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范文第1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模式强化策略

(一)改善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模式

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企业财务报表编制时间、成本均会增加。因此,企业应积极地培训会计人员,训练其如何有效地运用电脑信息系统来编制财务报表,当也有企业集中委托会计师编制及查核。根据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信息、会计原则与政策一致的原则,财务管理作业系统与流程应进行适时调整及整合,尤其在企业因国际化造成不同单位多套账的局面下,更应当依据相应的原则,对财务报表编制工作进行调整。基本看来,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一是虚假营业收入。针对虚假的营收,会计报表阅读者必须特别注意企业营业收入不断创新高的原因;营业收入或进货是否过度集中于某些客户、供应商或关系人;应收账款的巨额增加是否合理;应收账款增加幅度是否明显大过于营收成长率;税后盈余屡创新高但营运现金流量却都是负数的原因;平均应收账款收现天数和平均存货销货天数逐年上升的原因。二是重大异常的“关系人交易”。关系人交易并不一定是有问题的交易,但是关系人交易的手法比较容易操作,比较容易偏离正常交易。会计报表阅读者必须特别注意会计报表附注揭露的关系人交易,是否有重大异常的变动;是否销货集中于某些关系人;是否存在金额较高的关系人资金往来与背书保证。其他可能的危机包括隐匿为他人保证及存款受限的事项;不当资金贷与他人或为他人背书保证,造成企业损失;以暂付款或预付款名义挪用资金;通过购买海外基金掩饰真正投资目的等,这些阅读者在会计报表附注都可以看得到。

(二)构建保障制度,重视文化构建

搭建专门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执行部门。风险控制首先应构建工作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工作制度的执行。其次构建工作分组,负责风险控制规划、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专案小组,负责推动及执行财务风险控制相关工作。上述工作的顺利实现,就必须编制详细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开展要点与制度安排。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往往涉及较大的范围,不仅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参与,而且还需要员工等的大力配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制定出较为严格与详细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制度要求,从而以严格的制度化程序来确保各部门的工作可以协调进行。制度的构建带来的是财务风险控制文化氛围的形成。除上述制度构建工作外,企业应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文化,通过紧密结合自身外部环境的发展状况,不断创新规制层面的财务管理文化制度体系,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好的可遵循的制度,从宏观层面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性建设。强化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是规范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这样可有效督促企业管理者在保证自身规范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财务管理行为的监督规范,从源头上保证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二、科学解读财务风险指标

构建并科学的解读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诊断指标体系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十分。基本上,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可涵盖经济循环、管理不当、环境变迁,或者是突发重大实践。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公司股东或债权人权益的损失,更可能引起上下游厂商的一连串财务问题。当企业发生财务困难的初期,企业的营运大多会产生部分特别的征兆。由于财务报表是企业整体的表现,所以财务指标可以透视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结构的变化。对于财务指标的解读与应对措施主要涵盖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务信息影响公司绩效的主要指标有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指标。就财务信息观察,企业应降低负债比率、提高利息保障倍数、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改善财务结构,增强企业经营能力,增加营业活动净现金流量,并适当提升现金流量比率,使企业得以支付利息与应对突发状况,也可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二是当财务风险与公司治理变量结合后,企业宜降低负债比率、提高利息保障倍数、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适当提高现金流量比率,同时应避免更换会计师,以加强外部监控与公司治理能力,保障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并降低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财务结构

企业要想将财务结构进行优化,不仅要对财务结构进行清醒的认识,而且还要对企业的筹资现状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将企业在财务结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并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首先,要优化资本结构。企业要将其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合理范围内的比例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避税的效果,而且对企业的经营者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其次,要做好优化负债结构的相关工作。具体来讲,企业在对资本结构的相关决策进行确定时,不仅要考虑其本行业的特性,而且要对其相近行业的竞争现状与盈利能力等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考虑,进而有助于其将负债结构保持在较为安全的边际。 最后,要对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国有企业当中的股权不合理而进行的,一方面要降低国有股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投资者所占的比例,进而将企业的发展规模与实际股份情况进行合理的结合。

(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投资觉得的科学化主要依靠与投资决策者的水平,要求相关决策者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在运用科学方法的情况下,将相关专家与领导的建议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进而做出最为理想的方案以提高其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并尽可能地降低其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决策过程当中,严格的责任约束机制与规范的投资评估制度以及投资后的相关评价机制是保证投资决策科学合理的有效手段,企业应当不断建立与健全相关体制,进而为投资决策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确保资金的流动性与安全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要素,导致企业财务期望收益与实际财务收益之间产生变动,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与企业的价值活动相关联的微观经济风险。企业风险货币化是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三种形式。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如国际国内商品和资本市场的变化、社会经济的整体波动、国家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如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对财务风险的。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偿还、资金运营以及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风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资者冒风险进行投资,可能会获得超过资金自身价值的额外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的经验,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规避、控制和管理,努力的控制财务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合理利用财务风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

一般而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降低财务风险损失,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进行财务活动,从而实现期望的财务收益。

(一)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损失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后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收益和风险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企业进行的财务运行没有任何风险,那么企业也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企业要想获取投资的风险价值,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运行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遭受到一定的财务风险损失,即使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也还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以及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因此,在财务风险发生后,企业必须采取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等手段,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或者将其控制一定范围内。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是财务损失事故发生前的一种风险管理目标。企业为了保证健康的财务,降低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往往会尽可能地去识别、评估、衡量各种财务风险,并运用各种综合的控制方法去尽可能地控制财务。比如把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安全区域,以保证企业财务良好。

(三)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的目标

为保证财务活动顺利稳定运行,企业应该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抗财务风险能力,有效地减少财务漏洞以及财务运行中非必要的浪费。企业决策者更是需要具备合理的财务风险倾向和正确控制财务风险的技巧。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多年来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限度承担和风险适度原则。普遍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大特征,企业必须要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衡量、以及控制财务风险,确定企业可承担的财务风险的最大限度,确保企业运营正常安全。

(二)分权分级管理原则。企业应该以现行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基础,对财务风险实行分权分级的控制管理。对于集团公司,则可以分别对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实行财务控制管理。

(三)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企业在财务运行中应该遵循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可能发生的损失,应该对其安全性和收益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制定行动方案,以便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超前预警和有效规避原则。预示性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特征。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预警以及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

四、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

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可分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笔者将详细介绍这两类技术方法。

(一)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实质是以财务风险识别分析为基础,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果断运用各种财务风险预防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后,综合运用各种财务风险治理方法来尽可能地控制风险损失,阻止风险损失的继续扩大,把财务风险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以此来达到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损失的目标。控制型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法主要有:财务风险规避法、财务风险损失控制法、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等。

1、财务风险规避法

财务风险规避法是指对于那些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项目,决策者从企业自身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企业财务控制原则,权衡得失,反复比较研究各种备选方案,规避那些引起财务风险损失可能性较大的项目,从而避免产生财务风险损失的。[3]财务风险规避法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其他控制方法则只能降低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企业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并不仅仅是消弱财务风险引起的损失影响程度,而是可以彻底有效地消除风险可能引起的各种损失。采取适当的财务风险规避法虽然能够彻底有效地消除部分财务风险事故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以及恐惧心理,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但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属于消极地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本身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无可避免会遭遇各种风险,比如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无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任何财务运行都会遭遇一定程度的风险。具有高风险的财务运行活动常常会带来高利润。放弃风险项目,也许就意味着放弃丰厚的利润。企业如果想要获取高利润,那么就要敢于承担高风险。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财务风险规避法。比如某种财务风险项目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非常高或在控制财务风险时运用其他控制财务风险方法需要大于或接近该项目可能带来的效益值的成本。

2、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

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也称非保险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合同以及其他相似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把本来需要自己来承担的财务风险损失转嫁到非保险行业的组织或者个人。控制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只是把财务风险由一方转嫁给另一方,并不能消除财务风险。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是出售,即卖家通过合法的交易形式把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的财产或者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原来的所有人的与所有权相关的所有财务风险都会转移到新的所有人,从而减少了原来所有人所需承担的财务风险;第二是转包和分包,即通过合法的转包合同、分包合同等形式,转让人把财务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嫁到其他人或者组织;第三是租赁,即通过合法的租赁合同等形式,在出租的物资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的前提下,出租人为获取承租人交付的租金把自己具有所有权的物资出租给承租人,同时出租人也会将所出租的物资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转嫁给承租人。

(二)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是指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企业通过识别、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而事先做的各种财务安排,从而来消除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引起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困难以及员工的精神障碍,为恢复企业经济、搞好生产自救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

1、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

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也可称为承担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自己承担财务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其实质是企业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后,通过采用资金融通等方法来弥补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残余的方法。当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都不能够实施或者实施的成本相当高且所能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的时侯,企业才会选择风险自留。此外,由于影响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多而杂,准确认识并掌握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规律十分困难,因此企业想要事先控制全部财务风险损失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自己承担未被认识的财务风险损失。所以,财务风险自留是一种处理剩余或者残余财务风险的方法,与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相互补充。在特殊情况下,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它适用的范围是:企业财务能够承担财务风险所导致损失可能引起的最坏后果;采取其他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自我承担财务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企业风险管理者缺乏处理财务风险的经验和能力,没有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常常无意识地去让企业承担各种财务风险。

2、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

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是对保险财务风险转嫁的重要补充。由于保险财务风险转嫁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不可能转移所有的财务风险。因而,非保险转嫁是一种较灵活的转嫁风险的方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财务风险转嫁需要通过非保险转嫁方式来实现。财务型非保险转嫁财务风险方式有三种:

(1)免责约定,即通过对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变更,合同的一方把合同中对第二者所发生的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另一方承担。在建筑合同、委托合同、销售供给合同、服务合同以及租赁合同中,转嫁风险的方式往往就是免责约定;

(2)保证合同,即债权人通过与保证人达成的某种协议,当债务人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其债务时,债权人的损失由保证人来负责赔偿。债权人转嫁违约风险通常会采用这种非保险转移方式;

(3)衍生性工具,衍生性工具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兴方法。其主要形式有期货、互换远期合约以及期权。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保值、投机以及套利机会。

五、结论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于发展和转型期和市场经济制度仍不够完善,企业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保护意识,规避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安全的因素,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价值工程,2010,(32):53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范文第3篇

摘要: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文章以企业财务风险为分析对象,结合工程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首先简单分析了财务分析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简析

1.企业一般性财务风险

(1)流动性风险。企业作为经营活动实体,通常需要一定量的流动资金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一旦流动资金出现问题企业会直接面临流动性风险。另外,企业的非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也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来源之一。(2)经营性风险。企业从材料的预备、到生产活动的进行、再到产品的销售或者使用,各环节都会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引起资金运动的变化,使企业的价值产生波动而面临财务风险。

(3)融资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满足自身对资金的需求,企业在市场进行融资,必然承担债务偿还的义务,企业经营过程中本身面临诸多风险,资金的融入使偿债能力有所下降,受到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融资风险会随之上升。

(4)投资风险。投资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投资项目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若项目不能到达预期收益,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生产企业的存货管理风险

生产企业需要采购原材料,以便维持正常的生产活动,产成品也需要维持一定的存货量为市场销售做准备,因此存货是生产企业管理重要的一环,存货管理历来受到企业的重视,存货管理不当则会影响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面临较多的财务风险。

3.工程企业的财务风险

(1)资金结构引发的风险。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及资金结构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

(2)工程合同产生的风险。合同是工程企业从事业务活动的根本依据,双方通过协商谈判签订合同,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制度成本等问题,合同内容本身未必完全与企业实际情况一致,这往往会造成工程企业的两难。如果按照合同的约定作业,那么势必会超出原先的预算,导致企业的资金损失,如果不按照合同约定作业,就要承担违约责任。以水利、电力等工程的建设为例,我国的工程建设市场发展严重不规范,而投标活动竞争激烈,工程项目的管理方与施工方都面临着许多风险。对项目管理方而言,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与施工的不同阶段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工程用料及工程质量等问题的存在,直接造成了工程的财务风险。而工程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建设项目这一事实,使其处于被动的境地,工程管理方可能在合同协商初期要求工程施工企业垫付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工程完工后拖欠工程款,工程施工方在合同签订初期就面临财务风险,如果财务风险控制不善,则直接面临损失。

(3)工程建设中的财务风险。工程建设过程同时也是合同义务履行的过程,也是各项制度落实的过程,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发挥作用。工程建设中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一环是进行成本控制管理,这是施工过程中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中能否进行面的成本控制,能否按照计划综合运用材料、人工、机械,能否有效控制财务费用,都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高低和财务风险的高低。

(4)工程结算中的财务风险。工程完工后主要的财务风险来源于结算的不及时,按照合同约定,工程竣工就应该及时办理验收、编制决算,但是诸多原因会导致决算的时间推迟。比如工程管理方临时性财务困境、工程合同中间的变更、验收不达标等等,加大了工程建设企业工程尾款的回收难度,企业面临的财务成本上升,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加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

1.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有些财务风险是经营管理活动客观存在的,无法消除,只能积极应对,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比如工程合同,双方都存在违约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也不可避免,合同双方不能因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而拒绝签订合同。

(2)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与其他企业开展的业务合作,合作成果也是通过财务关系体现出来,财务风险仍然存在;企业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激励性。财务风险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损失的事实,客观上激励企业的管理层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维护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成果,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主观认识。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财务风险的管理应该保持“防患于未然”的态度,是维持风险与收益平衡状态时较好的选择,如果等到出现损失,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再重视财务风险,此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实质意义。

(2)企业所处的客观外部环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客观的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有重要影响。健全的法律制度、良好的行业文化环境以及有利的宏观经济形势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反之则会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自身的财务决策。企业的财务决策是产生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有效避免财务决策的失误是应对财务风险的重要一环。当前部分企业在决策中仍然存在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在家族企业、私营企业较为普遍,管理者的财务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决策一旦失误,则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的原则与措施

1.企业控制财务风险遵循的原则

(1)全面参与原则。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关系到企业切身利益,必须进行全面动员。需要提高全体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全面参与才能防止企业内部出现风险漏洞,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2)适度承担风险原则。通常意义上,风险根据能否消除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企业始终面临系统性风险,而且许多风险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准确的识别、控制风险是正确对待风险的有效方法,适度承担风险是企业的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承担适度的风险可以刺激企业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控制系统,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管理能力。

(3)分级控制管理原则。防范控制风险需要从制度上着手,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是进行风险控制的有效保证。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实施从上到下的分级授权管理办法,建立权限管理制度,防止权力集中带来的风险,通过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以及人员的责任,健全问责制度,有限控制风险。

2.控制财务风险的相关建议

(1)提高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意识。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态度,决定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水平。财务风险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控制不好会影响企业整体利益,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良好环境,着手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2)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管理决策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源,只有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才能从源头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可行性分析,借助定量分析和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发挥团队力量,防止决策的主观性。

(3)建立财务风险过程控制制度。企业决策既要考虑收益,也要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相应的制度和资金预备措施,应对可能的损失;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发生,同时注重监督,及时发现业务活动中的问题,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调整,确保业务的正常进行;建立专门的风险档案,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用于评价、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

(4)具体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筹资活动。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必须谨慎,一方面对经济活动的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监督,另一方面分析不同渠道资金的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投资活动。投资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对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资金的使用及项目运作情况进行监督;资金回收。重视投资资金与利润的回收,对贸易活动中的赊销活动要谨慎对待,对回收存在困难的投资及时计提减值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娟.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科技广场,2005(09).

[2]郭江明,刘思峰.创业风险投资的风险预警及防范[J].经济问题,2007(10).

[3]付涛.财务风险研究与控制[J].财政监督,2009(02).

[4]栾斌.浅议负债经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6).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企业的财务正常运行中出现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我们通常称之为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种状况的出现在一定的时间内会使得企业的利润目标和经济目标出现错误数据,影响企业的正常的收益。财务风险的出现会使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企业生产困难。因此我们对财务风险有着积极的预测能力和识别能力。能够很好防范和解决该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现状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财务部门都是独立的,在资金的结算和融资大多都是各自办理的,相关的财务人员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分配调整。现在很多的企业都是整合而成,在文化背景很多方面有着不同,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信息的上传下效不够及时,这种不完善的制度在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下,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资金使用率是得不到优化的。

(2)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有效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的生存的必要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就必须要有资金的流动,这个环节就是财务风险发生的高危环节。例如大多数的企业为了实现销售额的增长,会赊销其商品,在产品销售额增长的同时,大量的账款也就出现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回笼到资金库中,企业的资金的风险就形成了。

(3)财务信息化运用效率不高

信息完善在财务管理的工作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庞大的信息整理当然对我们财务人员来说工作负担是十分重,很多的企业会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的管理但是在数据信息的利用却是十分少的。并没有运用到实际管理中,而且在企业实际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并不安全和可靠,所以在会计电算化中无法进行信息的及时查询,从而让财务信息化运用效率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2.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现状

(1)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不够完善

我们国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还不完善,主要是由于决策权方面,很多大企业的决策都是集中制的,分公司的决策权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这种财务的以母公司的过度分权对于分公司的人员的积极性是很不利的,同时对于母公司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2)缺乏财务防范能力

在面临财务风险的时候,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要根据市场机制做出符合实际的验证得出科学的数据,进而推断预期的收益。并且在业务操作中,由于对外赊销较大,使得应收账款也较大,那么在资金运转方面就很会出现困难,从而形成了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们国家的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在还有着很多的欠缺与不足,风险控制方面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现在很多企业的在此方面出现了杂乱无章的现象 ,在诸多发面都有着规定不明确的现象存在,这就让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及时进行控制,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改善措施

1.企业财务管理的改善措施

(1)完善企业财务组织机构

财务管理组织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财务管理体制 ,严谨的财务管理体制能使财务的人员的报表与核算更为的精准,减少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减少财务信息的不准确数据。其次就是对财务进行组织构架,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我应该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融资管理、资金计划等进行合理的调整设置。最后就是明确组织架构的重要功能,在财务管理中最主要的三个功能就是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和融资管理。

(2)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经营的风险始终贯穿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要尽力完善的防御机制,提高风险的防控意识,以点带面的在几个重要的环节进行防控,例如资产损失、资金筹措、营运资金、债务清偿等,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等级的目的。将企业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建立具有风险评估、识别、和管理的功能的职能部门,能够为企业避免和控制外汇风险和金融风险,减少这些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将财务风险的责任划分到个人,能够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都参与到财务风险的防控当中来。财务风险管理要做到全面有效、及时躲避和控制解决三点。在提高员工风险防控觉悟的同时,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这样企业的风险可以部分分担到保险公司当中去。其次还可以利用合同,规定时限内双方的义务和权利,这样也可以避免和转移财务风险,这些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的财务风险等级而且还可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改善措施

(1)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主管人员在实行对企业的管理时,财务的风险控制管理常常是被忽视的。这样现象的发生是由于企业的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够,大多的员工人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收益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会成为企业的发展的负担, 最后在做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不积极不经心的状态。这样就会使企业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2)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管理

一个职能全面分工细致的内部财务控制部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企业减少损失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的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加强风险测和监控、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就是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让企业能够正确发现财务风险并给予及时处理。而且在风险预测和监控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资产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进行控制,从而反映出企业资产利用效果以及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

(3)企业经营的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转中,资金收支是最其基本的内容。当企业在经营中获得经济回报,这就能够回收资金。可以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当出现企业的经济回报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原因如经济危机,国家的一些调控政策等因素,不能及时有效回笼资金的时候,这样就导致企业运转的资金短缺,不得不像相关机构采取短期高息借贷的方式来补缺企业的经营漏洞,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4)要健全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法规

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出现离轨的行为,这是是由于其所在的企业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完善企业财务的管理法规,使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有法可依,从而正确处理财会计与财务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一界线不清楚,所以阻碍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以营运资金管理为主的平常财务管理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财务风险控制、企业筹资和投资,资本结构这管理基本比较少,这样说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层次比较低,需要提高。所以,要从企业管理制度开始,解决“轻实际,有制度”的基本情况,切实有效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让财务管理参与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决策。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都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看来,我国在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中还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虽然我国如今在财务理论方面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相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们的共同努力,未来的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风险控制问题一定是很理想的。企业必须加强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机制,积极探索财务管理的方法、通过理论来联系企业的实际发展路线,及时有效地进行创薪,从而为企业的管理目标进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财务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桂香.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初探[J].企业家天地,2013(6):37-38.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范文第5篇

一、石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和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对于石油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业务主要是提供施工劳务,能否及时完整地回收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而其主要的财务风险是资金回收风险,即劳务发生以后,所发生的货币资金收入在收回的时间和金额上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这是石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的客观性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缺乏信息。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育程度越高,信息的透明度也就越高。石油施工企业的经营决策有赖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不完全,将直接增加财务风险。石油施工所面临的买方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在经营决策时,或者由于取得信息的成本过高,或者因为有些信息根本无法取得,致使石油施工企业管理者对许多情况不甚了解,从而导致了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误差,产生财务风险。

二是政策变化。财务风险涉及到相关政策的稳定程度和完善程度。石油施工企业承担的多是投资大、时限长的大中型施工任务,相关政策的变化会影响资金回收的确定性。例如,国家基建投资政策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在建工程后续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影响接受施工劳务一方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此外,有些地方的政绩工程、地方保护主义也会影响顺利地回收资金,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是企业的决策者不能控制客户的未来状况。例如,客户的违约。客户拒绝按照合约规定履行支付,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但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施工企业不是被没完没了的官司缠身,就是陷入“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的为难境地,并且有可能造成与区域性的客户关系僵化,影响后续工程的承揽。此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造成客户经济状况恶化、丧失支付能力,这也是石油施工企业所难以预计和控制的。

二、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政策选择

防范财务风险政策选择的目的是:预先确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那些可能导致利润减少的因素降到最少,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率是成正比例的,即风险越大,风险报酬率也越大;反之,风险越小,风险报酬率也就越小。因此,选择财务风险政策的目的,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风险,而在于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恰当的平衡。

一般而言,可供选择的财务风险政策主要有:回避风险政策、减少风险政策、接受风险政策、转移风险政策。结合石油施工企业的特点,减少风险政策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减少风险政策也称为控制风险政策,它是指在经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因发生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减少风险政策可以分类如下:一类是按照控制风险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预防性控制是在事前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抑制性控制是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用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的程度,缩减损失的延续。另一个分类是按控制风险的方式可分为技术控制和行为控制。技术控制减少风险的手段是采用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行为控制减少风险的手段是强化对有关人员的行为控制。

当前,石油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控制财务风险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风险的预防性控制。因为石油施工企业对市场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普遍存在回收速度慢、回收时间长的问题,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回收、大量拖欠,就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旦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企业的收入就不能实现,反而成为损失。回收应收账款的成本和代价是很大的。所以企业应该转变思路,将对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这就涉及到如何认真地制定信用政策、如何在经营活动中认真执行信用政策。

三、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

信用标准是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要求所规定的标准,通常用坏账损失率作为标准。在应收账款成本中,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是客户拒绝支付或者客户由于无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坏账。如果企业财务部门能根据实际,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并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将会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通常采用5c评估法:品德,指客户的信誉,有没有按期支付施工款的诚意,这是信用评价的首要因素;能力,指客户的支付能力,主要通过对客户以往经营活动中的支付行为,以及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判断;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主要根据资本金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和比率来判断;抵押品,指客户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一条尤其适用于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主要了解在经济状态发生变化时或一些特殊的经济事件发生时,会对客户的付款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2.强化风险管理

第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收款项并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将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单位领导。其次,建立内部责任考核制度,相关业务人员必须对所发生的业务承担责任。对以前年度的欠款,要加大清欠力度,组织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实行承包催收责任制。

第二,制定适宜、有效的收款政策,回避财务风险。例如,应收账款拖延时间越长,发生坏账损失的概率就越高。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资金回收方式,如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实物抵债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坏账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