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素质;文化价值内涵;创新素质

就当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来说,审美教育在当代中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所以我们要科学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完善教育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注入文化价值内涵的教育,使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文化价值的创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拓展思维空间。

一、艺术设计创新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审美形式方面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往往注重产品的造型审美功能,如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装饰纹样的形式传达出审美信息,这种信息与消费者本体的审美需要产生共鸣,才会使得消费者决策购买意向。这就决定了在艺术设计中,学生一定要了解美的本义和规律,创作出结合社会的美与自然的美的作品,使自身的审美经验以物质的形式显现,传达自己的审美理念,给受众者带来审美情绪上的愉快的效应,使其精神舒畅,甚至超越功利能够带来的情感满足,最终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2.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是创新形象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审美想象力和其他思维能力的综合,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形象思维成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从四个方面考量,包括审美鉴赏力、审美想象力、审美超越能力和审美创造力。

(1)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审美鉴赏力是以人的整体感性存在对审美对象的完整形式和深刻意蕴进行充分认识和深切体验以及发现的能力,它是对美事物的鉴别和欣赏。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来判断什么是美的,既要有对一切事物审美辨识能力,又要具备自己独特个性的审美能力,将美的形式和内涵注入到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之中,使美的形式推陈出新。

(2)审美超越能力的培养

审美超越能力是对物质的功利性、物质媒介、现实时空的否定和扬弃,对自我生命有限性的否定和自我生命更新与提升等一系列的能力。 这要求学生澄净其心灵,去除一切芜杂繁俗的情感以及物质对其具有功利性的诱惑,从而在审美活动中,教师慢慢引导学生地进入到精神享受中,解脱自我,脱离自我,以纯净的目光,平静的心态,广阔的胸怀审视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的塑造和提升。

(3)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审美想象力是在审美主体知觉形象的基础上对审美对象进行再创造。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发散式思维、辐合式思维、联想型思维密不可分。即司空图在《诗品》里提到的“象外之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突破时空的桎梏,让学生思维自由充分地运转,以丰富的情感发挥其无限的想象力,让审美形象跨越时空,展现出超越物象本身以外的美的形象,这是继续设计的前提。

(4)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是要培养学生意识构形能力和形象创造力,是一切审美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审美创造力与审美个体的先天个性有密切关关联,个性是成就新颖的前提,否则就是千人一面。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先天因素得到良好的激发,并更好地将其发挥利用,进而激发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设计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建构出外观定位超前新颖,内涵丰富,意境不俗甚至具有前瞻性的新形象。

二、艺术设计创新中文化价值内涵的培养

1.文化价值内涵对设计作品的提升

设计作品的文化价值内涵体现在作品的寓意上。文化是涵养一个作品的重要方面,他能够使作品不是单薄的物质实体,而是物质表象结合厚实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为寓意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题材。传统器具上纹饰主要有瑞兽纹饰、五福捧寿、梅兰竹等,涵义吉祥。如象征高洁的品行,梅花象征坚毅的品质。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为作品注入人文精神的理念,那么作品在功能与外观形式之外又生发出新的人文内容,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作品具有综合的美。文化价值的注入是人们在满足作品功能与艺术性之后的新的情感诉求,既满足了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容易引起观赏者的注意与兴趣。这是艺术设计中较为深层次的设计行为与文化融合的表达,是作品外观与内涵语言的高度结合。

2.培养学生在设计中渗透文化价值的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文化价值的教育,这需要我们重视并长期地贯彻实施。既要从教师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教学中加强设计理论知识的灌输,也要激发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自觉能动性,使其在主观意愿的支配下主动对相关艺术文学知识进行充分地了解甚或探索,全面吸取艺术史、美学史、设计史、历史等人文学科的丰富营养,转变成学生的感性思维,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发挥出创造性思维。这样的设计作品融入对作品文化特征的把握,表达出自身对文化价值的渴求,从形而下的器者上升至形而上的道者,以达到具备“器以载道”的文化内涵特征。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创新中继承已有的历史精神价值,既继承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中的优质资源,从前人的精神成果中寻求思想之源,在前人精神文化成果的基础结合当下的人文思潮中有意义的观念进行新的文化价值再创造,加强设计作品的文化创新感和厚重感。

3.文化价值的挖掘对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意义

原有的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艺术作品相关文化的解读和认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文化价值的培养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有教育的独特目的。具有文化价值内涵的产品在个体价值中具有真、善、美等价值,在社会价值中具有经济价值、意识形态价值、外交价值、文化价值等,能够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艺术设计教育要以提升学生发现物体美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前提,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美的观察力和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的精神,对促进学生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生存质量,具备完善的人格,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完善设计作品意识形态中创新的内涵。这样设计主体才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主体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设计作品文化价值的涵盖。

艺术设计的竞争实质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学生要不断具有创新危机感,在艺术设计中培养个体的审美素质,将设计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统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中多引领学生观察社会,解读社会,仔细的观察、审慎的思考,体会出时代对物质实体与精神层面结合的需求,对社会重建自己理性和独特的认知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随客观世界事物推陈出新的规律而与时俱进,培养出艺术设计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全方位、综合能力要求高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文会.美学[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6

[2]于兴民.谈成人高教艺术专业的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气质 电子电路安装 中高端人才培养 教学探讨

专业气质是职业人员专业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职业劳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稳定的专业特点的典型职业心理倾向,它透过专业心理的内在能够散发出文化底蕴、知识内涵、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形成特有行为习惯。专业气质通常o自身和他人的信心带来一定的影响,是职业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专业气质能提高职业技能的自信心和感染力,并且促进专业技能知识与专业气质相互作用,对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能产生质的促进,并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成功的喜悦,是学习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习动力。在健全职业能力人格和提高专业技能过程中,笔者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旨在准确抓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特色的量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身上专业气质的质变。

职业教育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依靠现代职业教育结构、模式改革,培养与市场匹配的职业人才,形成重视职业技术能力的社会氛围,促使中国制造、中国装备质量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缩小国内外中高端产品质量的差距。职业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稳定的职业心理倾向和职业底蕴、职业内涵、职业素养,并综合形成特有的职业感染力,透过专业气质的散发达到符合中高端职业市场需求。《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骨干课程,特点是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非常强,属于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职业技能透过专业气质散发出高品质信息,是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

基础知识包含了文化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了语、数、物、德、体等科目。这些基础学科虽然与专业技能联系不大,但这些基础学科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常识、逻辑思维能力、价值取向,为职业技术和科学成就奠定基础。综合基础知识包括了计算机、职业生涯、心理健康、职业礼仪等,这类知识能引入CAD专业绘图、专业工作体验、专业心态健康发展。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了材料学、电工基础、电磁学、机械基础等直接为《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提供基础的知识,是承载《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必要条件。

基础知识凝聚是专业教学中应当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学工作者具有多年专业浸润浓郁的专业气质,并自然释放出专业气质,使其弥漫整个教学课堂。基础知识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未能引起重视,但只要科学地找出其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扎实基础知识底蕴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就能达到以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根基的需要。

二、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的内核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中的专业知识,涵盖了电气元件基本知识、放大电路分析、直流电源应用技术、数字逻辑电路、数模转换技术等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作为内涵,孕育着专业气质,从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积聚专业知识的内涵,通过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直流电源稳压原理、数字逻辑电路等知识内容的传授,让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内涵。数模转换作为技术联合的桥梁,从另一个视角中获取专业知识的内涵,在一点一滴的积聚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特性,并以一种专业气质稳定下来。

电气元件基础知识是专业知识内涵的根基,由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材料、特性、功能、应用场合等基础知识组成。每种元器件的特性尤为重要,例如电阻的限制电流、调节电流特性对电子电路起到约束作用;电容的能量存储特性是在电子电路中建立电场提供能量;电感的电磁感应作用是电子电路中建立磁场提供能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等都是电气元件基本知识的重点,它们作为专业知识内涵的基础加以积聚,只有在专业基础知识上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使专业知识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它们又以专业知识内涵的形式,逐步形成专业气质的基础。

放大电路分析作为《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一,属于一种常用的能量放大电子技术。这一内容作为专业技术知识的重要内容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以专业知识内涵进行沉淀。通过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可了解到其利用电气元件基本知识发展成专业知识的内涵,它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至较强的电信号来控制较大功率的负载。静态工作点分析中的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和动态工作状态分析中引入微变等效电路将非线性问题经过微小变化等效成线性问题来分析解决,达到简化电路复杂性的目的,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内涵,实现以专业知识内涵强化专业气质,以知识内核的形式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又以气质的形式内敛成内核。

直流电源《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二,是属于一种常用的应用技术。作为专业知识内涵的重要内容,它以实际应用技术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应用实例来剖析教学内容。分析从电网获得交流电开始,经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逐步变成稳定的直流电源,对电子电路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最终悟出其工作原理。该课拓展各种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子电路专业应用技术,认识不同电路的特点,合理运用专业知识,组成合适电路应用于实际工作场合,从专业知识获得内涵达到强化专业知识内涵的目的。

数字逻辑电路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三,上述的放大电路分析、直流电源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模拟部分,而数字逻辑电路则转向另一角度,在数字部分表现专业知识的内涵。数字逻辑电路是利用逻辑代数分析和设计作为基本数学工具,通过对逻辑代数、逻辑门电路的分析,实现各种与时间无关的逻辑函数功能,组成各种组合逻辑电路部件,应用逻辑门电路和各种触发器实现各种时序逻辑控制的功能,组成各种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电路。其知识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发展成由存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状态是由存储电路来记忆和表示,时序逻辑电路状态分析是关键要领,从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过渡到设计应用,有效地从另一个专业知识角度获得应有的知识内涵,达到强化专业知识内涵的目的。

数模转换技术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中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的知识整合,也是专业知识内涵的整合,它作为技术耦合的桥梁使专业知识内涵得到充分酝酿,这一部分充分利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特点进行了技术互补。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用数字系统处理模拟信号,必须先把模拟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才能送到数字系统中进行运算处理,再将处理得出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实现对被控对象模拟量的控制。在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时,经常把压力、温度、流体和流量等指标通过传感器检测变换成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由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处理,经处理后再由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模拟量控制相应的伺服机构执行操作的过程。掌握数模转换技术是让专业知识内涵充分发挥的关键,在获取专业知识内涵的同时能诱发专业气质的出现,使专业气质进一步转化为其内核。

在《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教学中,随着专业知识的理解、分析、深化,专业知识的内涵也不断地渗透,并在环境和时间的效应下发生内敛,形成一种独有知识内涵。其内涵在酝酿中成长为专业气质并稳定下来,长期存在于人的身上,作为专业气质内核存储,能有效达到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内核的目的。

三、以专业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气质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教学中,旨在突出实用、强调能力、分段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培养,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重点放在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按照基础知识一实际操作锻炼一综合技能训练的顺序合理安排,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强化基础技能、焊接技术、电路制作、电路测量分析等教学训练内容,保证专业技能训练收到应有专业技能水平,最终将技能水平能力融入自身,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并以专业气质形式依附于人的身上。

基础技能是掌握各种工、量具的使用方法,熟悉电子设备的型号、用途、特点,懂得查阅各种元件参数、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这一部分的关键是做好电子线路和线路板的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元件型号的选择,准备安装所需的工具、仪表等工作,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电烙铁等电子仪表进行检测和焊接,掌握测量和更换损坏元件的专业技术,通过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达到适应专业工作能力水平,为强化专业气质做好准备。

实际操作锻炼是进行电路制作、焊接技术、电路测量实践操作等一系列过程。根据电路图的要求,在电路板上安排元件,对照原理图在方格纸上画出印制导线,再作其他元件的连线,最后标出地线。在上述制作电路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积累工作经验。焊接技术作为电子电路安装工作的基本功进行训练,焊接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加热―熔入―浸润―冷却―连接”。在助焊剂的配合、促使焊料与焊件发生渗透与融合,这一过程的关键是金属表面的洁度、温度和时间等技术要素。关键要达到焊接牢固、外观整齐、通电质量等要求,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自信,从这一角度来说,专业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专业气质,以达到强化专业气质的目的。

灵活运用简单的万用表检测技术、专业仪器检测技术和替换法进行训练。例如;在故障检修中,尤其是在遇到一些软性故障(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容器、电感器等非线性元器件的故障),简单的万用表无法检测,又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运用替换法可达到快速排除故障的方法,也是专业气质的表现。专业技能训练的过程,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孕育着专业气质的形成,成熟的职业技能一定带有稳定的专业气质,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存在于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气质中。

四、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

专业知识以专业内涵方式存在,同时又以专业技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专业技能融合成为综合技能。通过基本放大电路、稳压电源电路和数码表决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促使专业技能逐渐成熟并在技能实践的行为和活动中表现出专业气质。而专业气质随着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深入,逐渐转化成成熟的技能和稳定的专业气质。综合技能包括接受产品设计、制作任务、完成电路图的设计、根据电路图备好元件工具、测量元件参数和检查工具、合理安排电路制作工艺线路、制作完成实际电路板、根据设计要求和工作原理对电路进行功能进行安全检测和技术调试等一系列的步骤。在技能训练过程得到锻炼,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相互促进,由专业知识、基础技能、操作技能、检测技术、综合训练等组成的综合技能获得提高。综合技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与专业气质共同发展,以典型专业特点表现于稳定的心理过程,并从中得到稳定化。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是专业气质的内涵及其渐进式培养重要环节,两者的相互配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与专业气质的体系化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是技工院校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职业技能的实践中。如何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分析技术问题和解决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以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化,是技工院校着力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题。

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的制作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的一个典型专业课题。无线广播电台通过发射机的天线发射无线广播信号,之后通过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广播信号,并将其还原成声音。学生通过掌握职业技能特有的专业知识,并在制作中获得职业技能特有的技术力量。两者经过相互渗透,实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

具体而言,对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技术参数的分析,如性能指标,灵敏度、选择性、输出功率、l率范围、电源消耗经济性等,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的表现。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谐回路选出所需的电台,送到变频器与本机振荡电路送出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中频输出,中频信号将检波器检波后输出音频信号,音频信号经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推动扬声器还原输出声音。通过制作实践,学生理解这一专业知识的技术原理,专业技术得到体系化实践,使学生获得技术收益并以特有的气质内化为学生的自身品质。

六、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表现的专业气质输出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教学以讲求实用、强调能力、培养气质为特点,通过加强实用技术的培养,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按照“基础知识一专业实践一综合技能训练”的进路,实现渐进式培养专业气质,这一渐进式培养方式以五个基本环节为主要内容: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的内核、以专业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气质、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化与专业气质的体系化。培养的结果最终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表现的专业气质的形式出现,在自有职业行为习惯散发出特有感染力,作为专业气质输出。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环境分为物质文化环境(硬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软环境)两个层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根本在于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环境的目的,根本在于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的制定、提炼、组织过程中体现浓厚的人文理念。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氛围;可以为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需要做好支撑;可以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可以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条件。因此,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

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划分两个层次:一是以文化设施、校园景观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环境;一是以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为代表的精神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任务,就是在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功能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的制定、提炼、组织过程中体现浓厚的人文理念,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统一。

二、建设功能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1.在建筑功能性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面提升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建筑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各种功能的实现为人服务,在建筑功能层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规划、现代化的设施更好、更便捷的实现其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布局完善其扩展功能。给师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便利、更多的服务,让其全方位感受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

理想的大学校园建筑美学设计有其独特的气质,是功能性、艺术性、教育性的统一,通过其传达的人文关怀理念给与身处其中的师生愉悦的精神感受,陶冶师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因此,在学校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现有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融合与协调,体现和谐性;精心设计每一栋建筑,使其既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又同时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要认真装饰建筑内部环境,以高雅、庄严、艺术气息浓厚的装饰设计体现教育建筑的庄严感和神圣感,全面提升建筑的品位和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被建筑文化的魅力所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校园建筑的育人功能。

3.建设承载深厚历史和人文价值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是提升校园文化层次的点睛之笔。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涵盖了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强调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统一,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要通过整体呼应,协调统一的布局体现校园景观的和谐感;要通过发掘校史中的优秀人物、标志性事件等,选择最具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部分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主体来增加历史感;要将校训、校歌、校徽等元素通过校园景观的方式加以强化,增强校园景观的教育性;要以雕塑、书画作品等元素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景观的内涵。让校园景观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时刻影响学生,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层次和品味。

三、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相统一的精神环境

1.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健康、和谐发展的保证。实现规章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制度体系。高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高度集中的场所,对于社会新的变化、新的理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和接受力。所以,在高校制度体系运行过程中,更加需要及时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修改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立解决新问题的新型制度,这也是高校制度体系灵活性、有效性和约束性的基础。二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制度规范方面都是重约束、重管理、轻服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有在制度设立和执行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服务理念,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教育服务,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做到教育、管理与服务并举,才能形成富有生机的精神文化环境。

2.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体系

符号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凝练和浓缩。校歌、校徽、校训、校史、典型的校园景观、大型典礼仪式等等都属于校园文化符号体系的范畴。高水平的校园文化符号体系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校园文化环境传承历史、引领后人的重要参照。建设校园文化符号体系,需要以学校发展历史为参考,以学校现实发展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未来发展预期为方向,科学的提炼和总结,避免同质化、共性化,追求特色化、个性化,通过校园文化符号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内在氛围和外在形象,使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符号体系广大师生、校友的精神寄托。

3.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文化活动要实现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坚持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是校园文化活动整体形象的基本要求,是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二是要坚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文化活动是教育理念和思想传播的有利方式,与此同时,它们也是文化活动的基本目的。坚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需要探索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渗透与提升文化活动的吸引力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文艺性与科技性、政治性的统一。提升校园活动的层次,需要突出科技创新活动的分量,以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大力开展政治参与活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更重要的是探索和设计提升学生政治参与主动性的活动形式。这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促使其不断勤奋向上、求实创新。通过全面、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陶冶大学生的美好情操,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其对学校历史、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启文.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班级内涵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较为复杂的概念。班级内涵建设涉及到物质、制度和理念的成立。内涵深层剖析实质是文化,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班级内涵,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班级这个整体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但它又不是浅层面上的文化,较之它更有一定的深度和远度,当代我们要紧紧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客观严谨的看待。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班级内涵的建设,以培养和造就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班级内涵建设具有多重重要的功能,它涵盖了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认识整合功能。班级内涵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它为学生建立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并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创造更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班级的内涵建设必须摆在突出位置。

一班级内涵建设的内容

1精神文化的建设

知名学者说过,一个集体的精神可以创造奇迹。我校本着“厚德勤学,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创校至今,培养出莘莘学子,为国家的医学事业提供人才和后备军,这无疑离不开一个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班集体精神的坚不可摧。老师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班级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用文化唤醒和高扬学生的生命意识,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但价值观并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班级如果片面强调精神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作用,忽视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那么精神文化建设是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的。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则显得尤为重要,其内容是班级成员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及素养的提升。精神文化体现着班级内涵的方向、实质和水准,这要求学生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需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不断对班级的精神建设进行改进。班级精神是班级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对提升班级文化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2制度文化建设

干净、整洁、优雅的班级环境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风貌,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良好形象。班级制度文化是规范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班级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应该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凸显班级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班级可以制作有创意、有积极引导意义的班歌、班徽、班训,推出班级形象代言人等有正面意义的奇思妙想。

3行为内涵建设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班级环境表现出一个优秀班集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行为文化建设,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长的行为来支撑,所以班级行为内涵建设无小事,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就需要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教师行为文化的建立。同时应该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引领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放弃,应该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会以公正的态度、发现的目光、宽广的胸襟去欣赏学生。同时老师要和班委、学生进行密切沟通,由此方便及时有效地配合老师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4物质文化内涵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一种更为直观性、视觉化的文化,它是班级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方向竿,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对师生具有重要的深远长久的教育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包括教室风格、绿化、美化的环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设施等。由文化构筑的环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熏陶人的灵魂,感染人的心境。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受到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图书馆这样一个庄重、整洁、肃穆的环境里,谁也不会嬉笑、打闹、随便吐痰、乱扔纸屑,这就是环境的约束作用。在一个群情振奋的环境里,人们也会热血沸腾,兴奋不已,这是环境的激励作用。古语言“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的就是环境的感染作用。这种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它给师生创造了一个庄重的“磁场”,其教育魅力于无形中统摄着师生的灵魂,从而内化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创造力量。总之,在班级内涵创建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班级内涵建设的内容,合理培育班级文化,保证班级内涵建设的健康进行。班级辅导员是班级内涵建设的领袖,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班级的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教育理论、尊重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对自己所在班级定位准确,运用现代的文化模式,来规划和设计班级内涵建设的长短期目标,以此确立起全体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文化愿景,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班级内涵。

二班级内涵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实践出真知”,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要更多的付诸实践,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例如,我校每年大学生都要进行军事演练―――军训,这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心,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加强了彼此的了解。新学期之初,举办新老生交流会等,切实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所在专业的疑惑进行详细全面的解疑答惑,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序良好开展。多组织一些像参观博物馆等文化参观活动,开展一些能真正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轻松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学习。不同的节日开展适当的文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兴趣,展示个人魅力和才干,得到别人的认同感和自我的满足感,有利于增长才干和增加自信,更利于班级的和谐,让大家都充分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同时精神上的美好、体验上的丰富,还有赖于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应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给学生更多的理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心声的机会。平时多多的关心广大同学的生活和学习,达到师生一体的效果,能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中,能够以精神主体的地位出现于教育过程,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活动,他们对于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将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么学生也同样可以实现生活世界的回归和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求老师、班委从细节出发积极关注班级的各项举措的发展及各种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班级的发展,平时要注重定期进行班务的公开,让全体学生都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之中。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楼始于毫末”。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密切沟通与合作。构建优秀班集体的内涵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是关乎民生的大计,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但就现实的角度客观评述构建一个成功的班级内涵步步艰辛,需要长期的不断摸索和总结,以及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学习,不断从错误中探得明朗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毛振中,孙步荣.浅谈和谐班级的创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于改之,贾配龙.高等院校特色班级建设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

[3]周桂林.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班级管理创新模式若干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李明娟,李勤霞.于细微处辟新径文化内涵促发展―――浅议班级文化建设[J].黑河教育,2010(5).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就是要通过各种设计手段、辅助工具来设计构建,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传播专业。许多从事展示行业的设计师往往将该门专业视为单纯的形式设计专业,从而非常注重设计工具的掌握,使自己的设计想法更好的表达,得到大家的认可;较为追求设计完整性的设计师则稍注重内涵的融入性,但由于局限性很少能够完整的将作品内涵展露出来。只要明白设计原理,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历史性较强的展厅,是否使其具有古朴风格的设计就可以?这当然不可取,考察其朝代的设计风格再进行设计就较为可取,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业性不强的人可能赞叹其华美,专业性强的人则视之糟粕一笑置之。

二、展示设计原理

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掌握展示设计的形式美准则;更重要的则是够严谨完美的完成展厅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展示是一种多元化的设计艺术,它是通过点、线、面以及色彩、质地等基础元素组合来体现的。我们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将其进行有规律的设计与建构,这是获得新的展示形式行之有效方法。基础元素的节奏感和韵律的营造也很重要。各种造型色彩起承转合,造就节奏韵律就不同,其感受亦不同。在展示设计中营造出节奏和韵律的感受,就需要设计者去亲身体验,然后用艺术加以强化和设计,从而创造出一种最佳的展示氛围。人机工程学是展示设计中必须重点研究的。研究人与展示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怎样的动线能使观众减少审美疲劳;研究怎样的观览节奏能减少观众的疲惫感。这些研究目的是寻求“最佳的观展方式”。展示设计同样注重形式美,对于设计中点线面,空间应用,灯光效果,材料等方面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不同类型的展厅有不同类型的设计风格,万千搭配当中什么才是较为符合的?这时原理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文化内涵把握得好,设计就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注重形式美有具有文化内涵的展示设计作品才是完成度较高的。许多人有这种疑问,博物馆等历史性强的注重文化内涵固然重要,但是流行时尚产品的展览有必要增加文化内涵吗?追溯展厅本源,就是为了展示品牌,宣传品牌。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具有自己的故事,一个好的品牌其历史文化内涵越浓厚,随着岁月的积淀,品牌愈发光辉。因此文化内涵处处皆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因此设计作品更加完善,只注重形式美是远远不够的,要紧紧把握住展示设计的原理,同时还要注重文化的学习,知识的积累。设计作为一门多元化的专业,要求设计师也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