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战略;战略措施

1 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概念、内容

企业物流发展的核心一是要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要降低成本,为企业增加利润挖掘潜力。因此,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还要同整个企业销售市场扩张相结合。基于这个要求,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是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增值的关键,也是现代企业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企业基础环境。物流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处理,如物资订单、采购、销售、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信息的管理和传送,也包括对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如进销存、供应商的遴选、顾客分析、顾客服务审计等提供信息支持,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企业物流系统化战略。

企业的物流活动一端联结着生产,一端联结着消费,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物流系统是由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待运物资和物流信息、生产企业、消费者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化的总目标,是指要将生产、流通企业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这些以前分开管理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总体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企业间的关系已经转变为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3)企业物流专业化战略。

专业化战略就是要把物流独立出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企业的专业化物流不仅为满足自己的物流需求,而且对外进行营业服务。专业化的物流系统要求企业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服务团队、配送工具、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等。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走专业化物流战略的企业一般要求实力雄厚,同时,其物流成本占企业的成本比例应较大。

(4)企业物流国际化战略。

全球化进程也加速了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贸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正基于此形成了企业物流国际化。一些较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试想国际化的企业而不是国际化的资源配置,那样的成本消耗是极其巨大的,在市场中将毫无竞争力。

2 制定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1)制定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可以弥补传统分工模式在现代经营条件下的缺陷。

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红极一时。它认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该把制造产品的过程分解为一连串的动作,一道道简单的工序,让每个工人只从事其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工作。

(2)制定企业物流发展战略,能更好的适应顾客导向观念的确立和日益激烈的竞争。

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是要在顾客需要的时候将顾客需要的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但是,由于受传统业务流程的制约,“用户至上”的思想在企业经营实践仅贯彻到营销环节,企业内部流程中的许多环节与满足顾客的需求毫无关系。

(3)制定企业物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

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逐步缩短,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系统、销售系统以至售后服务系统不断变化。在传统分工理论指导下的企业业务流程比较零散,容易失去抢得先机的时效性。而企业流程再造,将分工过细的一系列工作整合起来,可以对市场需求信息快速响应,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作出灵活、迅速的反应。

3 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史尚短,为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必须明确企业物流在发展战略上的指导思想。总体上应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改变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现状,改变物流市场的分散状态,在多元发展格局下,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变企业物流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的状态,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建立服务规范和管理规程,发展多种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服务水平。具体涉及以下7个方面:

(1)物流系统论。物流是由各功能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整体功能并非各功能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系统要素间的整合,产生出新的功能即系统整体最优化,以物流系统总成本最低来完成一定的物流任务。

(2)物流战略论。从单纯的职能或技术角度认识物流影响了物流作用的发挥,从战略意义上看待物流可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3)物流优势论。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或差别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有效的物流管理对降低成本、赢得并保持顾客以及顾客满意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

(4)物流价值论。物流在企业的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物流创造顾客的买方价值和企业的战略价值;物流服务具有增值性。

(5)物流营销协同论。即企业的营销战略与物流战略必须密切配合;企业物流活动过程本身是服务的过程,物流服务需要相应的营销手段。

(6)绿色物流论。在全球经济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物流活动对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物流行为应考虑这种要求,实现正向物流(动脉物流)和反向物流(静脉物流)的绿色物流化。

(7)供应链(需求链)论。今后的商业竞争模式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中,由上下游各个环节的企业组成的“扩展的企业”不仅考虑的是如何向最终的消费市场提供适宜的产品,还要考虑产品被需求拉向市场的过程的适宜性,即产品选择什么样的供应链。需求链是一种新型的供应链。

4 实施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措施

(1)树立合理物流的观念。

合理物流能节约资金,能降低物资的库存损耗、保管费用,能延长物资的寿命维护物资的使用价值,降低物资在生产中的消耗是生产力。为此,要把握时代的特征,用前瞻性、信息化、系统工程的思路来思考企业的技术改造、自动化和物流系统,充分理解现代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相互关系,理解自动化物流系统在企业的地位、内涵、作用和价值,以信息化带动物流自动化,以物流自动化促进信息化。对有条件的企业,物流系统的建设要实行高度的信息化、适度的自动化。

(2)提高物流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化供应链。

在新世纪企业面临新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的全球化、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竞争具有全面性,即:TQCSFS的全面竞争(Time时间 、Quality质量、Cost成本、Service服务、Flexibility柔性、Safety安全性、Reliability可靠性)。现代物流是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不少成功企业家的共识。

(3)构筑一体化的企业物流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使生产性企业从繁杂的物流活动中解放出来,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

(4)兼顾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

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是一对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通过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第三方物流,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5)重视人文管理,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中,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主人翁精神,从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其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工作都应本着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因此而带来的物流工作的最佳效率,保证其快速响应环境变化能力的实现。

(6)强化企业物流的规范化管理。

根据企业物流各功能环节的特点,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采用专门的办法,是强化企业物流各功能环节管理的基本措施。

①强化采购管理。企业物流以采购为起点,它制约着储存、供应、生产等各环节。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采购规章制度,比如《采购合同审批制度》、《供货单位选择制度》、《采购价格管理制度》、《采购责任追究制度》等。还应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采购业务。

②强化储存管理。储存是企业物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强化储存管理对降低库存量、库存费用、库存损耗,减少库存积压、资金占用有决定性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储存管理的规章制度。其次,企业所需物资种类繁多,质量、数量、规格要求各不相同,它们的保管、保养、维护的要求、方法也千差万别,专业技术很强,必须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第三,强化库存量和库存结构的控制。库存量是库存控制的核心,库存结构的合理与否是库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可以用ABC分类管理法控制库存结构,用库存定额控制总库存量和单项物资的库存量。第四,强化储存物资的保管、保养、维护,利用现代库存的商品养护技术,减少物资损耗。

企业发展战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浅析;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不但大型企业注重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也逐步引起了中小企业的注重,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执行等多个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妥善的加以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不能够步入快车道,无法做大做强,甚至会倒闭。

一、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既有好的方面,更有不足之处,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战略概念混淆不清。中小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经常把企业的战略管理当做是发展战略,认为两者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发展战略定位不清晰,不知道发展战略的内涵及核心内容。一般来讲,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发展战略并不等同与战略管理。发展战略是企业对未来的规划,是对企业总体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途径的政策选择。发展战略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发展,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制定,防止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2.发展战略存在大而空现象。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人有一个积极进取之心,总想着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做到行业的前列。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不能够急功近利,要踏实发展,根据行业环境及企业的自身实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不能人为地制定一些好高骛远的发展战略,造成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挫折。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应该沉下心来,制定出切实合理的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的完成,使得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3.发展战略思维不成熟。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没有树立起企业发展战略的思维意识,处于缺位状态。中小企业由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通常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短期发展效果,一旦短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不佳,那么可能就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对发展战略的目标产生怀疑;反过来,企业发展如果高歌猛进,可能信心爆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十分自信,随时调高发展目标,这都是发展战略思维不成熟的体现,应该根据企业制定的发展策略,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

4.发展战略雷同,没有创新。中小企业通常人才比较缺乏,管理人员的素质相比较于大型企业集团有一定差距,这就造成了中小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通常是借鉴一些大型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模仿行业内领先企业的发展战略,缺乏创新意识。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的现状进行制定,不求发展战略制定的如何精美、细致,而是要有企业自己的东西,能够发挥出企业的优势,形成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发展战略实施力度不足。发展战略制定完成后,发展战略不是结束了,相反,发展战略还要通过全体职工的实施才能够实现。多数中小企业在制定完成企业发展战略后,感觉与大型的企业接轨了,管理规范了,就对其束之高阁,或执行得不彻底,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应由的效果。发展战略的实施一定要落实到人,尤其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带头执行,只有这样,发展战略才能够落到实处。

二、提高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虽然有许多问题,但是鉴于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中小企业应该予以重视,并逐步改善,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水平,具体如下:

1.加强宣传,提高战略管理意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混淆不清的现状,企业应该聘请有关的培训老师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有关理论知识等具体的内容进行培训,让公司的管理层以及广大的员工对发展战略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知道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只有全体员工对发展战略都有深刻的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够深入人心,才能够提高员工的战略素养水平。

2.完善发展战略管理流程。中小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由于没有一套清晰的管理流程,经常会出现发展战略大而空的现象。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不是花几天时间找一些文字材料,通过组合就能够制定出来的。一般来讲,一个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主要包含几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配合、反馈,形成一套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发展战略制定的过程相对简单,但一般也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根据发展愿景,企业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得出多个发展战略,然后进行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是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树立发展战略管理思想。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树立良好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是口号,不是面子工程,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稿件,而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得出了科学结论。中小企业在制定完成发展战略后,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以保持战略管理的弹性,使企业能够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4.加强发展战略创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有自身的特色,靠照搬别的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发展战略创新靠什么,靠先进的战略分析工具、方法和企业原有的正确发展理念,通过采用先进的发展战略分析方法,得出企业的发展路径后,把企业对独特的发展理念融入到中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形成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

5.加大发展战略执行力度。中小企业制定好发展战略后,一定要加强执行。中小企业应该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执行企业的发展战略,机构的人员来自于公司的各个管理部门及企业经理,定期对发展战略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企业发展战略能够落实下去,能够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虽然还有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水平的逐步提高,发展战略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平,孙宁.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的演化和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建立[J].皖西学院学报,2005(6).

企业发展战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发展趋势现代中国企业管理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层层深化的过程,存在奠基、鼎盛、反思、重振等几个清晰的、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阶段,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姚小涛,2003)。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通过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大产业开始出现问题,多元化的热潮也开始消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大,产业边界日益模糊,产业结构的稳定性日益下降,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以持续。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如何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许多战略管理学家在思考,从而促使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战略管理研究转向于重视在动荡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以及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都比较侧重于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新的环境下,企业逐渐认识到,竞争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必须超越这种以竞争对手为中心的战略逻辑。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SurPPetition,德-博诺,1996)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围绕这个新焦点,出现了一些新理论。

1.顾客价值中心理论。菲利普•科特勒(1999)把顾客价值(CV)称为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DemisableValue)。彼得•杜拉克在40年前就观察到,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博诺(E.de-Bono,1996)认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逻辑是一场零和博弈(Sum-zero),这样的竞争“是一个危险的概念”。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战略逻辑扩展和超越了传统战略理论的内容,这时的顾客价值就成了企业间的竞争规则,制定规则者比遵守规则者知道的信息和拥有的相关资源要多得多,战略逻辑起点决定了胜负。企业可从培育产业先见、转移战略的核心(顾客)、超越资产和能力进行战略决策、为顾客打破惯例等方面围绕顾客价值重组自己的战略逻辑框架(石军伟,2002)。

但这种顾客导向的战略理论主要适用于已结构化的产业市场之中,要准确、全面了解顾客需求并非易事,顾客导向战略实质上是一种追赶、防御策略,所以要想取得未来产业的领先地位,企业就必须超越顾客导向,而非仅把目光聚焦于顾客需求,变被动、追随为主动、创造(孙晓岭,2004)。

2.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美国学者穆尔(JamesF.Moore)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标志着战略理论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突破。作者以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视角来描述当今市场中的企业活动,但又不同于将生物学的原理运用于商业研究的狭隘观念,后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似乎仅仅表现为最合适的公司或产品才能生存,经济运行的过程就是驱逐弱者。

穆尔提出的“商业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力求“共同进化”。穆尔站在企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上,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商业生态系统在作者理论中的组成部分是非常丰富的,他建议高层经理人员经常从顾客、市场、产品、过程、组织、风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等七个方面来考虑商业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置;系统内的公司通过竞争可以将毫不相关的贡献者联系起来,创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作者认为制定战略应着眼于创造新的微观经济和财富,即以发展新的循环以代替狭隘的以行业为基础的战略设计(汪涛,万健坚,2002)。

3.应用组织生态学、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企业战略的理论。当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思路被引入到组织演进与进化的研究中时,组织生态学(OrganizationalEconogy)便产生了,其代表人物是Hannan和Freeman,主要研究组织进化过程、组织种群的变化与环境选择的结果。Nelson和Winter主要是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对组织的演进进行分析。随着近年来理论界对组织成长的特别关注,在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组织生态学展开研究将成为一个日益成长的方向。

与社会学相交融的研究思路带动了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分析方法的兴起。这派研究认为组织镶嵌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网络关系,企业的内部结构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社会关系网络,企业集团以及其他一些被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是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组织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网络形式。社会关系(SocialRelationship)是网络分析的的基本概念,目前有两种研究思路,分别是以Coleman为代表的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理论和以Burt为代表的社会空洞(staucturalhole)理论。社会资本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的社会关系数,而结构空洞则代表了网络内社会关系密集与稀疏地带之间的需要开发的区域。简单说,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地拓展与积累其社会资本,而结构空洞理论则认为企业发展倚赖于对其所处网络中的社会关系空白地带的开发(姚小涛,2003)。

二、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从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企业战略理论的演变遵循着如下的规律:从战略理论的关注点来看,存在如此的发展轨迹,即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战略是一个计划、分析的过程)———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产业结构的分析)———关注企业内部(强调核心能力的构建、维护与产业环境的分析相结合)———关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创建优势互补的企业有机群体);从竞争的性质来看,竞争的程度遵循着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从竞争的持续性来看,从追求有形(产品)、外在、短期的竞争优势逐渐朝着对无形(未来)、内在、持久的竞争优势的追求;从战略管理的范式来看,战略管理的均衡与可预测范式开始被非均衡与不确定性所取代。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把握在企业面临新的经营环境的条件下,战略管理理论将会呈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从跨行业的角度、从无边界的范围内来考虑配置自身的资源,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整合效果。

2.企业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战略弹性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的应变能力,员工的知识结构及其组合的方式和机制是战略弹性的核心部分。因其具有难以模仿性,战略弹性一旦建立,就确立了企业的战略优势。

3.不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企业不能简单地平均分配资源,而是要创造性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资源,通过与知识的组合来克服资源的限制,从而为顾客多创造价值。

4.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未来的竞争是不同商业群落之间的竞争。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个体来讲,竞争更体现在加入或营造有影响力的、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生态系统,在竞争与合作的和谐环境中,寻求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

5.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信息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决定了每一个个体在整个网络系统中都是信息传播的一个节点,高层主管不再居于信息传播的中心,普通员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的战略制定,他们具有既是决策参与者又是决策执行者双重身份的特征。

6.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演变为在此基础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企业会有意识地制造变革、与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对手或企业联盟共同合作,创造和制定指导行业的技术标准或者是竞争规则。以此来获取高额利润,确定优势地位。

7.战略理论研究的视角趋于多元化。由于战略管理中的复杂性,使得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去研究战略管理理论。但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战略管理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系统思考是应对复杂性和变化的最有效的手段(Iackson,2002)。

三、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国内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高度重视环境因素、战略柔性、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

朱江(1999)、尹义省(1998)等人对我国企业的多元化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实证研究;(2002)、陈劲、许庆瑞(1999)、刘冀生(2002)等人对于目前企业战略发展所强调的归核化(Refocusing)问题展开了一定研究,例如将核心能力具体化,设计了相应的测量指标,并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实证分析,虽然这种研究指标以及样品的选取还有待于进一步精确,但已开辟了国内相关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法;由于数据易获取、资料较齐全,上市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战略管理实证研究的重要对象;徐二明、许可(2002)、王开明、万君康(2001)、陈劲(1999)等研究了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顾乃康(1997)等对战略理论中的知识理论进行了研究;边燕杰、丘海雄(2002)、姚小涛、席酉民(2003)等人从社会网络这一新视角对社会网络与企业发展、企业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沈艺峰(2003)、贾生华(2003)、王凌云(2003)等人研究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影响;简汗权、李恒(1998)、单汨源(2000)、徐飞、徐立敏(2003)等对战略联盟理论进行了研究;史占中(2001)、董川远(2003)、王光庆(2003)等对虚拟企业战略进行了研究;黄江圳,谭力文(2002)等对企业动态能力进行了研究;席酉民1989年提出了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和谐管理理论,在其后的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中,他及其带领的研究群体形成了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该理论下的战略分析框架即和谐机制的要义是:“和则”用于在不确定环境下的人的不确定性的削减,“谐则”用于确定性环境下物化要素的优化;赵国杰、于海洋、冯石岗(2000~2002)等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发展战略是由企业的整体进步和企业中人的全面发展体系构成;姜振寰、刘艳梅(2002)、徐全军(2003)、刘洪(2003)、蓝海林(2001)、宋学锋(2000)等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从系统论角度研究企业战略管理。

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在理论上基本朝着跟踪国际研究前沿问题、与国际研究接轨的方向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已开始注重一定的规范性,从理论推导、命题建立、方法选择、数据分析以及命题验证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技术路线。

战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领域,其主流理论基本上发端于西方尤其是美国,而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背景还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使得问题的选择与研究结果的解释方面不完全类同于西方。不存在所谓的普适通用理论,因此在战略实践中必须注意理论的适用性问题(钟映弘、杨建梅,2003)。展望国内战略管理研究未来的趋势,应是在借鉴国际上规范的研究方法基础上,突出战略管理的环境依赖与问题导向性,在测量变量尤其是控制变量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即战略研究在中国环境背景(ChineseContext)下如何较好地实现本土化。可以强调背景与问题的中国特色,但不能强调研究方法的中国特色。

在重视战略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的同时,还要突出强调战略主体在理论运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民,刘鸿渭,2003)。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研究更加有效地聚焦于国内具体的企业战略问题,并最终获得较理想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乔晓东等译.竞争战略[N].中国财经出版社,1989.

[2]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陈晓红.战略型资本运营[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6.

[4]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M].复旦大学版,1997.

[5]赵国杰,冯石岗.建构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体系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4.

[6]席酉民,姚小涛.复杂多变环境下和谐管理理论与企业战略分析框架[J].管理科学,2003,4.

[7]姜振寰,刘艳梅.熵、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管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1.

[8]姚小涛,席酉民.社会网络理论及其在企业研究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3.

[9]严建援,颜承捷,秦凡1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机、形态及其绩效的研究综述[J].南开学报,2003,6.

[10]李梅,金照林.顾客价值创新: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新逻辑[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12.

[11]孙晓岭.企业竞争新思维:超越“顾客导向”[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4,1.

[12]徐全军.企业理论新探:企业自组织理论[J].南开管理评论,2003,3.

[13]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91

[14]姚小涛.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预测,2003,6

[15]王磊,刘洪涛,李垣1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9.

[16]石军伟.企业战略理论的逻辑比较[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8.

[17]蒋峦,蓝海林,谢卫红.企业战略理论研究[J].科技与进步,2002,3.

[18]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6.

[19]项保华,李庆华.企业战略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0,7.

企业发展战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小企的作用也越发明显。在数量上中小企占有我国企业总数的99%,这对社会就业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对此应积极进行研究,找到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使中小企业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1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

企业战略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战略专家所提出的,他认为战略事实上就是让自身能够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措施[1]。所以说重要的并不是怎样将工作做好,而是怎样能领先于其他的企业。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战略已经将短期的经济利润追求转换成为长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1.1是促使企业制胜的法宝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成为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2]。我国中小企业积极的研究战略措施并进行应用,不仅能有效的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还能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降低金融风险,这对国家经济稳定和企业的竞争力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十分庞大,面临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一定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提升,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3]。我国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做出了改革,并在不断地完善,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占有更多的优势,给企业奠定稳定的基础。

1.3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战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是衡量这个企业经营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会将企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4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当前国际社会发展迅速,很多外国商品流入国内,这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小企业只有积极的制定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走进国际市场,为海外的拓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正确的认识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领导者并没有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战略重要性,同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文化等都缺少相应的思考和分析,表现出了缺乏诚信的一面。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会将提升经济利润放在企业经营的主要位置上,并将其看作是发展的唯一目标[4]。这种思想虽然可以理解,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企业却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很难真正的促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此外,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个人经营或者家族结构的经营模式,因此,部分老板会将个人的享受放在首位,企业有钱就用来购置个人物品,导致企业的周转资金比较缺乏,这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2发展战略持续性差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发展战略制定上的缺失[5]。通常企业比较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企业未来发展却不管不顾。同时,部分中小企业中并没有主业,会跟随市场的变化来进行经营和生产。这种企业往往经不起市场的大风大浪,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局面。此外,在自然环境方面,很多企业并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产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社会环境健康,直接给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2.3专业人才的缺失

中小企业招人难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领导者会认为企业最缺少的是资金,并没有认识到人才缺失的问题。部分领导者缺少对人的信任感,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资产过亿的企业中,印章或是发票都会在老板手上,完全的集权在一人身上,其他员工都是摆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流通速度比较快,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管理理念,领导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其次,不少高校毕业的专业人才不愿意投入到中小企业进行工作,认为对自己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好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事实上是因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制度不够到位,企业自身对员工的不重视,就会引起人才的轻视,很难找到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同甘共苦。

2.4经营管理水平低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结构调整问题。当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普遍为传统加工业或者服务行业,当中存在着工作人员老龄化和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起到了限制性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不够重视,只有少数的中小企业会进行适当的创新[6]。面临当前的市场竞争状况,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投入新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前行。可以说在经营管理中中小企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每一项问题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影响,应及时地进行相应措施研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5环保意识差

我国中小型企业当中存在着环保性差的问题,以煤矿企业来说,只有国有的大型煤矿企业才有先进的设备的仪器,同时能够根据完善的措施来进行全面的工程开采。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经济效益,会对安全和环保性比较忽视,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情况。其他行业的中小型企业也是如此,由于缺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浪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3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3.1企业制度战略创新

企业制度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对企业有着一定的约束力。当中主要包含了管理制度、经营制度和产权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制度上的创新,能促使企业的权利和利益更加充分的体现,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也在企业制度上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但并没有取得好的成效。对此,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其能适应于我国国情[7]。并通过相应的集权制和分权制等制度来使企业长期的保持活力,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2制定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中品牌性比较差,在其开发和创新方面投入的比较少。主要是因为企业并没有看到品牌所带来的利益和效果,它足以让一个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永远屹立不倒。对此,企业一定要加以重视,积极制定品牌战略,加大在此方面的投资力度,完善企业品牌管理。

3.3经营管理战略

企业的管理积极创新是企业的发展保障,同时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保障。知识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当中十分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重视人才的能力充分发挥。对此,企业可以实施松散型联合管理或者紧密型联合管理方式。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都进行联合管理,充分挖掘人才的内在潜能,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8]。此外,企业应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以此来面对当前市场的变化。应正确认识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加强在经营、生产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全面管理,促使企业的竞争力能够得到提升。

3.4市场创新战略

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急需市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此,中小企业应认识到企业的优势,在自身优势之上来进行市场战略的创新。市场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因素,企业所有的创新效果都要放在市场创新中来进行检验。对此,首先企业应善于收集市场变化信息和发展信息,及时找到有用的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创新和调整,适应于市场的发展。同时,企业应不断地寻求新客户,实现发展方向的转变和调整。此外,中小企业要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和市场提升企业活力,制定一条特色化的企业发展战略道路,同时应用有特色的经营手段来进行市场的竞争力的提升。

4结语

中小企业在世界发展中竞争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十分巨大。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全新的思想来看待社会的变化,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来面对市场的挑战。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始终充满活力,并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进一步改善新疆民营企业发展环境[J].新疆社科论坛,2011,03:51-55.

[2]冯桂林.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与特征———来自对湖北省670份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J].中州学刊,2012,02:62-64.

[3]程宇.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J].职大学报,2014,02:41-45.

[4]湖北省委政研室经济发展环境调研组,湖北省社科院经济发展环境调研组.湖北省企业发展环境问卷调查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03:25-28.

[5]宋朝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及战略选择———以河南省民营企业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01:71-75.

[6]刘飞.泉州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3:69-71.

[7]温永杰.树立正确观念,推进企业发展[J].职业,2012,18:46-47.

企业发展战略范文第5篇

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及时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二)社会价值链分析方法。它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三)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企业为实现财务业绩,制定以产品成本为主的目标成本,确定达到这一成本水平途径的一种分析方法。

(四)预警分析的方法。它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事先提醒管理当局注意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潜在机遇和问题,把握机遇,防患于未然。

(五)其它分析方法。如评价分析、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法、质量成本分析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

(二)注重发挥人的价值和知识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将成为重要的产权要素,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知识生产力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和关键因素。

(三)实施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四)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关注,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长期研究的课题。社会责任会计和绿色会计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企业将主动追求自身利益与环境效益的融合。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21世纪的发展与完善

展望21世纪,战略管理会计必将有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技术方面,首先技术革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这种快速变化使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其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强调知识对企业保持其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日益重视信息工具的大量使用,建立并维护一个能同时提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信息的系统,将普遍为各种规模的企业所接受,这种变化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人和知识要素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加强将要求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使决策者确定是否对人力及技术进行投资,并评价所作出的人力及技术投资决策的投入一产出效率和效益。(二)经济全球化方面,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使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在分析自身及竞争对手的资源情况时,不能再是静态地分析所处时刻,而要动态地分析资源的未来流动趋势,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一方面要加强收集信息,一方面注意分析企业产品或服务被消费的全球化变化情况,以尽快调整其全球的战略部署和寻找新的客户需求方向。

战略管理会计的运用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竞争对手分析。第二是业绩计量。第三是商品市场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战略管理。企业的战略计划和战略方案在不同阶段各不相同,业绩的评价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不同阶段的战略管理,使企业在整个商品市场寿命中获得最好的业绩。

(一)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不仅对管理会计人员提出挑战,也对于职能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尚不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对于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会计培训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会计系统可以归属于职能管理部门或者会计部门。这种选择的直接目标应是在最经济的条件下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

摘要: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关键词:战略管理;管理会计;企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