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范文第1篇

文化市场的动力来自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重点就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其驱动力源自文化体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如何改革体制机制,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形成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格局,这是我们的重要课题。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只有尊重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才能获得可见的红利,形成长久、持续的发展动力。第一,要增强自内而外的发展动力。文化市场的发展动力可以分为内生驱动力和外生驱动力。近10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推动下方兴未艾。2008年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十大产业都是制造业。我们当时提出一个建议,不能十大产业振兴都是涉及制造业,应该有文化产业。2009年制定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文化创意产业亦将走向内生式发展道路,而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是必然选择。第二,要增强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文化市场的形成,文化创意消费的实现,都是基于个体的动机和选择,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路径。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支持,部分地区甚至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路径依赖,由于缺少接地气的市场意识,以至于不少文化创意产品无法转化为市场价值,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要转变观念,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创造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如2013年北京举办了“惠民文化消费季”,推出了9大专项活动、9大展销板块和16个区县的专题活动,发放了100万张文化惠民消费卡,为企业带来客流,还带动了潜在的消费市场。当文化消费成为百姓的刚性需求时,则会形成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

二、彰显文化市场魅力,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

文化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加产业利润、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从某种意义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魅力型产业,文化具有感动人、打动人的特色功能。在体验经济时代,这种功能有助于消费市场的拓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在实践发展中彰显文化魅力,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将有利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首先,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提高大众的参与度和愉悦度。文化为大众所认同方显魅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大众化消费的形成。面向广大的普通受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够培育市场,还能够创造出社会经济效益。体现文化独特魅力,首先需要营造文化氛围,滋养文化沃土,浇灌文化幼苗,才能盛开文化之鲜花,收获文化之硕果。上海2013年制订出台了《营造上海城市文化氛围的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积极实施文化与商业、旅游、交通、科技等融合发展的战略。以全新的文化理念、视角和举措,上海打造形成“春之声、夏之魅、秋之恋、冬之韵”城市广场音乐会品牌,实施文化进地铁工程,推进演艺产业集群,开展文商结合,举办市民文化节和城市艺术集市,设立街头艺人固定表演点等,使文化渗透到城市的广阔空间,不断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软实力,提升了城市的文化魅力。其次,要演绎历史文化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历史文化资源经过长期的积淀,既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也是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认同。以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其魅力在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里具有令人感知、感受、感染和感动的文化基因。我国丰富的民间、民俗、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充满了文化魅力,我们要挖掘其魅力因子,增强故事力与感染力,善于用国际化语言讲述中华故事,用文化解读与阐释中华传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俗风尚。比如广西壮族的对歌,根据这种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出了《印象·刘三姐》,不仅展示了文化的魅力,还产生了经济效益。《印象·刘三姐》吸引人们到桂林去观看,游客多住一个晚上,旅游收入就会增加,这就是经济效益。现在全国各地如开封、西安等几十个城市都有类似的模式。再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系列剧用文化解读中国的餐饮,唤起了人们体验中餐食材和加工技艺的消费热情。又比如韩国的泡菜——一种普通的腌菜,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和阐述,就变成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将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法国美食、地中海美食、墨西哥传统美食、土耳其传统美食“keskek”、日本料理“和食”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美食烹饪大国,有菜系,四川也有泡菜,东北也有类似的酸菜,其制作工艺与韩国泡菜都很相似,但由于缺乏文化诠释和演绎的意识,还没有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许多创新发展的机会。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注重这些问题。另外,我们有些文化也被外国人开发利用,比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被美国人开发利用的结果。文化魅力的放射还需要挖掘、演绎,需要与现代市场对话、对接。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提高资源的创意转化能力是有效的创新之路,有些文化要经过创意的开发并与市场结合,才能大力发展。

三、挖掘文化市场潜力,扩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

产品的价值构成包括功能价值和观念价值。文化创意创造观念价值,是拥有巨大潜力的蓝海市场。挖掘文化市场的消费潜力,可以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创造文化发展的新市场、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价值。首先,挖掘引领生活方式的文化消费市场。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将文化产业融入日常生活中,使文化与生活完美结合,让人们感受融入生活的文化创意。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就强调,要通过发展创意生活产业,创造出具有文化品位和情调的创意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拓展产业消费的市场空间。同时,提倡创意生活美学和“把生意做成文化”的理念,在衣、食、住、行、育、乐等方方面面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中,注重文化与生活的结合,推进发展广泛的休闲生活产业和体验经济。上海一直以来就是国内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和风向标,近年来注重加强传统经典产品和老字号产品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激活了原有的企业活力,取得了良好成效。作为一家拥有112年历史的民族化妆品企业,上海家化实施时尚产业的转型战略,他们利用中药文化概念,推出了“佰草集”品牌的中高端护肤品,并选用了消费者熟悉的“太极”、“阴阳”等文化元素进行时尚设计,打开了中国品牌的世界市场。另外,上海的老凤祥、回力、敦煌等一大批老品牌,以时尚设计为引领,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研发出适应市场消费者的产品,在引领国内时尚消费潮流的同时,也焕发了老品牌的青春。所以,上海也提出了“不能倚老卖老,要倚老卖新”的观念。其次,挖掘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消费新模式。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互联网技术兴起的网络视频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等新业态开辟的蓝海市场,大大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也需要拥有优秀的创意和故事,并能够与现代人的娱乐需求相吻合,文化创意的功能才能更加凸显。以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愤怒的小鸟”为例,故事在“偷蛋—愤怒—保护蛋—再偷蛋”的循环中发展。设计者认为“小鸟”常盛不衰的秘诀在于:我们不仅是在做游戏,而是利用新媒体在讲述一个故事。目前,“愤怒的小鸟”游戏每半年就会升级加入新的关卡和故事,玩家被不断吸引了解故事的发展进程。又如,美剧《纸牌屋》的编剧根据互联网用户的收视选择进行新剧情的创作和设计,并对主角和剧情进行取舍,大大提高了收视率。

四、形成文化市场合力,协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范文第2篇

F127  A  1007-7723(2012)08-0007-0004

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P4~5),是社会文化发展与经济日益发达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的迅速成长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义乌专业市场及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专业市场是以现货批发为主,大规模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互替性商品或某一行业相关商品的坐商式的有形市场,是一个以流通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P88~89)。而义乌目前拥有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针织市场、江滨路电器专业街、家电市场、通信市场、电脑市场、物资市场、木材市场、家俱市场、农贸城、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化妆品市场、服装市场、副食品市场、领带市场、床上用品市场、花边市场、毛巾市场、纺织品市场、打火机专业街、围巾专业街、内衣专业街、眼镜市场、文化用品市场、针织原料市场等20余个专业市场,30余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余种商品,包括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雨具、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1/3强,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这些专业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义乌企业的产品销售,也加快了义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极大地促进了义乌经济的发展。

(二)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义乌小商品城享誉海内外,随着国际商贸城规模的扩大,义乌市也逐步在打造世界级小商品航母,其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浙江省县级市排列第一、2011年中国县级市排名第十九位,目前已拥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5万余家工业企业,形成了纺织、工艺品、文具、玩具、饰品、拉链、化妆品等优势和特色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

基于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义乌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的创新和创意开发,2011年义乌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4439件和3069件。2012年1~9月份,义乌市专利申请量达5160件,其中发明专利333件,实用新型专利2396件,外观设计专利2431件;专利授权量达3507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实用新型专利1495件,外观设计专利1947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前3季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66%和67%。

2010年,以“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企业化运作”为运行模式的义乌创意园正式开园,给义乌产品的创新、创意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有30多家知名创意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入驻。2010年义乌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57.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53.4亿元,新创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6项、部级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级重大专项项目4项;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21家。2011年底,为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示范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之路,义乌市认定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为义乌市创新型企业。

基于义乌高度密集的产业集群、相对齐全的产业种类、产业密集的专业市场以及发达完善的物流配送,极大地缩短了产品从创意到样品、到制造、到成品、到市场的流通时间。创意产业的创意附加值结合义乌小商品制造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不仅提升了义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加速了义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促进了义乌经济的新增长。

二、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一)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外生空间

外生空间是指催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外部条件与环境,是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宏观尺度上的考量(P95~161)。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外生空间包括义乌的开放型经济、移民城市人才的多样性、义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义乌城市空间秩序的更新和优化、浙商文化的积淀等。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交通物流系统发达,市场自1982年创建至今一直坚持“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市场的发展开放是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2011年,义乌三产比重优化为2.7∶42.8∶54.5,商贸服务业日益发达,企业众多,浙商文化的宽容、创新、开放、灵活,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而且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人来此经商、办厂。义乌常住人口120多万,而实际户籍留住人口仅有50多万。目前义乌市场的小商品已经出口到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办事机构921家,已登记外资合伙企业428家,占全省的97%,常驻外商1万余名。在这种开放型经济中,生产要素、商品可以自由地流动,从而实现了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经济效率,为义乌的创意产业集聚奠定了市场基础,不仅使义乌真正实现了“以商促工、引商转工、工商联动”,而且也使义乌构筑起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了小商品集散中心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创意研发中心的方向发展。

(二)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内生空间

创意产业集聚的内生空间是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赖于生存的基础条件和要素。义乌创意产业集聚是在专业市场发展、自发形成、政府导向的综合作用力下产生的。随着义乌专业市场的发展,产品日趋同质性,档次低,附加值低,利润空间缩小,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义乌廉价的小商品制造业已进入低利甚至无利的时代。市场对创意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使义乌自发形成了初期的创意产业,一些拥有技术人才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开始大力投入创意产品的研发。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义乌政府 也期待通过创意、创新推动经济转型。2006年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创办,是当时浙江省首个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经过5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文体行业唯一的外贸主导型展会。2012年,据不完全统计,义乌市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核心类文化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从业人员30万人,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等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产品的主要销售基地、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2006年义乌市政府《义乌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8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试行)》,利用政策优惠、税收优惠、提供服务等政策工具,促使创意产业集聚区迅速发展。2010年义乌市总工会联合制定了《义乌市创新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了21个创新型企业,以期带动义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

(三)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

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立足于专业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推进“兴商建市”战略。基于此,根据产业的共同特征、与创意产业的相关度,结合义乌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义乌市重点发展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城市建筑设计创意、广告会展创意、咨询策划创意、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等五大行业。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着重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行业;城市建筑设计着重于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城市绿化设计等行业;广告会展创意着重于广播、电视、会展服务、广告设计等行业;咨询策划创意着重于市场调研、证券咨询、市场调查、企业策划、企业咨询等行业;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着重于休闲娱乐、美容美发设计、婚庆策划、摄影创作、娱乐游戏、旅游消费等行业。义乌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则是上述五大类行业的城市商圈产生的空间裂变,以及与义乌经济开发区为首的几大工业园区的伴生,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集聚则是位于义乌工商学院内的创意园区。该创意园区总面积6000m2,入驻设计企业31家,个人工作室12家,院校科研机构9家,行业协会3家,业务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企业管理咨询、品牌策划等,内设“设计学子实践基地”、“工业设计展示区”、“商务配套区”、“高校科研机构业务区”、“工业设计企业工作区”等功能专区,通过运行“网络媒体”、“招商发展”、“展示交易”等业务平台,精心打造“设计学子实践基地”、“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设计奖”、“工业设计特色示范园”、“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园”等特色品牌,以推动义乌小商品品牌升级,提升义乌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还将以现有创意园大楼为基点,向周边拓宽,建成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的创意产业带,使之成为义乌乃至浙中地区的创意产业、创意人才集聚区。

三、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模式

(一)基于专业市场、专业街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延展模式

创意产业是通过分散的个别劳动、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结合劳动来组织生产,生产的过程也是创意和创意产品产生的过程。创意的产生来自于创意人才对于市场需求的思考与把握,通过设计、制造、生产,才进入创意产品的流通过程。而市场需求是创意的出发点,因此,义乌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应首先基于20余个专业市场、20余条专业街进行延伸发展。义乌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及专业街,如小商品市场、汽车用品配件专业街、灯具建材专业街、室内装饰专业街、福田工艺品专业街等,通过市场商户与顾客的接触,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产品的专业设计、制造、生产,形成专业创意空间集聚。

(二)基于城市商圈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裂变模式

义乌城区商业圈比较密集,市区一级商业区有绣湖广场商圈、宾王商圈、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其他专业街等;市区二级商业区有北苑二级商业区、稠江二级商业区、后宅二级商业区、廿三里二级商业区、城西二级商业区等;还有市级商业副中心,佛堂、苏溪、上溪等;以及由义乌江两侧的国际商务中心与国际文化中心构成,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区。这些商业区中均有为数众多的、隶属小商品研发设计创意、城市建筑设计创意、广告会展创意、咨询策划创意、休闲娱乐时尚消费创意等行业的商户与企业。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可由这些城市商业圈形成的裂变效应产生空间集聚。

(三)基于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伴生模式

201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义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经济开发区共有工业企业296家,配套服务企业350家,现已形成了彩印包装、针织服装、工艺饰品、拉链等优势行业,培育了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浙江伟海拉链有限公司、浙江华鸿工艺品有限公司、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浙江顺时针服饰有限公司、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朝日科磁业有限公司、义乌百思德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实力,拥有创新、创意的集约要素。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依托于这些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孵化模式,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空间集聚。

义乌创意产业的发展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已有一定的基础,在自发形成和政府导向的综合作用力下,创意产业作为城市新兴产业的代表,将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义乌现有资源和优势,努力发展创意产业集聚地,积极培育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吸引和培养创意产业所需人才,促进创意产业的理性健康发展,对义乌小商品走向世界小商品大舞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文献]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王文科,史征.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指数的建构影响与传播——以浙江义乌为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义乌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

褚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周灵雁,褚劲风,李萍萍.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6,(12).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国际化 战略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一些全球性的文化产业集团正在寻求从“规模优势”向“范围优势”的转化。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出现跨国文化企业,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和消费也出现了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力时代正在到来。在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看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会全面影响当代文化商品的供求关系及产品价格。一个国家如果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眼光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缺乏世界市场的支撑,那么它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一、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已从2000年的8310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1.3万亿美元,大大高于全球GDP7%的增长速度。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并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全球蜂起已成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和发展趋势。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态势看,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以现代传媒产业为例,长期以来,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和国家集团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中一直处于高端,垄断着世界的话语权,而大多数国家处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额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据统计,在世界文化产品市场交易额中,美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出口国,美国影视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电影国际销售额占全球份额的85%,2002年美国仅核心版权产业中的计算机软件、电影、录像和出版等四大行业的海外销售和出口达到了892.6亿美元,远高于英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

相比之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为334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15%。如果除去相关产业层的影响,那么居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文化核心层产值和层产值仅为1828亿元,对GDP的贡献为1.14%。从产业态势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形成了以小作坊与大集团两种投资主体为主的局面。小作坊多为国内艺术家群体与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小企业,他们以集群方式集聚生产,直接将创意思维进行市场转化,以满足国内普通民众迅速扩大的文化产品需求,其竞争优势主要在于集群效应与较低的运营成本,但他们很少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建构。大集团主要是指由跨国公司设立的独立或非独立的研发机构,他们集中于研发设计领域,其竞争优势在于跨国公司雄厚的资金、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品

牌认同和销售网络,在外部资源运用、创意更新方面占据垄断优势,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二、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发展特征

1、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输出模式正在由单一输出向多元化输出转变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贸易以产品输出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也正在向多元化模式转变。特别是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不断将其文化创意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为节约生产经营费用,降低国际交易成本,突破产品打入国外市场过程中所遇到的国家保护主义等各种障碍,企业开始关注资本的扩展、品牌的推广以及管理模式的输出等国际化发展模式。

2、国际合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国际合作是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中处于不同的分工地位。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掌握着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创意,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主要以加工生产以及部分非关键技术研发为主,大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合作中所采用的合作方式也不同。合作开发是跨国公司广泛采取的一种战略联盟方式,充分利用两个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发产品,从而实现双赢。产品外包、引进专利生产、品牌等方式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模式,也是跨国公司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要途径。

3、跨国公司是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跨国公司更加重视整合国际资源,加快并购重组,利用其技术先发优势和全球经营优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占据了世界文化创意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如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是全球媒体业排行第三的超级集团,在全世界拥有数百万会员,通过收购、兼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商业图书出版集团。2003年,贝塔斯曼并购北京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这是我国图书业第一起外资并购案,2005年又与辽宁出版集团合资成立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其业务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出版物分销市场,给国内出版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转型

面对全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工格局,我国应积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研究,找准战略地位,以最适合的方式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建构。

1、制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丰富文化“走出去”战略内涵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是一个在发展中不断变动的体系,具有不断增值性特征。因此,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时,要建立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这一坐标,也就是说,应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这一命题放到整个世界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中来考察,建构与现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相和谐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分工体系,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同时,要以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为目标,不断丰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文化产品的“走出去”,只是整个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际文化战略竞争时代的到来,我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文化战略竞争中真正获得文化战略竞争优势,就应在文化制度设计上获得战略性创新,这也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与根本。

2、发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比较优势,确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位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许多资源条件,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适合发展任何形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不是任何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形态都适合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建构。只有那些影响当前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创意产业,才构成当下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的重要内容,才是具有战略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全球,寻找和利用自身的国际比较优势,开发研制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产品,以谋求产业链的高端位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在国际上成功营销自己的创意产品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性。把中国的优秀创意产品推广到国外去,不仅能够满足国外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推动文化产业额的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国际文化贸易的繁荣对于传播我国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有重大意义。除了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外,我国还应高度重视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传媒业是最能深刻影响世界运动行为的文化产业,当单一的传媒产业还构不成参与新一轮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重建所需要的力量的时候,通过建立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那就有可能借助于国际政治或地缘政治的力量,游戏规则,演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重建所需要的力量形态,获得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新一轮的建构过程中的话语权,从而使得新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和国际文化新秩序朝着有利于本国、本地区文化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建构,还要进行制度输出,要想办法建立起国际文化市场规则的中国标准,确立自己的产业标准国际地位。我国拥有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竞争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但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可供其他国家认可的国际标准,并且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还没有取得创造性成果。因此,应组织力量对其中涉及国家文化战略竞争性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确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

3、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制度安排,创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创意价值的物化与市场体现依赖于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环境中,创意产业的各个要素都可以无障碍的快捷流通、快速集结。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备的文化立法秩序,形成完整的文化法制内容,就应适度放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准入和文化产品审查制度,积极培育和鼓励具有完全独立法人地位的文化企业集团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有选择的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环节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持。另外,要扩大城市的宽容度与可融入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建立稳定的创意阶层智慧库,形成产业发展的知识支撑;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和完善产权交易体系,构筑产权流转顺畅和交易自由的公共平台。这样可以使世界各国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文化秩序内,享有充分的文化发展权利,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4、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的构建

要把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转化成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体制改革观,对缔造新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多角度的、全面系统的理论证伪。在全面总结和反思前一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制度性缺陷,建立起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里的全新关系,形成新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和世界文化新秩序,培育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分工体系和国家文化战略竞争所需要的新文化生产力增长机制。

中国要在这场全球性的战略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应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以“文化原产地”为核心标志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的同时,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注:项目来源为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长江三角洲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为08HZC306Z)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6).

[2] 胡惠林: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2008(6).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意农业;发展思路;策略研究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农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脚步。国家农业政府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创意农业的重要性,要不断加大对创意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有效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与农村农业生态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创新设计,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新业态。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政府相关部门要全面发挥出资源的优势,加强与市场企业的合作联系,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1.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的创新。传统的农业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创意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产品的创新,最大化满足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当前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外观、用途以及生活艺术等方面。例]如在农产品外观上,农民户通过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可以种植出迷你南瓜、贴字苹果以及五彩辣椒等,这样能够有效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在农产品用途创新上,农业企业通过创新设计出两用的盆景蔬菜或盆景水果等,这样既能够满足人们的艺术观赏性,又能够当做食物;2)农业文化的创意旅游。 农业经营者通过将农村的农业特色资源与城市现代要素成功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完善的旅游观光项目,让游客既能欣赏到美丽的生态风景,又能够在农业生态园区任意的进行采摘水果、蔬菜等。与此同时,经营者也可以适当的划分出一部分耕种土地,让市民进行租种,感受到农耕过程的乐趣和收获时的喜悦,经营者也能够获取一定的租金报酬。农村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将各种文化创意融入到新农村规划建设当中,从而有效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创意乡镇,吸引到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3)农业营造模式的创新。农业市场通过以节庆会展为平台开展创意营销活动,这样能够打破传统农业营销模式的弊端,组织更多的农户参加创业农业大赛,充分展示自身种植的创新产品,将创意农业与消费市场有效结合在一起,培养农业爱好者的创新理念,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农业品牌,让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我国的农业文化。例如浙江余姚每年的杨梅节、上海南汇桃子节以及南京农业嘉年华等。

2.当前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规划明确社会发展目标,要始终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以及共享”的理念,在创意农业发展工作中也不例外,农业发展要依靠人民,成果要让人民共享,使每一位农业从业者都能够在创意农业共享发展中获得成就感,然而在实际创意农业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2.1创新程度不够,同质化严重

现代化创意农业的重点工作内容就是要充分发挥出我国农业资源、文化的优势,要合理应用创意元素,实现对各种农产品、营销模式以及发展理念的创新。然而,当前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上存在的创意农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无法充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存在各种相互模仿或者照搬的现象,整体产品设计上缺乏特色和信息。与此同时,农业部门未能充分了解掌握市场的发展需求,创意农业在市场的定位不够清晰,无法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各项农产品过于单一,缺乏进一步对传统农业文化和资源的挖掘开发工作,未能围绕县、乡镇区域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文化,经营理念缺乏创新,未能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农业管理理念,农产品有待进一步的创新开发。

2.2创意农产品品牌运作意识薄弱

由于农业产品自身特性的限制,导致创意农业产业难以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上的各种创意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就会被竞相模仿、抄袭,农产品品牌保护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然而,品牌运作作为创意农业稳定发展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相关农业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要呼吁市场农业企业和个体培养良好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整个市场对创意农业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成功打造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品牌价值,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创意农业和谐持续的发展。

2.3缺乏专业化的创意农业团队

我国当前创意农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极其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农业人才,他们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农业知识和技能,又必须拥有先进的创新理念和市场运作方法,致使创意农业变得更加规范化、产业化。在创意农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上面我国还很缺乏,未能有效建立起专业化的创意农业团队,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创意农业质量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市场中的作用,要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各种专业化的文化教育培训,培养农民先进的创新理念和良好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农产品开拓能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2.4政府引导工作有待加强

农业政府部门未能实现创意农业的共享发展,经济市场的创意农业还处于分散的经营状态,未能够有效形成集群,政府部门过于追求农业发展的实际效益,而忽视了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创新才是一个行业稳定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十三五”规划就明确强调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要注重创新和共享,政府部门必须不断优化调整创意农业的结构规划设计。当前创意农业严重缺乏长远的战略部署以及科学的产业规划,整个市场的产业化水平较低,未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政府引导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意农业的各项配套设施较为落后,难以有效形成市场的口碑效应和品牌效应。

3.创意农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3.1消除同质化,提高创新度

要想保障创意农业得到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其差异化,这样能够打破传统农业的发展格局,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最大化满足市场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创意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从业者必须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农业文化与创意农业产品结合在一起,实现产品的多样性,吸引到不同阶层的消费者。通过展开创意农业的差异化战略,能够充分挖掘出农业的特色资源和潜力,运用创新理念附加产品的特色化,有效将科技、文化和农业资源融合起来,促进创意农业的高层次发展,带动县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起完善创新的创意农业新模式。

3.2实现创意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战略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要想实现创意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就必须高度重视创意农业品牌的运作。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市场中的引导作用,要加大对市场农业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市场农业企业必须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创意团队的品牌意识,要加强农业品牌的运作水平,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要组织员工积极参与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品牌意识,能够充分掌握了解品牌文化知识。与此同时,政府农业部门必须积极完善创意农业的品牌保护制度,要指导各个农业个体户去注册使用地理标志,建立起个人或者企业品牌,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让整个农业市场形成健全的法律保护机制。政府要注重社会各个宣传渠道的运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创意农业企业品牌得到有效的推广,不断提升品牌的整体现象,明确企业在市场中的具体定位。

3.3加强创意农业专业人才团队的建设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团队,创意农业发展也不例外。要想促进创意农业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培养创意人才,充分挖掘出有文化、有技术的现代农民,有关部门要组织这部分农民去参与各种专业化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掌握到更多的先进农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成为复合型的创新农业人才。政府部门要做好中间人的角色,引导当地各大农业高校与创意农业团队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农业创意项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发现更多的人才,实现创意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此外,政府部门要合理制定创意农业的奖励制度,建立健全的农业创新鼓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农民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推动创意农业更快的发展,政府部门要注重县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引进城市工业的投资,实现工业、农业以及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意农业的发展要注重共享创新理念的树立,政府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颁布激励政策,不断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直观能动性为着力点和出发点,不断加大对创意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将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农业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推进农村创意农业的发展,改善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2):45-48.

[2]秦向阳,王爱玲,张一帆等.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4(03):36-38.

[3]张俊.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初始条件与动力支撑[J].技术经济,2013(06):75-78.

[4]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2):65-69.

[5]张雷,何云峰,赵文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试点太谷县创意农业发展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6(06):114-126.

[6]厉无畏,顾丽英.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机制与产业组织模式[J].学术月刊,2014(03):32-35.

[7]吕庆华.管委会对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42-145.

[8]王爱玲,刘军萍,秦向阳.创意农业的概念与创意途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08):421-423.

文化创意市场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创意产业发展;OTC

一、场外交易市场及其与创意产业发展

场外交易市场(以下简称OTC)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的、由证券买卖双方协商议价成交的证券交易市场的总称,其组织方式主要采取做市制。场外交易市场与证券交易所共同组成证券流通市场。

由于证券交易所内从事的证券交易必须是经批准正式挂牌上市的证券;又必须经过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才能买卖,为此还要向经纪人交付不低于佣金限额的中间佣金;而且在交易所内进行的一般是以100股为单位的整数股交易,零星碎股不易成交。为规避上述较严格的条件,出现了依证券交易法公开发行而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场外交易市场(或柜台市场)。首先,OTC为创意产业中的相关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提供了平台。对创意产业中正在成长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小、风险高,因此一般很难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作为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OTC就成了创意产业中中小企业实现上市筹集发展资金的最佳场所。其次,OTC的建立将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从而为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退出渠道,进而形成投资的良性循环,带动创意产业的企业发展、产业升级。

国际上较为有影响的OTC市场包括,美国市场上的场外证券交易行情公告榜、粉红单市场、日本的JASDAQ市场以及中国台湾的兴柜市场等。目前,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还刚刚起步。2008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按照该试点方案,天津滨海新区将设立全国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即OTC。这是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对于弥补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促进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衔接,实现各类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最优匹配,从而发挥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意产业及其与城市发展

对创意产业,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如此定义,“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而在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斯金看来,创意产业就是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

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创意产业以其强大的创造性激发了城市的活力,并构成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把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结合起来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创意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创意产业通过将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转化为经济成就,改造了传统产业,衍生了新兴产业,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也大大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促进城市文脉的延伸。创意产业是对旧城进行科学更新的动力,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新的激励因素。三是对城市形象进行新的塑造。创意产业不仅保留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而且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流行的交叉、融汇,为城市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并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牌。

对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城市创意经营环境和城市创意资本基础。城市创意经营环境包括创意氛围、商务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要素。良好的创意氛围要求城市拥有洁净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治安,完善的公共设施,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等。先进的城市商务环境对城市在经济开放度、贸易运输能力、信用信息透明度、物价水平稳定程度、政府效率、金融体系完善程度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而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必备条件。城市创意资本基础则由制造业基础、人力资本基础和技术资本基础等要素度量。发达的制造业是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充足的高素质人力资本和技术基础能够为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三、利用OTC促进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加快全国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已获准设立全国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北京市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逐步发展成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深交所的相关的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将整合、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第二,推进创意产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育具有地方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创意产业要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这只是外在因素,关键还要靠产业内的企业创新能力。毕竟对创意产业而言,创新是实现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同时,创意产业中的企业应该强化企业内部相关制度的建设,尤其应该按照现代企业要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第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大批量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城市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尤其要强化对创意产业企业家才能的培养。企业家的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丰富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创意产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淑龙,蒋虹.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