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一、漫画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1.美术老师对漫画教学本质理解的错位。

漫画归属于美术学习活动范畴,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漫画活动的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依《美术课程标准》而言:漫画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力表达的过程。美术老师过于关注对学生进行漫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导致漫画教学进入模式化,本质上是对漫画教学的错位理解,也就是对儿童的健康身心,以及富有创造力天性的摧残。

2.美术教师自身漫画能力的局限

如果美术教师自己无法理解漫画之道,缺少丰富的漫画经验,不懂得漫画的规律,在教学中一味儿走着单一的“欣赏+参考”路线,怎会领悟什么是自由抒发,表达个性和创意?也就不能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又怎么能做好学生漫画创造性表达的引领者呢?

二、漫画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模式

1.几何图形联想

几何图形的思维训练是对基本形特征的记忆和表达,如教师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然后学生靠自己的主观意识和经验来表达“像什么”,又或者在几何图形上进行添加使之超越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重新组合。

以简单的圆形为例(图1),学生沿着“像什么”去展开联想,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像皮球、像太阳、像月饼、像闹钟、像纽扣、像乒乓球……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连串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答案都是物体自身就具备了“圆”的特征,不同的是形态上的差异,平面或是球体。凡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学生一般只会表达“看什么”就“是什么”,至于“怎么看”往往会被忽视。作为一个“观察者”,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观察的角度去“这样看”、“那样看”,从而发现了一些局部具备“圆”的特征的物体,诸如锅、碗、杯、碟、瓶、桶等,又或者螺丝、铅笔、手指等,以及经过外力作用的瓜果蔬菜等物品的横截面。当学生的思维已有一定发散时,趁热打铁、层层递进引导他们进行更加宽泛的联想。

2.素材联想

素材联想是由某一人物、动物或其他物品而想起有关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通过思路的连接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新的成果。

在三年级的漫画课堂上,笔者出示一张袋鼠的图片(图2),让大家说说“袋鼠妈妈有什么用处?”要求学生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远一些。起初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我的问题,我便提示可以进行局部联想。马上有学生想到了袋鼠妈妈可以带着小袋鼠一起散步,一起跳跃,我便追问“为什么要一起?”,“因为袋鼠妈妈用口袋装着它”;有的学生想到了袋鼠妈妈可以参加跳远比赛,因为它有着两条强壮的后腿;有的学生说袋鼠的尾巴可以在跳跃过程中把握平衡,我都表扬了他们的明锐观察力。有一位同学的回答却很有意思,他说“小袋鼠长大后不需要袋鼠妈妈的袋子了,就可以用来装东西了”。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位同学的回答应该得高分,因为他把育儿袋和和普通拎袋联系在一起了。随后学生便举一反三,分别以育儿袋、腿和尾巴为思维发散的中心联想到了浴缸、鱼缸、花盆、牛奶杯、升降机、秋千架、滑滑梯、绳子(拔河用绳)、扫把等。

3.命题联想

命题联想是创作者根据一个既定的题目或主题完成漫画创作的一种联想方法。命题通常只规定作品的内容范围,而不限制作品的形式和情节处理。因此,一个命题可以产生多种样式的作品形式。

小学生画命题漫画是“由外而内”,他们对事情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要表达的东西,只是为了交差。不像画家画漫画都会表达、抒发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或情感,即“由外而内”。美术老师就得投其所好地安排命题漫画的内容,让学生感觉一种亲近。在一节“一个爱唱歌的人”的三年级漫画课上,笔者从“看图说画”的游戏引导学生解读图3导入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我们来做个“看图说画”的游戏吧!

学生:……

教师:那你平时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吗?

学生:画完画,我的脸上都是五颜六色的油画棒。

学生:我给纸杯装饰,一不小心把水彩笔画在指甲上了,后来我还把其他的指甲也装饰了。

学生:陶泥课上,我会把自己弄得满身脏兮兮的。

教师:太有意思了!那你们觉得“一个刚上完音乐课的人”又有些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回教室的路上,我还在唱刚学的那首歌呢!总是忘不了。

教师:一路上都留下你的歌声。那路上的同学听了会做出什么反应吗?

学生:有时,他们会跟我们一起唱,因为他们以前也学过吧。

教师:是呀,你从嘴巴里唱了出来,人家从耳朵里听了进去,又从他的嘴巴里唱了出来。这就是一张有趣的漫画了。

(请一位画的好的学生画下来。学生会发现除了嘴巴张得很大,其他没什么特别的。)

教师:声音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我们一般不会画。但声音有很多种,就如音乐(没等我说完)

学生:可以画音符。

教师:你真聪明。(我立马添画上音符,学生恍然大悟。)

学生:我想到了一幅漫画:我在写作文,窗口传来美妙的歌声,结果我笔下写出来的正是这首歌。

教师:你的构思更好,因为你用上了漫画的“夸张”手法,你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声音和铅笔产生了必要的联系。

之后学生有进行了诸如“爱唱催眠曲”、“歌声很美妙或很刺耳”、“声音很响”等的发散性联想,他们举一反三,想到了好多的点子:清洁工人正在清扫一个爱唱歌的人留下的一路音符,;一个爱唱催眠曲的小姑娘把太阳下的一朵小花催眠了;一个唱歌唱得很投入的男孩被音符带上了天空(图4):一个爱唱歌的人为一群盲童铺下了一条光明大道……

4.续尾联想

不走寻常路线的漫画看点就在于“幽默”,且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四格以内的漫画短小精悍,风趣幽默,正迎合了我们小朋友的口味,也很适合喜欢漫画的初学者,从续画结尾开始,锻炼想象力,有助于寻求多个“正确答案”。本文图5就非常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续画联想。笔者在隐去了第四格画面后通过故事导读,请学生在画面中找出几个重要信息: 男孩(人物)、绳子(相似)、绕绳子(事情),确定事情因―根绳子而引起,继而从“绳子”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这是一根“什么绳子”、“来自哪里”、“有什么用处”等一系列发散性问题展开充分联想。有的关注它的材料,有的关注它的用途、有的关注他的形态,一根根五花八门的“绳子”(图6)创造了一个个出人意料的结局。

在应试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三、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1.一般方法:

1)材料发散法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图7)。例如:一根线条可以联想到的东西有很多,电线、风筝线、铁丝、铁链、绑发带、水管、铅笔……

2)形态发散法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例如:线条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又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折线、斜线、粗线、细线、虚线等;曲线又包括自由曲线、几何曲线、弧线、封闭线等;线条还可以分为粗线和细线,长线和短线,出于形态的差异,联想到的物品自然也就天差地别了。如上图,外圆环是一组从线条的直线形态进行发散联想而得到的事物,内圆环则是从曲线形态发散联想得到的不同事物。。

3)功能发散法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例如:一根线条的用途可以“辐射”出:做针织品、对物体进行捆扎或悬挂、测量长、宽、高,切开剥了壳的鸡蛋、搓脸等,又如袋鼠的尾巴、育儿袋也能发挥独特的功用。

4)组合发散法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在功能发散和组合发散的整合下,袋鼠的育儿袋不仅发挥了“装”的功能,还与浴缸、花盆、杯子等新事物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参见(图2)。

5)方法发散法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6)因果发散法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2.特殊方法:

1)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头脑风暴”,即若干人在一起商量,发挥集体智慧,解决困难问题的集会。民间认为诸葛亮是聪明人的典型,所以取做比喻。

2)假设推测法

由假设推测法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谬的、不可行的,漫画正需要这些或许能成为合理的构想。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发散性思维训练;精神科护理培训;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142-0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文化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面对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临床环境,护理人员是否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做出决策,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具备发散性思维和提高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吉尔福特模型为指导,探讨发散性思维训练对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探索提高精神科护士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护士,及2006~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实习护士均已完成学校理论学习。共入组63例,男28例、女35例,平均年龄(21.56±2.72)岁。入组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培训方法

1.2.1.1发散性思维训练以吉尔福特模型为指导,通过思维导图、形象拓展、直觉延伸、比较质疑等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每周组织2次,为期3个月。

1.2.1.2开设发散性思维讲座 根据临床实习情况,在完成护理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每周组织一次发散性思维的讲座,为期3个月。由专职教师介绍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知识及训练必备的思维方法,以新颖的内容激发护士的求知欲。

1.2.1.3案例剖析以《临床护理观察学基础》教材为基本大纲,组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带教教师进行授课,特别对书中列举的典型个案进行剖析,联系临床实践中的病例,分析临床护理观察中的成功与失败的事例,引发护士的发散性思维,引导护士提出观察要点、认识和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措施、总结经验和教训。

1.2.2 工具

对培训者进行: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发散思维测验及量表评定。于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对入组者分别进行创造思维测验、发散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和案例分析考核,测验评定由1名取得心理测验资格的主治医师进行。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样本均数的比较经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经χ2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创造思维测验、发散思维测验、创造性个性测验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个性测验评分比较(x±s,分)

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 *P

表1显示,培训后创造个性测验的独立性、好奇、冒险、表达和敏感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培训前后案例分析平均成绩比较

见表2。

表2显示,培训后护士的临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处理能力题考试平均成绩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正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护理观和整体护理实践都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能独立判断、独立决策、独立执行。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护理教育的要求,能有效地培养护士创造性思维意识、技能与技巧,为今后独立处理临床护理问题打好基础。

本研究表明,经过培训,护士发散性思维测验、创造性思维测验、创造个性测验评分高于培训前,说明发散性思维训练对提高护士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因此,护士在接受了发散思维训练之后,首先发展了发散思维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测试成绩。经过培训,护士案例分析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说明思维训练不仅使护士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而且也很可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力求获得新颖独特的答案或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途径,在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和标题抽象性方面有较大提高,这与本研究的测试结果一致。

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训练,对提高精神科护士创造力有积极作用。能培养护士在护理观察中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有利于提高护士运用知识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wibell R, Ryan M, Hermiz M. Faculty perceptions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student clinical experience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5,44(2):71-79.

[2] Mc Comack B. Opening doors of perception.Creativity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practice[J]. Br J Perioper Nurs,2004,14(10):439-441.

[3]Guilford J P. 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56,(52):267-293.

[4]吉尔福特J P(美). 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M].施良方,沈剑平,唐晓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33-135.

[5]Kern CS, Bush KL, McCleish JM. Mind-mapped care plans: Integrating an innovative educationa ltool as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are plan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6,45(4):112-119.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82-01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考周密,认识深刻,具有独创性目的。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文贵有新意,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写文章,要求立意鲜明、深刻、新颖。立意新颖,就是要变换立意角度,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其方式就是演绎推理,发现特点,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不善于求异,就永远不能真正理解、驾驭多姿多彩的世界。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一、从模仿入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地根据教材的编写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在让学生阅读了例文后,不放再原文给题目加上一些条件限制,内容就能更明显更具体地显现出来,这样就能较好地把握要写的内容。比如,《园丁》可变为“城市的美容师――园丁”“辛勤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老师”“园丁颂――记我的教师二三事”。又如,“春天”可变成“艺术的春天”“科学的春天”“春天――播种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等。这样,主题更明确,不致因宽泛而无从下手。

比如让学生阅读了郭风的散文《桥》以后,指导他们模仿作者在“桥”与“塔”的对比中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正反对比中引出议论。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如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在指导学生模仿“灯”的构思时,不妨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这样几个步骤,如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时。“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校园内的,商店门口的,门卫室窗口的等种种黑板报,于是就会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这样,对训练学生写作时的发散思维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从审题立意入手,开阔写作思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我们在审题立意时,由于思维的程式化和定势化常常会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一些妨碍。如:看到蜜蜂就立意勤劳,看到蜡烛就立意无私奉献,看到仙人掌就立意生命力顽强……在这样的定势里,学生的发散思维基本上被抑制了,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大量相同的主题立意,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与程式化相反的,则是立意的多彩化。学生的思维是有可塑性的,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立意时应训练他们多找立足点、发散点。各角度的特点和可能性都予以考虑,以产生独特或新颖的立意,创造性也许从此起步。如:蛇会咬人吃青蛙,是害虫,但它能抓老鼠,保护庄稼,又是人类的朋友;垂柳婀娜多姿,给人以美,但它却很难成为栋梁……这样,引导学生走出定势,多思多悟,发散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训练。

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寓发散思维于授课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随之逐步提高。因此,在整个初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的训练在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思维的程式化,应提倡多样化。

三、注重方法,按部就班进行训练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在优秀的广告创意之中,创意思维方法千变万化,利用广告创意中的这些不同思维方法,再加上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可以打破学生以往的思维定式,达到培养艺术思维的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思维训练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1.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又称为扩散思维、分散思维、奇异思维等。它是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多种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发散思维是思维的横向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发散量的积累,教学中可以通过发散思维的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出一个设计主题,先鼓励学生尽量从主题可能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去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把这一步骤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骤,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落实到笔头上,以设计主题为发射点,进而把思维过程在书面上形成一个发散状的思维记录。通过这种训练不但能扩大学生思维思考的范围,而且书面的思维过程也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思维能力状况,找到自己思维上的差距。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训练是“发现独特的联系”。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真正需要的就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艺术创作和设计所指向的创造,在一定意义上是“发现”上的较量。量的积累是基础,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展开自身想象力,由一个要素联想到其他的多个要素。在这个基础之上更关键的训练是“发现联系”的训练。生活之中“巧妙的联系”存在于我们周围,优秀的设计者之所以创意绝妙,就在于他们发现了这些多要素之间“巧妙的联系”,并将这些巧妙的联系运用于广告创意,从而成就了创意独特的广告作品。在很多时候,我们关注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仅仅只是强调了思维的延展,是为了发散而发散,忽视了多要素之间存在的巧妙联系。笔者认为,在发散的同时,“发现巧妙的联系”也是发散思维训练的一个重点,“发现联系”的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关注自己的发散要素,仔细分析所联想到的各种元素,使思维在发散的同时能够更加的细致、深入。而“发现联系”又区别于之后所谈到的收敛思维,这一部分的训练仍属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广告设计技法中双形同构、形态异质、双关表达这三种技法正是发散思维法和“发现巧妙联系”的运用。以碧浪洗衣粉系列广告为例,这一系列广告的主要诉求点是碧浪洗衣粉的清洁功能。设计者针对这一诉求点把“清洁、白”和“灯泡,蜡烛”联系起来,“白的发亮”是设计者从洗衣粉和灯泡、蜡烛之间找到的联系。作品画面中没有其他任何的形象,只有用碧浪洗衣粉所清洗过的白色衣物,设计者独具匠心地把洗涤过的衣物设计成闪亮的灯泡和蜡烛,在蓝色底色的衬托下,洁净的白色更令观者眼前一亮,记忆深刻。这种联系既能准确地表达广告“清洁”的诉求点,又生动有趣,使消费者一目了然,不免会心一笑。在优秀的广告创意之中,“独特的联系”屡见不鲜,通过这些优秀的广告创意可以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第一步可以做的就是尽量鼓励学生多思考,以点及面,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而鼓励学生去发现各种元素之间独特或者是巧妙的“联系”,从而成就杰出的创意。

2.收敛思维法收敛思维也称集中思维、聚敛思维等。该思维的目的是从已给的大量信息中搜索、寻求、汇总或推断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最优方案。收敛思维是相对于发散思维而言的,它的特点与发散思维正好相反。在课题训练中,往往是先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基础上再集中思维,从若干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同时也可将其他方案中的优点补充进来,加以完善。在广告审美的特点中,目标化和最优化的审美特点,正是运用的这种思维方式。收敛思维方式不同于之前的发散思维方式,前者是一种横向的思维训练,而后者是纵向的思维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把它作为思维训练的第二步骤,在横向思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到一个自己最满意或者说是最有创意的想法,再把这个想法深入下去,以这个想法为起点,尽可能地找出更多实施此想法的可能性和方法。如果只靠发散而不管收敛,肯定找不出最优、最佳方案;只注重收敛,而不运用发散,必然墨守成规,不能创新。只有发散与收敛密切结合,才能形成创意思维,构思出多种方案,在多种方案中,筛选、集中、综合、优化,从而得出最佳的新创意。

3.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也是反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们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向探求的方式对课题方案进行逆向思考。其一般从事物的功能、形态、结构、因果和属性的相反面思考,打破定向思维的禁锢,提出新的课题设计。正如亨氏番茄酱广告中,洁白的餐盘里亨氏番茄酱占据了餐盘几乎整个的面积,而主食却只有很少的一点点。我们的生活常规思维习惯是配料的分量不可能超过主食,但是创意中为了凸显亨氏番茄酱的美味,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将配料和主食的分量相互颠倒,配料成了主食,主食成了配料。从而诙谐幽默又清楚地表现出广告的创意。逆向思维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要求学生故意采取本末倒置的手法,将固有的事物规则打乱,将熟悉的因素、事实、感觉、物体扭曲成其对立面,让正立的物体颠倒,来制造新鲜独特的惊奇效果。如,内部的放在外面,后面的放在前面,上面的放在下面,美的变成丑的,以此诱发我们脱离常规的想象,使原来熟悉的元素由此变得新鲜独特,并产生奇妙的创意。同时也应当注意一点,创作技法是服务于创意的,不能为了逆向而逆向,采取本末倒置的手法必须贴合于创意,不能有生搬硬套的感觉。很多时候,学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逆向思维的创意做出来了,但却并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创意逻辑关系,只是在理解了教师所讲授的技法后,生硬地套用而已,对于自己的思维过程其实并不清楚。现在的学生当中很多人受传统艺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限制,大多存在思想死板,只求技法的问题,所以在设计教育之中可以把逆向思维训练作为一个专题性的重点来训练,且这个训练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持久的。思维的训练不是一天或者一个短时间就能有明显成效的。所以对于设计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进而把自己的设计教育工作做一个系统、周全的安排,这样才能在思维训练中收到一定的成效。

4.从初思维法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形态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经验,无论多么高级、复杂的事物都能找到某种共通性,或者说其本质都是最简单和纯粹的,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说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很多时候,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现象和事物会显得无从着手、毫无头绪,这时往往会退而求其次,从它们的最初形式或状态来寻找思考的新途径,这里面就包含了从初思维的方法,即以初始的、简单的形象比拟复杂的、高级的形式或道理。荣获“96戛纳国际广告节平面广告金狮奖”的日本沃尔沃汽车“安全别针篇”广告就是典型的从初思维方法。#p#分页标题#e#

广告中别针两边的钢丝上面弯成汽车顶盖形,下面弯曲成汽车底板和车轮形,针环为车头,整体显出了沃尔沃汽车的轮廓,十分传神。但奇怪的是,针尖并未扣在扣槽内,而是跳了出来,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造成受众极大的悬念。其实这和沃尔沃宣传的特点“车外壳钢特别好,碰车不变形,安全系数高”是相吻合的。它要说明的是,别针的钢一定坚韧,不易变形,即使针尖跳出扣槽也难用外力碰撞使之变形。受众自然会从别针联想到沃尔沃汽车的外壳。别针针尖出槽尚且如此,何况谁都会知道别针使用时针尖绝不会出槽的。沃尔沃汽车所有结构精良合格,其安全牢固程度可想而知了。该广告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极为丰富的内容,回到了问题的核心,抓住实质,一针见血,简单而又深刻地切入利益诉求点,令人回味无穷。

从初思维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方法,很多时候因为事物的不断发展,或者干扰因素的增加,学生对自己手头要解决的问题感到十分困扰,不知道从何处入手,那么广告创意思维中的这种思维方法将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发,引导他们去简化问题,培养他们抓主要、关键问题的做事习惯。但是这种思维方法也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表达的事物或者概念应当有一个相当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只有对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或者概念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才可能找到最适合的“最初形式”去诠释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或者概念。对于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下面的几个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耐心。思维的训练不可能像技法的教授那样立竿见影,而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看到学生因为想不出创意而感到强烈的挫败感,表现出烦躁、沮丧的情绪。当面对学生这些情绪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做出正确的思维引导,让学生了解思维培养的过程,告诉学生他们所经历的思维困境是他们必经的过程,坚定学生的信心,告诉他们创意本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必须经过调研、分析、推理、构思、创造、判断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做出自己所满意的创意。耐心的学习、观察、思考是学生培养创意思维的唯一途径。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通过实验发现,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因人而异,强弱不同。而学生正处在思维还没有定式的阶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能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快提升。但是,当今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任务艰巨且巨大,要通过有步骤的训练才能行。下面就是对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探索。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1.发散性思维的概念

发散思维又被称为开放思维、辐射思维等,指的是大脑在思维时的一种扩散状的思维状态,是开放型、立体型思维的集合。很多心理学家表示,发散思维可以作为测定一个人创造力的标志,它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点。

2.发散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发散思维的特点概括来讲有四点:①流畅性:指的就是思维观念更新快,能在短时间里适应并消化新的观念,主要体现在思维的速度和数量上。②变通性:变通性即指将固化的观念改变,通过新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主要反映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③独特性:它可以说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境界,人们通过自己的独特性思维可以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能力。④多感官性:发散性思维可以运用多个感官来接收信息,通过多个感官快速地将思维加工。

发散思维的作用主要有三点:核心性作用、基础性作用、保障性作用。这些作用都是发散性思维所特有的。

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案

1.深入思考、开发多种思维角度

高中教师在作文的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要打破常规看问题,要有自己的创新性思维。生活中的经验融合自身的思维深度,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思想、有深度,具有深刻性以及鲜明性、创造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汲取书中的思想,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我国的经典书籍汗牛充栋,这些书中的精华是学生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古代先人们的经典作品。诗歌以及散文都是学生开发思维的有用工具,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是先人们思维的集合,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事物的分析,都对我们的学生有启发意义。

2.立足现实的生活,结合高中的教材,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国外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任何事物,都会有不为人发现的东西。这就是说,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思维就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高中的作文也一样,对于同一个作文题目,学生思考的方式和思维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不会相同。例如19世纪著名的画家莫奈总是用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来创作图画,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使得他的画总是别具一格,最终自成一派,让世人铭记。发散性思维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我们的高中生,在对待同一个作文题目时,就要将思维发散,不同的立意下就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时可以通过多角度提炼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文章的立意,可以训练学生对约定俗成的成语、俗语进行创新解释……这些方法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有帮助,只有通过这些发散性思维才能让学生真正地领悟创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