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问题引领式教学

问题引领式教学范文精选

问题引领式教学

问题引领式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

1.前言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性比较强,可以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但是探究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不够成熟,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善,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何为探究式教学,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采用探究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根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或者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学会尊重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引领学生利用所学的课堂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而开展的前提是教师要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或者独立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时候,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在实际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实现。

3.1提出符合教材内容的问题,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兴趣,给学生创造探究式的氛围,进而地理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比如在学到《宇宙中的地球》时,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媒体技术播放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视频资料,然后提出“当前银河系中发现的星体总共有多少颗”等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3.2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独立的解决问题

地理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应当引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是探究式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比如地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地球在宇宙中充当怎样的角色”,然后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的分析问题,并且在结束这一环节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全班的同学,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学生完成发言之后,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展开讨论,并且要求各个小组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答案,同时在完成讨论后,要求各个小组派一个学生进行总结,将本组的答案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与其他同学正确的进行交流。

3.3教师对小组的总结进行点评

每个小组完成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并且将本组的答案给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作总结性的发言之后,地理教师还要对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分析,给出适当的点评,在点评的时候,应当明确指出小组总结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的思路新颖,或者观点鲜明,这时应当给予充分的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了解自身的优势,然后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中充分的认识自己,达到学习的目的。此外地理教师还要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个客观、科学的总结,从各个角度全面的分析问题,使学生掌握全面的解题思路,这样学会就会将其与自己的解决思路作比较,从对比中获得正确的、简洁地解决方法。通过这样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合理地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瑞生,李柠,王建华.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5,16(12):120-123.

[2]于向阳.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新探[J].知识经济,2013,25(20):164-166.

问题引领式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工业工程;混合式教学;多主体评价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中,深度挖掘所有课程的德育资源,最终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必备内容。上海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成功获批了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其中基础工业工程教研组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初具建设成效。基础工业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工业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先导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框架;初步树立起工业工程意识,学会运用基础工业工程方法寻找和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兼具了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树立专业思想、系统思维、优化意识和工匠精神。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并不是单纯只在教学内容上引入思政元素,要全方位达到课程思政建设效果,需要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综合创新与改革。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工业工程教研组从理论和实验融合的课程设计、价值引领和能力达成呼应的教学方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及多层次和多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实施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一、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达成“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三全育人的要求,形成“案例驱动—实验依托—应用检验”的基础工业工程教学思路和“制造强国理想—职业系统思维—生活优化意识”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思政导入路径,两者结合形成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思路。首先要明确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了解工业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工业工程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让学生认清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大国自信意识。

2.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框架和核心方法。让学生学会系统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起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

3.运用基础工业工程方法寻找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树立“永无止境地改善”意识,培养工匠精神和责任意识。围绕以上目标,从理论和实验融合的课程设计、价值引领和能力达成呼应的教学方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及多层次和多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实施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二、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1.理论和实验融合的课程设计方法

持续改善与创新是基础工业工程的核心思想。本课程的四个核心模块是导论(概念、发展与应用)、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和现场管理。其中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是教学和学习重点。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但学生却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传统偏重于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合,对学生的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启发不足,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学以致用对促进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价值引领与能力达成结合的教学方法

选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最佳结合点很重要,是推动“专业理论”与“道德实践”有效结合的关键点。本课程在课程的四个核心模块中采用案例引入,知识传授、实践落地的思路达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件案例引入,对学生起到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其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确保把“立德树人”的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例如科学工作法的初期代表,纺织工业的先进典型“郝建秀工作法”,通过三勤三快,大大提高了纺织效率和质量。该工作法对全市工交战线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成为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使一大批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英雄模范人物纷纷涌现。工人楷模青岛港口桥吊司机许振超,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此后,其团队又先后七次刷新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在实践落地的过程中,通过讲座、研讨、报告和“身边的工业工程”案例的分析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

三、基础工业工程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

1.基于体验情景交互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近年来很热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现阶段的大学课堂还不能完全由慕课课程替代,尤其对于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基础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课程,实操性强。如何利用视频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实践场景,又不脱离传统教学手段,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刚好迎合了上述需求。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教师的精力不用全部投入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也不用开展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灵活组合教学手段,有效提升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深度。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指的是网络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混合。Means等认为“纳入考核部分的教学内容中,25%以上采用在线教学”的即为混合式教学。Goodyear和Dudley强调:所谓混合,不仅仅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更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本课程教研组开展了基于体验情景交互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以学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效的关键在于学生亲身的参与、体验与感悟。通过制作工厂实际操作视频以及学生实验视频,将学生引入知识的实际应用情景,实现体验情景交互。通过广泛使用网络、视频、慕课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混合式教学通过设计体验情景的视频、将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增加与学生的交互等方式,实现学生课上融会贯通、课下举一反三,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本课程教研组开设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依托位于经管实验中心的工作研究实验室,开展一系列课程实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验指导书。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模拟实验和生产体验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实验指导,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掌握实际生产问题解决技能。

2.面向多层次和多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本科培养的基本保证之一,有效的考核体系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于2018年5月正式通过AACSB国际认证,工业工程专业成为九个认证专业之一。基础工业工程课程依据AACSB认证标准中的学习质量保障体系(AssuranceofLearning,AOL),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设计,能将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与考核方式有效连接,以此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在原有课程评价体系基础上,课程思政改革后需要根据“课程思政”特点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基础工业工程教学评价考虑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层次化和评价指标类型的多样化。该课程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QFD)将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课程学习目标,然后再将课程学习目标映射期末考核指标和过程考核指标。在映射过程中,依据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各目标的权重和各质量屋中的关联关系,最终将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各目标的权重最终转化为考核指标的权重。通过引入多主体评价,最终确定指标评价得分和综合得分。

四、结束语

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工业工程教研组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以回归育人为重点,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与推进,可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持续创新与改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助力学生进一步学好工业工程其他专业课,迎合中国智能智造新形势下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新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高采,刘浏.关于现阶段“课程思政”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研究[J].高教学刊,2020,34:169-172.

[3]李卫红,李和瑾,范海龙.“学以致用”模式的“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7,30(3):79-82.

问题引领式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

自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教学的方式及内容均发生了极大变化,教师教学能力进步明显,学生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方式进行,其中议题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科特征和内容为依据,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议题,以此为线索设立结构化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开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研究,不仅是为了探究目前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是为了丰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手段,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1.1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议题式教学是有异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全新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将课程内容与价值判断相结合,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思考,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促使学生了解知识、萌发情感、产生意志、做出行动。这一教学方法并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开展思辨。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目前,这一教学方式已被纳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议题式教学的起点在教师,核心在于学生,重点是核心素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解读课程标准和内容,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活动规律,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为基础,合理利用一切资源设计议题,在教学中构建知识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2议题式教学的价值

1.2.1推动学科课程发展。议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学习知识并获得经验,这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的“三中心”理论非常相似,即主张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经验中学习、在感受中学习。一定程度上说,议题式教学和“三中心”理论都属于活动型课程,即通过活动督促学生学习。议题式教学的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活动阶段都必须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程,校内校外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都应充分体现应用价值,以此开展的教学活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活动型课程的构建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推进。1.2.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具有职业特殊性,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这可以通过议题式教学实现。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提高与教育能力进步的重要推力。新课改强调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均在议题式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符合新时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此外,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还锻炼了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引导能力与控制能力,全方位提高了专业素养。1.2.3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通过建设问题情境开展议题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观点冲突时可以进行辩论,以建构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政治素养。其次,通过议题式教学的各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促进了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议题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新时代青年。

2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混淆议题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

议题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作用,更是问题情境、课程活动、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已经被纳入教育标准。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研读后发现,其中具有大量议题,例如“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议题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到以教材为出发点创设议题情境,但在设置议题时往往变成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以上例子变成“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必要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方法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思考探究转变成回答固定问题,实际上这是在议题式教学的执行上产生了误区。议题式教学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究其原因是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因此仅进行了有关教学内容的讲解而缺乏开放性的特征。由此可见,目前部分教师对议题与问题的区分仍较为模糊。

2.2议题选择与设计不当

在明确分辨议题式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议题并进行开发,是开展相关教学的首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若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成绩的目的,那这种选题就是失误的。若选择的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基于生活的议题式教学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仍较为困难,晦涩难懂的议题容易让学生放弃思考,失去合作探究的兴趣;若选择的议题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很容易得到问题的答案,也很难达到既定目的。因此,设计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匹配的难度适宜的议题非常重要。此外,议题选择应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在进行议题选择与设计时,考虑学生的关注点与知识盲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3学生参与意识不足

相关统计表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过程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参与度不高,甚至没有参与,仅有约4%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这种教学方式中。在开展议题讨论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因沟通能力不足或出于其他心理,并未进行相关活动,甚至拉拢其他同学开小差、谈论无关话题。为了保证活动正常进行,教师要进行充分的互动与引导。相关数据表明,近90%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总体来看,在议题式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积极进行了教学引导工作,但由于学生参与意识不足,活动效果与既定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2.4议题式教学课堂效果不佳

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方式是相关探究活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投入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势必会让短暂的课时更显紧张,极有可能不能按时完成课程,或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必须对议题式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但这又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回到讲授法的教学方式[1]。面对议题式教学这种新式教学方法,不仅教师难以很快运作,学生也难以很快适应。开展议题式教学的课堂大多时而热烈、时而冷淡,既没有将活动过程形成长期机制,也很难实现教学计划中的目标,甚至接受议题式教学的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对于接受讲授法教学的学生还要低一些。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和不够突出的教学效果,让广大教师对议题式教学持有怀疑态度,甚至认为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班级学生多、课程安排紧、教学内容杂的现状,对于是否应该采取这一教学方式持保留态度。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全流程

3.1选定教学议题

选择议题是教学的首要环节,选定的议题要充分体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以讨论的形式引出对知识的辨析,促进学生对新鲜观点的认知,纠正学生的思想误区。第一,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品德与人格的教育,该课程具有一定的政治引领功能,因此议题选择不仅要考虑道德引领,还要考虑政治因素,为后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第二,议题式教学应以思想政治学科的重点与难点为主,把握好学科的目的与特色,明确学科本身对学生素养的要求。第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选定的议题要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展开思考、互相讨论。例如,对“政治与法治”模块中“人民当家作主”部分进行议题选定时,以“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为议题,探究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3.2构建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

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贴合议题的核心,围绕议题内容开展情境构建,坚持生活化,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生活、社会热点话题等,杜绝千篇一律的情境构建,突破艺术与教学环境的限制,做到丰富且有趣。设计的探究问题应以情境为基础,关注知识本身,多角度、多维度进行问题内容的设计,始终铭记学生是议题式教学的主体这一重要原则,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有效运用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2]。以“我们怎样当家作主”议题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居民守则、社区规范、村规民约等,讨论其与国家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怎样的作用。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查找国外的相似内容进行对比,讨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深究其内涵,并对周边社区展开调查,搜集人民直接参与选举、管理、监督的案例,讨论人民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和消极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后果。

3.3丰富活动形式,评价升华议题

任何教学方式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议题式教学也是如此。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走访调查、辩论赛、实地参观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活动方式。教师要将知识摆在首要位置,牢记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因过度设计活动内容而弱化活动目的。议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活动参与程度不同的学生予以激励性的差异化评价,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活动,对课堂考查成绩不够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最后,教师要发挥思想引导的作用,将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4结论

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以教材与课标为依据,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以活动探究的方式提升核心素养。全面推广这一教学方式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将其与现行的考核制度相结合,还要在教学中有效发挥其应有价值。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要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如何提高议题式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得到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郑爱玲.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探究[J].高考,2021(7):119-120.

问题引领式教学范文第4篇

(一)集成教学法提出的依据

1.创新理论依据:集成教学法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又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月9日,他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上深刻论述的启示:(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要切实地“贯彻到”高校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去。(2)实施高校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创新人才,创新教学方法先行。(3)“集成创新”理论为创新“集成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正确方向。

2.教育改革依据:集成教学法是坚持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2002年9月8日,在坚持推进教育创新中指出:“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上论述阐明:(1)坚持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目的。(2)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重要动力在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3)“改革教学方法”为创新“集成教学法”提供了教育实践依据。

3.科学育人依据:集成教学法是着力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坚持教师为本,创新教学方法先行。这是因为:(1)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提高教学质量。1978年4月2213,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加速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须考虑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的建设,尽快提高它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l4_1。(2)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关键在教师。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勇于教育创新。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_j创新的闯将。”¨。这是邓小平同志首次阐明“创新”的重要性,是引领高校教师自觉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特别是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科学指南。

综上所述,党和国家开创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好形势和良好的社会条件。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步伐。究其重要原因在于:(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单一;(2)激活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陈旧;(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滞后;等等。可见,丰富多彩的先进性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方法问题,直接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瓶颈问题。这是教学中亟待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基于创新理论依据、教育改革依据和科学育人依据提出的“集成教学法”,为解决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研究滞后等问题,探究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集成教学法的科学内涵

1.集成教学法的含义。集成教学法是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素质教育,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而集成先进的诸种育人方法、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教学研究方法等。

2.集成教学法的特点。创新性、集成性、先进性、操作性、成效性,是集成教学法的五个重要特点。

(1)集成教学法的创新性是指集成方法由先进的诸多教学方法之综合。这种“整合就是创新”。集成教学法实质上就是综合性的创新方法。

(2)集成教学法的集成性是指集成教学法由先进的诸种教学方法集成。以范围为依据,教学方法可划分为狭义教学方法和广义教学方法。所谓狭义教学方法是指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所谓广义教学法是指凡有利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切方式方法,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教学研究方法等。

(3)集成教学法的先进性是指善于把单个先进的教学方法集成优化为更为先进性的教学法。以性质为依据,教学方法分为先进教学方法和落后教学方法。一个优秀的教师在于善于在教育过程中集成先进的诸种教学方法,不断改革落后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4)集成教学法的操作性是指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能动地操作集成教学法激发教学活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一定教学条件下,教师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采用问题激发教学法,设置“教学主题”,引领学生思考,激发想象能力;再运用双向机制教学法,激发教学双方的自觉能动性参与“教学主题”求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等。这样,充分发挥出集成教学法的操作性特征。

(5)集成教学法的成效性是指集成教学法运用于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相长。即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集成教学法,进行探索性,追求真理,创新性地教学,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激发教学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3.集成教学法的实质。综上所述,集成教学法的实质是指发挥集成教学法功能激活教学双方的自觉能动性,增强教学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创新人才。

二、集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集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指在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激活教学内容、引领认识和提高创新能力而集成先进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之总和,包括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和教学研究方法之体系。

(一)关于先进教学方法体系

先进教学方法体系是指在教学中激活教学内容、引领认识和创新所集成先进的诸种教学方法系统。以功能为依据,先进教学方法体系分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辩证教学法、认识教学法、双向能动教学法、技能操作教学法、大科学管理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特色发现教学法等。

1.关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教学的根本方法。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教学法。

2.关于辩证教学法。由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是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辩证教学法。辩证教学法是教育哲学中培养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核心教学法。

3.关于认识教学法。由观察教学法、想象教学法、记忆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类型思维教学法等构成的教学法,是培养大学生认识能力的认识教学法。

4.关于能动教学法。以激活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力的双向机制教学法(互动教学法)、问题激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因材施教教学法、典型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过程测评教学法等,是培养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教学方法。

5.关于技能操作教学法。由实验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演讲或者表演教学法表达教学法、逻辑推理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类比教学法、调研教学法等构成的教学法,是培养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

6.关于大科学管理教学法。由系统教学法(整体教学方法)、信息教学法、协同教学法、控制教学法等构成的教学法,是开启大学生大科学管理能力的教学方法。

7.关于创造性教学法。由假说教学法、形象思维教学法、灵感(直觉、顿悟)教学法等构成的教学法,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创造性教学法。

8.关于特色发现教学法。由发散和收敛教学法、头脑风暴(智力激励)教学法、直觉和演绎教学法等构成的教学法,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发现能力的特色发现教学法。

(二)先进教学艺术

先进教学艺术是指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突破注入式教学法而创新出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操作方式。注入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保持一种被动”。这种注入式教学法被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程序化为“组(组织教学)、复(复习旧课)、新(进行新课)、巩(巩固新课)、布(布置作业)”。要突破这种单向的注人式教学法,需要创新先进的教学艺术。在教学探究中,通过改革注入式教学法,创新出七步骤教学艺术,即精心备课(建设优质教案)、精心讲授(精心精练地演讲教学内容)、情景设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思考主题)、教学参与(由教学主题激发参与能力和教学活力)、教师主导(教师从参与主题的多种能力和意见认识中弓I领真理性或者真善美的认识)、严格训练(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信息反馈(通过作业、实验报告、调研报告、评审“三创”成果、教学收获与建议、教学评价、考试考查等具体环节,搜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等。通过七个步骤的教学艺术,坚持不懈地改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相长。

(三)先进教学手段

先进教学手段是指引入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计算机、PPT课件、音频视频音像资料、幻灯片、教学挂图、课堂教学录像设备、实验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以及网络学堂等。这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先进教学手段。

(四)先进教学研究方法

先进教学研究方法是指围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而探究教学方法的方法,包括与教学研究课题相适应的研究思维方法、研究手段(电子图书、教学实验中心、教育教学研究所、技术发明载体等)、研究艺术等。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研究课题,并应用先进的研究思维方法、研究手段、研究艺术等,进行教学方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助于循序渐进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果没有先进教学研究方法的推动,那么就是停滞的教学或者低水平的教学。

三、集成教学法的作用

(一)集成教学法有助于改革注入式教学法,创新教学艺术发挥集成教学法功能,有助于破除传统注入式教学法,创新出激活教学活动过程的七个步骤的教学艺术——精心备课、精心讲授、情景设疑、教学参与、教师主导、严格训练、教学信息反馈。第一,充分发挥出教学双方两个自觉能动性参与教学活动,激发教学活力,克服了注入式的被动性。第二,通过教学内容的情景设疑,使教学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激活了静态的教学内容,激活了静态的教学主体,促进教学活动由静态进入自觉能动的动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克服了注入式教学课堂的惰性和依赖性。第三,通过教学反馈活动,促进教学相长,实现了教学“受学生欢迎并终生受益”的育人实质,彻底改变了“以什么头脑进课堂又以同样的头脑出课堂”的问题。

(二)集成教学法有助于激发教学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创造性地教与学生创造性地学的辩证统一。集成教学法中的双向能动教学法、问题激发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出双向能动的教学功能,一方面,激发教师发挥自觉能动的主导能力和主导作用,提高教学的情景设疑,以问题(内容主题)激发教学法激活教学对象;另一方面,学生以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之魅力,激发自己的注意力、好奇心、兴趣、爱好等参与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形成教学活力,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发展形式是教师自觉能动的主导能力一学生自觉能动的参与能力一形成自觉能动的双向教学活力,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化,促进自主创新能力辩证发展。

(三)集成教学法有助于形成“双赢”的和谐育人成才关系营造和谐的育人成才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应和育人效益的重要条件。怎样建立和谐_的育人成才关系呢?在教学中,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渴望成才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的育人成才机制。充分发挥集成教学法的功能,有助于铸就教学中的育人成才机制。教师通过自觉能动地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教学法、辩证教学法、认识教学法、双向能动教学法、技能操作教学法、大科学管理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特色发现教学法等集成教学法的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育人,使教师的德才智慧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同时,教师引领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智慧又会赢得教师的关爱。这种“双赢”的和谐教学,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成才关系,实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

(四)集成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科学爱好和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爱好和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是成功教学的重要标志。怎样培养这种优良品质呢?重点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集成教学方法的功能。教师要善于掌握和运用集成教学法,把激活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先进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艺术和先进教学手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出整合功能,着力于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上,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把教学双方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循循善诱地引领到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之中去。

(五)集成教学法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和知识、能力、素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

第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生命。教学方法是动态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静态的教学方法。

第二,教学方法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建构者。

问题引领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思想传递的手段,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助工具,在高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传授教学内容的手段,同时也是培养了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高师的声乐教育目前局限于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但是却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的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以期待完善高师声乐教学的整体体系。

一、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语言的交流传递知识,它可以描绘作品的内涵、阐释艺术的灵感、交流作品的情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如课专家讲座主要应用于高师学生的师德修养、专业理念模块的培训,请声乐教育做得好的专家、名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座谈式讲座,加深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积累好的声乐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声乐理论素养。名师名家示范课以名师工作坊为主要形式,所有参与学生要根据探究主题进行现场教学评析和交流,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二、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是模仿实践环境、演出场地进行声乐表演及教学演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情景体验与参与式学习、模式实践学习、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要求各模块的学习必须在相应的情境下,在现实的课堂及实践舞台中进行,随学习、随指导、随修正、随提高。参与式培训强调在专业学习时间内以及跟踪学生的深度参与,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专业模仿,要求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模拟以及教学实践模拟,教学之后便给予模拟,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教学反思,主要以记写教学之后的学习心得、训后教学实践反思提交、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通过教学预设及现实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比较,形成教学反思,以利今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互动。舞台及课题实践参与经常组织学生对舞台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观摩、考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参与教学和活动的组织,实现自身情感体验和培训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听课评课法,让学生参与其它声乐课程的教学,30%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式听课,对其它声乐课程进行评价,评价附以教师引领点评的形式进行,重点强调在实践中的指导和引领。

三、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在于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与交流,最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自主研修教学法主要体现在自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即兴创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结合教学收获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法,以“声乐教学法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命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程任务,找出某一问题教学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反推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评价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和随机成果。问题研究法,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情境式参与、评课、参与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研讨的过程,结合具体案例,以问题为牵引,形成开放性的成果。教师教学反馈与跟踪,对于自己教学成果要给予跟踪和反馈,定期设置自主研修主题和互助学习内容,并通过定期提交作业、批改并反馈,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四、交流互动教学法

交流互动式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团队的合作力量,注重集体的智慧,在集体的智慧中形成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普遍中寻求个性。如合唱团队的建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表演过程中凝聚集体智慧力量,形成自主创意、自主合作成果,并将其完整展示。再如网络交流与互动,在目前网络高速发达的现状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中筛选出优秀的声乐作品进行模唱,以专家在线、建立论坛交流机制、设置时段交流热点问题等途径,吸引学生加入其中开展互动式交流研讨,进行思维碰撞,形成良好的合作体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长期乃至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五、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选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尤其在高师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学生未来从事教学的手段,高师的教学如果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未来的教学影响甚大,如何实现高师声乐教学的多样化与高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除了本文探讨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开发与研讨。

[参考文献]

[1]孟卓.高师声乐教学之我见.当代音乐,2015.

[2]李静.高师声乐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

[3]王燕.高师声乐授课形式改革之我见.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