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艺术设计

企业艺术设计

企业艺术设计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在强大的产业集群背景下,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专业一度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设计人才,促进了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我国高等设计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已形成规模效益。但是,近年来问题开始凸显,专业结构、培养目标整体相似,千校一面,缺乏办学的地方特色,这将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2014年,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名单中就包含动画等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面临困境。因此,民办高校的设计教育转型势在必行。民办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凸显地方办学特色,以体现设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目前,学者对于教育转型与合作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首先,在办学思路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地方民办高校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设计教育要想发展就必须坚持“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以凸显综合设计实力。也有学者认为,要凸显地方民办院校的办学特色,必须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不求专业类别的多寡,只要将现有专业办出特色即可,要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其次,在培养目标方面。有学者认为,民办高校应秉承自己的培养目标,凸显民办院校灵活多变的优点,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不变应万变,设计专业应重点突出实践能力。有学者认为,设计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增进跨专业、跨学科交叉的同时加强史论、设计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教学模式方面。地方民办高校的设计教育还处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之下,还是以包豪斯创立的设计构成作为基础的设计教学模式,加之学生人数多、师资不足、硬件场地有限等问题,导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一句空话,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也停留在理论层面,没能真正落到实处。西方的教学模式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秉承着‘专而精’的原则,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设立工作室制,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实行院企合作教学,维也纳实用美术大学从世界各地聘用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参与课堂教学,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凸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强化专业实践,增进专业转型,构筑实践平台

地方民办院校在资金、地域、师资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并不能满足当前在校学生的需求,必须吸引社会资源办学,增进校企合作。那么,现有的培养方案与企业运作机制的衔接方面就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做到合理、有序的结合。校方培养方案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计划,它的修订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既要考虑国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又要兼顾省厅对于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指导意见,同时还要与地方的特色产业相结合。企业方面需要开拓市场,实现更多的利润和业绩是其主要目标。校方的介入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秩序,所以企业应基于自身的诉求,根据校方的专业结构与特色做出相应的生产计划调整。未来的校企合作中,双方应本着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态度,着眼未来。校方在教学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结合地方和企业实际,加快专业转型,以提高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项目制为导向,形成“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平台。企业在日常生产中要兼顾学生的要求,适当以实体项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以项目促合作,在项目中不断摸索更为合适的合作模式。

2.颠覆传统模式,引入新鲜血液,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要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艺术设计教学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入校外企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市场的动态,及时进行生产与人员调整。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地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学校未来生源的规模和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为社会输送紧缺的有用人才。所以,地方民办院校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合作有着与生俱来的协调性。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课堂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学生只有通过实践锻炼与经验总结才能从中学习技能并检验课堂理论,企业行为在校企合作中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根据市场反馈提供的实际设计项目可以弥补设计类教学的实践缺失。在合作中,企业可以派出优势人员进行项目的指导与对接。随着项目的推进,在促进校企双方磨合的同时,企业可以吸纳优秀学子到企业就职,实现人力资源的储备。实践证明,地方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开创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在合作中,企业也能有效借助校方资源获得良性发展,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新局面。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mx20150178;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5〕-JKGHYB-0086。

参考文献:

[1]张慧斌.美国设计教育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美术教育研究,2011(7).

[2]左义林.在启示和反思中构想——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甘肃高师学报,2008(3).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进班级”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70-02

一、“企业进班级”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的地位凸显,由此形成“创意经济”呈指数式的增长。艺术设计行业正是契合“创造性产业”所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并以文化创新为特质成为“创造性产业”的先锋代表。数字媒体、动漫、广告、环艺等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成为目前飞速发展且最具潜力的行业。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招生火爆的同时也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挑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之间出现矛盾。

一方面,行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首先,国内艺术设计类技术服务产业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同时受沿海一线城市往中西部城市转移影响,外地企业带来专业技术和理念、规范管理模式,促使内地市场专业细分明显、市场竞争加剧。其次,基于艺术设计类技术服务特点,外地企业需要大量本地技能人才,对人才规格要求发生变化。最后,艺术设计类技术服务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强调个人美育素养的积淀、设计创意与理念及专业技术等职业核心能力;同时,企业多为非公有制企业,单个企业人力的需求数量明显小于一、二产业企业。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学校培养瓶颈问题。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化与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紧缺的矛盾成了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二是目前就业市场呈现“结构性失业”与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矛盾。

因此,寻找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特点、能解决艺术设计类市场需求与专业质量矛盾、现阶段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的热点问题。

二、“企业进班级”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一)“企业进班级”人才培养模式是全方位、全过程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1.培养全程在“教室、实训室、企业工作室”为一体的责任班、企业现场,进行课程和顶岗的工作实训,教学环境营造融入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工学结合。

2.依托“企业进班级”责任班,围绕合作企业的特长专业技术为职业技能的培养重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企业项目,实施教学与实训,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工学结合。

3.依托“企业进班级”责任班,合作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就是兼职教师,增强双师队伍稳定性,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校内责任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企业项目,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能力,有效提升了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中的工学结合。

4.依托“企业进班级”责任班,学生三年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学习,均由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教学,培养监控管理,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工学结合。

(二)“企业进班级”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和技术服务企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责任班级为载体,学校提供“融教室、实训室、企业工作室为一体基地”场所和学生,企业引入技术人员、设计项目、企业管理和文化等,一个教学班引入一个企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成功化解了专业招生规模与教学资源的矛盾,适应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

作为技术服务性企业,艺术设计类企业对人才需求强调个人美育素养的积淀、设计创意与理念及专业技术等职业核心能力,通过企业项目、职业设计竞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进班级培养提供企业“零对接”后备人才,适应艺术设计类企业需求。

三、“企业进班级”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思路

学校设立由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选择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尤其在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要技能人才特点,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成立教学责任班,责任班以合作企业的特长专业技术为职业技能的培养重点,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依托建立责任班级和合作工作室,既为合作企业,更为市场培养在某一方面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职业技能的后备人才。

责任班由专业教师具体协调管理,组织企业骨干和专家共同建立课程体系;责任班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管理班级并组织教学,一方面提高企业设计师和工程项目技术人员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责任班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达到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共建教室、实训室、企业工作室“为一体的基地作为责任班教学环境;”引人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学生,共建党团组织,学生以“准职业人”角色自主学习与管理,实现“多方位、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构建

1.合作企业的引进。专业团队要开展广泛的调研,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调研专业对口的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经营理念及发展规划等基本情况;选定2—3个在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合作共建责任班级,双方根据“平等自愿、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企业进班级”合作协议,推进合作。

2.合作机制。围绕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企业与学校负责人、专业教研室教师团队、企业技术骨干、学生共同管理责任班级,按照共同制定目标、合作内容组织教学和企业项目活动,一方面,依循学校教学管理要求,对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等进行运行、监控、评价;另一方面,按照合作企业项目运作形式,考核绩效。

(三)“企业进班级”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其艺术设计类专业品牌凸显,招生逐年递增。从2009年起,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团队探索实践“企业进班级”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

四、艺术设计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艺术设计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培养设计创意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尤其应该将学校育人理念、企业文化、社会服务与公益,整合具核心竞争力企业,融入职业需求,把加强学生美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的工学结合。第二,工学结合不能简单当做校方解决扩招后教育资源短缺和就业渠道不畅的手段,也不能作为企业解决用工困难的短期行为,既要关注了学生的具体权益,更要对学生长远利益的关注。第三,相比与国外,当前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支持系统的要素短缺,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基础尤为关键,校企合作双赢是目标,而校企前期的磨合与学校专业品牌积淀是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国家教育部2010年.

[2]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1].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c].北京2007,6

【课题项目】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201JGZ066)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3篇

为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我校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循环性,我院建立了学院统一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能增强高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能够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我校专职教师得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并运用实践检验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机制,既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能有效的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合作企业的活力。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把专业课程的教学搬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这样既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参与实际课题操作的全过程。学生在企业里不仅可以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还可以与企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了解企业设计师的工作,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加明确在学校学习的侧重点,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对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从学生的创意构思中得到设计灵感,同时也提前把品牌引入学生的脑海,吸引学生这个潜在的消费群体。此外对于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在学生毕业后直接进行招聘 ,并达到快速上岗,省去了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环节。这种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共赢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在建设和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大力探索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积极的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制度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有如何使这些课程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背景下设计的更加合理,能够符合我校教学的要求,培养出扎实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之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首先经过专业基础课程的训练,并到达一定的教学目的,然后再经过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在每门专业主干课程结束的同时,学生必须完成这门课程的模拟训练,并掌握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掌握好这些课程,而是更好的促进专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相对独立的

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合作模式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就业导向,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做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再是独立的分割模式,而是在内容、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融合。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的合作教学,根据社会、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对课程的结构和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有目的的调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计划中,要设置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实施灵活多样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艺术社专业课程的特殊化,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比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的学习在学校期间就能建立较强的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专业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使用网络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等,来提升教学水平。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融入,能快速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注入新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校企合作中,企业大力支持学院的实训设施建设,保证现代化教学技术设施的更新。提供校外实习基地,有力保证专业教学的进行。企业定期的开展专职教师的挂职锻炼培训,促进教师跟踪该行业的发展,经过企业培训的教师团队结合社会反馈信息和企业实践性培训资料,进行本专业教材的开发和创新。使学校能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上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加强专业教学活动的创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精神

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或以某个项目为依托来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学生实习的项目现场直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训项目的全过程,并协同完成项目成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提高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校企合作建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以往在教室授课的教学形式相比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顾及到每位学生,专业指导的范围更加广泛。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按照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课程计划的内容可以不断的进行修订和完善,结合每门专业课所涉及的实际工作背景,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设置,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

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就能主动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就会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学模式要创新,不能老停留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可以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为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单独补习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有针对性的添加训练项目和考核项目。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学生到企业实习,换了新的学习环境,更加贴近实际工作,与企业设计师的交流和项目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工作缩短了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距离,对学生设计技能的提升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专职教师应采取定期的进修学习、到实际的工作现场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来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专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与专业实际操作技术合作中,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能力。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既精于理论又善于技能实训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高级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课程的授课任务,为这些兼职教师实行“岗前培训”计划,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

结语

由此可见,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程的建设必须有校企合作作为教学支撑。通过校企合作的建设,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专业能力与时俱进,不会与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脱节,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了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同时既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也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化的建设。独立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企业项目发展的需求。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与课程建设应该贴近企业与行业。

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要不断的反馈、调整和更新现有课程,要把项目实训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把实践性教学深入开展下去,使学生真正能适应岗位和企业的要求,并在就业竞争中居于有利的地位。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4篇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VI设计课程作为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无疑对VI设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VI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VI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系统的讲授VI基础的相关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必须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教育特色,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强调课程实用性,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精通VI设计的方式方法,培养学习兴趣,通过经典案例教学并结合实际项目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教学的重点。

一、针对VI设计课程进行现状分析 VI设计作为艺术类设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一个综合检验,它融合了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图案设计、色彩设计等课程的知识点,是对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在VI设计的整个教学中,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教师普遍思考的问题。

(1)所讲案例与实际市场存在脱节。学生进行课题训练时,大多采用的是教师抛给的课题,没有自己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这样就造成对企业品牌的定位和了解不透彻,作品雷同性较多,缺少个性设计。(2)对VI系统中的标志设计的理解存在较大误区。许多学生以为VI设计就是标志设计,过分强调了标志的重点设计,忽略了其他元素的设计。VI设计是应该是围绕品牌形象进行开发的一整套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任何一个项目的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字体、图形、色彩、应用系统缺一不可。仅注重标志设计而忽略其他元素的设计必然导致企业形象的苍白、单调,缺乏说服力。

(3)对现有系统模板的盲目套用,缺乏创造力。在实际课程中,许多同学为了方便,直接套用现成的模板,而没有亲自动脑和动手去设计,盲目套用模板的快捷方式,这将本应该以具有个性、特点的企业形象成为了批量生产式的设计,缺少创造性与适用性,丢失了 VI设计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另外VI设计的应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对应用系统的选择应有主有次,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选择应用性较强的部分进行重点的设计,忽略次要部分。 2.根据VI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得出VI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多年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对VI设计课程教学中设计理念、教学方式、评价系统及实训改革若干建议。(1)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体现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教中学,学中做”一体化的培养方式。以实际的设计项目任务为载体,有计划地安排教学任务,分解项目体系,细化任务目标、任务效果、完成任务的时间,其中还包含了设计管理工作,按照项目的完成时间来跟踪学生的各项进度。这个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布置作业后就可以给学生打分。项目化教学的课堂引入,教师前期要做很多的准备,首先要预想很多方案得到学院认可后,再把思想渗透给学生,从思想上统一学生的工作目的。其中与学生的沟通是最重要的,包括从设计软件操作上、工艺流程上、材质上、实际场地考察上等都要与学生跟进,使每个同学都有任务分工,都要做实际的工作,由个体到团体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中培养学生项目设计所需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项目策划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还反复修改方案的心理抗压能力。

(2)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应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工作室团队合作等。利用“工作室”情景设计,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入职业状态,发挥各自的特点,履行岗位责任,加以校企合作教学等,强化学生在VI系统设计方面的创造、设计、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就业前教育,按照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标准要求,培养出初步能够适应在企业发展的毕业生。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选择的结果,校企合作的办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找到一条既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又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道路。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性强,对技能要求高,因此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我校环艺专业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至今大多有十余年的历史,和本科院校的培养理论型人才的目标不同,高职院校是为各行各业输送一批批应用型人才。正因为此,高职院校大多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书期间接触行业知识,毕业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但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一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却渐现困境,很难找到愿意合作的企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法律机制不健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育的责、权、利仅仅局限于意见和建议,并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害怕承担风险很难照章办事。(2)院校教学局限性。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是新生入学之前,三年的学习过程必然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同时长期“闭门造车”,缺乏对企业岗位需求的了解,使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部分居重,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经验,缺少职业化培养的思路和措施。(3)企业参与度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院校追求学生获取实践经验之间存在矛盾,企业认为校企合作不会带来更多经济价值,而很多中小企业人力、财力有限,无法接收过多的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同时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不容易受企业的约束,管理相对较难,企业投入的人力、财力得不到预期的回报。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目前,全国有几百多所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院校占了很大比重。一般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致分为室内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两个方向,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工程概预算等多门学科。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实践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室内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等。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环艺专业校企合作基本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1)输送学生进企业。学生就业的设计公司规模大小不一,从几百人到几个人不等。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一般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大致有以下几种:1)集中培养式。这种培养模式适合大中型设计公司,集中学生去企业培训,了解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强度。在集中培训后,企业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身需求,将学生分配到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分散培养模式。绝大多数设计公司的规模较小,接受学生实习数量有限,同时小设计公司相对大企业往往日常事务繁琐,设计师要肩负设计师、业务员、监理等多种职业技能,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能力、客户沟通、现场施工、业务拓展等,对学生都是极大的锻炼和挑战。(2)校办产业模式。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根据环艺专业特点,兴办设计公司或者监理公司,可以先从校内办公楼或教职员工家庭装修着手,并积极开展校外任务。(3)企业办学模式。即由设计企业自主办学或合并已有的学校来管理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前很多中职院校大都是这种模式。因此企业在办学时能在组织制度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必然有新的飞跃。

3 本校校企合作特点

本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分为两个方向:室内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在这两个专业方向中,采取了不同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分别为以下几种:(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校外建立了很多实训基地,如中山植物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花苑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众达装饰有限公司等,方便老师带领学生去实训基地了解更多的实践知识。(2)建立实习单位制度。学校和南京花苑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众达装饰有限公司等建立起良好的实习单位合作协议,从大三起让学生去公司实习,并将所参与的实际项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从2010年起,学生完成的《白下区老年公寓整体设计》、《南京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设计》、《南京市秦淮区儿童育苗接种中心》等三件设计作品连续三年被评为2010、2011、2012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3)引进校外人员进课堂。光从大三让学生进单位远远不够,我们学校从大二专业基础课开始就引进校外设计公司总监、经理进课堂,担任我们的外聘老师,专职老师和外聘老师的比例甚至高达1∶1。这些外聘老师结合自身在公司里的实际课题跟学生讲解沟通,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课堂效应,学生爱听并能学到更多实用理论。(4)将校内老师送出去。学校里的老师如果仅仅只会教书那就是闭门造车,学校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实行了挂职锻炼这一要求,让老师利用寒暑假去单位兼职锻炼,并鼓励老师业余时间接项目、做课题,从实践中得真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

4 总结

当前我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刚刚开启不久,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上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才能更好的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壮大校企合作队伍,为我校环境艺术专业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小建.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0739.

[2] 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3] 邱璐轶.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04).

[4] 黄德辉.不管学生素质多差,教师职责是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5] 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