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物保护与开发

文物保护与开发

文物保护与开发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第1篇

摘 要: 日照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但是在保护与开发方面存在着传承困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保护与开发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戏曲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文化产品开发 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联动对策研究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现状研究 中原经济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研究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 浅论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6-21.

[4]韩冰.“非遗”生产性保护之路:坚持手工制作独特性[J].瞭望,2012-02-20.

[5]马知遥.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J].山东社会科学,2010(3):28-33.

项目基金:2013年度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山东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研究”(2013RKA11010),山东省2013年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13WG89)阶段性成果。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第2篇

我市历史积淀深厚,遗留下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物。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依法保护各类文物,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群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民居、古祠堂等)。

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与管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爱国热情,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文物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物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古建筑(尤其是古民居、古祠堂)、古遗址及风景名胜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活动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同时,由于少数村组文物意识缺乏,对古祠堂的破坏性维修造成文物不断受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代表我市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用具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二、加强文物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大局,一手抓抢救保护,一手抓管理利用,深入探索和解决文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方针:文物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立足于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物保护制度,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三、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一)开展第*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文物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市文物局关于开展第*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在前期文物普查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争取20**年**月底前完成以市区、乡(镇、区)为单元的文物资源调查,20**年**月底前完成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并建立数据库,公布普查成果。凡有重要发现,应根据价值及时申报和核定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并采取保护措施,依法予以登记、建档。各乡(镇、区)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认真宣传发动,积极配合市文物部门开展普查工作,切实把第*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二)加强基本建设中的文物考古发掘。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已普查登记的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立项论证、选址的基本建设项目,要事先征求市文物部门的意见。凡重要项目和村镇建设,要尽量避开文物保护区。在实施项目建设时,建设单位须提前会同市文物部门在工程范围内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工作,项目勘探率必须达到100%。凡是勘探中发现的文化遗存,应逐级上报,申请考古发掘。

(三)加强对大遗址和重要文物的保护。对已公布的部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要根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传统特点,确定性质和发展方向,认真编制或修订保护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防止无序开发,并按程序报批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切实保护文保单位原有的总体格局和传统风貌。

(四)加强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文物仿复制品及文物工艺品生产,开展“以文补文”和“多业补文”活动。文物利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今后,凡我市境内涉及文物开发和利用的项目,要听取有关方面专家意见,进行科学论证,提高决策科学性,并履行报批手续。

(五)加强旅游业发展中的文物保护。文物资源是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二者相互促进。要坚持文物的有序利用原则,旅游开发必须有助于文物本体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使文物保护与旅游事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六)发挥文物博物馆的独特作用。在切实做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要强化服务意识,从尊重历史出发,实施陈列精品战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面向社会、大众和广大青少年,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精神、内容和形式的展览。要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手段,逐步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社会化,加强文博单位的综合实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文物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文物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市文物管理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对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由市长尚英照任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温雪景和市政府副市长章勇任副主任,市政府办、发改委、文物、财政、建设、国土资源、规划、公安、文化旅游、广电、招商、司法、工商、民族宗教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区)、相关考古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乡(镇、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定期研究文物保护工作,支持文物事业发展。

(二)形成工作合力。一是集中保存文物。各乡(镇、区)要全面掌握所辖区域内文物的分布及保护现状,摸清底数;对不宜在野外保存的零散石刻,应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全市乡村野外石刻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政〔20**〕8号)要求,尽快移交博物馆收藏。二是完善保护机制。健全“市、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引导各行政村把“爱护文物、保护文物”列入村规民约。建立业余文物保护员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业余文物保护员的作用。市公安部门要在商城博物馆、唐恭陵和文物犯罪多发区加强防范,确保文物安全。三是打击犯罪活动。市文物、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紧密配合,严厉打击盗掘、盗窃、私打拓片和走私贩私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加强文物流通领域管理,取缔非法经营文物活动,严把文物市场准入关,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新晨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第3篇

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在政府的支持与年画艺人的努力下,也渐渐呈现出复兴的局面。2008年汶川地震,绵竹年画遭到重大打击,原来的年画村被毁殆尽。2009年,总理参观了位于绵竹市孝德镇的年画新村。2010年,绵竹年画还入选了世博会四川馆,、在世界友人面前展示它的风采。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绵竹现在已经打造了年画新村、新建了绵竹年画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年画节,还开发了和年画有关的旅游商品。

二、绵竹年画存在的问题

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开发与保护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年画村吸引力不强、知名度不高

虽然身为“AAAA”级景区,但实地考察年画村后,年画村核心区域规模狭小;缺乏与年画有关的体验项目;年画村向游客宣传讲解绵竹年画不到位。绵竹偏居西南,交通不便,闭塞的环境,加上绵竹年画品牌和营销的缺失,使得其影响范围局限于本地和周边地区。

(二)年画传人数量不够

在政府的鼓励下,绵竹年画行业从业人员增长较快,但熟知绵竹年画精髓的艺人数量依然不够。如2013年绵竹年画村的年画从业人员有大约1600人,但其中真正能够绘制年画的画师只有140名。

(三)年画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年画行业内耗严重,商家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做法屡见不鲜;而且市面上很多年画产品粗制滥造,商品雷同,缺乏新意。长此以往,年画行业最终会受到市场的惩罚,所以说提升年画从业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

(四)年画品牌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绵竹年画没有在整体上给大众一个突出的品牌形象。而且由于品牌意识薄弱,有一些人盗版他人的作品,仿制出质量低劣的年画商品。目前政府还没有专门制止盗版年画的机构和保护措施,所以,年画品牌急需管理和规范。

三、绵竹年画保护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只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就能更好地促进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一)保护并大力培养年画艺人

绵竹政府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年画生产经营,现在采取了不征税等激励措施,但笔者认为要想培养更多的年画艺人,政府还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不断提高年画艺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通过授予称号、资助扶持、表彰奖励等手段,调动艺人们的积极性。2、重视保护年画老艺人,统计目前年画艺人的数量,录制下艺人们作画的过程,作为保护绵竹年画的珍贵资料留存下来。3、大力培养新一代的年画艺人,进行绵竹年画的研究与创作。

(二)提高年画从业人员素质

绵竹年画要加强与学校或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既要培训现有的年画艺人,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又要培养出一批新生代高素质人才来加入年画行业。

(三)培养绵竹年画的群众基础

1、政府应该积极开展保护绵竹年画的活动,向民众做好宣传,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绵竹年画的认识,提高他们保护绵竹年画的意识。2、重视基础教育的作用,将绵竹年画引进绵竹甚至四川的中小学课堂。

四、绵竹年画开发策略

(一)有机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来带动绵竹年画的发展

在自然方面,可以配合赏花摘果、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区;在人文方面,与剑南春博物馆、诸葛双忠祠等联合开发。举办中国年画节时,可与德阳灯会联合展销,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等,鼓励本地和外地游客突破地域限制前去游玩。

(二)加强绵竹年画的宣传推广

学习其他三大年画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它们的交流合作。多带绵竹年画去各地参加比赛、博览会等等,在外推广绵竹年画。加大绵竹年画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和车载广告的广告投放力度。

(三)推动年画村旅游发展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物;保护;开发利用

文物是中化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撑推动民族信念和民族进步的基石和动力,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探古求知的文物旅游自古有之,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文物与旅游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近些年,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旅游潮。人们在欣赏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逐渐热衷于观赏物质和精神人文景观。

山西是文物资源大省,拥有众多的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遗址、遗迹在全省星罗棋布。在山西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文物承担着主要角色,发挥着强大优势和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文物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处理好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山西省文物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凝结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无形而真实的历史信息,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山西省文物资源丰富,如能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必将促进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必然降低,进而严重影响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可见,文物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以文物的保护为前提,在发展文物旅游事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贯穿《文物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又要抓住机遇,发展旅游经济,对文物合理利用。

1.1 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

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文物开发与利用的前提。这是因为:

(1)文物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实物载体,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实物,它积淀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然而,文物存量非常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心血,形成于一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各类文物的遗存,不论数量多少,珍贵与否,都不可再生,毁坏一件就少一件,所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它加以保护,上无愧于前人,下流芳泽于后世。

(2)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其利用便无从谈起。只有以文物保护为前提,才能谈得上文物的多形式合理开发与利用。所以,保护文物是前提,要以“保护为主”。

保护好文物资源,使其免遭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目的是要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文物有史料、借鉴、教育和旅游四大作用。①史料作用:可以证实文献的记载,修正其谬谈,补充其缺失。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则是研究与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②借鉴作用:文物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从中不断吸取营养。割断历史,不在前人创造的文化财富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发展,是空谈发展。③教育作用:文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科普教育的形象与生动的教材。文物的教育作用形式是多方面的,举办展览,丰富观众知识就是有效措施。④旅游作用:文物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文物景点是许多旅游城市发展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如山西平遥利用集古建筑风貌和晋商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平遥古城,每年吸引游客100万人次,提高了平遥的知名度,并使外界了解了晋商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山西其他许多地区,也拥有许多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可是由于保护不力,损毁严重,只是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没有形成著名的旅游景点,使历史传承下来的文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此,为了发挥文物重要作用,合理挖掘其内在价值,我们必须首先保护好文物。但反过来,文物保护的目的是进行文物利用,单纯对文物进行保护,而没有充分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最大化发挥文物效用,与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相适应。

1.2 合理利用是对文物的最好保护

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不但不会造成文物的破坏,相反还会促进文物的保护。“合理利用”是一个内容宽泛、层次丰富的概念。利用文物负载的信息(包括文物的造型、纹饰及其他文化内涵等)发展文化产业是“合理利用”的有效载体,文物的展示、展览、服务于旅游和地区经济发展,兼作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等等是发挥文物“合理利用”的丰富内涵。从根本上说,合理利用是对文物的最好保护,这是因为:

(1)合理利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文物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珍贵文化资源。对文物的合理利用可以展现文物的价值和功能,并发扬光大,启迪世人。此类合理利用可以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唤起人们对文物的热爱,加深对文物价值的理解,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起到有利于文物保护的作用。

(2)合理利用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毋庸置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利用文物资源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山西省的大同、平遥等地,充分发挥文物优势,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提高了文物资源知名度,使相关的旅游景点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又能更有力地支持文物保护,解决文物保护中常遇到的经费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能够收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无论哪种效益,都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措施。这样,“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不矛盾的。对于文物的保护开发,我们既要反对不利用,又要杜绝滥用这两种极端观点与举措。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平衡点,这既为文物保护工作搭建平台,又为文物利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 文物旅游事业的非科学发展对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困扰

正如前文所述,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既可以产生社会效益也可以起到文物保护的作用。但是,日益火爆的旅游业对文物资源出现越来越重的依赖,造成了对文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加速了文物资源的损耗或破坏,突显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使文物保护工作遭受阻碍。

(1)文物过度利用,给保护带来紧迫的压力。一些地方利用文物的时候,没有保护计划和措施,对文物只重使用,而不注重保养维护;任由游客对文物随意碰触攀折踩踏,而只有当明显的损坏甚至毁灭性的破坏出现时才加以注意。特别是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或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限量地接待游客,使有些文物景点游客的接待量超负荷而使文物产生不能承受之压力,而且一年365天全天候开放,没有给文物喘息休养的机会。

(2)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随意兴建旅游附属设施,既破坏了文物景点所在地的整体环境,也增大了文物受损的可能性。例如一些地方的使用部门为了增加效益,在文物遗址周围过分开设旅游附属设施,有的甚至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违章建造游览项目和经商摊点,增加了文物受损的可能性。

(3)文物保护单位的权属模糊而使文物得不到较好保护。许多文物景点分布在由非文物部门管理经营的旅游景区内,管理权与监护权,使用权与维修权脱节,利益与义务分离,致使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更有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权和经营权出租、转让或将文物保护单位与旅游企业捆绑上市,致使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如山东曲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孔庙等连续发生严重的文物毁坏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3 实现文物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寻求发展与保护利用的最佳契合点

文物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相结合,已成为保护和利用文物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文物旅游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才能为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样为文物保护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保护与利用相矛盾时,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推动协调发展,树立文物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文物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1)文物旅游事业的开展,要遵循在有保护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对文物的合理利用。近几年随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些县将文物景点分出来给了旅游部门管理,出现了只注重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物景点环境的保护。有了文物、古文化遗址资源,才会有文化、文物旅游,才会有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兴旺,才能带动与其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文物和文物遗址是主源,旅游业和地方经济是支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长流不息。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是正确的,但发展旅游不能以文物古迹被破坏为代价,否则不仅会造成文物资源的损失,而且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根据文物保护法,遵从“五纳入”要求,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主要从5个方面对各级政府文物(或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2)加大对文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力度,大力发掘历史文化内涵,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强调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保护与开发应融为一体。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两个途径:一是保旧,即整治文物资源的周围环境,使被周围建筑遮掩的文物重现身姿。如大同华严寺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近年来其周边建有许多商业建筑,几乎将古建筑全部“围困”,仅有不宽的通道通往寺门,政府对“围困”华严寺的商铺进行拆迁;太原市古建筑文物中黄庙和开化寺,迎泽区采取迁厂、迁民的方法加以保护,并有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开发利用;唱经楼,杏花岭区将采取拆除周围建筑的办法予以保护。二是建新,即修复一些“只留其名,不见其形”的文物,以待展现更多的人文资源。如太原拱极门遗址,杏花岭区将进行延长拱极门旧城墙遗址进行开发;平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指导思想,强调物质与非物质的整体保护,提出了从古城、街坊到地块院落、建筑单体4个层面的控制体系,将古城定位为“以文化为核心功能,以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当地居民为主要社会支撑,集文化、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因此,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文物古迹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得到了妥善保护,并计划适宜地进行开发利用。平遥的城市改造建设工程,很好地解决了“建新与保旧”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为文物保护工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对策 保护性开发 宁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近几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单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概念、内涵、价值、保护原则和措施等方面,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更少。本文以宁波为例,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进行研究。

一、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及开发现状

浙江是我国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2006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首批518个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省占了44个;2008年第二批510个部级非遗目录中,浙江占了85项,两批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既拥有河姆渡遗址、天一阁等物质文化遗存,又拥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梁祝故事等口头传说、甬剧等地方戏曲、四明南词等民间表演艺术、骨木镶嵌等传统手工艺、“缸鸭狗”汤团等传统老字号、十里红妆等民间礼俗及丰富多彩的渔风渔俗等。其中,梁祝传说、宁海平调、奉化布龙、朱金木雕等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遗名录,徐福东渡传说、甬剧、姚剧、四明南词、宁波走书、骨木镶嵌、晒盐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宁海十里红妆婚俗、石浦――富岗如意信俗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遗名录。到目前为止,宁波部级 “非遗”项目已达到14个,名列浙江前茅。

宁波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在全国先行一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至今,宁波市文化等部门抢救和传承了奉化布龙、余姚犴舞、宁海狮舞、前童抬阁、宁波走书、四明南词等民间文艺,培植和建立了一批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和传承人才,本着继承与创新的原则,成功举办了象山中国开渔节、宁海中国开游节、宁波国际服装节、奉化弥勒文化节等文化节庆,特别是对以梁祝传说作为本源的梁祝文化进行了重点保护和挖掘,开发了梁祝爱情主题公园和鄞州梁祝爱情节等旅游产品,使宁波在对梁祝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利用等方面都在全国领先。但是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的巨大变化、宣传认识的不足以及保护手段不够等原因,宁波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面临消失的危险,如宁波走书、四明南词、宁海平调等口头文化和传统表演艺术濒临失传,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等民间技能后继乏人,全市23家传统老字号已所剩无几。另外,在对梁祝文化、“十里红妆”等经济价值高、产业优势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实质性推进力度不大。

根据宁波市“十一五”发展规划,2020年宁波将被建成“海内外闻名的港口旅游城市”。虽然目前宁波市旅游业总收入占到GDP的9.5%以上,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宁波的国际旅游发展明显滞后于国内旅游,旅游国际化程度偏低,海外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创汇能力在全国十个主要沿海城市中排名靠后 。其中原因较多,但最根本的是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档次不高,缺乏独特性。其实,梁祝故事已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民间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空间还很大;奉化布龙等传统表演艺术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可以丰富游览内容和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利用朱金漆木雕等手工技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利用渔港文化和渔风渔俗开发海洋旅游产品、利用宁波缸鸭狗汤团等弘扬宁波饮食文化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二、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1.注重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全民应各司其责。政府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也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政府应吸引宁波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等方面的专业工作人员加入,加大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唤醒旅游者和非物质文化拥有者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热情,鼓励和支持各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研究活动,把一些非遗写入宁波市普及读物,让全市学生从课堂上积极普及非遗保护的知识,进而培养全市民众热爱非遗的观念,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遗的社会环境。同时,笔者建议有必要设立“宁波文化遗产日”,命名“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之乡”,发展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做大民间艺术品牌活动项目,建设民间艺术展示场馆,建立民间艺术产业基地。此外,通过媒体宣传、开设宣传论坛、建立网站以及建立交流演出机制等形式向国内外广泛宣传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国内外游客对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全民参与抢救和保护非遗的积极性,使广大民众成为非遗保护的真正宣传者和受惠者。

2.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首先,通过民间采风、调研等形式对宁波非遗建立档案、妥善保存和合理利用,用文字、图片、音像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实施“记忆工程”。其次,传承非遗的活态文化。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老艺人招收继承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要解除老艺人的生活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专心致力于非遗的传承弘扬工作,对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年轻人可实施激励措施。目前,宁波市已对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了32个传承基地和31个传承人,这不失为一种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形式,建议能严格按照《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最后,要将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区别开来,在科学的意义上保护,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地加以适当地利用。应严格防止借旅游开发名义过度采掘和滥用歪曲非物质文化活动的现象,更应杜绝借继承创新名义随意篡改和无端修正非物质文化中传统艺术的现象,力求做到不因保护招致破坏,而是在大力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再考虑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创新。

3.注重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

没有物质,非物质便难以传承,没有非物质,物质便成了空壳。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要以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多的是精神范畴的东西,并且比较抽象,缺乏可感觉性,因而应充分考虑物质再现,与物质遗产相结合,对遗存等建造、制作过程富于历史传统的模拟,吸引人们参与,选择物质再现的项目和内容必须简单和易于操作,形式可以“在遗产地或者众多遗产集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建立一些能让传承者(表演者或工匠)经常光临的机构如文化中心、音乐厅或博物馆等”,强调的是不能失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的原真性。如宁波的部级非遗越窑青瓷制作艺术的载体是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该遗址是国保单位,是中国古代青瓷瓷窑的代表窑址,越窑青瓷文化和越窑青瓷遗址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二者不可截然分开,所以对它们二者的保护应当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保护好越窑遗址、努力挖掘和研究越窑青瓷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越窑青瓷工艺品,即使越窑青瓷制作艺术的古老民间工艺发扬光彩,又能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三、保护性开发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濒危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普遍特征,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传承。宁波以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间技艺形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了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如何让经济发展进一步带动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如何让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带动宁波旅游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性开发宁波民间表演艺术

民间表演艺术是所有文艺形式的创作源泉,以民间表演艺术为素材,用世界的通用语言去表现,可以创作电影、小说、漫画、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产品。因此,将宁波民间表演艺术开发成为文化产品,使它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也会是很好的保护开发。比如梁祝,有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发的旅游项目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笔者建议,将宁波其他的戏曲、曲艺等民间表演艺术也可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制作成音像制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宣传推广。需要强调的是要保护性开发,既要保持原貌,又要使之很好传播。同时,以民间表演艺术为依托,在博物馆、旅游博览会、交易会将一些传统手工技艺向当地居民和广大中外游客进行展示,聘请民间艺人在旅游景区进行传统民间艺术表演是非物质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宁波的一些民间表演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审美价值,如宁海平调的地域性之强,程式化之讲究,堪称国内罕见,尤其是平调的绝活――耍牙,可与川剧的变脸、吐火等绝活媲美,被誉为东方绝技。此外,中外闻名的独特舞种余姚犴舞以及宁波走书、甬剧、姚剧等传统表演艺术性和观赏性都很强,都可为旅游所用。

2.保护性开发宁波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主要靠政府扶持。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最贴近大众生活,最富有生活情趣,最具有纪念和象征意义。比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虽然全国各地都过此节,但是各地的过法不一样,体现的地域特征非常明显,也可为各地旅游业所用,关键是要深度发掘民俗的文化内涵,并开发相关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这一点是旅游业尤其需要注意的。2010年世博会即将召开,这是宁波向世界展示的绝好机会,充分研究宁波民俗文化,开发宁波民俗旅游产品,是宁波向世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载难逢的契机。就宁波目前利用民俗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来看,中国象山开渔节运作比较成功,但在突出体现目的地个性、加大规模和游客参与度、注重城市的牵动效应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宁波另外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十里红妆”已经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目前已经开发了国内唯一的展示古代女子生活的民俗博物馆,并列入了旅游景点。但还需在强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三大功能的同时,针对游客开发丰富多彩的参与性项目,如让游客体验古代十里红妆婚俗婚礼的活动,同时要与旅游节庆活动开发相结合,举办十里红妆婚俗风情节庆活动等。此外,挖掘生产和销售功能,开发一系列有关红妆的仿古旅游工艺品,也是对十里红妆民俗的有效利用。

3.保护性开发宁波民间手工艺品

每一个民间手工艺品种都凝聚着几代艺人的心血,饱受历史洗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手工艺的湮灭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断层,要使民间手工艺术得到保护,就应该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把民间手工艺术品开发成为旅游纪念品。宁波的朱金木雕、越窑青瓷、象山竹根雕、骨木镶嵌等历史悠久、富有浙东文化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有关部门可根据旅游纪念品开发“新、美、实、便、藏、流”的原则,将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一批创意新颖独特、设计精美、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实用性强、宜于收藏、经济效益好的旅游纪念品。为了既提倡手工艺品的“原汁原味”、保持手工艺传统的精湛技艺,又要考虑把手工艺企业和作坊做大做强,解决手工艺生产企业和艺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保护性开发民间手工艺品的实践中,要坚持走“以精品促产品,以产品养精品”之路。即企业和艺人可安排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创作一批纯手工精品,供政府、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以达到抢救、继承民间手工艺的目的。同时,推进技术改造,以机器生产代替部分纯手工,开发一些适应不同游客消费层次的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满足大众游客的消费需求。用精品的声誉为大众产品树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促其打开市场销路,实现经济效益,这样就有财力支撑企业培养人才和艺人创作精品,以市场化的产品养工艺精品,又可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双赢的目的。

4.保护性开发宁波餐饮老字号

历史上的宁波餐饮业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老字号企业,如梅龙镇、状元楼宾馆、东福园饭店等都曾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如今大多名不见经传,只有淹没在宁波城隍庙美食区的缸鸭狗汤团店还在唱独角戏,但特色也不明显,虽然还供应宁波著名的传统特色小吃――猪油汤团,但主要经营的还是快餐。如何振兴众多宁波餐饮老字号,已经成为宁波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加大政府对宁波传统饮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扶持力度外,与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是一条理想的路子。政府及相关企业可从特色菜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建筑设施等多个角度进行旅游开发;建立特色饮食中心、饮食文化展示馆,举办美食文化节,与其他节日形成互动,进行连锁经营等旅游形式促进宁波地方旅游业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宁波有关部门应重视宁波汤团、溪口千层饼等名优小吃的开发,认真研究和挖掘宁波饮食文化的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将品尝和观赏宁波名优小吃活动纳入旅游线路之中,让游客边听、边看、边尝,使游客在吃中感受宁波餐饮文化,于旅游中弘扬和宣传宁波餐饮文化。最后要将传统老字号保护与冰糖甲鱼、锅烧河鳗、彩熘全黄鱼等宁波传统菜点的文化挖掘和创新相结合,扶持和培养几家餐饮名店,使宁波菜与宁波港、宁波帮、宁波装、宁波景一起成为宁波城市形象的五张亮丽名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国家文化部网站.省略nt.省略/zcfg/fgxwj/t20060329_25222.htm, 2005-03-26/2007~09~19

[2]伍 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123~126

[3]葛慧君:浙江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全国第一. [EB/OL].浙江在线新闻网站:zjnews.省略/05zjnews/system/2008/12/11/015070340.shtml)

[4]陈彬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缘何走在前列―访谈篇.[EB/OL]. 2008.4.10.杭州网: 省略/20060801/ca1180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