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服务

家庭教育服务

家庭教育服务

家庭教育服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家庭;艺术教育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面向本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家庭成员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通过艺术教育让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更加亲密,构建家庭和谐氛围,同时让社区文化得以发展,使得邻里之间更友爱,生活更美好。

2011年起,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方松街道联合成立彩虹公益艺术团,为社区家庭提供免费艺术教育服务。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专业特长,以原创形式研发一套艺术类课程――彩虹课。课程共分为四种颜色:红色――中国文化、革命历史知识;绿色――环保手工艺;橙色――小主持、舞蹈、合唱、表演等;蓝色――亲子活动、心理指导。彩虹公益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学校每周派出20名学生,为社区以及农民工小学提供服务,目前受益人数达到500余名,辐射面涵盖100余户家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志愿者定期接受培训,互相改进教学方法,并设计标准的教案和教学计划提供给被服务对象,由其监督教学效果。在彩虹公益艺术团里,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彩虹课深受学生喜爱,大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小朋友教授主持、舞蹈、合唱、手工设计等课程,还与社区家庭开展亲子活动,并由校方免费提供给他们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

为了能够提供有的放矢的志愿者服务,也为了保障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学生设计了调研问卷(见附表),调查内容包括了对社区家庭基本信息的了解,对家长关于艺术教育的看法和能力,了解家庭需要的艺术教育种类,以及对彩虹公益艺术团认知程度和工作建议等等。调研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836份,回收率达83.6%,调研涉及家庭300余户,现就调研问卷内容分析如下:

一、社区家庭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度

本次调研过程中,家庭孩子的年龄3岁以下占17%,3至6岁占33%,6至12岁占40%,12岁以上占10%。每年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艺术教育经费2000元到5000元的占到60%,40%的家长经常指导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却只有15%的家长很懂艺术教育方法,80%的家长认为家庭艺术教育很重要。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可程度很高,但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每个家庭的构成情况各有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学专业不同,虽然对于艺术教育的认可有着普适性,但懂得艺术教育的家庭毕竟不占多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应了一个需求问题,即家庭对艺术教育指导的需求。而我们通过家庭艺术教育支出经费的选项看到,60%的家庭为孩子艺术教育全年支付2000元到5000元,这笔开销看似不大,但我们所调研的社区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他们并不宽裕的家庭收入中,划分这样一块教育经费给孩子提供艺术熏陶,实属不易。如何让他们能减少艺术教育开支,同时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服务,高校与社区结合的艺术教育志愿者活动无疑是对社区家庭最好的帮助。

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服务内容

问卷中,为了了解社区家庭所需要的艺术教育服务,我们设定了几大选项:器乐类――钢琴、小提琴、笛子等;形体类――民族舞、国标舞、芭蕾等;声乐――民族、美声、流行等;美术类――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表演类――主持人,小品等。在这项问题中,社区家庭的选择比较平均,器乐类占17%,形体类占23%,声乐类占22%,美术类占20%,表演类占18%。其中,根据孩子的性别来看,男孩的家庭更倾向于美术类选项,女孩的家庭更倾向形体类选项。而在问及家长关注教师的品质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水平,其次是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

这些调研内容都为彩虹公益艺术团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要求,首先,我们要保证课程种类的多样性,以便给社区家庭更多的选择,我们的课程从初期就以红、黄、蓝、绿四个方向提供,满足了家庭对艺术教育的多项选择;其次,除了考虑课程的广泛性,我们还需要考虑课程的个性化,根据孩子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再者,我们要在保障自身专业艺术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到位、真正可靠的服务。

三、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值得欣慰的是,在社区836人中,知道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有790位,占总人数94.5%,对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服务很满意和满意的,占85%,这位我们今后的志愿者工作提供的信心。为了能够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公益品牌,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创新上。

家庭教育服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www.133229.COm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家庭教育服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5-138-03

我国目前正向老龄化社会迈进,老年人群的器官组织功能明显衰退,各种疾病随之而来,糖尿病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给社区带来了不和谐因素[1]。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由于部分患者对合理饮食、积极运动等控制措施的忽视,导致单纯依靠药物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因此在社区中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是我国新医改形式下发展的一种社会服务模式,其目的是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实施的一种健康教育管理模式[2],本研究探讨了该服务在我社区糖尿病控制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2月~2013年5月社区3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164例,女136例,年龄36~76岁,平均(58.6±8.8)岁,病程1~7年,平均(4.2±1.9)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62例,中、大专科106例,本科及以上104例,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缺陷和精神疾病。

1.2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1)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召开动员宣传会,帮助社区居民了解该团队的服务意义,使其明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控制的意义,获得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建立好健康管理档案。(2)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期安排专题讲座和健康咨询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治疗关键和并发症等,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指导和病情检查等作为讲解重点,使患者能够自行进行上述管理,培养自觉能动性。(3)团队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册,将其发放给患者,指导患者按照教育宣传册的内容进行疾病的控制。(4)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组织成立糖尿病互助小组,建立患-患联系,合作学习,鼓励其交流经验,共同提升疾病自我控制能力。(5)定期家访,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根据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鼓励其长期坚持,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

1.3 效果评价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前后300例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体重指数;使用SF-36健康量表[3]对服务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本次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300例患者接受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体重指数分别为(6.5±1.1)mmol、(9.1±2.1)mmol和(23.1±1.8)kg/m2,均好于服务前(P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发病数仅次于美国[4-6]。调查显示中老年人群是主要发病人群,部分患者对该病缺乏正确认识,以为只要通过药物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忽视合理饮食、运动和定期检查,造成病情反复[7-8]。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控制,增强患者的遵医嘱行为尤为重要[9]。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一直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10],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该形式下发展起来,旨在为社区人民的健康提供教育和帮助。本研究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社区糖尿病中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提示服务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空腹血糖和体重指数均低于服务前,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上述三项指标均是糖尿病的常规检测指标,能够较好的反应糖尿病控制情况[11]。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为目标,通过防、治、保、康、教、计来体现社区医疗服务,它通过优化生活方式、情绪、饮食和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连续协调社区家庭服务模式。该服务组织通过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来增强其对饮食、运动和血糖定期检测的认识,多管齐下,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笔者认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重点作用就是帮助患者树立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这点也是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保障。实施该服务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后的SF-36健康量表评分为(91.2±6.8)分,明显高于服务前(70.8±6.2)分。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因自身糖代谢紊乱出现系列身体不适症状,对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响[12],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注重该方面的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控制了病情,缓解了血糖过高造成的并发症。患者经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管理,其情绪、生活习惯均得到了指导,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生活质量随之提升。研究进步调查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提示97.33%的患者满意该服务模式,说明此次服务模式深得人心。

综上所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教育效果明显,利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罗翠花,张海珍,邓伟娴.糖尿病患者社区家庭护理需求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76-77.

[2] 吴军,徐蕾,陆,等.程家桥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需求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1809-1812.

[3] 相蕾,黄慧,吕泽平,等.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和糖耐量异常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分布基线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1):22-25.

[4] 张学标,王启,周立志,等.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9(7):62-63.

[5] 徐玲.医院-社区一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糖耐量低减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2,26(6):1715-1716.

[6] 吴浩,贾鸿雁,刘秀梅,等.方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构建及服务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774-776.

[7] 张学标,莫希兰,高福群,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社区糖尿病41例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2):66-67.

[8] 丁兰,董建琴,孙洪玉.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与社会支持评分及精神卫生状况[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96-98.

[9] 于海霞,李智莉,闫明茹,等.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1):6121-6122.

[10] 蔡炼东,缪建平,吴国龙.区域性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46-147.

[11] 杜利民,袁 杰,戴冬霞,等. 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樟木头镇户籍人口进行健康管理的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19-21.

家庭教育服务范文第4篇

《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家庭教育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家庭教育的实施、指导和服务,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第四条家庭教育遵循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政府推进的原则。

第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家庭教育义务。

第六条推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是政府、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第七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本行政区域家庭教育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负责家庭教育议事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民政、卫生和计生、公安等部门,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庭教育相关工作。

第九条每年5月第三周的星期一为本市家庭教育日。

第二章家庭实施

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生活技能、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言传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成员应当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十三条父母应当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父母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或者机构教育未成年子女;

(二)通过各种方式与未成年子女及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联系交流,了解掌握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定期与未成年子女团聚;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第十五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接受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参加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主动与学校沟通未成年子女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父母离异的,双方应当继续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一方履行家庭教育义务时,另一方应当予以配合。

养父母、与继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养子女、继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

第十七条未成年子女应当接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参加学校和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

第十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可以向学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妇联、民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反映、投诉、求助,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相关单位和组织应当及时处理:

(一)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使未成年子女置于无人照看或者危险状态的;

(二)采用暴力、侮辱等方式实施家庭教育的;

(三)因父母死亡、失踪、重病、重度残疾,或者父母双方服刑、强制戒毒及其他情形不能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

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前款所列情形,或者未成年子女认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可以向相关单位和组织反映。

第三章学校指导

第十九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第二十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职工业务培训内容,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第二十一条教师进修培训机构应当将家庭教育课程纳入师资培训计划。

鼓励师范院校和其他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设置家庭教育专业或者课程,开展家庭教育研究。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交流活动。

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辅导。

中小学的家长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两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每学期应当开展三次以上家庭教育活动。

第二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照要求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活动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联系和沟通。

未成年人在学校有违纪、违法或者其他不良、不当行为的,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无法告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告知后仍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学校应当向其所在的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通报情况。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有困难的,学校应当及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

第二十四条中小学、幼儿园及师范院校应当协助当地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第四章社会参与

第二十五条办理结婚、离婚登记时,婚姻登记机构应当对申请人进行家庭教育宣传指导。

第二十六条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指导。

鼓励医疗服务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孕妇学校、新生儿父母学校,开展公益性早期家庭教育指导。

第二十七条履行监护责任的寄养、助养机构或者家庭,应当履行家庭教育义务。

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对寄养孤儿的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照料,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服务。其户籍所在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当对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并将其履行家庭教育义务的情况纳入监护评估内容。

第二十八条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将家庭教育纳入单位文化建设,把家庭教育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和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为职工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父母、其他监护人参加学校家庭教育活动,其所在单位应当支持。

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第二十九条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和组织,应当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

第三十条设立经营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或者提供经营性家庭教育服务的,应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登记。

第三十一条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

第三十二条鼓励依法设立家庭教育基金会或者家庭教育基金,支持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鼓励单位、个人向家庭教育基金会、家庭教育基金和家庭教育社会组织捐赠。捐赠人的捐赠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税前扣除。

第五章保障激励

第三十三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建立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第三十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并优先向孤残、留守、流动、遗弃、流浪、单亲或者父母服刑、强制戒毒等未成年人家庭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救助和指导服务。

第三十五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家庭教育人才培训计划,组织编制家庭教育培训教材,培养家庭教育专门人才。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大纲,根据未成年子女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等情况,分别确定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指导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第三十六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承接主体。

第三十七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运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营造家庭教育文化氛围。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以专题节目、专题报道、专栏、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经常性、公益性宣传。

第三十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入学、招生、住房等政策措施,保障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近入(托)学、参加考试、居住。

第三十九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事项,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督查评估制度,对家庭教育工作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家庭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工作体系,每年开展四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处理家庭教育求助申请。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或者不当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单位和组织依法予以劝诫、批评教育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处理,并根据情节依法予以训诫、告诫或者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第四十二条家庭教育服务机构未依法登记,或者在教育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三条负有家庭教育指导、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和组织有以下情形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家庭教育工作职责,不落实家庭教育政策和措施的;

(二)截留、挤占、挪用或者虚报、冒领家庭教育经费的;

(三)因工作失职致使家庭教育经费被骗取的;

(四)未成年人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向有关单位或者组织求助,有关单位或者组织怠于行使职权或者互相推诿,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行为。

家庭教育服务范文第5篇

一、将家庭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中山家庭教育的社会化

1.中山市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党政领导主导,妇联、教育等部门协同推动,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社会力量齐心配合的工作机制,破解了家庭教育“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的难题。

2.成立全国首个事业单位性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获批成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核定编制数4名,是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管单位为中山市妇女联合会。此举被中国家庭教育网评为“2011年全国家庭教育工作最给力的十大举措”之一。

3.实现家庭教育经费有保障。2011年市财政投入130万元专项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各镇、村也加大家教经费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各镇(区)投入家教经费共计1109.77万元。2011年起,市、镇两级财政按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含公办、民办、职中、技校等)生均7元的标准,投入358万元经费,专项支持学校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和发展,突破了学校家长学校没有专项经费的瓶颈问题。

4.把家庭教育作为中山公务员的必修课。2011年起,中山市委党校首次将家庭教育培训纳入科级公务员培训班课程内容,培训班的学员为晋升正副科级领导职务且未参加任职培训的科级公务员和调任到机关担任正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年龄以28-40岁为主的年轻父母。将家庭教育培训纳入科级公务员培训班课程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科级公务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帮助学员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5.将家庭教育培训纳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中山市教育局将家庭教育课程作为全市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推动中山家庭教育的专业化

1.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培训。近年来,全市及部分镇区和学校共举办了七期全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班,全市超过600名学员通过考核获得认证。中山市、镇两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有350人,共培训各级家教讲师、骨干930人,选派10名家教骨干参加省家庭教育“金牌讲师”培训。

2.成立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2012年,成立了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成为中山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枢纽站”、“服务队”,创建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品牌。协会的主要业务包括:整理国内外家庭教育相关信息,组织有关家庭教育交流讨论,面向市民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并为一些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特殊家庭提供服务。

3.编写《中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课程目录》。全市每个社区(村)举办一场以上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论坛或沙龙,为实现菜单式选择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内容,编写了《中山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课程目录》,讲座内容可以在其中的22位专家的77个课程中选择。

三、结合本土实际,形成中山家庭教育的特色化

1.注重对困难家庭、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帮扶。在城乡统筹、教育资源均等化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经验。实施爱心父母大联盟,发动社会热心人士捐款帮扶困境儿童;实施“阳光伙伴同成长”项目,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组织志愿者开展“周末课堂”,培养困境儿童艺术特长,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

2.开展中山市“新生家长培训”。为响应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的号召,推进家庭与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大教育网络的合力育人模式,2011年起,中山市妇联联合教育局重点推出了“新生家长家庭教育培训”,实行“孩子要入学,家长先上课”的做法,首次将新生家长的培训系统化,逐步实现家长教育孩子持证上岗。以新入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为培训对象,为家长培训儿童权利保护与家庭教育、公民素养提升与家庭教育、婚姻家庭经营与儿童成长、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新生入学适应指导4个课时的课程,共开展456场,20多万家长受益。2012年受益家长达到140万人次。

3.开展“万名家长学电脑”和“中山市农村家长网络护卫行动”。为了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2010年起,中山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万名家长学电脑”提高家长素质活动,主要以农村学校和流动儿童集中的民办学校的家长为对象,在中山市100所学校培训1万名学生家长。为此,中山市财政局专门下拨40万元,为每校补发4000元的培训班费用。市妇联、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中山市家长电脑知识培训班教程》,每个培训班必须完成16个课时的课程学习,每次培训家长须签到确认,完成全部课程并经考核合格的家长才能顺利领到《中山市家长电脑知识培训结业证书》。2012年,在广大家长学习电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了“中山市农村家长网络护卫行动”,向广大农村及外来人口家长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提高家长媒介素养水平,增强他们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有效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与孩子共同抵制互联网媒体有害信息,营造良好的亲子共学氛围,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互联网环境。2012年至2014年全市每年培训2万名家-长,三年共计划培训6万名家长。

4.开展家庭教育“三进”活动。近年来,中山市妇联组织家教讲师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与此同时,进行儿童权利宣讲社区活动,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人员的儿童意识和儿童观,发放《儿童权利公约》宣传小册子超过10万册。

四、注重家教教育科研,促进中山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被中国教育学会批准成为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是广东省获批的3家单位之一,同时,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被省妇联确立为广东省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织学习了《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指南(2011-2015年)》,并申报和获批了“家庭教育工作队伍职业化发展研究”的部级课题,将组织有关专家骨干开展探索研究。还将在家庭教育工作队伍职业化发展等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努力为全国的家庭教育工作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做法和宝贵经验。2012年在全市开展了“儿童监护情况的调研”,通过调查问卷与座谈走访,了解我市儿童放学后、课余时间家长监护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