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外工程市场分析

海外工程市场分析

海外工程市场分析

海外工程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历经10年发展,项目所在国由北部非洲辐射至西部非洲的刚果(布)、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加蓬、喀麦隆、加纳、布基纳法索和多哥,东部非洲的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卢旺达,南部非洲的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和南非,涉及近20个国家,覆盖非洲全境,同时在中东也有所突破。

下面以通信公司的国际市场开发为例,对国际市场开发战略进行浅析。

一、海外市场的基本竞争态势分析

(一)海外市场的开发

通信公司自主开发海外市场之初,将重点放在了中国国际承包商的分包项目上。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通信公司海外自主经营方面,分包市场确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具体见表1:

同时,通信公司积累了各个国家的相关信息,初步编制了以国别为基础的价格资料信息库,为参与当地国投标报价起到了参考作用;而且也锻炼出了一批了解当地市场、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市场开发团队。

(二)运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竞争力分析

采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分析通信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有效指导国际市场开发战略的制定: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在自主开发的国际分包市场上,来自本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供应商为数众多,分包市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各自为战的供应商本身根本就没有什么议价能力。这些从国际项目的报价持续走低就可以看得出来。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通信公司海外市场开发主要选择中国总承包商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这种合作伙伴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另一方面,因其规模较大,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知名度,凭借着自身的经验、技术等,在本行业相对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所以作为购买者的总承包商在分包市场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另外,总承包商和客户两者又处于一个买方市场,这就决定了总承包商与客户之间无论从报价还是合同条款,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这也会转嫁给分包商,从另一方面使得分包商的话语权进一步弱化。

3.新进入者的威胁

非洲国家的市场发达程度相对处于较初级的水平,任何企业或者个人很容易设立机构,参与到竞争中来,而行业监管也很薄弱。这种进入的低成本无疑会刺激新进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而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注册资本较少使得当地分包商数量众多;部分非洲国家对于外国公民注册公司没有特殊要求,导致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量参与到当地的工程市场。

4.替代品的威胁

通信公司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和品质保证,受中国总承包商的认可。但是鉴于通信和电力工程施工本身技术含量不高,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面对的替代威胁较大,尤其是当地分包商在整合当地资源和报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信公司海外市场开发所面临的状况就是: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供求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平缓;竞争者企图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退出障碍较低等。因此,同业竞争程度高。

针对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制定一般战略:

在分包市场上,通信公司必须凭借自己的品牌优势,不断的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实现竞争优势。但是,价格和质量是成正比关系的,价格降低到一定水平,质量将很难保证。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通信公司已经没有太多的降价空间,而且国际项目风险较高,如果一味地追求低价格,势必会造成风险防范能力削弱,结果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对自身和海外市场的SWOT分析、制定相关措施

对海外分包市场的分析使通信公司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今后市场开发的重点。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无论从业绩、资金、人员素质、信息获取渠道等各方面,通信公司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我们及时对企业自身和海外市场进行动态的全面分析,调整了海外业务发展战略,力求具有指导意义,又切实可行。

(一)对自身和海外市场的SWOT分析

在现代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更加明朗。

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见表3)。

(二)具体执行措施及成果

经过上述分析,通信公司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地制定相关政策:

1.市场调研了解,大多数非洲国家每年的项目计划和财政预算都安排了相当的份额在通信或者电力上面。因此,通信公司的海外市场开发人员加大公司的宣传力度,拓宽信息渠道,利用品牌优势,积极参与当地的投标工作。在投标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当地的详细信息,并结识相关人员。

2.充分认识自身不足,寻求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弥补技术不足。和国内大型的设计院合作,对海外项目投标编制方案,协助报价,借助外脑,实现分工协作事半功倍;和知名的设备厂商合作,了解产品性能,制定若干针对性的项目解决方案,引导和启发客户的需求。同时,争取与设备厂商及有实力的承包商实现标前合作,共同运作项目。

海外工程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世界金融风浪中独善其身,欧债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动荡波及全球数十个国家,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造成影响,丹麦、冰岛等曾经因为高福利被人艳羡的国家甚至出现政府倒闭的危机。在诸多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态势下,政府的经济支付能力、兑现能力大大降低,也给海外企业增加了很大市场风险。据资料显示,2010年以来,由于受多个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对外承包商合同无法履行,经济无法兑现,甚至出现政府亏欠拖欠外资石油承包商收益的现象。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大量走向海外市场争夺资源,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国有石油企业大量进入非洲、南美、亚洲甚至欧洲市场,造成整个世界的石油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打破以往由几个石油强国垄断的局面,这些石油巨头绝不甘心在这一轮竞争中败下阵来,必然会使竞争更加白热化,因此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市场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急剧增加。而且,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石油工程企业毕竟缺乏海外投资和运营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对于拥有雄厚资金,却盲目扩大海外市场投资的石油企业来说,必须好好补上风险防范这一课。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我国外交、安全和商务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09年,就建立了海外石油市场风险信息的监控、通报及反馈机制,搜集并世界各国的石油行业经济动态,供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企业参考借鉴。三是民族因素。这个因素曾经被忽略,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展市场行为,打破了所在国原有的平衡,给该国的人员就业、待遇薪酬、物价水平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之中国石油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与所在国进行文化层面的沟通,致使施工所在地的原著民族产生抵触和排外情绪。这一点,必须引起海外石油企业的高度重视。同时,很多石油富含国在引进外资时,提出必须按照一定比例使用本国员工,这些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信仰的“多国部队”在一起合作劳动,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沟通,必然会产生一些潜在的民族矛盾。在这一点上,中石化可谓是早有先见之明,他们采取多种措施,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外籍员工凝聚、融合到中国的文化中。比如,通过一起过中国年、邀请外籍员工参加联谊会、组织多国员工的小型体育友谊比赛、向外籍员工公开管理者电子信箱等多种形式,把民族问题解决到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入这些当地员工的家中,对那些生活非常困难的外籍员工,给予经济扶助,每逢穆斯林传统节日,邀请甲方及外籍员工共同庆祝,每年评选表彰优秀外籍员工,并邀请代表到国内观光考察等,切实加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在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海外市场风险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确保企业海外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要加强海外市场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工作。在进入目标市场之前,要对所在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环境和市场容量进行科学分析。在企业能力不及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商业咨询公司参与,搜集和整理国际石油市场趋势分析、海外石油投资的策略研究、所在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法规等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也是规避海外风险的第一步。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的搜集,不但能规避风险,还能最大程度地拓展市场份额,实现效益最大化。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为例,该公司钻井市场主要集中在沙特市场,由于加强了对周边国石油信息的搜集,适时邀请周边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来参观考察,在看到了该公司优异的施工业绩、精良的专业装备和严整的队伍作风,立刻邀请该公司到所在国承担钻井施工业务,使该公司在沙特及周边国的市场份额大大增加,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第二,要加强财务监控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市场扩张之路,经历了由“要饭吃”到“吃好饭”的艰辛过程,从单纯为了养活设备、养活员工的为生存而超越的初级阶段,发展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拓展企业海外市场的可喜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各种财务制度的贯彻与落实。首先要转变思想,转变市场发展观念,不但要追求市场规模的扩大,还要追求经济效益的质量,光有规模没有效益,这样的海外市场毫无意义。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一个安全事故,不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对企业的信誉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进而失去市场,完善HSE工作体系,是海外市场的重中之重;在海外的石油企业,要建立市场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和平台,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及时对存在的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整合力量,一致对外,达到规模左右话语权的目的,最大程度上减少海外市场动荡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基金,以应对市场变化时的突发事件,增强海外石油企业外闯市场抗风险能力。

海外工程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化过程;知识;渐进性

国际化是企业对国际经营的介入不断提高的过程,实践表明,企业的国际化往往是一个逐渐演化、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与压力,促使中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流量和海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数量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或正在走向国际市场,总体看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程度较低,而且国际化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障碍,而缺乏与国际化经营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国际化初始阶段的企业来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动态竞争环境中,企业的成长和优势的维持不仅在于对现有知识的利用,而且在于对新知识的开发许从中获益。国际化过程是由一系列海外市场的进入决策构成的,包括对海外目标市场和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而渐进性也主要是通过进入决策序列体现出来的,如果期望通过国际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得到持续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知识角度认识国际化过程的特征,并通过对这一过程有意识的管理安排来实现国际化相关知识的获取和积累。

1 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及其机理分析

1.1 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Uppsala模型的解释

从知识角度解释国际化过程特征的开创性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瑞典uppsala大学的学者对瑞典企业国际化的分析,经由其他学者在这一分析视角和框架内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了在国际化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际化过程模型,也称uppsala模型,其基本论点是: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包含一系列阶段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逐渐增加对海外市场的资源投入,而资源投入不断增加的原因是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知识的获取和利用,Uppsala模型预测并解释了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两种进入决策顺序:①在某一海外市场上,企业所选择的进入方式呈现由资源投入较低逐渐向资源投入较高的方式过渡;②在不同海外市场的区域选择上,企业所选择的市场呈现出心理距离逐渐增加的倾向性。

uppsala模型从知识角度分析国际化过程方面得出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思路和结论,但是由于模型提出的时间较早,不可能充分体现当代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研究的成果,且其可推广性和解释力在多个方面受到了怀疑,虽然各种批评都有一定的理由,但本文认为,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源于模型所隐含的一个关键假设:企业在特定市场上进入模式以及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选择,都是按照某种可以预知的路径发展的,在这一点上可以认为模型具有很浓的决定主义色彩,对国际化发展进程的解释过于机械性,正是由于uppsala模型强调企业行为的标准模式,强调企业的组织惯性和反应性,因而可能会忽视企业决策者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企业开始国际化或者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进一步发展,都是由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其中企业高层管理的意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决策者在国际化过程中具有战略选择的可能性。

1.2国际化过程中的知识发展及其路径依赖性

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可以被视为知识积累和组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通过国际化行为获得新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并更新知识存量中的过程,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的每一次国际化行为都可能使企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并且面临各种新的问题,从而为企业提供了学习机会,企业通过国际化行为,参与海外市场的运作,其实质是企业在进行体验式学习,在国际化经营中探索新的识别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调整和发展组织的知识存量。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特定市场知识和一般性的国际化知识,特定市场知识带有某一特定市场的背景,是针对某一东道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化、政治、社会和经济所特有的知识;一般性国际化知识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组织和管理国际化经营活动的知识,这类知识没有特定区域和进入模式的针对性,从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和知识发展之间的关系看,企业创造的知识流量是通过当前的国际化行为实现的,而当前的国际化行为又是以企业的知识存量为基础的,即企业未来的知识发展与过去的行为选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图1),而对历史事件地位的承认,正是路径依赖概念的根本之所在,即今天的选择要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

从组织学习的角度看,知识存量在路径依赖中的作用主要反映在对组织知识创造过程的影响中,即知识的创造与企业已有的知识存量密切相关,这一现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织及其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学习是组织中的一个过程,而且通常是一个试验、反馈和评估的过程,其目的之一是通过重复和试验使组织任务得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如果在同一时间有众多参数发生了变化,企业实施有意义的试验的能力就会被削弱;如果在同一时间企业学习环境中的多个方面发生变化,此时组织的认知结构尚未形成,企业探知因果关系的能力就会削弱,并且会导致组织学习速度的下降,因而学习一般是局部性的,也就是说学习的机会一般贴近于学习主体先前的活动,因此,知识存量对企业的演进具有限制和指向作用,即企业当前演进的状态和未来演进的轨迹受到过去积累的知识存量的影响。

1.3 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及其变化

知识存量发展的路径依赖所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并通过进入模式序列和区位路径安排体现出来。在作出国际化进入决策时,决策者的选择以现有的知识存量为基础,对相关知识的拥有以及从相关知识中产生的感知、信心和态度是决策中的关键因素,当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时,决策者会将其方案的搜索局限在富有经验的领域,并在有限的方案集合中作出决策。因此,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才表现出渐进性的特征,也就是“由易而难,逐步升级”。

但是,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企业国际化过程,每一次进入决策都是这一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对特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与转换以及海外经营区位的选择与扩展,都应在企业国际化的整体战略框架中加以分析,通过在某一特定海外市场的经营活动,企业不但积累了关于特定市场的知识,而且积累了一般性的国际化知识,并且可以通过知识转移将一般性的国际化知识运用于未来进入的海外市场中,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企业的知识存量逐步发展和完善,国际化过程的渐进性特征也会随之变化,如果企业拥有相对丰富的知识存量,在面临新的进入决策时,决策者对不确定性的感知会随之降低,且决策者所搜寻的方案集合也得以扩大,此时企业有可能选择进入一个过去知之甚少的区域,也可能在一个新进入的市场选择资源投入较多的进入模式,

因此,如果说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那么这种渐进性的特征在国际化过程的早期阶段表现得比较突出,随着知识积累和知识存量的递增,企业国际化过程渐进性特征的显著性会逐渐递减。

2 国际化过程的管理安排

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尽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并非是随意的过程,研究表明,组织可以通过政策、结构和过程的构建来促进知识的获取并提高学习效果,从企业国际化战略层面看,渐进性并不仅仅是由于企业规避风险和降低不确定性而被迫作出的反应,而且也可以是企业管理层为实现理想的组织学习效果而主动选择的结果。

根据前面的分析,渐进性特征在企业国际化过程的初始阶段表现得比较显著,一方面,这是由于知识存量的不足以及在海外市场上的不适应,企业对于资源投入较大的市场进入模式和心理距离较大的海外市场所感知的风险较高;另一方面,此时企业对国际化相关知识的缺乏,特别是一般性国际化知识的缺乏,客观上使其吸收和消化从国际化经验中获得的知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而使得企业国际化的步伐放缓。

但是国际化过程的初始阶段是企业积累国际化相关知识的关键时期,通过每一次进入决策所获取的相关知识将对后续的进入决策以及后续的国际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未来学习什么、在哪里寻找信息、寻找什么信息以及需要多少信息,都依赖于前期国际化阶段所发展起来的知识存量一和学习能力,在国际化初始阶段,企业的知识存量更多的是基于国内背景的条件下,如果进入与母国具有较小心理距离的海外市场,由于国内和国外市场之间的相似性较强,就会使企业更容易利用现有的知识存量并吸收新的知识,而且对海外市场渐进性的渗透也可以使企业比较充分地使用所学习到的知识。这意味着基于企业在国际化初始阶段相关知识的缺乏这一现实状态,企业应有意识地通过渐进性的路径安排来强化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在国际化前期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为后续的国际化奠定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

因此,现有知识存量的不足及其导致的组织学习能力的局限性是限制企业知识积累速度和方向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管理层的战略选择和过程安排只有与企业知识存量的现实条件相容,才能使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在知识积累和发展方面步入良性循环。

3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过程及其特征分析

海尔集团是中国制造业企业中国际化的先行者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海尔集团陆续在海外不同国家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回顾海尔集团的国际化道路,可以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及主要的生产性对外直接投资(FDI)活动总结如表1所示。

海尔集团自称其国际化战略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国内也有学者将其视为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的特色,并与其他企业(如TCL)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对比,而从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过程及其战略导向和实际行为分析,“先难后易”这一结论仅仅对于海尔的出口战略而言是恰当的,但是就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整体而言,特别是以FDI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方面,其发展路径仍然符合处于国际化初始阶段企业的一般特点,即具有较为显著的“先易后难”的特征。

3.1 对特定市场进入模式的路径安排及分析

从对特定市场进入模式的路径安排来看,“先有市场,再建工厂”是海尔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原则,目前海尔集团以FDI方式进入的国家和地区,均为企业的出口市场,而且比较典型的是海尔品牌得到认可的市场,海尔集团的海外营销网络主要是由美国海尔、东南亚海尔、欧洲海尔和中东海尔组成的,其海外工厂的区域分布与营销网络基本上相同,这说明从总体上海尔集团在进入模式选择的路径安排上遵循“由易而难,逐步升级”的思路,海尔集团对美国市场的进入模式选择及其转换充分体现了这一思路。

海尔集团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路线采用先出口再直接投资的方式,具体发展路径是:出口一联合设计一建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虽然资料表明,海尔在美国建立工厂施行本土化制造从成本上是适合的,因为1998、1999年中国出口美国的冰箱分别为4718万、6081万美元,海尔冰箱分别占1700多万、3100多万美元,而在美国建一个冰箱厂的盈亏平衡点是28万台,海尔在美国的冰箱出口数量已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是,从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来看,建立生产中心并不是仅仅出于成本的考虑,其先决条件之一是特定市场经验以及国际化经验的积累。

海尔集团从1995年就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近5年之后才建立美国海尔工业园(生产中心),而在此前,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设计中心,在纽约组建了贸易中心。因而在建设工业园时,海尔不但在当地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品牌影响,而且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关于美国市场的知识。

但是,仅仅依靠出口模式积累起来的关于当地市场的知识以及出口经验,并不能充分支持在美国市场的直接投资,从表1可以看出,在建立美国海尔工业园之前,集团已经在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了生产工厂,根据集团CEO张瑞敏的说法,以上投资都是海尔集团为进人美国市场的“练兵”,尤其是菲律宾,因为菲律宾较之欧美国家对中国企业来说相对容易了解和把握,而且对于希望在美国投资的海尔而言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英语系国家且深受美国文化影响,因而在菲律宾积累的许多经验可以用于美国市场,所有被派去美国的海尔员工都要去菲律宾“实习”:一方面积累国际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语言关,由此可见,“练兵”实际上是海尔集团在海外市场上进行直接投资的尝试和学习,其本质是积累一般性国际化知识,因此,海尔对美国市场的进入由出口模式最终转换到直接投资模式,也是一般性国际化知识积累的结果。

3.2海外投资区位的路径安排及分析

在美国建立工业园是海尔集团国际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其国际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对美国市场的投资进入作为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根据海尔集团FDI活动总结,可以将其海外投资区位的路径安排概括为两个阶段,如图2所示。

作为企业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在阶段I海尔集团表现出明显的“由近及远”选择目标市场的特征,即首先将与母国邻近的国家作为目标市场,然后再进入较远的市场,这样的区位路径安排有两个主要原因:从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看,美国市场在其整体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在美国市场的设计、营销、生产“三位一体本土化”是海尔集团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国际化相关知识存量的缺乏,海尔对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心理距离较大,而与地理位置相近的东南亚国家心理距离较小,因而导致了海尔首先进入相对容易了解和把握的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市场,从而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还能为将来战略性地进入美国市场积累国际化相关知识,因此,海尔集团在阶段I的直接投资区位路径安排中体现出较强的渐进性。

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海尔集团仍处于国际化的初始阶段,但就其本身而言,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后,其国际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时期,在阶段Ⅱ,海尔集团在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表现出与阶段I完全不同的特征,即在阶段Ⅱ的区位选择路径安排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渐进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国际化相关知识存量的增加,区位选择方案集合更为丰富,从而使海尔集团在直接投资区位决策中可以在其国际化战略整体框架中进行选择,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对于它在其他国家的投资和经营是重要的支持,在美国海尔工业园建成之后,海尔又相继在巴基斯坦建立工业园、在意大利收购冰箱工厂、在约旦建立工业园,对这些生产区位的选择,很明显是海尔集团为实现其“国际化的海尔”这一长远目标,在东南亚、欧洲和中东等地区实现“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的重要步骤。

4 结语

海外工程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字: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水电施工企业相对与其他企业而言具有独特的施工性质,其工期相对与其他土木工程行业而言具有工期长、工种多等特性,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而在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的信息流通以及会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加剧了水电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利用的效率。水电施工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在面临与本国不一样的环境时面临着更多的财务管理困境。

一、水电施工企业海外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水电是施工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相对于本国同样的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着同样的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海外的市场所作用的因素更多,水电施工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状况:

1、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海外财务管理环境

水电施工企业面对着与本国不一样的市场,面临着不一样的财务管理环境,公司在海外的经营环境本来就面临着较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相对于本国较成熟的财务管理办法和法律依据,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下都不能照搬照抄,那么水电施工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没有一个熟悉的管理环境和政策,面临具体的管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具体而通用的解决办法和依据,那么对于工期较长、工种复杂的水电施工企业而言,海外业务的财务管理将面临更艰难的局面。

2、水电施工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水电施工企业在海外的财务管理将面临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在应对海外市场的高风险上,水电施工企业既要在满足本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使公司的财务管理能促进本公司的市场开发,又能在满足海外不一样的市场和政策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在这个管理过程中遇到了本国财务管理流程与海外市场业务的拓展管理问题,海外的业务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流程,那么在具体的运行中难以适应复杂的市场管理需求,造成在本公司内部不必要的资金流转和消耗,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更深层次的管理风险

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环境更加复杂,而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与所面临的财务管理关系息息相关。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在国外生存环境复杂,而环境的复杂是因其所影响的因素较多且各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因此水电施工企业多面临着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风险而使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并且由于企业监管的不完善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管理风险,如政治和外汇风险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水电施工企业资金和预算等的正常运转,影响着企业的正常业务运行和在海外市场的立足和发展。

二、水电施工企业海外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海外的水电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管理体制甚至企业文化的差异致使水电施工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和生存的考验,要想在不熟悉的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深层次上改变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其资金的流转顺应企业和市场的发展,使其财务管理真正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

1、加强对海外市场和政策的了解程度,为海外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在海外市场上面临更加复杂的生存环境,那么在进驻海外市场时应对该国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过程,减少水电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为海外财务管理创建良好的管理环境,加深对海外市场的了解程度特别是企业管理政策、限制等也在一定层面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现象,维持企业正常业务经营,同时对扩展水电施工企业海外市场有所帮助。

2、建立统一而规范的管理体制,加快企业适应海外市场步伐

在水电施工企业无具体的管理规范可循的状况下,企业可依照其他相似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办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统一而规范的管理体制,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不断调试其运行的机制,使水电施工企业尽快适应海外市场的发展步伐。在具体的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及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应根据本企业和所在海外市场的具体实际进行管理和操作,减少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和市场运作的风险。

3、注重水电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实行财务集中控制

资金是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水电施工企业更为重要。水电施工企业由于其工期长、工种复杂的特点导致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因此,水电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要在水电施工企业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资金的内部调剂和外部流转,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程度,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加强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水电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不会因资金的分散而导致工程项目资金短缺,工程项目中断无法进行。

4、加强水电施工企业对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

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着复杂的生存发展环境,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加强和注重对水电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海外财务管理风险和对海外市场的风险防范意识。要对构成财务管理环境的各项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关系到水电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重大政策、法律等各项因素进行关注,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加强对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认识,用良好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克国. 水电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初探[J]. 商场现代化.2010(26).

[2] 堵微子. 我国跨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探析[J]. 经济师.2010(06).

[3] 李德强. 探析母公司对海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J]. 企业导报.2010(05).

海外工程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姓名:李**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8年11月

手机:(86) 136******

工 作 经 历

2004/05 – 至今

深圳**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大客户经理---负责客户:中兴、SIMCOM、汇通、IVT、UNISMOBILE

工作经历描述:

1. 负责OEM、ODM业务开发和公司战略大客户的市场、商务管理工作。

2. 负责项目的签约谈判,起草,修订合同,进行业务洽谈和市场预测。

3. 协助制定OEM、ODM部门年度目标、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4.直接跟控和组织客户项目产品的生产运作及出货,与公司内部部门进行协作和配合,对客户认真负责,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的人力,物力以完成客户的订单和规定的业绩。

5.负责客户外销订单业务的运作、出口工作。

6.负责公司自有品牌海外订单业务的开发、出口及国外销售工作,巩固海外市场。

7.参加CEBIT通讯展,作为参展厂商,积极拓展海外运营商市场。

8.提交市场情报分析。

2003/07 – 2004/05

希普里欧实业有限公司

商务部门经理 --- 负责自有手机、客户以及外协供应商管理

工作经历描述:

1.负责公司研发方案的市场、商务管理工作和商务部门的内部日常管理工作。

2.协助领导层组织制定公司年度经营计划、掌控计划执行情况。

3.直接领导和组织三方合作项目的策划和运作。

4.负责海外业务的全程运作、开发、出口及国外销售工作,巩固海外市场。

5.兼管公司人力储备工作。

6.提交市场情报分析。

7.产品线项目管理。

8.总裁办公室事物协调。

2002/04 -- 2003/07

海尔CCT青岛通信有限公司

商务专员

工作经历描述:

--负责外销项目的合同执行,进行业务洽谈和市场预测;

--负责清理库存并开拓海外市场;

--会同生产人员按照市场部门反馈信息和客户要求共同进行产品良率提高和改善的工作;

--制作并随计划及生产进度修订项目进度表;

精城科技集团(GBM)

商务拓展专员

工作经历描述:

--负责项目的签约谈判,起草,修订合同,进行业务洽谈和市场预测;

--会同销售人员和市场部门共同进行新产品导入市场的工作;

--制作制造产品所需的设备采购清单并会同测试工程师进行核查及验收;

--协助品质部完成并制作项目所需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文件;

--协助物料部门与相关供应商进行洽谈,并给工程部门提供相应产品制造的成本分析;

--制作并随计划及生产进度修订项目进度表;

教育培训以及海外外派

主修: 企业管理; 辅修: 财务管理

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修: 德语

2005.03 -- 2005.04期间在德国、法国作为参展厂商参加CEBIT通信展。

语 言

英语: 精通(听,说,读,写,译),国家六级证书

德语: 一般

西班牙语: 入门

证 书

2001/06 普通话测试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