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健康养生保健

家庭健康养生保健

家庭健康养生保健

家庭健康养生保健范文第1篇

超八成家庭没做过健康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并不了解且没做过家庭健康管理。”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萍表示,在做健康管理科普讲座时,她经常会做小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70%~80%的人从来没有听过健康类的讲座,而关注并开展家庭健康管理者的比例则更低。

韩萍指出,一家人的饮食、行为习惯及心理环境等各方面都很相似,生活方式如果不健康,可能会带来家庭群发性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做过一项万人研究,发现调查对象的亲人变胖,他们变胖的几率将增加40%。而且,同在一个盘子里夹菜,共享生活用品,使一些传染性疾病容易在家庭中流行起来。此外,家中装修污染严重、家居环境不良等都可能让全家人成为受害者。因此,家庭健康管理的推广非常必要。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以家庭为单位来维护和促进健康,发现、测量、评估家庭中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解决家庭成员身心方面的健康问题,继而促进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韩萍强调,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家庭主妇是核心,“智慧母亲造就健康家庭”。如果将家庭主妇培养成一个家庭健康管理员,首先帮助其确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向其传播自我管理健康的知识,教授相关技能,再由家庭主妇引领和带动家庭成员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就等于找到了一个加快推广国民健康生活模式的捷径。

做好六件喜是基础

由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家庭成员之间极易相互影响。做好以下六件事是做好家庭健康管理的基础。

保持卫生是全家健康第一步。好的卫生习惯是保障健康的基础,如使用六步洗手法勤洗手;定时用餐;注意食品安全,采购绿色安全蔬菜,安全储存食物;戒烟限酒;分用毛巾、被褥、洗浴用品,并定期清洗消毒;分用碗筷,餐具洗后消毒,降低病菌传染风险等。

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将每位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建档,才能对家人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家庭成员间可以互相督促,及早干预。除了医院设的健康档案,自己记录身体的变化也值得提倡,如定期测量血压、血脂、血糖、体重、腰围等各项指标及运动、饮食状况等。对自己身体状况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做好诊疗工作,制定改善计划。而且连续测量、记录、对照身体指标,能看出身体变化趋势和改善计划是否有效。

家庭活动以健康为主题。晨起一起锻炼,饭后一起散步,平时结伴慢跑、快走、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都能培养热爱运动的家庭氛围。除了尽量保证一周三次的常规活动外,每周末还可以抽出一天作为“家庭活动日”。选择的活动应考虑老少皆宜,适合所有家庭成员参与,最好选在环境较好的户外。

备个食品秤,管好入口。韩萍建议,家庭用餐可以参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每天吃什么以书中推荐的膳食宝塔为参考,每天每人要吃6两~1斤蔬菜,不超过6克盐、30克油,拒绝高糖、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三高一低”饮食。家庭“主厨”此时的作用尤其明显。除了用好限盐勺、限油壶等小工具,还可买个食品秤,便于估量一天的食物摄入量,保证营养均衡和品种多样化。

不良情绪告诉家人,职究证实,心理健康和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胆囊炎、消化道溃疡等诸多慢性病密切相关。因此,家庭成员的情绪管理也不能忽视。遇到烦心事多向家人倾诉;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培养几个爱好,给琐碎平淡的生活添点色彩;子女不要事事代劳,要让老人有参与感、价值感,预防抑郁。

药箱和急救常识少不了。每个家庭都应备一个小药箱,里面有常见疾病的药物,如治疗腹泻、感冒、胃痛的。家里如有慢性病患者,每天吃的药要备齐,放在固定地方。家里要有人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如药品的有效期、服用方法、保存方法、如何购买和服用非处方药等。另外,每位家庭成员,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都要掌握基本的急救和自救方法,以便紧急应对突发的一般外伤、小事故以及心脑血管突发疾病。

健康管理要与社区合作

家庭健康养生保健范文第2篇

1.1家庭保健与健康管理的目标一致

家庭保健与公共健康学研究范畴中的两类服务密切相关:一是健康普及和促进;二是公共政策。在健康普及和促进服务中,“常见妇科病的防治”、“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更年期保健”、“性健康”、“安全适宜避孕方法指导”等服务目录属于计划生育范畴,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防护”、“男性保健”、“0岁~3岁早期教育”等服务目录属于家庭保健范畴。在公共政策中,“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失独家庭的帮扶”等工作属于“计划生育”范畴,而“空巢家庭”、“敬老院孤寡老人的保健服务”、“小学生安全防护教育”等_T作属于“家庭保健”范畴。可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针对个体/家庭进行保健指导,以及有赖于对群体/社会的公共政策,这与健康管理重视被管理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以及要求整个社会的宏观环境配套是一致的。

1.2家庭保健与健康管理的差别

本质上,家庭保健与健康管理都是社会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家庭保健侧重覆盖面和服务的过程,而健康管理侧重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见表1。因此,引人健康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可以为完善家庭保健服务提供发展思路。

2用健康管理的理念来破解家庭保健的发展难题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健康管理的借鉴要点如下。

2.1注重健康干预的效果

“3×3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体检条目的设计,要么只是医学信息的采集,要么设计了行为及生活方式的调查项目但分析时不加以利用,因此不利于发现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风险之间的关联,也不利于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没有根据体检结果区分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从而对各类人群分类进行教育。而且体检是一次性的,缺乏后续跟踪服务。(2)健康教育还满足于单向的灌输,缺乏服务对象的参与互动。传统的“大宣传”方式,不利于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的形成,进而无法改善健康相关行为。(3)咨询服务流于形式,缺乏对咨询记录深入研讨,不利于改进咨询服务技巧和提高咨询的质量。为了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主要健康风险因素及其发展后果,了解预防和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法,体验到自我管理的乐趣,克服“认知不协调”的心理障碍,可通过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于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和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并提供标准的信息管理格式、友好互动的客户端界面、永久的个人电子病历及健康管理账户_3]。通过这种安全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区分出生活和行为习惯、生物学、健康感觉或心理学方面的可变健康风险因素。而后进行个人健康咨询,包括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及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跟踪随访计划等。还要关注后续服务,包括互联网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通讯和健康提示,通过健康教育课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等。

2.2加快顶层制度设计

在农村基层开展家庭保健涉及到多部门的协作,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无法“单打独斗”。目前的制度化进展,仅限于项目县部门联合发专项行动文件,中央、省(市、区)的统一政令是缺位的。事实上是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团队(以下简称“核心团队”)的负责人(即县计生局分管领导和县计生站站长)的“企业家精神”在推动家保项目进行]。如果年度保健计划中涉及较多的部门协调,再加上核心团队不够“强势”力推保健服务以及思想观念守旧等因素,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制度突破。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1)美国的“健康人民”计划。从1977年起,由联邦卫生与社会服务部牵头,与地方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以及专业组织合作执行,每十年制定一个计划,不断循环以逐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2)日本的法制化管理。体现在发达的服务网络上,如各市、町、村政府行政机关组织对全体国民进行健康调查,各个驻地医院、诊疗所、保健所具体实施健康体检和体检后评估,以及通过人手一册的健康手册,使健康增进成为全民大众性的自我健康管理活动。(3)芬兰的社区管理经验。由政府组织在村庄、年轻人、学校中进行健康指导、健康教育,让医生与具有健康不良习惯的人群对话,让基本医疗服务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护士系统性参与,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

2.3增强保健服务能力

目前的家庭保健工作在保健服务能力上存在的主要缺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计划制定方面。制定年度保健计划时,“产出一目标一指标”填报随意,对项目的要求没有真正领会,不清楚潜在的_[作量。(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习惯于印宣传册、散发资料,不考虑投入产出,不评估绩效,投入的乡镇(村)投影、电教设备并没有促进老百姓健康知识的普及。(3)培训的组织策划方面。由于培训的时间限制、传播的知识量有限、培训形式单一以及乡镇技术人员素质的影响,国家培训对于乡镇服务人员的能力提升有限。(4)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方面。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多,服务队伍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机构原来的技术存量将无法满足需求,迫使很多服务可能需要通过外包服务(如民营化)来解决,客观上催生了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如人事制度上的突破、规避外包服务风险、控制预算以及主导公共服务的战略决策。保健服务人员是一个全科的概念,类似日本的保健师,除临床专业技能外,还要熟悉公共卫生和社区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等知识,融会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具备必要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和运动的角度来对居民和家庭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现有的单一职业系列(如生殖保健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认证体系,其职业系列与岗位设置、补偿机制不配套,无法稳定人员队伍l8]。非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后做健康教育指导是不被认可的[9]。

2.4培育支持性的环境用有限的服务能力

提供保健服务时,必须面对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教育参与程度不高;在城市,T作场所的健康管理也遭遇了相同的困难:企业较关注生产型或施_T型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而不是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少量企业给员工做了“健康普查”,但没有体检后的健康指导;有的民营企业不太重视员_丁参加体育锻炼],且出于节约生产成本的考虑较少与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合作。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标准不明确,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物质帮扶等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由杭州师范大学与某房地产集团联合打造的养老社区,正通过移动便携的智能健康管理终端,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基础生理参数,以及获取慢性病指数超标的自动提醒。该社区内的颐乐学院。设有老年大学教学区为老年人提供寓教于乐的课程体系和学分制度。健康促进馆提供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养老的信息及促进相互交流。这种探索可为社区老年人的持续健康管理提供经验。

3开展家庭保健的启示

3.1致力于健康促进的普及

现有的保健服务虽然只是“家庭初级保健”,但率先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家庭保健项目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紧密结合已使当地百姓受益。相比之下,东部地区企业职工、农民的健康状况和保健意识与中西部并无本质差异,居民的保健服务需求也远未满足。因此,家庭保健的广覆盖和逐步去推广和改善服务是值得借鉴的,可确保健康促进的科学、可及。

3.2促进健康管理的落地

家庭保健的本质是计划生育的技术服务,线索比较清晰。而健康管理在健康评估、健康维护、健康产品、服务模式、运行模式、服务范围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存在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医疗卫生政策和健康保险规定衔接不良等突出问题,在健康管理学术理论、技术研究和政策落实方面还有许多1=作要做。因此健康管理需要提高针对性,尽快落地。

3.3重视保健计划的制定

由于社会各类人群具有不同的健康需求,不同的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也会对医疗服务管理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保健服务提供者应对计划参加者的差异非常敏感,才能用最适合的方式为其服务。家庭保健强调基于需求的计划制定,家庭保健服务的成效与计划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密切相关,因此家庭保健的过程也是健康管理要遵循的过程。

家庭健康养生保健范文第3篇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一、规划背景

(一)xx期间取得的成就。

1.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xx期末,我国城乡居民(包括老年人[1])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待遇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

2.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专业康复护理机构不断增加。截至20xx年,全国共建有康复医院453所,护理院168所,护理站65所,比xx期末分别增加了69.0%、242.9%、16.1%。康复护理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20xx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站从业卫生人员分别为36441人、11180人、316人,比xx期末分别增加了96.5%、286.7%、69.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不断深化,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每年1次免费健康体检,20xx年接受体检老年人数达1.18亿。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国有23%的养老机构设有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

3.老龄健康政策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权益得到更好保障。20xx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老年健康相关工作。组织开展《中国健康老龄化战略研究》,明确健康老龄化的核心要义,作出关注生命全程、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战略部署。启动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项目,着重培养并提高家庭养老照护能力。20xx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84号),明确了医养结合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文件印发后各部门明确分工,各自结合职责抓紧落实。卫生计生委和民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明确首接责任制,提高办事效率。启动部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在全国遴选确定90个试点城市(区),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各地医养结合工作扎实起步,以多种形式围绕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提供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对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释放,伴随家庭结构的变化,给老年健康服务带来严峻挑战。

1.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人口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0.5%。十三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640万,到20xx年将达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与此同时,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越来越多,残疾老年人逐年增加,20xx年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持残疾证老人达到1135.8万。伴随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刚性需求日益增加。而且,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交织,流动老人和留守老人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照料者缺失的问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已成为十三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亟待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提供能力有待加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包括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体系。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院、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机构数量有限且地区分布不均,失智照护、安宁疗护等机构严重缺乏,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从事老年健康服务的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基层人才严重缺乏。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刚刚起步,政策体系尚不健全,老年健康的评价体系等有待完善。

3.老年健康保障政策效率有待提高,老年健康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是医疗服务利用的高频次人群,老年人门诊和住院需求及医疗费用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政策效率不高,尤其是失能老人、残疾老人迫切需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老年人的长期护理费用没有制度性保障来源。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维护老年健康权益和满足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服务体系由以提高老年疾病诊疗能力为主向以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全覆盖为主转变,保障老年人能够获得适宜的、综合的、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中国。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为目标,本着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原则,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健康特征和诉求,努力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

2.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加快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动员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激发社会活力,鼓励社会投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发展水平,结合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分类别、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为老健康服务。重点做好对有需求的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服务关爱工作。

4.整合资源,统筹兼顾。统筹城市和农村资源,发挥城乡社区基础性作用,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统筹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宣传教育、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康复护理、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工作,建立覆盖城乡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公平可及、兼顾质量的老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有序衔接、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整合型服务,基本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老年健康相关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老龄化各项工作全面推动、持续发展。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2020版 三、主要任务

围绕老年健康工作的重点难点与薄弱环节,将老年健康服务作为中心任务,优化老年健康与养老资源配置与布局,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

1.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科学文化、心理健康、职业技能、家庭理财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健全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丰富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建设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加强老年人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老年人身边的健康文化。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积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引导开展读书、讲座、学习共同体、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面向全社会宣传倡导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氛围。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针对老年人特点,开发老年健康教育教材,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加强老年人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训练。

(二)加强老年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

2.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适当调整老年人健康体检的项目和内容。推广老年痴呆、跌倒、便秘、尿失禁等防治适宜技术,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口腔疾病的筛查干预和健康指导,做到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老年人功能健康。

3.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启动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为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加强对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治疗,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三)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4.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服务老年人的功能建设。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发展。倡导为老年人义诊,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到20xx年,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四)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5.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协议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居家老人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研究出台老年人健康分级标准,健全相关服务规范、管理标准及监督评价机制,研发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

6.推动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培育社会护理人员队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为家庭成员提供照护培训,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比较健全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

7.加强老年健康相关科研工作。开展大型队列研究,研究判定与预测老年健康的指标、标准与方法,研发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术和设备。探索老年综合症和共病的发病过程与规律,研发综合防治适宜技术、指南和规范,构建老年健康管理网络。

(五)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维护老年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8.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巩固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地方试点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住院老年人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鼓励发展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老年商业健康保险,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

9.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老年人医疗救助工作基础上,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给予相应医疗救助。

(六)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

10.开展老年人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不断丰富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的内容,推广老年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更多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1.推动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建立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

(七)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

12. 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结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大力推动健康养生、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运动康复、医疗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大力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13. 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对接各级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安全监护等服务。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为机构养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务。

(八)推进适老健康支持环境建设,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

14.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建设老年人社会参与支持环境,从与老年健康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入手,优化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推进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支持适老住宅建设。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完善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

(九)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15.切实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尽快培养一批有爱心、懂技术、会管理的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者。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其工资待遇。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提供岗位。重点建设一批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与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老年健康工作部署。切实把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解决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把老年健康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扩大就业的主要内容。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与具体实施办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地要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融资、土地供应、落实税费优惠、人才培养、政策保障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工作予以支持和倾斜,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政策。

(三)强化部门分工协作。各级卫生计生、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体育、中医药管理、残联、老龄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分工合作,落实老年健康相关政策,共同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规划目标提供支持。

(四)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开展老年人健康关爱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支持专业社会工作者组织各类爱心人士关爱老年人,开展一助一多助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关爱服务活动。

家庭健康养生保健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世代服务”提质工程推进会及十二五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省人口计生委《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和市人口计生委《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实施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拓展人口计生服务职能,推进优质服务向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转型和提质,切实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决定实施家庭健康促进工程。现将有关实施意见提出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总书记4·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关注人口、服务民生为宗旨,以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面向群众、吸引群众、服务群众为落脚点,着力实施家庭健康六大行动计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家庭社会和谐进步。

二、总体目标

因地制宜,统筹构建1﹢1﹢X人口公共服务模式,开展以“金孕、金苗、金蕾、金馨、金秋、金匙”六大行动计划为个性和特色的孕前优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援助、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老年健康保健、家庭营养指导的家庭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实现人人享有优质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的目标。

三、主要内容

(一)金孕行动计划(孕前优生促进)

1、主要举措:

——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教。制作一期优生检查电视宣传片,发放“给全市准备怀孕夫妇的一封信”和优生检查知识折页,各镇区开设孕前优生知识讲座,开展“优生优育宣教进社区”活动,利用市中心广场电子屏进行游动字幕宣传,促使社会形成优生促进的浓厚氛围。

——持续推进婚育一站式建设。加大免费婚检宣传力度,全年免费婚检率95%以上,协助卫生部门推广使用叶酸、福施福等营养素。

——持续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等服务,切实把好出生缺陷预防关。强化操作培训,启用新增设备仪器(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强化规范,注重实验室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推进优生检查阵地建设,对市指导站进行环境改造,形成区域清晰、流程通畅、功能完备的服务氛围。强化镇区服务站优生宣教阵地建设,增配相关宣教图书。

2、评估指标:

目标人群优生优育、孕前优生知识知晓率90%以上;优生检查服务参检率达80%以上。

(二)、金馨行动计划(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

1、主要举措:

——扎实做好避孕节育服务。夯实基层基础,持续规范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后续随访,对落实长效措施对象完成每年一次的B超随访;开展重点人群的短信服务提醒和宣教;推广期内措施奖励制度,切实抓好期内综合避孕措施和长效措施落实率,杜绝无措施对象,保持人流引产比正常范围;积极应用臭氧雾化治疗技术和手动负压吸引人流术等新技术。

——持续开展RTI检查和两癌筛查。认真组织好每3年一轮的RTI查治,保证参检率;开展计生特困家庭妇女和流动人口妇女RTI查治;严格按照规范,联合卫生进一步做好宫颈癌早期筛查工作,引进液基筛查新方法,提升筛查阳性率,计划每年完成筛查人数1万例。创造条件适宜开展乳腺疾病筛查保健服务项目。

——推进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与防治。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技术员监测能力;强化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和相关健康问题上报工作,重点做好严重伤害事件的监测上报,保障避孕节育安全性与有效性。

——开展不孕不育防治。建立信息档案,为相关对象提供咨询指导,并协助做好转诊服务和后续随访。

——规范药具管理,完善设施、强化服务,持续做好计划编制、仓储管理和药具发放环节;拓展药具发放渠道,发挥网上药具超市实效,在市站启用智能免费发套机;开展打击非法销售免费药具行为的整治活动。

2、评估指标:

①知情选择率95%以上;②期内综合落实率90%以上;③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75%以上;④随访服务率95%以上;⑤出生人流比小于2%;⑥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不良事件防治率达标(7/万);⑦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率90%以上,宫颈癌筛查率达标;⑧药具服务率95%以上。

(三)金苗行动计划(婴幼儿早期发展)

1、主要举措:

——发挥计生协组织的作用,联合教育相关部门对全市各类早教机构进行调研,提出推进有效运行的工作方案,确保全市早教体系规范有序,并实行早教工作的镇(区)全覆盖。

——组织和指导现有的各早教基地、指导站、指导点,有计划开展婴幼儿早教知识的宣传和活动,鼓励城区早教机构实现科学育儿知识进家庭、亲子体验进社区。组织市人口文化宣讲团早教知识内容、科学育儿知识巡回讲座进农村,为农村婴幼儿家庭提供便捷的科学育儿指导。

——发动和组织参加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组织我市从事早教发展的育婴师、育婴员参加市举办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着力提高早教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2、评估指标:

科学育儿知识100%进家庭,亲子早教体验100%进社区;建立1个省级(市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早期发展覆盖面达40以上%。

(四)金蕾行动计划(青春健康援助)

1、主要举措:

——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生命教育周”主题活动,开展“青春健康校园行”活动,宣传倡导在校学生。

——开展青春期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与镇区联合开展“青春健康社区行(村居行)”活动,普及青春健康知识,提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

——依据市、镇(区)世代服务中心建立青少年健康服务和援助基地,为青少年提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

——开展“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活动。发挥计生协组织网络和人员优势,继续在城乡开展亲情牵手结对帮扶会员志愿活动,建立各级计划生育困难家庭0-18周岁独生子女、孤儿的档案,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和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关爱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其健康成长。

——做好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在全市大力推广妇女健康险,独生子女幸福家庭保险,提高计生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打造青春期健康教育援助基地。大力开展青春健康教育,联合发挥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市指导站、各中小学校现有的学生心理咨询指导点的示范作用,精心打造2-3个市级青春期援助基地,努力争创建立1-2个省级(市级)示范基地。

2、评估指标:

青春期知识知晓率90%以上;世代服务机构青春援助服务率和满意率逐年上升;独生子女幸福家庭保险城区覆盖率达40%,农村覆盖率达60%;建立2-3个青春健康援助示范基地,健康援助覆盖面达20%以上。

(五)金秋行动计划(老年健康保健/养老帮扶服务)

1、主要举措:

——宣传普及中老年保健相关知识,依托市世代服务中心(指导站)成立一个老年俱乐部—“金秋健康会所”,逐步配备骨密度测量仪、理疗设备等,组织进行健康体检、体能锻炼和益智娱乐等服务。

——开展专家面对面活动,聘请专家开设“中老年保健养生”讲座,提供现场咨询和诊疗服务。

——拓展市站更年期门诊特色服务,开展激素补充治疗;提供相关保健指导和咨询,预防和早期发现老年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联合民政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伤残家庭在养老帮扶方面出台优助政策;整合资源,在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机制上有突破。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做好动态随访。

2、评估指标:

建成一个省级(市级)老年健康保健/养老帮扶项目示范基地;老龄健康保健和帮扶覆盖面达30%以上。

(六)金匙行动计划(家庭营养指导)

1、主要举措:

——设计印发宣教折页,宣传普及家庭营养指导相关知识;市站及镇区服务站配备一本《中国家庭营养指导手册》,一个膳食金字塔模型,一个营养指导宣教展架。

——在市站建立饮食营养展示室,聘请专家举办“合理膳食”、“慢性病的饮食指导”讲座,提供现场咨询指导。

——提升服务技能,强化相关知识学习,选派市站技术人员以进修或其他方式参加“营养师”执业培训学习。

2、评估指标:

群众家庭营养保健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投入到位。把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列入人口计生重点工作,并列入镇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局建立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谋划和组织、统一部署和实施,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家庭健康养生保健范文第5篇

2013年8月,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携手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正式《幸福1+1·中产家庭健康规划白皮书》,针对日益庞大的中国中产家庭,积极倡导建立全面的健康观,再次引起业内人士热议。值之机,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姚兵。

大众理财顾问:2013年8月,《幸福1+1·中产家庭健康规划白皮书》,这是业内的一件大事。据我所知,为了这个白皮书,中宏保险组织专家团队对我国中产家庭健康情况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调查。调查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请介绍此次调查的情况。

姚兵:为了更加真实、准确地了解“70~85后”家庭的健康和规划状况,此次“幸福1+1·中国中产家庭健康规划调研活动”,于2013年3~5月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重庆、福建、湖北、辽宁、河北、天津等13个省(市)的50个城市展开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采集样本近5万份,并基于调研数据编撰了《幸福1+1·中产家庭健康规划白皮书》,从中产家庭的身心健康和财务健康两个维度出发,从家庭健康的定义、现状、忧患等方面分析影响家庭健康的因素和根源,并倡导实现“良好的身体状况”“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的家庭财务配置”和“稳定的情绪和心理”4个方面的完善健康观。

自2009年起,中宏保险持续关注中产家庭的“幸福指数”,每年都在全国开展广泛的幸福专题调研,并陆续系列白皮书。《幸福1+1·中产家庭健康规划白皮书》是公司继2010年《幸福久久久·中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2011年《幸福2030·中国中产家庭幸福养老规划白皮书》和2012年《幸福00后·中国中产家庭幸福宝宝成长规划白皮书》相继并引起关注之后,又一次面向大众推出调研结果。同时,也为促进中国中产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建议。

大众理财顾问:提起健康,人们往往想到就是身体健康,许多人觉得不用去医院,自己就是健康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家庭健康观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姚兵:“无病即健康”是一种传统的健康观念,在现代生活中,健康的范围已从身体延伸到心理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从现代生活方式出发,以家庭的角度来看,现代人的全面健康应当包括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整个家庭的财务健康。

我们在此提出“幸福1+1”的概念,既象征了“父母+子女”完整的幸福家庭结构,又从家庭健康层面定义了完善的家庭健康规划应当包含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整个家庭的“财务健康”。只有完整的家庭加上完善的健康,那才是完美的家庭幸福。

大众理财顾问:对中产家庭如何定义?本次调查特别注意到了0~12岁宝宝的健康问题,并作为重要内容,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姚兵:此次调研中我们采用了通用的中产家庭定义,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4个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其他城市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本次调查尤其关注70~85后父母及其0~12岁宝宝组成的中产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孩子是家庭重要成员,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健康幸福。在当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环境下,很多父母终日忙于事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度远远不够,这或将成为所有中产家庭的一个隐患。

为配合此次家庭健康规划调研,中宏保险在各地同期开展“健康小达人”评选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宝宝健康嘉年华活动,关注0~12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庭整体健康规划,并为宝宝及家庭搭建有益的亲子活动平台,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大众理财顾问: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庭健康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产家庭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如何,一直是业内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调查的情况,中产家庭的健康现状到底如何,存在哪些忧患?

姚兵:调查表明,不同城市的中产家庭顶梁柱由于长期的坐班状态及不良姿态导致“壮劳力”们出现头昏眼花、腰颈肩椎疼痛等典型亚健康症状,深受办公室综合症困扰;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处在壮年阶段的中产群体,相对于身体健康而言,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8大焦虑症日益普遍。调查还发现,高收入的中产家庭,越缺乏有效的投资理财渠道;低收入的中产家庭,房贷支出压力越大,家庭财务健康普遍存在隐忧。

一是56%受访者感觉工作压力大,而在上海,这一比例高达72%,上海由此成为工作压力最大的城市;过半受访者(54%)表示目前家庭财务健康方面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物价上涨导致家庭开销不断增加;家庭开销和房贷支出不断侵蚀幸福感。

二是较高收入中产家庭缺乏有效投资理财渠道;较低收入中产家庭受到房贷支出压力和日常开销较大的困扰。

三是食品安全、孩子未来的性格养成、孩子未来的教育经费压力,分别成为中产家庭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财务健康方面最为担忧的问题;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的财务压力成为中产家庭日益加重的隐忧。

四是过半中产群体不了解且没有做过家庭健康规划,行动力有待提升。

大众理财顾问:家庭健康规划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概念,它为什么非常重要?完善的家庭健康规划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全面健康规划,应采取什么措施?

姚兵:健康生活需要科学规划。关注今天,也不能忽略明天。有规划,才能做到可控、可预见、可调节。在具体内容方面,只有统筹兼顾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财务健康,才能为中产家庭的幸福健康生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调查发现,过半被访者不了解中产家庭健康规划(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财务健康)是什么,且没有做过家庭健康规划。中产群体对家庭健康规划了解不够,行动力有待提升。同时,超过8成的中产家庭认为有必要进行家庭健康规划。

结合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完善的家庭健康规划应该包括4方面的内容。一是良好的身体状况。二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健康身体的保障,而家庭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主要场所。三是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家里人团聚时是家庭内情绪感染的重要时间。如进餐时、晚上看电视时,人们应该重视这些时间或场合。亲人之间更应该相互爱护与体谅,尽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和欢快的气氛。四是合理的家庭财务配置。许多家庭都已经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了定期体检的习惯。同样,一个家庭的财务健康关系到一家人终生的幸福,为了防患于未然也要经常做做财务健康诊断。

大众理财顾问:你对《大众理财顾问》的读者有什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