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质量;评估;效度

教学离不开质量评估,语文教学更离不开质量评估,教学质量评估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质量评估的调查反馈和成功激励功能,对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提出了目标明确、效果显著、分析量化和评价科学的要求,这为我们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一、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所预期要实现的最终质量标准,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适当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对教和学都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对教学质量标准的实现也具有稳定作用。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是确定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调查反馈功能的首要前提。

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我们也不妨将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简化为三个水平性层次:一是“知识―技能―情感”;二是“听―说―读―写”;三是“识记―理解―运用―评价”。总之,确保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中目标的明确性,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效度显著

任何一宗教学质量评估,都只能是一种抽样评估,都只能从接受评估的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用于评估,并以此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这是由形式逻辑中归纳推理的原理决定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评估调查反馈信息的信度,效度控制是编制评估试卷的关键。效度,也就是指实施所评估的内容(样本)与所要评估的内容(总体)间的吻合度。

“听―说―读―写”,这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方法。但目前的语文教学质量评估,却往往只能涉及到“读”和“写”,这显然是难以保证评估的效度的。当然,目前的技术手段还很难确保“说”的评估信度。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的语文教学质量评估中,运用电脑“人机对话”的功能,实现“说”的能力的评估因该是完全可能的。而在目前,借鉴英语考试中听力测验的做法,实现“听”的能力评估,也该是不难办到的。

此外,一些研究者还指出,要保证语文教学质量评估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评估试题编制者还必须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所界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代表性取样,知识、方法、重点的覆盖面都要广。

三、分析量化

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较之定性分析的方法更客观、更准确,更能发挥教学质量评估的调查反馈功能。我曾在任教班级的一次教学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中发现,同样是考查课文知识,问答题的得分率较之填空题低了18个百分点。原来,填空题多出自“课文提示”,书上有现成答案,问答题多出自“思考与练习”,需经独立思考或课后整理笔记才能获得答案。由此发现的问题,是在采用定性分析时很容易被忽视的。

语文教学质量评估中采用定性分析。评估试题的目标指向性要明确、单一。评估字音与字义,评估识记与分析,每条试题都要避免在同一水平目标范围内发生交叉。这样得出的数据才能具有可分析性。采用定量分析,还要求阅卷评分、量分和登分都应逐题进行,这样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调查反馈信息。

定量分析的不足之处在于耗时多、技术难度高,但所能获得的反馈信息量又是定性分析无与伦比的。而且,如果能够编制微机程序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也还是可以做到比较迅捷、简便的。

四、评价科学

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本是既针对教也针对学的,而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长期以来,针对教和针对学的评估被混为一谈了。这种误解的后果,就是导致了针对学的评估时对于学习发展的催化剂的作用、成为教师控制教学过程的“权杖”的作用都遭到了忽视,就是导致了传统的貌似公正的评分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西什维利认为,这种传统分数脱离了教育过程,失去了教学本性。而且由于传统教学的严重缺陷,又使这种分数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意义,使学生产生了焦虑和压力,引起了师生间的对立与冲突,给整个教育教学带来了灾难。因此,

阿莫纳西什维利主张取消传统的评分制,代之以实质性评定。我国成功教育的实验者们也提出了奖励分数的评价法。这些都是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中必须予以重视和借鉴的。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书写困难 书写质量 写字与写作 评估标准 测量指标 发展心理语言学

分类号:G760

1 引言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国家教育进步测量报告(NAEP)和美国儿童健康发展报告(NICHD,2006)表明全美有67%的8年级学生和76%的12年级学生在书写方面不达标;10%到34%的学生存在书写困难。在我国,儿童的书写能力研究没有像美国那样以数据为依据的报告,但零散的研究表明至少有16%到25%的儿童存在书写困难。帮助学生提升书写质量,有针对性地矫正书写困难成为当前语言、教育、心理、认知神经、临床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下面首先提出如何认定书写困难,然后建立提升书写质量的理论框架,最后利用实证数据验证理论框架的客观合理性及其教育矫正的可行性。

2 书写困难的认定

2.1 书写困难认定研究进展

对于书写困难的认定,国内外学者一直莫衷一是。自1867年Ogle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后,国外学者的研究都是基于拼音语系的,对于分属藏汉语系的汉语书写障碍研究只有二、三十年,体系很不完整。

在国外,1881年Exner提出语言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为书写中枢,称Exner区。这一概念曾被引用多年,但至今无足够证据支持此观点。1898年,Bastian将失语症的模式引入。1914年,Deierine认为将书写中枢与Broea中枢看作一致的观点是完全混淆的。自1969年以来Leischer等许多学者对“纯书写困难”是否存在表示怀疑。1981年,Shallice又将书写障碍分为词汇和语音两大类。1985年,Benson等人结合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特征提出了失语性、非失语性和过写症三种书写障碍。

在国内,1981年王新德首次报告了单纯失写症,之后国内关于失写症的报道极少,且多数为个案报道。最近,刘晓加等人(1996)从临床医学角度、刘洁等人(2008)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对成年脑损伤者进行了书写困难机制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个案分析,对普遍提升中国儿童的书写能力不具代表性、普适性和针对性。

2.2 书写困难认定的认知神经科学观点

1987年Cararaazza等人提出了字位缓冲系(graphenile-buffer)的概念,认为其是内部语言提呈的临时储存系统,并构建了拼写模式的功能性结构框架,这大大推动了对拼音文字书写困难的认定。鉴于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词汇过程和语音过程,Beauvois(1981)提出书写过程与阅读过程一样也有两个过程,即语音性书写过程和词汇性书写过程。语音性失写症的特点是对意义相关词的替代,表现为对书写符合拼音规则的词和可拼音的非词有困难,保留词汇书写能力;词汇性失写症的特点是对语音相似词的替代,表现为书写熟悉的词有困难,而书写符合拼音规则词和可拼音的非词比书写不规则词要好。按照这种分类的逻辑,Gubby&de Klerk(1995)也对失写症进行了分类,并列出了几种测试评估手段及标准,用来迅速确定是哪类失写症,(见表1)。

对于汉字书写障碍的认定,只有个案的归纳。刘晓加等人(1998)通过对18例失写症的临床观察,归纳了六类失写症。(1)失语性失写:构字障碍表现为书写字形结构的各种缺陷,如笔划、偏旁的遗漏、添加或错误替代,甚至产生符合汉字形体规则、但汉字中所没有的新字,根据字义进行象形造字,有的将字形完全遗忘;字词错写表现为书写字形结构正确,但非作业所要求的字,包括字形替代、字音替代、字义替代(包括近义替代和反义替代)及无关替代;语法错误表现为选词不当和语序混乱。(2)惰性失写:表现为在执行书写时不能按刺激改变进行相应的书写改变,往往是重复书写同一内容,自知错误又难以改正,以致于被迫停止书写。(3)视空间性失写:表现为写出的文字笔划、偏旁正确但位置错误,整个书写材料偏于纸张一边,甚至写到纸张以外的地方。(4)失用性失写:表现为知道字该如何写,能够口述字的偏旁组成,但书写笔迹极端笨拙,虽然写出的材料按行逐字排列,却无法辨认出正确的字形。(5)镜像书写:表现为写出的文字左右逆转,分部分镜像和完全镜像两种,前者为文字的左右偏旁位置交换,但每个偏旁是正像的,后者为整个文字的左右翻转。(6)完全性失写:表现为不能写出任何汉字和偏旁。

2.3 书写困难认定的心理语言学观点

借鉴英语发展性阅读困难的研究方法,书写困难认定的心理语言学观点认为,要用阅读困难测量和干预反应模型(RTI)的逻辑,来剖析认知因素对语言能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随年龄的发展规律,即静态因素分析和动态潜变量分析手段相结合。

对于英语的发展性阅读困难研究主要是探讨个体差异和发展性变化,侧重点在于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或双重加工意识的教育矫正。Bush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几大阅读中心和Obama总统领导下的学习困难中心主要是对学生的读写困难进行测量、课程干预、成绩监控,最后得出哪种干预机制更为有效。

但是中文不同于英语等拼音文字,具有独特的书写特点和组词造句规律,因此研究中文的书写能力,必须从影响书写的两个层面(低水平字词层面和高水平写作层面)各六个认知维度(词汇、语义、语音、词形、字形缓冲器、动觉)进行探究。我们采用书写静态动态因素分析加反应监控三结合手段,解释了影响中国儿童书写个性化和发展性差异的因素,科学地验证了提升书写质量的六个维度的标准,并发现了阅读对书写的中介影响作用。囿于篇幅限制,下面针对书写质量低水平字词层面的测量和因素分析进行汇报,书写能力高水平写作层面的因素分析见本课题组的研究论文。

3 书写质量评估

3.1 书写质量研究进展

按照发展心理语言学的视角,书写质量可以分为低水平的写字质量和高水平的写作质量。写字质量研究始于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研究内容包括以Graham为代表的书写速度、书写可读性、书写笔迹风格;ziviani等的握笔力度;Heidi等的眼手协调动觉能力;Beringer的元语言意识(如命名速度,语素意识)和写作障碍儿童的书面语言能力研究。

写作质量研究可追溯到Hayes&Flower(1980)有关写作能力的构建,主要探讨哪些因素能提高写作能力,如工作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抄写流利程度以及写作干预模式。最近的研究热点是写作能力的发展性差异、个性差异、跨语言迁移水平以及低层次的书写能力如何影响高层次的写作水平。比如笔者研究认为书写的流利程度影响写作的质量,这是因为写字流利程度高的儿童能够解放出更多的工作记忆,用来进行整体构思、将思想转换为文字和进行书写监控等思维过程。

3.2 书写质量评估的理论框架

国家语委正在研制汉字规范书写等级标准,预计2013年将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划分要考虑到汉字书写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偏旁部首、字体的清楚程度、结构和美观等。这说明,对于汉字书写质量一直没有成文的规定,更没有以数据为依据的实证研究,来回答到底哪些因素影响汉字书写的质量,这些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根据影响汉字书写因素的生理和行为因素,建立了六维度指标(见表2),一到五维度都是0-1编码,第六个维度是连续变量。

4 书写质量评估的实证基础

鉴于国内外学者对于汉语书写困难的认定一直没有定论,我们的研究通过对我国低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与听写最基础性书写能力进行普遍性调查,旨在揭示影响我国汉语儿童书写质量之低层次字词书写能力方面的生理和认知行为因素,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

研究假设如下:(1)影响字词书写质量的因素有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对书写的整体规范性评估都有显著性影响。(2)影响字词书写质量的六个维度具有年龄效应。(3)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可建立拟合度好且普遍适用于两个年级的书写质量评估模型。(4)通过优势分析法可以得到各预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并且具有年龄差异性。

实验考查了宁波市某小学所有二、三年级学生,实际测量人数分别为289人和281人。测量内容包括书写、笔顺书写和听写测试,书写测试被全程录像用于维度1和2的编码分析,笔顺书写和听写内容完全一样,一共包含20个含有所有基本笔画的汉字,首先进行听写然后进行笔顺书写。听写时有语义提示,笔顺书写是根据给出的汉字进行一笔一划的书写。听写结果被用于维度4和5的编码分析,笔顺书写被用于维度3的编码分析。维度1-5都是0-1编码,0为不达标或不合理,1为达标或合理。维度6是学生在一分钟内完成笔画抄写和汉字抄写的数量。实验结束后由班主任和本课题组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对学生的书写结果进行判分,同时对听写测试的所有20个字分别进行1-5的整体规范性打分。由于0-1编码误差很小,所以所有变量的判分一致性都达到95%以上,整体规范性变量的打分一致性为74%。

对数据采用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优势分析两步骤,验证性因素分析用于验证六维度模型的拟合度,优势分析主要考察六个维度对学生书写整体规范性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优势分析是近年来Budescu等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确定多元回归方程中各预测变量相对重要性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势分析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全面比较在由全模型所衍生出来的所有子模型情况下,各预测变量(X1,X…XP)在解释或预测标准变量y时,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表3列出了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度指标数据。这个六维度模型对于二年级数据是充分拟合,对于三年级数据是完全拟合。这说明首先理论模型是合理的,而且高年级比低年级的更好,由于测量不变性在研究中不涉及,所以在这里没有报告。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分析跨年龄各个维度差异的测量不变性问题。

以整体书写规范为最终因变量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笔顺笔画对于两个年级都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二年级汉字结构能力重于用笔力度,对于三年级用笔力度重于汉字结构,然后依次为坐姿、握笔和书写速度。这说明影响两个年级学生书写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能否书写汉字的正确笔顺并且合理规范地产出笔画;从数据上看,二年级学生的用笔力度远远低于三年级,可以推断影响三年级汉字质量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用笔力度,因为运笔力度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经过一定的书写训练、是否会收放自如的运笔;汉字结构能力排第三位,说明是否能合理安排田字格的空间以及各笔画之间的位置都会影响汉字的书写质量。最后有两点有趣的发现,一是影响汉字的生理因素,即坐姿和握笔姿势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起到主要作用;二是汉字书写速度越快,产出的汉字反而越差,这说明由于二三年级的儿童还不会连笔写字,因此他们写出的潦草汉字是没有达到汉字质量标准的。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对更高年级的学生,甚至大学生和成年人进行类似的测量,观察影响书写质量优势分析结构的跨年龄变化。

5 总结

书写困难研究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二三十年了,但是囿于传统的认知神经科学视角,只能对特殊的个案进行分析或矫正,非常不具有普适性。发展心理语言学视角则采用测量干预反应机制,关注的一直是阅读困难,而忽略了书写困难。本研究认为,在以书写能力为因变量的研究中,应该定量控制相关认知技能的影响因素,通过测量对比和排查发现不达标的特殊群体的共同特征,从而最终建立一套适合大多数人提高汉字书写质量的矫正课程或训练手段。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教书育人、陶冶情操的学科,学习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然而,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需要不断地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更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以满足现代教学理念及新课改的要求。

一、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的内容背离了生活的实际内容。目前,初中学校在设置语文课程时,更多的只是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上课,让学生掌握语文的相关知识点,没有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思考,学生没有真正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无视了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教导的重要性,最终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二)课堂教学环境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现代的初中语文课堂来讲,由于受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到非常厌倦和乏味,再加上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不考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不利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乏味的教学氛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听讲,并没有真正地自主学习,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教学方法的制约,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将语文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学科。所以,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语文文化的陶冶和文化底蕴的熏陶。语文对于学生不单单只是作为应对考试的知识内容,更加要注重的是将教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并深深地被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吸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的文化背景及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二)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根据初中阶段语文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制定教学内容和教案,来优化教学的方法,改善课堂环境。在语文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和教师进行互动,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学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其次,教师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认清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并自主学习,多阅读,多写作,主动地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含义,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最后,教师要主动地和学生沟通,通过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深化改革,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注重学生人格方面的培养。语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也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人格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广泛的爱好和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学生的错误要悉心教导,而不是严肃呵斥,还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言,提出意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活动,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这样,学生的人格发展才不会受到制约。

三、结语

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影响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办法。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再次,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最后,语文教学还应多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作者:杨凤玲 单位: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夹石镇石灰附中

参考文献:

[1]胡爱.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教育论坛,2016(5):65.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喉癌;全喉切除;食管发音;嗓音参数;循证研究

食管发音是喉癌全喉切除后语言重建的途径之一,通过嗓音参数检测能客观评价食管发音效果,因此,了解食管发音嗓音参数特征是进行检测与分析的前提。本研究系统评价喉癌全喉切除后食管发音嗓音检测文献,了解其嗓音参数特征,为临床食管发音检测的参数选取与分析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由2名研究人员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中文检索词为食管语、食道语、食管发音、食道发音、食道发声、食管发声。检索时间:建库到2013年5月。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研究对象为喉癌全喉切除患者,且含食管发音嗓音参数的文献、排除无关文献、会议摘要、综述及无具体研究数据文献。

1.3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9],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中意见不同时与第三方讨论解决。

1.4 数据提取及分析 参照PICO原则提取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数据。

2结果

2.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初检出文献312篇。阅读题目后排除重复文献98篇;进一步排除无关文献、无详细数据的会议摘要、书籍、综述、体会及经验总结、报纸共199篇,纳入全文文献15篇,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7篇,最终纳入文献8篇。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8篇(见表1),检测人数共405人,均为喉癌全喉切除患者,可用于嗓音参数检测的仪器有5种,主要进行发声气流分析与声学参数分析,共检测参数38项,文献质量评分为4~9分。研究表明食管发音嗓音参数检测主要适用于喉癌全喉切除患者,发声气流分析及声学参数分析为主要的检测项目,纳入文献质量不高。

2.3食管发音嗓音参数的特征 纳入8篇文献,将食管发音检测的嗓音参数分为一、二、三级(见表2)。一级参数包括空气动力参数与声学参数[10],空气动力参数的二级参数为气流,气流的三级参数有呼气流率、S/Z及最长发声时间。声学参数包括9个二级参数、35个三级参数。研究表明食管发音检测的参数主要为空气动力参数与声学参数两类,提示参数分类复杂、多样、不规范。

3讨论

喉癌全喉切除患者食管发音后进行嗓音参数检测,能通过对比正常发音的参数值,客观评价训练效果,指导食管发音训练。本研究显示,食管发音检测项目主要为发声气流分析与声学参数分析两类,通过各参数的性质可以将这两类参分为一、二、三级。可用于嗓音参数检测的仪器多样,其中多维语音分析系统(MDVP)检测的参数多样,涵盖了嗓音的诸多方面,很多参数是其他仪器无法检测的,为食管发音参数检测的仪器选择提供参考,但检测参数多样、分类复杂,有待规范。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不高,缺乏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国英.无喉食管语发声气流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5(1):10-11.

[2]丁蓓,蔡国英.无喉食管语发声功能的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8(12):561-563.

[3]吴民华,郭翠玲.粤语无喉人发声方法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8,6(2):71-73.

[4]徐文,韩德民,侯丽珍,等.喉全切除术食管发音机制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10-13.

[5]李琦,肖淑芬,李晓明,等.食管发音患者的语音学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5,13(1):37-38.

[6]曹克利,张宝泉,鲍怀翘,等.食管发音与发音管发音的声学参数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4305-4309.

[7]吴晓霞,刘勇红,易华容,等.嗓音声学分析在全喉切除患者食道语康复实践中的临床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66-68.

[8]吴晓霞,刘勇红.嗓音声学分析在食管语技巧训练后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0):76-77.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名词修饰语 排序规则 认知学

一、前言

英语句子中可以修饰名词的有形容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动词不定式、分词及其短语、动名词及其短语、代词、数词、介词短语等,用于说明该名词代表的事物的特征[1]。为了清楚界定某个名词代表的事物的特征,一个名词中心词可以有多个修饰成分。例如,承担此任务的形容词就可分别用于:表示人们观点、表示形状、表示年龄和时代、表示颜色、表示国籍和地区、表示材料等。多个名词修饰语同时修饰一个名词,就有修饰语排序问题。关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修饰同一名词的排序,一般语法书籍都有讲解,如《朗文英语语法》描述为:品质尺寸新旧样式颜色产地过去分词,但仅限于指出应该如何排序,没有对排序规则作出解释。目前大多数语法书籍都是这样罗列语法规则的,这使英语语法的教与学都成了非常枯燥的工作:规则陈列式的讲授与囫囵吞枣式的机械记忆降低了英语语法学习的效率,使英语语法在英语习得中未能占据应有的地位。即使有人总结了排序规律,采用巧妙的方式来帮助记忆规则,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是这样的排序”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前的英语语法的研究范式仍由描写性语法占据统治地位。

英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完全盲从拉丁文法、规定性语法(重视的是语言的使用规范,即只有符合该语言外壳的才是规范的英语)、描写性语法[2],研究对象从语言表象、浅、易的语言外壳逐渐推进到深层次的语言内核。描写性语法注重语言的静态的形式化描写,重视语言的共时使用规律的研究: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一语言现象只要是符合大多数人的表达习惯,就是合理的[3]。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角度来研究人类语法形式的形成过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提出了解释性语法的概念。解释性语法侧重语法现象的语义和语用分析,认为语言结构和认知过程是并存的,语言使用要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并与人类心理发生关系[3]。人类语言是认知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类的认知规律必然由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无论语法单位多么复杂,它都是一个“事先包装好了的组合体”,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说成是“习惯”或“自动化”,即人的认知在语言中的自动体现。语法现象就是语言使用者已经彻底掌握了的,可全凭自己的思维能运用自如的,各语言单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语言外壳结构[4]。解释性语法使探讨人类共同语法的视角从物化的语言表象转向人的认知和思维,从对语法现象的归纳总结转移到发现反映人类语言发展共同规律、制约语法现象的深层机理,从而建立起更为全面、合理的语法理论模型――以认知为基础的语法学。

人类思维和认知总的来说是相通的,人类总的认知模式是一样的,共同的认知模式决定了人类语言在语言形式上也存在共性。研究人的认知在语法中的体现,同时为语法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崭新的理论模式和方法论,对于语法的教与学意义深远[3]。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名词修饰语的排序,是把名词修饰语排序这种语法结构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起来,寻求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语法结构的合理解释。我们可以从解析人类的认知规律入手,找到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与人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运用人的认知和思维对语法现象进行解释的目的,使以往的语法规则陈列式教学升华到语法现象的解释性教学。通过解释规则,便于理解规则,更重要的是利于应用规则。

二、认知规则

人类的认知包括三个过程: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和实践检验,由此构成了人类总的认知框架:人类的认知总是从实践开始,从实践中获取感性认知,然后这种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最后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获取更多的认知。感性认知获得的是关于事物表象的、外在的一些性质的认识,能首先被人的感觉器官所认识,事物的这些外在性质经过人的理性思维、分析、综合,逐步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性质,这就是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过程。认知的这三个过程受制于一个总的认知原则:定性分析应优先于定量分析[3],即人类对事物的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总的、宏观的认识,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是通过简单的、直接的对现象的观察得到的观点,认识的层次比较低,难度也小。定性分析优先于定量分析的认知原则实际上也是从现象再到本质的过程。

刘冰泉等将总的认知框架具体化,总结出十个细节化的认知规则,即人类对事物性质的认知顺序总是先简单后复杂,先低级后高级,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先外后内,先直接后间接,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信息量少后信息量大,先总的、一般性的、普遍性的,后具体的、特殊的[3]。其中先易后难和先信息量少后信息量大是认知规则的两大代表类型,最易感知、最易理解的事物性质最先进入人的认知系统,形成知识,认知的规则在包括名词修饰语的排序规则在内的语法中反映出来。

三、事物性质(特征)分类及认知的顺序

事物的性质(特征)总体上可分为外在性质和内在性质。

外在性质包括:大小(长短、高矮等)、形状(样式)、颜色、新旧等。外在性质往往是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从信息量来比较,有关事物的颜色、形状方面的信息要比有关事物的大小、新旧方面的信息要多得多;从认知的难易程度来比较,认知事物的大小、新旧、形状、颜色的难度依次增加。

内在性质包括:质地(材质)、产地、用途等。质地(材质)有时可以通过感知(看、摸)就可以了解,有时需要查询才能了解;而产地等内在性质则必须经过人的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这一高度,经过人的查证才可能知道;用途这一内在性质则属于实践检验阶段。

名词修饰语排序的语法规则,往往符合先外后内、先定性分析后定量分析、先信息量少后信息量大和先易后难这几个认知规则。

四、名词修饰语排序语法规则的认知学分析

本文引用例句主要来自《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5],后文不再一一注明。

1.大小+形状

a small round table

smallround体现的是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同样是桌子的外在性质,判断一张桌子的大小比判断它的形状要容易得多,同时也体现了先信息量少后信息量大的认知规律。

2.大小(长短、高低、形状)+颜色;年龄(新旧)+颜色

a tall white building

a new pink blouse

tallwhite和newpink的排列顺序体现的是从信息量少到信息量大的认知规律,有关事物的颜色方面的信息要比有关事物的高矮、新旧方面的信息要多得多。

3.多个同类名词修饰语――读音短的在前,读音长的在后

a red,blue,and white flag

the shy evasive untrustworthy smile

这两个例子中,修饰中心名词的几个修饰语是属于对事物同一类型性质进行界定的形容词,从形式上看,redbluewhite和shyevasiveuntrustworthy的排列顺序是,同类形容词――读音短的在前,读音长的在后,体现的则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这些单词的拼写和拼读的难易程度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省力到不省力。这些形容词往往属于同一类,例如red,blue,white同属于表示颜色的形容词,shy,evasive,untrustworthy同属于表示特性的形容词。

4.大小、形状、年龄、颜色+国籍(地区、出处)

a beautiful large green Chinese carpet

beautiful属于定性分析,beautifullargegreenChinese的顺序首先体现了定性分析优于定量分析的认知原则,即总的、普通性、一般性的、宏观在先的原则;如前所述,largegreen的排列顺序体现的是信息量少到信息量大的认知规律;Chinese这一从属关系则需要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因为地毯到底是哪个国家的,必须经过人的认真的询问才能知道。

5.定性+材料(物质)形容词或名词

a useful oblong tin box

useful属于定性分析,因为一个事物是否有用,是不能用数字来表达的;oblong是表示形状的名词,应该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usefuloblong的排列顺序体现了定性分析优于定量分析的原则;tin是表示材质的名词,从useful到oblong再到tin的排列顺序体现了人的另一认知规则,即从事物的外在性质到内在性质的认知。

6.其它词+用途、类别形容词、名词或现在分词

a plastic garden chair

plasticgarden的排序体现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椅子是不是由塑料做的,可以通过肉眼或经过触摸就可以知道,而椅子是不是一把花园椅(用途),则要通过人的综合分析(如:研究它的形状)或是经过人的查证才可能知道的。

7.其它词+用作形容词的名词

the clear blue morning sky

clear属于定性范畴,clearblue的排列体现了定性分析优于定量分析的认知原则;blue,morning同属于定量分析,但判定一个物体的颜色要比判定时间容易得多,所以bluemorning的排序体现了认知由易而难的过程。

8.其它词、国籍(出处)+颜色等

the delicious French red wine

delicious属于定性分析,所以定性分析必须优先,体现了总的、普通性、一般性的、宏观在先的原则;French这一从属关系则需要人的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经过人的查证才可能知道;red wine则属于事物的内在本质,该酒的种类是红酒,不是白酒,也不是红色的酒。

9.出处+过去分词

a Chinese made coat

Chinesemade的排列体现的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10.现在分词+出处

a fast-running Chinese sports car

fast-runningChinesesports的排序体现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再到实践检验的认知过程。fast-running属于感性认知,人们可以通过视觉能感觉得到的;Chinese这一从属关系需要人的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经过人的查证才可能知道;sports(是指车的最终用途)属于实践阶段,这也是认知的最后的一个阶段。

11.动名词紧放在名词之前

audio-visual teaching aids

audio-visualteaching的排序体现了从总的、普通性、一般性的到具体的、特殊的认知过程。audio-visual属于总的、普通性、一般性的认知,属于定性分析,teaching指的是辅助设备的最终用途,属于实践检验阶段的问题。

五、结语

英语名词修饰语的排序规则在语法书籍里,它只是一个结果,发掘这个结果的过程被抽去了,但它仍然可以反映制约产生的是此结果而非彼结果的内在规律,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就是重现发掘过程,这个重现过程有助于理解仅以结果形式出现的语法规则。我们对英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进行了认知学分析,排序规则是符合认知规则的,可以用认知规则很好地解释英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语法现象,对语法教与学的实践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北京工业学院外语教研室编.科技英语基础语法[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284-287.

[2]黄和斌.英语语法的宏观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96-103.

[3]刘冰泉,况新华等.英语名词短语形容词修饰语排序的认知学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11-13.

[4]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