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定义

企业信息化定义

企业信息化定义

企业信息化定义范文第1篇

毋庸置疑,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推进技术自主创新、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据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近期的报告显示,在我国四千多万家中小企业中,真正建立了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不到37%,甚至接近70%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却依然受阻于数字鸿沟。面对信息化困局,中小企业该如何跨入信息时代大门呢?

6月26日,全国首个由地市政府搭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这一平台的启动,是否能启发业界寻求中小企业信息化困局的答案呢?

政府服务平台受宠

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很不理想,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稳定和持续发展。

针对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信息化的问题,近些年来,研究甚多,各种模式层出不穷,经过实践的检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专家逐渐强调,与大企业独立的建设模式比较,公共服务平台的模式更适合于中小企业。

6月26日,在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主办,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承办的旨在推动企业信息化的“2007企业信息化九州行巩义站”研讨会上,许多当地的中小企业代表对记者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的向往和担忧: 一方面采用公共服务平台确实能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 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为公共服务平台本身的可持续性和信誉担心。

“我们企业用过一家社会平台的服务,可不久这家知名的平台一夜间就倒闭了,我们的努力全白费了,咋还敢用这种平台!”一位巩义的小企业老板对记者说。

相对社会提供的第三方平台服务,政府的服务一直受到各界期待。近期国信办、信产部等多次发文强调,政府应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服务中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在此次企业信息化九州行研讨会开幕式上启动的“巩义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意义非凡。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级巡视员徐耀明对巩义的成绩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在巩义这个工业化的全国百强县,召开企业信息化九州行研讨会,并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对于推动巩义、河南乃至全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副总裁金羽中认为: 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信息推广活动――企业信息化九州行研讨会之所以能首次在全国百强县召开,正在于巩义的信息化建设和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作为直接受益者,巩义市矾土粉加工厂厂长张青普感言: 应用巩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的管理软件租用和虚拟主机服务,将为他的企业每年节约资金至少10万元,而且他对平台将带来的商机更为期待。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记者登录了巩义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网站,看到这个综合的平台主要包括了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企业内部应用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网上交易结算服务平台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

据巩义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于建设介绍,巩义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使中小企业在不投入大量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前提下,获得与大型企业同样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平台可以满足企业对外宣传、实现网上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网上洽谈、人才培训、内部管理等多种需求,全面提升我市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群体和行业的协作能力及综合竞争能力。”于建设介绍说。

谁来唱主角?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专家郭诚忠认为,企业自身当然是企业信息化的主体。确实,政府搭起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唱主角的应该是我们的中小企业。这就要求这些中小企业不能把信息化和应用服务平台当做赶时髦,而是要结合自身需求主动开发应用。

“巩义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做得是非常到位的,在全国应该说是有很多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的。”黑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郭玉森对这一平台给予了赞誉,同时他也坦言,平台建成之后马上要迈到第二个阶段,就是如何应用这样一个平台,“我想这是巩义市和河南省要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挑战。”郭玉森语重心长地说。

珠海市信息中心秘书长周德元认为: 巩义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这一平台汇集的主要是大批的没有能力自己建设信息化的小企业,这些企业连购买信息化设备和正版的软件都困难。

由此看来,如何引导这些唱主角的企业发掘自身信息化需求,有效应用政府搭建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信息化之外求解

信息化是手段,企业要解决的是实际的生产、管理等业务问题。大部分专家都感言,企业如何应用信息化是相当复杂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信息化之外。同样地,如何有效应用政府搭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答案也恰好在信息化之外。

首先,企业信息化是个长期工程,如何让政府搭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生存下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于建设透露,巩义市已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制定了“321工程”,这个工程就是要在三年内实现政府投资从300万元到200万元再到100万元的递减,直至平台能靠自身盈利运转。

看来巩义市还是早有准备的,但是无论多么完备的方针、政策都会遇到执行一贯性的问题。信息产业部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原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季金奎对此十分关注。他指出,信息化项目应该是常态的稳定的,不能因为领导班子换届或个别领导的好恶,而影响到信息化项目的持续性。而这就要靠各级政府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来保证了。

那么企业自身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众所周知的是信息化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管理等业务流程,甚至很多时候企业建设信息化是要改造现有生产、管理等业务流程的。这使得信息化过程很多时候成了种变革,而这种变革往往压力很大,需要企业决策者的支持。同样,使用服务平台的中小企业在其信息化过程中更免不了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实施经典的“一把手”工程。传统的解决之道是,改造“一把手”的管理理念和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可否认,这在很多大企业中得到了成功实践。然而,让企业管理者在日理万机之时适应新的套路,并不容易。何况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众多的小型民营企业来说,企业主的普遍接受能力较大企业家毕竟有限,如果一味强调改造“一把手”估计有些困难。

企业信息化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学;解读;财务会计定义

一、会计定义的概述

纵观传统认知中对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定义中几个独具代表性的定义,这几种定义广泛的为国际认可并熟知,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第一,“艺术论”是被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种定义,主要是基于会计通过特定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字转换成实体的货币,并由这些货币将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转换成有用并且负载价值的信息,正是由于这些数据所承载的信息能够更好地解释其结果的内在含义,同时可以变成日后运用的基本依据,解释整个商业结果的数据文件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第二,最为广泛的定义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关的信息,那么会计工作的载体会计信息就是一个程序系统;第三,会计本身不可脱离企业而独立存在,其本质就是为企业服务,也能被定位于服务类。通过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会计工作能将企业经营的具体状况如实呈现,为相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分析报告。通过会计提供的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在这里就能将会计看成是开展量化计算的一项工作,进而为企业提供经济资源。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财务定义

(一)信息与财务信息层面解读财务会计定义

会计工作的主要活动是完成企业内的经济活动向数字信息的转换,科学系统的信息处理和条例化归档可以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目前关于信息定义的说法还比较多,无法提出统一的定义,但信息在阐述、说明和反映事物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通过反应事物之间的差别,将其特征和不同事物的变化情况呈现出来。财务会计通过运用货币的形式记录信息,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计算后,将承载着经济数据的信息反馈给企业内部部门。企业决策者通过会计提供的系统信息进行投资、理财以及经营决策,开展企业战略部署规划。结合会计资料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效益以及利润比例都详实的表现出来。财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使得企业能够真实、客观、透明的反映出其在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发展状况,为经济市场的全体参与者形成巨大的资源库,便于信息使用者决策。

(二)面向市场层面分析财务会计定义

市场通过对市场参与者提供交易环境而作为一种机制,对供求双方的需要做好相关建设,成熟的交易市场能够保证交易活动顺利完成,可以通过市场调整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市场层面的影响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市场为交易活动提供平台,买方和卖方能够在市场提供的桥梁上完成沟通,顺利完成交易活动。市场特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信息的高效使用存在障碍,财务信息的披露无法脱离市场监管而存在。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选择公开财务数据意味着私有财产转化为公共信息,这样信息的公开对于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处境有待商榷。市场参与者根据公开的财务信息资料完成后续投资决策,可以为市场价格公允以及市场稳定奠定基础。财务信息的高效使用需要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违背市场交易原则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都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对市场经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三)从经济系统层面分析财务会计定义

系统是将存在的具有依存联系关系的特殊独立结构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起来,这些特殊独立的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将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数据记录、归纳、整合加工成经济决策有用的数据,并将这些财务信息输出给信息决策使用者的一个信息整体。系统能够将其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公开透明的呈现出来,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这样的属性。基于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在市场运作中不免要从自身利益考虑,其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的,企业外部的信息决策使用者需要根据企业公开的数据和信息,结合自己主观的行业判断,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制定出更有说服力的决策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财务会计制度也更加趋于完善,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财务信息系统更好的发挥预测决策的作用。

财务会计本身的属性决定了人为财务信息系统的创造主体,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财务会计的解读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财务会计系统建设要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通过研究系统内各个部分的作用,观察系统内数据信息的内在联系,制定企业战略目标。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结构,财务报告附注对财务信息决策起到辅助作用,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数据结合表外披露的合理估计预测才能最大程度完成财务会计目标。

三、结束语

财务会计定义的解读是财务会计理论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定义可以深化知识结构,强化认知学科。财务会计是经济市场中的重要内容,现代财务会计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公正。从经济学视角研究其对会计概念的影响,探索会计发展现状,进而将其深入的运用到经济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中,以企业为平台,真实客观的理解财务会计定义。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叶凡,冯星,高军.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2013 (03):11-12.

企业信息化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影响与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时代。信息化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对企业而言,信息化的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常态,大部分企业都在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来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合理开发与使用,才是真正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支持与推广。

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及现状

1.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应用技术得狭义定义是:能运用任何一款PC软件的功效,为有需求的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它在广义上指的是:能够对各款软件的功能、设置或属性进行充分掌握与应用能力,并在任何情形下都能使用计算机高效的为所需人群提供服务。总而言之,只要是运用到PC软件为需要或可能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的技术,都叫计算机应用技术。

1.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现阶段,伴随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也得到了大力的开发与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是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快速普及与应用,更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5年12月为止,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了6.88亿,如此庞大的人群也直观的反映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及现状

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企业通过使用领先的体系集成的方式,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架构实行整合的过程,使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都能被合理有效的进行配置。这样不但能优化企业的业务、生产与管理流程,更能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辅助作用。

2.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的发展时代。在大型企业中网络信息的接入达到了100%,而中小企业也达到了95%以上;超过50%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或是电子商务网店,60%以上的企业会运用网络为客户提供服务。上述这种现状表明,我国企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具体应用

3.1生产环节的信息化控制

它是指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自动化生产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应用,对生产型企业的批量制造与流水生产进行信息化的管控。它所用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有自动操控、微电子、模拟仿真等,以实现产量提升与质量提升的有效目的。对生产型企业来言,产品的设计研发、工艺制造、生产管理与质量检验等环节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管控,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

3.2内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内部流程信息化管理,是企业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内部管理与业务流程的一种优化。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多,难度也很大,需要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里的信息集来采集资源、并对其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处理,从而为企业提供高效率与精准的管理信息及决策依据。这是一项触及各个环节与领域的技术,无论哪个企业都必须要在掌握企业状况的基础上,再来选取符合的开发项目,从一而终的将它做好,才是实现企业内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的唯一方法。

4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优势地位

(1)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数据采集水平,使员工对企业数据的采集过程变得更加简单,为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创造了信息数据的共享平台,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与分析企业的相关数据,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各项计划。

(2)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的办公水平,便于达成无纸化办公与网络化办公的环境,从而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办公成本。不仅如此,信息化的办公还能够优化办公流程,减少因人为操作而带来的工作失误,有助于提升企业办公的准确率,并且减少因繁冗环节所致的时间及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水平。

(3)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的资源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够合理有效地调配、使用、共享资源,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提升资源的使用率,从而加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的资源管理,还能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资源的重视度与责任感,使员工的工作能力与经验转为企业的内部资源,便于企业时刻掌握相关的先进技术与经验,防止企业因人才流失所带来的工作延误。

(4)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电子商务水平。为想要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推进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不需要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些企业,还能提供远程交流与移动办公的工信息化服务,在极大范围内提升了运营与发展的便捷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从原有的传统简单的操作流程,转变到更为适应企业发展的程序链领域。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在贯通着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环节,为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本文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施与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企业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才能完善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经营与生产效率,增加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茜.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0(02).

企业信息化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信息化 探讨

一、前言

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正以它的神奇力量改变着企业的生存模式,电子商务、远程办公、虚拟企业和虚拟组织的产生引起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模式、信息交流方式、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变化。引起全新的企业经营革命。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会计信息化模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建立适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涉及许多相关学科,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概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根据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情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水平又较低。信息化建设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对信息的需求量是大量的、多方面的。造就形成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原动力。其次,加入WTO,与国际市场对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也迫切要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市场竞争的效率。再次,有利于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伟大战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3)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信息化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企业信息化也是如此。而且正是企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了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也将不断发展与完善,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

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在企业信息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在传统的三大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的基础上,信息将成为企业的第四大战略资源,并且作为生产要素。其重要程度将日益增大,并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等方面一系列的变革。

3)信息化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

很多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连接因特网。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的确,企业信息化是要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但是,信息化作为一种时代进步的推动力,早已经突破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范畴,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以制造企业为例,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流通过程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和组织结构信息化。

4)信息化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具有市场竞争、需求拉动的外在压力和追求卓越、利润驱动的内在动力,才会有使用先进技术的迫切要求。尽管企业信息化需要

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巨资,还必须忍受组织结构转变的阵痛,而且可能存在失败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就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企业实施信息他的目的就在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组织结构等具有很强的渗透力,通过形成差异产品或服务、改变竞争方式、扩大竞争领域、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七个方面,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经营观念、激发人员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三、新会计准则下推进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人才缺失

由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职能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采集、处理的实时性和自动化,使会计人员摆脱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能将工作重点更多地转向非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析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据此制定有关的信息记录、存储、维护和报告的规则等。因此,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以真正实现,会计人员角色也将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环境无论是对会计人员的素质需求还是对会计人员的角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精通会计、财务管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财务软件开发人才严重不足,使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在高起点基础上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大打折扣。

(2)期末不按规定结账,甚至还可以“反结账”

新会计准则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包括月、季、年末)结账”;《会计法》也明确规定,“会计帐簿记录发生错误……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的方法更正”。但我们发现,很多会计软件可以期末不结账就可以生成会计报表,甚至还可以在结账后发现原来处理有误,或者因为管理层的“特别需要”,采取“反结账”的方式,彻底原来的会计记录,并且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这是与我国会计法规严重相违背的。

(3)操作权限不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

多数商品化会计软件存在“超级用户”,即以一个身份(如系统管理员)登陆,就可处理完会计核算的所有事项。这是与新会计准则内控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相违背的。其次,还存在系统管理员与财务主管岗位、会计核算具体岗位分工不清的问题。有些虽然有分工,但也没有在软件中体现出哪些是相容岗位、哪些是不相容岗位。四,新会计准则下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措施

(1)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使会计人员能科学使用会计信息,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随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应不断地在发展中体现它自身的动态变革。与信息技术人员不同,会计人员适应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重点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根据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管理变革的新需求,提出对会计控制规则和会计信息规则变革的新需求。

②制定各种业务活动、会计控制和会计信息的规则,协助信息技术人员正确理解、抽象和描述相关规则。

③在信息技术人员完成规则变革的信息设计后。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功能进行验收评测。

(2)在投入会计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

确使软件系统的规划和公司业务流程的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企业管理者意识的改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再次,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是基于战略上的考虑,而软件公司则是基于企业现状,前瞻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如何实现二线并行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化既要满足现实需求,还要给将来业务发展留有后路,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充性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化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建筑领域;重要性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需求问题。由于在初始阶段,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在许多企业里,它就成了“软需求”。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管理模式还有效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往往会成为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还有的企业将其视作一项单纯技术工作,让少数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闭门造车、听其自然。

(二)对信息化理解存在误区。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但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主要是用来打字、算工资。虽然很多企业逐步开始了办公自动化(即OA系统)的进程。问题是,一些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一是应用面不广,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建筑施工辅助管理的仅仅是一些重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实力比较雄厚的施工企业,或者说,仅仅是这些单位的某些部门在用。其次是应用深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停留在肤浅的日常工作文件数字化的层面上。再者就是应用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

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位、部门、条线之间各自为阵,形成“信息孤岛”林立。据了解,仅在一个建筑企业中,使用的各种管理软件不下数十种。这些软件之间缺乏集成和沟通,一是重复开发、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②信息定义彼此独立。信息定义与采集过程彼此独立,信息的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数据失真。③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原本集成连贯的企业完整流程被分割开来,一方数据库的变化无法触发另一方同步变化,管理层看到的永远是业务流程中不完整的部分。这些使得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实现电子商务、远程管理、决策支持成为空谈。

二、在建筑企业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看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能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种跨组织、跨地域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尤其自中铁建设集团实施区域管理以来,我们更需要利用快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办公需求,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跨区域管理成本。对于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而言,采用项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实现全球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三、信息化建设对施工项目的影响

(一)能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的需求,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随着企业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施工中涉及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不仅数据传输速度慢,传输流程长,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失真风险。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二)能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四、对总体整合的影响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五、应对措施

(一)领导重视。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 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深层次的业务处理。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建筑行 业特点进行核心业务处理,例如分析项目部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所用。同时在信息化实施时要分步分项,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三)平衡利益。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都是对当前企业各层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对称性和流程再造都是进一步对各方权利的上缴即信息就是权利。要达到平衡,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双向思维,即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因很简单,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若项目利润高了,管控矛盾会大幅减小,同时顺理成章完成了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此乃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培养属于自己团队的专业人才。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节省人才成本,企业也以在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的员工,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