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旅游经济

城市旅游经济

城市旅游经济

城市旅游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重要性;城市经济;影响;协调发展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其在城市经济中日显重要,因此应该有计划的对旅游经济发展进行规划,使其更好的适应城市经济特点,保证自身相对独立且完整的经济体系,同时鼓励与旅游业相关的保险业、娱乐业、餐饮住宿业等的科学发展,充分重视资源的重要性,推动城市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性方面,旅游经济作为一类新型产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其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另外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旅游经济的低成本与高效益也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地区就业人数的增加,繁荣了地区劳动力市场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成本与效益具有重要的关系,地区资源、经济结构、地理区域位置等都是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区域社会环境、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改变。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强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要做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充分保证旅游经济及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2.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2.1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1)旅游经济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极大的就业率,因此对城市产业结构布局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产业的扩大无疑造成第二产业的相对缩水,城市产业结构出现一定的偏移,导致城市产业的局部性调整。(2)旅游经济本身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产业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导致城市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发展,另外一旦出现外在环境的变化,旅游业本身也很难承受压力,最终导致自身产业萎缩。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状况如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第二产业的发展,比如游客的增加导致的物价上涨以及供需不均衡等,在影响第二产业产品生产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

因此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完善,带动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外在环境的稳定性,建立以旅游业为基础的综合经济框架,平衡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脉络,进而有方向的扩大旅游经济份额,建设可持续性的城市产业结构。

2.2对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结构的影响主要受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定,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高,则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会比较高,相对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讲,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程度相对较高,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缺乏。旅游经济对此类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对交通、产品制造、酒店旅游、都市消费等方面的影响。比如深圳、上海这类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复杂,受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城市内部形成了一系列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及部门,经济增长来源渠道广泛,经济结构日益呈现立体化的发展趋势。这类城市在其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当地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土地与资金,将旅游业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内交通、经济、贸易等的发展,推动城市本身产业及布局的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建设多种人造景观,以弥补城市的不足,进而完善城市传统经济结构,突出城市的整体性发展与城市内涵。

2.3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的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推动人造景观的发展,在推动城市经济持续进步与繁荣的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真正实现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带动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餐饮、交通、住宿、产品生产与消费等,另外旅游业本身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其快速发展还能带动很大一批剩余劳动力就业,这部分群体的就业有效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矛盾,推动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3.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要与城市的自身特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协调好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3.1资源型城市。(1)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对目前已有的各类旅游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进而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2)建立的结构经济应该是基于旅游业而进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旅游经济的作用,并且要做到有步骤、有方向并且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对旅游经济的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民。(3)将可持续观念深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确保环保型旅游的建立。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外界对生态产生的干扰,从而留下一定的空间来给生态进行充分的自我恢复。有些地区存在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所以在保护区域文化方面要予以充分尊重。

3.2经济型城市。(1)对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等要给予充分的保护。(2)对于城市的外形建设,要重视其整体化效果,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建筑需要多投入建设。人造旅游景观也要多投入建设以便使旅游景观更加丰富多彩,进而对城市的旅游内涵进行充实。(3)在城市周边将主题游乐园和游乐园等场所合理兴建起来。(4)促进旅游商品建设的大力发展。

3.3混合型城市。(1)有计划的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好其它各部门的发展,相互协调好工作,要不然就会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制约。(2)匹配好旅游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的条件。就旅游业自身来看,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食、宿、购等成为旅游业的辅助行业,而且基于这些行业旅游业才能获得生存发展,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将这些辅产业建立起来并加以完善,从而做到符合城市经济的实力。(3)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不但是为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合,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资源。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这样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就会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4)加强环境保护。旅游业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环保工作。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二者应该做到相互促进。

结束语

旅游经济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状况下所产生的一种产业形式,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发展,旅游经济也开始不断完善起来。当前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使得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受旅游经济的影响,不同城市旅游经济的规划与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城市经济的发展,以保证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宿倩.论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论坛,2005(8)

城市旅游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池州市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73-04

1引言

旅游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1],旅游需求的波动使得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旅游型城市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增加[2]。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对旅游业依赖性增加,城市经济系统的敏感性也就越大。

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是指在旅游因素的变动下,城市经济系统的暴露性――敏感性与应对能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系统特性[3]。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借鉴了一般城市及特定资源依赖型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可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2-8]。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都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突出的城市,研究者将旅游城市的概念弱化了。李锋(2013)测算了中国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变化[7],指标包含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其评价结果不能代表中国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因为在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能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测算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时间跨度太大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旅游变动对城市经济系统的影响,尝试选择在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旅游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1/10以上的年份作为起始年,对其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分析。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城市旅游区位熵是从城市整体角度分析旅游业是否是其增长极的重要指标之一,刻画出旅游经济影响在不同区域的辐射和集聚程度[9],旅游区位熵指标模型为:

T′L=(Git/Gi)/(Gt/G),i=(1,2,3)

式中,T′li表示GDP视角的旅游区位熵,Git为i城市旅游年收入,Gi为i城市的年GDP;Gt为城市i所在的j地区的旅游年收入,G为城市i所在的j地区的年GDP。旅游区位熵代表了旅游行业的生产专门化率,当旅游区位熵大于1,说明旅游业可以定性为区域的生产专业化部门,在大区域旅游业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10]。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丰富,代表了安徽旅游的精华,池州市又属于示范区的核心区。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示范区内各市2004~2014年的旅游区位熵(表1)。

黄山市和池州市近年来旅游区位熵一直保持在1以上。安c市旅游区位熵在临界点1附近。其他四市旅游区位熵平均值均小于1,且距临界点1还有一定的差距。2013和2014年池州市在示范区的旅游区位熵位居第一。有研究指出,结合旅游区位熵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把黄山和池州两市定位为示范区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开发重点围绕这两座中心城市,通过它们的辐射来带动次级旅游节点的形成[8]。这也就意味着池州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将会对整个示范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004~2014年池州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13年达74.64%,在示范区中位列第一。2014年,这一比重达83.76%,旅游发展在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已占据支配地位。因此,有必要将旅游业的变动作为池州市经济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对其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研究。

2.2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指标变化方向与经济系统脆弱性变化方向的异同将指标分为敏感性(S)和应对能力(R)两类。借鉴前人研究,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构建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V)评价指标(表2)。

2.3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来源于《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14)和《池州统计年鉴》(2005~2014年)。部分数据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到。

2.4研究方法

2.4.1熵值法

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主要步骤如下。

3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3.1数据处理结果

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04~2013年。采用熵值法确定旅游城市经济系统中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各指标的权重(表3)。

根据集对分析的的理论方法,将2004~2013池州市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数值代入相应公式,得到2004~2013池州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表4)。

根据表3绘制池州市2004~2013年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3.2结果分析

3.2.1池州市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

从池州市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三者在2004~2013年的整体变化来看,池州市经济系统的应对能力变化不大,极差仅为0.1592;敏感性和脆弱性变化的趋同倾向明显,为了进一步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三者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V=1.215S-0.565R+0.486(R2=0.999,P=0.000)

回归方程显示池州市经济系统敏感性增加一个单位,脆弱性增加1.215个单位,应对能力增加一个单位,脆弱性减少0.565个单位。在2004~2013年间,敏感性对池州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影响更强,且敏感性敏感性的变化幅度大于应对能力。

3.2.2池州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障碍因素分析

采用障碍度探究池州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子,公式如下[1]:

Ai=widi/∑16i=1widi×100%

式中:障碍度Ai是评价指标对降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程度;wi是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di是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每年各指标的障碍度,得出每年池州市经济系统应对能力的障碍度及各个应对能力指标在2004~2013年障碍度总和(表5)。

从表3中可以看出应对能力障碍度大小排序依次为: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自给率、教育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占池州市GDP的比重、总游客量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旅游业增长弹性系数。

4结论与建议

2010~2014年,池州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91%、51.01%、69.00%、74.64%、83.76%,旅游经济系统的变动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系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2004~2013年作为研究时间段,测算该时间段内池州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变化的相对趋势。结果表明在2004~2013年间,池州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受应对能力影响比受敏感性影响更强。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的整体变化来看,敏感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应对能力,且脆弱性有增高的趋势。通过对应对能力障碍度的分析,认为池州市可以着重通过产业结构多元化,降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改善整个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

参考文献:

[1]董观志,梁增贤.旅游管理原理与方法[M].2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K飞,陈媛,张平宇.基于集对分析的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5):538~544.

[3]梁增贤,解利剑.传统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1,26(5):40~46.

[4]于秋莉,董晓峰,刘春雨.敦煌市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3):378~381.

[5]张启媛.中小型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黄山、桂林和敦煌市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4.

[6]陈媛,王国新.基于SPA的中国沿海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29(5):94~106.

[7]李锋.基于集对分析法(SPA)的中国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测度研究[J].旅游科学,2013,27(2):15~28.

[8]苏飞,储毓婷,张平宇.我国典型旅游城市经济脆弱性及障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2):189~194.

[9]于慰杰,李建卫.基于资源与区位条件的城市旅游增长极形成机制分析:以山东半岛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67(3):39~43.

城市旅游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展;旅游;城市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136-02

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行业,中国会展旅游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国务院[2008]134号文件,要求“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一、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

“会展”,狭义地说是会议和展览的统称。而广义的会展不仅包括会议(Meeting)和展览(Exhibition),还包括奖励旅游(Incentive)和大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广告、交通等行业,是会议、奖励旅游、大型活动和展览的总称(MICE)。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过一年的活动,这些人不会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其根本特点就是旅游者的“异地性”,这与会展及会展旅游极为相似。

“会展旅游”简单的说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国内知名会展专家应丽君(2003)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会议、博览、展览等活动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式专项旅游产品[1]。对于会展旅游的定义,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这里采用国际上的定义:会展旅游就是MICE,即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和奖励旅游。

二、会展旅游的特点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一些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已经引起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它被认为成为改善旅游业产品结构的一个支点,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动力。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会展旅游渐显繁荣,充满活力与竞争,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消费档次高。由于会议人员的费用通常由公司或政府负担,都是因工作带来的旅游,一般不会太计较价格,更重质量,特色、服务等,而且参加会议、展览的人士通常都是有一定地位和职务的人,收入水平高,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较高。他们与普通旅游者相比,消费档次高,消费能力强,服务要求高。

2.停留时间长。一些会议、展览,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议展览,持续时间长,因此会展旅游者停留时间比普通旅游者要长。根据拉斯维加斯会议及展览协会提供的数字,会议旅游者平均每人在该市停留4.1个晚上,而普通旅游者平均停留仅为3.7个晚上;据香港贸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香港普通观光旅游平均停留3.36个晚上,消费4 778港元,而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者停留5.1个晚上,消费10 060港元[2]。

3.综合效益大。会展业是高盈利、高收入的行业,据有关专家测算,利润率一般有20%~25%以上。从国际上来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美国纽约及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城市繁荣。美国每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38亿美元。2000年香港举办了60余个展览,240个各类会议,吸引了31万海外参观者,这些人平均在港停留4.8晚,人均消费1.61万港币(不包括参展费用)。

会展旅游的发展还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推进城市市政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如1996年举办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德国政府拨款70亿马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汉诺威成为世界公认的“展览王国”,并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4.创汇能力强。由于国际性会议和展览吸引的海外客商不仅数量大,而且消费档次高,因此与普通旅游者相比能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参展商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例如即将举办的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达到历史之最,其中有一项就是展示美食的,可以让大家吃到正宗的外国美食。

5.不受季节影响。一般旅游,由于旅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每年的春秋两季,尤其是劳动节、国庆节期间,是中国各大城市的旅游旺季。游客可能会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而放弃一次旅行计划。但是会展旅游,尤其是会议旅游,因为他们是在会展或是会议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不会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因此弥补了旅游业的不均衡性,增加了旅游淡季的营业收入,而且还促进了旅馆业等旅游服务行业的稳健发展。

会展旅游综合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优势而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是会展业优先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展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会展旅游为城市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开发出一个极大的市场。在法国一年举办的700多个国际会议中,巴黎占了400 多个,1998年,巴黎的会展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0 亿法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之都;2002 年上半年,在浦东召开的各类会议达407 次,游客达734 万人次,使浦东的旅游收入超过15 亿元[3]。这些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会展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城市发展会展行业,一般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昆明市99 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会展期间,参加者近千万人,均告爆满,出入昆明的飞机票、火车票也售罄。大批游客如潮水般涌入,给云南的旅游、餐饮、娱乐、宾馆、交通、通讯等行业带来了滚滚财源,仅前九个月的旅游总收入就达174亿元,同比增长62.45%,旅游外汇收入达2.38亿元,同比增长31.8%[4]。可见会展行业的发展,给会展的举办城市创造了丰厚利润和空前繁荣。

2.会展旅游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会展旅游消费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方面的消费,而无论是国内数据还是国外数据都已经证明,商务会展游客是不同旅游细分市场中消费支付能力最强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消费注入会展举办城市,很大的增加城市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娱乐各个部门的收入,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中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会展经济发展迅猛,现已初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会展经济体系。就上海而言,有40 多个海内外知名国际性会展选择在上海定期举行。上海有四大著名展览场馆,2000 年上海举办了199 场展览会,而APEC 会议更是提升了上海会展业的地位。再看广州,中国最大的广交会每届成交额超过150 亿美元,带来的直接收入是60 亿元人民币。有资料称,广州一次大型会展,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之比是1∶10 。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成功后,发展会展旅游更有优势。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经济的平均拉动系数为1∶9[5]。

3.会展旅游的开展能实现城市产业升级。会展旅游的前提是举办国际性会议和展览,由此而引发的旅游。举办国际性会议或展览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与之匹配,为了迎合需要,必须建造大型的场馆设施,如为了举办2008奥运会,成功的建成了鸟巢,奥运村等基础设施;为了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在浦东建立世博会展中心。这些设施在举办完展览之后,必定会引来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去观光。会展有助于企业了解有关产品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加速技术的传递和流动,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4.会展旅游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会展是最为有效的营销中介。在每个大型会展之前,会展举办方都会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传,增加其知晓度,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为参展商做了一个宣传,只要在展览期间好好表现,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接触各个行业或市场的众多客户,让他们发现未曾有过的消费品或消费信息,促成大范围、高效率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供给信息与市场需求高密度、低成本,面对面的配置,免去自己花大量成本为自己做宣传。

5.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增加社会就业。据统计,在香港每年会展业大约可提供90 000 个就业机会,1996 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创造了10 万个就业机会,获得了145 亿马克的利润及45 亿马克的税收。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计算得知,每增加1 000 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而在中国,专家预计会展业的带动效应相对弱一些,但无论如何,对于人口密集的中国大城市而言,会展旅游的发展无疑为增加城市就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另外,会展旅游可以与旅游消费券联系起来。发放旅游消费券也是拉动旅游消费的一种方式。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认为,旅游消费券的收入弹性系数为1.88 [6],也就是说,消费者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消费就会增加1.88个百分点,因而“乘数效应”明显。所以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展旅游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对其整体规划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就旅游行业而言,会展旅游并非大众产品,但确是旅游行业中最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分支;而就旅游产业的功能而言,会展旅游的开展,将最能体现旅游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10-11.

[2]赵春霞.会展旅游管理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7.

[3]魏园园.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4]黄远水.旅游资源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7.

城市旅游经济范文第4篇

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特别是旅游城市的建设中,常常会遇到与原有历史性建筑不符的建筑体系,这种风格不符的建筑体系,不但对城市的整体面貌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会造成浪费、影响旅游业发展或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进而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

吴良镛院士曾经指出:有悖周边建筑风格的畸形建筑结构,对经济造成了严重浪费。例如:扎哈?哈迪德的比“鸟巢”钢结构还要复杂的广州歌剧院”,像“面条围成的蜂窝”一样的北京朝阳门。这些建筑,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与周边的建筑严重不符。更严重的如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完全违背了周边建筑的庞然大物,让古老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看上去像一个火柴盒。其两层维护结构,纯为造型而设计,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浪费和日常维护费用的巨大浪费,而巨大多余的,为何而成的容积,完全违背了节能的设计原则。这些建筑,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与之相对应的,是严格尊重周边历史文化古迹的,节约型的建筑。例如埃菲尔铁塔代表了建筑材料及体系的革命,与周围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悉尼歌剧院是在海边,它的周边没有任何的历史文化古迹,做出一个大型雕塑式建筑,反而增加了海上建筑的风格,更能体现海的博大,卢浮宫处于古建筑群中,因此,它的玻璃金字塔,只是一个低矮、透明的地下入口,对周边古建筑做到了充分的尊重。这些建筑,为城市的面貌增添了光彩,其名声享誉全球,影响至今不衰。这些建筑,既注重了节约,又成就了旅游城市的景点效应,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

可见,建筑物的设计理念是否符合当地特色,不仅影响了一座建筑,更会对一个城市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符合当地特色的建筑理念,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福建海西、上杭客家特色建筑群周围的建设,其理念非常符合当地特色,引起了经济效益,可谓对经济发展产生正面影响的成功典范。

二、客家特色建筑介绍――以海西为例

客家民系的一大特点就是他们是地缘的群体。福建成为客家文化形成和起源的关键地域,有其以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客家建筑,也早巳成为福建一个特色标志,是其打造文化强省不可缺少的特色建筑资源,海西的客家建筑群也是海西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璀璨明珠。另外,客家文化增进两岸客家同胞的乡情与亲情,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招商引资做出了巨大贡献。客家建筑以其独特的特征、鲜明的特色,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为海西,为福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海西最有特色的民居当属客家人居住的“土楼”。这种建筑,具有鲜明的特点。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她的建筑材料,以生土为主,然后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之后再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客家土楼的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客家的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由于其规格庞大,传承日久,多少离家多年的客家人,仍能归根寻祖,这也是客家土楼建筑群能够维系祖国两岸客家血脉的重要原因之一。

客家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由于客家人聚族而居,客家土楼常常不是单独的一个建筑,而是以建筑群出现。有的会形成庞大的,气势逼人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已经成为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建筑群附近,增添建筑物,需要周密的计划,否则将会极大影响建筑群的特色,从而影响旅游城市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福建“客家祖地”打造的海峡客家论坛中心,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三、福建“客家祖地”海峡客家论坛中心介绍

“海峡客家”文化发展规划项目,日前已在“客家祖地”龙岩全面铺开了。海峡客家论坛中心,建设地址,就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福建连城的“客家神山”冠豸山脚下进行建设,包括了“客家名人馆”、“客家文化博物馆”、“客家民俗风情演艺广场”,“客家步行商业风情街”、“客家旅游产品购物”等。这一项目,涉及了一系列的建筑。这些建筑,因为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段,与我们前面讨论的,客家“以生土为主,然后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之后再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的传统的土楼本应截然不同。然而,为了保留客家土楼建筑群的特色,建筑仿照客家土楼建成,内部加以现代化的卫生用具等。即考虑了现代需要,又完全照顾了客家土楼建筑群的风格,保留了地方建筑的特色。

客家族谱馆新馆即将在上杭落成,该项目的建成,不但没有影响地方建筑特色,而且为地方建筑增加了一到风景线,并且,这个建筑,将更为妥善的保护客家族谱等珍贵资料,这也吸引了更多的海外客家人的回流。

从这几处建筑所表现得风格和受到的效益来看,它们都对当地的旅游和投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城市旅游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沿海城市 相对发展率 空间自相关分析 热点分析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群成为了研究地区经济的基本地域单元,旅游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依托城市群来建立旅游经济圈。城市之间的联系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空间格局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一个区域的经济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其有着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拉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沿海地区的旅游经济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12年沿海地区国民经济收入达到333773.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4.3%;旅游外汇收入达到5251561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78.9%。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旅游经济在全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沿海地区旅游收入主要来自沿海城市的收入,沿海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其它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对其它内陆城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旅游也在地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地区的资源优化和生产要素的合理布局,有效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制定适宜的发展地区经济的政策,对于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于经济空间格局的发展演变做了一定的研究。20世纪末期,国外学者开始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运用到经济分析中,如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通过将空间影响因子数学化引入理论模型,从微观的产业和企业的视角来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变化对产业空间布局、经济布局、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程度。国内近期对于区域发展的差异研究主要是:吴玉鸣(2007)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县域增长集聚、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麦土荣(2010)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格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和探讨了如何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推进其西部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缩小其与全国的差距。王洋、修春亮(2011)分析了我国1990-2008年的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变模式与影响因素,认为经济发展、政策、资源对经济格局的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旅游经济的研究方面,陆林(2005)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陈刚强(2012)利用Theil指数分解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地市的入境、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马耀峰(2013)运用GIS技术手段,采用TOP1、TOP5、TOP10网络方法对城市的入境旅游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较为普遍,对于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研究较少,且大部分是以省为研究单元,对于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大多以省和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为研究单元。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NICH(相对发展率)指数。相对发展率指数能较好的测算一定时期的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表示一个地区某一时期的旅游收入的变化与同一时期旅游收入变化的比值,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能力的指标,公式:

(1)

其中,Y2i、Y1i分别表示第i城市在研究末期和初期的人均旅游总收入,Y2、Y1分别表示整个区域在研究末期和初期的人均旅游总收入。当NICH得数值大于1时,说明地区的经济增长大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

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本文主要采用Moran`s I和Local Moran`s I 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局域自相关分析。Moran`s I,主要是用于分析空间数据在整个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用来检验整研究目标区域内的相邻近地区之间的相似、相异还是相互独立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2)

其中,n是指所研究区域内的区域总数,是空间权重,分别是地区i和j的属性, 是属性的平均值, 是属性的方差。

Moran`s I是观测值与其空间滞后项之间的相关系数,取值范围是(-1,1),(-1,0)表示负相关关系,(0,1)表示正相关的关系,系数为0,则表示其为随机分布。数值接近于1或-1是表示具有相似、相异属性的地区集聚在一起。

对Moran`s I统计的显著性检验一般是用正态统计量的Z值,其标准化形式为: 其中,E(I)是期望值,SD(I)是标准差。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所适用的临界值为-1.96

Local Moran`s I是Anselin(1995)提出的用来检验局部地区是否存在相似或相异观察值的集聚现象,一般是用Moran散点图和LISA来测度。地区i的Local Moran`s I 指数用来度量地区i和其临近区域之间的关联程度,其公式为:

(3)

局部Moran`s I值为正,代表一个高值被高值包围或者低值被低值包围。在LISA图中,HH(高高集聚),表示该区域自身和周围地区的观测值都相对较高;LH(低高集聚),表示该地区观测值较低但是其相邻地区的观测值较高;LL(低低集聚)表示该地区与周围地区的观察值均是相对比较低,为低值集聚;HL(高低集聚)表示该地区的观测值较高而周围地区的值较低。LH和HL为空间离群,没有明显的集聚现象。Local Moran`s I指数的显著性检验是通过检验其正态统计量的Z值来判断。

热点分析。Getis-Ord Gi*指数用于进一步测度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识别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热点与冷点区的空间分布(关伟、朱海飞,2011),其公式为:

(4)

为了便于解释和比较,对Gi*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其中,E(Gi*)、Var(Gi*)分别表示的是Gi*的数学期望和变异系数;wij(d)为空间权重矩阵;Yj为区域j上的观测值。如果Z(Gi*)为正且显著,则说明区域i周围的值相对较高或者高于均值,属于高值空间集聚即热点区;若其值为负且显著,则说明区域i周围的值相对较低,或低于均值,属于低值空间集聚即冷点区。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得数据来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3-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13年)。由于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的数据难以获得,因此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代替。

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一)沿海城市旅游经济相对发展率分析

本文通过对沿海53个城市2002-2007年、2007-2012年两个阶段的相对发展率的计算,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在2002-2007年这一阶段中,湛江、茂名两城市的相对发展率指数达到了12,说明两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整个区域的相对发展速度。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地区的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数量的增加速度低于其旅游总收入,使得其平均旅游收入比2002年的平均值的增加幅度较高。在2002 -2007年这一阶段中,相对发展率指数大于1的城市主要有:秦皇岛、锦州、营口、上海、南通、威海、广州、深圳、汕头、江门、阳江、东莞等。说明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都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原因在于这些城市在2002-2007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同时带动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者的人均旅游消费额大幅度增加。其余城市的相对发展率指数低于1,说明其低于整个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这些地区一方面是因为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较低,如北海、东营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旅游总人次的增长速度和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相近,导致其增长率较低,但不能完全说明其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慢,如天津等。2007-2012年的相对发展旅游指数没有极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这一阶段旅游经济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各地区的旅游经济急剧增长的现象较为少见。

(二)沿海城市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

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四个时间截面上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 Moran`s I指数值分别为0.2752、0.3044、0.3433、0.3966。Moran’s I指数在使用999次重复排列方法的假设检验下的正态统计量Z(I)值分别为2.3、2.715、2.979、5.351,大于其在0.05水平下的临界值(1.96),均通过正态统计量z检验(p≤0.05)。Moran`s I值为正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呈不断发展的趋势。2002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其旅游经济发展相对较差,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2005年到2012年沿海地区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逐步缩小,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也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

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首先是Moran 散点图分析。本文选取了2002年、2005年、2008年、2012年4个时间截面对沿海53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自相关分析,其散点图如图1所示,由散点图的分布可以看出:我国沿海53城市的旅游经济的Moran`I指数全部为证,检验结果比较显著,且数值在逐年增加,说明其总体趋势在不断增长。这说明我国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而且这种集聚分布的态势在不断的增加。由散点图的分布可以看出,沿海城市大部分位于散点图的第一和第三象限内,为正的空间联系,属于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的类型。位于第三象限的点多于位于第一象限的点,说明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在发达地区的集聚程度要低于不发达地区的集聚程度,但第一象限的点也在逐年增加,说明旅游经济在发达地区的集聚程度也在不断提高2012年与2002年、2005年、2008年相比,各象限的点的分布都比较集中,第二象限的点有所减少,第四象限的点有所增加,说明高低集聚比低高集聚的地区要多。

其次是LISA分析。由图2LISA集聚图可以看出,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趋势:一是HH区域即高高集聚区域。2002-2012年高高集聚的区域在不断的增加,说明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正向带动作用逐渐增强。高高集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由于广东省沿海城市的开放时间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建设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旅游经济发展的正相关作用逐步加强。二是LL区域即低低集聚区域。选取的四个时间截面数据中,2002年广西的钦州、防城港处在低低集聚的区域内,主要是由于两个地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水平较低使得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2012年钦州不再是低低集聚的区域;秦皇岛在2002年和2005年属于低低集聚的区域,但随着其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不断重视,使得其在2008年和2012年不再是低低集聚的区域;青岛作为山东省的重要沿海城市,在2008年奥帆赛的影响下,其旅游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成为沿海重要的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但是山东省的滨州、东营、潍坊由于其旅游资源较少、区位条件相对较差,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08年和2012年都属于低低集聚的区域。三是HL区域即高低集聚区域和LH区域即低高集聚区域所在的城市较少。高低和低高集聚的区域主要是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天津市一直处于高低集聚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其东部滨海区域和中心区域的旅游发展水平高,但其西部来说相对较弱,近年来天津市提出“一带、三区、九组团”的旅游发展规划,使得其旅游经济的发展逐步趋向合理化,促进其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热点分析

通过局部自相关分析说明中国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集聚性。为了更清晰的分析其高值聚类和低值聚类的具体分布区域。本文利用Arcgis 10.0对我国沿海城市2005年和2012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做了热点分析,进而分析其旅游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图中结果,将53个城市划分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第一,热点区:热点区域是指旅游经济发达,旅游收入高的地区。由图3可以看出,2005年旅游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惠州、江门和海口。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游客的旅游消费较高使得其旅游收入较高。2012年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的几个沿海城市。因为这些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业发达,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看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部分区域。第二,次热点区:次热点区域的城市较少。2005年的次热点区域在广东的茂名市,2012年次热点区域是广东的揭阳。茂名市由次热点区域下降到了次冷点区域。第三,次冷点区域:由3图可以看出,2005年和2012年的旅游发展的次热点区域在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的全部沿海城市,说明这些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在广西影响下,湛江在2011年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次热点区域。海口由于入境旅游收入较高但是人民币升值所以导致其整体旅游收入降为了次热点区域。第四,冷点区域:沿海53个城市中,防城港一直处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冷点区域。主要是因为防城港虽然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政策优势,但其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旅游开发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使得很多景区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较为滞后,旅游管理机制不畅。

结论

沿海城市的旅游发展出现明显的集聚现象,泛珠三角除广西省的钦州、防城港外,大部分城市的旅游经济都较为发达,长三角的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发展水平较高,环渤海地区的滨州、东营、潍坊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沿海53个城市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是环渤海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较低,需要借鉴其旅游经济发展的经验,互通有无。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提高旅游外汇收入,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突出其地域和文化特色,提高吸引力。二是长三角地区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在长三角区域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形势下,应注重提高旅游质量,积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三是泛珠三角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在泛珠三角沿海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发展差距较大,防城港、钦州等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广州、三亚差距较大,因此应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大城市间的合作,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参考文献:

1.王泽宇,孙然.环渤海地区滨海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0)

2.刘卫东,陆大道.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1)

3.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2)

4.麦土荣,宋周莺,刘卫东.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0(9)

5.王洋,修春亮.1990-2008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8)

6.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5)

7.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8)

8.马耀峰,林志慧等.中国主要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结构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