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传播推广

文化传播推广范文精选

文化传播推广

文化传播推广范文第1篇

下午好!

今天,是四川穿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日子,我谨代表四川穿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席开业庆典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正当举国上下欢庆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之际,四川经营管理人才中心下属的四川穿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有着特殊的、积极的、深刻的意义。文化产业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已经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环境。就在前两天,江总书记在十六大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先进文化的重要性。纵观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穿越文化传播公司的奋斗方向就是要培养、塑造企业文化,发掘、提炼地区文化,精选、传播民族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最终屹立于先进文化之林。

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公司目前发展的主要业务有:广告、出版、音像、旅游、文化交流。广告方面的主要业务是企业ci策划,各类媒体广告,举办各类广告促销活动,举办行业交流会及学术活动;出版方面的主要业务是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图书的策划、编辑、制作、营销策划等,并即将推出《职业经理人》及直投(dm)杂志;旅游方面的主要业务是整合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机构,深度发掘国内现有旅游资源,开拓国际旅游市场;音像方面的主要业务是版权引进、音像制作、节目发行及营销推广;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业务是促进友好团体间的交流、推广独具西部特色的文化产品、提供西部地区对外交流的信息咨询服务、协助各级政府及企业组织宣传及招商引资活动。穿越公司秉承中心在团队建设及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将团结协助,在各自的岗位上,在致力于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穿越的跨越发展,打造一个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联结世界的文化产业集团。超级秘书网:

文化传播推广范文第2篇

一、借力“村BA”,民族文化元素在新媒体技术下大放异彩

扎根民族文化特色,注重挖掘本土实践中蕴含的共情因素,用民族文化特色唤起海内外受众的情绪共鸣,是此次“村BA”现象级传播的重要经验。在被称作“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篮球比赛有超80年的传统,已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特色表现形式。据台江县志记载,1936年,在镇远、贵阳等地读书的台江县学生利用假期之余在城关街门修筑了一块不规范的篮球场,随后政府扩建为体育场地,即为台江第一块篮球场。台江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潘年景介绍,台江县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节日纷繁众多,民俗活动丰富多元,境内9个苗族支系各具特色,形成了“三里不同装、十里不同俗”的文化特点和“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节日氛围。每逢传统节日,村村寨寨都举办篮球、斗牛、斗鸟、抢鸭子、踩芦笙、唱苗歌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当地特色的苗族节日文化,为“村BA”现象级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以本土篮球赛为观看对象,人们从短视频的航拍、远近景拍摄视角和横竖屏剪辑中看到——乡村篮球队员挥洒汗水,姿态不输专业运动员;业余裁判一口乡音调度全场,在幽默夸张中彰显风范;身着民族服饰的啦啦队员纵情舞蹈,尽显民族风情;现场观众“携锅带勺”为球员加油鼓劲,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一波接着一波;黄平黄牛、榕江塔石香羊、从江小香猪等“土味”奖品,接地气又有新意……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一个乡村篮球场,成为展现中国乡土文化和贵州民族文化的窗口。以特色民族文化为依托,运动员、裁判、啦啦队员、现场观众充满真诚的、热爱的质朴情感,在现场影像的传播过程中,唤醒人们对于运动、快乐、乡愁的共鸣,让海内外受众跨越时空障碍,切身沉浸于这一方夏日的乡村球场,感受贵州特有的民族文化。“村BA”在台江民族文化传播中并非“一枝独秀”,它的爆火带动“台江苗族舞龙嘘花”“台江苗族歌手蝶当久”“台盘南瓦芦笙会”“九摆村鼓藏节”“台江反排木鼓舞”等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传播,在新媒体流量场形成“群英荟萃”局面。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民族文化传播取得良好效果和反响,究其原因,深厚的文化基础、优质的内容和创意性的表现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短视频为例,相较于专题纪录片、电影等形式,短视频在展示日常生活场景、鲜活的人物故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在生活性刻画中体现民族文化精神内核,以生活化的气息唤起共鸣。

二、用好“村BA”,民族文化传播如何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

2021年,台江县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0.60%、38.24%,呈快速增长趋势。“村BA”的传播爆点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可能,游玩苗族传统村落、观看村民篮球赛可能变为旅游热点,并带动苗族服饰、银饰、民间剪纸、刺绣、织锦等民族文创产品和农土特产品成为卖点,为地方旅游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资源具有短时性、流动性,不及时利用可能会迅速消失。因此,面对火爆出圈的机遇,有必要应时而为,研究“村BA”从“网红”变“长红”的路径,使“村BA”的传播流量转化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增量。做好赛事本身,守好文化IP发展的“源头活水”与基础——“村BA”举办多年,获得群众广泛好评,并在2022年火出国门实现现象级传播,源于“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源于赛事扎根本土实践,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篮球赛是“村BA”吸引流量的基础,守好这个基础,才能让村民自发信仰并传承曾经根植于他们血液中的文化,才能让这一文化IP具有发展的“源头活水”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有效打造文化品牌,一方面要做好赛事本身,坚持“村BA”姓“村”,保持赛事的“土味”和地域特色,把赛事组织权留给群众,坚持乡村文化的群众性。另一方面,应引导更多民众参与其中,让幸福感和满足感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并成为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的一部分。围绕篮球深度挖掘展示民族文化,持续吸引注意力——以“村BA”出圈为契机,可围绕篮球赛事多方位展示篮球文化,进一69步挖掘展示民族文化中的特色资源,持续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围绕篮球文化,可供挖掘的包括各类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前者如相关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后者则包括与篮球相关的各种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等。比如,与调研组座谈的一位老人谈到,小时候家里没有篮球,自己偷偷把母亲织布的棉线和棉花做成“棉花球”,用作篮球的替代品。“棉花球”具有观赏价值和文化意涵,不仅承载了老人的珍贵记忆,也为游客了解台江篮球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了具体载体。对这类宣传资源,要有意识地对相关文化内容进行整理留存和保护性传播,形成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助推保护的良性发展循环。台江县有着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靓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点,丰富的民间歌舞、民间工艺、苗族服饰、苗族节日、苗族医药等。在民族文化的传播实践中,可深挖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在田野里、村庄中挖掘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并与当代人的旅游需求和现代化、艺术化、时尚化的表达方式相结合,形成独有的文化基因,通过将文化传统、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场景、赋予故事背景等方式,有效吸引注意力,并通过长期持续传播,将这种注意力稳固地维系下去,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持续性营销。篮球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宣传,离不开民众的参与式传播。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还要借助民众的力量。要为人们提供宣传渠道和话语空间,权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宣传方式特点,协调“统”和“放”的辩证逻辑关系,在文明、理性上网的前提下,给予足够的空间以其独特的方式宣传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民间智慧形成口碑传播。以传播流量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流量变现力——持续吸引注意力的同时,应重视提升流量的变现力,以传播流量带动一批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旅游产业链延伸,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台江县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农产品现代化品牌培育基础。粮食、渔业、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姊妹枇杷”“姊妹茗珠”“苗菇菇”等商标具有一定影响力。目前,“村BA”带来的流量已经在绿色稻米、稻花鱼、枇杷、食用菌、金秋梨的直播带货和山货推介等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变现,并通过“地名+产品”的地理标记锚定具体指向,为农特产品消费者转变为潜在的旅游消费者提供了良好条件。未来,可结合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为农特产品找定位、造品牌、扩客源,将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推广融入地方农特产品的直播平台中,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此外,抢抓机遇,发挥流量的带动作用,还可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旅游的传播链。比如,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正在探索依托当地丰富的苗族刺绣、蜡染以及独木龙舟等非遗文化,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致力于把村子打造成一个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跳出“村BA”,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如何有效传播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传播基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等民族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但长期以来,贵州的民族文化传播只针对特定地区的受众群体,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期,民族文化传播趋同化、传播效果欠佳等问题逐渐凸显,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从“村BA”的传播实践看,民族文化传播助力乡村旅游主要可从人、内容、渠道三方面入手。调动多方传播力量,解决“谁来传播”的问题——民族文化传播的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较大纵深度,是一个系统传播的过程。此次“村BA”的传播路径中,有一条“民间-专业-官方”的传播路径,有效协同了由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传播链条,在统筹两个传播场域、充分调动传播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此看来,在民族文化传播中构建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立体、多元的传播主体体系可以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为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启示:一是强化自传播。鼓励、引导村民、自媒体人士、新媒体团队积极、主动参与到民族地区宣传的好感议题、柔性传播的宣传策划中,扶持一批“三农”、传统民族文化(包括传统工艺、文创产品、民族歌舞)等领域的优质博主和自媒体账号,统筹官方和民间两个场域,不断扩大传播面,提升民族文化传播话语权。二是提升媒介素养。培养具有潜在传播能力的普通群众和“新农人”,通过院坝教学、线上教学、专题培训班等培训形式,系统有效地讲授如何进行规范的民族文化传播、如何识别网络传播的风险预警、如何推介乡村旅游特色资源等内容。三是加强民族间交流。在发挥各传播主体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各主体间紧密合作,通过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共同讲好民族地区发展故事,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村貌,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解决“传播什么”的问题——优质的内容营销是内容生产者建构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法宝,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长红”离不开持续的创意创新,只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持续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文化传播推广范文第3篇

下午好!

四川穿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日子,今天。谨代表四川穿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席开业庆典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四川经营管理人才中心下属的四川穿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正当举国上下欢庆中共大胜利召开之际。有着特殊的积极的深刻的意义。文化产业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已经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环境。就在前两天,江总书记在大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先进文化的重要性。纵观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穿越文化传播公司的奋斗方向就是要培养、塑造企业文化,发掘、提炼地区文化,精选、传播民族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最终屹立于先进文化之林。

公司目前发展的主要业务有:广告、出版、音像、旅游、文化交流。广告方面的主要业务是企业策划,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地区的实际情况。各类媒体广告,举办各类广告促销活动,举办行业交流会及学术活动;出版方面的主要业务是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图书的策划、编辑、制作、营销策划等,并即将推出《职业经理人》及直投(杂志;旅游方面的主要业务是整合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机构,深度发掘国内现有旅游资源,开拓国际旅游市场;音像方面的主要业务是版权引进、音像制作、节目发行及营销推广;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业务是促进友好团体间的交流、推广独具西部特色的文化产品、提供西部地区对外交流的信息咨询服务、协助各级政府及企业组织宣传及招商引资活动。穿越公司秉承中心在团队建设及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将团结协助,各自的岗位上,致力于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穿越的跨越发展,打造一个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联结世界的文化产业集团。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穿越有梦,穿越的梦需要穿越人精诚团结,努力开拓,奋力实现,穿越有梦,穿越的梦更需要新老朋友携手相助,共同托起!

文化传播推广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茶文化;app;软件设计;跨领域应用

因特网的推广使用,人类社会逐渐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制造了许多便利的生活工具,典型的有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其中手机应用起来最为方便快捷,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手机的运行离不开各种app的支持,随着各种app的问世,人们的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姿起来,诸如微信、微博、腾讯qq等。这些app都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借助app的风靡程度,设计一款用于茶文化传播的手机软件,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实现信息技术的跨领域应用,推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茶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茶叶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漫时间长河中,我们的祖先逐渐从采茶、制茶、泡茶、表演茶艺、制茶、机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或者说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中融合了儒、佛、道等多家思想,随着社会的推移和变革,茶文化不断被补充完善,最终形成了包括茶道、茶精神、茶具、茶学、茶艺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1.1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中国传统茶文化中融入了儒、道、佛等多家思想文化中的精髓,追求“怡、清、和、真”的思想境界,首先,“怡”说的是“怡情养性”,明显出自儒家思想,古人认为喝茶能强身健体、滋补养颜,参悟茶道也是基于修身、怡情和养性的目的下进行的,人们从喝茶中不断渗透人生哲理,从而达到“心平气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清”有清廉、清心寡欲之意,茶叶味微苦、茶香清淡、茶水清澈如玉、茶室环境高雅清净,与茶叶有关的一切都追求“清”,故而古人赋予茶文化以“清”思想,告诫人们要按照“清正”、“洁身自好”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和”也是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典型体现,中国历来崇尚以和为贵,人们以茶会友、接待宾客,整个过程都坚持以“和”思想作为核心指导,处处体现出“和”文化的基本宗旨;最后,茶文化中的“真”思想即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境界,以期做到抛开名利、返璞归真。1.2正在消失的茶文化历史上的中国创造了璀璨的传统茶文化,处于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的我们,要做好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工作,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信息时代各种电子智能设备的出现,几乎占据了人们的全部生活习惯,人们在网络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精湛高超的茶艺表演的魅力有可能抵不过手机游戏的诱惑力。周边环境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若还不转变态度、采取措施,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茶文化即将要从我们的视觉下慢慢的减略。1.3信息技术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拯救即将消失的传统茶文化,推动茶文化的传播,实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实现茶文化快速而大范围的传播和宣传,各种网站及搜索引擎的开发和建设,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平台;另外,发达的网络技术可以把死板的文字茶文化知识转换成图片、声音、视频等的形式,对现在的80、90后的年轻人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例如:茶艺表演教程、趣味茶故事讲解等,可以增加人们与茶文化知识的接触机会,进行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艺的观赏及学习,使得茶文化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茶文化的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此外,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网友们之间进行资源传送、心得交流等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增长见识。由此可见,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过时和淘汰,相反,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包容,实现共同发展。

2app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app,英文全称为application,译为设备、应用,通常是指安装在手机上的使用软件,例如淘宝、支付宝、酷狗音乐等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app。app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规律,可以说,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app的应用和协助。2.1app软件设计的基本流程针对不同产品性能的不同,其适用app的具体开发流程必然也会有所差异,尽管具体设计过程中略有出入,但其基本设计流程还是不变的,通常情况下,app软件的设计流程由市场调查、设计软件、编写代码、软件测试、app及后期维修处理六部分组成。市场调查主要是统计分析大众的需求,从而便于app应用功能的定位和规划;开发者明确开发方向后,就进入软件的设计阶段,包括内部功能设计及外界面的设计,前者要求符合大众应用需求,方便操作,而后者主要是强调软件外观上的视觉欣赏效果,以便充分利用消费者“外貌协会”的心理;代码是app运行使用的理论基础,因此代码的编写显得尤其重要,常用原生语言ObjectC、C语言等编程进行编写;测试结果将决定app是否能投产使用,并且为软件性能提出不少修改意见,使软件设计趋于完善;最后就是关于app的相关市场和维修处理了。2.2app软件设计常见模式app软件设计的常见模式是原生开发和网页开发模式。原生开发也称为NativeAPP开发模式,这种设计模式的特点是其开发出来的app只能在本地操作系统上进行运行,不适用于其他手机系统,离线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消息推送,能够充分利用设备上的本地资源,但开发成本较高、软件升级较为麻烦,所以大多数app软件设计都采用WebApp设计模式,即网页开发模式,该模式开发速度快、安装及更新都比较方便,且能够跨平台设计,所以应用范围较广。2.3文化传播app软件的开发应用近年来许多借信息技术、网络系统,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app软件逐渐流行起来。例如:在2013年故宫博物馆推出的首个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胤禛美人图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有名的女子绢画,其中绘有美人读书、喝茶、赏竹等12种形态,这款app以动画的形式向大众展现了图集中的内容,让其中的景物活了起来,除此之外,软件界面上还设有许多链接,供用户点击查看画卷的历史背景、生活习俗及细节欣赏等。由于这第一款app市场反响度很好,故宫博物馆又相继推出了紫禁城祥瑞、3D故宫等app。这在市场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app下载高潮。文化传播app软件的开发应用,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同时还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有效的传播途径,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3信息技术在茶文化传播

app软件上的创新应用3.1茶文化传播app软件设计实例分析3.1.1茶道精神及茶艺文化传播中国茶文化大全茶艺茶道app软件,是以茶道精神及茶艺文化作为基本内容进行设计的茶文化传播app软件,其宗旨是“关注茶文化,品茶艺、学茶道”,软件从茶的品鉴、水的选择、茶具以及泡茶等多方面的内容入手,以视频的形式详细讲解了水温、投茶量、茶具的摆放及使用、冲泡步骤等细节方面的内容,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传统茶道精神及茶艺文化,在居家自饮和待客饮茶等不同场合都可练习应用,实现茶文化的传播普及。3.1.2趣味茶故事分享相比茶艺茶道app,中国茶文化app软件多增添了趣味茶故事分享的应用程序。在学习传统茶文化之余,听听有趣的茶故事,可以帮助用户缓解疲劳,保持愉悦的心情,调整状态。更增加了用户对茶文化传统知识的兴趣,且该app软件还经过了人性化设计改善,既可以视频观看,也可以当做听书软件。其应用起来非常方便,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趣味茶故事分享将成为下一步茶文化传播app的研究开发方向。3.2信息技术跨领域应用的创新展望信息技术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播APP软件设计中的使用,除此之外,中国茶文化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有更大的挖掘潜力,例如茶文化网上教育平台、茶艺网站建立以及与茶文化相关的手机游戏软件的开发设计,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茶文化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将成为信息技术的跨领域应用的新目标。

4结论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缔造者,茶文化随着我国的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逐渐形成,其中凝聚了千百代人的智慧和努力,是我们的无价之宝,是中国历史和文明的象征。身为新一代接班人的我们,不应该眼看着中国茶文化逐渐消失殆尽却置身不顾,而应当以我们所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传统茶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创造属于信息时代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孙莉娜.APP开发应用的创新与实用性分析[J].电子制作.2013(20):99-101.

文化传播推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县级融媒体;文化品牌;文化传承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迫切需要借力以新技术为支撑的融媒体传播矩阵。立足基层、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在浓厚地域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一)“政策加持”

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同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2019年1月,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的迅速推进,其在全国的总体布局基本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落地运行后,其原有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基层治理枢纽三种角色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得以凸显,在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等方面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但在公共服务尤其是文化服务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需求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机构有义务承担起服务基层民众文化需求的责任。在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方面,作为县一级传播中枢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无疑是最理想的渠道之一。事实上,无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实践中,还是党的组织机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过去,一些县级广电部门的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工作职责多局限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其基层媒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和角色并不匹配。县级广电部门转型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后,守好舆论阵地仍是首要职责,但其为基层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和辅助基层治理的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在国家政策加持下,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有能力实现功能拓展,发掘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理应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又一努力方向。

(二)“地利”优势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中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县为数不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县”这一行政区划设置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同一地理空间、同一历史源流、同一集体记忆所造就的文化共通感,使县域民众的文化地理体验尤其强烈。从某种意义上讲,物理距离预示着文化距离,地理空间的接近代表着某种文化上的亲近,身处同一地域的民众在经年累月的共同生活中自然会形成共通的文化空间,这在方言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媒介技术进化史来看,媒介技术演进与人类的文化认同之间有着双向互济的显著特征,文化与媒介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鲜活的地域传统文化所植根的热土与生长于斯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有着一脉相承的源流。经过历史淬炼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拓展文化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资源。作为从诞生起就饱受地域文化熏陶浸润的基层媒介机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打造地方传统文化精品、推广地方特色文化方面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三)“人和”优势

县域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受众。县级融媒体中心身处基层群众之中,拥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这也是县级融媒体能够施展拳脚、弘扬地域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地域文化的影响力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每一种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形成都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打磨,其中本地民众的生活志趣、风土人情也同样被深深融入地方传统文化之中。深受本地文化熏陶和浸润的县域群众,对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了解,一些中老年群体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常常如数家珍。在一些县的老年文化大学开班仪式活动中,台下驻足的老年群众大多能够上台参与传统文化节目的演绎。对待地域传统文化的热忱,是本地民众长期生活于这片土地上潜移默化的特质,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利用这一受众资源和优势,进行县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推广。此外,作为县一级信息传播的关键中枢单位,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地方传统文化挖掘和传播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执行力、引导力。如果说信息服务和舆论引导是县级融媒体中心面向全县开展的媒介议程设置的话,那么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就是基层融媒体中心对外展示全县形象的窗口之一,因为能够让外来民众尽快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最佳途径就是展示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融媒体中心转型后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不匹配

县级融媒体中心历经两年多时间的转型,已经开始以全新的身份出现在县一级基层文化传播的枢纽位置上。然而,处于转型期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主要是从过去的县级广播电视台转来,还无法完全适应和匹配当前的全媒体报道模式,经常出现设备器材难以满足文化传播需求的状况,这种窘境是弘扬传统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的挖掘方案尚未形成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转型期,管理者更重视的是媒介机构运作模式的整体方案建构,对于挖掘、振兴地域传统文化尚未形成整体方案,缺乏系统性思维。文化传播过程和文化形成过程一样,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重塑,分节点打造,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传统文化名片。挖掘地域传统文化,需要聚集哪些文化类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预期取得什么样的传播效果,都是方案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有关县域文化传播的整体方案,不仅关系着县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时间节点,更关系着文化传播的整体运行模式、传播节奏。对于不同形态的地域文化,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分别进行传播与推广,如果没有整体方案的执行与督导,就会给受众造成混乱感。

(三)挖掘力度不足,与基层文化传承人联系匮乏

很多县级广电部门过去对县域传统文化挖掘力度不足,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以后,挖掘本地极具特色的县域传统文化成为了基层融媒机构的共识,但在挖掘和开发力度上仍较为欠缺,比如缺乏与身怀绝技的地方优秀文化传承人的联系。过去我们已经探索出了多条挖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比如举办展览、文艺晚会等。当前沉浸式传播大行其道,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文化传播路径。如果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在密切联系县域传统文化传承人这条脉络上,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搭上沉浸式传播快车道,在短时间内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本地文化品牌的目标或许会更易实现。

(四)文化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文化品牌的路径上,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过去,一提到某地的文化特色,人们想到的首先是该地区的特色美食亦或是地标性建筑物,这是因为过去人们大都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为其他人描述目的地人文特色。现如今,互联网资源异常发达,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VR沉浸式旅行,了解某一地的美食或建筑通过上网搜索就可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独特文化品牌的力量就凸显出来了。当前塑造品牌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转型期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更愿意深耕基层舆论引导和信息综合服务这两个领域,对于文化资源的挖掘意愿并不强烈,也缺乏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来打造县域文化品牌这项系统性工程,这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深度整合媒介资源,形成专门服务于这项工程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如何摆脱同质化的束缚,尽快从同类型县级融媒体中心脱颖而出,是今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只有“一县一品”的品牌形象形成并对外传播,县域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吸引受众,在全媒体时代更加凸显价值。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县级融媒体中心挖掘与推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按照提前制定好的可行性方案逐步推进。

(一)制定系统性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方案

挖掘、探索、保护、推广县域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全方位、可行性方案必不可少。整体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振兴地域传统文化这项事业有了全局性的规划,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指导县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采集工作。为下一步更好地传承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可行性规划,还能督促县级融媒体中心按部就班、分时间节点地完成好县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挖与推广工作。从基层受众的视角来看,整体性蓝图呈现在他们的眼前,能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县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脉络,增强对于县域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横向+纵向”传播打破空间壁垒

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满足于在县域范围内传播。文化需要走出去交流和借鉴,通过横向交流与纵向延展的方式将县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传播出去,打破文化传播的空间壁垒,可以实现本土文化的全局性传播。县域特色文化只有让其他地区的受众广泛知晓,才能真正称之为该地区的特色文化品牌。这一点对于打造县域文化“新名片”、实现地域文化振兴至关重要。

(三)打造品牌特色,加强与县域文化传承人的联系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具备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意识,加强与县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的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面临的困难,及时向民众推广他们所创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传统艺术作品。找准和本地风土人情相契合的方向,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品牌,这是避免当前各地文化同质化的有效方法。要通过鼓励民间艺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让某一项特色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成为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名片”与“窗口”,吸引更多受众了解这项艺术。

(四)摸清群众文化需求和审美品位,鼓励民间艺人推陈出新

友情链接