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物保护实施方案

文物保护实施方案

文物保护实施方案

文物保护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第四条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第五条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

(一)保养维护工程,系指针对文物的轻微损害所作的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

(二)抢险加固工程,系指文物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彻底修缮而对文物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措施的工程。

(三)修缮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和维修,包括结合结构加固而进行的局部复原工程。

(四)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

(五)迁移工程,系指因保护工作特别需要,并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手段时所采取的将文物整体或局部搬迁、异地保护的工程。

第六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并组织制定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定额。

第七条具有法人资格的文物管理或使用单位,包括经国家批准,使用文物保护单位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宗教组织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为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

第八条承担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资质认定办法和分级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另行制定。

第九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主要指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管理。

第二章立项与勘察设计

第十条文物保护工程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实行分级管理,并按以下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为申报机关,国家文物局为审批机关。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以文物所在地的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为申报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为审批机关。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程的申报机关、审批机关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保养维护工程由文物使用单位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的立项与勘察设计方案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履行报批程序。抢险加固工程中确因情况紧急需要即刻实施的,可在实施的同时补报。

迁移工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获得批准后,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报批勘察设计方案。

第十二条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获得批准后,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报批勘察设计方案。

第十三条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业主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名称;

(二)拟立项目名称、地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时代,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公

布与执行情况;

(三)保护工程必要性与实施可能性的技术文件与形象资料(录像或照片);

(四)经费估算、来源及计划工期安排;

(五)拟聘请的勘察设计单位名称及资信。

第十四条已立项的文物保护工程应当申报勘察、方案设计和施工技术设计文件。重大工程要在方案获得批准后,再进行技术设计。

第十五条勘察和方案设计文件包括:

(一)反映文物历史状况、固有特征和损害情况的勘察报告、实测图、照片;

(二)保护工程方案、设计图与相关技术文件;

(三)工程设计概算;

(四)必要时应提供考古勘探发掘资料、材料试验报告书、环境污染情况报告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及勘探报告。

第十六条施工技术设计文件包括:

(一)施工图;

(二)设计说明书;

(三)施工图预算;

(四)相关材料试验报告及检测鉴定结果。

第三章施工、监理与验收

第十七条文物保护工程中的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和迁移工程实行招投标和工程监理。

第十八条重要文物保护工程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程序报批招标文件及拟选用的施工单位。

第十九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施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购置的工程材料应当符合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其工作程序为:

(一)依据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方案;

(二)施工人员进场前要接受文物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按文物保护工程的要求作好施工记录和施工统计文件,收集有关文物资料;

(四)进行质量自检,对工程的隐蔽部分必须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并做好记录;

(五)提交竣工资料;

(六)按合同约定负责保修,保修期限自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除保养维护、抢险加固工程以外,不少于五年。

第二十条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新的文物、有关资料或其它影响文物保护的重大问题,要立即记录,保护现场,并经原申报机关向原审批机关报告,请示处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或补充已批准的技术设计,由工程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现场洽商,并报原申报机关备案;如需变更已批准的工程项目或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必须经原申报机关报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二条文物保护工程应当按工序分阶段验收。重大工程告一段落时,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阶段验收。

第二十三条工程竣工后,由业主单位会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验评,并提交工程总结报告、竣工报告、竣工图纸、财务决算书及说明等资料,经原申报机关初验合格后报审批机关。项目的审批机关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成立验收小组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四条对工程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业主单位及时组织整改。

第二十五条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申报机关和审批机关应当建立有关工程行政、技术和财务文件的档案管理制度。所有工程资料应当立卷存档并归入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

重要工程应当在验收后三年内发表技术报告。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文物保护工程设立优秀工程奖,具体办法由国家文物局制定。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或对文物造成破坏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维修,参照执行本办法。

文物保护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组织管理 档案 文献遗产 保护技术 推进 作用

客观上,长期以来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十分重视保护技术的开发,形成了以技术研发为主导的基本特征,却忽视了如何组织实施技术的研究。当代文献遗产保护及其研究工作也暴露出一些缺陷,诸如对文献遗产的结构与分布研究不够、对保护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部门各自为政、部门间保护工作失衡、专指性保护法律缺位、专门性教育匱乏、技术研究项目重复、科研机构设置不合理等。这些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的成效。如何科学地认识档案文献保护技术推进过程中组织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组织管理的优化使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的成效最大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对组织管理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中作用的正确理解

“组织”含有多种含义:是社会实体;有明确的目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管理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种目标责任活动过程,它以人为中心,以决策为基础,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手段协调组织活动中的各项关系和工作,以期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见,组织与管理的含义是不同的。组织管理,相对于档案文献保护的技术层面而言,是影响技术推进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是档案文献遗产技术性保护以外的各种因素的统称。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标准为例,不论是国际标准还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它们本身并不是技术,但直接影响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的实施,故将其归纳到组织管理层面。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第4条规定,遗产保护需要各国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这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遗产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是技术层面与组织管理层面的有机结合。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指出,要用十七大精神推动当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是要积极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实际开展调査研究,着力思考研究各项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讨新思路新举措,力争取得一批富有成效的调研成果。二是要抓住文物保护法修订颁布五周年的时机,大力开展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活动。三是要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査工作。目前各地都积极启动普查工作,但是工作进度还不平衡。调査研究是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而法律宣传、组织以及人财物的保障,都是文物保护技术房面之外的部分,归属于文物保护的组织管理层面。

可见,保护遗产并非只是“技术“一枝独秀,需要百花齐放,多方合作。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是硬性的,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是软性的。只有硬性和软性的有机结合,即技术的应用及其组织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才会产生成效。也就是说,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的过程中,技术性保护的优先使用具有必然性,而树立以技术为主、多方兼顾的基本思想,才能取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成效的最大化。

2.组织管理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中的作用从定量的方面进行研究

为了定量分析组织管理各个因素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中的作用,有必要对影响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因素进行剖析。

因素是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在档案文献保护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成效。按照视角的不同,这些影响因素既有社会方面的,也有机构方面和个人方面的;既有行政管理方面的,也有业务工作方面的;还可以分为人、财、物方面的,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国内和国外的,保护系统内部的和外部的等。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全面地考察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相关的各种因素,从中发现组织管理所起的作用。

一般认为,影响保护档案文献成效的因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与之相关的因素包括管理机构、业务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保护法律法规建设、保护物质条件与经费投人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直关档案文献保护的效果。外因方面,档案文献保护系统与外界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实质是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些外界因素不仅包括宗教、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等社会环境因素,也包含人为因素,毕竟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遗产保护意识和行为。因此,社会保护意识的强弱、

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健全、遗产保护信息传播通畅与否、经费保障是否得力等都直接决定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发展步伐,影响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未来。由此可见,不少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水平和速度。其中,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实施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过程中,需要加强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

3.组织管理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技术推进之间的定量关系

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过量化研究。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创建,是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构成一个各因素之间相互连接的层次结构图。因此,对于因素的分析与判断是层次分析法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其基本要求和逻辑起点。

在实际应用方面,层次分析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正是由于能够将复杂问题中各种因素通过划分成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并使之条理化,它不仅在旅游资源评价方面有突出的应用,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人才预测、交通运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多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时,需要将各种有关因素分为目标、准则和措施三个层次。其中,目标是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希望达到的目的;准则是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措施是实行目标的方案、方法、手段等。

参考文献

[1]马建华,管华.系统科学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文物保护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文物安全工作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某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独具特色,数量多、等级高、分布广、影响大。目前,辖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114个单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还有多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另有地下文物埋藏区36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40片,各类博物馆151座

,各类馆藏文物200余万件。我市文物现状构成了我市文物工作的特点,因此,某市文物局担负着保护和传承首都历史文明的重大责任。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日新月异,我市文物安全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几年来,某市文物安全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以维护首都稳定,构建和谐某为中心,以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为重点,以提高执法效能、提供廉洁高效服务为目的,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管理入手,强化文物法规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建立了有效的文物安全和执法体制,使文物安全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文物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在“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中,我市结合文博行业工作实际,坚持以“平安某、文物平安”建设为主线,以落实责任制为抓手,以确保文物安全为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工作机制,狠抓责任制落实。经过文博系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和忘我工作,在有效消除文物安全隐患上取得明显成效,取得了两大“战役”的胜利。截止到今天,我市连续11年没有发生大的文物安全事故,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某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认清形势,加大隐患整治力度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文物局的正确指导,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局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完善各种安全防范体制,另一方面逐年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投入,每年投入消防、技防设施、设备的资金近3000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就整体而言,我市的文物安全形势良好,发展态势积极稳妥。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建设与文物安全的矛盾,对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一时还难以彻底消除,各种社会矛盾给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不断加剧,如何在新形势下保障文物安全,已成为某市文物局各级领导干部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总的看,居民占用的文保单位隐患较大,多家单位共同占用的文保单位安全状况较差,开放单位相对隐患较少,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某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占60%,由于这些文物大部分集中在二环内,级别高,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物保护责任重大。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结构,易燃,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居民紧邻古建筑私塔乱建,有的直接搭建在古建筑的院墙上,通道狭窄,阻碍消防。如孔庙国子监、智化寺、法源寺、白搭寺、克勤郡王府、庆成宫等文保单位几乎被居民包围,居民的居住安全条件很差,一旦失火必然殃及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智化寺院墙外的居民住房曾发生过几次火灾事故,所幸扑救及时,未危害到文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居民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隐患问题突出,对文物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市文物局在前几年巡视检查的基础上,从开始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在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存有1项以上安全隐患的单位有180处,占总数的60%;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需要整治的64处,占总数的20%。存在比较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占市级以上保护单位总数的6%;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占市级以上保护单位总数的15%。国保单位98处中,有居民占用的17处,占国保总数的17.3%,办公使用18处,占国保单位总数18.4%,对社会开放的有63处,占国保总数的64.3%;市保单位224处中,有居民占用的47处,占市保总数的20.9%,单位占用的111处,占市保总数的49.6%,对社会开放单位68处占市保总数的29.5%。截止,属市级挂帐的安全隐患单位2处(东、西城各一处)。

2、社会矛盾也对文物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钟、鼓楼发生的杀人刑事案件,端门认为纵火案件,提醒我们要研究文物安全新课题,防范社会矛盾对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其次,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近年来田野文物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曾发生2起田野石刻被盗事件,盗窃者已于被抓获,追回了被盗石刻文物。这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些案例提醒我们,文物防盗、防破坏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需要在新形势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安全隐患整治难度 大

首先,由于我国特殊历史原因,散户居民和多家单位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偿获得的,如今要想搬迁腾退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次,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

和有针对性的政策规定。现有的法规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搬迁腾退、居民补偿中的具体规定等,缺乏可操性。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某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关系复杂,涉及中央、军队、市属、区属等不同单位,现有的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协调和管理这种隶属关系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致使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难落实。

第四,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虽然市政府每年增加排除文物安全隐患的资金投入,文物单位也筹集部分资金进行整改,但是要满足所有文物保护单位隐患彻底整治,而需资金缺口仍然巨大。

(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文物安全

1、领导重视,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局领导带领机关同志深入文物单位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文物安全问题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每周局长办公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文物安全工作,研究、分析安全工作形势,讨论、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人力、物力、财力困难,指导、部署安全工作,协调、排解各种矛盾,想方设法解决消防、技防设施设备临时需要经费等问题,把文物安全作为文物局开展一切工作的“底线”,既视为“保底”工程来抓,又当作“系统工程”来做,努力使每个文博单位走出一条“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技术先进、‘人机’结合、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型”新路子,实现以个体安全保全局和谐的总目标。本着“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加大投入、力求长效”的原则,逐一实施帮教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局属23个单位首先实现“本质安全型”单位的同时,还帮助指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4处相继实现“本质安全型”单位,有力地保障了文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加大安全隐患整治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消防、技防设施。近几年,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同时,增加消防技防资金投入,完善安全设施。以来,先后解决了德胜门箭楼无消防水、东南城角楼无消防水和安徽会馆电路老化、戒台寺、太庙、钟鼓楼、周口店某猿人遗址、古观象台等单位消防安全方面的145项安全隐患,共涉及东城区、宣武区等12个区县的86个文物保护单位89处古建筑,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区保单位1处。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形势依然严峻。如:会贤堂、杨椒山祠、康有为故居、京报馆、广化寺等的安全隐患急需整治。若要彻底解决安全隐患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内及周边有居民4155户,要搬迁腾退,搬迁费就需4155户80平米每平米3万元=99.72亿元,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拿出这么巨大的资金实施搬迁,目前也只能采取临时措施,为居民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器材、使居民提高安全意识和消防技能等。

3、积极督促隐患整改。以来,我们通过媒体公布等方式,先后公布了54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的文保单位(16处,18处,20处),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现场指导等方法,积极督促隐患单位进行整改,并从资金上给予积极协助,效果比较好。截止目前,公布的54处文保单位部分隐患单位已整改完毕,有的正在整改中。

二、狠抓制度落实,强化督查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在以往制定的《某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某市博物馆条例》、《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某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基础上,我市颁布了《某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禁改限”后文物保护单位为禁放点,确定了文保单位周边的禁放范围,11月颁布了《某市文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在以往制定颁发的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新、完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物保护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市文物局、区县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使用单位的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制度,修改、印发了文物安全相关制度汇编(小红本),发到每个区县,每个文保单位,完善每个岗位的责任制度,让每个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明白自己岗位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领导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每个工作人员;单位领导与租赁单位、租赁单位负责人与员工),建立健全了一套文物安全责任制度体系。围绕“平安某建设”、“平安文物行动”印发了文物安全相关文件汇编,结合奥运年的成功做法,研究制定并实施了文物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以制度做保障,强化责任追究,有效地促进了文物安全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制度落实,加强督导检查

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到实处,等于一纸空文。我们在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尤其是通过“平安奥运行动”、“文物安全年”和“平安文物行动”活动的开展,我们实践许多保障文物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市文物局坚持对辖区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每年2次以上巡视检查,对市级文保单位进行重点抽查,本着“内外兼顾、全面防控”的原则,突出四个重点:文保单位自身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出租和经营性文保单位是否规范、内部人员思想是否稳定、文物周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制发统一编号的制式检查记录单,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制发统一编号的隐患整改通知书。对巡视检查工作要求做到“一勤二连三延伸”,“一勤”就是要勤转,要求每个队员每星期至少有三天以上在外面巡视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案。“二连”就是将国保单位和市保单位连成串划成片,有专门小组负责,便于巡视。将区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巡视检查同市文物局的巡视检查连接起来,以避免重复劳动。“三延伸”就是视觉延伸——在文保单位周边聘用文物保护员,听觉延伸——与文物爱好者建立广泛联系,脚的延伸——责成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人员每天将本单位及建控地带至少巡查一次,将发现的违反文物法行为及时报告市文物局。底以来,连续对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的拈花寺、国立蒙藏学校、吕祖阁等54处文物保护单位的67家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依法制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的整治和管理。如:某市少年宫、太庙、戒台寺、麦加利银行、南堂、钟鼓楼、云居寺、杨昌济故居等66个单位存在的100余处长期未解决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三)加强“三防一反即防火防盗防破坏反恐怖”工作

面对新的文物安全形势,为实现文物安全年,落实“平安文物行动”,我们狠抓“三防一反”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技防设施,开放单位加强了安检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文物安全。

(四)以防为主,加强应急演练

在狠抓各项制度、措施落实的同时,结合我市文物工作的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适应文物工作需要的多种应急预案,市文物局有全局的应急预案,各文博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盗窃事故应急预案、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破坏案件应急预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应急预案、雷击灾害应急预案、疫情灾害应急预案、大群体集中参观应急预案等应急处置预案,通过白天、夜间等不同时间突击检查,进行实战演练的方法,提高每个干部职工的事故应急自救、处置技能。

三、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务求实效

面对文物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务求取得文物安全实效。

(一)建立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通过工作实践,首先在局属各单位全面构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三种级别防控方案”为框架,“八种保障机制”即领导决策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运行保障机制、预警监控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督查督导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为支撑的“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明确了文博系统从局长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各级、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和责任范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划分“点位图”,在时间、空间上实现“零死角”,用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保障文物安全。

(二)创新文物安全督查方法

在坚持落实文物安全巡视检查报告制度的同时,我们努力探索、实践保障文物安全的有效措施,创新文物督查方法。

一是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如化装成游客购票进入开放单位投掷模拟危险品,检查文保单位门卫门禁系统和重点文物部位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夜间投掷“闪光球”、“模拟炸药包”,检查夜间巡逻警卫制度的落实情况;投掷“烟饼”,检查应急制度的落实情况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地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二是提高文物安全巡视检查工作的科技含量。,我局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建立了一套卫星检测系统,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辖区内文保单位的信息,及时发现文物违法违章问题,实现发现及时、执法及时、减少损失的目的。

各区县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文物安全、执法工作新格局。为加大巡视检查、执法力度,建立、完善了各项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如: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网状监管机制;联合检查机制(与城管部门联合建立网格化管理系统,巡管员可以通过手中的终端,及时将违法行为的图片等信息资料反馈到监控中心,执法部门及时查处);多元化的宣传机制;重点单位重点时段保护机制;抢险修缮保护机制等,为及时掌握文物安全隐患和文物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区县文物安全工作督促、指导。近年来,我们充分调动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强调属地监管责任,通过一系列督促、指导、考评办法和措施,积极督促、指导区县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提高两级之间的工作默契程度。

、,我们将18个区县文委和2个特区办事处分4个检查小组,按照《某市区县文化委员会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考评方案》和《检查项目及评分标准》,于年中和年底,由四个检查小组采取相互交叉检查、交流的方式,分别对各区县(包括两个特区办事处)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交叉检查、考评,重点检查各区县的文物安全巡查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文物违章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情况、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文物安全基本情况掌握和档案完善情况、执法队伍建设、履职情况,文保单位的安全状况。尤其对各区县在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区县政府和文委主要领导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加分考评的办法,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相互检查、交流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各区县(特区办事处)的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

四是开展文物安全专项行动。每当国家或某市举办重大活动之前,我们都要采取专项行动进行地毯式检查,如“平安奥运行动”、“平安文物行动”、“雷霆行动”、“合围攻坚行动”、“安全教育月活动”等,在专项行动中,严格落实“五个必查”、严格执行“五个一律”要求;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结合文博单位实际,重点方面重点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开展联合检查,督促隐患整改。成立由市文物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检查组,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如“雷霆行动”期间,联合执法19起,拆除违章建筑3处计140平米,打通消防通道2处,关闭了3家出租单位,立即整改了300多处消防隐患,为27个单位增加了消防、技防设施,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01份,为322家市保以上单位和48家社会重点博物馆建立了台帐,对54家重点隐患整改单位挂帐督办。

四、几点体会

回顾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我们体会到,任何成功实践的背后,都往往伴随着许多教训的汲取。认真反思工作实践,我们也正是在不断汲取“央视新址火灾”、“崇礼门事件”等他人安全事故的教训,不断总结提高中才得以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是完成重大任务的力量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先导,成功的实践靠统一的思想推进。充分认识文物安全工作在首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确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如山”思想观念。文物工作者必须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有对历史、对民族文化负责的强烈责任感,热爱本职,自觉地、积极地做好文物安全工作。

(二)构建立体的防控体系,是实现文物安全总体目标的最佳载体。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单位防范与社会防范相结合、自我防范与群体防范相结合、个体目标防范与整体目标防范相结合,以及人防、技防、物防的高度结合,都是确保文物安全的成功实践。我们在“平安文物行动”中所采取的“打造安全零死角单位”、“确定单位危险点”、落实“点位图”责任制等防控体系,正是基于了“全天候、全空间、全人员”的立体防控思路,从而确保了“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总体目标的实现。坚持完善这一成功实践,必将有力推进文物安全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不断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严格的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既要严在“格”内,又要管的有“理”;既要管住当前,更要确保长远。“头疼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观念,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大敌”。央视火灾这样的教训使我们醒悟:安全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感到,健全长效机制,就要敢于创新、勇于作为,努力在文物安全工作上“编织一张文物安全立体防范网,构建一支忠诚文物安全守护军,健全一套确保文物安全的问责制。”使得文物安全工作有长远规划、有阶段目标、有具体措施,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制体系,明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安全责任,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做到责任清晰、具体,考核标准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又好又快地推进文博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文物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从今天做起,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认清形势,不断将高科技手段引入文物安全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设施的科技含量,逐步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体系。

文物保护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主要特点和做法

高质量的办理议案提案,关键在于转变作风,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强化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办理中,我们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不推不靠,认真办理。议案提案所涉及的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内容广泛,办理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要顾全大局,发扬主动协作的精神,互相配合。办理中,对议案提案中的综合性、宏观性问题,属于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不推不等,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办法;对涉及部门职能交叉和资金等问题,主动出面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尽可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一些属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及时客观准确的给予答复;对涉及多个部门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认真负责地做好解释工作。在重点问题的选择上,做到既注意处理好影响面大的突出问题,又注意处理好涉及个体利益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措施上,做到既有马上可以落实的具体措施,又有从宏观、长远考虑,力争在法制、体制、机制上寻求根本解决的长远措施。

(二)突出重点,集中办理。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我市文化系统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代表、委员们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今年议案提案办理的重点,紧紧抓住国家、省上关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和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了重点办理。一是报请市政府转发了《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方案》,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意见》成立了“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6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并在市文化馆成立了“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报请市政府成立了“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制定下发了《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普查方案》,起草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健全了工作机构。二是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力度。经过多方努力,我市县灯盏头剧、县西王母祭祀仪式、华亭县曲子戏、县高抬、县马尾荷包、区春官诗和区镇地坑庄子等7个项目被列入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建设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三)想方设法,攻克难点。对于代表、委员们提出的落实难度大、条件不成熟的议案提案,我们不回避、不应付,坚持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提出对策,努力攻克难点问题,使全心全意为代表、委员服务真正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对人大第29号《关于请求对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予以扶持的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规定,因原已不复存在,新建博物馆不属于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博物馆作为县旅游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在立项期间,我局积极配合疏通渠道,上报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考古所对博物馆规划占地范围内的地下文物进行了勘探,并已将结果反馈县政府。对于网吧管理这一文化市场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三条具体措施: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市、县(区)管理职责,形成各级政府和社会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重点加大对网吧的日常监督检查,力争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二是要逐步发展网吧连锁经营,实行集中管理,同时成立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三是要强化舆论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关心、监督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四要强化科学监督手段,提高网吧监控中心监控效能,推进科学管理;五要强化法律法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和经营业主守法经营意识。

(四)明确职责,落实分工。一是明确了办理责任。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科室具体抓、办公室协调抓的办理机制,并将每一件议案提案的具体承办人员、分管领导、办结日期等情况报局办公室备案。二是规范和公开了办理程序。让每一名承办人员都清楚承办工作的环节和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办理质量。三是注重了办理效果。对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各承办科室不仅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而且基本实现了“三个不通过”,即:答复不规范、不及时的不通过,问题没解决的不通过,确保了办理效果。

二、初步成效

通过扎实办理,认真答复,我局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初步实现“两个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办理质量。一是实现了由政策解释式的书面答复向注重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转变;二是实现了由一般承办人员办理向领导亲自抓办理质量、抓办理效果转变。通过办理议案提案,建立起了一些有效的管理制度,储备了一些好的文化保护项目,进一步加强了对网吧等文化市场的管理,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办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有了新的加强。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通知》以及《市人民政府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对我局议案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确定了责任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并对议案提案的分办、承接、走访、答复、办复、复查等各个环节都作了明确规定,从而有效的规范了办理工作,避免了随意性,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锻炼了承办人员队伍。议案提案办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拥有一支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的承办人员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确保办理质量。为此,我们一方面注重和加强了对承办业务人员议案提案办理知识的培训,促其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引导承办人员深入一线,实地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各类议案提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得到了锻炼。

文物保护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保护的状况及其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对这部分档案的管理将不同于其他普通档案的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通常经过口传心授来传播,它具有叙事场景重现和传播个体的零散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征。目前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将它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其二是在它产生的原始氛围中保持它的活力。档案馆可以重点考虑运用第一种方式,通过摄像、录音和存档等方式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如庆典仪式、节日文化、手工工艺等很难用语言概括表述,然而将它们转化为光盘、磁带并且数字化,它就物化为档案文献了。

笔者认为,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重点放在科学收藏与专业保管方面,其具体内容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器物、文字记录资料、录音资料、录像资料、记录电影资料的科学保管。这其中又有两个层次:

第一,对这些材料物理性能的原状永久性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尤其是某些实物档案、影像档案资料等生动地展示了文化活动的面貌与魅力,它们是人类文化记忆的财富,而且有些已经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将不可挽回。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手段来保证它们的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兼具文物性质的实物档案的收藏和保护尤其要慎之又慎,这一点,档案部门可能在经验和设施方面略有欠缺,因此可以向博物馆等专业的文物保护单位请教,或者通过协商,转交由博物馆来保护,档案部门进行登记,并留存复制件、复印件、照片、文字说明等备查。

第二,对以上资料的登记、保管与提供利用是档案部门的长项,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一定的民间文化专业知识,因此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应当注意参考有关的知识,科学保管。向云驹在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一书中提出对于记录下来的口头文化的保管,应该做到注册入库、分类、编号、制作搜集者、搜集品的登记册、复制、建立便捷的索引和目录体系以及出版以上各种资料。

二、利用特藏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档、珍档的特藏

1、档案特藏室

2001年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尤其是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可以尝试建立档案馆特藏室,将特别珍贵、重要的档案集中保管,采用先进设施、设备,对重点档案实施特殊保管和提供利用。”自此,特藏室建设开始兴起,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部分省市如上海、天津、辽宁、安徽、湖北、山东等地已经对特藏室建设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档案特藏室可以为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珍贵档案提供特殊的场所和条件,进行特殊的保管和保护。利用档案特藏室对入藏的档案进行重点抢救、妥善保管、优化开发,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珍贵档案的寿命,又可以整合档案馆资源,明确工作重点,使珍贵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档案特藏室,一种是涉密档案特藏室,专门保管涉及国家重大秘密的档案;第二种是需要特殊保管条件的档案特藏室,如彩色胶片之类,需低温和稳定的相对湿度保管;第三种是特别珍贵或重要的档案特藏室,在保管条件、提供利用方面严加控制,以防水、火灾害。加拿大国家档案馆也于1997年建成了“加蒂内档案保护中心”主要保管具有全国意义的政府文件和私人文件,如条约、协议、地图、照片、缩微胶片、艺术及其他音像档案等。

目前我国对纳入特藏室进行特别保管的档案尚无统一的选择标准,但顾名思义,纳入特藏的档案都必须集中体现一个“特”字。或是载体式样独特、记录内容特殊的珍贵档案,或是物以稀为贵的孤本档案。或是年代久远易损的古老档案,或是内容尤其机密的重要档案。总之,不管是因“珍”而“特”。还是因“稀”而“特”、因“古”而“特”、因“密”而“特”,最终都逃不过一个“特”字。

2、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珍档、特档纳入特藏

首先,笔者认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完全符合纳入特藏的标准。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即属于特色档案,它反映了某个地区、某个民族或者某一群体的文化创造,是体现地方人文特色与文化特质的重要依据和历史见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性与文化独创性。这种特色性和独创性正是我们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人类对其进行及时抢救和保护的深层动力。二是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属于珍贵档案,尤其是某些濒危或已经消亡文化项目的档案材料,更是弥足珍贵,它们是文化存在的凭证,其价值不可估量,应当将对它们的保管和保护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我们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