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建筑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精选

文化建筑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由于建筑设计公司从原来的辛集市区域办公发展到现在的石家庄市区域办公,在此形势下,员工全部面临着交通、住宿、饮食等多方面的不便,引发诸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和处理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人性化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我们要创造条件,下大力气协调解决好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人性化服务。我们在积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汇总员工集中存在和反映的困难,在总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共同努力下,快速解决了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为新公司员工提供好的办公环境,想方设法为来石家庄的设计人员解决住宿和用餐,努力提供利员工需要的各项人性化服务和帮助。另一方面,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管理,我们要充分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员工认识到“人—环境”的哲学思辨思维,努力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调整自我,努力实现更好更快的融入河北建勘的新的环境,将个人热情和才干更好地投入到企业业务拓展和各项建筑设计发展工作中去。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实现人的提升助力企业发展的理念,我们高度重视新公司的员工业务培训和素质拓展工作。为了提升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积极进行员工业务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引导,结合建筑设计公司特点,鼓励、指导、奖励员工开展与业务相关的设计创新和科研创新;为调动设计人员对创优、科研及业务论文撰写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在执行除按照总公司对创优项目、科研成果、科技论文完成人员的激励与奖励措施外,也建立了补充建筑设计专业的内部措施办法;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强化培训,凸显培养效果,增强培训实效,提高专业能力,提升设计水平。我们积极举办“科技论文写作”系列专题讲座,积极调动广大员工的科技创新、实践总结的积极性,鼓励大家积极完成‘三个一’科技活动,为更好的做好各自岗位工作,促进建筑设计公司科技进步和业务发展不断努力。

2、创新市场思维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促进建筑设计公司在更大更广市场空间跨越发展

新公司成立,建筑设计公司从原来的辛集区域发展到现在的石家庄地域,由建筑设计乙级提升为甲级资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要求标准。通过提升资质甲级及业务水平,业务拓展、市场开拓的可能性空间会大大增强。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征程上,不仅要尽快接轨河北建勘企业管理模式,快速融入河北建勘企业文化,更要进一步寻求建筑设计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经营的业务范围、市场范围等方面要有新的变化和扩展,针对我公司的《2014~2018年发展纲要》前景,我们深入剖析市场态势,加快市场拓展:设计业务要纵向延伸,横向发展,形成多专业互补并存、相互带动的设计公司发展思路;在市场范围上,我们要逐渐引导员工建立起“大石家庄”及“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梳理大市场意识。与此同时,我们及时地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做好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和创新性的调动工作,我们以“市场思维”为内核,对员工开展以“市场与产品”、“区域发展和跨越发展”、“智慧的承揽项目”、“敢于吃螃蟹,不怕脸皮厚”等为内容的培训和教育,实现业务市场拓展与员工思维的互动融入。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突破口做好市场思维创新基础上,努力实现市场业务的增加和突破,在2014年度顺利完成建筑设计公司的理性过渡的基础上,2015年要确保完成经营收入指标,每年保持40%的增长速度,集思广益,多措并举,到规划期末确保经营收入达到发展规划目标。

3、企业文化宣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促进建筑设计公司更好融入总公司文化环境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文化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业行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成为了一个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此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增强安全意识和端正安全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开展工作,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关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文化思想、企业特色等诸方面与安全建设相渗透的一门新学科。搞好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项不能忽视的工作,事关企业的生存和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

1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引申而来的一个概念。对企业文化,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描述,可以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物质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总和。

1.1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人本观点和社会责任意识,即:是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的理念;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1.2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历史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苦的过程,体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

1.3企业安全文化应以物质为载体体现出来,即:既要有思想意识,还要有行为和行为的结果。

2建筑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精神文化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称为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施工企业精神。精神文化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标榜示范等,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把自己的事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筑业的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促使施工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工作观念。

2.2物质文化安全文化也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物质文化对人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2.3管理文化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又包含以下三种文化:

2.3.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规范、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生产安全,实现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这些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

2.3.2目标文化目标文化应体现施工企业的发展内涵及企业特色。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但不能脱离现实,空喊口号。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2.3.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3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的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做到企业效益与企业安全相统一,并将其全面集中到以人为本的高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3.1坚持“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准绳。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施工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早先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等,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3.2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主线不动摇。要切实形成,安全就是企业效益,安全就是企业生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加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在企业员工中采取培训、讲座等形式,努力灌输安全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发放安全文化手册,宣传资料等方式,促使员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时时刻刻记住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再一方面要因人而异,主次分清,对文化层次稍高的员工,通过发动他们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促进全体员工相互进步和提高;对安全意识极低的员工可以重点引导和深化,真正达到安全规章人人都懂、个个遵守的良好局面。

3.3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3.4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要紧扣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施工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施工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3.5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施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由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挂帅,并由党、政、工、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该领导班子负责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中开展理想与道德的教育,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

3.6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报刊、广播、宣传栏、会议等,树立先进典型,营造一种健康、活泼、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3.7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要准备打持久战。要善于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经过长期的培育、反复的强化,以形成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以此形成巨大的感染力。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超级秘书网

4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最高决策层统一思想,并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迫切愿望。

4.2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外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切实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

4.3坚持一贯性原则,即工程项目无论大小、所处地域、取费情况、发承包形式、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以及无论在什么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坚持同一个标准,从严要求,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4.4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力保持分包协作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安全文化。

4.5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市场开拓,不断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尽量满足员工合理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4.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没有终点,要始终使企业安全文化适应时展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现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园,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各个大学校园的规划展现出了一种群芳斗艳,艳丽多姿的现象,校园规划风格上纵横捭阖,无不激情洋溢。一些拥有个人理想和追求的规划师将大学校园当成自己“乌托邦”式设计思想的实践基地,注重校园发展的创新概念和追求。于是,一种“宏大叙事”的校园规划风潮悄然出现,并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趋势。何谓“宏大叙事”?字面意思是“完整的叙事”,指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史学领域中,这一概念与历史认识论息息相关,与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史学家对于这种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与认识紧密相连,隐含着使某种世界观神化、权威化、合法化的本质,宏大叙事是一种完满的设想,是一种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始有终的构想型式。文学领域中是指一种群体的、抽象的、宏阔的论叙文学、历史等的方式。在当代校园建筑中就有这样一种趋势,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校园是“幻想国”或者是“乌托邦”,但是他们的整体规划纵横捭阖,建筑中“高楼大厦”不计其数,单体体量追求雄伟。通过获得“中国各大学校园建筑第一高”,“校园第一大”这些称号才能显出自身的建设政绩。校园用地绝不能小里小气,区域要广,占地要宽,类型要全,中轴大道、中央广场、滨水景观等缺一不可,显示出一种大手笔。这种校园规划中宏大叙事的手法,是为了展现中国现代大学蓬勃发展的面貌。“宏大叙事”无奈的现象的存在,就不难解释上面提到的问题了。校园规划师们一味追求新时期建筑的“高、大、全现象”,注重构图的美观和整体的漂亮,而忽视了建筑学中的一项重要的美学原则———空间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这种精神追求不仅包括实用、耐用,更是能够通过校园给人以心灵、精神上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校园建筑不同于其他公建的地方,受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心智的成熟过程,心灵的升华过程。在“宏大叙事”的思维下,校园似乎在渐渐地失去教育建筑的人文内涵,仿佛在追赶潮流、追求个性。江西吉安市2004年修了一条新世纪大道,136米宽,双向8车道,成果是人少车稀。后被《焦点访谈》曝光,正如访谈所说,近年来在全国的许多处所,建宽马路、大广场的热潮一浪高一浪,这些项目不仅占用了大批的国度资金,吞噬了大批土地,而且制作了社会经济超前发展的假象,激化了许多社会抵触。如今的校园,是否也在追求这样的效果呢?校园规划从某些意义上看就是小范围的城市规划,如果城市规划追求城市里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和谐性、舒适性,那么校园规划追求的也应如此。

2通过“图底”关系研究,找出解决方式

研究一所校园的图底关系可以清晰地看出校园发展的足迹。校园总平中不同的“底”会造成不同“图”的形式。而这种底的形式来源对象应该是校园的最终使用者———学生与老师,只有适用对象共同参与,才能创造出真正实用的、富有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的底,而不是为了“宏大叙事”、构图漂亮,营造出只有在空中俯瞰才能展现的美,这违背了建筑的美学原则———建筑的美基于使用对象的心灵感悟。有一则实例:一名建筑规划师在完成校园整体规划后,走道的流线设计成为他最头痛的部分,因为好多方案校方都不满意,最终建筑师在校园种了大面积的草坪而没有设计走道,后来在这所学校的校园内通过教师与学生自我选择路径和走道方向,自然的形成了最合理的道路布局。“底”的形式虽然是不经意中形成的,但却也是最合理、最美的。从当今许多大学校园的道路规划可以看出,虽然主次干道清晰分明,但有时候其利用效果刚好颠倒。你会发现主要干道和景观主轴平时基本没大量的人流,而次要道路却因为固定时间出现的人流高峰造成一定的拥堵。这是不是给我们一种提示:校园的规划是不是更应该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感受、因为校园里学生与老师的活动行为也是校园美的重要体现。“图”和“底”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图”的形式对“底”有着很大的影响。校园中功能分区非常重要,他影响着参与者的活动路径,什么时候的路径应该清晰,什么时候的路径应该模糊,从而营造出变化,什么时候路径应该隐藏在功能分区中.什么时候路径应该暴露在分区外,这便是“图”“底”关系的制约性。“图”和“底”相互联系处理非常重要。最好的实现手段是通过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的体验。如果学校规划时的景观主轴并没有带动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也没有起到学校行政机构所希望的作为校园地标宣传校园的作用。那么就切断了“图”和“底”的相互联系。其实有时候可以考虑把学生的生活区靠近学校景观主轴布置。因为大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才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才是各所大学特色的东西。如果考虑到建筑物的各种类型,我们可以说,其中一些是为(生活的)必需而设计的,另外一些是为(生活的)便利而设计的,还有一些是为(生活的)愉悦而设计的。或许,这样的定义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当我们观察一下与我们有关的无以数计的、丰富多彩的建筑物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感觉到,这些建筑物不仅仅是因为上述理由而建造的,或者说,也不是因为其中的某个理由恰好占到了更大的比重而建造的;建筑的这种式样纷繁,变化万千,主要是由人类心灵的复杂多变造成的。所以,建筑作为承载和表现校园文化的场所,形成以校园文化为景观主轴的空间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校园的建筑美学。而不仅仅是校园规模的宏大,构图的美观和校园里建筑的标新立异所体现出的校园的“第一”。细心和认真的探讨细节,才是我们现在所要做的,而不是只一味的强调规模宏大和建设速度。汤布利曾定义了有机建筑的概念:假如一座建筑是有机的,它所有的部分都将是和谐的,是一种连贯的表达,包括与环境之间的统一;它的居住者、建筑材料、结构方法、建造地段、建造用途、文化背景,以及它所赖以生成的理念,每一个要素都是另外要素产生的结果。一种有机的结构定义和预言了的生活,与使用者一起成长,呈现出它自身的“基本现实”或“内在本质”,并且包括一切必要的手段,且没有什么不必要的东西,来解决当前建筑所面临的直接问题,就像自然本身一样,既是统一的又是经济的。在校园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成长的人,才有内涵和特点。而对于建筑而言,富有人文精神的建筑风格才是独一无二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最美的建筑状态。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它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全体师生员工的观念和需求。当规划师们开始研究校园文化时,他们便开始考虑建筑美学的本质———建筑传递的文化。校园建筑的美可以通过不同专业、部门、流派所对应的不同建筑风格,亦或是他们不同的学习、生活状态所对应的不同建筑学院所展现出来,这也许最好诠释了校园建筑美学那变化灵动的美。

3结语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

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1.1质量管理是核心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影响工程完成程度好坏的重要因素。图纸是指导整个工程具体施工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图纸的设计好坏决定着工程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图纸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地点进行认真而仔细的考察;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人员要对图纸的建设内容做到了如指掌,梳理出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将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控制分割成不同的阶段分别进行管理;此外,对重难点建设的部分要仔细制定施工方案,并将当前的施工状况与蓝图效果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之处进行优化,以减少质量问题。另外,施工工艺的使用液要做到尽善尽美,要根据实际情况差异性使用,还要重视工艺的创新,不能将已经被时代淘汰的工艺在应用在建设施工中,以免出现意外。

1.2进度管理是保障

进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建筑的施工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进度应该与工程的设计、资金流动情况和人员配置相符合,如果施工过快,一些隐藏较深的安全隐患则不能被及时发现,如果施工过慢,则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要将所有的保证措施做到位,做日常备案和定期检查的时间一定要留出来,不能因为工程任务急就放弃这些工作的执行,一旦质量保证不到位,那么建筑施工的成果很有可能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最终还会导致坍塌和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要严格打击拖沓施工的现象,若果不能按时交工,除了会浪费建筑资料之外,还可能影响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实施。

1.3投资控制是基础

任何建筑施工工程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来维持,同时也要求在施工完成之后能够获得良好的收益。由于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银行贷款,其次是企业自身资金和民间投资,这就要求施工的收益要足以支持企业返还银行贷款及其利息。首先,施工企业要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建设,不能工程进度过半,资金链断裂,资金供应不上而导致工程被迫停止了,其次要严格控制各个阶段的资金使用,如果有建设方案的变更和建设材料的报废与改变,都要认真记录在案并对本阶段的成本重新进行核算。

二、强化建筑工程中有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准备阶段的有效管理措施

2.1.1严格控制物资采购

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建筑设备是建筑施工的必要物资,其中一部分体积比较大和价值较为昂贵的机器由建设单位提供之外,剩余的大部分物资都要由施工企业进行采购。如果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缩减建筑的使用寿命;如果购买的设备不符合建设要求,会增大建设成本投入和时间投入;如果配件的选取不合适,虽然并不会将安全和质量隐患立刻显现出来,但是时间长了则会大大影响房屋的使用。因此,建设施工企业在施工的准备阶段一定要严格控制物资的采购,要对材料供应商的资格进行审查和材料的合格证书进行审查,杜绝残次品进入施工场地。

2.1.2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高质量的建筑施工成果与周密而精细的组织计划密不可分,其中最终要的方面就是施工方案的制定,其中包括工程各个阶段的划分及施工任务安排、建设设备机械与主要工艺的选择、保证质量的各种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的组织措施。施工阶段的有效管理措施。选择施工方案时首先要参考国家的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增加工程收益,做到技术达标、质量过关和组织合理。施工方案除了核心方案之外,还要制定一些辅助和保险的预备方案,一旦建设施工出现变动,原来的方案无法维持正常的施工进度,就要立即启用备选预案来维持施工活动。

2.2施工阶段的有效管理措施

2.2.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建设工程的直接执行方是负责具体施工的健身人员,虽然外界环境和工程建设物资能够影响工程的质量,但是从根本上说,人才是直接决定工程好坏的主导者。因此,要想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有效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优化职员的结构配置,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投入要有计划,不能盲目地只在劳动性质的岗位投入过多人员,而忽视了管理岗位和监督岗位的人员配置;另一方面是资源总量的优化,要严厉打击拖沓施工的现象,除去冗员和撤销重复岗位,从而使每一职员能够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2.2.2建立完善的奖惩和竞争机制

没惩罚就没有约束,没有奖励没有刺激,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有效管理时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要有一套完备的执行标准,对于在建筑中在自身岗位表现良好的,或者是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安全和质量隐患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其中应包括物质奖励和升职奖励;而对于在本质岗位中因疏忽而造成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除了要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给予口头批评、行政警告、罚款甚至是开除职位的惩罚。为了促进施工企业风气转变和提高工作效率,职员通过竞争机制来保持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维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和提高其综合实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3加强成品保护和工程评估

建设工程的每一个阶段完成后,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就会对成品造成损伤,其中有些损伤难以恢复,在以后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和处于建筑物中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工程的分部或者是整体建设完成后,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手段,避免建筑物的锈蚀、材料的剥落和环境的污染。在施工完工之后,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对工程进行评估,从质量、安全和收益等多个方面对其作出评价。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