起。而计算机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将使得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方式更为丰富和新颖,同时也将为各自的领域带来概念上的冲击和思维方式的革新。

现如今,计算机艺术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众多艺术家也逐渐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创作。计算机艺术的领域很宽泛,包括计算机绘画、书法模拟、计算机音乐创作、影视、舞蹈、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图形设计、动画设计、工业产品和建筑造型设计等。目前,在计算机艺术中发展最活跃的当属计算机美术。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美术设计的众多方面加以运用,例如在基础图案创作中的运用,在色彩调配中的运用,在立体设计中的运用等。计算机能够为传统美术提供更新颖的技术手段,绘画的技法和色彩的调配均可以借助计算机强有力的交互性操作完成;计算机音乐使得声音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特殊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音效保真度,丰富了音乐表现力,使得音乐的质量和构造能力有了巨大的飞跃,配合计算机使用的软、硬件合成器可以生成各种仿真音效,使作曲者能够打破传统的创作思维模式,运用前所未有的创作方法编写出更为新颖、奇特的音乐作品;计算机技术对影视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始影片经过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与加工,可以大大增强画面质量,增加丰富的数字特效,带来原始影片所不具备的视觉冲击,数字化的影像技术由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影视制作。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融合,计算机技术对其他学科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在此过程中计算思维也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深入到其他学科之中,并正为众人使用:量子计算正改变着物理学家的思维方式;纳米计算正改变着化学家的思维方式;计算生物学正改变着生物学家的思维方式;计算博弈论正改变着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等。同样的,计算思维也正改变着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更新。

3 计算思维在艺术院校存在的困难及认识上的误区

3.1 计算思维对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计算思维的概念传入中国后很多人对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计算思维只是一种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并不密切。事实上,计算思维是人类科学思维活动所固有的组成部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作为合格的高校大学生,应当具备计算思维的基本技能,艺术类学生也不例外;另一方面,随着艺术类学科的发展和转型,其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日益紧密,计算思维也影响着艺术创作者的思维方式,艺术类高校应该对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引起重视。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大部分艺术院校仅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甚至认为计算机课程可有可无,没有深入研究计算思维在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作用,更不要说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了。

3.2 对计算思维融入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计算思维的重要性逐渐被各大高校接受,部分高校甚至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对计算思维在教学上的应用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在艺术高校也普遍存在。例如:没有认识到计算思维是已存在的思维活动,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技能,错认为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着重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没有认识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认为几节课就能够实现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目标;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看得太过简单,认为只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用了某种计算机编程语言,或是在课程中添加了有关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及算法实现等内容,就是计算思维;对计算思维认识不够深,研究不够充分,认为要实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要开设程序设计类课程,也只能通过这一种方法,忽视了其他的学习途径。

3.3 艺术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

由计算思维的概念可知,计算思维是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是以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为依托的,因此,进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基础的计算机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艺术院校中,除了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专业外,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高。笔者在本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授过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高中时很少接触计算机,有些从未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规操作都难以进行。由于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的缺失,让他们在大学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更不要说计算机编程、数据结构、多媒体等类型的课程。这种现状使得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更难以进行。

3.4 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艺术院校中,大部分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相关课程,但这类课程往往局限于概念、技术与应用。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会只侧重于基础概念的讲授、软件的基本操作等,这样做或许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却忽视了思维的过程。以Photoshop这门课为例,教师往往按照软件的菜单功能按部就班进行讲解,认为只要将所有功能的操作或概念介绍一遍就算完成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殊不知了解软件功能到利用软件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还有很大距离。现有的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无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4 计算思维如何在艺术院校实现的几点思考

4.1 分层教学、多样化教学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艺术院校的学生通常计算机能力比较薄弱,更应该从基础着手,再逐步实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授课的开始就直接给学生开设难度较大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显然是不合适的,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兴趣缺失,学习效果自然不好。计算机类课程的开设可按照几个层次逐渐展开:首先普及计算机文化、熟悉计算机基础概念;然后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熟知计算机在各自学科中的应用;在前面两部分内容中融入计算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不同的专业也可以根据自身培养目标,科学制订本专业的计算机科目教学要求,做到层次递进,有所侧重,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计算思维的技能。

艺术学院校的专业类别相差很大,各个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应用需求,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差别也非常大,因此,要尽量根据学生的水平及能力安排教学班级、组织教学内容。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对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需要满足多样化的要求。多样化首先是指内容和难度的多样化,即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不同的需求开设内容、难度不同的课程。其次是课程的多样化,即在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一系列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此类课程不一定必须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这种明显打上计算机专业标签的科目,而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定制与计算机学科融合的交叉科目。

4.2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在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某些专业与计算机的相关性不大,如果直接向血色灌输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培养艺术院校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通过合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思维的思想去理解、分析专业问题;其次,为了使计算思维的学习能与学生自身专业融合,应当抽取出与所学专业相关而易于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简约”;同时,还可通过画出问题分析流程图的方式将问题进行细化,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也易于分析问题的本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思维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实现艺术学科问题到计算学科问题的转换。

以多媒体类课程为例,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为数不少的学生都参与过艺术表演活动或大型赛事的采编和播出工作。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实际进行视频、音频录制,学习如何进行多媒体文件的压缩、类型转换以及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同时,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水平较高的获奖作品,与学生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比对,分析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自己的作品和获奖作品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为什么改进后会有更好的结果?这种案例加启发思考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扎实的掌握理论技术和软件的使用,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后遇到新的多媒体应用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计算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以上列出的几种都不是唯一的可选项,只要能够突出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值得尝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对问题求解、设计与实现模型的学习与训练,向学生展现计算思维的魅力和基本思想方法。

4.3 艺术学科与计算机学科融合,在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元素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第4篇

中职教学应侧重于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中职学校现状。

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然而许多学校因为经济拮据,设备更新缓慢。学生学习计算机缺乏适宜的硬件环境,导致其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要求。

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专业毕业的不多。有的是其他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说来不高。

2.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事实上就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C语言;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数据结构、算法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

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中职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作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像开发其他产品,只有少数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竞争并成为畅销产品的才有存在价值。但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这也是一些专家、权威的看法。

而主张不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低层原理等课程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理由是:

(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比较薄,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3)现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一切我们并不能怪学生,而是我们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就是教学上过于偏重语言和理论。

持上述看法的并不单是中等职业学校一般的计算机教师,联合国开发署(UNDP)的首席技术顾问大卫?艾伦(DwightW.Allen)博士也有类似的观点:“基于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实际上只对高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或是最优秀学生的学习有利,而对大多数平均水平的学生是没有用处的”。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现状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自我挑战,不断提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经,其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步骤

项目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开始、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结束。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设。例如:

第一阶段:活动的开始。

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项目”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此项目已有的知识。学生在讲述他们的经验和表达他们对已知概念理解的同时,对此项目的兴趣不断增加,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设计自己的活动,老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调查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活动的展开。

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工作。例如:安排他们与项目的有关人员、专家等谈话(实地考察)。老师提供资源(利用多媒体及相关的录像、相片、故事和音乐等)以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老师为学生进行调查提供各种建议。在此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各自的工作进行讨论并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

第三阶段:活动的结束。

由老师安排一次项目活动总结会。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让他们有目的地展示自己开展活动的全部成果,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会了什么,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并激发学生新的兴趣,转向新的项目活动。(或对该项目活动的后续发展)

四、教师的体会

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活动,我体会到:

1.项目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项目教学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能力。

2.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注意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转变。因为项目教学是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3.项目教学选题的要求:

①项目怎样结合教材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②项目是否与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相结合,是否给学生有实际操作机会或环境,达到教学目的;

③项目能否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项目能否激励学生;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助教学;高校计算机;效果分析

推行“互助式”教学法运用,需要教师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最大热情,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和谐。所谓“互助式”教学活动的宗旨,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互动中,片面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表达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展开计算机教学,从而减少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

一、互助教学模式的简介

在互助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计算机术语进行知识点定义的解释。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学生可以使用表格、图形、符号等形式准确地进行语言组织、解释和表述计算机信息点。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操作特点比较突出,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出发,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相关理解。计算机硬件分位主机和外部设备,在互助教学中,学生可以主动去对照课本中介绍的电脑功能分区与电脑实际产品的联系。让学生自己采取行动来进行摸索式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电脑整体部件的影响。

二、提高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实际效率的措施

(一)完善互助教学流程,强化基础理论训练

电脑主机分为CPU和内存两个部分。CPU中的运算器负责一般的数据演算,寄存器负责信息的传递和获取,控制器负责运行主板的正常工作。而主机中的内存包含了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冲存储器,这些都是计算机硬件的存储设备,其中,计算机的内存越大其运行速度也越快。大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虽然比较多,但是他们对其运行原理理解可能并不透彻。在互助式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运行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外部设备中,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输出设备有显示器和打印机。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功能运用水平。计算机的外存设备包括硬盘、光盘和闪存,网络设备包括网卡和调制解调器。当代高校计算机教学要体现一定的教学深度,既能够让学生明白其物理特性,还能够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在计算机实验课中,让学生自主进行硬盘、网卡和调制借调器的安装和拆卸,并且能够维修简单的计算机故障,将教学理论与运用实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够避免“眼高手低”教学问题的出现。

(二)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学深度

计算机软件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对计算机系统软件中的操作系统知识进行讲解。操作系统中的WIDOWS、Unix、Linux三种常见的系统,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其数码变成的方法,并且运用系统的特点进行实际操作。计算机语言处理程序有C语言、JAVA语言H VB语言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向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语言处理程序类型,并且为学生提供课外参考书,加深学生对于处理程序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主编写语言处理程序。学生在理解信息技术课程代码编程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积极运用周密严谨的思维,全面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在多媒体教室的日常课程教育中,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海量性的特点,选取质量较高的“信息传播原理”方面的视频给全体学生放映,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历史了解的需要,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

(三)强化拔高性知识训练,增进师生情感关系

对于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尤其的同学,教师还应该对其进行拔高性训练。采用课外辅导的形式,对一些实用程序的操作方法,如诊断程序方法和排错程序的运行处理方法进行补充介绍,促使高等计算机教学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互助教学法最大程度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出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要是学生愿意学,教师就应该按照其兴趣的发展方向,给予强大而有力的支持。采用“小组攻关”的培训方法,对于高等院校课题小组中的办公软件升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等应用软件方面的教学攻关,可以安排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攻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直接参加应用软件的开发活动,既能够学以致用,还能够在师生互助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学生的聪明和才智往往会给学校科研小组的技术开发活动增光添彩,教师的专业性指导又能够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通过深化的合作式学习,可以显著增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互助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座次特点,给学生编程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在小组的学习中协同作业,通过双向的讨论与合作,将计算机科学的知识点理解熟、掌握透。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时下流行的交互自主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的具体运用于教学任务的驱动相结合,在分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