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范文第1篇

摘要:公共艺术,是以艺术的形式介入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体现了公共空间的民主、开放、自由、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城市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存在的物质环境,公共艺术离不开公共空间,同时,公共空间也越来越需要公共艺术对其价值和意义进行提示和提升,公共艺术对与公共空间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空间;价值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10-02

近些年,公共艺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作为城市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城市把公共艺术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存在的载体,公共艺术离不开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中的“公共”精神也使得它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的实现和深化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公共空间也越来越需要公共艺术。

一、公共艺术的内涵

狭义的公共艺术概念认为“公共”界定的是空间属性即“公共空间”,认为只要是放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就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一般界定是:公共艺术是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如城市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公共建筑等的室外雕塑、壁画等视觉艺术,由壁画、雕塑、装置、水体、建筑构造体、城市公共设施、建筑体表的装饰及标识物、灯饰、园林和地景艺术等不同媒材构成的艺术形式。广义的公共艺术认为“公共”是民主属性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共同界定,既是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民大众共享的。广义的公共艺术除了包含狭义公共艺术的范畴外,同时也应该包括社会主体――市民大众兴办和参与的公开的表演和其他公开的艺术活动。本文所阐述的公共艺术是指广义上公共艺术的范畴。

二、公共空间的概念

无论是广义上的公共艺术还是狭义上的公共艺术,公共空间都是其存在的载体,公共艺术设计的产生是艺术或艺术品由艺术家个人空间向公共空间延续的结果。美国研究当代城市空间的城市社会主义学者理查德・沃尔夫等人将公共空间从几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划分,大体上分成了物理的公共空间、社会的公共空间、象征性(或符号性)的公共空间三类。

第一类关注的是它的物质材料的存在。一般是指城市中供居民日常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等。广义的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既是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发性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第二类关注的是在空间内部规范和社会的关系。即“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它是一个民主化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雅典时代的Polis(即城邦)。近代以来,西方关于公共领域概念的讨论以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和哈贝马斯为最重要的理论来源。阿伦特指出,公共领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广场、舞台、议事厅或街头等物质环境空间只有当人们以言行的方式聚在一起,就共同关心的事情彼此交流时才成为真正的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空间是一个人们透过言语行动展现自我,并协调一致行动的领域。第三类关注的是纪念和地方的“气氛”。任何一种公共空间,因为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等等原因,皆可能因此而拥有特定的场所意义。特殊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可能因此而成为某一时期的历史走向的标志,社会的某项主张因为一个特殊的环境而成为充满纪念性和象征性的人类文明的某种场所,自然演化的某一个转折点所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所给观者带来的人生体验,等等,物质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因此而成了“有意味的空间”。

我们以上提到的三种公共空间的概念并非截然分开的,后两种公共空间的概念需要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作为其媒介或载体;另外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也并非单纯的物质空间形式,它总是体现某些特定的社会功能,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与政治要素,一直与人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领域相联系,即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公共精神的空间含义。如传统公共空间尤其是广场,本身的物质功能往往被其凸显的精神功能所冲淡。这里可以作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也可以作为政治权利的象征,比如西方古典广场一般都有象征的权柱、歌功颂德的记功柱、威风凛凛的君主雕像,或者是一些纪念某个重要时刻或英雄事迹的纪念碑,承担着道德说教的功能,或者是市民谈论与参与实政、观察世态万象、体验归属感的地方。

因此,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不仅要与物理环境上的公共空间在造型、尺度、色彩、材质等从美学的角度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体现公共空间的内部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彰显公共空间的象征意义和价值。

三、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作为城市中的居民,人们越来越无法承受这一座座水泥盒子带给人们冷漠和压力,物质的丰富使得精神的匮乏愈加明显,我们像需要阳光和氧气那样需要美和情感交流。公共空间是公众聚集和交流的场所,成为人们关注和寻找精神支柱的场所,但是,并非有了公共空间,公众就可以自由交流。公共艺术在作为公共空间中的一道风景的同时,也成为引导公众交流和互动的纽带之一。

公共艺术品,一方面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主题和内容,因此要把握好作品形式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要满足城市环境设计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空间的物理特征、功能要求及文化特征等需要,它与城市公共空间是一种和谐的主从关系。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离开公共空间就没有讨论的意义;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存在的载体,公共空间可以通过公共艺术体现和提升其自身的价值和内涵。

四、公共艺术之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

(一)美化、点缀公共空间,提升环境的观赏性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对于其所处的环境来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装饰、点缀以及美化的功能。公共艺术不是直接从艺术家工作室搬出来而放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其在方案构思和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相结合考虑的,装饰、美化环境,提升环境的观赏性是公共艺术之于公共空间的最显而易见的作用。

(二)定性公共空间的意义和内涵

公共空间是公众交流的场所,是社会民主化的产物。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分化更加功能化、专业化、休闲化。所以,不同场所的意义和功能的划分也更加明确。公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担当起了展现、标志这种不同的公共空间内涵的责任。

马钦忠在其《公共艺术基本理论》中阐述“公共艺术给定公共空间的意义的中心宗旨是把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和场所伦理规定,通过公共艺术的形体表达,以此定义空间,阐释空间,成为控制场所环境意义的中心要素。”根据上文公共空间的概念可知,公共空间除了包含具体的物理空间的范畴,其还包含着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以及空间的象征性。所以,公共艺术不仅要与其所处的物质环境在材质、色彩、尺度、空间等方面想协调,另外还要准确把握该空间所蕴含的其他内涵。即作品的题材、特征等要以体现和阐释公共空间的意义和内涵为主导,通过对场所意义的概括和提炼,使公共艺术赋予公共空间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是通过一些手法和表现形式提示公共空间的意义、或是通过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度的公共艺术作品使公共空间为人们所关注,或是以具有趣味性因素的作品产生愉悦观者的效果、或是以之协调公共空间中的不和谐的因素,总之都是起到引起关注,形成对环境的注意力的控制。

(三)促成公共空间中的公众交流

公共空间的产生最终是为了公众交流的需要,所以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要以促进公众交流为己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的电子通信技术和设备,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正在逐渐减少。另外,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心里距离也在越来越大,虽然生活在同一小区,每天上班下班擦肩而过,可永远都是陌生人。公共艺术可以作为公共空间中的语言,提供共识和共同趣味营造的场景和氛围,提供话语让人们去共享、交流和讨论。公共艺术作品放置的地方往往成为公共空间中人群聚集的地方,根据作品的性质,或是观赏、或是互动游戏。另外,还有一些作品是艺术家与公众共同参与的结果,作品本身所要传递的是公共精神,在创作中有公众的参与和意见交流,完成后在公共空间中成为公众聚集、讨论和游戏的焦点,可见,公共艺术成为促使公众交流的动力之一。

五、结语

公共艺术的日趋盛行,主要是因为它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它设立于城市的公共场所,任由社会公众自由介入、参与与观赏,即直接面对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或是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特定地域或特定社区的公众;其次公共艺术作品包含普遍的公共精神――关怀和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情感,标示和反应社会公众意志和精神理想。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民主化的结果,是艺术的生活化和平民化。城市是公共艺术生长的土壤,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城市提供更好和更多的机会;公共艺术是城市的灵魂,以公共艺术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效果愈加显著,因此,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要与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质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马钦忠著.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56页.

[2]诸葛雨阳著.公共艺术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翁剑青著.城市公共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讲稿),北京,1999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范文第3篇

引言

生态化本来是生物领域词汇,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的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人们开始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理和解决方案,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一种思考,随着人们对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等概念的熟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受到自然的报复,各种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雾霾和粉尘等新的污染现象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加凸显,更有学者花费巨资制作纪录片,用吸尘器吸收城市雾霾作砖头等行为,来警示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理念概述

在城市发展中建立生态健康的城市环境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下面将对生态化理念和内涵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演化与发展以及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进行论述。

(1)生态化内涵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理论笔者在此文中就不再阐释了,国内学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概念,本文着重研究艺术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和设计创造进行有效的协调,设计出一个具有美感和生态合理的居住生活空间。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的生活而提出的,对现在设计与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生态化理念演化与特征

生态化设计理念其实在我国和西方很早就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等观点是生态化理念的最初源泉,西方到近代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最初的驾驭自然到现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都是生态化理念的演化与发展。

(3)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分析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设计而言,其包含着很多的设计要素,生态化研究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与资源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局面,以利于人们建立更美好的居住空间。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主要有技术、材料和能耗等方面的因素。无论是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还是绿色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他们在发展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与反思,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设计与创造人类生存空间的有效的尝试,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发掘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研究

生态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以后发展的和谐共存与有机统一的有效探索。下面将从生态化的技术、材料和绿色环保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应用与实践。

(1)技术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中技术是营造良好的设计成果的基础,离开了技术也就无法谈及生态化设计,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理念成为现实,不再是构想,环境艺术设计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物质生活环境和适宜人居的良好居住空间。

(2)材料生态化

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材料,空间环境的构建需要各种材质的应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而言明确材质的特性并能够合理的应用这些材质则显得尤为必要,除了了解材料的特性更重要的要懂得材质的加工方法与工艺,知道这些天然和环保以及绿色的材质如何在空间环境中应用才能够真正的将生态化设计以及生态环保观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为城市生活及生存环境的建设以改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是设计实践,对于城市环境和居住空间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的是对城市中的高速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平衡,用设计的手法和语言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状,通过环保绿色的设计要求,应用到现实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寻求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降低工业能耗的方式,提倡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环保生态化设计作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进行执行。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化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思考与反思,从设计阶段做好生态化的设计,不是先建设后治理,而是先治理后建设,改变传统的设计生产模式,建设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研究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空间建设一个必经之路,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寻求解决城市发展与人们居住空间和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矛盾的方法,生态化的环境设计正是应运而生的,生态化设计理论已经深入当代人们的思想,这有利于人们自觉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资源的浪费和不断寻求技术与材料的革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善人们城市发展环境和居住空间,从而带给人们一个高质量健康的新环境。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现代城市建设;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城市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日益拥堵的交通、城市人口密度过大等社会问题,以及随之产生的城市环境被污染破坏、城市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对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建设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环境艺术设计逐步被应用到城市建设中。

1现代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现状

现代城市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不均匀,中心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郊人口稀少。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是不完全开放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转需要其他生态系统的协调与支持。例如,城市周边的农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用农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产生的能源和资源来支撑城市的正常运行。同时,城市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城市废弃物也无法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消化,需要借助其他系统分解消化城市垃圾和废弃物[1]。城市是一个负载人类活动和动物、植物生长活动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主观意愿的表现,不仅凝聚着人类的情感、智慧,而且展示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环境艺术设计正是人们用主观意愿来引导城市景观与空间建筑的建设,支持着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2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1满足功能需求

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功能及物质等基本需求,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活的精神追求、理想追求等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城市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精神文化等需求,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使城市文化与历史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得到体现与传承,在丰富城市人文气息的同时,带来了良好的商业价值及经济效益。例如,河道及滨水旁的护坡及风光带,在美化城市环境、丰富人们业余活动空间的同时,也满足了排污防洪的城市功能性需求。

2.2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造自然景观的设计,是以人为本,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进行的。在进行生态优先及尊重自然的环境艺术设计时,是以人为自然中的一分子,形成新的环境伦理观念,对环境由破坏变为尊重与爱护,由掠夺变为珍惜与共存。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城市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而且能够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改造城市内部环境体系。通过对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尽量减少在建筑构建及建成后对附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同时,尽量优化建筑内部环境、城市内部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微循环得以优化,从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2]。

2.3提高城市建设的艺术品味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艺术品位追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一味满足于生存功能的建设,而是希望在城市中创造出使生活更快乐、更舒适的环境;希望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服务中,感受到城市环境的美好之处,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可以让全体居民参与到城市环境建设设计中来,吸收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从而设计出更为人性化、艺术化的居住、生存空间[3]。

3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协调人文、艺术及自然等多种元素的设计方式,设计时要求设计师考虑人类与大自然中各种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们心理、生理及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起到提高城市规划合理性,满足城市功能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美观性等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常宏.论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11.

[2]廖瑞莉.探析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水泥,2017(1):79.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艺术设计;城市环境;生态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某地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讲稿),北京,1999

[2]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 ],建筑学报,2001,(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