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内控现状;理顺监督关系;发挥监督职能

一、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必然产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侧重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达到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市场占有层面。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生产安全、研究开发、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投资、销售与收款、人力资源的配备、信息管理与披露等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监督

内部控制监督是经济监督职能,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授予内部审计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督检查的权利。他是根据国家有关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依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而行使经济监督职能。而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控制监督最基本的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为依据,是帮助企业管理层在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并监督所有的活动都在董事会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秉承董事会的战略思想。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经营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客观评价。目的: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和股东的利益。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1、内部控制制度

是企业最高层赋予经理层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保证企业在健康中求得发展而制定的生产及经营环节内部控制制度。但良好的书面内部控制制度并不等于与实际执行是一致的,它需要企业高层领导进行不断的教育、贯彻、执行、总结、修正。

2、内部控制监督

是内部“审计监察部门”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他侧重于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及任何经营活动的控制点是否得到了有效的约束;相关环节损失的予警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者之间的共同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自我约束、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适应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同之处是,前者是制定制度并执行: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贯彻执行;后者是监督检查: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及企业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中不断发现问题和经营中的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上报董事会审议、批准、落实,以达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企业内部监督检查机构的现状

2001年6月,财政部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标志着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进入新阶段;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它具有统一性、普适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公认性,这标志着我国监管部门联手打造的具有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已逐渐为企业经营者所重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成为企业加强经营各环节管理的内在需要。但基于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重视程度不够

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隶属公司董事会领导,并建立了各项审计制度,制定了年度审计检查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但由于企业经理层对内部审计监督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对中层管理干部的宣传不到位,使之被检查的单位对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及时,或整改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人员的配备。由于各种专业操作软件开发滞后,审计手段基本是依靠手工操作;审计机构缺少实践经验及综合素质人才,对理论与实践的论证缺少有力的佐证,使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处于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双重领导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构设立较晚,由于对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的职责范围、隶属领导层的实质性划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构的职责及权限划分不明确。有的企业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处于董事会和经理层双重领导。既日常工作安排及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由经理层管理及考核。岗位工资及效益工资等由经理层提议,董事会决定,这样对内部“审计监察部门”拓宽审计范围和审计检查深度受到局限和制约。

(三)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由被监督者直接领导

有些企业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隶属被监督层(总经理)直接领导。大多数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由总经理具体布置实施:相应的制度规定、各项经营支出都是由总经理签署意见方可执行;中层干部的考核、任用都是由经理层评价决定。企业一般都重视生产环节、销售环节,认为只要生产出合格产品能够销售出去有盈利就行。因此,要求内部审计监督检部门定期检查会计核算,没有将控制活动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这就造成了审计监察部门被接受监督者考核的状态。因此,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独立审计的作用,使之内部控制行同虚设。

(四)未成立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对企业的管理没有约束力

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未成立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多数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既是“会计控制”。企业基本停留在财务自身检查中,主要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查证上。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由于高级管理层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决定了经理层制定的制度的侧重点,因此,企业财务事后自身检查对内部控制显然受到了局限,那么也就很难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和内部管理环节潜在的经济效益。未成立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对企业的管理没有约束力,也就不可能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的决策正确与否及时作出评价和修正。

三、如何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监察职能

国外内部控制、我国内部控制的经验表明,企业出现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多不是控制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与监督及跟踪落实的问题。因此,必须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监察职能,而如何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监察职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顺内部监督控制的关系

公司内部控制架构应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分别行使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形成了权责明确,相互制横、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关系。

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

如果将内部控制监督部门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那么董事会对总经理的领导就缺乏监控措施,产生的问题是加剧了内部人控制。因此,对于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定位问题。应看其规模情况而定:企业规模较大、业务也较复杂的应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监察部门;对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不是很复杂,可由专人负责。但不管是设立审计监察机构还是委派专人负责,他的隶属关系都应在公司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其审计活动受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审计监察部门独立行使职权,定期与不定期地对职能部门及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重大项目及其他业务进行审计和例行监督检查。控制和防范风险。不受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的干涉。审计监察部门对有关责任人有问责的权力;对查出的问题和相关责任有追究的权力;有告知对责任人处理处罚的依据;对触犯刑律的。审计监察部门有权提出行政处理建议报请董事会批准,并提请司法机关处理。审计监察部门隶属董事会直接领导,其原因在于:审计监察部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董事会对受托经营的经理层的监督。因此,审计监察部门只有直接对企业主要经营决策的董事会负责,才能保证这种监督的效果,才能有效遏制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行为,才能有效地减少高级管理人员舞弊的机会。

2、审计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及权限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与权利应予以明确规定。审计监察部主要职责:负责对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收支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检查。并评价内部控制的效果。其权限:①检查公司现有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是否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③检查公司是否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信息管理是否顺畅;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④检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兼顾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是否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是否能够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否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奠定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监察方案

应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方案》。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方案的制定应向事前控制、事中重点部位检查、事后风险评估及重点纠正落实等方面转变。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的目标和原则;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对各部门业务处理过程申的关键控制点的落实;必须监督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方案》,应按照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随着国家财税政策及相关法规的变化、企业职能部门业务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方案》。

(三)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检查的方法:要偏重于全面、综合、前瞻性的审计内容。确定年度审计监察工作计划,明确不同的审计对象,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与策略。在关注个性和共性的基础上。审计要做到“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每次检查要编制审计方案,确定被审计单位、审计时间、实施审计区间(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具体审计内容,经董事长批准后,下发审计通知。采取生产经营现场检查、工艺过程询问、库管人员谈话及财务凭证抽查等。对查出的问题明确源流,寻找内控薄弱环节,得出准确的审计判断,编制审计底稿,同时提出整改意见。对重要岗位在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及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审计监察部门根据底稿形成审计报告上报董事会,经董事长批准后,对被审单位下发审计决定,要求被审单位在接到审计决定十五日内。将整改情况上报审计监察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及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填列“复检情况传阅单”,包括:具体整改情况、被检单位相关人员及负责人签字、审计监察部门评价及复检意见。对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审计监察部门限定最后整改日期,报给主管该单位的高管人员签署意见,并报董事长批阅。按批阅要求继续监督整改,并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完善内部控制跟踪检查制度

内部控制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取决于严格规范的内控监督检查方案的支撑。从而夯实了内部审计权限的实施。要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不当管理措施,并保证问题整改的彻底性,就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跟踪检查制度》,使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责、权、利的行为必须在制度的约束中进行。职权的分工一旦形成,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人不能超越限定的权利。审计监察部门不仅是能够发现问题,而且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并通过跟踪监督检查纠正问题的进度及效果,从而控制因管理继续失误带来的损失,否则,被查出的问题不能立即整改,上行下效。的氛围一旦在企业形成,就会损坏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造成任何制度的落实将是一句空话,甚至给企业带来破坏性影响。

(五)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控制与被控制是一种固有的矛盾,要想使被控者自觉地遵从控制者的意志,单靠内部控制制度约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还应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在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前,必须先明确考核项目的责任归属,明确管理的权责范围,使考核工作更公平合理。考核内容应根据国家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重点考核各项业务的控制点。内容包括:采购与付款、成本费用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筹资活动、存货管理、企业担保、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销售与收款、预算执行等。为使考核制度有章可询,可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细则》。发现一处问题。除扣相关责任人一定比率的岗位工资外,还应按规定限期进行整改。并根据被审单位的“整改回复”进行复审,对不能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除加大力度考核外,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通报批评。严格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质量的根本保证。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内控体系管理;纪检监察工作;关系;探讨

内部控制体系是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惩治财务欺诈,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近年来,中国一些国有上市企业也都建立了一套针对中国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也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在美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没有纪检监察工作,纪检监察部门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那么,在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还是否需要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纪检监察工作是否应该被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之中,如何处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纪检监察工作之间的关系,这是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内部控制管理与纪检监察工作的一致性

(一)促进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让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人人都能够遵循的统一完整的制度体系,达到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都能被体系涵盖并有效的控制。纪检监察工作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参与和监督检查等形式,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督促企业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从这一点看,内部控制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都是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科学严密的制度,达到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的目的,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规有序地进行。

(二)规范员工行为

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一是内控活动,企业按照岗位职责的分工不同,对员工进行授权和分配责任,并落实分解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治理机制。通过内控活动使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目标相联系,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纪检监察是对监察对象的管理行为、能力、工作效率及其是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规范和查处,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得以严格执行。因此,无论是内部控制管理还是纪检监察工作,都是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通过内部管理纠正和遏制违规违纪现象,使员工活动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认识,确保决策层的指示和各项规章制度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三)维护企业利益

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工作流中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发现那些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企业管理层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尽力地将风险控制在最小水平,促进企业朝着盈利目标和成就其使命方向持续发展。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以生产经营目标和改造扩大建设的重点、难点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资金运作、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设备引进、劳动人事等方面选题立项,开展工作,达到为企业降低成本、挖潜增效、规范运作,减少漏洞,使问题不发生或少发生,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内部控制和纪检监察的目标都是减少企业风险,维护企业利益,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二、内部控制和纪检监察两者的区别

第一,内部控制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纪检监察工作是一种监督活动。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系统化的框架,是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包括内控环境、风险分析、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和联系,组成了一个完善的系统,可以灵活地随条件变化而变化,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使管理框架越来越紧固严密,达到使企业管理各个环节全被受控的目的。纪检监察工作是在企业党政的领导下,依照国家的党纪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活动的合规性检查把关,对企业监察对象的管理行为、工作效率、廉洁从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质量、运营状况、效益等情况进行规范制约的监督活动。它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稳定和保护广大党员干部为目的,通过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强化科学、规范管理,促进企业各方面管理工作遵章有序地进行。

第二,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纪检监察工作主要体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对企业各个工作流的反复梳理,不断查找风险点和失控部位,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从而使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它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纪检监察工作也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比内部控制管理多了惩防并举的环节,即在发现问题前要警示预防,解决问题后要追究惩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惩治有力,能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预防有效,能够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干部廉洁从业问题。

第三,内部控制管理是自我完善的过程,纪检监察工作是为企业服务的过程。

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体系一旦建立就可以一劳永逸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业务流程与风险也是在不断更新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不断地补充完善,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调整中,体系运行越来越科学严密,最终达到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控制。纪检监察工作主要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通过查办案件、效能监察、源头治理、廉洁教育等方式,履行“教育、监督、惩处、保护”四个职能,为企业规范运作、查找漏洞,监督防范、加强管理,保证企业的效率,维护企业利益,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做好服务。

第四,内部控制管理是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纪检监察工作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的实现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内部控制管理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有关人员实施,约束和规范企业管理行为,规避风险,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披露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纪检监察工作是把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要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相结合,把廉洁高效的行为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去,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纠正,保证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落实,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纪检监察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

三、准确把握两者关系,充分发挥监督控制作用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为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是按照制度进行工作的,什么行为是合规的,什么行为是应该纠正的,都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依靠制度来规范运作。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统一体,在不断的理顺中囊括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成为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包容性都很强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将有利于纪检监察部门更系统地把握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执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促进纪检监察部门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廉洁从业规定,使纪检监察制度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不脱节无空档。

(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使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目标更加明确

内部控制体系在反复梳理流程和分析风险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体系内的各项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修正和完善,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权限。这就使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内容更加清晰和明确,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有计划有目标地调整监察项目和监督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活动,持续健全更加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逐步完善的实际情况,纪检监察工作也可以由过程监督逐步转为重点环节监督,以点牵动面,既可以集中精干力量又使监督工作科学、务实、有效。

(三)纪检监察工作被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纪检监察工作在党委领导下参与企业管理,作为一项企业管理活动,应该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要被纳入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纪检监察工作在内部体系中,随体系建设一道梳理监督流程,查找监察程序中存在的风险点和控制缺口,不断地对纪检监察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流程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严密、长效、可操作。从而使纪检监察部门在一个标准规范的程序中开展监督工作,更好地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四)纪检监察工作为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企业的核心是人,人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根本因素,是人建立企业的目标,并将控制机制赋予实施。人的思想道德影响着人的从业行为,人的从业行为影响着企业的利益。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对象正是人,是监督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纪法规和企业标准,对人的不正当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采用预防和惩处等方式,使有违规倾向的人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创建廉洁文化、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党风建设责任制等,都是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的从业心理和廉洁正确的从业行为,为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五)纪检监察惩防体系是对内控体系的有力支持和补充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内部审计;监督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内容对企业管理行使监督作用,及时指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1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1.1监督目标的一致性为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指出了工作方向。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均对企业金融资本各项活动行使管理监督职能,从日常工作和报告性结论为企业经济安全及企业结构稳定提供参考与指导。财务会计以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为指导,对公司各项活动实行规范化记录、核对,并做出年度、月度财务工作总结报告,对企业各个时间段营业额度、营业成本、利润、运营支出及收入等进行统计,能够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企业在市场运营体系中的综合实力,也能反映各时期发展规划的变动,当各个经济指标都接近临界值时,财务会计会向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避免发生资金断裂的风险。内部审计则会对会计信息行使监督职责,对企业产品从市场调查到进入市场流通中的各个环节反馈回来的数据通过科学运算开展分析比对,使企业既能够维持平稳运行,又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都能够从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各项数据出发开展经济管理,并通过各项指标的限定以及预警,对企业管理工作发挥监督作用。1.2监督职能的互补性能够对企业管理行使全面的监督作用。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在职能上具有互补性,第一,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大量数据资料为依据开展审计工作,并对财务会计工作行使监督职能。第二,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大量资金流动和交易流程开展预算、记录与核对等工作,会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受到各方监督,同时还要接受内部审计检查,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使财务会计工作更为规范化。两者在部门与岗位职能上既有合作,又有制约,在职能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使企业管理监督更为全面、有效。1.3监督职能的独立性提高了企业管理风险的防范效果。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是两个独立的部门与岗位,两者的监督职能也是各自独立的。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内部会计控制,以日常财务会计业务为基础,对企业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对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机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记录进行控制,从而对企业财务会计内部业务进行控制与监督,并对企业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与控制。内部审计则是由独立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各个被审计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实行再监督,包括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监督;不仅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执行监督与审查,还要对内部控制报告环节的有效性执行监督与审查。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具体事务的超脱性与独立性使其监督职能有了更为客观、公正的效果。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在监督职能上的独立性,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防范管理风险。

2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管理研究

2.1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要确保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监督作用能够落实,必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四个方面实施:第一控制会计人员素质,提高对会计岗位的素质要求,培养财务会计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后续教育以及岗位轮换等措施。第二,加强对企业会计机构的控制,强化会计机构独立性,明确划分财务会计职权,分离无法相容的职务等。第三,加强对财务会计业务操作程序的控制,将企业所有经济业务全部纳入到财务核算中,明确财务会计和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等。第四,加强对财务会计记录的控制,对会计凭证进行审查与记录,对会计账簿进行登记与稽核。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需要明确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健全审计程序,明确其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2.2加强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机构人事管理的独立性。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本身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也会给企业活动带来一定的损失,将两者有效独立,通过回避制度、督导岗位以及第三方监督等制度,使其人事管理与工作流程能够互相独立,分离财务会计部门与财务审计部门,由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直接的领导与管理,既保证其独立性,又能保证两者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处理同一项经济事务时,将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职能进行阶段性的分解,最大限度发挥财务会计的事中监督作用以及内部审计的事前事后监督作用,发挥内部审计对财务会计的事中监督作用。2.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要加强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便于财务会计通过各个业务部门的子系统掌握更为全面而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内部审计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财务会计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开展事中审计,扩大审计时间维度,加强企业财务状况纠错能力,及时指出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以准确的数据资料与科学运算分析为基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详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3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通过更强的防范与控制管理能力,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加强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企业要通过健全的制度、科学的岗位设置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提高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对企业监督的独立性、互补性,有效防范企业管理风险。

作者:刘彤 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佳.浅谈企业应如何加强内部财务审计管理[J].时代金融,2015(29):135-139.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黑龙江中自控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摘 要: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会计监督作为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法律机制不健全、缺乏内控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究了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路径,以期服务于企业经营和决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http://

关键词 :企业;会计监督;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10-02

收稿日期:2015-05-22

作者简介:刘裕秀(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和意义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实施会计监督,需要依据财务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应的机构、部门及其人员行为的合理、合法和有效性实施监督管理,并使用一定的检查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会计监督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直接有效的监督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改善,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

会计监督按照其监督的主体不同具体可以分为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进行监督以保证企业经营的科学合理,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是指企业之外的相关部门或人员依据有关法律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予以监督。三种会计监督方式共同作用,对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会计监督帮助企业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预防和制止相关违规行为提供了保证,对保护国家、集体以及企业的合法财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会计监督机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将不断健全,对于提升企业效率,巩固企业的管理体系意义重大。再次,会计监督还能在财务核算方面给予相关部门足够的监管和激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科学合理。

二、当前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监督法律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而相关的概念不清和内部职责不明又使得会计监督难以发挥作用。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的先进管理机制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相应的会计监督机制也并非健全,管理者缺乏法制意识,企业管理缺乏约束。例如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满足自身融资需求,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或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骗取资金,这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也给银行、投资者和企业本身带来严重损失,使管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员走上违法之路。

(二)企业相关内控制和约束机制度缺乏

一方面,企业缺乏相关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尤其是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各部门和岗位无法建立权责分明岗位分离的规范,同时也会使得相关部门因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账目管理方案而使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也可能使企业内部管理陷入混乱,给企业的运营和财务带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一定的约束机制,例如企业领导拥有较大的权利,而缺乏相应的制衡,会使得企业领导基于利己的动因采取损害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而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相关会计监督意识,过分重视业务部门和市场部门的发展,往往会给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经营带来严重风险。

(三)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统一的会计系统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并不仅仅是会计的记账和核算,同时应对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的环节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的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每一项财务核算都依赖于真是的经济交易,同时为相关的使用者和决策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帮助其把握企业发展的战略。因此现代管理体制和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方面。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以及管理体制先进的企业中,建立结合管理学、财务会计和计算机科学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不断的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服务。

管理会计是目前以提高企业效益为出发点的先进的会计系统,为科学的预算、核算和决策提供更好的平台,通过集成企业的管理和会计信息,控制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断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而目前的大部分企业并未引入这种会计监督系统,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外部监督体系也较为缺乏。

(四)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有待加强

企业财务会计岗位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岗位,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真实和完整,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都将对企业整体的会计监督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业务技能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考核机制;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整体道德素养和监督意识不强,缺乏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不能在事实和法律面前严格要求自己,给自身和企业带来巨大风险。例如,我国部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实际上并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仅凭其为管理层人员的亲属便从事了会计相关岗位,因此其对于企业管理层的命令和要求并没有从监督提示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岗位职能,而成了企业管理层的附庸,给企业造成严重威胁。

三、我国企业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体系

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的发展,与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密不可分,因此为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需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法律体系。当前我国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的法律颁布了新版《会计法》,同时相关部门给予各方面的补充和完善,增加其实用性和便捷性。因此,加强企业会计监督,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法律体系和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强化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杜绝财务会计人员的将违法犯罪行为,为企业会计监督的进一步规范做好铺垫。

(二)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

不断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约束,是提高和促进企业效益,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动力,例如建立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权责统一制度等,通过此类方法发挥企业实施会计监督的作用,首先发挥企业管理经营的决策与执行相互牵制的作用,其次应不断提高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和相关账簿的内部审计要求,实行权责分离的岗位管理制度;再次,企业应该加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职能,发挥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作用,全面推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活动的开展。只有当企业管理层对于会计监督具有足够的重视,将公平竞争,诚信合法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法律体系的范围内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才能不断提高全体财务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和认识,推动企业会计监督工作。

目前,反腐倡廉工作全面展开,其中要求建立国企反腐的新常态机制,从顶层设计到战略实施,打造国有企业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改变企业目前权利分配体系,充分发挥分权制衡的作用,以《会计法》、《公司法》等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严格要求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会计人员的经济行为,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需要发挥改革国有企业更加健全的监督体制,在内部监督之外,大力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检查和审计力度,建立全方位、改效率的监督格局。

(三)加强企业整体会计体系建设

加强企业整体会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企业内部应不断推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应用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建立财务核算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工具,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提炼真实可用的关键信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战略决策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企业除应加强内部会计系统建设外,还需要不断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效用。政府监督是通过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检查和监督,此类监督具有强制性,依靠政府职能度对相关的争议实施调解,并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受损害。社会监督往往包括第三方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出具相关的公允的审计意见,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和企业经营的合规运行。

企业整体的会计体系,决定了整个企业会计监督结构的架构,是规范企业经营环节中各项信息传达和处理的关键步骤,也是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需要将会计系统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安排。

(四)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会计监督的基础,只有当会计人员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时,企业的整体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水平才能达到一个新的台阶,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客观公正、有章可循。首先,应该对财会人员从专业业务能力方面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专业工作能力;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证其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次,应建立针对财会人员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对专业业务能力强,和职业道德素质高的会计人员预计奖励和支持,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会计人员要给予严惩,从而建立奖惩分明,奖罚有序的企业氛围和内控环境。

以新疆某国资公司为例,该国资公司每年组织财务会计人员集体学习《会计法》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并对相关的会计技能进行考核激励,根据从业人员特点、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方案,以课件或者视频形式,对专业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授课和培训,并结合案例,开展小组讨论,不断引导会计人员提高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经过此项学习,会计人员发现自身的不足的缺陷,不断解决自身的问题,相互监督和鼓励,将这种学研结合的方式不断发展,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应用于解决企业实际中的工作困难。

除此之外,也可以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海报等媒体加深公众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从而发挥消费者对于相关企业会计监督不利的敏感程度和监督力度。

四、结语

随着市场化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内控制度的先进程度成为影响企业效率的重要因素,也对企业会计监督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认真布局,宏观上需要国家和社会完善相关法律监督,微观方面需要企业不断加强会计监督机制,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系统,为企业发展和战略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当政府法规和公众监督越来越精细严格时,企业会计的违规风险将会很大,其健全的内控制度和高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则会出现。基于此,企业从内外两方面发挥会计监督的能动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决策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健康稳步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1] 静涛.对健全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14(22).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目前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的会计监督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会计监督相对于会计造假的速度来说,仍然乏力。我国的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靠企业的内审部门,是为了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保证企业的经济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规章的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的法规、规章的总称。但是由于内部审计也是为企业服务的,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在遇到一些不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经济事项时,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维护的是本企业的利益,这样的内部监督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和社??监督两部分,相对于内部监督而言独立性是很强的。但是由于政府机构设置的混乱,很多政府机构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确。比如财政、物价、工商等部门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执法机关的职责划分却并不明确,甚至有些重叠的现象,这就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违法行为时,出现各个部门都来管,不知道听谁的,或者大家都不管,任由其发展的情况,这就弱化了政府的监督作用。而社会监督主要是会计事务所的监督,但是由于会计事务所为了争夺客户,可能与被监督单位同流合污,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等情况,这使得社会审计的监督也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的具体措施

为了确保会计主体经济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让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在会计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保证企业资产完整、财务人员安全并杜绝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减少企业不合理的开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内部监督人员和内审部门,缺乏内部监督和牵制的机制,甚至有些连最基本的会计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也没有做到,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科学的设置内部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内部监督人员。强化对内部监督人员的培训。现在的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在会计处理方面也会有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内部监督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具有全面、综合的会计、税收、经济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知识,能够进行会计电算化和网络技术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企业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要想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有科学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这是企业内部经济行为的标准和尺度,也是企业经济运行和财产安全的保障。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也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它是为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根据企业的运行情况以及确保企业经营总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各项约束、考核和调节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做出决策,另一方面企业还要依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在社会上的良性发展,在今后的融资、发行债券以及上市等活动中取得优势。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形成自觉、自律的会计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上,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执行、去量化、去考核,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度落到实处,利用制度去管理人。要强化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内部监督的责任,严格落实新《会计法》中关于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会计人员办理非法事项的法律条款,加强会计人员违法的处罚力度。新《会计法》修订以后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要求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这也是对会计违法行为最大的威慑力。

(二)强化外部政府监督职能

除了我国相关法制建设需要跟进以外,加大企业外部监督力度也是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办法。我国新《会计法》在外部会计监督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各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严格遵照执行。从目前的情况看,外部政府监督部门对企业重复监督检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应该准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将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各个部门的会计监督责任进行界定,确保会计监督的有序性和条理性。各个部门的分工可以根据部门的职能特点来划分,比如税务部门在监督企业是否依法纳税时,要检查企业会计利润的调整和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否合规、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会计信息监督检查机构,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类大小公司进行业务检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工商部门建立会计信息造假登记系统,对企业的会计造假情况进行登记,重点关注有造假前科的企业,加大造假的处罚力度,遏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政府审计主要关注企业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或者有政府资金投入项目企业的监督。在实际的会计监督工作实践中,各个部门的监督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加大对企业经济违规的处罚力度,树立外部监督的权威性。

(三)逐步完善社会监督

政府监督由于力量和经费有限,不可能监管到每一个企业和企业的每一项业务,这时可以加强第三方审计的作用弥补这些监控死角,加强审计独立性,更好的完成监管任务。注册会计师是会计行业的精英,能够很好的起到独立的会计监督职能。在法律上要不断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在政策上和法律上给予支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积极性,重视注会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能够向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审计监督服务,确保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健康运行。

(四)改善会计监督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