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式;完整的行动;磁阀连接

0 引 言

目前职业教育现状:生源素质的逐年降低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厌学、目标不明确[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针对职业教学的特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式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教学的新兴教学方法,是面向21世纪的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然后以磁阀的连接为实例详细阐述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完整行动的6个阶段,并将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1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1.1定义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个人能力)为宗旨[2],将教学过程完全置于某一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之中,按照这一特定岗位(群)的工作程序,完成特定的行动项目,最终形成行动产品的学习模式[3]。

1.2影响因素

行动导向式教学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很难普遍、广泛地开展实施起来,源于其影响因素[4]较多,主要有六个:(1)完整的任务;(2)行为体系化的过程;(3)学生自身;(4)教师角色的改变;(5)组织方式;(6)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场地。

2 完整的行动

2.1 完整的行动的6个阶段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必须通过完整的行动的6个阶段(也叫“六步教学法”)逐一执行。如图1。 认知(O)阶段。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一项任务,必须对任务有整体的认识,包括任务目的、需要掌握的信息、完成任务大概的步骤等。

图1 完整的行动的6个阶段 资讯/信息(I)阶段。学生需要收集信息,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设备等,制定工作计划[5]。 计划(P)阶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制定计划。在计划中考虑完成该任务的常规方案的步骤及时间人员分配,除此还要考虑其余创新方案。 实践(D)阶段。根据前期咨询的信息以及工作计划,开始按照预定步骤进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面临到实际问题,各组要采取具体措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组内成员的协商和讨论。 检查(B)阶段。此阶段是对实践结果的检查,包括组内成员的互查、组与组之间的互查、老师对学生实践情况的检查。 评估/反馈(R)阶段。任务完成后,每组都要在其他各组和老师前进行各组任务完成的成果展示。

2.2 以磁阀的连接为例

下面以磁阀的连接为例,阐述完整的行动的6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如表1。

3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学习方法的不同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如表2。

表2 学习方法与学习成果关系图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刚好具有“做”的特点,且有以下优势:(1)任务明确,目标清晰,所有的工作围绕任务展开;(2)完成了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是学生咨询和讨论的伙伴;(3)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表1 磁阀的连接的完整行动

4 总结

行动导向式教学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难的问题,开创了教学方法的新领域,这使得职业教育老师不仅必须掌握巩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训场地、实验设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设计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任务项目为驱动的引导

文。职业教育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郑义丰.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15:190-191.

[2]李丽.浅谈行动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1,03:55-56.

[3]郑欣.行动导向式学习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03:112-113.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范文第2篇

一、数学变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变式教学就是适时、适度地改变问题的题设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透过变化的问题掌握知识的要领,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原则

变式教学不能即兴发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学情精心设计,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是指变式要围绕教学目标,不能漫无方向。不同的变式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有的用来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某一概念,有的用来揭示某一法则、定理的内涵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有的用来帮助学生领悟某种思维方法。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设置变式的目的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目标和客观条件,教师要有策略地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或设计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有序递进原则

有序递进原则是指设置变式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要求教师在设置变式时要考虑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通过变式承前启后。从难度上看,变式要有合适的梯度,将其限制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又能使学生保持挑战的热情。

(三)反思性原则

数学学习仅有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适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明辨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反思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变式教学本身的特质非常适合引导学生反思,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原式与变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原式与变式的解法有什么关系。在思考中学生可以总结出来,当仅有形式上的变化时,解法是不变的,这样在不同背景下用一种方法解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解题方法的理解并熟练应用;而形式相近但问题的本质发生改变的时候,解法是不同的,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解题方法的使用条件。

三、在变式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关注观察辨析能力培养,采用“概念深化变式”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大多从概念入手,而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很多时候,学生只记住了它的文字定义和来源,并没有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因此,在引入概念以后,应适时变换图式或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比较、辨析的过程中领悟概念。

案例1:(教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在图1中带编号的角哪些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哪些是同旁内角?

变式1:图2中,∠B的同位角是___,内错角是___,同旁内角是___

变式2:图3中,∠ADE的同位角是___,内错角是___,同旁内角是___

变式3:图4中,∠1与∠2是同位角吗?∠1与∠3是内错角吗?

图1 图2 图3 图4

学生通过对变式图案的观察和辨认,探究和交流,最后总结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基本图形分别形如字母“F”、“Z”、“U”的形状。

案例2:在学习绝对值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变式训练。

例:|5|=___,|-7|=___

变式1:数a到原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则|a|=__,a=__

变式2:若|x|=5,则x=______;若|x|=|-7|,则x=______.

变式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5|=-5 B.|5|=±5 C.-(-5)=5 D.-|-5|=5

变式4:若a0,则|a|=__,若|a|=-a,则a___

通过上述变式训练,可以消除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认识,透过表面发现问题的本质。学生既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观察和辨析能力。

(二)关注抽象概括能力培养,采用“公式定理应用变式”策略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是数学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是解决数学相关问题的理论依据,必须让学生灵活、熟练地掌握。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公式、定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的差异和隐含关系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从中概括出公式、定理的适用条件及用途。

案例3: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我设计以下变式题组。

计算:①(2x+3y)(2x-3y);②(2x+3y)(-2x+3y)

变式1:计算:①199×201;②1005×995

变式2:计算:①(m+n+1)(m+n-1);②(m+n-1)(m-n+1)

变式3:计算:(2+1)(22+1)(24+1)

这组练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活”用公式、“创”用公式,从中提炼出平方差公式应用的条件:两“数”和乘以两“数”差,训练中既增强了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内化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关注归纳类比能力培养,采用“多题一法变式”策略

许多数学问题条件和结论不断改变,但只要问题的本质不变,他们的解题方法仍然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收集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比较中感悟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归纳出一类问题的解法。

案例4:(中考总复习题)

如图5,RtABC中,∠C=90°,AC=4,BC=3,则斜边AB上的高CD的长为___

变式1:如图6,直线y=x+4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C点坐标为(2,0),求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变式2:如图7,菱形ABCD的边长为5,对角线AC=8,P是AC上一个动点,PEAD于E,PFCD于F,求证PE+PF为定值。

变式3:如图8,ABC中,AB=AC=10,BC=12,O是ABC的内切圆,求O的半径。

图6 图7 图8

以上4个问题题设和结论差异较大,但它们都涉及到垂线段的求法,用面积法都能得到快速的解决。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多题一解,一法多用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数学方法,还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归纳类比,培养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四)关注迁移创新能力培养,采用“习题拓展变式”策略

数学综合题通常是由若干基本问题组合而成,学生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必须具备从复杂的问题中分解出基本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拓展例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案例5:如图9,在RtCAB和RtECD中,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ACE=∠B=∠D=90°.求证:CAB∽ECD

变式1:如图10,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CE折叠,B点恰好落在AD边上的F点,若AB:BC=4:5,则tan∠AFE=___

变式2:如图11,直线y=x+3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直线BC经过x轴上的C点,C点坐标为(3,0),点D在线段AC上运动(不能到达点A,C),过点B作∠BDE=45°,DE交BC于点E。

(1)求证:BAD∽DCE相似。

(2)设AD=x,BE=y,求y的最小值。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设计;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

伴随着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问题设计。科学地进行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学术界有关问题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问题式教学为切入点,以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为落脚点,以中学地理教材为基础,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问题设计的概念

关于“问题设计”,李霄瑶认为,这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怀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因此,理清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了解学生学习基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进行问题设计的基础性工作[1]。柳玲从学生认知基础存在差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设计”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不同种类、不同深度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2]。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的起点,需要教师在全面理解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问题的广度、问题的深度、问题的层次等方面出发,以问题情境为基础设计问题。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1.情境真实性原则

在问题式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可以是时事热点也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问题情境更能够激起学生的认同感和一探究竟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3]。

2.内容关联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地理事物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创设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串联知识、引导学生探索的作用。

3.主题探究性原则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设定,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多角度、多元化地探索地理问题,解释自然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要通过探究活动或案例教学等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4]。

三、问题设计的步骤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学内容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教学,既要理解教学内容又要思考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2.问题教学目标设计

问题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地理教师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对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规划。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强调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问题情境设计

教师以学生学习目标为依据,针对相关的学习内容,将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中的已知关系转化为需要探索的未知关系,把已有的地理问题与学生相关的生活背景进行有机结合。

4.问题链设计

教师在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深入剖析地理教材内容结构,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将所要讲授的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编排,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生活性的地理教学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连续互动。综上所述,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求知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对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合理化设计,可以将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方向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经历产生疑问、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霄瑶.优化中学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柳玲.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冯志旭,曾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9(24):4-9.

[4]甘凤萍,文喜福.中学地理问题式教学课例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4):47-49.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理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实施过程教学效果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各种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科生进入医学院校后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生理学的概念抽象,原理也很难理解和记忆,一些人体的动态的变化更是让习惯了高中“填鸭”式教学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极为被动,毫无积极性,效率自然很低下。以往的生理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过程枯燥无味,学生也无动力可言,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较为主动地理解,最终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1][2]

根据生理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结合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包括如下内容:1.设置问题,2.预习自学,3.讨论答疑,4.总结归纳,5.测试反馈。[3]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设置问题,引导目标。

生理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此时学生还未能完全从中学阶段学习的模式中脱离出来,所以教师在安排他们自学前,一定要注意引导目标设置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密围绕每次课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提出带有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仔细阅读书本、钻研教材、提高积极性、完成好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其本质就是依据学生所熟悉的原有知识的认知结构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完善和转换,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

2.预习自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目标问题一旦被教师提出,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就会在一定的兴趣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能力调动起来,投入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去。自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依据实际条件而定。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个性问题单独解决,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同时,应该控制好自学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占据过多时间,就会影响到后续的正常教学,使得教学效果变低。

3.讨论答疑,重在培养学生自我发现修正的能力。

通过自学,大多数学生能够解决导学所提出的问题,而少数学生还不能独立或者通过小范围的讨论解决。所以,教师应该将答疑的重点放在这些存在理解障碍的问题上。

4.总结归纳,提取精华,梳理知识结构。

学生通过自学能够了解所学内容的大概,但是知识结构掌握还不牢靠,内容掌握还比较松散,还有一些内容还未重视。这里面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讨论时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详细讲解,总结式地将重点、难点讲解清楚,使得学生加强巩固对知识点的认识。

5.测试反馈。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后,大多数学生基本能够按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重点问题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都会得到一次很好的训练。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按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所学内容和他们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自学的效率及效果,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地通过学生的反馈获得重要的信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还在每个自然章节之后设定了自我考核这一内容。

二、结果

我们从2008年到2009年连续使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进行人体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试点班级为07级涉外护理本科4班(A1,38人)和08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A2,30人),课上讲授时间为对照组班级的50%,其余时间安排自学、讨论和答疑过程等。对照班级分别为同期涉外护理本科5班(B1,37人)及临床医学本科3班(B2,32人)。实验对象A1、B1,A2、B2组在入学成绩上无显著性差异(P

由表1可以发现,教师在试验班虽然讲课时间减少,但测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说明,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使得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掌握效率也大大优于后者。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以及课后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并且更加欢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重点讲解,他们对于需要掌握的内容可以更加牢固地记忆和吸收,其过程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轻松,而且效率大大提高。

三、讨论

经过实践,我们有以下的一些体会:首先,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上课时不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精、要能够符合学生基本的学习心理,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和学的互动,学生才真正有主动和积极性。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枯燥无味,同时又毫无连贯性,学生就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也就无所谈什么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能够及时地从学生处获得对课程的反馈,这样才能发现和解决好出现的问题。教和学的双方形成良性的互动,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才能产生更好的合力。

当然,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生理学上的探讨才刚刚开始,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比如如何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能力,如何将学生在课上获得的能力更好地巩固,能否将其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各取所长,等等。教师必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去逐步地摸索和完善,以期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永利,李从德,周敏. 激发医学生生理学学习兴趣初探. 时代教育,2009,02-0067-01.

[2]马凤岐,王伟廉. 教学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 中国大学教学,2009,(3).

[3]汪华侨,陈增保,张惠君.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西北医学教育,1998, 16 (1).

问题导向式教学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育课 有效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

课 题:本文是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一级立项课题《中职德育课“法律诊所式”教学模式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笔者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探索、实践活动,并发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做、去实践,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比如英语单词记忆中的“看不如听、听不如读、读不如写”,又如“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胡绳《想和做》)。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够真正地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变苦学为乐学,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用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型来描述体验式学习包括四个步骤,如下图和下表所示。

步骤 体验式学习、教学策略实例

实际体验 模拟、演示、案例学习、实地考察、亲身体验、

观察和思考 小组活动、讨论、集体讨论、指定的观察者

抽象与归纳 内容的分享和传递

积极的试验 试验室实验、实习、工作体验、实际应用

第一步:实际经历和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

第二步:观察和反思——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

第三步: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通过观察与思考,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

第四步:在新环境中测试新概念的含义——运用这些理论去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

二、德育课教学的三个主要问题

1.重技能学习,轻文化素质养成

不论从重视角度还是喜爱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把专业课、技能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中,又把德育课排在后面。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德育课永远是考查课,而非考试课。

我们在教学调查中注意到,有部分学生觉得德育课可有可无;有部分学生觉得不适应现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偏离他们的生活实际、知识水平和对世界的认知,德育课教学对他们而言没有带来多少实际收益。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混”,有的上课走神,有的睡觉,有的上课讲小话,有的玩游戏、玩手机、听歌看电影,有的无故旷课、迟到早退,漠视教师教育干涉,甚至有极端的表现,如顶撞教师、制造课堂冲突等。

2.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倒挂

教育学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关系的活动,又是受教育者主观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作用与反作用性。德育课要走进学生生活,触及学生心灵世界,其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思想碰撞传递的过程。德育课课堂内师生互动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德育课的教学实效。但是在中职德育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地念书、板书,授课内容空洞浮夸,与社会实际脱离,学生被动地接受,不爱听、不愿学。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师说教为主,忽视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意识被忽视。

3.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德育课教学效果好坏与教师使用的教学、考核方法有着密切联系。中职教师一般从应试教育中通过种种考试层层选,而中职生普遍是在应试教育中被淘汰出来的,二者站在接受新知识的不同认知层面上。很多教师仍从自己学习经历出发,没有从学生角度去考量中职学生的年龄因素、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把讲授法作为最常用教学方法(即使是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把书本编成PPT课件而已),按照教学计划照本宣科;更有教师认为中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接受、理解知识能力低,于是在教学中不进行知识点的组织梳理,仅偏重于划重点给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让学生理解、吃透知识点,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结果来看,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是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即使背下了整本书,也没有实现德育课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德育课的有效目标不是学生记忆课本知识点的多少,而是经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是否有进步、有发展、有改变。围绕实现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学调查、班主任任课教师研讨、学生座谈和对比各学科课堂现状,我们认为,德育课只有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转化,才算见到了效果,其途径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只有这样,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最终达到促使学生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教学目标。

三、德育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形式

1.观看影像资料

让学生观看资料片,运用声音、图像、音乐等刺激引起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和关注。

2.实验体验法

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体验理论知识,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因为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采用说教的方法难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对德育课失去兴趣。如果采用实验的方法,则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理论的真理性(如温水煮青蛙实验)。

3.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就是指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特殊问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提出所有能想象到的意见(类似世界咖啡)。

4.实践体验法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实践体验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体验法包括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

5.角色扮演法

即同学们在同伴面前,在没有经过预先排练,且没有预定的对话剧本的情况下,表演实际遭遇的情况,并讨论在类似情况下的各种反应与行为。

6.情景体验法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人的体验是有限的,有些事情是学生没有体验过的,有些是学生正常生活中永远无法体验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出必要的情景,丰富学生的体验。

7.阅读体验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

8.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指借由口头、书面和影片等辅助资料,再经过讨论程序,以求得对特殊议题的确认与了解。

四、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在有效教学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也有很强的可行性,但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体验式教学目标设计要适当

体验式教学目标不可偏高或偏低,要符合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形式设计要贴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2.教师要有充分准备

在体验活动前,教师要对即将进行的体验活动的认识、经验、感受、活动内容、进行方式等有所了解,以及预拟讨论或分享的题项,并为可能无法达成目标的学生预拟配套的补救活动。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知识点较多、情景比较复杂的内容就不适合运用此教学方法,应进行分解或综合其他教学方法。

4.注重积累

准备一个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教师应熟悉教学目标,平时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料、道具,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如若不然,准备一个典型的、纯粹的“思想实验”,会让教师感觉无从下手。

5.加强控制和引导

德育课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价值取向的确定性,这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刚性。在体验活动中,营造一种自由、开放、民主、人性化的气氛是必要的,但需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坚持正确的导向,不能为活动而活动,避免课堂形式活泼而内容偏离教育主题,不能让学生当时感到热热闹闹,课后却若有所失,仅留下“做活动”“玩游戏”“很好玩”的感觉而已。

组织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不能流于表面,要抓住主要目标,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教师要及时应变,适时控场引导,避免课堂陷入混乱;在体验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还要注意及时把握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巧妙点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反思所感,领悟归纳所得。

6.借助现代教学技术

进行体验活动的场所可以不限于教室里或校园,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所要求的容量。而常用的投影、幻灯、挂图、卡片等简单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所要求的条件的。

7.因材施教

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观察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要兼顾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分类、分层体验,按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其参加不同的体验活动,并控制好整体活动节奏,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深刻体验。

8.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

教师要采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新的评价方式重在学生个体评价,可以要求教师、家长、学生参与评价;重结果也重过程,要注意学生的态度、能力、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取谈话、记录成果、写评语等过程性评价方式(此项工作量会很大,但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9.加强后续教学

活动本身不是教育的全部,体验活动后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最重要的分享与讨论。可以让学生静下来—想一想一写出或绘出个人心得与感想,也可以小组分享一上台报告一自由发言,还可以由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学生的意见或感想。

10.预测特殊问题,主导学生思想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思想处于开放状态,更容易提出尖锐敏感的问题,暴露其真实的思想认识。有时候学生不会完全按照老师设计的思路、话题与老师配合,他们会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正向积极或负向消极,甚至怪诞莫名的看法与意见,老师都要尊重与接纳,对于没有感受、意见、心得的学生,也要先接纳,再慢慢引导。对于全班学生偏向负向或单一的看法,老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生活经验,提出不同的看法挑战全体学生;或者是改换不同的设计,让学生在虚拟或实际情境中再次体验,提出不同的看法与意见。

德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思想上的健康成长,而有些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的,是需要学生亲身实践、用心体验的。体验式教学在德育课中的应用,有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的道德情感良性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相长意识;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德、能两方面和谐发展,知情意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龙小兰.中职德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2009.

[2]詹敏玲,龙欢.“活动—发展”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