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团结作文

民族团结作文

民族团结作文

民族团结作文范文第1篇

2021关于民族团结工作总结范文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021关于民族团结工作总结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学习中央和我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神,更好地做好我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x市委员会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目标,狠抓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工作。以《实施方案》为重点,不断提高全局职工素质,认真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现将我局20XX年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

我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和三中、四中、XX精神及中央第七次x工作座谈会解释,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新x”的讲话内容,认真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局面。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学习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

1、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认真贯彻学习牢固树立“三个不离开”、“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思想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局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并作出周密安排部署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带头人。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和三中、四中、__精神及中央第七次x工作座谈会解释,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采取个人自学与单位组织学习、学后讨论、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族团结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统战文 化民族团结 作用

新时期统战文化是以“和”为核心,其基本准则是“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基本内容是民族团结文化、党派合作文化、宗教融合文化和炎黄“根”文化等。民族团结文化作为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对各民族共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统战文化和民族团结的分析阐述,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浅议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民族团结的作用。

一、高校统战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概念及内涵

从广义上说,高校统战文化是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高校本身就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新风尚的倡导者,是社会统战文化的较高层次,是践行新时期统战文化思想的示范区。

高校统战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在政治方面的引导,充分发挥高校统战文化广泛联系和荟萃人才的优势,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并为此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强硬的人才支撑。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指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繁荣,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招录,不再仅限于民族大学,普通高校也进一步扩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招录范围。据统计,我校自2009年扩大了对外省考生的招收规模以来,少数民族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2012年,我校首次面向全国12个省招生,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对我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对民族团结文化的研究,开拓思路,寻找可以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法,创建高校民族团结文化。加快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发挥高校统战文化作用,是促进校园民族团结,共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统战文化与民族团结的统一性

(一)和合文化是高校统战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文化源泉。

“和”是新时期统战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高校统战文化与民族团结的思想文化源泉。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贯穿了中国历史所有时期,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成为了为民众普遍认可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合”的思想。

“和合”思想注重以和为贵论,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它不仅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法则,而且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和合”思想在统战文化和民族团结文化中都有所体现,例如统战文化中倡导的“和谐”,民族团结思想中的“各民族齐心协力”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和合”文化是我们建设校园统战文化和民族团结的依托,是二者共同的文化源泉。

(二)和而不同是高校统战文化与民族团结的价值诉求。

“和而不同”是高校统战文化与民族团结共同的价值诉求。“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高校统战文化强调“和而不同”,强调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的有机结合。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发展和繁荣的基本政策。这种新型的民族关系,一方面承认民族差别,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其他民族特点,另一方面又实行民族团结、互助,维护国家的统一,共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就是我国民族关系上“和而不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这一意义上说,“和而不同”是二者共同的价值诉求。

(三)民族团结文化本身就是统战文化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统战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团结文化、党派合作文化、宗教融合文化和炎黄“根”文化等,民族团结文化是新时期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呈现多样性。统战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民族的实际与特点的文化”,努力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融合,才能更好地做好民族工作、凝聚民族力量、筑牢民族团结统一战线,从而有效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三、高校统战文化对民族团结发展的作用

建设高校统战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只有在各党派、民族、宗教、群体中树立起“和”的理念,才能为民族团结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高校统战文化所倡导的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的理念,能够为民族团结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能够为民族团结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能够为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行为规范,推动民族团结的发展。

(一)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为正确处理校园民族团结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

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倡导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的理念,这一理念也是促进校园民族团结的指导思想,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在面临一些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宗教习俗等,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前提下处理问题。

我校在对新疆班的管理中,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指导,妥善处理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邀请徐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程绍传为我校师生开展“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正确了解民族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讲座,让师生了解新疆民族文化。在了解了新疆特殊的宗教文化以后,学校为了确保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员在新学期能吃上安全卫生的清真食品,专门建立了清真食堂。

同时,我校更是通过各种形式,向新疆班学员灌输这一理念。通过开设的“形势与政策”理论课,向新疆学员介绍了我国新时期统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让新疆学员更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与自身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将民族团结这一观念深入学生心中;通过带领新疆班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召开统一战线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进新疆班学生对统战文化的了解,增强他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二)高校统战文化建设,为创建各民族团结发展的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高校作为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弘扬和创造先进文化、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在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统战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的统战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们认真学习新时期统战文化的先进思想,倡导学生们以“和合”“和而不同”思想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民族团结问题时,要求各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求同存异、团结友爱,使民族团结思想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品格。从而引导学生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无论是作为在校学习的学生还是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要以民族团结为指引,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我校新疆班为例,一方面学校积极组织我院教师参加“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正确了解民族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讲座,并要求全体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会后给所带班级召开一次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的班会,让学生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尊重新疆学员的民族习惯和,与新疆学员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党课培训、参观徐州城市建设规划展、举办古尔邦节联欢会等,让新疆学员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毕业时,新疆学员们深感祖国的伟大,民族团结的重要,纷纷表示一定要将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带回家乡,为建设美好新疆,为国家的团结稳定,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高校统一战线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高校统战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增进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感情,必将为祖国未来的民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教师要积极探索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民族团结发展的新思路,积极拓展高校统战文化对民族团结发展的新方法,真正发挥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民族团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善侃.论统战文化力.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

[2]魏志勤.论析中国共产党统战文化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时代人物,2008,10.

[3]董超.浅谈新时期统战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3.

[4]王雅军.统战文化的包容性与“和而不同”.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1.

[5]梁晓宇.新时期统战文化初探.福州党校学报,2012,02.

[6]赵桂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战文化建设.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1.

[7]叶文龙,高李生.充分发挥统战文化在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5.

[8]张木林.传播统战文化理念推进统战文化建设.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1.

民族团结作文范文第3篇

今年是自治区第xx年民族团结教育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学院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安排意见精神,深入开展好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三爱"的教育活动,重点学习了"xxxx"重要思想,学习自治区第xx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有关内容及学院xx年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活动安排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增强了民族大团结的意识。中心以抓学习,求团结,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团结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民族团结作文范文第4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

(2009年12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社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接受民族团结教育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

第四条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应当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第五条 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和睦相处,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第六条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将其作为考核、验收创建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突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性、时代性,适应各族群众利益关系发展变化,丰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内涵,创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动,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

第八条 县级以上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对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作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收集、提供、制作、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十条 县级以上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二)制定和组织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规划;

(三)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四)协调解决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总结和推广民族团结教育经验,表彰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六)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负责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应当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本辖区内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城乡基层组织和社区的有效平台,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到千家万户。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组织编写适用于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明确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责任,发挥教师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示范和表率作用。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阶段,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幼儿园应当对学前儿童进行适合儿童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

禁止任何人利用学校讲台、讲坛等阵地散布不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言论;禁止任何人传播危害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扰乱公众视听的谣言。

第十三条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充分运用文艺创作演出、博物馆文物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图书阅读等载体,广泛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文学艺术团体、院校应当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展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进步的文艺作品。

第十四条 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涉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书籍、刊物进行审定,不断推出反映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出版物。加强对书刊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和音像电子出版制作、网络出版以及出版物市场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涉及民族团结方面的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学会运用国家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坚决同各种违反国家法律、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编制继续教育规划、职业培训和务工人员培训计划时,应当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并将其纳入考核范围。

第十七条 民族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表彰活动,做好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检查、验收工作,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弘扬典型,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发挥各类先进典型作用,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发挥爱国爱教宗教人士的作用,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到信教群众中。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禁止在名称登记、商标注册、广告以及其他商业性活动中出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内容和行为。

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工会应当发挥联系各族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职工群众的民族团结教育。

共青团应当重视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结合青少年特点组织实施寓教于乐的各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妇联应当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作用,做好妇女和家庭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

工商联应当指导、督促各商会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第二十条 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经济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门应当发挥媒体的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法律法规、民族团结教育重大活动和民族团结教育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创作生产具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专题报道、广播影视节目和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刊播民族团结教育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十一条 铁路、公路、民航、卫生、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到机场车站、商场医院、街道广场、旅游景区等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十二条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研究机构应当做好对民族团结理论和重大实践成果的研究,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支持。

第三章 内容与方式

第二十三条 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

(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教育;

(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

(五)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

(六)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

(七)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教育;

(八)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的教育;

(九)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十)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四条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应当讲求实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与弘扬先进精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

第二十五条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可以采取民族团结主题征文、知识竞赛、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图片展览、板报、文艺演出、专题辅导等形式以及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传播手段进行。

第二十六条 每年5月为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

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应当确定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做到以月促年。

第四章 保障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保障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第二十九条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负责制,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应当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的培训。

第三十一条 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负责确定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编译、出版、发行工作。

第三十二条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址)、烈士陵园等场所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

第三十三条 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应当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批评和建议,有义务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予以制止和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举报内容,不得打击报复举报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社区和其他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取消其相关荣誉称号、评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处理:

(一)不按规定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

(二)民族团结教育考核不合格的;

(三)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称号的;

(四)对干部、职工及其他公民针对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出的建议和批评不予重视的;

(五)不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矛盾和问题的;

(六)接到影响和破坏民族团结违法行为举报后,不依法调查处理的;

(七)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现不利于民族团结言行的,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村(居)民委员会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属于国家公务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收集、提供、制作、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民族团结教育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有关部门分别给予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民族团结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192-02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民族团结认知是指个体(群体)对民族团结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途径等的理解与接纳。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要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其前提是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认知,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的认知现状,再从教育层面提出改变现状的策略措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180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作为研究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 000份。被试学生女生比男生多16人,性别基本平衡。在民族类别方面,汉族学生747人,布依族28人,壮族21人,侗族37人,回族21人,仡佬族22人,苗族55人,土家族35人,水族16人,黎族7人,白族11人,其中汉族比例为74.7%,少数民族比例为25.3%。在专业分布方面,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英语等14个专业,涉及了文科、理科、艺术类各个领域。总之,本次问卷调查的抽样是合理科学的,所得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比较能如实反映当前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对民族团结内涵的认识

有65.5%的学生知道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的团结和民族内部团结以及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但也有22.3%的学生对民族团结内涵的认识不全面,仅仅局限于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而12.2%的学生则更是认为民族团结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二)高校学生对民族团结意义的认识

有59.4%的W生能正确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但也有28.1%的学生对民族团结意义的认识不清楚;有9.5%的学生认为民族团结的意义在于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对于人口占大多数的汉族来说,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3%的学生却从汉族发展的角度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认为民族团结主要是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少数民族地区资源”。这些理解,其出发点都是站在某一民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待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高校学生对民族团结现状的认识

有57.6%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凝聚的大家庭;但有21.2%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内部并不团结;另有21.2%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相比,在凝聚力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一统计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学生对当前我国民族团结现状的认识是符合现实情况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了解并不全面。

(四)高校学生对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的认识

对于当前促进民族团结的途径,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其次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落实好政策”,排在第三的是“其他”。这些数据表明,高校学生能够把握影响民族团结的一些现实因素,看到了当前促进民族团结的基本途径。但是,只有17.6%的学生选择了“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各种势力”,这一点说明,很多学生对于今天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缺乏现实的深入分析与理解。

二、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现状的成因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在民族团结的认知方面存在一些偏差或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自然不是单方面的,但是,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而言,之所以在一些民族团结问题上认识不清或不全面,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52.6%的学生对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的了解是通过学校教育,剩下的47.4%的学生则主要靠家庭、社会或自己的学习来了解。这一结果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增进学生对于民族团结的了解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此外,有54.3%的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老师只是“偶尔提到”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而14.6%的学生则干脆选择了“没有提到”;只有26.7%的学生选择了“讲过两节课(或更多)”;有4.4%的学生选择了“讲过一节课”,这些数据显示出高校缺乏对学生进行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教育。

三、加强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对民族团结的了解

1.搞好入学教育

在入学伊始,由学校、学院两级党团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新生民族团结教育,由主管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领导或思政教育专家向新生讲解中华民族历史及民族团结的传统和重要意义,也可以邀请身边的民族团结典范在各学院进行巡回演讲和做报告,讲述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地使各民族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深切感受到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2.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针对各民族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要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地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讲好“地方省情”,让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树立民族团结的大局观念,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三是结合实际,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特色课程,如“少数民族文化风情”。

3.加大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力度,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

课堂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引导和知识上的供给,以促成学生对于民族团结问题的理性认知,这一认知是决定学生心理、态度、行为取向的关键要素。但理性认知往往是生硬的,还有必要通过活动来促进民族团结观念的鲜活化。可以开展种类繁多的活动,如通过举办文艺会演、双语演讲比赛、民族团结图片展、节庆类活动、体育类活动和知识类活动等各类主题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民族团结真正深入人心、扎根学生思想 。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1.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投入

高校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细化流向。一是设立“民族团结”专项奖学金、助学金,用来奖励和帮助那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针对贫困民族学生采取减免学费、辅助贷款等形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省内优秀企业设立少数民族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增大奖励和帮扶力度。

2. 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党支部应开展评优树模活动。每年、每学期对学生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和全面考核,将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通过评优活动,在学生中营造一种积极的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3.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团组织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和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要将民族团结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辅导员(特别是汉族辅导员)要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全面、深入、快速地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

4.开拓信息领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网络是传播思想文化和提供交流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优势,在相关教育网站和校内网站开辟民族团结教育专栏,丰富栏目内容,以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每个QQ留言、电子邮件,老师都应认真地阅读,争取在第一时间答复学生的问题。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对于学生的问题答复得越迅速,学生就越愿意向老师诉说更多的问题,这样学生谈话的主动性也会越来越高。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大多数来自民族地区,上大学之前都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紧张或者激动而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如果能够让他们写下来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学生既可以通过写的过程梳理自己的思路,还能够与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的便利也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体谅学生的一项举措,交流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学生有效地进行沟通,并帮助他们迅速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也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校园稳定,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大局和中华民族的ゴ蟾葱恕

参考文献:

[1]奔厦・泽米,吴宇.新时期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西北民族研究,2011(3).

[2]尹可丽.民族团结心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建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5).

[3]张英岗.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