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事迹材料

家庭事迹材料

家庭事迹材料

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我叫杨世雄,今年35岁,家住嘉乐镇云鹤村梁家坪组49号,我的家庭是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我的父亲在家务农母亲肢体残疾,妻子在外务工,女儿在落润小学读小学六年级,我在家务农。我们家和大多数佳通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我和我妻子2015年前长期在外务工,在2015年回家修建住房约280平方米,房屋修建后妻子在外面务工,我就在家里务农,照顾父母及送女儿上学,我们夫妻俩在生活中相符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电话里时常交流。工作中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难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自2015年母亲因病导致下肢不能运动,我就担负起家里的一切事情,做家务,做饭等很多事情,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挂齿,但它就像催化剂使我们的家庭和睦、幸福快乐。在我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邻里和睦、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心态,我们一家人与邻里都能和睦相助,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得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我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瑞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她乐观向上从容面对生活。她只有一个小学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却经历着一些不平凡的事。当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持她。乡亲们也冷嘲热讽,认为她一个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实际了。可她为了自己的信念,不顾丈夫的反对和乡亲的嘲讽,把3个孩子丢给了丈夫,一个人跑项目,找资金,签合同,还经常一个人上山植树造林,并吃住在山上。后来丈夫被她的执着感动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还林项目,还帮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项目,乡亲们也被他们一家的坚定信念感动着,当初嘲讽她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袁生容真了不起。现在,她每天都乐观的生活着,在50岁时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入乡里的文艺队,自导自演"宝源十八奇",她的乐观精神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教子有方教会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现与儿子和儿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顺、懂事是她这辈子的收获。两个女儿经常回家看望双亲,儿媳更是把他们当着亲爹亲妈一样的孝顺。在她的感染下,初中毕业的儿子现正自考大专,他说,因为曾经的年少不懂事,放弃了学业,现在自己已成家立业了,要多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节拍,不让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小两口经营着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两口在农亲时节就帮助他们打理店面,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着他们的孙子出世。

她团结邻里助推社会和谐。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袁生容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袁生容说:"她们现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带动当地的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儿子准备结合赤水的旅游产业,在宝源乡开一家农家乐,带动宝源的旅游发展,带动乡们就业,共同增收致富。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二)

焦丽,32岁,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现在阿左旗工商局新华工商所工作。丈夫聂勇胜,2002年入伍,现为武警阿拉善盟支队政治处副主任。2008年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结婚6年来,她一心支持丈夫的事业,与丈夫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无怨无悔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践行着自己结婚时许下的"嫁给你,就支持你的军旅事业"的诺言,用无私的奉献,无悔的付出,支持他在军中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一、嫁给军人是她无悔的选择

从小就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从小就对绿色的军营充满了向往,一直梦想着有一天也能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女军人,但命运之神并没有让她的愿望变为现实。最初的接触也许仅仅是同龄人的朦胧好感,但随着时间的深入,她逐渐被他的诚实善良、积极进取和军人特有的气质所深深吸引,她想,成不了军人,成为军嫂也算对儿时梦想的一种弥补。家人朋友都劝她找工作稳定、相对清闲的公务员,嫁给当兵的肯定要吃苦奉献。父亲也说:自己要考虑清楚,今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她却说:"军人诚实可靠,忠厚踏实,嫁给军人,绝不后悔,再苦再累她也心甘".

二、勇挑重担是她价值的体现

军嫂这个名字听起来好辛苦,军嫂意味着牺牲,意味着付出。作为军嫂勇敢地挑起家庭的重担,做丈夫的坚强后盾,这就是军嫂人生价值的体现。结婚以后,不管丈夫在什么工作岗位,工作中遇到什么挫折,她始终给予他默默的支持和积极的鼓励,从不拖丈夫的后腿。结婚6年多来,聚少离多,特别是怀孕的时候,每当看到别人的妻子有丈夫在身边嘘寒问暧,端水送饭时,心里总是酸酸的。没有丈夫和家人的陪伴,自己只能孤独一人,拖着笨重的身体买菜、做饭、洗衣服,每次当别人问她"自己做饭啊?"时,她都很坚强地笑着答应,但转过身来总是不自觉地会泪流满面,毕竟自己是个女人,在这个比较脆弱的特殊时期,多么希望丈夫能够多回来陪陪她,而此时的丈夫,正坚守在基层一线,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宝宝出生以来,她就更忙碌了,由于两人的母亲都已过世,没有人帮着带孩子,每天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义无反顾地独自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责任,女儿生病发烧时,她一个一个晚上陪着孩子,有时好几天都不能睡觉,这时候她多想给丈夫打个电话啊,但她没有,因为她知道,即使打了,丈夫也回不来,还要他担心,丈夫是属于军队这个大家庭的,自己不能因小家而误大家,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这些都是她应该承受的。她常说"因为我是军嫂,我就要对军人负责". 她独自一人默默地承担着家中的一切,上班工作,操持家务,照顾年老的父亲,教育还上幼儿园的孩子,用柔弱的双肩默默地支撑着这个温暖的家。由于她的关爱和支持,丈夫安心本职,一心一意工作,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被总队表彰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政治机关干部、优秀新闻报道员、被盟团委表彰为优秀共青团干部。

三、自立自强是她不变的追求

军人家属不仅仅是军人的另一半,也是社会的一员。她始终认为,军人是光荣的,但她不能在丈夫荣誉的光环里存有享受思想,应当自立自强,军嫂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作为基层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大量繁琐的工作,她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热情的服务态度,从不敷衍任何一位服务对象。她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工作业绩出色,得到了领导、同事较高的肯定和认可。

勤劳、贤惠体现军嫂的传统美德,自立、自强展现军嫂的时代风貌。生活中,她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工作中,她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爱国拥军的好军嫂形象。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三)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

提起杨国强,认识他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杨国强同志,籍贯鹤山市古劳镇新星村洛社一队,中国共产党党员,鹤山市政协委员、鹤山市总商会会员、古劳镇商会副会长、鹤山市三峡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妻子叶洁芬,与丈夫共同经营三峡鞋材有限公司。育有二个儿子,一个就读于鹤山市第一中学,一个出国留学,成绩优异。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一、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杨国强夫妇家庭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镇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妻子既是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家庭主妇,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长期以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受到邻里的高度赞扬。夫妇两人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每年特定时候,杨国强夫妇就会带着孩子一齐来到敬老院,探望老人,跟老人闲谈家常,送上礼品和慰问金,让孩子们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他们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在这个家庭里,虽然他们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风。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同舟共济,事业有成

三、勤俭持家,崇尚环保

他们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他们时常教导儿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只要家里或办公室没人就关掉一切电源,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热心公益,助人为乐

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贝乐幼儿园。这些年来,靠着他们勤奋的双手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爱心,幼儿园渐渐走上了正轨,众多的留守幼儿在这里得到关爱与欢乐。

汪顺土的弟弟2000年在外打工时落下了一身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岁还单身一人。于是,王春梅与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现在他们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二、携手创办普惠园,热心公益报社会

汪顺土经常对妻子说,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他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社会捐献爱心活动。2012年,宗儒源头的小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多次作植皮手术,医药费不少于八万元。这简直是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一个致命打击。汪顺土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宇杰渡过难关。仅第一次便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来园里上学了。汪顺土两夫妻商议,每学期都为其减免保育费,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小宇杰,让他忘记痛苦,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汪顺土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汪顺土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二):家 和 万 事 兴

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亲的祖孙四代,也有主妇残疾的哥哥。30年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饭,一屋住,家庭成员至今从未红过脸,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胜似母女,姑嫂情同姐妹。

这是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儿子子承父业,经营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儿子远赴贵州发展,成立名副其实的"青年企业家",企业涉足建材、矿产资源、房地产、酒店、商业超市等行业,全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这也是一个备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尊重的家庭,数十年来,家庭成员倾心"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扶弱济困,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坐在方早德家的庭院中,听着他侃侃而谈家事,真正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含义,深深地为这个家庭所蕴含的魅力所折服。

方早德先后担任了湖坊公社农技员、农技站长、农民副乡长、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等职务,并于2004年退休。退休了,这位身上安装着心脏起搏器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岁月更替、职位变换而消磨工作的激情。怀着一颗为民奉献的丹心,方早德又接着在新农村建设上唱响一曲奉献者之歌。

2007年湖坊镇湾里自然村被上级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乡亲们渴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盼了几十年,深受群众信赖的方早德,被村民推选为理事会顾问。老百姓说,有了方书记来村里管事,我们最放心。

为了将湾里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农村,方早德将自己的整体构想告诉了远在贵州遵义创业的小儿子,并且掏出了心里话:"我从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再说,回报家乡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湾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咱家的事!"儿子方勇军被父亲所感动,承诺:除上级专项划拨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外,其余所需建设费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担。

那些日子里,方早德不顾自己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心脏病可能随时发作的危险,经常忙里忙外,操心费力。夏日炎炎、暑气逼人,他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干活;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又提着热水瓶跑前跑后给正在建设新农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香茶,给大家加油鼓劲。

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公共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方早德一家投入83万元资金。巨额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换来了湾里面貌的大改观。2007年湾里在全县、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最美的村庄"6之一。2007年、2008年湾里6组新农村建设图片在人民网滚动播出60批次。从省内外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对湾里新村的建设赞叹不已。

如果说方家是一栋生机盎然的房子,那么每一名成员就是支撑起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个家庭成员看似普通低调,但个个拥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和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他们各自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方家的每一步跨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为社会的和谐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儿子方勇军开始创业生涯时,大哥方加军已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了一名农技员,后来还当上了镇里的农机服务站站长。凭着钻劲和过硬的育种技术,把农技站经营的红红火火。

与此同时,弟弟在当地乡镇水泥厂上班并通过入股煤矿挣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当地的一家水泥企业改制。工作量骤然增加,工作强度加大,资金、管理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在弟弟创业启动缺少资金时,方加军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积蓄,还以自己的名义贷了20多万给弟弟;一听说弟弟要远赴贵州发展,而本地的那家水泥企业需要人管理时,毫不犹豫地离开农技站,到弟弟手下当了三年的厂长,直到弟弟将所有业务全面转往贵州发展时,他才重新回到农技站,由弟弟投资成立了江西省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回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如今小儿子方勇军的"蛋糕"越做越大,独资的10家企业分布在黔、赣两省,已形成以水泥为主,科、工、贸、农多业并举的综合性经营实体,各类企业累计年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

"没有兄弟姐妹之间团结互相扶持,没有来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持,我的企业不可能发展至如此规模。"方勇军对此满怀感激。

回首1969年到铅山湖坊落户至今,方早德对自己家的变迁,总结为"三个变"和"三个不变"——变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变的是家庭由农耕迈向企业的生活方式,变的是由温饱转向小康的生活质量;而不变的是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不变的是和谐美满、敬老爱幼的家庭关系,不变的是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

的确,和谐、敬业、勤俭,铺就了方家事业成功的基石,成就了方家的幸福美满!

农村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三)

有一种树,没有笔直的干,没有翠绿的叶,不与杨柳为伴,不与松柏争美,只有在那个荒凉的大地上独自生长,它就是红柳树。在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陈边蕊和张邦荣夫妇就如同红柳树一样扎根在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

陈边蕊和张邦荣家共有5口人,陈边蕊是一个个体户,经营煤场;丈夫张邦荣,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伍军人,搞运输,经营空心砖厂。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张政辉在乌鲁木齐武警部队参军。女儿张慧怡出嫁后和丈夫一起留在家中帮忙。家里还有79岁的老母亲。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一、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土地

1986年,陈边蕊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什么也没有张邦荣。张邦荣是家中的老大,嫁过去后就要跟他的四个弟弟和一个老母亲一起生活。陈边蕊嫁过去以后,没有嫌弃家中的任何人,每天里里外外的忙乎,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丈夫外出干各种工作,挣钱养家。一大家子要生活,孩子也出生了,到处都要用钱。面对现实,她们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凭着如红柳般的坚韧精神,白手起家,在乡里开办了第一家煤场。后来,随着资金积累,夫妇俩又开办了空心砖厂,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煤场和空心砖厂生意日见兴隆。她们夫妇俩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她们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创业,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农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如今,兄弟们在哥嫂的帮助下,都已经成家立业。

二、结出一枚枚尊老爱幼的果实

陈边蕊在生活中尊老爱幼,自结婚就和婆婆一起生活,对待婆婆平日里嘘寒问暖,生病了端茶倒水。每逢老人过生日,陈边蕊都要给婆婆买一身新衣服。她常说:"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应尽的责任,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的财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陈边蕊的两个孩子也很孝顺懂事。女儿张慧怡,昌吉卫校毕业,现和丈夫一起协助父母经营煤场和空心砖厂;儿子张政辉以父亲为榜样,光荣参军,现在乌鲁木齐武警某部队服役。

三、擎起生命中一片片爱的绿意

四、绽放一串串灿烂的公益之花

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四口之家,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我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让人羡慕的温馨家庭,受到了同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国守法、诚实守信

我们的家庭成员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全家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一个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家庭。

二、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在不同环境成长,就会有不同的性格、习惯和爱好,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不适应,甚至会有摩擦,这就需要彼此多点宽容和体谅,做事多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在我们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水平有差异,但是家庭气氛和谐,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谦让,形成了平等、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

三、以身作则,学会感恩

在日常生活中,我和爱人友善对待老人。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家人一起吃饭时,我们总是把好吃的菜往老人碗里夹。上街时,经常会买些老人爱吃的水果和燕麦片、钙片等营养品,让老人增加营养、保健身体。季节交替时,也会盘算着给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闲暇时,我们带着孩子陪老人一起散步、聊天,重大节日和老人一起庆祝。家里有些重活,我们都自己干,不让老人累着。与此同时,我们的老人也同样关爱、体谅我们,尽心尽力地帮我们照顾女儿,接送孩子上学。对老人的辛劳付出,我们由衷地感谢和感恩。

四、全心投入,品德为本

我们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同学;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在公共场所,要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使孩子树立爱心和正义感。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她的每一个爱心之举,我们都给以肯定和夸奖。我们经常和女儿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爱心。

五、勤俭持家、崇尚环保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好传统不能丢。生活中,我们合理安排开支,从不乱花一分钱。衣食着装、生活用品以整洁朴素大方和实用为宜,从不追求时尚和名牌。同时,我们也教育孩子要合理消费,让她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洗手时及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邻里和睦,热心助人

家庭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热心公益 让世界充满爱

李xx,女,2004年10月11日出生,是固隆乡中心学校四年级二班班长,少先队中队长。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中,她是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她是个自信、开朗,活泼大方的女孩。受妈妈的影响,她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经常和妈妈参加这一类的活动,家里经济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她们省吃俭用;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而是把积蓄很久的零用钱捐给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上次,得知六年级梁星源同学家庭困难,学校发出捐款倡议后,她急忙拿出自己写作文得来的稿费;得知妈妈厂里朋友的孩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后,连忙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了他,有时间就去探望关心他,给他讲故事,让他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学校组织“捐一张废纸,献一份爱心”的活动,她主动发起并组织了班级的“爱心募捐行动”,担任了“爱心大使”,将爱的力量传递;班上有同学生病掉课了,她上课记两本笔记,作业也不忘那两份,只要有不懂的就去问老师,生怕有一点没弄清楚,把他(她)教错了,平时她都没怎么复习自己的功课,只要一有空就去帮他(她)补习,虽然有时被班上一些的同学误解,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但她从没把它放在心上,依然帮助他人。她总是说,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现在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在为贫困山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中,她送去了自己为他们精心挑选的课外书;在敬老院里,她给奶奶们梳头,给爷爷们唱歌,画画。打扫卫生,让孤寡老人们感到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面的温暖和快乐。生活中的她,就是这样,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每逢周六、日,她经常组织同学到一些小区、公园、街道打扫卫生,搞环保宣传教育,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这项活动当中。

在家里,她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每天还协助大人做很多工作,帮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给爷爷拿报纸,给爷爷读报。和爸爸一起收看新闻节目,并且讨论实事政治。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是自己独立认真完成,今天的事情一定今天完成,决不留到明天。这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了快乐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