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改革

1.引言

步入21世纪初几十年来,数字化智能控制技术浪潮正在迅速席卷全球,以单片机作为典型代表的嵌入式系统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电子系统中重要的智能化控制工具。无论是在尖端科技,如军事、通信、能源、机器人、交通、IT,还是在现代工业、农业、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系统、家用电器、玩具及个人信息终端等诸多领域,单片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具有广度化、深入化特点,单片机技术也一直是很热门的职业技能。[1]

2.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方向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采用的是各大教仪公司生产的实验设备,很多学生实验处于实验验证阶段,学生实验的过程就是复制程序代码在实验设备上验证一遍,出来现象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实验其实根本没有效果,如果让一个中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操作也能完成。但是他们往往不懂为什么,更不懂如何去灵活应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单片机行业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单片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教师应遵循面向信息时展要求、面向社会市场需要、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单片机实验教学创新引导方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单片机技术的理论学习走向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达到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建设目标。[2]

3.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的改革理念

“问题教学法”的改革理念就是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

启发式问题教学就是激励学生去“疑”去“问”,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循环过程。

一般来说,教师首先演示一个实验现象,或展示一个实物作品功能,进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整个课程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然后,在老师的基础性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实验教材和理论参考书,发现、理解、讨论问题。教师根据大家对问题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正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去纠缠繁琐的单片机基本概念、单片机内部硬件之类的东西,而是只讲应用层面上的重点、难点,并给学生指明自行钻研的道路。每次课列出问题、明确重点、诱导提问、分析辩论,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老师陪学生一起“探索、求证、颠覆、创新”的学习过程。

4.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关键

(1)实验课题的选取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内在启发性。

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加强对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题的选取要遵循“由简单到难,由技术单一到综合设计,从基础到能力”的基本原则,每个实验课题的教学重难点设计要分明。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要指向明确;二要难度适宜;三要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四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有内在的启发性。

例如,第一个实验可以选取“如何通过KEIL联机在串行静态显示模块上显示12345或HELLO或89S51等内容”,这个实验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KEIL软件的基本编程使用过程与联机在线调试过程。显然,没有必要对串行静态显示的源程序代码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学生作为初学者也听不懂,只需要先演示一下数码管显示“89C51”的实验效果,重点在于借助这个实验现象强烈的感染效果与震撼力演示一遍KEIL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调试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面学生会自己去仿做,老师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如何让它显示12345或HELLO?”让学生自己做一些思考和分析,老师给予一些引导性的帮助,例如分析“数码管显示1的8位译码数据来历”,这样学生就会自己顺着思路分析程序,在老师的提示下,做些修改,最终会做出自己预期的效果。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感艰辛,又特别兴奋且充满成就感,之后,学生愿意学也主动去学。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给出新的实验课题与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不断地保持这份探索的兴奋感与成就感。

(2)教师要善于总结、启发,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学习贵在创新,知识贵在探索。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尽可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经过引导和讨论探究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总结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把知识按内在联系进行系统整合,考虑到知识体系的有序性与完整性、知识结构的优化性与前瞻性,以确保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

(3)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自身的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成功上课的学术基础。教师要及时地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借鉴吸纳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学院的实际教学境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地设计问题,准确地解释问题。大学的教学,有其学术性和严谨性,无论何时,最终能给学生以启迪、教益。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在问题式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5.结语

单片机技术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要以学生“能够”和“需要”为前提,正确处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设计,力争合理、可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项宝贵的遗产,对古今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一些有影响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中都贯穿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对启发式教学法的研究,认清其深层次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启发式概念辨析

我国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及,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朱熹注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所谓“不愤不启”,就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所谓“不悱不发”,就是当学生对问题尚未考虑成熟难以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达到“愤”、“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则不宜越俎代庖。只有在学生“心愤口悱”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启而发之,并收到举一反三之效。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在这句话里,孔子虽然没有概括出启发式这一抽象概念,但他指出了启发式的实质,即启发和举一反三。启发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首先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请人启之发之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只要轻轻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既强调学生学、思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举一反三,实质上还是强调发挥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自己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在孔子看来,学生品格的养成与学问的充实,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启发和诱导上;学生的自觉学习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启发是教师启发,诱导是教师诱导,与放任自流绝不相同。

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思想

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把启发式教学看成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式”而来,认为既然是“式”,那就一定是一种具体的方式、方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需要由一套固定的教学格式或若干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来体现。而启发式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启发式教学的真正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由于在一种思想的指导下,会产生种种不同形式的行为,所以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具体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可能是形式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发现法、自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进行教学,只要行之有效,体现启发、诱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启发式教学。

误区之二:问答法就是启发式。

问答法或谈话法、提问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最早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教师作用的一个比喻,他将教师比作产婆,意即产婆虽然自己不生孩子,却可以帮助他人生产出新的生命。他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他所谓的“产婆术”,即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正反两方面的问题,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澄清对事物的理解,得出正确的答案。他创造的“产婆术”,直到今天仍被中西方教育界推崇备至。于是,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启发式教学无非就是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于是,一上课就连珠炮似地向学生问个不停:“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好不好呀?”等等。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巧设问题,往往有柳暗花明之功,点石成金之效。而简单、肤浅的是非问答,是毫无启发意义的教学方式,无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

把问答法、谈话法、提问法看成是启发式,主要是源自“满堂灌”。因为“满堂灌”是注入式,问答式自然就是启发式了。这种不加分析地将问答法或谈话法看成是启发式,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曲解。

误区之三:讲授法不是启发式。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从古到今,讲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形式。不论是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的私塾里,还是在2300年前柏拉图的学园中,教师多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即使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讲授仍是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知识的传播、德育的渗透、智能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教材中的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得以突出,难点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变复杂为浅显、化深奥为通俗,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

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满堂灌”。注入式、“满堂灌”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制性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启发式则与之相反,只要讲授生动有趣、形象逼真、透彻入理,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为全面的知识,并能把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不是注入式。

误区之四:放手让学生提问就是启发式。

有些教师说:启发式不就是要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脑多问吗?那好,上课时,我就放手发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看法和做法,其实离启发式相去甚远。诚然,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启发式思想的体现。但是,人的思维常常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有问题才可以推动人们进行积极的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这个道理。启发学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提问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提问。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问并不等于就是启发式教学,我们鼓励学生质疑,也不是让其无止境地提问题,而是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刻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

教师应具有的启发艺术

精心营造启发的情境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具有启发艺术,首先表现为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求知欲望的情境与氛围,这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比如,在关于二极管工作原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三个小动画,设置了三个问题:(1)演示N型半导体的形成过程后问: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什么?学生立即答:电子;(2)再演示P型半导体的形成过程,又问: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形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到:掺入的杂质离子不同;(3)教师最后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放在一起。学生疑惑了,教师随之激疑:在交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总之,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原动力。以上的教学,由看似容易的问题入手,步步深入,无疑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对PN结的分析讨论,学生自然会领悟了。

善于利用启发的原型学生认知过程是旧知识不断同化新知识的过程,每项新知识的接纳,必须以旧知识为固定点。因此,教师应具备的启发艺术还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表象储备,从中有效地提取教学时所需要的“启发原型”,即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相关材料。显然,利用好启发原型,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例如,讲解Cache地址映像和地址变换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意重复已学的地址映像和地址变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很快找出更好的方法。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很多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从分析已有方法的优缺点入手,恰当结合而形成。这个过程,就是以“启发原型”为待学知识的滋生点与向导,因而收到了“启而得发”的效果。

及时抓住启发的时机教师具备启发艺术,还表现为善于把握和抓住启发时机。打铁要看准火候,启发式教学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此,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张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时,才能及时予以点拨和诱导,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使他们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如在上述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布置学生做如下练习:虚地址映像到的实地址是什么。在多数学生为解题成功而感到欣欣然时,教师突然说:解错了。学生顿感惊讶:为何错了,错在何处?在学生急于寻个水落石出的“火候”上,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道:公式中的“nd”指的是什么?于是学生便很快地察觉出他们所犯的错误,并找到正确的解法。

准确把握启发的力度把握好启发的力度,是使学生“启而得发”的一个关键。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谈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寥寥12个字,是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论述,它启示我们:高明的启发艺术是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但不是拖着他们走;是给予激励和鞭策,但不施加压力;是稍加点拨和提示,但不是代替他们作论断。若用现代学习论的观点来说,适度的启发就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其“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使其“伸手不及,跳而可获”。例如,在讲计算机的存储体系时,如果在讲解完存储体系的结构图后,教师即问学生:存储系统是如何工作的?那就难免会出现“启而不发”,因为这发“炮弹”并未射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难度过大,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启发不利的一种表现。但如果这样引导:CPU从哪里读出程序?(答:内存);程序太大,放不下怎么办?(答:硬盘);还放不下怎么办?(答:光盘);于是得到结论:存储系统是通过操作系统及相关硬件层层被调用的。

总之,教师的启发是一门学问,要搞好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巧设情境,善用‘原型’,抓住时机,把握力度”。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启发艺术,才可称之为“启而得法”,从而收到“启而得发”之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英.启发性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2]刘飞舟.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启发式思想政治应用

自从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的教育思想以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启发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人从教学理论角度出发,认为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教学原则;也有人从方法论角度出发,认为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这些都反映了启发式的不同侧面,有其合理之处。1 启发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是同“注入式”教学指导思想根本对立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观的对立。启发式教学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而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机械、被动的灌输对象;其二是学习观的对立。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智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应该有机结合,“智”重于“知”,要让学生在“活学”的过程中“学活”,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让学生在一味地死记硬背后成了书呆子;其三是学习效果的对立。启发式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紧密结合,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赵括式的空谈家。2 启发式教学法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我们不能仅仅把启发式当着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教学原则,而否认它是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就会使其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降低其生命力。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首先要看到它是一种总的教学方法,它对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起指导作用,它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之中。在此仅以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为例,谈一谈启发式作为一种总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2.1 启发式在讲授法中的应用。讲授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又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必须贯彻启发式,避免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昏昏欲睡。2.2 启发式在讨论法中的应用。讨论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常用的教学放方法,课堂上教师会经常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问题或社会现实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求得正确认识。2.3 启发式在练习法中的应用。启发式应用于练习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引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练习的自觉性。为此,练习题的设计要巧妙;要使学生了解练习的意义,明确练习的要求;要注意指导学生练习的方法。3 启发式教学法直接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启发式既是总的教学方法,又是具体的教学方式。启发式作为具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恰当运用。以下所述只是几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较常用的具体启发方式。3.1 动机启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部诱因”,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学好”的愿望,又有“学好”的追求的一种启发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发展的状况,对学生指明哪些山头值得攻打,突破口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动机的诱因。3.2 设疑启发。这是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问题,使学生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启发方式。疑是思之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多做对“自明性”的分析,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难易度适中、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疑难问题,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提问等手段,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求得疑难的解答,完成教学任务。3.3 比较启发。这是通过比较揭示事物的矛盾,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启发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见真伪,比较见异同,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可开阔学生思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更准确。除此之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较多的启发方式还有情景启发、类推启发、研讨启发、提示启发、归谬启发、直观启发等。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1]吕洪良.启发式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J].天津:学习月刊,2004(2).P43~50.[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杜海清.对启发式教学的思考[J].伊利:伊利师专学报,2004(3).P86~97.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能增强其实效性,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启发式;课堂教学;应用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索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不仅要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教给他们发现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启发式教学是实现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论语・述而》中提出的经典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之后宋代的朱熹把其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从此可看出孔子用寥寥数字,精辟地概括出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义;启发的时机是“愤悱”之时,即学生达到思维激活、情感亢奋的心理状态;启发的核心是开启学生的思维、点拨学生的思路,经过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启发的目标是举一反三,其中举一反三可以说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原型 [2]。“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与课文有关的启发性问题来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将学生被动的知识学习变为主动的能力学习,将课程内容提炼出来,以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3]。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达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圆满解决问题。所以,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

建立良好的尊师爱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启发式教学实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以及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常常随着对教师的感情而转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普遍的、稳定的和持久的爱,师生之问应互相尊重,对教学工作认真、亲切、关怀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们自然会萌生出对老师的亲近感。“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更易于感受到教师的殷切期待,更乐于接受来自于教师的教育要求和人格影响。这样,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就易于做到问题问得适时、适人,学生回答踊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启发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好的启发式教学是教师能以最少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使学生享受到探求知识成功的愉快,增强学习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深钻教材,在启发的方法上下工夫,合理运用启发的方法,这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视听启发方法

视听启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视频这样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使英语中许多模糊不清的、抽象难解的概念明朗化,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真实的、准确的、自然的英语,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视听启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如眼、耳、口等),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视听的同时,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摄取信息,教学效果良好。

(二)设疑启发方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学贵有疑”,培养学生善疑好问,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创设问题情景的理论,环境的异常、缺失、奇特、变化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产生探索的渴望与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启发方法

讨论启发就是指教师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种课堂活动。活动内容与原文有关系,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延伸或发展。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来自由地表达思想。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课堂活动。

四、总结

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手段,个性的学习策略,这些是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成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单一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不仅能把分散的、零星的语言材料系统化、条理化,巩固并增强记忆,完善并发展智力,而且能拓宽知识的广度,挖掘知识的深度,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搞好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甘民.回归孔子―欧美启发式教学发展的终极归宿[[J].比较教育研究,2006 (3):19-22.

[3] 孙令恒.英语启发式教学浅议[J].科教文汇,2007.1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定义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与实施,教学过程已经由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经过讨论自行得出结论,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探究式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强调从身边走向科学,突出学生实践活动的比重,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启发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最终在问题的推动和教师的引导双重作用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发展,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笔者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合作总结。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出问题并将学习问题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探究课题”。

通过长期的总结,笔者觉得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积极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问题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不是自发的,地理教学需要教师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有目的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习新知;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开放性,开放性问题具有答案不确定性,这样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索,从而让每一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2.小组合作探究

要想在课堂上有效实施小组探究,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保障,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解决再提出问题是探究性教学和学习的核心,另外,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师生不断地拓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这是进行合作探究的基础。

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热烈的合作探究氛围,这种合作包括师生合作、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是启发―探究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组合作读图,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之中,地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地理知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是一种地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工具,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读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中有问,笔者认为真正的探究学习需要更加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探究性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然而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探究性问题的根本要求,这就决定了地理探究性课堂合作教学的必要性。

3.教师启发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启发指导的作用,这个过程主张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经过讨论自行得出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指导作用表现在: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又会增强学习上的自觉积极性,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

启发式教学不是时代的产物,而是教育实践证明的基本教育模式,简单地说,启发式教学不是老师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结果的教学模式,它重视的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师生合作总结

通过小组探究、教师启发,再由师生合作获得问题的最终结论。这一过程,主要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建构,使新知识获得意义,使学生原来不平衡的知识重新达到平衡。

三、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初中地理启发―探究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创造和谐的初中地理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