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第1篇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政府制定了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措施,颁布了“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按日计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对环境事件责任官员采取引咎辞职制度。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环境污染事件仍然频发,大气、水、土壤污染情况依旧严重,环境质量整体状况还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作为环保行业的工作者,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为什么污染物偷排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为什么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不能有效激发政府部门、经济主体、公众三大主体保护环境的内在驱动力,导致政府部门被动应对环境污染事件,经济主体不愿意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公众没有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参与环境保护。因此,探索环境管理新措施,完善现有环境管理体系,对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管理过程中,由于当前的制度不能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经济主体和公众的保护环境积极性,导致我国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污染取证难。发生污染事件,有限的执法力量反应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抵达现场开展污染取证工作,经常出现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时,违法行为已经停止,找不到污染责任人。此外,企业偷排行为通常都在夜间进行,环境执法人员需要长期值晚班,时间一长,容易产生疲惫感,影响执法人员积极性,甚至出现不作为现象,导致污染取证不力、执法不严,助长了环境违法行为。其次,经济主体保护环境动力不足。由于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违法惩罚力度偏弱,环境违法收益高于守法成本以及环境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并追究责任,致使某些经济主体有恃无恐,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其产品价格竞争优势,肆意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第三,公众参与效果不佳。公众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以及专业知识导致公众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和环境风险识别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导致公众参与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维护公众自身环境权益。

2环境管理新制度

2.1设立污染取证公司环境违法事件的及时发现、调查和取证一直是环境执法最为困难的环节,企业违法排放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行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不能在排污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进行调查取证,不利于对污染企业的确认,极易使污染企业逃避惩罚。为了解决环境违法事件发现难、调查难和取证难的问题,建议允许成立专门从事污染调查、取证公司,让污染取证公司作为现有环境执法体系的有益补充。

2.1.1污染取证公司设立原则政府部门依据当地企业数量、污染情况、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确定管辖区域应当设置取证公司数量和准入条件,然后由愿意从事环境污染调查、取证业务的单位提出申请,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开展公司的筹建活动,公司的人员及从事环境取证的施设配备齐全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2.1.2污染取证公司职责污染取证公司对企业排污口以及厂界空气质量的达标情况进行现场监测或者采样封存后送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分析,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向环境保护部门举报。此外,取证公司可以接受环境主管部门的委托,依照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协助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常规的环境执法和环境污染事件调查。

2.1.3污染取证公司经费来源首先,污染取证公司不从事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其价值主要体现为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可对污染取证公司实行免税政策,以支持污染取证公司的发展。其次,污染取证公司调查发现环境污染行为向环境主管部门举报,在环保部门对污染主体处罚款的基础上再额外增加处罚款的10%—30%作为污染取证公司的奖励,鼓励污染取证公司积极调查发现环境污染行为。

2.1.4污染取证公司管理污染取证公司人员、设备的管理。环境管理技术部门对污染取证公司的仪器设备按照取证技术要求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环境污染取证的准确性,污染取证公司的人员定期参与环境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污染取证行为的管理。为了准确掌握污染取证公司工作人员在取证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污染取证公司的活动进行实时跟踪,采用GPS和录像方式记录取证时间、地点及取证人员的行为。为了防止取证公司弄虚作假或者利用获得的证据和污染企业进行利益交换,要求取证公司工作人员全过程开启定位系统,到达取证地点后立即开启数据实时上报系统对获得的证据同步上报环保管理部门,以防止污染取证公司弄虚作假,进行利益交换。

2.2构建企业环境污染风险制度我国当前严重的环境破坏,主要是企业为了降低运行成本,把污染预防、治理所必需的人员、设备都作为负资产看待,不愿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导致企业行为对外部造成环境风险。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让企业环境违法风险远远超出企业污染环境获利,使环境污染问题真正转化为企业自身风险,迫使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政策。

2.2.1确立企业污染经济风险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不符合环保要求或者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接受罚款、停产整改等惩罚措施,如果污染对周边环境生态造成破坏,污染企业还需对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并对受污染影响的居民进行经济补偿,让污染环境的企业承担比遵守环境法规多得多的经济负担,承担环境污染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风险。

2.2.2确立企业污染经营风险政府部门可采取提高环境违法企业的用水、用电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采购限制环境违法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投标,金融部门降低企业的信用额度,限制企业的融资扩建等措施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惩罚,增加环境违法企业经营压力、减少其生存空间,承担环境污染带来的经营风险,迫使企业自发地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其违法行为。

2.3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当前,很多企业在其管理机构中没有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即使有环境管理部门也是比较小、不受重视、处于边缘化的部门,在企业管理体系中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因此,迫切要求企业构建新的、强有力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构,提升企业环境管理部门在企业的话语权。设立由企业实际控制人直接负责的环境管理部门,企业实际控制人直接对企业环境管理负责。只有这样,企业的环境管理机构才能够获得环境管理所必需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才能不受企业污染生产部门的掣肘,才能够切实提高企业污染治理能力,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环境管理水平。

2.4建立企业环境责任三级追究制度一是企业所有者环境责任终身制。从企业设立之初,在工商部门核准之前,就要求企业实际控制人承诺对企业所有的环境污染行为负责,对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当环境污染治理、修复、补偿所需资金巨大,企业无法提供足额资金进行环境治理时,须出卖或质押企业资产来进行环境修复。二是企业职业经理人环境管理责任。对由于企业职业经理人不重视环境管理、不采取环境保护相关措施出现环境问题时,要对直接负责的经理人进行经济处罚,对触犯环境保护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直接责任人。对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要追究环境污染事件直接责任人责任,对故意偷排污染物和修改环境污染数据的直接责任人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2.5建立环保基础设施保障制度我国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需要大量的环保基础设施,环保的公益属性要求国家须像对医疗、教育、高铁等基础设施一样,建设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如城市和农村固体废除处置填埋设施,废物接受和运输设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设施。国家除了加强环保硬件设施的建设外,还要积极推进环境管理软设施的建设,建立全国性的环境管理平台,建设环境污染数据实时系统,使污染数据和污染企业名单全国联网,数据同步更新,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贯彻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以新技术推动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2.6建立公众参与专业化、职业化制度保护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只有让公众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把环保法规作为保护环境的行动准则,我国的环境污染行为才能迅速地减少,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但是公众没有时间、精力随时随地去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导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公众参与的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作用,则需要采取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方式,对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公众按照参与时间、实际贡献给予经济补贴,让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门职业,有效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在公众参与职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专业化程度,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使公众成为保护环境的中坚力量。

3结语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节约能源、文明施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即将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挑战,为了保护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每个公民和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环境。良好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文明施工就是要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文明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道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也大量涌现出来。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施工的特点在于开挖土基,且数量大。在土方挖、运、填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粉尘污染。在山区公路施工中,要开炸山体,粉尘、硝烟等对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在长距离土石方运输施工中,运土车辆会产生土方洒落、扬尘;公路建设会破坏自然环境,尤其是公路经过旅游区时,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破坏原来自然景观的和谐与平衡,还会影响到沿线旅游区的开发、利用;公路建设必须占用土地,需要开挖土方,对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引起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频发的沙尘暴、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水、松花江流域的泛滥,不得不使我们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公路建设期间拖拉机、铲运机等土方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会产生噪声,主要特点是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人数多,并且噪声源具有流动性、随机性。

二、道路文明施工的作用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也就是说,道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要按照法律法规及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也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道路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道路文明施工能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施工秩序,对促进安全生产、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有较大作用。道路的文明施工涉及人、财、物各个方面,贯穿于施工过程之中,体现了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水平。道路的文明施工代表企业的形象,良好的施工环境与施工秩序,可以得到社会的支持和依赖,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道路的文明施工是适应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现代化施工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和科学的施工方案,需要严密组织、严格要求、标准化管理和较好的职工素质等。道路的文明施工是适应现代化施工的需要,是实现优质、高效、低能、安全、清洁、卫生的有效手段。在道路文明施工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三大环境政策,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0,/谁污染、谁治理0,/强化环境管理0。

道路的文明施工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尊重科学、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大生产意识,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的需要。采取专项措施防止粉尘、噪声和水源污染,保护好作业现场及其周围的环境,是保证职工和相关人员身体健康、体现社会文明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作。

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是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需要。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尤其在城市中,道路施工扰民问题反映突出,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市民的干扰,这也是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 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必需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现代化施工广泛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的生产工艺,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如果粉尘、振动超标就可能损坏设备,使设备难以发挥作用。

三、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

(1)冲刷的控制。施工单位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因施工使用或占用的土地以及河流、水道、排灌系统或堤岸受到冲刷。

(2)淤积的控制。施工单位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废弃物在河流、水道及排灌系统中产生淤积。

(3)排灌系统的保护。施工现场经过排灌系统时,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工程措施,以确保排灌系统不间断工作。

(4)水源污染的防止。施工单位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含有污染物质和可见悬浮物的水排入河流、水道或现有排灌系统中;石灰、水泥等易散材料应远离水源。

(5)垃圾的处理。垃圾应集中堆放,如果垃圾中含有毒成分,处理区应密封,以防止对地表水的污染。

(6)扬尘控制。施工单位要采取预防措施,使施工作业区的粉尘污染减至最低限度。

(7)施工噪声的控制。施工单位应尽量减少与施工无关的噪声,使用产生高噪声的机械施工时,应注意时间性,尽量减少对人群的影响。

(8)取土及弃土。沿线取、弃土方式虽然简单,成本低,但它严重破坏公路沿线的地表生态,造成的损失长时间难以恢复,原则上应予禁止。施工单位应保证取土坑开挖后,不致阻碍周围地区的自然排水,也不增加对天然排灌渠道和水沟的污染和淤塞,以及防止不必要的占地影响景观,掩埋农田、森林、淤塞河道、改变方向。有条件时,应将弃土整平绿化,与原地貌保持一致。

(9)采砂及取石。施工单位在河流中采砂时,应注意防止河流状态的变化。在采石时要遵守爆破安全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噪声,防止因爆破引起山体坍塌。

(10)路基开挖。施工单位在路基开挖过程中要禁止采用大型爆破,以免引起山体松动,造成大量的岩体坍塌和水土流失,影响边坡稳定,以及对人体、牲畜、建筑物产生伤害。

(11)沥青拌和厂和混凝土预制厂污染的控制。沥青熬炼要求建石拌和,并在人口聚居区的下风口选址,混凝土预制厂的选择不要对水源、农田、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第3篇

(一)环境税收的基本内容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税收作为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饱受环境问题的困扰,率先尝试将税收用之于环境保护,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鉴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世界银行的有关专家建议发展中国家“针对环境的破坏征收环境税”。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将保护环境作为其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一个以纠正市场失效、护环境为政策目标的新的税收类别——境税收正在悄然兴起。

由于国情和税收政策的差异,各国环境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通常都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一是以保护环为目的,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课征专门性税种,一般称之为环境保护,它是环境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如荷兰的燃料使用税、废物处理税和地表水污染;德国的矿物油税和汽车税;奥地利的标油消费税;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课征的二氧化碳税以及噪音税等等。二是其他一般性税种中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种税收调节措施?包括为激励纳税人治理污染飞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采取的某些加其税收负担的措施。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后者通常是作为辅内容而存在,配合种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发挥作用的。

(二)环境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环境税收的产生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不仅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重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和效原则,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续发展。

自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本世纪80代被明确提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比较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于1992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很多国家也相继定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环境的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保护环境就成为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问是无法靠市场本身来解决的。因为市场并仁万能的,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如环境保护等“外部性”问题,它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完全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他们往往既不从全局考虑宏观经济效益,也不会自觉地考虑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问题。因而,那些高消耗飞高污染、内部成本较低而外部成本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会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盲目发展,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宏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对此,市场本身是无法进行自我矫正的。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之外,还应采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工具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首先,丁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课征环境保护税无疑是保护环境的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会加重那些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通过经济利益的调节来矫正纳税人的行为,促使其减轻或停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征的税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な乱怠F浯?在其他有关税种的制度设计中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生产经营行为或产品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可以引导和激励纳税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税收是政府用以保护环境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手段。

2.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平等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则。但是,如果不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用全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进行治理,而这些企业本身却可以借此用较低的个别成本,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这实质上是由他人出资来补偿个别企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将税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可以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由此可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完全合乎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环境税收的产生,既是源于人类保护环境的直接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活动主体所拥有的独立经济利益和独立决策权利又是环境税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环境税收首先诞生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环境问题是入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过度地采伐森林和放牧,使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危及农、林、牧业的发展,而且使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地发生。二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多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加之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骤增矿严重地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源。三是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提高,使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机动车辆的增加则使空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环境问题正在我国重演.

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环境税收制度建设,运用税收手段来保护我国的环境显然是非常必要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为环境税收制度的存在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和客观条件。

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申的环境保护结施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运用税收手段加强环境保护也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早在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制度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不仅得以延续,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消费税。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焰火、汽油、柴油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入征收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2.增值税。

对原材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石干石等废渣的建材产品和利用废液、废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免税优惠。

3.内资企业所得税。

规定利用废液、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4、外商投资企业和夕卡国企业所得税。

规定外国企业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所取得的转让费收入,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给予免税。

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对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环境、减轻或消除污染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林工程、森林保护、高效低残留农药、城市煤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投资项目规定了零税率;而对一些污染严重、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小冶金、小炼油以及部分化工项目规定按30%的高税率征税。

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未真正构建起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首先,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保护税。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其次,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税制中为贯彻环境保护政策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影响了实施效果;二是消费税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显得比较粗糙,仍有进一步改进、细化的必要。

三、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设想

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作为环境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一)改革和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思路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是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些税收措施,奠定了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础。今后的环境税收制度建设,应将改进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

(1)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优惠规定。

(2)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兔的规定。

(3)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

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2.改革消费税制度。

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做如下改进:

(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

(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帆才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基本设想

作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一项措施,我国从1982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征收排污费。这一举措对于遏制环境污染确实起到丁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征收范围较窄,征收标准偏低,调控力度较弱,加之征收乏力,拖欠飞拒缴现象严重,征收效果不够理想。有鉴于此,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应采取“费改税”的方式。在总结排污费征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环境保护税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革。适度扩大其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并纳入税收制度体系,以便拓宽其调节领域,增强调节力度,增加课征的“刚性”,取得更佳的征收效果。

1.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目前,应列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的首先是排放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包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及各类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的行为。因为,此类行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仅工业废物排放就构成我国污染源的70%.而且,对此类行为课税,我国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也有大量的国外经验可供借鉴。其次应把那些用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答种包装物品纳入征收范围。此类物品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不易消除,而对其课税在操作上又比较简便。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3)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及征收管理涉及诸多环保科技问题,因而,在该税种的立法乃至征收管理过程中,税务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协作。(4)为避免纳税人和公众的误解,应在环境保护税税法中申明,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是否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判定其合法?性的标准。对某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目且使缴纳了环境保护税,政府和司法部门仍可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规进行处理。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环境税收的基本内容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税收作为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饱受环境问题的困扰,率先尝试将税收用之于环境保护,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鉴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世界银行的有关专家建议发展

由于国情和税收政策的差异,各国环境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通常都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一是以保护环为目的,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课征专门性税种,一般称之为环境保护,它是环境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如荷兰的燃料使用税、废物处理税和地表水污染;德国的矿物油税和汽车税;奥地利的标油消费税;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课征的二氧化碳税以及噪音税等等。二是其他一般性税种中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种税收调节措施?包括为激励纳税人治理污染飞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采取的某些加其税收负担的措施。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后者通常是作为辅助性内容而存在,配合种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发挥作用的。

(二)环境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环境税收的产生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不仅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重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和效原则,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续发展。

自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本世纪80代被明确提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比较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于1992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很多国家也相继定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环境的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保护环境就成为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问是无法靠市场本身来解决的。因为市场并仁万能的,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如环境保护等“外部性”问题,它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完全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他们往往既不从全局考虑宏观经济效益,也不会自觉地考虑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问题。因而,那些高消耗飞高污染、内部成本较低而外部成本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会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盲目发展,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宏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对此,市场本身是无法进行自我矫正的。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之外,还应采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工具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首先,丁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课征环境保护税无疑是保护环境的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会加重那些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通过经济利益的调节来矫正纳税人的行为,促使其减轻或停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征的税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 な乱怠f浯?在其他有关税种的制度设计中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生产经营行为或产品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可以引导和激励纳税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税收是政府用以保护环境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手段。

2.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平等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则。但是,如果不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用全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进行治理,而这些企业本身却可以借此用较低的个别成本,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这实质上是由他人出资来补偿个别企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将税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可以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 由此可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完全合乎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环境税收的产生,既是源于人类保护环境的直接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活动主体所拥有的独立经济利益和独立决策权利又是环境税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环境税收首先诞生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环境问题是入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过度地采伐森林和放牧,使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危及农、林、牧业的发展,而且使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地发生。二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多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加之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骤增矿严重地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源。三是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提高,使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机动车辆的增加则使空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环境问题正在我国重演 .

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环境税收制度建设,运用税收手段来保护我国的环境显然是非常必要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为环境税收制度的存在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和客观条件。

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申的环境保护结施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运用税收手段加强环境保护也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早在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制度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不仅得以延续,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消费税。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焰火、汽油、柴油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入征收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2.增值税。

对原材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石干石等废渣的建材产品和利用废液、废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免税优惠。

3.内资企业所得税。

规定利用废液、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4、外商投资企业和夕卡国企业所得税。

规定外国企业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所取得的转让费收入,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给予免税。

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对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环境、减轻或消除污染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林工程、森林保护、高效低残留农药、城市煤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投资项目规定了零税率;而对一些污染严重、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小冶金、小炼油以及部分化工项目规定按30%的高税率征税。

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未真正构建起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首先,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保护税。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其次,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税制中为贯彻环境保护政策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影响了实施效果;二是消费税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显得比较粗糙,仍有进一步改进、细化的必要。

三、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设想

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作为环境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一)改革和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思路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是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些税收措施,奠定了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础。今后的环境税收制度建设,应将改进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

(1)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优惠规定。

(2)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兔的规定。

(3)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

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2.改革消费税制度。

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做如下改进:

(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

(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帆才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基本设想

作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一项措施,我国从1982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征收排污费。这一举措对于遏制环境污染确实起到丁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征收范围较窄,征收标准偏低,调控力度较弱,加之征收乏力,拖欠飞拒缴现象严重,征收效果不够理想。有鉴于此,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应采取“费改税”的方式。在总结排污费征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环境保护税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革。适度扩大其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并纳入税收制度体系,以便拓宽其调节领域,增强调节力度,增加课征的“刚性”,取得更佳的征收效果。

1.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目前,应列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的首先是排放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包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及各类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的行为。因为,此类行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仅工业废物排放就构成我国污染源的70%.而且,对此类行为课税,我国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也有大量的国外经验可供借鉴。其次应把那些用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答种包装物品纳入征收范围。此类物品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不易消除,而对其课税在操作上又比较简便。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3)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及征收管理涉及诸多环保科技问题,因而,在该税种的立法乃至征收管理过程中,税务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协作。 (4)为避免纳税人和公众的误解,应在环境保护税税法中申明,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是否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判定其合法?性的标准。对某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目且使缴纳了环境保护税,政府和司法部门仍可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规进行处理。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环境治理;综合利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TM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92-01

钢铁生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相对重要的构成,但是,钢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要求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要能够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预防污染、治理污染等有效措施来提升企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造福百姓[1]。

一、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意义分析

(一)满足我国环境现状改进的需求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各种环境灾难越来越普遍,包括垃圾、水、大气等污染,特别是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重工业进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废渣以及工业制水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会导致环境污染力度逐渐加大。从2013年开始,各地雾霾天数开始增加,特别是华东和华北地区污染程度更是让人触目惊心[2]。钢铁生产期间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m、烟尘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所以,做好钢铁生产企业环境治理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环境现状。

(二)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需求

钢铁生产企业作为重污染行业的主要治理对象,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其环境治理问题也加以重视,期望进一步提升解决该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力度,除了颁布相关计划之外,新的《环境保护法》也在2015年开始实施,国家开始通过相关措施来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指标进行监管,保证污染排放力度得到控制。通过对钢铁企业进行考核来进一步淘汰各种落后的产能[3]。

(三)达到钢铁企业生产绿色钢铁的要求

随着钢铁产量的逐渐增加,产能过剩现象越来越明显,钢铁企业冶炼工艺难以达到先进的水平,这就一些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成为制约整个行业环境治理的因素。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要能够遵循各种环境法规要求,并且做到持续改进,进一步贯彻并落实预防污染的要求,通过对资源高效利用的坚持来推广环保技术,深入推动公司环境绩效管理工作,做好环保设施管理、控制重点环境因素,从根本上推动环保体系的质量运行。

二、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措施分析

(一)贯彻并学习法律法规

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现阶段法律法规体系中较为严格的行政法,其中很多规定都会对企业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制约[4]。首先,钢铁企业为了能够让生产行为中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达到环保法规要求,就会主动积极地降低产量;其次,因为新的方案对于污染企业的罚款所遵照的是“上不封顶”的模式,这就从根本上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污染惩罚力度开始加大,但是,很多钢铁生产企业为了能够规避这些罚款预计会主动增加罚款力度,但是,钢铁行业经营形式难以全面好转,个别环保成本较高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压力退出市场,这有利于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从而缓解市场供应的压力。而且各种法律法规对于钢铁企业环境治理能够提供相应的指导,也是对钢铁企业发展的一种约束。

(三)通过成立环保小组来落实领导责任

钢铁生产企业成立环保工作小组,并且定期召开环保工作会议,对公司阶段性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研究,通过传达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指令来监督检查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还要针对同类型企业单位环境保护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加以推广,结合公司所规定的各种职责要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管理条例来分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四)提升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

为了进一步实现“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的发展要求,钢铁企业每年可以对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加以编制,并且需要将这些计划都列入到相应的环保指标,要求达到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要求。二级单位则需要围绕总公司所下达的目标细化来分解减排指标要求,从技术、设备、管理等不同方面进行治理,结合实际需求来对环保工作内容进行制定,保证环保责任和环保意识都得到提升。职能部门还需要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测量,通过对环保指标的跟踪来对二级单位加以考核,整个公司通过纵向、横向来顺利完成年度工作指标。

(五)积极推动清洁生产

钢铁生产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能够实施全新的生产模式,清洁生产作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点,钢铁生产企业要能够积极构建系统规模的生产工作体系,并且在生产工序不同环节上都配置系统的环保设施,积极推进各种环保工艺;还需要和省市监控中心进行联网,保证重点部位能够实现在线监测。焦炉配备的布袋除尘器,并且焦炉煤气是吸纳全部脱硫之后再进行使用[5]。只有不断转变全新的发展方式,并对产品结构加以调整,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够避免废气、废水、环境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控制和降低不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施低碳技术、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的要求,从而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美化厂区,从而保证资源得到利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结语:

通过对先进科学生产工艺的使用,钢铁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就要能够在物料损失降低、储存原料封闭等方面选择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对先进环保设施、工艺流程的使用来高效使用各种废弃物料,帮助钢铁企业产生更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庆芝,何枫,雷家X. 循环经济下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效率与技术创新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06):1-8+128.

[2] 刘涛. 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为契机 促进中国钢铁工业绿色转型[J]. 环境保护,2014,(21):34-38.

[3] 张雅. 钢铁产业生态化设计与政策选择[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7):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