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创造稀缺思考

创新创造稀缺思考

经济学的要义,在于研究稀缺的资源如何配置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稀缺就没有经济学。步入市场经济以后,产权成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经济学概念。事实上,产权本身就是对资源稀缺的反映。以土地产权为例,如果土地资源相当丰富,人们只要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使用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劳神费力去明确和保护产权,因为明确和保护产权也是需要成本的。而土地一旦稀缺,产权问题就立即凸显出来。换言之,当土地相当充裕时,随便占有土地、进行粗放经营是有效的;当土地日益稀缺时,土地产权得到明确和有效的保护,随便占有土地已不可能,于是就需要在给定的土地上精耕细作,进行集约经营。在这里,促使生产经营方式转换的是稀缺资源的变化:土地变得稀缺,资本和技术却相对充裕。资本和技术对稀缺土地的代替,就是集约经营。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借用一位无名氏的话说:只要学会供给和需求,鹦鹉都可以当经济学家。按照供给和需求的逻辑,谁在经济生活中拥有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谈判的力量。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曾分析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一个偏远小镇,由于移民甚少,荒地很多。相对于荒地数量,荒地承租人相对稀缺,荒地的地租就很难提上去,原因在于土地所有者没有居于优势的谈判地位,有还价能力的是稀缺的承租人。如果有一天移民蜂拥而至,承租土地的人大大增加,稀缺性发生了由土地承租人向土地所有者的转移,土地所有者就拥有了谈判的力量,租金就会大大提高。这就如同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土地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一样。交通不方便时,偏远地段的购房者因为稀缺而拥有谈判力量,房价便宜;一旦交通方便,购房者增加,稀缺性就会向房地产开发商转移,开发商的谈判力量相对提高,房价随之上升。

从稀缺的角度观察创新,会使人们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稀缺的东西值钱,不稀缺的东西不值钱。企业之所以把创新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就是要创造一种别人没有的暂时属于自己的稀缺。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是,哪个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哪个企业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一旦其他企业也采用同样的技术,这种技术不稀缺了,也就很难获得超额回报。然而,竞争中的企业总是想要获得超额回报的,于是就有了顽强的持续不断的创新。创新就是创造稀缺。这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是创新而不是价格大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稀缺。

稀缺可以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某种资源稀缺之时,人们会选择其他的替代方案。比如,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减少用油发电,增加用煤发电;就会制造耗油量低的汽车,开采更难开采的油田。同时,科学技术也向着能解决或替代瓶颈性资源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人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本轨迹。

当前,我国各种资源相对于实际需求来说已经相对稀缺,但为什么转变增长方式、节能降耗的工作还没有发生让人欣喜的明显变化呢?问题的要害在于垄断或者人为的定价使得价格扭曲,价格不能正确而灵敏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稀缺程度是通过市场价格来反映的。产权约束硬化且以逐利为目的的企业会自觉地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如果浪费和污染的成本低、收益大,企业自然会选择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模式。因而,改变粗放经营和污染环境的制度性措施,一是使价格真正成为市场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二是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能够对价格信号作出灵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