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德育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家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一)一举一动见内涵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也是家庭的未来,提高人的素质全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切合实际的。我认为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还是让我们每一位人父人母重温《孔融让梨》《羊羔跪乳》《岳母刺字》等这些历史小故事吧,用古老的文明滋润孩子那纯洁的心灵,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举止言行都能体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我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今年暑期的一个早晨,我去米线店吃早点,旁边一张桌子坐满了四个人,其中有个七、八岁的女孩一边吃一边说,突然一个喷嚏全部打在了对面的男士的脸上,而女孩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她妈妈忙拿出纸巾给孩子擦嘴,男士没出声,“啪”的一下放下筷子,站起来气冲冲走了。我想这家人德育教育是欠缺的,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得。因此说家庭道德教育,是道德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句话道出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家庭道德教育奠定了儿童成长的基础。

(二)家长要坚持对孩子说“不!”

面对现在家庭模式,孩子早已成为了家庭中的“小皇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面对孩子的成长,连一个“不”字都舍不得讲,对孩子百般迁就,过分溺爱。我想如果星星、月亮够得着,就会出现打破头的现象,久而久之,就容易成就孩子骄横、无理、任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个性。不难看出如今那些问题儿童、问题少年,问题就出在爱的太过头了。这种爱事得其反,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有的小孩子为要钱躺在地上打着滚哭,而愈演愈烈,可他捂在眼睛上的小手却留出了一条小缝,不言便知他在观察、他在较量、他在争取,有旁观者说:“不就是几块钱吗?让孩子哭?”,还听到另一种声音:“别难为孩子,再苦也别苦了孩子”,这句话不错,可用错了地方,有的孩子接过父母给的钱偷着跑去了游戏厅,网吧。因玩到了厌学的地步,家长头痛、教师头痛,游戏在研发、玩具在研发,学生的玩瘾何时了?家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决不能听之任之,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要敢于说“不”字。要正确教育、引导。

(三)家长要正确评价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教育的宽松与严厉是相对而言的,宽松不能放纵,严格不能暴力,赏识不能避误,正确评价孩子,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有的家长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有出息的唯一评判标准,是不公平的。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教育出成绩突出的孩子,有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超过自己。成年后,一旦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往往想不开,经受不住挫折。有孩子学习成绩差点,家长一脸怒气,“不行了!完了!”放松了对孩子的鼓励、赏识教育,造成了孩子自暴自弃。因此,要全面正确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踏上自己成功之路。

二、进行阶段性的家庭道德教育

(一)感恩教育

孩子从朦胧中受得了正确的引导,知道了什么是对与错,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感恩是做人的基本,是对人施爱和善的根源。现实中,有些孩子只知道无限地享受父母的爱,却不能很好地爱自己的父母,更有甚者,长大后虐待父母。感恩是需要教育的,学会感恩,就是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都需要回报。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的长辈,感谢一切为他付出的人,珍惜别人对他的爱,回报别人对他的爱,对家庭、对社会要有责任感。

(二)荣辱教育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鳯,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荣辱教育。船靠舵正,人靠德行。人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船,道德是方向盘,能力是燃料动力,没有正确方向的航船,无论有多么充足的动力,都只能在大海中乱转乱闯,始终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少年是品德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高尚情操的人,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知荣耻,辨善恶,是做人的基本德性。荣辱观的教育,是一个滴水穿石、积铢累寸的过程,家长要结合事例灌输荣、善、美、好的意义,也要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辨耻、恶、丑、坏,从而自觉地趋荣避害,分清是非,为善去恶,健康成长。要从小教育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劳动教育

劳动对于七十年代以前的人们来说感触颇深,谈不上丰衣足食,更谈不上农业机械现代化,就凭手推肩扛,吃尽了苦头,所以在劳动教育方面,父母出于疼爱孩子,不让孩子干这干那:“这脏!那累!”,逐渐“劳动”这一词在孩子的头脑中、行动中消失了,有些孩子不爱劳动,特别是这些年家庭的“小皇帝们”,家长更不他们让参与家务劳动,逐渐养成了“不是我的事”这种思想。劳动也是身心的锻炼,亲身的劳动才能体会父母对家庭的付出是多么的不容易,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价值。培养良好的心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回报家庭、回报社会。那么社会上就少了些游手好闲的人,就少了些违法犯罪的人。

三、结语

家庭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1、帮助家长改变心态

家长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对待孩子不能存在“补偿”的心理,不能处处把孩子当做中心人物,事事围着他转,不管对与错、是与非总是包容他、迁就他,而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将孩子摆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教育他、引导他、尊重他,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比如笔者班里曾有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打妈妈、打爸爸,稍有不如意,巴掌就落到他们脸上了,于是笔者给家长这样的建议:“孩子下回如果再打你,你也就打他,但别打脸,在屁股上稍加力度的打,打完你还要告诉他,你打我我就会打你,我是大人,我还会打的比你重,让你更疼。”家长刚开始还有点舍不得,但后来慢慢的坚持着,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孩子的这个不良行为改掉了,家长最终也意识到以牙还牙,孩子沾不上便宜,得不到独特待遇,久而久之,他的不良行为也就会逐步淡化的并直至消失。

2、注重榜样的作用

作为与孩子朝夕相伴的家长,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行为多半是在对周围人们的模仿中逐步习得的。父母,作为和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很显然的,他们就是首先被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行为处事上就要多加注意,端正自己的态度,选择良好的行为方式,处处严于律己、宽容大度,与人友好相处。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与邻里关系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这个孩子耳濡目染的就是父母的做法,他会成为怎样的人也就不言而喻了。

3、适时的鼓励、奖赏孩子

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鼓励与奖赏。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会大大激发孩子与同伴之间长期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愿望,促使孩子们懂得珍惜友谊,产生与同伴分享的欲望,并且乐于帮助别人。所以,每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我们就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奖赏,让他欣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的某些行为可以让妈妈如此快乐,并得到表扬,这样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他就会很容易的回想起你上次的反应,也就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适时的使用正强化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孩子有了一件喜爱的新玩具之后,会很大度的和小朋友一起玩,那这时父母就应该及时的表扬孩子,让孩子形成一种正确的意识。当然,表扬一定要具体,不要含糊不清,要让孩子很明确的知道他的这种行为是对的,而他正是因为这种好行为得到了表扬或奖励。因此,不要总是说“你真棒”“你做对了”“你真是好孩子”“来,妈妈表扬一个”诸如此类笼统的话,而应该具体的告诉孩子“你今天把你的新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你是一个大方的好孩子,你做的是对的,你真棒,妈妈为你骄傲……”。

4、积极创设与人分享的机会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些与人交往的环境,将同龄的孩子“请进来”或“走出去”,让孩子们在与同龄人的接触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分享的意识,使孩子们知道有了同伴之后,要互相谦让,大家一起分享食物,大家轮流玩玩具,并且在日常的活动中也可以适当的加入培养孩子分享意识的活动。如每隔一段时间,就请邻居的孩子们到家里来玩,来时让孩子们都把自己喜爱的玩具或图书或食品带来,大家换着玩玩具、看图书,一起吃好吃的,改变家庭中孩子一人独享的状态。

5、多进行正面教育

积极地引导、教育孩子,多进行正面教育,适时的在行为上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说: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有了好吃的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吃东西时要先给长辈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不能只是走走过场,而要实实在在的去印证大人的言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讲的是有一个孩子,家里来了客人之后主动的挑了一个大苹果递给客人,大家都称赞孩子有礼貌,但当这个客人咬了一口苹果后,孩子马上翻脸又哭又闹还不停的说:“你不要脸,你怎么能吃这么大的苹果”。原来,孩子在家每次吃苹果时都会将最大一个的依次递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但大家总是说不吃,因此,苹果转一圈之后还是孩子的,那么这一次孩子本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但不知情的客人却吃了,因此引发了孩子的暴跳如雷。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总结到:家长是在教育孩子,引导他养成一些好行为,但家长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孩子已经形成了“走过场”的概念,那结果只能是背道而驰了。

二、结论

家庭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材。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子做人。这里我们和广大家长一起来讨论一下:道德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怎样进行?家庭德育主要内容和方法?

家庭德育的不同要求

一、对婴幼儿说“好”或“不好”

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中(游戏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呈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具而放声大哭等,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随着儿童依呀学语,逐渐掌握语言后,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或负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的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二、对学龄前孩子明确提出要求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学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有实验证明,学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多数学前儿童常把英雄与解放军混为一谈。还不能将“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则上来加以评价。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对良好行为进行练习是这个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说教绝难奏效。同时,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对学龄期孩子要规范其行为,强化道德意识

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正式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了他们负有责任的主导活动,并且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真正开端。有研究确认:自觉地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是从小学时期才逐步开始形成的。

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对道德知识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本质的理解;2.从只注意道德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3.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需说明的是,学龄初期儿童虽然形成和发展了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但并不能因此绝对保证他们一定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因为,这一时期儿童言与行,认识与行动脱节的现象时有所见。因此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还应注意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道德观点、道德原则、道德感情相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态——道德信念,也是这一时期儿童在已有的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量。通过教育,可望使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从而表现出认真完成作业,用心听课,遵守纪律等良好道德行为。

家庭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心教育

具体讲,爱心教育包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

对孩子来讲,进行这方面教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教育要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先引导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爱自己周围亲近的人,进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家乡、居住的街道和村庄,爱名胜古迹、壮丽山河,最后升华到爱祖国爱人民。

如今的孩子,大多独生,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可是很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不少家长认为:现在我们疼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回报的。其实不然,你从不教孩子爱父母,孩子从哪里学会爱你们?

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二、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许多国家把文明礼貌看作是国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礼貌,生活就会很愉快、健康,社会秩序也会更有保障,国家建设就能更顺利进行。

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1.礼貌用语。2.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3.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三、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

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要先从自我服务开始,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2.家务劳动,这是要求孩子逐渐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干点家务,培养孩子责任感。3.集体公益劳动,孩子入学后,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会上组织的劳动,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四、良好品格教育

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自尊心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一些不可缺少的品格。一生对电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富兰克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勇敢而艰苦的计划”,他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册子,将“节制”、“诚恳”、“俭朴”、“正直”、“谦虚”等十三项美德记录在册,每项占一页,并用红笔画成空格,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如果日间犯了某一项过失,就做一个黑点,记录在相应的空格里,一星期换一本小册子,他这一计划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始终严格躬行。因而,富兰克林的美德和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样,永载史册,留芳百世。

家庭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实,不能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二、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三、教导结合,启发思考,培养孩子言行一致

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

有些家长,虽然也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看电影、电视、录像,但往往不考虑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恶善,不明确怎样引导,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什么,而是听其自然。这样即使是有教育意义的文艺材料,也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现在家家有电视,家长常管不住孩子看电视,这就更需要家长的引导教育。如5—6岁的孩子看了武打片,如果不加分析,孩子只会对武打姿势感兴趣,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

四、道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家庭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材。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子做人。这里我们和广大家长一起来讨论一下:道德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怎样进行?家庭德育主要内容和方法?

家庭德育的不同要求

一、对婴幼儿说“好”或“不好”

任何儿童在1岁以前,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儿童与儿童的交往中(游戏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呈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具而放声大哭等,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随着儿童依呀学语,逐渐掌握语言后,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或负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的最初的道德判断。只是这种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二、对学龄前孩子明确提出要求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如:大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学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有实验证明,学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多数学前儿童常把英雄与解放军混为一谈。还不能将“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则上来加以评价。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对良好行为进行练习是这个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说教绝难奏效。同时,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对学龄期孩子要规范其行为,强化道德意识

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正式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了他们负有责任的主导活动,并且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真正开端。有研究确认:自觉地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是从小学时期才逐步开始形成的。

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对道德知识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本质的理解;2.从只注意道德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3.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需说明的是,学龄初期儿童虽然形成和发展了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但并不能因此绝对保证他们一定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因为,这一时期儿童言与行,认识与行动脱节的现象时有所见。因此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还应注意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道德观点、道德原则、道德感情相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态——道德信念,也是这一时期儿童在已有的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量。通过教育,可望使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从而表现出认真完成作业,用心听课,遵守纪律等良好道德行为。

家庭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心教育

具体讲,爱心教育包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

对孩子来讲,进行这方面教育,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爱心。爱心教育要从孩子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先引导孩子爱家庭,爱父母,爱自己周围亲近的人,进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爱自己的家乡、居住的街道和村庄,爱名胜古迹、壮丽山河,最后升华到爱祖国爱人民。

如今的孩子,大多独生,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与爱,可是很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不少家长认为:现在我们疼爱孩子,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回报的。其实不然,你从不教孩子爱父母,孩子从哪里学会爱你们?

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二、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反映,许多国家把文明礼貌看作是国民教育的头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礼貌,生活就会很愉快、健康,社会秩序也会更有保障,国家建设就能更顺利进行。

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以下一些内容:1.礼貌用语。2.待人接物的礼节,如大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门。3.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三、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勤俭节约等。

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要先从自我服务开始,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2.家务劳动,这是要求孩子逐渐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干点家务,培养孩子责任感。3.集体公益劳动,孩子入学后,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会上组织的劳动,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责任感。

四、良好品格教育

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自尊心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一些不可缺少的品格。一生对电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富兰克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达到道德圆满的勇敢而艰苦的计划”,他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册子,将“节制”、“诚恳”、“俭朴”、“正直”、“谦虚”等十三项美德记录在册,每项占一页,并用红笔画成空格,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如果日间犯了某一项过失,就做一个黑点,记录在相应的空格里,一星期换一本小册子,他这一计划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始终严格躬行。因而,富兰克林的美德和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样,永载史册,留芳百世。

家庭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实,不能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二、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而且,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三、教导结合,启发思考,培养孩子言行一致

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

有些家长,虽然也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看电影、电视、录像,但往往不考虑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恶善,不明确怎样引导,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什么,而是听其自然。这样即使是有教育意义的文艺材料,也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现在家家有电视,家长常管不住孩子看电视,这就更需要家长的引导教育。如5—6岁的孩子看了武打片,如果不加分析,孩子只会对武打姿势感兴趣,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

四、道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家庭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美国家长则会说:“宝贝,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