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蓬勃发展,逐渐走向强大。笔者将通过本文分析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企业文化;职业教育;就业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要到大学毕业后才会进入职场,而企业文化则要等到工作之后才会有所接触,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并不以为然,许多院校也因此忽略了此项教育。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不少企业家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造就长久不衰、优秀的企业。笔者将通过本文分析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1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守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其中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念。从企业文化构造方面考虑,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主要包括文体场所、设施环境、厂容厂貌等,作为实体的物质文化层;二是中间层,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关系以及各种厂规、厂旗、厂徽、厂歌等,主要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仪式典礼和人际交流方式等;三是核心层,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职业道德以及企业精神等,企业的精神文化形成于企业职员共同的价值观念,更多的是观念形态方面的。此外,企业文化具有多种特点,例如它的社会性、时代性、创造性、地域性、效益性、指导性等。而企业文化性质的划分便是依据这些特点归纳的,首先企业文化需要是向上的文化,同时它的存在也是反映企业人格的文化,此外,企业文化是经济现象的反映,是意识化经济要素按一定顺序的组合,也是一种微观管理文化。

2 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的误区

作为职业学院的教师,笔者在经过长期毕业生跟踪调查后发现,现在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往往出现适应能力很差的情况,在工作中受不得半点委屈,稍有不满就会离职,对企业忠诚度不高,基本都处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阶段,总觉得自己总会找到更好的。特别是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更是不能受到半点委屈。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

2.1 从就业观念方面探讨,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或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大多数学生在规划择业标准时过于功利化,更多地是将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摆在第一位,一心追求去大城市、大企业发展,而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或是行业,或是二级城市都被毕业生“拒之门外”。毕业生对于自我定位有所欠妥,对于自我的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眼高手低导致就业困难。也有一些大学生更喜欢有福利、有保障、稳定、清闲的单位,一次求职定终生的传统观念已根根深蒂固,不愿意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更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甚至不敢去自己创业。

2.2 从就业心理方面探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表现。在择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焦虑心理使其产生消极情绪,这种表现是学生难以把握就业前景的一种不安的反应。毕业生对于即将面对的社会没有充分的认识,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来迎接新环境,面对就业市场上的各色单位、各种职业没有充足的认识,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些都是引起他们焦虑的原因。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便是自卑心理作怪。毕业于职业院校的他们只拥有专科学历,而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追求高学历,如此便导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过低的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水平能力,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招聘单位的要求,缺乏勇气正视现实,过多的抱怨、贬低自我,这样下去反而不能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就业挫折承受力差也是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求职过程中不少大学生抱有“一举中的”的幻想,一心求速成,一旦遭遇一些挫折容易苦闷、焦虑,一蹶不振,陷入失望情绪中不能自拔。对求职中的挫折缺乏心理承受力,无法乐观调整自我心态,勇敢面对再一次的择业。

在择业过程中高职生不健康的心理还表现在盲目从众、攀比心理、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过分依赖等等。

3 企业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广大企业,所以课程设置方面更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更多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共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利互惠,这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学课程发展的必然,也是高职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途径,使得学生、学校、企业都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第一,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岗位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责任,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助于推动课程教学方向。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关注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和道德规范理论过多实践太少,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未来生存问题的思考。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也处于转型时期,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更为开阔,学生不仅一直注视着国家的发展,更关注自我的成才。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坚持“以生为本”将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多地应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中,围绕企业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共赢。

第二,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是以面向行业发展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在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可融入企业文化。为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适应企业的要求,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同企业所倡导的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敬业奉献及强烈的责任意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时俱进,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第2篇

文献标识码:A一﹑当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指出:任何一个杰出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全体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但它又是自然形成的而并非条文形式的行为规范。它的应用赋予了企业以灵性,使企业从一个单纯的组织升华为具有生命活力,独立精神,性格鲜明的“生物”。

(二)企业思想教育的内涵。

企业思想教育是通过教育﹑指导﹑规范﹑约束等方式,用正确的,有利于企业向前发展的思想内容﹑正确的思想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积极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的一种教育行为。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教育的异同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教育的一致性。

1、目标的一致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文明行为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动员员工以建设好企业、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企业文化是通过一系列正确的并且为多数职工所接受的观念来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引导员工的集体观念和行为准则,其终极目标就是无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企业得以良性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价值取向方面是相一致的。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发展商品生产,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推动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因此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教育必须以发展企业经济为目标,通过企业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将企业各部门的力量汇聚起来,解决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使企业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3、二者都体现了人文性。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教育都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当今的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以制造产品、销售商品、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机器,同样的,企业员工也不再是这个机器的附属。相反,企业应该成为企业员工能够发挥自己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事业追求、提高精神追求、和睦相处与舒畅生活的大家庭。从当今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看,体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日益成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发展的首要内容。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教育的差异性。

企业思想教育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属于政治文化范畴,它主要解决员工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其员工对现实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上的;而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范畴,是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一个极小分支,它是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了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的一门自上世纪80年代新兴的科学。从方式上来看,企业思想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强化宣传、经常教育、疏导指引、积极激励等方式来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从而提高其思想觉悟;而企业文化主要通过文化手段,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以正确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积极协调员工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目的。从具体操作层面上看,企业思想教育是通过深入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人们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企业文化建设侧重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经营宗旨、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的教育,侧重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培育,从而达到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教育的关系

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在为企业文化建立建设健全提供强有力保证的同时,反过来企业文化又为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方法思想。

(一)企业思想教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

首先,我们国家提倡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企业思想教育作为一种建立在现有国家思想教育基础上的思想教育体系更注重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以人为本”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思想,所以它们共同确保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然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的保障是企业思想教育,它全面协调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我们孕育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企业文化,这就迫使经济建设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而展开,实现国家-企业-员工三者之间利益的一致性,体现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以及任何企业都必须维护员工的地位、权利和尊严的观念。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保证作用。而且企业思想教育工作是运用建立在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最伟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教育人、启发人,它不断的提高员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建立健全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体制体系,以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职教育;德育教育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顺利走向社会,其教学质量的评定依然以是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单位满意度为标准。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的德育教育之中,对优化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对职高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各种实训课的开展逐步累计和掌握,但他们毕业后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以及对企业忠诚的精神是很难在课本中学习到的。为此,应将企业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具有企业氛围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竞争、合作、积极进取等价值理念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是面向企业的生产、管理及服务等一线工作的,为完成这一目标,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必须加入必要的企业文化精神,要让学生意识到掌握过硬的技术对自己日后就业的重要意义。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将企业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工作中,可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了解社会,将竞争、合作、创新、奉献等现代企业精神传授给学生,有利于锻炼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四)可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也是全社会最具创新力的一个群体。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融入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中职学校的学生应抓住任何机会参与企业文化活动,尽可能地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尤其是那些创新型企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创业意识。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高德育教育的思路

(一)将企业文化融入办学理念之中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融入企业文化,可凸显教学的针对性和专业的实用性,使各项实践教学活动都带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特征,将各行业的素质要求渗透到对应的专业教学中。可适当地让企业参与教学工作的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跟进行业内的先进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优化。同时,还应将企业文化渗入道德教育课程中,使企业精神和校园文化充分结合。在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时,老师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企业员工的能力要求,让学生熟悉工作岗位的内容和形式,让企业精神和学校精神相得益彰。

(二)用企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培养企业认可的技能型人才

中职学校与用人单位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用人机制、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都应融入企业特色。在培养学生时,应以企业的标准来进行,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考核机制,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为学生日后的就业作铺垫。

(三)强化老师的职业素养,实现老师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强化专业课老师的职业素养,让他们经常去企业进行挂职训练,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公共课、基础课老师经常参观企业,参与和本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逐步实现老师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引入课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有方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学校里也能接触到企业文化。

(四)大力宣传优秀企业文化

可设置专门的宣传栏展示厂景厂貌,展示优秀企业的文化。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向学生讲解优秀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让学生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职高学校在开展实训课程时,可设置专门的项目让学生体会企业文化,或者邀请名人来做一些讲座,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企业文化。

(五)建设多级文化,打破传统文化模式

中职学校设置了很多不同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应根据专业的不同建立不同的文化内容。可以有总的校园文化,也可有各专业自己的文化,打破传统的文化模式,逐步建立起高效的校园文化。

(六)在实践中融入企业精神

学校成立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课,是为了制造生产氛围,融入企业精神,按照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仿真的工厂环境下参与实际操练,有助于学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在校期间的实训课,学生可树立自身的职业理想,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条件允许的话,可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服务的一线中,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真实的企业精神。总之,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融入企业文化,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作者:许朝峰 单位:白银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第4篇

(一)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加大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上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满足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需要。从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虽然初次就业率比较高,但是学生就业后的跳槽比较频繁,很多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没有进行科学的就业定位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则对企业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无法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当中,进而影响了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将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进行融合,能够加快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传播,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学习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从而为日后顺利地融入企业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竞争力

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的下降,以及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之间的教育竞争也日趋激烈。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更好地发展,在高职教育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在强化基础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优秀的校园教育文化,能够在学校内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形成有效的激励,加快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教育素质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等工作上的前进步伐,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特色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逐步形成。

(三)有助于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文化”的力量,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的融合,可以将企业中的很多优秀文化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实践当中,当学生对其进行吸收和学习之后,能够让自己在未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环境。而对于企业来说,在实现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的有效对接之后,可以更好地观察学生、评价学生,提前为企业的发展搜集人才,节约员工岗前培训的时间投入和财力投入,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此外,高职教育文化因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和补充,可以有效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加快企业员工组织结构的优化,促进企业职工个人素质修养的进步与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校企文化融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企业与学校在各自的投入上存在着步调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校企文化的融合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究其原因,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企业而言,它们更加看重的是校企文化融合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而校企文化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体现出来,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对校企文化融合所能产生的长期受益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所以缺乏校企文化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导致很多企业错失了校企文化合作的有利时机。

(二)对校企文化融合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环节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无论是在理论建设上还是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上,都有待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但是,当前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方面,政府部门还没有意识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该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也就不多。例如,政府没有对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更加看重的是高校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的税收等显性指标,所以校企文化融合的内外部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忽略了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建设

无论是对于高职院校还是对于企业而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其目标都是要在组织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借助文化的教育濡化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校和企业甚至直接照搬照抄他人合作模式,忽略了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化建设,没有对原有的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企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例如,有些高职院校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只是让校园文艺活动走进企业,或者双方共同开展体育运动项目,这显然与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文化融合还相距甚远。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融合的对策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在融合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进行重新的调整和规划,与企业在更多层面进行互动与合作,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有效缓解企业和学校在校企文化共建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

(一)进一步加强物质文化上的融合

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的融合中,物质文化上的融合无疑是最有效的切入点,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要在现有校企合作以及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物质文化融合的途径。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将更多的企业物质文化以静态的形式放置在校园中,如按照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制作楼宇和道路标示、景观小品,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职业教育氛围,建设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其次,可以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引入企业文化元素,更好地展现职业教育特征,如学校的宣传橱窗可以张贴创业成功的校友事迹,实训基地设计成工厂车间模式,教室内张贴企业名言等。最后,高职院校要多借鉴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引入企业文化元素,例如,借鉴企业文化墙建设校园文化墙,借鉴企业的文化长廊在教室楼道内建设校园文化走廊等,这些无疑都是高职院校强化校企物质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为企业培养更多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节约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做到毕业学生到企业后的“即插即用”,高职院校必须借助德育这一工作平台,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传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对企业所需要的各项能力进行细化,然后对课程设置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积极适应。此外,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学生,所以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上达成共识,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比重,如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借助企业制度制定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确保学生在走上就业岗位前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具备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借助优秀企业的文化精神对传统校园文化进行补充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广泛开展文化建设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有意识地引入优秀企业的文化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补充,形成对传统落后校园文化的升级与再造。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借鉴企业的竞争氛围,创造类似于企业环境的学习竞争氛围,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的举办,就能够在校园内部以及同类学校之间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更多地学习企业的优秀管理理念,如产品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制度建设等,都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参考依据,形成对传统观校园文化内容的有效补充与完善,实现更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效果。

(四)搭建多层次的校企文化交流平台

校园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的融合,有赖于多层次校园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以此来推进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通过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和联合办学的载体,充分借鉴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精神内涵,以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统领高职院校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员工代表,对优秀企业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进行讲解,形成对校园文化的持续性濡化和渗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主动同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校企文化融合,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使高职院校的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进而加快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之间的融合。此外,要鼓励企业与学校的人才交流与互动,避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上的闭门造车,真正做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上的集思广益和有效对接,将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的融合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结语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第5篇

目前我们学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即用企业化的管理与要求,结合当代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教育需求进而发展成为独特的学生管理培养模式,从而一举解决了学校培养目的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

【关键词】

职业教育;企业文化;企业化管理

这些年来,由于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以来,全国各类职业技术学院蓬勃发展,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部分本科转型职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我们现在的高职院校必须由初期的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发展才会有出路、才会有前途和发展。

在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中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彰显特色的标志之一。如何培育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素质好、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院校都在不断地探索,我们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

“校企合作办学”是目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采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合作方式。因为它可以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学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如何融入到职业教育中,真正做到鲁昕副部长多次在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提出的:“要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经过我院与中兴通讯深度合作的二年时间里,我们有了一些方法,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这个问题与大家分享并探讨。

2013年1月11日,由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电信学院”(以下简称“电信学院”)的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自此,拉开了乐职院与中兴公司共同开展移动通信专业教学的序幕,开始了我们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为此乐职院预计将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五大创新,开拓教学的新模式。五大创新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科研工作的创新、专业教学的创新、人力资源服务的创新和学生管理的创新。在合作的初期,我们最先进行的是管理模式和学生管理的创新尝试。下面重点作这方面的探讨。

在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中,既要考虑到规章制度本身在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中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高职校园制度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的衔接,最好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对企业制度文化产生认同,缩短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接受企业制度的适应期。为此,我们在电信学院中引入了“模拟公司”的模式,将公司对员工的一系列要求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例如在考勤制度中,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上课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还要从违反考勤制度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高度去认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其遵守纪律与制度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有序、自律的学习和工作规律,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与要求。

我们在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班级引进企业的管理办法,采用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Key Process Indication)考核制度来进行学生在校的日常管理。我们在每个教室都安装指纹打卡机,要求学生上课、下课全部指纹打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习惯企业的上班下班管理方法。KPI考核作为行业企业通用的日常管理考核方案,再结合学院的特点进行修改后,按照月度输出考核的结果并通报给全体学生,使学生能实时了解到自己的考核结果。月度考核结果综合后,输出学期考核结果。学期KPI考核结果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后,作为学生学期考评成绩。最终该成绩会把学生分为S/A/B/C四个档次,对应毕业后就业的三类工作企业类型,其中C级的学生为被淘汰的学生,企业不负责其就业相关推荐与其他对应服务。通过KPI考核的方式,使学生对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规范有了很明晰的了解。在职业素质培养中获得了基本工作能力、工作习惯的培养。能使学生尽快的适应企业的日常管理要求,减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能更快的融入到企业工作中去。高职院校在制度上引入“职业”的模式,让学生在校园内接受企业制度文化要求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职业素质的养成除了在学生管理办法上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外,我们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方面也重视企业文化的渗透。

在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每个学期都由企业的专职教师给学生教授职业素质课程。在课程中,按照学期时段分别教授学生在企业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例如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便于学生能在就业后迅速的使用与熟练企业日常办公工具;教授学生们规范的职场礼仪,使学生们能在企业工作期间不会因为基本礼仪的缺失导致工作进展困难进而造成离职;教导学生规范工作习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以后就业过程中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企业交付的工作任务;通过实景模拟的形式,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见各种突况的应对处理办法。使学生们在面对突况时,能表现的专业、有序、冷静。

职业素质课程的授课离不开课外实践教学。因为课堂上受限制于教学环境,无法完全把学生置于工作环境中,而这时就需要结合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借用实际的人、事、场景、环境来为学生营造实际的氛围,进而使学生结合课堂授课内容,把文字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大一第一学期举行的“迎新生中秋晚会”、大一第二学期举行的“微电影拍摄”等活动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认知自己、突破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企业员工最重要的心态。一个自信的员工可以直面各种挑战,可以很好的完成企业交付的工作要求。而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在高中期间普遍属于没有自信的一类。不被重视、不被关心、没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学生刚刚走进校园中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企业与高中期间的不同要求,从而鼓励他们利用各种平台展现自我、突破自我、成就自我。

其次,组建学生社团――如“信天游电子学会”、“中兴特邀记者团”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团队交付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自身的课余活动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这类活动切身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通过团队活动的过程、管理和结果来使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团队意识。

另外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素质阅读。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就组织每个班级每晚利用19点至19点30分这30分钟时间进行职业素质阅读。阅读的书籍是由企业方指定的职业素质类书籍,比如《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请给我结果》、《做最好的自己》等等。按照每个月一本的阅读进度,由学生自己采用课堂上轮流阅读的形式,然后学生写阅读体会在月末由企业方的专职教师为大家做出讲解、、组织学生讨论等。通过职业素质阅读使学生们能学习到在企业中应该如何立足、工作、发展、晋升,进而明确自己的就业之路。

有了职业素质课的授课与KPI考核,在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基本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再通过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心态、职业观。这就是目前我们学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即用企业化的管理与要求,结合当代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教育需求进而发展成为独特的学生管理培养模式,从而一举解决了学校培养目的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