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杨善洲

电影杨善洲

电影杨善洲

电影杨善洲范文第1篇

杨善洲是谁?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又有什么样的豪言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带着疑问,在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杨善洲》中,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观看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动。

在杨善洲的生涯中,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天壮举,没有震撼人心的话语,有的只是一名基层地委书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他亲近群众忘我工作,在他平凡的事迹中却透彻出不平凡的精神;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绝对的忠诚,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他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他退休后仍旧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最后杨善洲却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杨善洲是一位地委书记,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

电影杨善洲范文第2篇

党员的基调

一个是20后与党一起成长的地委书记,用他老当益壮的情怀践行一个老党员离岗不离责的坚持,一个是80后的新农村指导员,用他心中有梦的理想在大山深处书写一个青年党员的青春烈焰。80后青春党员的绽放和20后老党员的夕阳红,用他们的事迹给我们勾勒党一脉传承的品质——从一而终的奉献,全心全意的服务,立党为公的信念。无论是30年两袖清风22年无私奉献的杨善洲书记,还是5年坚持在基层洒热血,干实事的新农村指导员张晓东。他们用行动为党定了基调,告诉我们,奉献和服务,是党的起点标杆也是党的终点归宿,是党一脉相传的灵魂。

大山的记忆

22年的大亮山,旧貌换新颜,荒凉变绿颜,从无人问津到身价亿元的林场,大亮山会记得有一位老人,22年如一日,风吹日晒的守候。花甲之年,在一个终点重新起航,从杨善洲书记到杨善洲老人,卸下官职,不卸党性,他用佝偻的背影弯曲成一棵一棵生意盎然的树木,一片一片翠绿生机的树林,一座感动中国的大山。

他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他从政30多年,不为名誉,不谋私利,清廉始终的作风,迎来了老百姓“一尘不染香到骨,两袖清风昭汗青”的护送挽联。

他说:“干任何事首先要赢得民心”,22年前他舍弃城市悠闲的晚年,安居大山数十年的奉献,换取了人们群众认可的共产党员心如真金的评价。

他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一个党员的职责,人前人后,在任卸任,从一而终恪守党旗下的誓言,以永不退休的党性被铭记感怀。

大亮山记录了一个老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记录了一个党员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江水的见证

马吉米村——云南怒江边上的小村庄,一个新农村指导员来到此,把党旗国旗挂在床头,把党性民生记在心头,开始五年的不离不弃,无私奉献。“山村小溪流淌的青春”博客23万点击率,记录了张晓东五年的坚守。这个喜欢蔡琴,心中怀揣梦想的80后青年,通过网络募捐、扶贫,关心孤寡老人,筹资金建楼修桥,传播科学技术,五年来收集爱心衣服10吨,资助了140多名贫困学生。

他说:“心中一直有个梦,无关富贵,也无关风月,我只想为村民做点事”,他开博客,筹资金,建项目,盖楼修路,一件一件琐碎实在的小事,成就了一个党员的心中大梦。

他说:“当国家遇到危难,能力挽狂澜;当群众身处危险,能挺身而出。心系群众,忠于职守,勇于奉献才彰显党员本色,具备这些特质的党员干部,方为中流砥柱!”他带领村民抗旱,抵御泥石流灾害,以朴实无华的党员特征在需要的地方竖成一个党的中流砥柱。

他说:“ 当我离开这片土地,我希望有人提起我时会说,小张是个好人,他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就很满足了”,他一年一年的坚持,只希望能够让马吉米村民富裕点,更富裕点,希望村人能老有所养,子有所教。他用行动完成了对一个年轻党员的合格考量,也书写了一个值得千万年轻党员学习的优秀范本。

怒江江水见证了一个青年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了一个年轻党员一千多个日夜的奉献;见证了那些受资助学生,受关注老人,受帮助村民的笑颜如花;也见证了一个党员小溪汇江河的大手笔。

电影杨善洲范文第3篇

功课第一

著名导演送儿出国留学

1999年8月初,杨亚洲和妻子唐双文把独生子杨博送到了首都国际机场。时年16岁的杨博即将远赴新西兰留学。由于夫妻俩工作都很忙,他们只能让儿子独自远行。杨博之前没有出过国,而且这次去新西兰中途还要转机,杨亚洲不免有点担心,一再嘱咐儿子:“有事情给我们打电话。”杨博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杨亚洲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之后分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这期间他与同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做演员的唐双文相识相恋,最终走进婚姻殿堂。1983年,他们有了儿子杨博,夫妻俩视若珍宝。

杨博从小就表现出一股特有的聪明活泼劲。3岁时,他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幼儿园就读。当时厂里经常有一些外国的电影界代表团来访交流,接待过程中,经常让厂幼儿园的小朋友献花。每次,杨博总是第一个上台,还大方地和那些国外的漂亮女明星们亲吻合影。

有一次,杨博被一个来访的台湾导演看中,应邀在一部名叫《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的电影里演一个小角色。杨亚洲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当时台湾的知名女星胡慧中在剧中扮演杨博的妈妈。5岁的杨博面对大明星一点也不胆怯,天天和胡慧中腻在一起“干妈”长“干妈”短地叫,没几天两人就情同母子了,演起戏来相当默契,小杨博的表演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渐渐地,杨博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导演邀请去做小演员。有拍电影的,也有拍电视剧和广告的。杨亚洲为儿子的表演天赋沾沾自喜,后来拍《红灯停,绿灯行》和《泥鳅也是鱼》时也让儿子客串了小角色。然而随着片约越来越多,杨博有时在剧组一待就是一两个月,学习成绩一路下滑。眼看就要上中学了,杨亚洲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他还指望儿子将来考一所好大学呢!于是,儿子上中学后,杨亚洲就和妻子商量,再也不让儿子去拍戏了。

此时的杨亚洲和妻子都已调到北京工作,杨博也在北京入了学。由于杨亚洲夫妇都是搞影视的,家里到处都是关于影视方面的书报杂志和影碟等。虽然杨博不再出外拍片,可只要有空,他就趴在这些资料堆里废寝忘食地看,课本却放在一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杨亚洲有点急了,可因为长年在外拍片,又管不了儿子。

一天,杨博的几个同学来家里玩,杨亚洲恰巧在家。几个孩子在一起议论起了将来做什么的问题,杨博说:“我成绩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以后我要像我爸那样做导演。”杨亚洲听了心里一惊,虽然他过去不反对儿子拍戏,可那时大都是出于玩的目的,身为导演的他太清楚投身影视的艰难与苦涩了,并不是演几个角色或拍几个广告那么简单。而且,想做一名好演员或好导演,需要很深的文化功底及海量的生活积累,杨博却认为“成绩差不多就行了”,这令他担忧。

杨博的同学走后,杨亚洲有意识地跟儿子聊了起来,先说了他做导演这些年的艰辛,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爸爸希望你首先把文化底子打牢,至于以后做什么,还得看适不适合。”杨博听了点点头。

可杨亚洲发现从那以后儿子的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儿子高一放寒假时,杨亚洲正在外地拍戏,因为想念儿子,他就把儿子接到了剧组。那段时间,杨博天天在片场流连,总是待在一旁看别人演戏,时不时地还问一些问题,书本看都不看。杨亚洲偶尔说他几句,他就说:“爸爸,我在片场也是在学习,学校的作业我开学前几天做就行了。”杨亚洲急了:“那你这样怎么考大学?”

一心想让儿子上一所好大学的杨亚洲终于坐不住了,可他知道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叛逆期,不能硬来。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当时新西兰接受中国的少年留学生,就决定把儿子送出国,这样儿子就可以避免受他的影响,从而好好读书。随后,他大费周章地为儿子联系了新西兰名校澳克兰大学,并选了当时的热门学科经济学。怕儿子在国外缺乏管束,他事先跟儿子约定:学习弄不好,就别回来了。杨博虽然有些不理解,但因为对去国外留学感到新鲜好奇,就接受了爸爸的安排。

望子成龙

怎奈儿子放不下对影视的热爱

杨博去新西兰后,果真没让杨亚洲失望。进入大学学习之前,杨博先在一所语言学校学习英语,一般至少需要半年才毕业,可他只用了三个月就通过了考试。看儿子这么上进,杨亚洲放下心来,重新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2000年年终,杨亚洲正在青岛拍摄《家有九凤》。一天上午突然接到儿子电话:“爸爸,我回国了。你在哪儿?”杨亚洲又惊又喜,他几次都想去新西兰看儿子,无奈实在太忙了。他问儿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跟我说一声就回来了?”“我都多大了,再说说了你也没时间接我,还是我去看你吧!”听儿子这么一说,杨亚洲既愧疚又欣慰。

电影杨善洲范文第4篇

一、对照杨善洲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精神,查找意识淡薄、精神懈怠方面的问题。对照自己主要表现在:在工作中深入基层调研不够、思考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所松懈。

二、对照杨善洲尊重群众、重诺守信的精神,查找脱离群众、弄虚作假方面的问题。对照自己主要表现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关心不够,不能及时向领导反映帮助解决。

三、  对照杨善洲实事求是、求实务实的精神,查找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方面的问题。对照自己主要表现在:学习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不够深入,办公室处理事务多,深入基层不够。

四、 对照杨善洲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精神,查找铺张浪费、骄奢淫逸方面的问题。对照自己主要表现在:廉洁意识有待提高。 

五、 对照杨善洲坚持原则、慎用权力的精神,查找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方面的问题。对照自己主要表现在:学习上不够坚持,思想上存有“惰性”,有时借口忙于工作,事务多,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六、对照杨善洲胸怀全局、勤奋敬业的精神,查找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方面的问题。。对照自己主要表现在:大局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时会满足于自身的能力,缺乏对理论的深刻理解。

电影杨善洲范文第5篇

【中国演讲网:中国权威稿件写作机构】

精彩导读: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李源潮同志重要指示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白恩培 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2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中国演讲网: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我们来到了距离大亮山林场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杨善洲就出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不久前,施甸县政府用大亮山林场做抵押,贷款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已经支付到位。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