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知识

企业信息化知识

企业信息化知识

企业信息化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知识产权;信息化

一、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面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广大中小工业企业来说,企业的四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硬件资源、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配置、利用与管理成效是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识别、获取、运用与保护,应当从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有效利用率上着手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而其中企业信息资源的识别、获取渠道、沟通方式、运用与保护成效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要素。因此,企业知识产权信息识别、获取、运用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最有效的支撑点,抓住该支撑点就可以直接促进企业工业化可持续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产权信息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知识产权信息识别和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将成为浮云。我们知道,我国传统制造业工业化过程实际上是国家主导的工业化生产加工,主要是依靠劳动密集型和生产重复性为主导的计划经济市场,虽然也有技术创新的动力,但因为信息不对称或信息闭塞,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根本无法形成信息共享和有效的竞争机制,只能是人际关系决定生存。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计算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参与了市场竞争,企业的产、供、销信息的竞争可谓达到了白日化阶段,企业信息的识别和获取成为了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金钥匙,尤其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等企业的外部信息也就基本把握了企业市场命脉和走势,接下来结合企业自身因素信息加以调和,其创新目标的确立、创新活动实施与运行都将事半功倍。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以上提及的诸多企业外部信息中,制造业最离不开的主要的知识产权信息渠道和获取是企业信息识别中最有力最有效的基础信息,这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外部信息。如果企业不能在自身行业领域内准确获取工业化必须掌握的知识产权信息,那企业也就不能识别或确定自身企业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也就是说企业以信息化为支撑推动企业工业化可持续的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知识产权信息化是企业培育新型能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根据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或目标),怎样利用信息化来培育企业的新型能力呢?我们研究的答案是,从技术创新的层面上来说,充分利用企业工业化产品知识产权信息,加大企业研发创新的强度和力度,建立两化融合的PDCA推进制度,确保行业内创新周期同步领先竞争优势。我们知道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企业可持续改进的严格管理基础之上的,如果信息化是为工业化起到支撑作用的话,那么企业工业化能力就是企业新型竞争能力的体现。换言之,无形资产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有形资产,才是企业对社会贡献的终极目标。同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信息,如:各类知识产权的数据、文献、法规、政策等信息资料;知识产权相关的协议、合同等;知识产权产生、申请、注册、登记的原始文档及过程记录;知识产权审查、评估、分析与预测研究等报告;企业专利数据库;企业认定的有关商业秘密;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律文件;知识产权公文、图书、情报等资料;经营和收购、并购的知识产权信息;考核、奖励、惩处等知识产权工作历史文档等,通过目标明确的有效研发途径来不断地创新工业化制造水平和提升产品的品质,这一定是可持续良性循环。

四、只有有效地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才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没有知识产权信息保护的创新是慈善事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其利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体系建设一定会挖掘出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和创新动力,企业创新的成果通常会体现在其制造销售的产品或制造系统的无形资产上。我们真切地希望企业在获取其创新成果的同时,务必要做好相应的保护及维权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企业可持续获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只有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的融合才能使得企业占有可持续竞争优势,这也是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可持续改进的最基本要素,假如企业不能在两化融合的体系中对创新成果加以保护和有效运用,将成为给他人做嫁衣,事与愿违。

五、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知识范文第2篇

企业是产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起着引领产业的主导作用。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以契约为保证积聚和整合知识,知识与资源的组合能够创造新的知识,进而通过可观察的企业能力及行为转化为企业绩效,企业的知识存量、结构,以及吸收、整合知识能力的异质性是形成企业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因而增强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网络作为内部显性知识的主要载体,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实行知识管理的操作平台和基本工具。

国外学者从企业管理职能(运营、规划与战略)层次范畴揭示了信息化对企业资源的配置经低阶到高阶的发展路径(图1),呈现一种高阶依赖低阶支撑的综合运用形态,国内学者从功效的角度将信息化的功能归纳为媒介、协同、驱动和诱导四类功能,并提出四种功能相互作用下的创新促进机制:主体关系培育引导机制、创新资源配置均衡机制,以及知识创新链优化机制。

企业的创新是各创新要素的全面协同创新,而信息化需要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技术、制度诸要素协同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综合理论研究,并结合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可以从四个逐级抽象和深入的阶段来认识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图2),从中探求创新机制的发展路径。

(1)信息流通媒介功能。实施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的企业,内外部实体可借助电子邮件、浏览器、文件服务器等方式进行快捷沟通。显性知识以可编码的信息形式存储在系统中,提供了信息共享和跨实体范围的信息检索服务。

(2)信息化革新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这是应用于组织结构整合的知识体现,引致了组织协作程度提高和管理优化。由于组织内部存在分工,可编码知识在流通与运作过程中,将因各组成单元的功能及任务需求差异性而出现有选择的淀积,从而呈现知识配置的优化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借助信息系统的媒介功能,不同管理层次的员工可以平等、开放地快速沟通,命令链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层级,以及时间、地域的限制,驱使组织架构向网络化、扁平化进行整合。企业在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能力提高计划精度,减少时间消耗,通过实施时间管理获得速度竞争优势。

(3)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共享、运作的需求解释了企业的存在。信息化媒介可以明显地促进知识共享和运作的效率,然而这是一种处于下意识层面的对知识的管理。当企业认识到自己作为知识集合体的本质,能将知识管理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从而主动地为企业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创造条件,如:激励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开发组织单元的知识学习能力,减轻知识转移的障碍等。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知识的积聚(学习、获取、存储)、知识评估体系、知识的运用和转化(SECI模型)等。知识管理过程中应当对知识价值的鉴别和知识资产的商品化予以充分关注:前者是促使微观知识存量和宏观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性的必要步骤,也是提高知识存量应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后者则是知识资产价值和企业绩效体现的根本目标,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

(4)信息化条件下的组织、管理优化,和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企业运营管理进步的外象,深入到战略层次,其底蕴和根本目的则是建立具备创新诱导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组织,这类组织具有知识良性动态循环的环境,体现为:知识流通、共享、转换的阻尼小;组织单元及员工个体拥有足够的知识存量来学习、理解新知识;企业管理者具有创新的管理理念,组织中,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全员创新的创新型文化得到崇尚和弥漫;在管理机制上,应能协同发挥创新个体的外部激励和内在的创新自激励;组织的创新不是一时的,而是受到知识的运动所诱导,遵循“知识流通和运用发现创新点或问题涌现创新行动实施产生创新成果再激励”的路径,源源不断地持续产生的。企业创新型核心能力(企业配置、使用资源,以及发现未来机会的能力)由此得以提升和优化。

以上四个阶段相互交融和影响,逐级支撑,构成一个逐步抽象和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对创新型组织机制形成路径的认知将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

2信息化对微电子企业知识范畴产生的影响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短,高新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产品、技术的创新能力,知识的运用至关重要。微电子产业早在1991年即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范围之一。微电子企业可划分为IC(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两类,前者通过CAD软件生产IC功能电路图和工艺版图;后者则通过复杂昂贵的大规模生产设备制造出最终的集成电路。两者分别是技术研发型和生产制造型高新企业的代表。

我们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上海地区部分微电子企业调研了信息化对其产生的影响。调查表明微电子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受调研企业均实现了内部联网,与外部广域网接通,并拥有或正在筹建对外的WEB网站.受调研的IC制造企业和近60%的IC设计企业建立了用于生产计划、进度控制的信息系统,CSCW(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方式被广泛运用。微电子企业的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环节繁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内生性,能够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而国家对高新企业发展的支持(如高新开发区的建设)也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

受调研企业明显体现出信息化基础之上的知识管理特征。①企业在内部广泛运用网络手段共享知识资源(图3),同时通过外部网吸纳外部知识。受调研员工中,70%认为大部分的企业内部信息由内部网获取,46%认为主要通过外部网获取与工作相关的外部信息。②IC制造类企业基本都通过广域网向供应链上游的IC设计企业客户提供了信息虚拟通道,以便客户在授权的范围内局部访问自己的内部生产数据,进行进度监控,体现了供应链范围的知识共享行为。③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任务委派使企业组织架构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层级关系、时间及地域的限制,呈现出柔性化组织的特点,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也有所增大。然而在管理沟通有效性方面,绝大部分员工则认同“工作会议”与“面对面委派”等非信息化方式。

3当前的问题及对策

就被调研的企业总体来看,对知识的管理还是处于自发性的、下意识的形态。管理者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有了信息系统就实现了对知识的管理。这其实仅仅处于知识管理渐进模型的第二进阶。这种管理形态容易受到市场的短期利益所驱动,因片面追求市场份额而忽视了培育创新竞争力的核心任务,对

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在享用信息化所带来的便捷性的同时,容易旁生出对信息系统的非理性依赖。信息化的直接优势体现在可编码知识的共享上,然而应用于默会知识的转移则是困难的,这方面组织单元、个体间的正面沟通和长时期磨合不可或缺。如果管理者认识不到这一点,过分依赖信息系统来沟通,会产生沟通效率损失,还可能使管理者产生信息接收者拒绝知识转移的误解。在微电子企业员工中对沟通方式有效性的调研结果佐证了这个问题的存在。 知识外溢是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负效应,通过信息系统外溢是引起知识外溢的其中一种原因。在所考察的微电子企业中,存在着通过严格监控信息载体进出,尽可能减少对合作企业的数据共享范围,以及限制离职人员一段时间内不能在本行业从业等手段减轻知识外溢的做法。对合作客户降低数据共享程度一定情况下会引起合作的信任缺失问题,这需要从知识联盟管理的角度加以研究。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方面,我国高新产业起步晚,专业人才紧缺,企业呈现人员的高流动性,员工跳槽将引起知识外溢和企业内知识资产遗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要求提高,除了要进行企业规章、常规技能等显性知识的培训外,还需要研究如何将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创新观念和思维方式传递给员工。

面对这样一些问题,企业需要走出片面强调信息化的误区,从知识管理的高度,以及管理要素与信息化协同的角度来完善管理体制。

1)企业管理者应当对企业是知识管理体系的本质有所认知,并要认识到知识良性循环环境和企业知识存量的有效积聚是产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驱动因素,从意识层面上主动实施企业知识管理。企业内设置首席知识官(CTO)和各个层级的知识经理是有效的途径,进而构建公司层面的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2)培育知识共享和转换的良性循环过程。既要促进组织单元之间的紧密关系和沟通频度,同时也要提升组织单元和员工个体的知识存量及其与新知识的相关性,从而提高吸收、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尤其要重视默会知识的转化:默会知识显性知识,对体制改变、科研成果产生的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挖掘成功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理念,将其显性化,通过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网络服务器及其他手段广为传播;知识资产默会知识,将显性成果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管理方法贯彻到新的创新过程中去。可操作的手段有增加正面协作和交流频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一定比例的人员轮岗制,兼顾开发团队的人员稳定和流动性。应促使个体知识转换到企业组织的结构知识体系中,这种知识体系是具有排他性、难以复制的,能有效避免知识的外溢和遗失。以CTO为首的企业知识管理团队在知识转换过程中应当发挥指导和监控作用。

企业信息化知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从信息化与知识管理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探讨如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知识管理。构建了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说明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知识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1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前,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它是我国信息化的重点,已成为企业适应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获得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

“知识管理”一词由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l988年提出,apqc(american productivity& qualitycenter,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和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而创造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发展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它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和资源两个方面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知识管理也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利用企业信息化实现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技术优势,使两者充分协调,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2企业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为了促使企业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因此,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或组织将存放在文件以及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收集起来,加以组织、整理和分类后,存储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然后,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提高信息和知识的存储、查询、更新和交互能力,将这些知识、技能和信息传递到能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地方。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不仅是企业知识的收集、分类、存储和查询,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共享、再利用以及知识的创新。同时,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因特网的普及和企业局域网的应用,使企业内的信息沟通有了物理保证。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之一就是对基于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3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应用知识管理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企业所面i晦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基于企业信息化来实现知识管理将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的根本保障。

企业信息化和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决定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建设目标。对于知识管理项目来说,要得到企业各个层面的持续支持就必须将知识管理项目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出知识管理内在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在知识管理的建设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明确我们在知识管理方面需要做哪些事情,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而保证知识管理的各种措施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

2)建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系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而快捷的通道,它不仅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且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网络,使知识能够得到快速传播便于学习和交流,从而充分运用内外资源以提高企业面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我国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企业条件与现实的信息需求,避免盲目引进。该系统包括三个部分:①数据信息系统;②信息分析系统,主要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成员协同分析,依靠群体决策来完成;③信息提供系统,针对企业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的信息检索、鉴别、筛选的服务,或者根据企业重大项目、技术创新课题提供专项服务等。

3)推行企业知识编码化。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知识编码化。所谓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其便于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因此,推行企业知识编码化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

4)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并将网络信息有序地纳入其中。企业把部分研发项目文档资料、企业员工资料文档、市场宣传的积累资料、日常办公业务网络文档、竞争对手产品库等内部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为内部人员提供可即时在专业知识仓库和主页上信息的平台。企业员工可在权限管理范围内便捷地将数字化资料、情报信息和经验知识添加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加以共享。知识库作为知识的集合,要尽可能囊括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的源泉。企业知识库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有序化传递,有利于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协作与沟通和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在已构建企业知识库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成熟的网络多媒体互动和数据库技术,使企业成员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协同工作、汇集信息,从而将人们头脑中的灵感和知识组织起来,以供恰当的共享和利用。同时,从因特网上收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经过智能的处理整合后,以个性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5)重视人才的培养及管理。人是知识创新及知识应用的主体,知识管理离不开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缺乏人才则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引进、储备、培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低,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6)建立知识库的安全和使用权限管理机制。单位内部的知识往往有密级,必须有严格的保密措施方可在网络上共享。机构知识仓库和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必须拥有专业安全保障,共享使用权限管理必须在技术上、制度上予以保证。向知识仓库中投放信息必须经过特许,以保证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境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企业信息集成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知识管理使企业信息门户成为知识共享、传播和应用的平台,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创新提供知识服务。

4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知识进行强化管理的系统,它采用信息技术与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并管理联接于客户、企业及供应商之间的知识链,以整合组织知识学习过程,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网络技术与知识仓库,能够对不同系统中的知识进行无缝检索,并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知识。从本质上讲,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使企业在管理上更清晰、透明,以及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收获更大的经营效益。而知识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角度上更注重知识的发现、挖掘与沟通,需要对经济数据进行正确、及时的分析,将各种深奥的计算方法、信息查询方法、分析功能等整合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来,以便于企业决策者方便快捷地使用。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业务流程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系统针对企业对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求,为加强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而设计开发。一般而言,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由一些基本的系统组件来支持知识的收集、提取和。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组成结构主要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知识平台三个组件。

1)硬件平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要以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与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信息系统的最底层是计算机网络,它使企业员工的用户终端计算机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企业内部网。另外,企业内部网还要与internet相连实现外部网。

2)软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tcp/ip协议、电子邮件、群件以及电子公告牌的应用,是企业员工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传播的软件工具。

3)知识平台。企业知识库、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是知识存储与管理的平台。信息被分解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储起来。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而文件和基于文本的信息则是非结构化的数据。用户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存取这些信息,一旦信息被定位,就要以某种方式将其从各种信息库中提取出来。企业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知识的表达、索引、抽取以及查询等都是很重要的技术。对于建立数据仓库的企业,数据仓库的设计、联机分析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同样也是知识表达、组织和查询的关键技术。

具备了以上系统组件后,企业应根据其所要汲取的知识的类型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企业在确定自己的知识资源时,必须从自己独特的业务需求、战略和目标出发,确定企业所需的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是与知识管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知识管理过程是知识生成、知识挖掘、知识重组和知识应用多个步骤相互连接、反复进行的交互过程,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可按下面的四个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

1)知识生成模块。本模块的目标是从海量的信息中抽取出针对某个应用领域的知识,它包括:确定某个应用领域,建立一个目标数据集,进行信息整理和预处理,对知识进行标记。

2)知识挖掘模块。本模块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知识提取算法,从知识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获取能改变对事物认识的知识。这些方法主要有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和偏差检测四类。

企业信息化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转移;企业信息化;风险

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其中的关键就是知识转移的合理运用,知识的转移如今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观注。其中的Jae -南李则验证了知识转移,组织能力和伙伴关系在信息系统成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秦李教授等人对于知识共享应用程序中信息技术外包的运用做了相应的探究;但是左美云教授则认为,信息化过程中的不仅仅是技术转移和产品转移,其主要的方面还是对知识的转移,主要是实现不同的学科所具有的知识的不断转移。由此可知,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主要是由知识转移的成功与否来决定的,同时这也使得众多学者对知识转移开始进行关注。

1.企业信息化知识转移的特点及种类分析

1.1特点

1.1.1专有性。知识所具有的特异性决定了其所具有的专用性特点,这主要是根据交易成本理论所阐释的资产专用性理论来论述的,它的意思主要是指将特定的知识运用于特殊流程,特殊客户或特殊产品,也可以认为是其特殊性能够使得其他企业对其进行参考和借鉴。企业如何实现信息化就需要对不同的知识实现结合,这中知识的转移有6种不同方式,如合同性,当然各种类型的知识转移都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和内容,而且其产生的背景可是各异的,同时其所获取的实践经验也是不同的。所以,如何实现不同类型的的知识的选择,就需要一些合适的方法和传递方式,有效的实现知识的转移,而且知识转移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成功率和成本。

1.1.2合作性。只有供求双方能够相互信任才能够保证知识转移的成功,而且这也是知识转移成功的基础,一旦知识受体得到接受方的信任,这样转移过来的知识就会被其接受;同时,这样就会明显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样就会实现知识转移流动性。ERP知识是将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企业所需的这些知识都是来自不同的方面,一旦这些方面的知识不能够有效的结合,企业的知识就会难以共享。这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信息化的实现就是对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的运用和吸引.事实上,这将不可避免的引起组织结构的变革以及人员方面的调整,对于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利益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如果软件供应商和咨询公司不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企业的员工就无法对信息化有深入的了解,这就会使得企业员工对信息化产生抵触,这就势必会使得企业的无法正常的开展项目。

1.2类型。左美云教授所著的“知识转移和企业信息化”这一本书中, 阐释了知识转移对于不同接收方所长生的影响,将知识转移在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所导致的知识和过程知识的分化,而且重点指出, 过程知识转移的重要性要比结果知识转移要大。

然而,作者认为,在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实现过程中,特殊信息化的后期阶段和系统交付阶段,对于结果知识转移统称比较难给予定义。作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够更加有效的给予定义和理解。作者则认为, 知识转移的实现,知识转移的使用是知识转移主要划分。知识转移的使用主要是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术,并且对项目实施方法论也有较深的理解。对于知识转移的使用则就需要利用所积累的业务经验,准确的描述信息的需求而且还要对愿景有清晰的认识。根据知识转移所存在的势能原理来看,知识则主要是由从高势能的主体逐渐向低势能的主体进行转移。使用方的知识转移能够利用实施方的支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项目的主要实现的过程,这样也能够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使用方则能够更好的对知识转移进行了解,更加明确业务的需求,这样就能够合理的选择实现方式和路径,这样还能够有效的实现经验的积累。这种双向的知识转移能够实现知识势能杠杆的不断趋于平衡,还可以实现双方的“双赢”。

2.企业的知识转移的风险信息

2.1风险主题知识转移能力。在企业实现信息化期间,知识受体所展现的知识接收的能力和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决定了知识转移效果的好坏。有效的实现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就需要知识受体的知识吸收能力比较高;除此之外, 知识转移的有效开展还要受到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强弱的影响。知识受体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对于信息化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相关的知识掌握的越多,其吸收的知识就越容易。相关软件的供应商是企业知识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咨询公司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正式的渠道系统来对客户资料和咨询报告进行传播,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在很大方面要受到企业隐性知识的制约,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知识在编码时是比较困难的,这就使得知识源很难有效的实现知识的完整转移。

2.2合作风险。企业信息化实现的后,企业咨询公司以及软件供应商之间就产生了委托的关系,而且各个参与方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都是期盼企业的信息化项目能够取得成功,这种共同的期盼并不能够说明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通力合作。如今对于知识转移的控制主要包括社会关系控制和正式的合同控制这两种策略。所有参与项目的主体在ERP系统实施之前都需要签合同这样就出现了技术的转让,这就是所谓的正式合同控制。如今的ERP系统的实现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流程进行变革,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革新,另外由于咨询公司和企业之间已经签订了正式合同,这样就能够根据合同条款来实现显性知识合理转移,但是对于那些不包含在软件标准之中知识的控制就无法实现有效的控制。

3.防范企业信息化知识转移风险的对策

3.1加强企业组织学习。通过研究可知,通过组织学习的方法则能够实现知识转移的良好开展。这主要是由于组织学习对于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和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够使企业产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完善自身的学习机制,与咨询公司和软件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企业还要加大投资力度,培养人才,让员工能够积极地进行创新,而且还要急性岗位轮换,从而能够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此外,企业中参与信息化管理的人员还要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

3.2合理的知识管理方式。企业所采取的知识管理战略要根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来进行选择,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在数据库中将显性知识进行编码和存储,同时还要对数据库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汇总。通过这些方法则能够有效的实现显性知识的共享和有效使用,这样企业就能够将自身的经营状况很好的向软件集成商和咨询师进行反馈,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实践过程中,要有效的对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应用,可以通过相互来弥补各自的缺点,这样知识管理的效果就会提高。

3.3企业与外部实体合作的动机。企业的知识转移的高质量的保证就需要企业就要较高的协作能力和意愿。因为信息化项目是一个长期性的投资,这就需要企业和其他各方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加强三方知识在各方的转移。

总之,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的关键元素就是知识转移,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来避免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肖小勇,文亚青.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28).

企业信息化知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从信息化与知识管理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探讨如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知识管理。构建了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说明了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知识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1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对象,以改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前,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它是我国信息化的重点,已成为企业适应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获得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

“知识管理”一词由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l988年提出,APQC(AmericanProductivity&QualityCenter,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成为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和企业文化全面提升而创造的一种现代管理机制。

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发展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它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和资源两个方面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知识管理也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利用企业信息化实现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技术优势,使两者充分协调,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2企业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识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为了促使企业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因此,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或组织将存放在文件以及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收集起来,加以组织、整理和分类后,存储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然后,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提高信息和知识的存储、查询、更新和交互能力,将这些知识、技能和信息传递到能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地方。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不仅是企业知识的收集、分类、存储和查询,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共享、再利用以及知识的创新。同时,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因特网的普及和企业局域网的应用,使企业内的信息沟通有了物理保证。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之一就是对基于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3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应用知识管理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企业所面I晦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基于企业信息化来实现知识管理将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的根本保障。

企业信息化和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决定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建设目标。对于知识管理项目来说,要得到企业各个层面的持续支持就必须将知识管理项目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出知识管理内在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在知识管理的建设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明确我们在知识管理方面需要做哪些事情,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而保证知识管理的各种措施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

2)建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系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而快捷的通道,它不仅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且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网络,使知识能够得到快速传播便于学习和交流,从而充分运用内外资源以提高企业面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我国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企业条件与现实的信息需求,避免盲目引进。该系统包括三个部分:①数据信息系统;②信息分析系统,主要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成员协同分析,依靠群体决策来完成;③信息提供系统,针对企业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的信息检索、鉴别、筛选的服务,或者根据企业重大项目、技术创新课题提供专项服务等。

3)推行企业知识编码化。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知识编码化。所谓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其便于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因此,推行企业知识编码化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

4)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并将网络信息有序地纳入其中。企业把部分研发项目文档资料、企业员工资料文档、市场宣传的积累资料、日常办公业务网络文档、竞争对手产品库等内部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为内部人员提供可即时在专业知识仓库和主页上信息的平台。企业员工可在权限管理范围内便捷地将数字化资料、情报信息和经验知识添加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加以共享。知识库作为知识的集合,要尽可能囊括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的源泉。企业知识库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有序化传递,有利于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协作与沟通和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在已构建企业知识库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成熟的网络多媒体互动和数据库技术,使企业成员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协同工作、汇集信息,从而将人们头脑中的灵感和知识组织起来,以供恰当的共享和利用。同时,从因特网上收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经过智能的处理整合后,以个性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5)重视人才的培养及管理。人是知识创新及知识应用的主体,知识管理离不开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缺乏人才则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引进、储备、培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低,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6)建立知识库的安全和使用权限管理机制。单位内部的知识往往有密级,必须有严格的保密措施方可在网络上共享。机构知识仓库和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必须拥有专业安全保障,共享使用权限管理必须在技术上、制度上予以保证。向知识仓库中投放信息必须经过特许,以保证系统安全和内容安全。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境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企业信息集成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知识管理使企业信息门户成为知识共享、传播和应用的平台,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创新提供知识服务。

4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知识进行强化管理的系统,它采用信息技术与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并管理联接于客户、企业及供应商之间的知识链,以整合组织知识学习过程,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网络技术与知识仓库,能够对不同系统中的知识进行无缝检索,并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知识。从本质上讲,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使企业在管理上更清晰、透明,以及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收获更大的经营效益。而知识管理系统在信息技术角度上更注重知识的发现、挖掘与沟通,需要对经济数据进行正确、及时的分析,将各种深奥的计算方法、信息查询方法、分析功能等整合到管理信息系统中来,以便于企业决策者方便快捷地使用。

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业务流程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系统针对企业对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和应用的实际需求,为加强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而设计开发。一般而言,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由一些基本的系统组件来支持知识的收集、提取和。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组成结构主要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知识平台三个组件。

1)硬件平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要以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与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信息系统的最底层是计算机网络,它使企业员工的用户终端计算机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企业内部网。另外,企业内部网还要与Internet相连实现外部网。

2)软件平台。网络操作系统、TCP/IP协议、电子邮件、群件以及电子公告牌的应用,是企业员工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传播的软件工具。

3)知识平台。企业知识库、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是知识存储与管理的平台。信息被分解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储起来。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而文件和基于文本的信息则是非结构化的数据。用户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存取这些信息,一旦信息被定位,就要以某种方式将其从各种信息库中提取出来。企业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知识的表达、索引、抽取以及查询等都是很重要的技术。对于建立数据仓库的企业,数据仓库的设计、联机分析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同样也是知识表达、组织和查询的关键技术。超级秘书网

具备了以上系统组件后,企业应根据其所要汲取的知识的类型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企业在确定自己的知识资源时,必须从自己独特的业务需求、战略和目标出发,确定企业所需的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成是与知识管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知识管理过程是知识生成、知识挖掘、知识重组和知识应用多个步骤相互连接、反复进行的交互过程,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可按下面的四个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

1)知识生成模块。本模块的目标是从海量的信息中抽取出针对某个应用领域的知识,它包括:确定某个应用领域,建立一个目标数据集,进行信息整理和预处理,对知识进行标记。

2)知识挖掘模块。本模块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知识提取算法,从知识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获取能改变对事物认识的知识。这些方法主要有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和偏差检测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